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塔什么意思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博凯书吧正版现货/情迷他塔罗 2 曼珠沙华著 新世界
开&&&&&&本:16开页&&&&&&数:203页字&&&&&&数:150.000千字I&&S&&B&&N:2售&&&&&&价:15.10元
原书售价:52元元品&&&&&&相:运&&&&&&费:北京市丰台区
至挂号印刷品:7.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基本信息
书名:正版现货/情迷他塔罗
定价:52元
作者:曼珠沙华 编著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日期:
ISBN:2
字数:150000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随书全套精版塔罗牌&&&&开启塔罗神奇奥义的钥匙,参透人生真谛的不二法门!&&&&也许你正痛苦于你的爱情,在取舍间犹豫不决!&&&&也许你正烦恼于你的事业,在去留间徘徊不定!&&&&也许你正迷茫于你的生活,在成败间迷失自己!&&&&而塔罗中体现的人生哲学将会为你的生命之旅指引方向,让你以积极地心态找到自己恰当的人生位置,到达梦想的彼岸!&&&&宅男宅女必备。此书乃是塔罗牌的**入门彩插书,它让塔罗奥义与经典牌阵强强联手,它是你从玩家到行家的必习枕边书!&&&&玩转塔罗,玩转人生。
内容提要
且此书乃是塔罗牌的入门彩插书,它让塔罗奥义与经典牌阵强强联手,它是你从玩家到行家的必习枕边书!&&&&塔罗牌起源于西方,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演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牌阵。它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工具,并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当古老的神秘主义遇到奇幻的东方哲学,塔罗便应运而生了!而自古老的欧洲大陆到中世纪的西半球,再到今天的全世界,塔罗的神秘学说及推算艺术令无数的人痴迷,并赞叹不已。它所体现的人生哲学对处于青春迷茫期的年轻男女更是大有帮助,它是为生命之旅指引方向的星盏!本书就拥有全面的牌意正逆位解读,牌阵图解透析!基础牌阵指引新手上路,经典牌阵重现塔罗辉煌!总之,当你仔细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就可以和几千年来使用过它的人一样,信心满满地使用这项古老的工具为你的生活导航了!让爱情、婚姻、家庭、工作、学业、财运,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目录
章&&&&塔罗牌的渊源&&节&&塔罗牌的简介&&第二节&&塔罗牌的结构&&第三节&&塔罗牌牌面详解&&第四节&&塔罗牌对应十二星座&&第五节&&塔罗牌的使用及占卜方法&&第六节&&初学者选牌指南第二章&&&&塔罗牌综合解决事件牌阵第三章&&&&塔罗牌爱情牌阵第四章&&&&塔罗牌职场牌阵&第五章&&&&塔罗牌运势牌阵第六章&&&&塔罗牌理财牌阵第七章&&&&塔罗牌友谊牌阵&第八章&&&&塔罗牌家庭牌阵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本店有包邮活动哦, 联系电话
乔老师 QQ &正版正版 &都来选购哈 &会尽快给您发货 &&6.40元8.20元11.80元6.50元7.00元9.90元7.00元6.50元7.00元5.3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憨山大师的一生(下)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
来源:网络
一五七七年,大师三十二岁。冬去春来,百花争妍,大师离开胡公馆,一路上踏着嫩绿色的青草,回到五台龙门。当他站在龙门的石岩上,环视着依旧冰封的峥嵘山色,白皑皑的一片,似乎想把人间永远封闭在严寒中。大师望着望着,心又不禁从那彻悟自性中,回顾如梦如幻而又清晰异常的童年时代,重温和父母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心中不免感激地想:&我假使没有父母的刻意栽培,尤其是母亲的熏陶,哪有今天的彻悟心性?尊敬的父母啊!您们现在怎么样了?我多么希望能报答您们的罔极之恩啊!& 大师一边想念父母的恩情,一边回顾出家后的经历,发觉自己虽已开悟,但在向宝所迈进的大道上,还仅仅是个小小的起点,前面是三大阿僧祇劫的遥远征途,还有数不尽的艰难曲折,以后从哪儿开始走呢? 一天,大师看完南岳慧思大师的发愿文,那崇高的愿心,恳切的词句,拨动了大师的菩提心弦。对!开悟以后应该广做佛事、普利众生,完成佛法的自觉觉人的伟大事业!大师决定第一步先剌血泥金,抄写《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的殊胜因缘,下酬父母及一切有情的深恩大德。 明神宗皇帝的嫡母慈圣李皇太后,信奉佛教非常虔诚。她平日乐善好施,京都的人们都称她为佛老娘娘。一天,她在全国选拔了有道德的僧人召开一次诵经法会,目的是祈求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大师听到这一消息,暗中报了名。太后知道大师要以血泥金抄写《华严经》,就赐了金纸给他。 第二年四月,大师在静室里开始写经,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心念佛一声。一些游山的僧俗到了大师的静室,往往要求大师开示几句佛法,而大师虽然手中不停地抄写着,但照旧不失应付对答。凡是来问讯的,大师都要跟他们寒喧几句,其中一些高人故旧,大师则恭敬地延请他们坐上禅床,照例和他们对谈佛法,也不碍手中写经。大师每日如此的抄写,虽然人来人往,心中匆了无动相可得。 许多老宿听到大师如此情形,都认为非常奇怪。一日,老宿们率领了许多弟子来到大师静室,想证实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在大师身旁故意用种种方法搅乱,等大师写完一个段落,拿起一看,果真没有丝毫差错,这才确信大师的功夫非同寻常,是有一定修证的。但他们对这功能仍还不解,又去问妙峰大师:&憨山大师为何能一心多用?&妙峰大师答道:&我师兄入念佛三昧已经纯熟了!&此时,妙峰大师也在北台刺血泥金抄写《华严经》。 当二位大师写经圆满后,共同商议建一圆满道场,并称为无遮法会。妙峰大师着手募化钱粮,又准备到京都请五百名大德名僧参加。在法会事宜初步就绪时,刚巧神宗下旨祈祷皇嗣,派遣内官到武当山求道士;圣母李太后派遣内官到五台山求僧伽。 