三国歇后语 孔明弹琴退司马懿大战孔明,下一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孔明弹琴退司马懿
神水盟120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注释】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按语】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恼惧.以张守圭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圭日:“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廷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廷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行人鸡犬.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廷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顿时走散.  【解析】这则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在敌乘我虚之时,当展开心理战.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况且,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救危局,还是要凭真正实力.  【探源】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故事】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见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谎,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如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评析】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冒死作出假象,最后成功了.我们要学习这种大胆.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却说魏主曹睿令张*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去.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城.若取*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曰:“今将军当于何处进兵?”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张*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虽然如此,诸葛亮不比孟达.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当传与诸将:循山西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张*受计引军而行.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城;若得*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西逃奔.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张*引兵追来.赶到三十余里,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视之,乃魏延也.延挥刀纵马,直取张*.*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间,忽一彪军杀入,乃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二将慌忙奔回寨时,营中皆是魏兵旌旗.申耽、申仪从营中杀出.王平、魏延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天色将晚,兵分三路.魏延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中大疑,未进,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起震地:魏兵齐出,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魏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知司马懿、张*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多.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  却说郭淮收了军马,乃谓左右曰:“吾虽不得街亭,却取了列柳亦是大功.”引兵径到城下叫门,只见城上一声炮响,旗帜皆竖,当头一面大旗,上书“平西都督司马懿”.懿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木栏干,大笑曰:“郭伯济来何迟也?”淮大惊曰:“仲达神机,吾不及也!”遂入城.相见已毕,懿曰:“今街亭已失,诸葛亮必走.公可速与子丹星夜追之.”郭淮从其言,出城而去.懿唤张*曰:“子丹、伯济,恐吾全获大功,故来取此城池.吾非独欲成功,乃侥幸而已.吾料魏延、王平、马谡、高翔等辈,必先去据阳平关.吾若去取此关,诸葛亮必随后掩杀,中其计矣.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蜀兵辎重,可尽得也.”张*受计,引兵一半去了.懿下令:“竟取斜谷,由西城而进.西城虽山僻小县,乃蜀兵屯粮之所,又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总路.若得此城,三郡可复矣.”于是司马懿留申耽、申仪守列柳城,自领大军望斜谷进发.  却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冀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此时曹真听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而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真引兵鼠窜而还.蜀兵连夜皆奔回汉中.却说赵云、邓芝伏兵于箕谷道中.闻孔明传令回军,云谓芝曰:“魏军知吾兵退,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  却说郭淮提兵再回箕谷道中,唤先锋苏*分付曰:“蜀将赵云,英勇无敌.汝可小心提防,彼军若退,必有计也.”苏*欣然曰:“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看看赶上蜀兵,只见山坡后闪出红旗白字,上书“赵云”.苏*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曰:“汝识赵子龙否!”苏*大惊曰:“如何这里又有赵云?”措手不及,被云一枪刺死于马下.余军溃散.云迤逦前进,背后又一军到,乃郭淮部将万政也.云见魏兵追急,乃勒马挺枪,立于路口,待来将交锋.蜀兵已去三十余里.万政认得是赵云,不敢前进,云等得天色黄昏,方才拨回马缓缓而进.郭淮兵到,万政言赵云英勇如旧,因此不敢近前.淮传令教军急赶,政令数百骑壮士赶来.行至一大林,忽听得背后大喝一声曰:“赵子龙在此!”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余者皆越岭而去.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云以枪指之曰:“吾饶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赶来!”万政脱命而回.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沿途并无遗失.曹真、郭淮复夺三郡,以为己功.却说司马懿分兵而进.此时蜀兵尽回汉中去了,懿引一军复到西城,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武功山小民告曰:“关兴、张苞,只各有三千军,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又无别军,并不敢厮杀.”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抚了诸处官民,引兵径还长安,朝见魏主.睿曰:“今日复得陇西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皆在汉中,未尽剿灭.臣乞大兵并力收川,以报陛下.”睿大喜,令懿即便兴兵.忽班内一人出奏曰:“臣有一计,足可定蜀降吴.”正是:蜀中将相方归国,魏地君臣又逞谋.未知献计者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三国演义的歇后语_歇后语_短美文网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一):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3、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由整理]
  4、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5、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6、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7、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8、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9、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10、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1、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2、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13、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14、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15、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6、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17、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8、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19、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20、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1、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22、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23、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24、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5、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26、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7、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28、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9、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30、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31、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32、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33、周喻打黄盖--装样貌
  34、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3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6、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37、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38、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39、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4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41、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42、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4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4、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4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6、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47、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48、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49、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50、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51、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52、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53、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54、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55、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56、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57、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58、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59、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60、