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老婆玩游戏叫别人老公,老公直接把主机拿走了

家长能因为孩子玩游戏就不让他接触电脑吗?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家长能因为孩子玩游戏就不让他接触电脑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5:31:46
一份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调查显示:家长是否同意孩子上网,与孩子是否去网吧上网,与孩子的网瘾倾向性都显著相关。家长不同意孩子上网,则孩子进入网吧和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就高3倍。经常去网吧的被调查对象,只有4.3%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从来不去网吧的调查对象,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7.9%。 中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和玩性最强的时期,可塑性也极强。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在朝九晚五的学校生活之余能玩一玩游戏那是莫大的快乐了。小孩子没有不爱看动画片的,同样道理也没有不爱玩游戏的,这是人的天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但好奇心强,还有着一种叛逆的心理,逐渐开始与父母产生隔阂,最亲密的人、无话不说的人变成了同龄人而不再是父母。因此如果父母严令禁止孩子玩游戏,只会使得孩子更加好奇游戏世界是什么样的;同龄孩子大部分都能玩到游戏的时候,相比之下自己却得不到,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的心理。这并不是一种攀比的心理,而是一种想比较之下所产生的自卑,当孩子因为得不到他人都有的享受而向父母央求时,如果父母大声叱喝严厉回绝,只会导致孩子产生敌对情绪,与父母的隔阂加深,甚至导致孩子堕落。家长过于严厉对孩子的伤害不亚于对孩子溺爱,“过犹不及”正是这个道理。日本系列TV动画《绝望先生》以通过创造各种术语来讽刺现实社会现象而著名。其中有一话说的是“接种”,指的是任何能导致人成瘾的东西,如果不在小的时候就进行接触以“接种”,长大了的时候发起瘾来反而会更严重。这听起来也许是戏谈,但仔细思考一下却发现这其实是一语道破天机的。游戏也正是这样,小的时候被剥夺了游戏的权利的孩子,长大了也许不会再对父母怨恨,但其人格已经形成了,潜意识中一直有一种被剥夺感,等到进入大学的时候,由于不再有父母的管教,只会把几乎所有时间都扔在游戏里。父母以为自己含辛茹苦,十几年都严格管教孩子,终于把孩子培养成才送入了大学殿堂,却不知道自己早就种下的恶果,终于爆发了!
这些进入大学后终于有机会沉迷游戏的青年人不但十分沉迷游戏,而且十分热衷于与他人的对抗,热衷于PK。他们要在无法无天的网游中极尽伤害他人的能事,尽情地宣泄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宣泄的不满,在游戏中追求现实生活中由于过于压抑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等到毕业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除了一个能卖几百元的游戏账号以外,什么也没得到。
所以说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任由自己摆布的玩偶来对待。《家庭》杂志上曾经报道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家长从小就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从小霸王到电脑游戏都是如此,从来不堵而是疏,与孩子讲道理,与孩子共同制定双方都认可的时间表,而不是单方面地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什么不许做,最终培养出一代才女的故事。家长这样做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能教会孩子思考,使孩子有责任心,能明辨是非,并且诚实守信。中国人习惯于在饭桌上交流,而外国也有研究报道称共同玩游戏才是拉近人际距离的最好方式。家长与孩子共同玩游戏,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还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放下封建大家长的面子,接受孩子的反向社会化,再切磋游戏技巧的同时与孩子进行真正的、平等的沟通,成为孩子的真正朋友。这样一来父母说的话,孩子才会真正的考虑,然后做出反馈,采取最好的方案。一味的用父母的意志践踏孩子的思想,只会酿成恶果。
文章录入:李勇&&&&责任编辑:李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公爱玩游戏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