憨山大师认为沙门所作一切佛事,无非为国家太平,人民幸福。现在太后祈皇嗣于佛教,这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因此也极重要。大师想要无遮法会的一切安排,都归并于求皇嗣一事上,不可为区区个人名誉着想。妙峰大师和内官都表示反对,大师坚持与他们力争,因此就触犯了内官,有些人也想乘机中伤大师,破坏道场,但大师提倡为国求皇用的决心,竟使大师始终无恙。 山做佛事,难以完成修建任务,有伤法门,因此尽力从中协助调度,直至第二年塔院落成。大师把血金书写的《华严经》安置在塔上,又写了一篇发愿文供在塔中。 这时,妙峰大师已去京都,大师一人募化资金。先造了华严法界转轮藏,以供道场使用,并准备了供具、斋粮等一切所需。大师不分昼夜地奔波了九十日,终于完成了道场的一切事务。到了十月临期时,妙峰大师率领了所请的五百多位大德高僧,毕集在山中,加上本山的人员,共达千人。这上千人的安居床被及供具茶饭,在大师的调度下,有条不紊,处处现成。大众对大师的能力都感到十分惊讶。 在法会初开的七昼夜中,事情异常繁忙,而大师却粒米不餐,仅喝些开水,仍照常应付各种事务。 佛堂里,每日要以五百桌的斋食供养诸佛菩萨,天天如此,次第不失,大众不知这许多斋供从何处来,有的认为是神力所运,只有大师知道这是佛力的加持。 法会圆满结束后,大师第二年又在五台山塔院讲解《华严悬谈》。在百日的经期中,每日云集在塔院的十方缁素,不少于万人,可是在大师的指挥下,吃一餐斋如同坐一堂禅一样,丝毫不杂,根本听不到传呼剥啄的声音。大师把精力过度地用在这二次法会上,当经期结束后,生了一场病。这时他与妙峰大师离开塔院,一钵飘然长往了。 妙峰大师一人到芦茅去。大师因为身体有病,便到真定障石岩调养身体。在这里大师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二句是这样的:&削壁插天应隘日,断崖无路只飞梯。& 这年八月,皇太子降生,正好是祈嗣法会的十个月。大师身体稍好后,又到了京西的中峰寺,在此作了一篇《重刻中峰广录序》。冬天在石室里闭关水斋。 九、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系的梦。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梦本来不值一谈,但大师的梦却与众不同,不纯是意识的反映,而是渗透着神通妙用及其悟证境界,所以介绍一下大师从开始住五台龙门到抄写《华严经》这四、五年间的三个嘉梦,对了解大师在这一阶段的修行悟证境界,是极有好处的。 第一次,大师梦见自己走入金刚窑,看见里边有两扇大门,旁边有座大般若寺。一跨进寺门,就好象处在无比广大的虚空一样,殿宇和楼阁的庄严,无法以言语形容。在正殿当中,安放了一张大床,清凉国师倚卧在床上,妙峰大师侍立在左方。大师一见国师,赶紧过去礼拜,然后侍立在右方。这时听到清凉国师开示着初入法界圆融的观境。随着国师的开示,大师的眼前即现出了相同的境界,自觉身心交泰互入。国师讲毕后,妙峰大师问:&这是什么境界?&大师笑着说:&无境界的境界。&大师醒来后,自己觉得心境融彻,再也没有挂碍了。 第二次,大师梦见自己升向天空,当升到无边无际的高空时,又逐渐飘落下来,只见四周空空洞洞,没有一点东西,大地在空的下面,圆圆地象一枚镜子那样平滑光亮,有如琉璃般的晶莹。远远望去,在无穷的天空中,现出了一座广大无比的楼阁,它铺天盖地,雄伟壮观。在楼阁中又现出了世间的人事往来,就连最小的市井鄙恶之事,也都容含在里面。在楼阁的中央,设一紫金焰色的宝座。大师心里想:&这大概就是金刚宝座了。&大师对这座庄严妙丽、不可思议的楼阁非常欢喜,想走近它,可是转眼又想:&为什么在这清凉的世界中,有这些杂秽的楼阁呢?&这念头只一起,楼阁即刻去远了。大师心中又想:&一切净秽的境界,都是由我心而生的。&思惟着心生万法的道理,楼阁又近了。片刻之间看见金刚座前,侍立着许多身材高大、相貌端严的僧众。这时忽见一位比丘从金刚座后面出来,手捧一卷经书,径直走到大师面前,对大师说:&和尚叫我把这卷经书授予你。&大师接过一看,全是黄金色的印度梵文,一字也不识。大师将经书收起后,即问那比丘:&那个和尚是谁?&比丘回答说:&是弥勒菩萨。&大师一听非常高兴,立刻跟随比丘到了陛下,瞑目敛念而立。过了片刻,忽然听到磬的鸣击声,大师睁眼一看,弥勒菩萨已经登座。大师即在菩萨前恭敬地瞻仰顶礼,只见菩萨的面容,晃耀着紫磨金色的光彩,世间上再也没有比菩萨更壮丽了!大师顶礼后心想:&今天菩萨特为我升座说法,那我就是当机了。&于是大师长跪合掌,拿出经卷翻开。这时弥勒菩萨开示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大师听到这里,身心忽然顿空,只觉得声音从空中历历传来。 大师一觉醒后,菩萨开示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从此&识&与&智&的差别,完全了然清楚了。并知梦中所至之处,即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 第三次,大师梦见一僧人来报告说:&文殊菩萨在北台顶设置浴室,请你去洗澡。&大师跟着他到了北台顶,走进一座广大清净的殿堂,里面飘散着异香。这里的侍者都是梵僧,他们带领大师到了浴池。当大师准备解衣入浴时,见一位女人已在池中洗澡,心里忽然一阵厌恶,不想再入池了。这时池中人见大师厌恶而不入池,故意露出身体,大师这才知道原来是男的。大师随即入池与他共浴。 那池中人用手戽水洗大师,水从头上淋下,一直灌入五脏,好象在洗肉桶一样。五脏一一都洗遍了,仅存的一身皮,如琉璃笼一样,洞然透明。 过了一会儿,池中人叫喝茶,有一梵僧手擎半边象剖开的西瓜一样的髑髅,大师仔细一看,见里面全是人的脑髓,还淋漓着血液呢。大师对这髑髅很觉厌恶,而这位梵僧却用手指剜了一块脑髓问大师:&这是不净的吗?&随即送入口中吃了。这样一边吃一边剜,吃得津津有味。脑髓吃光后,只剩下些血水在里边。这时池中人说:&可以让他喝了。&梵僧即把髑髅递给大师,大师喝了一口,味道真象甘露一样,喝下的血水从通身的毛孔里一一横流出来。血水喝完后,梵僧过来给大师擦背,并在大师背上大拍一掌,大师立即醒了过来,这时通身汗流如水,五脏洞然,没有隔阂。自从做了这梦以后,身心受用较以前又有提高,感到特别轻安自在。 十、东海牢山的因缘 万历十一年春(1583年),大师在石室结束了水斋,回想起在五台山所做的二次佛事影响很大,以致远近皆知。古人说:&大名之下,必难久居。&因此,大师决定避开五台山的虚声,走隐居修持的道路。 以前大师曾阅读过《华严疏&菩萨住处品》,里面说:&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清凉国师解释说:&梵语那罗延,此云坚牢,即东海之牢山也。&从此大师对牢山一直很羡慕。这时大师开始实践到牢山去的愿望,他蹈东海访寻牢山,并开始使用&憨山&这久已取好的号。 大师到了牢山,寻到那罗延窟,因为无法住人,就再去寻最深隐的地方。