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61、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62、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63、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64、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65、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6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67、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8、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69、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7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71、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72、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73、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74、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75、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76、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77、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78、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79、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80、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8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82、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二):
  1、张飞上阵DDDDD横冲直撞曹
  2、关羽守嫂嫂DDDDD情谊为重
  3、刘备三顾茅庐DDDDD好难请
  4、关羽开凤眼DDDDD要杀人
  5、煮豆燃豆萁DDDDD自家人整自家人
  6、操遇蒋干DDDDD倒霉透了
  7、孙权杀关羽DDDDD嫁祸于人
  8、孔明大摆空城计DDDDD化险为夷
  9、孔明挥泪斩马谡DDDDD执法如山
  10、阿斗当官DDDDD有名无实
  11、张飞摆屠案DDDDD凶神恶煞
  12、曹操败走华容道DDDDD果然不出所料
  13、黄忠交朋友DDDDD人老心不老
  14、吕布戏貂蝉DDDDD英雄难过美人关
  15、刘备摔孩子DDDDD收买人心
  16、马谡用兵DDDDD言过其实
  17、董卓进京DDDDD不怀好意
  18、曹操遇马超DDDDD割须弃袍
  19、张飞拿耗子DDDDD大眼瞪小眼
  20、黄忠抡大锤DDDDD老当益壮
  21、张飞捉蚂蚱DDDDD有劲使不上
  22、张飞睡觉DDDDD不闭眼
  23、鲁肃服孔明DDDDD五体投地
  24、蒋干盗书DDDDD聪明反被聪明误
  25、曹操用人DDDDD唯才是举
  26、周瑜病倒在芦花荡DDDDD气煞
  27、张飞卖豆腐DDDDD人强货不硬
  28、关羽流鼻血DDDDD红上加红
  29、刘备的江山DDDDD哭出来的
  30、徐庶进曹营DDDDD一言不发
  31、周瑜打黄盖DDDDD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2、黄忠射箭DDDDD百发百中
  33、许褚斗马超DDDDD赤膊上阵
  34、孔明的锦囊DDDDD用不完的计
  35、诸葛亮焚香操琴DDDDD故弄玄虚
  36、黄忠叫阵DDDDD不服老
  37、关羽降曹操DDDDD身在曹营心在汉
  38、张飞战马超DDDDD不分胜负
  39、诸葛亮吊孝DDDDD假仁假义
  40、对着张飞骂刘备DDDDD找气惹
  41、隔门缝瞧诸葛亮DDDDD瞧扁了英雄
  42、关羽看《春秋》DDDDD一目了然
  43、刘备编草鞋DDDDD内行
  44、关羽赴宴DDDDD有胆有魄
  45、张飞战关羽DDDDD忘了旧情
  46、关羽开刀铺DDDDD货真价实
  47、阿斗的江山DDDDD白送
  48、张飞拆桥DDDDD有勇无谋
  49、张飞绣花DDDDD粗中有细
  50、赵云大战长坂坡DDDDD大显神威
  51、曹操诸葛亮DDDDD脾气不一样
  52、张飞卖秤砣DDDDD人强货硬
  53、关羽做木匠DDDDD大刀阔斧
  54、黄忠射箭DDDDD百发百中
  55、关羽走麦城DDDDD末日来临
  56、孔明皱眉头DDDDD计上心头
  57、曹操败走华容道DDDDD兵荒马乱
  58、诸葛亮的鹅毛扇DDDDD神妙莫测
  59、蒋干过江DDDDD净干失着事
  60、曹操下宛城DDDDD大败而逃
  61、周瑜谋荆州DDDDD陪了夫人又折兵
  62、张飞吃秤砣DDDDD铁了心
  63、诸葛亮玩狗DDDDD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64、猛张飞舞刀DDDDD杀气腾腾
  65、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66、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DDDD吃里爬外
  67、孔明借东风DDDDD巧用天时
  68、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69、司马炎废魏主DDDDD袭用老谱
  70、张飞耍杠子DDDDD轻而易举
  71、庞统当知县DDDDD大材小用
  72、赵子龙出兵DDDDD回回胜
  73、关羽刮骨疗毒DDDDD无痛苦之色
  74、后主降魏DDDDD不知羞耻
  75、孔明练琴DDDDD老生常谈
  76、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77、张飞戴口罩DDDDD显大眼
  78、鲁肃上了孔明船DDDDD糊里糊涂
  79、孔明弹琴退仲达DDDDD临危不乱
  80、张飞讨债DDDDD声势凶
  81、看三国掉泪DDDDD替古人担忧
  82、关云长放屁DDDDD不知脸红
  83、孔明草船借箭DDDDD有借无还
  84、关羽进皇宫DDDDD单刀直入
  85、关帝庙里找美髯公DDDDD笃定
  86、司马懿破八卦阵DDDDD不懂装懂
  87、关羽打喷嚏DDDDD自我吹嘘
  88、曹操转胎DDDDD疑心重
  89、草船借箭DDDDD满载而归
  90、关公面前耍大刀DDDDD自不量力
  91、司马夸诸葛DDDDD甘拜下风
  92、孔明用空城计DDDDD迫不得已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三):
  1、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2、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3、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4、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5、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6、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7、阿斗的江山--白送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8、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9、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0、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1、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12、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13、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14、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15、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7、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18、刘备编草鞋--内行
  19、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20、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21、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22、诸葛亮要丑--不知
  23、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24、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25、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26、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27、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28、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29、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30、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31、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2、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33、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34、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5、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36、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37、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38、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9、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40、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4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42、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4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44、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45、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46、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47、曹操转胎--疑心重
  48、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49、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50、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51、黄忠射箭--百发百中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52、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53、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54、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55、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7、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58、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59、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60、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61、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62、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63、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64、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65、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66、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7、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68、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69、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70、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71、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72、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73、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74、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75、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76、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本页面《三国演义的歇后语》的转载信息
本页标题:
本页地址: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
CopyRight 短美文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明司马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