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理想新使命与使命的关系:新青年新理想新使命与使命是什么关系?

理想使命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学的理想与使命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二:大学的理想与使命&
理想总是高于且先于现实而存在的。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的大学教育的理想,没有某种关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理想,我们就无法从事教育。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的潜能的唤醒,是浸淫于“文化—心理”之间的精神创生。
大学的理想和使命主要是通过“人的培养规格”来表征的。我们的大学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无庸讳言,我们对于教育中这个最为核心和最为根本的问题缺乏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这份著名报告中所指出的:“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陈规的特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
我们需要不断地、严肃认真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这是一个关涉教育的理想与使命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多元·平等的社会,一个推行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一个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日益加速的社会,一个需要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一个其活力与综合国力取决于全民创新能力的社会,我们的大学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
1.具有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二是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之所以能够止于智者,是因为智者不会轻信,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判别。
2.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
拥有知识并不见得就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时,知识才成为了个人的教养。
一个人的基础文明的教养越广博、越深厚,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就越强。我们可以从以下公式中得到说明:
A[n][,m]=m(m-1)(m-2)……(m-n+1)
我们可以将m视为一个人的总的知识储量,把n视为他从事某项活动具有的有效知识量;而所谓有创造无非是结构的重组,正如人们所指出的,没有新的要素,只有新的组合。也就是说,知识愈丰富,组合出新的最优化结构的可能性就愈大。
3.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如果说,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是博的问题,那么,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就是专的问题。博与专的问题是人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博”的重要性就犹如挖井,如果井口很窄,就不可能挖得很深,高山之所以“高”,就在于它基底的雄厚。但“专”的价值也是很大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得我们在分析、看待任何问题时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就是专业的眼光;二是使我们在分析、看待问题时能保持在一定的层次、一定的深度上。《中庸》中有三句话可谓微言大义:“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大意是:我们对于德性的推崇必须经由学问的修养来达成,对于博大境界的追求也需经由穷尽精微来实现,极其高明的东西需要通过中庸来体现。它很好地道出了“人格修养与学识修养”、“广博与专深”、“伟大与平凡”之间的关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与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