在山的南面,他寻到一处背负群山,面吞大海的幽静胜地,这里的景色十分壮观奇绝,使人有远离人间烟火的仙境妙域之感。 这里原有一座观音庵,因遭历史浩劫,早已成为废墟。大师在树下辅了一张席,在露天下坐了七个月。后来当地土人张大心居士见大师在露天下勤苦修行,就为他盖了一间茅屋,大师住下后,再也无人往来,因此感到十分满意。 到了第二年秋天,李太后因五台祈皇嗣有功,访求主事的三位师父。大方法师与妙峰大师已接受了惠赐,唯寻不到憨山大师。太后决心要访大师,就求龙华寺住持瑞庵法师去寻。瑞庵法师已知大师在牢山,就乘船去访大师。当他到了大师茅屋里并向大师叙述太后的心意时,大师却恳谢说:&倘使能蒙太后的恩德,容许我在这山海之间安居,已经恩赐很多了,又何必求其它的恩赐呢?&瑞庵法师听了只得回去复命。太后听了瑞庵法师的话,心里还是不好过,就在京城西山建了一座寺院,派内使一定要大师前来,可大师决意住山。太后没办法,知大师仍住茅屋,即拨了三千金派内使送去修建房屋。大师尽力制止说:&我有这几间茅屋已经够快乐了,又何必再另造房屋呢?&大师不受分文,使内使十分为难,只恐回去交不了差。大师见他为难,心里想:&古人有矫诏济饥之事,现在牢山东区正值岁凶,为何不可广圣母的慈心而救饥饿的百姓呢?&就与内使把这三千金遍施各府的僧道、孤老、狱囚,以济饥饿。太后听内使汇报说已将三千金救济困厄,内心高兴地连连感叹。 牢山附近的百姓,从来不知有僧宝以及佛教正法。大师居住的地方,算黄氏族人口最多,他们见大师精进修行,心里非常敬佩,慢慢地和大师接近起来。经过大师的努力摄化,那里的罗清教徒和外道教派的师长们,都相继率领他们的弟子来归依大师,渐渐地他们明白了真正佛法的修行意义。 万历十四年,神宗皇上敕颁藏经十五部,散施于天下名山。首先以四部置四边境,即东海牢山、南海普陀、西蜀峨眉、北疆芦芽。李太后派人送藏经到东海牢山,大师因事先不知道,以致藏经送到时无处安置,这时地方抚台等官吏见状便请来供奉起来。大师见有敕命,只得到京谢恩,太后与宫中眷属各出银两供养大师,让大师在牢山修建安置藏经的寺院,并预先取名为海印寺。 大师在京听说达观大师到牢山访问他,立即兼程赶回。刚回到牢山脚下,正遇达观大师下山,立刻邀他同回禅室。两人谈禅论道,法味盎然,这样达观大师在此盘桓了二十多日才回去。临去时,还赠了一首诗给大师,其中有:&闲来居海上,名误落山东&的句子。 到了冬天,冰天雪地,好一派海天风光。有一个夜晚,大师打坐后起来散步,看见湛蓝的大海,澄彻的夜空,洞然一大光明藏,了无一物,即刻作了一首偈:
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 金刚眼突空花落,大地都归寂灭场。
大师回转静室后,见案头放着一本《楞严经》,展开经卷,当见到:&汝心汝身,外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全经的观境,顿时了然心目。他便振笔疾书,片刻之间已把心中所证全部写了出来,取名为《楞严悬镜》。一见蜡烛才燃了半支,这时大师叫维那进来,叫他念了一遍,听着听着,大师自己也象是听着梦中话一样。 一天,大师想起《六祖坛经》中半夜砍头的公案,便想学习六祖的定力。大师每夜开门习观想:&假使人来借头,我便欢喜地舍给他。&这样时间长了,觉得定力渐深。一个晚上,忽然有人嚷着:&强盗来了。&大师镇定地说:&把强盗叫来!&他点燃蜡烛,正襟危坐,没有丝毫的恐怖心,这时身材高大的强盗到了大师门口,见大师威严无比,一下子没了气焰,身体匍匐不敢入门。大师对他说:&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又叫侍者到库房里取二百钱给了强盗,这强盗便带着敬佩的心情离开了海印寺。 第二年,牢山建成了殿宇,大师开始开堂为大众说戒。从此四方的和尚到海印寺的日益增多,接着大师又为居士们讲解《心经》,弟子记录成《心经直说》。秋天,胡顺庵告老还乡,送他儿子到海印寺出家为大师侍者,法名为福善,是大师弟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十一、神通见母 万历十七年(1589),大师四十四岁。这年大师开始阅藏经,并为僧众讲解《法华经》和《大乘起信论》。 大师自从离五台山后,常有拜见父母之心,但恐落世俗知见,所以一直没去。 不久前大师拟为报恩寺请一部大藏经,在十月份到了京都,太后即命人赠给一部。大师奉经到了龙江,这时报恩寺的宝塔连日放光呈瑞。大师到了金陵报恩寺,在迎经的那一天,宝塔的光明好象一座桥一样,呈半圆形向北伸延,迎接藏经的僧人都从光明中走过。直至安置藏经,建立道场,光明仍连日不绝。 这罕见的奇妙光明,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来瞻仰观礼,面对如此瑞祥之相,无不叹为稀有。 大师送经到报恩寺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直传到他老母亲的耳朵里。老母亲欣喜异常,先派人去问候大师何日到家,大师说:&我这次是为朝廷之事而来,不是为了家庭来的。如果老母亲在相见时,如同过去未离时一样欢喜,那我最多可回家过二夜,否则我就不回去了。&老母亲见大师这样说,就派人再去说:&现在能再相见,已欢喜的不得了,那里还会悲伤?见一面就可以了,又何况是二夜呢?& 大师在静坐中以神通力回到家里,老母亲一见儿子,因过于激动,竟高兴得昏倒在地。晚上,大家聚在房间里叙谈,一位族中的长者问:&你乘船来还是乘车来?&老母亲说:&何必问乘船来乘车来!&长者又问:&那从何处来呢?&老母亲说:&从空中来!&大师听了惊讶地想:&怪不得老母亲当年能舍我出家啊!&于是问老母亲:&我出家后,你想念我吗?&老母亲说:&哪能不想念呢!&大师又问:&你怎么排遣这想念之情呢?&老母亲说:&我起初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知你在五台山,就去问师父五台山在什么地方?师父说:&在北斗之下,即你令郎居住之处。&我从此后,每夜朝北斗星的方向礼拜,称念菩萨的名号,渐渐地就不再想念了。假如说你死了,就不再拜了,也不再想念了,今天见到你,是神通变化而来呀!& 第二天,大师随二亲去祭祖茔,又去卜择二亲的葬穴,这时老父亲已八十岁了,大师开玩笑说:&今日活埋老子,省得他日再来!&并把铲斫在地上,老母亲见了一把夺过铲说:&老婆婆自埋,又何必烦别人来!&连斫了数十下。第三天,大师向二亲告别,老母亲欢喜如故,未尝蹙眉,大师知道老母亲并非寻常之人。 有一位黄子光,是当时大司马的弟弟。大师到牢山后不久,年龄还只十九岁时,就已在大师前皈依请益。大师授以《楞严经》,二个月即能背诵。从此茹素勤修,尽管父母反对,也不改变修行的决心。他平日用功,切志于参究明心,常常胁不至席,坐禅达旦。此次大师南归,黄子光心中暗想:&我生在边地,长期不闻三宝之名,今天幸遇大善知识,倘使大师不回来,我们就失去依靠了!&于是就在观音菩萨前,刺臂燃灯供养菩萨,求观音菩萨加被大师早日归来。燃臂之后,火疮发痛,可他仍然日夜正襟危坐,持念观音菩萨圣号。这样过了三个月,火疮才痊愈。但在臂的疮痕上却结了一尊观音菩萨的形像,眉目身衣,宛然如画。大师回来后,他求出家的心很切,但大师始终不同意。第三年黄子光坐脱而去。 大师在这几十年的修行历程中,时刻不忘重兴报恩寺。以前居五台龙门时,虽已有机会,但因需要费用太巨,未能行动,到东海牢山时,也时刻在等待时机。现在,大师认为机缘已熟,因此就以送藏经的因缘到了京都,将报恩寺的始末奏上太后,并且说:&工程浩大,需要经费很巨,难于轻举,愿乞圣母每日减少膳馐费用百两,这样积累三年,工程即可开工,积累十年,工程即能完成了。&太后听了十分高兴,这年十二月就开始积储经费。 万历十八年的春天,大师书写《法华经》,表示感谢太后的德意。在这期间,有一伙人策划破坏道场。他们购买了方外的黄冠道袍,假称大师占了他们的道院。并还聚集许多人,诤讼到抚院。当时的开府李公,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后,非常痛恨这伙无赖之徒,就把他们送到莱州府治罪。大师也去莱州府听察,并尽力替他们解救。可那数百名无赖不知大师的慈悲,依旧在府城里作哄闹事,并围着大师不去。大师见状,让身边的侍者到别处去,独自一人徐徐而行。 到了城外,这伙无赖的首领,持刀在大师前挥舞,欲想杀死大师。大师镇定地看着他,笑了笑说:&你杀了我,怎样处理自己呢?&这首领听了大师的话,一时感到心虚,即刻收了刀,随同大师到了城外约二里地。将要分路时,无赖们认为首领对大师有利,想动手殴打他。大师心中暗想:&他们要是一鼓动,这首领就有危险了,怎么办呢?&大师干脆拉着首领同至寓处,关了门,脱了外衣,大师又摆出瓜果招待他。二人边吃边谈,首领完全被大师感化了。这时满市喧哗着这样一片声音:&方士杀僧了!&太守听到了这一消息,就派遣了府役把无赖捕了起来,无赖们惶惧地叩头求免。大师就对无赖们说:&你们不要怕,待我去说说看。&大师到了太守前,太守问:&狂徒要杀你吗?&大师说:&没有,府役来追捕时,我正和他们的首领在吃瓜果呢!&太守又问:&那他们又为什么闹事呢?&大师答道:&他们只不过是一般性的市集喧闹而已。&太守想把他们拘留起来,大师说:&应把他们放掉,如果用枷锁把他们拘起来,等于把恶人常放在身边,这是没有好处的。&太守听大师这么一说,忽然醒悟,立即下令叫地方官兵把他们驱散,狂徒不到三日,全部解散。这样,狂徒闹事的事就安宁下去了。 这年,大师还写了一本《观老庄影响论》共八篇,其中论心法一篇文字虽最短,但却已概括了儒释道三教的中心思想。论心法中说:&我幼年学习孔教,但不知孔教的源流。后来学习老庄学说,也不达老庄学说的宗旨。当退出世务,进入深山大泽时,努力于习静观心的法门。因为习静观心的功能,明白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深妙道理。既然三界万法都是心与识的幻现,那么一切有形相的事物都是心的幻影;一切声音语言,都是心的幻响。而一切圣人身体,是心的幻影中显现最庄严的形相;圣人的言教,是心的幻响中最顺于真理的声音。正由于万法唯心的缘故,因此治世的政治、法律、文学、艺术,以及资助人们生存的一切事业,如果它们是善的,有益于人类大众的,那么,也都是顺于正法的。这是因为心外没有一事物的独立存在,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真心所现。迷了真心的人,执著了客观环境和主客心识,他们就无法彻证真心本有的妙用。假如悟证了自己本具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真如妙心,那么,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当下即是不可思议的妙有境界。但要悟证这万事万物的统一本源,而产生不可思议的妙用,这只有圣人才能达到啊!& 十二、为法忘躯
第二年,牢山东区出现灾荒,饿死了很多人。大师把山中储存的斋粮,全部分给近山的居民。但仍不够,大师又乘船到辽东,买来豆数百石,使靠山的居民,没有饿死一个。 十月冬至节,大师到京朝贺太后,太后留大师过冬,并请大师在慈寿寺说戒。这时大师知太后储蓄已厚,就请她修建报恩寺。但因日本侵犯朝鲜,朝廷正商议派兵讨伐,修建之事只得暂停。 神宗皇帝因信仰道教,对内使经常为佛事行走,素来僧恶。有一次,太后派内使到东海牢山时,内庭以偶然事故触怒了神宗,又傍及了太后,大臣们都觉得很危险。这正给朝内反对太后的朝贵一个下手的机会,有些打算先把送经内使除掉,然后借用以前方土闹事的流言来打击大师和太后。因此他们先命令监视官员的服役人员,扮作道士的模样,上殿击鼓呈状,告大师侵吞国家库银,皇上一阅,不禁大怒,下旨逮捕大师与送经使者。 大师听到这一消息,就召集了大众说:&佛陀的慈悲拔苦精神,就是为了一个众生,也不舍三涂苦趣。这东海是边地,素来不闻三宝的名号。我在这里教化十三年,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念佛了。至于那些舍邪归正,修行佛法的,连乡比户都是。看到佛法在这里生根发芽,我的愿心已满足了,死又有什么值得遗憾呢?只是未能重兴报恩寺,感到有些痛心罢了!& 当大师告别大家,离开即墨城的时候,城中的百姓老少,都流着眼泪来送别,对大师此行的安危都十分担心。 大师到了京都,奉圣旨下押镇抚司。在升堂拷问时,执事官先受风旨,准备迫大师尽招太后在各山所施的资财。在苦刑的拷讯下,大师说:&我作为僧人来说是惭愧的,因为无法报答国家和人民给我的恩典。今天,我不会可惜这生命的完结,只是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死去,的确有伤于皇上对太后的大孝啊!我如果为了奉迎皇上,曲意妄招而损坏了纲常之道,的确不是臣子爱护君王的诚心,这样做怎么对得起历史上那些清白高尚的贤哲们呢?&大师以精诫之心抵制了诬告,仅招认了以前供养的七百余金,愿请皇上查内库帐簿。当查清了内库后,除了以前代赈的七百余金外,果然没有丝毫差错,神宗这才明白过来,于是母子和好如初。但皇上还是以大师私自建寺为由,贬大师流放雷州充军。 自大师三月下狱起,京城内外诸寺院都为大师诵经礼忏,有些和尚还燃香炼臂持咒加持大师。 到了十月底大师将南行时,朝中许多士大夫们,大多穿着亵服,偏倚一足来相送。 十一月,大师到了南京,在长江边上老母亲来与大师诀别。大师见老母亲欢喜交谈,音声请亮,胸中没有丝毫的滞碍,于是问:&当您听到儿死生之际,难道就不忧愁吗?&老母亲说:&死生是由业力而定,我自己的死生尚且不忧,何况是你呢。但人言参差,我对此事又没有决定的见解,所以觉得有些怀疑。&母子俩就这样坐谈到天亮,在即将诀别时,老母亲嘱咐说:&你应善以大道自爱,不要替我担忧,今天我也与你长别了!&老母亲说完,头也不回地欣然上路去了。大师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感慨地想:&天下的父母都能这样,岂不可以顿尽生死之情了吗?&于是下笔写了一首《母子铭》: 母子之情,磁石引铁。 天然妙性,本自圆成。 我见我母,如木出火。 木已被焚,火原无我。 生而不恋,死若不知。 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达观大师因在石经山与大师相约,愿在曹溪共振宗风,当大师遇难时,达观大师正在匡山天池等候,听到大师遇难的消息,内心大惊道:&要是失去憨山大师,那曹溪共兴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了!& 达观大师先赶到曹溪,然后到京请友好相救。再折回聊城,听说大师准备离京,就回南京等待。 大师到南京后,在长江边一个庵中与达观大师相见。达观大师提议要大师陈白冤屈,大师不同意,认为这是定业所感,不必多言。临别时,达观大师把住大师的手臂说:&我在天池听说你遇难,就对佛许下诵《法华经》百部的愿,为了你平安,只有靠我的心愿和你的口舌来完成了!&大师听了,唯唯谢别。达观大师又把所作的《逐客说》赠给大师。 十三、一路到曹溪 大师到了圜中,读《圆觉经》时作了一篇四相章: 一、我相 钟鼓铃锣不断声,声声日夜说无生。 可怜醉生梦死者,镜里相看涕泪倾。 & 二、人相 突兀巑岏耸铁城,刀林剑树冷如冰。 谁知火向冰山发,烧尽冰山火不生。 & 三、众生相 铁门紧闭杳难开,关锁重重亦苦哉。 可怪呻吟长夜客,不知因甚此中来。 & 四、寿者相 一条血棒太无情,触着须教断死生。 痛到切心酸鼻处,方知王法甚分明。 & 出了圜中,路过长安市,又作了四首诗: (一) 长安风月古今同,紫陌红尘路不穷。 最是唤人亲切处,一声鸡唱五更钟。 (二) 体若虚空自等闲,纤尘不隔万重山。 可怜白日青天客,两眼睁睁叹路艰。 (三) 飘风骤雨一时来,无限行人眼不开。 忽尔雨收云散尽,太虚原自绝尘埃。 (四) 空里乾城野马人,目前仿佛如烟村。 直须走入城中看,声色原来不是真。 & 这诗中的禅味法味,耐人寻思。 第二年正月,大师渡过文江,访问了邹给谏。庐陵的大行王性海,拜谒大师在文江畔,请大师为《楞伽经》作注。二月,大师上大庾岭,在岭头观看了惠明夺衣钵的遗址,并作了一旨诗吊念,其中有:&翻思昔日宵行客,何似今朝度岭心&的句子。大师见行人度岭艰难,汗流满身,就嘱咐一位行人,要他设立一座茶庵在岭头。又见山路崎岖难行,劝人修造山路,几年后这条山路即成平坦了。
大师到韶阳,入山礼六祖大师。当他喝了一口曹溪水时,内心感慨地吟了一首诗:
曹溪滴水自灵源,流入沧溟浪抽天。 多少鱼龙从变化,源头一脉尚冷然。 大师到了祖庭时,看见一片调敝不堪的样子,只得怀着凄凉的心情离去。到了五羊,大师身穿充军的囚服朝见了大将。大将军亲自替他松了缚,又以斋食供养他,晚上就宿在海珠寺。 大师住下后,一位常讲阴阳之学的周鼎石先生,一天率门生数十人来访大师。谈话间,周先生提出&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的《周易》论题,其中一位老道长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人人都有知觉,日间应付事务的是这个知觉,夜里做梦的也是这个知觉,所以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周先生说:&大家都这样说,我心里认为不一定如此。&又问大师:&老禅师,请见教!&大师问:&这句话出那部典籍?&周先生回答说:&《易经》的系辞,&接着便把系辞的章句连续了几句。大师听后说:&这是圣人指示人要悟不属生死的一着。&周先生一听,立即拍案叫好,说:&还是老禅师指示的亲切!&大家听了都觉罔然,纷纷提出问题。周先生解释道:&死生即是昼夜之道,通达于昼夜,就不属于昼夜了。&这样一说,满座叹服。 三月十日,大师抵雷州,柱在城西的古寺里。 四月一日,大师开始着手注《楞伽经》。 这年雷州闹饥荒,疫疠横发,经年不下雨,死伤不可胜计。大师所住之处,好象尸陀林一样,到处都是尸体,因为有法力加持,才得安稳无碍。天时干旱得连井水也都枯竭了,随从大师的侍者福善,在半夜时等了一罐井水,以充一日之渴。 到了七月,城内外横尸遍地,大师劝人收拾掩埋了数以万计的尸体,又为当地百姓作济度道场,道场的仪式完毕,天即下起倾盆大雨,地面上的雨水上涨了三尺,从此厉气即解,百姓于是得救。 第二年正月,会城也死伤了许多人,尸体遍地暴露。大师命人收拾掩理了数以千计的尸体,又建了普济道场七昼夜,会城也便安宁下去。以前广东人士多不知有佛教,自大师教化以来,有根多人皈依了三宝。 四月,大师写成《楞伽笔记》。因为皈依大师的许多读书人士未入佛理,大师又为他们撰写《中庸直指》,发挥佛法的道理。 大师初到五羊时,上下官员见大师是带罪的僧人,都很轻视。当时的制台大司马陈冈如,对军法极严格,大师也没去见他,但陈大司马却常派人侍候大师。这年九月,大师同丁右武去拜访他,门役回说不见,大师只得折回。晚上陈大司马亲到船中拜访大师,还携带了茶点,一直谈到三更。大师非凡的才能,使在座的大为惊佩。此后,陈大司马对部下极力称赞说:&憨山大师是僧中的麟凤啊!&又下今让三司往拜大师。从此,岭南都知道大师是十分有德行的高僧,同时也知道恭敬三宝了。
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年),大师五十三岁。正月来了一位侍御轩樊,因坚持建立太子为副主的意见,被贬谪雷阳。他来到五羊访大师,大师正在校对《楞伽笔记》。轩樊问大师:&雷阳风景如何?&大师拈起经卷说:&这就是雷阳风景啊!&轩樊听了惊叹大师非凡的胸怀,即为大师荐募集资金,刻印《楞伽笔记》。 有一儒生龙璋,一次听到大师议论佛法,心里非常惊异,回去对他的朋友王安舜、冯昌功说:&北来的一位禅师,说佛法很奇异。&这二位听后即来向大师请教,大师对他们开示了禅宗的向上一着。他们听后即深信不疑,切志于禅宗的参究。从此,五羊在这三人的带领下,来皈依大师的人日益增多。 大师常常回忆起达观大师许下的诵经之愿,但因一直没有条件,所以未能遂愿。到了夏天,大师在山岩叠壁之间建了一座禅室,模仿大慧禅师冠巾说法的事迹,召集了旧日皈依的弟子,一边诵经一边为弟子说法,当诵到&见宝塔品&时,忽然悟入佛陀的深意即是指娑婆世界人人目的便是华藏,但须&三变&的目的,特为劣根人渐示一斑罢了。于是立即着手写了一部《法华击节》。 大师的弟子丁右武,生性急烈,为人慷慨,但只知敬僧,不知有佛法。他将要回家去时,大师送他到船,并重下钳锤,这时丁右武幡然大悟。大师替他取了一个号叫&觉非居土&,又作了一篇《澄心铭》警策他: 真性湛渊,如澄止水; 憎爱击之,烦恼浪起。 起之不休,自性浑浊; 烦恼无明,愈增不觉。 以我取彼,如泥入水; 以彼动我,如膏益火。 彼乱我真,乱实我生; 我若不生,劫烧成冰。 是故至人,先空我相; 我相若空,彼从何障。 忘我之功,在乎坚忍; 习气才发,忽然猛省。 省处即觉,一念回光; 扫踪绝迹,当下清凉。 清凉寂静,挺然独立: 恬澹怡神,物无与敌。 第二年春,《楞伽笔记》刻成,大师为弟子讲了一遍后,印了一百多部,遍送海内外佛教界的善知识和护法宰宜。 广东风俗好杀,到了中元节,家家都要杀牲口祭先辈。这时节,市场上牲口堆积如山,真是惨不忍睹。大师此时建了盂兰盆会,又讲解了《孝衡钞》,劝大家斋僧、放生,用蔬食祭先辈,听从的人很多。从此凡遇丧祭大事,父母寿日,或者祈禳,或者拜忏,都放生素斋,后来还成立了放生会。佛法的慈悲救世精神,在大师的倡导下,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 万历二十八年,权使初出朝廷,横行于民间,加上日本入侵,人心惶惶不安。大师见局势不便于弘法活动,即分散了弟子们,独自闭关绝迹,深藏以避扰乱。 会城一带因荒年而粮食不足,常从福建用白艚运米,时值地方混乱,大家只恐商人乘机提价,百姓都为此事担心。 会城大将军的公子即将外出,停船在海边,这时凑巧有几只白艚也停在公子船旁。税使早已蓄谋打击大将军,便借口这几只白艚是大将军为公子送行的,集合几千个市民,投掷砖石,打破了公子的船只。他们又围住师府,待刀相逼,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正巧三司府县的官员都赴端州行节礼去了,会城没有一个正官,如果再无人解救,危险就在呼吸了。 大将军无法解围,即派中军到大师关前求解,大师不答应,说:&我并没有什么神术。&中军跪下哭泣说:&大师即使不考虑兵主的安危,难道就不考虑地方生灵的死活吗?&大师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不禁惕然,即刻起身到税使处,从容劝化,开晓其意。税使听大师一劝,果然明白了道理,愿意去招安百姓,解散乱民。这时,大师先来到乱民前说:&你们今天所要求的,无非是想吃价格便宜的米,但如果今天犯了大法,就会有杀头的危险,即使有了价格便宜的米,谁来吃呢?&乱民听了都觉愕然,顷刻之间,帅府之围即解开了,父老们都十分感激大师。 这时三司官员正在军门吃饭,听说市民作乱,都放下碗筷,一齐赶到会城,见乱民已散,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秋天,南韶观察使祝惺存,请大师入曹溪祖庭,大师乘兴而入,看见四方流棍集于山门,打赌的,开酒食店的,无所不有,环境被搞得非常秽污。这积弊己有百年之久了,更可叹的是,坟墓占了祖山,僧产多被侵占,并且寺中恶僧勾合外棍挟骗寺产,寺中僧人没有一个敢正视现状。大师不禁叹息说:&这是心腹之患啊!假使不除去,那六祖的道场终将化为狐窟,永远不可药救了。怎么办呢?我即使住在这里又有何用?&大师考虑了半天,只得去告诉戴制台,戴说:&这事好办,我试为大师去做。&即下令本县坐守,限三天内把流棍全部驱逐,不留一人,拆除店铺,不存片瓦。从此,曹溪山门的积垢如洗,又恢复了往日的清净。 戴制台留大师过斋,谈话间制台说:&六祖道场的腥膻,我已为大师洗净了,目前地方生灵涂炭,大菩萨有何慈悲之法来救济呢?&大师问:&这是什么意思?&制台说:&这一带海上有一伙强盗,他们拥有采珠船千艘。近来钦差奉旨采珠,又资助了他们的势力。采珠结束后,他们横行于海上,到处劫掠,这是第一。第二是地方开矿,朝廷采役横暴乱来,挖掘坟墓,破坏百姓的财产,百姓处处遭受毒害,这比强盗的劫掠更残酷,有上述这二害,所以百姓不能安宁地生活,请问大师如何处置呢?&大师回答说:&此事不容易,慢慢地再想办法吧!& 朝廷派来的李采矿使,对佛教颇有信心,这年秋天他到曹溪进香,在山住了好几天,大师对他开示了佛法,他听了非常高兴。大师劝他做重兴祖庭的布金擅越,他慨然独力承担。大师又暗中对他说:&开采矿山对地方百姓损害很大,这大概不是皇上的本意吧?请你把采矿的船只约束以期限,往来超过期限的就处以罪,矿一采完,应尽快地撤除差役,使他们无害于百姓,可以吗?&李采使听了唯唯应诺。回去之后就力行约束,从此山海地万就安宁下来。 戴制台很感激大师的帮助,写信感谢大师说:&今天我才知道佛祖的慈悲广大!&因为这样他护法的信心更切了。大师也因为有他们的帮助能够在曹溪安心弘法。大师开辟了祖庭,改修道路,选择优秀的僧人授戒,设立教育沙弥的义学。又设方了库司,清规。查阅了租课,赎回了僧产。仅在一年之间,百废俱兴。 第二年,大师重修祖殿,改路径,辟神道,移僧居,拓禅堂,又创立了新的清规。
万历三十一年秋(一六零三年),大师在曹溪写信给达观大师,请他来重兴祖庭,但因发生了震动中外的&妖书事件&,达观大师不幸被捕入狱。所谓&妖书&即达观大师要求朝廷减免矿税的谏文,因为奸臣的挑拨,所以一片为国民的忠心,竟被冤屈入狱。 这时,执政者想把达观大师处死。达观大师说:&世法如此,久住何为!&就洗了浴,点起油灯,端坐说了一首偈: 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染尘; 从玆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 说毕即溘然而逝。达观大师的近侍曹学程,听说达观大师已逝,急忙赴到,见师端坐不动,就抚着师的背说:&师父去得好!&达观大师又开目微笑而别。这时年龄只有六十一岁,他这样洒脱自在的了脱,使朝野上下闻之,无不叹服。& 憨山大师听到达观大师逝世的消息,便想赶去吊唁,但因路途遥远,未能如愿。大师从南岳启程,经过数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赶上荼毗法会上,大师举起火把说: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狭路相逢,定没处躲。恭维紫柏尊者,达观大和尚,偶来人世,误落尘寰。赤力力,脱尽娘生花衫;光烁烁,露出本来面目。荷担正法,纯刚练就肩头;彻底为人,生铁铸成肝胆。生死路上,直往直来;今事门头,半开半掩。六十余年松风水月襟怀;千七百则兔角龟毛在仗。饶地未后风流,未免藏头露尾。撇下脏私,谁料落在憨山道人手中,今日恃为人天众前,当场拈出,大众还见吗?&大师用火把画了个O相,又说: 柱仗挑开双径云,通身涌出光明藏。 珍重诸人着眼看,这回始信无遮障。 荼毗了达观大师后,大师和达观大师的弟子们将达观大师的舍利安置在塔中,憨山大师又作了一篇塔铭,其中说:&师诞生后,五岁不语,一僧过门,摩其顶而谓其父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言讫忽然不见,师逐能语。髻年,性慷慨激烈,妇女无敢近。年十七,欲仗剑北游,至苏州阊门,天下雨,值虎丘僧明觉,见师少年不群,心异之,因与同盖,归寺餐宿。师夜闻诵八十八佛名经,侵晨,即解腰缠十余金,请剃发,礼明觉为师,往来三吴间。& &一日辞明觉师去,闻僧诵张拙见道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遂大疑之。每至一处,辄书二语于壁间,疑至头面俱肿。一日斋次,忽悟,头面立消,自是陵跞诸方。 &过匡山,穷相宗奥义。一日行二十里,足痛,师以石砥脚底,至日行二百里,乃止。游五台,至京师,参遍融大长老,留住挂搭。遍参笑岩、暹理诸善知识。 &见大千润公,上堂讲公案,以口耳为心印,以帕子为真传,师叹曰:&西来意果如是乎?&遂不入众。南还,至嘉禾,有密藏道开,南昌人,弃青衿出家,依师为侍者。郡城有楞严寺,为长水疏经处,久废。师与太宰陆五台公光祖心契,始议恢复,建禅堂五楹。成日,师行锥刺臂血盈盂,书一联云: 若不穷心,坐禅徒增业苦。 如能护念,呵佛犹益真修。 &师念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终身不闻佛法名字者。欲刻方册,易于流通,普使见闻,作金刚种子,即有谤者,罪当自代,遂倡缘。& 达观大师在一些居士的帮助下,大量印刷了佛经方册的单行本,便于流通,易于翻阅,对佛教的传播产生了不可估计的作用。 塔铭中接着说:&师即刻藏嘉禾,有成议,&乃返吴门,省的得度师觉公,已还俗,以医名。师乃诈姓名,称病舟中。延明觉和尚珍视,觉见师,大惊,师即涕泣,劝之剃发。觉惭愧,还执弟子礼。&由此可见达观大师对师的至诚心和报恩心。 塔铭中又说:&予度岭南五年,师以予未归初服(即僧服),每叹曰:法门无人矣!若坐视法幢之摧,则绍隆三宝者,当于何处用心耶?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若释此三负,当不复走王舍城矣。& 达观大师时刻念念于怀的,是佛教的兴盛、人民的幸福,可他这三负,在他在世时,却没有一件能圆满成功,这责任无疑留给了憨山大师。
达观大师逝世后,憨山大师回忆起他曾说过:&楞严经七趣因果,世间书籍没有与它对应的注解。&大师当时说:&春秋正是说明因果的书啊。&于是发心写《春秋左氏心法》,借发挥因果的道理,弹劾政治上不明因果而致的腐败,提倡因果乃立世之本。 万历三十三年,大师六十岁。这年三月,大师渡过琼海,访寻苏东坡曾在此住过的桄榔庵和白龙泉,又寻找觉范禅师的遣迹,结果没寻到。晚上住在明昌塔院,写了一篇《春秋左氏心法序》。 第二天,大师游石山,写了《琼海探奇记》和《金栗泉记》。晚上登上郡城,看见城中生气不佳,立刻对地方人士说:&琼城将有灾难了,你们赶快逃避吧!&但人们都还以为大师在骗他们。当大师收拾行装准备离城时,郡城的士大夫们苦苦相留,但他无论如何也坚持要去。 第二天大师即渡过琼海,半个月以后,琼城即发生强烈的地震。城东的墙壁和门都陷了下去,城中的官舍完全倾塌,明昌塔倒下正压碎了大师曾居住过的楼房。许多知情人都认为大师有神通。 四月制府檄大师回五羊。七月大师到曹溪。这时祖殿已完成十有六七,修建时欠工料费千金,大师向两位内使化缘,偿还了借款。大师又修建了五羊青门长春庵,作曹溪的廨院,为六祖大师办供。 万历三十四年,神宗皇上的长孙诞生,朝廷大行恩赦,凡在充军的老年有病者,及有错贬的,都听其辩明释放。大师也在释放之例。 第二年,大师迁籍曹溪,在山中常为弟子说法。 大师幼年时曾读《老子.道德经》,因文古意幽,文句艰涩难懂,决心参究其中的义理。后经梢家弟子请求为《道德经》作注,因此,大师从万历二十年开始落笔构思,一定到参究透彻才落笔,如有一字未通,决不轻易放过。这样努力了十五年才完成了《道德经注》。大师曾说过:&我在写经注解时,总是凝神入观,体契佛心,到了内心智慧明彻时,才写在纸上,如果一涉思议,即不中用。&可见大师的文章,都是从般若心中流出的。 万历三十六年,大师计划修建曹溪大殿,化缘金,运木材,都亲自奔波。 第二年二月,大师从端州运木材回来,被大风阻在羚羊峡。这时大师漫游端溪,写了一篇《梦游端溪记》。木材运到蒙江,大师先入山,正想召集僧众搬运木材时,不料有几个奸僧被奸商所动,出来反对大师,造谣说大师侵吞了常住,并鼓动大众反对大师,寺内一片喧哗。大师看到这情况,心中叹息说:&这都是我重建佛教,太着相的过错啊!& 正当大众混乱时,大师独坐在堂上,焚香诵《金刚经》,诵到佛说四见即非四见时,忽然大悟,即下笔写了一篇《金刚决疑》。稿成时,大众也寂静了,但这几个奸僧却上告到按院,按院准其辩明是非。 大师飘然出门到按院听理,但困在芙蓉江病了二年,到了第三年七月才到郡县。这时&直指按部&也到郡访大师,因司理听信奸僧的诬告,欲加罪于大师,&直指按部&出来反驳说:&大师大有功于六祖,他舍去了自己的一切来振兴祖庭,现在奸僧反而得利,这难道是平等法门吗?&司理只得下放本府严究。本府到了曹溪,调查了实际情况,了解到大师对常住财物丝毫无犯,本府重怒奸僧,要不是大师的解救,难免一死。 本府见大师如此高洁,再三请大师留住山中,但大师对修建丛林之事已生厌倦,因此力辞。大师把禅堂交付弟子怀遇掌管之后,自己一人飘然长往了。 大师离曹溪时有付弟子诗十绝,录三首如下: 福田种子要深栽,因果如临明镜台。 亲到宝山千万次,这回不可又空回。 功德园林不可轻,脚跟步步要分明。 莫教错落随他去,免使盲人又夜行。 少小能存向上心,毫芒终长到千寻。 只须历尽冰霜苦,始得成材出郭林。 大师到南岳时有留给岭南弟子诗十绝,录四首如下: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触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大道从来绝本真,多因分别强疏亲。 直须看破娘生面,方是尘中特达人。 尘劳浪迹久和光,只为拈提此事忙。 千尺钓竿几斫尽,海天回首更茫茫。 为法宁辞道路赊?岂云瘴海是天涯。 频将一点曹溪水,灌溉西来五叶花。 &
万历三十九年,大师在端州鼎湖山养疴。有许多懦生相依请教,大师便写了一篇《大学决疑》。 第二年大师转住五羊长春庵,对第子讲解《大乘起信论》、《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等。又因以前所著的《法华击节》文义联络不分,学者难以领会。于是又写了一部《法华品节》。 万历四十年,大师在长春庵结夏,对弟子请解《圆觉经》。经文刚讲至一半,突然发了严重的背疽,请来医生也洽不愈,生命极其危险,五羊大将军准备为大师安排后事。正在这时,来了一位本地土医,一见大师的背疽便说:&很危险了,再过一会儿就没救了!&他立刻到山采了草药,捣碎敷上,随即奏效,到了冬天就完全恢复了。背疽好后,大师写了一篇文章感谢地。大师这时发背疽和四十八年前初坐禅一样,同是宿业怨债,虽然在这四十八年中常有发生,但都随祷而止,而这一次却算是最后偿还怨债了。 次年,大师离开长春庵到衡阳去,在大善寺为众僧说戒。冯元成居士替大师造昙华精舍,作弘法道场。这时太后逝世,大师在此建报恩道场,才开始脱去俗装,穿还僧服。 大师在东海时曾立意写《楞严通议》,因一直无暇写作,到这年五月动笔,五十日稿成,适大师高足悟心、颛愚来看望,大师即作诗赠之: 《送悟心融首座还京口》 空山拟伴老余年,何意东归上法船。 好待海门孤月上,话头一为老僧圆。 & 《讯频愚衡公病》 四大久观如泡影,痛魔何处可潜踪。 古人自有安闲法,只在无生一念中。 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大师七十岁。这年春天,大师为大众讲解《楞严通议》。四月,大师着《法华通议》,因为《击节》和《品节》都未能融贯法华全文,因此又作通议来补充其疏略。接着大师又讲解了《大乘起信论》及写《起信论略疏》。 第二年,正是达观大师逝世的十二周年,大师难忘法门友谊,一直想亲自去吊唁。至四月,大师离湖东,端午节又到武昌礼大佛。游九峰山礼无念禅师塔。六月到了浔阳,游东林寺,写怀主诗。登上庐山吊彻空禅师塔。夏天在金竹坪避暑,在此写了《肇论注》。庐山的幽胜环境,使大师产生了在此归隐之意,于是游览了全山胜景,一路来随缘弘法。七月,游归宗,登金轮峰,礼舍利塔,又在这里留下一些诗篇。 这时有一僧人把五乳峰让给大师,大师见环境非常幽静,很满意,后由弟子们建造精舍。 八月,大师到黄梅礼四祖和五祖,入紫云山,过桐城,游浮山,登九华,抵金沙、渡梁溪,达惠山,过吴江,一路上会好友,谈佛法,最后到达径山寂照庵。 大师在径山和达观大师的许多弟子一同纪念达观大师。大师先后写了一篇祭文,后又把达观大师的舍利藏在又殊台,弟子法铠建了一座塔,大师又作了一篇塔铭刻在塔前。 这年大师在径山过年,开堂为大众讲《参禅切要》。因为法铠请问法相宗义,大师便写了一本《世相通说》。这时间大师还写了一篇《担板汉歌并引》,玆引于下: &径山法窟,自大慧中兴临济之道,相续慧命,代不乏人。近来禅门寥落绝响,久矣。顷一时参究之士,坐满山中,至有一念瞥地,当体现前,得大自在者。惜乎!坐在洁白地上,不肯放舍,以为奇特,不知反成法碍也。教中名所知障。所以古德云:&直饶做到寒潭皎月,静夜钟声,随叩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所谓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名抱守竿头,静沉死水,尚不许坐住,况有未到瞥地,偶得电光三味,便以为得,弄识神影子者乎。&此参禅者得少为足,古今之通病也。恐落世谛流布,疑误多人,有请益者,乃笑为《担板汉歌》以示之。歌曰: 担板汉,担板汉,如何被他苦相赚。 只图肩上轻,不顾脚跟绊。 纵绕担到未生前,早已被他遮一半。 这片板,项上枷。浑身骨肉都属他。 若不快便早抛却,百千万劫真怨家。 坐也累,行也累,明明障碍何不会? 只为当初错认真,清净门户生妖魅。 开眼见,闭眼见,白日太空生闪电; 乾闼婆城影现空,痴儿认作天宫殿。 要得轻,须放下。臭死虾蟆争甚价; 乌豆将来换眼睛,鱼目应须辨真假。 有条路,最好行,坦坦荡荡如天平; 但不留恋傍花柳,管取他年入帝京。 舍身命,如大地,牛马驼驴不须避; 果能一掷过须弥,剑树刀山如儿戏。 如爱他,被他害,累赘多因费管带; 一朝打破琉璃瓶,大地山河多粉碎。 我劝君,不要担,髑髅有汗当下干; 分身散影百千亿,从今不入生死关。& 看了《担板汉歌》,那深含理性的生动言句,使人明了参禅的路头风光及其到家的消息,确是宗门实修的指南。
万历四十五年,大师七十二岁,正月在径山为大众说戒,结束后辞别径山的大众,到云栖山吊唁云栖大师。这时云栖大师的弟子千余人,久候在山中。大师在禅堂里对大众发挥了云栖大师在生时的密行,弟子们听着听着,有的落下了眼泪,发出悲泣的声音。他们又请大师作了《云栖大师的塔铭》。 大师出生时,玄津法师、谭孟恂居士,以及许多儒生绅土,留请大师在净慈堂说菩萨大戒。这时大师作了一篇《宗镜堂记》。 大师在杭州的消息使全国许多名德慕名而来,他们汇集在西湖,各抒己见,提出诘难,大师一一予以答复,气氛十分热烈,是一次东南法会中盛说况空前的殊胜法会。 玄津法师、谭孟恂居士在此将大师以前游历中所作的零星作品,整理成《东游集》刊行于世。 此时,大师的功夫日趋成熟。虽然到处弘法,却不须尘拂和锡杖随身,他的面色玉一般的光晰,身体非常强壮,即使在酷暑中行走,也无半点汗水。晨夕盥沐时,盆中之水依旧清澈无浊。大师坐的时候,总是双跏趺,而且不须用手帮助。无论开眼合眼,二六时中,常在定中。不论是日间或夜里,在行住坐卧中,一闻他人启请法语,眼光如电,眼眶里没有丝毫的纤留,也不须用手去拭。大师上堂说法时,辩才无碍,一启口就是数千百言,从来不吃一字,而且声如洪钟,震动堂外。大师提笔写开示法语时,不起于坐,叙述数千百字,笔无停留。平时,大师左手时刻转着数珠,右手握一柄白竹骨的析叠扇,无论冬夏常在手中,但不是为了扇凉,而是当遇着人天三界大指麾时,当案一击,靡不呼应。 大师的道力神通的显现是无数的。在宗镜堂时,一天大师正升堂说法,见两僧挟持一僧走上台阶,而那被挟的僧人颠狂不止。这两僧乞求大师说:&这位师兄持大悲咒五年,平时行为也端正,不知何故会着魔成这个样子,请大师替他治吧!&大师说:&这病可医!&就命侍者在堂里寻到三位持秽迹金刚神咒的僧人。大师先在座位上自持神咒,又叫那三位僧人把神咒传给颠狂僧。开始时,那人不省人事,大师以扇在案上震威一击,再提授一句,颠狂僧即能随持,这样逐句传完后,颠狂僧如梦初醒,从此就再也无病了。大师叫他到香积寮去。 又一日,有一僧来顶礼,还未礼毕时,大师即击扇喝值:&杀人贼,见我作什么?!&知客僧听见急忙赶来,那礼拜僧不说一句话就去了。大众都惊愕不解地看着。第二天这僧被官府所捕,大众这才明白大师的神通妙用。 大师的神通事迹是不胜枚举的。又有一次,大师在嘉兴金明寺禅堂,晚上和道友们在谈论着佛法,忽然有一个手提挺直马鞭子的人,在堂门外呼叫,有认识的说这是粮衙钱皂隶,都当做他喝醉了,想把他赶走,但他非但不去,反而越叫越响,声音中还夹杂着佛教术语:&今日活菩萨降临,我应该受超度了!你们不要拦阻我。&大家听了觉得奇怪,就去告诉大师。大师说:&可以让他进来。&那人一进来,即合掌礼拜具佛子威仪。大众都好奇地望着他,见他双膝着地,作鬼话说:&弟子仲日仁生前持长斋,修净土八年,今天是我亡故的五七期,借钱皂隶的身体求大师超度。我不愿到阴府去,应该往生西方净土,望菩萨慈悲指引。&说毕伏地流泪,悲泣不止。大师叫侍者中专修净土的耆宿六人侍立,自己亲自捻着数珠,并叫给他一数珠念千声佛号,这托鬼的身体即能跟随念佛,一堂大众,肃然无声。念佛结束后,大师又演蒙山施食文,当诵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时,举扇击案大喊道:&速得解脱!&那人即答道:&解脱竟!&这样一连三呼三应,速度快极。过后,托鬼身站了起来,具佛子威仪,向大师称谢往生净土,又顶礼东西两旁的大众说:&各各努力,龙华会上相逢!&大约过了二小时,大众还聚在禅堂里未散,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叹息,也有的在偷偷暗笑,甚至有的还在訾议着,大师无动于衷,处之晏如。 第二天,大师送他到临崖,他感激地顶礼大师,然后依旧返回禅堂门口,说了几句谢钱老宫赖托得度的话,便猝然扑地而醒,又是原来的钱皂隶了。这时旁边的一位知情人说:&仲日仁是隔河仲痒士、名闻韶的父亲,在生时修净土十分虔诚,这感应确是应该的。&大师的弟子福征也在旁说:&日仁是我的壁经社友。&就同善信等数十人去拜访。到了他家,这才知道已死了五七三十五日了,而那个钱皂隶因催粮到了他的灵座前,仲日仁乘他醉时,就引魂得度。 过了几天,有一位许泰惟居土,素来信佛,他见过大师的神通感应,就请大师到他家,为父亲设灵,叩求大师说法。大师一席法语中,处处都指出他父亲在世时的阴暗事,听到的人都被大师惊人的道力慑服了。 仅只几天,人们奔走相告,相传着活菩萨应世。无论男女老幼,都怀着一颗虔诚心想见一见大师。此刻,大师正在东塔,片刻之间,人们蜂涌而至,成千上万的人群站满了山门到方丈室的所有空间,人们要见大师的呼声一阵响似一阵。这时,大师和几位侍者,走到东塔的二层窗口,向大众慈悲致意,大众一见大师,礼拜的人群此起彼伏,如烟加云,人们从大师的道德神通,看到佛教的伟大,内心的虔诚和欣喜不可言喻,一直礼拜到天黑后,才渐渐散去。 第二天,前来供养大师的人仍很多,大师觉得这样下去不好,第三天即渡江到淞陵了。
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年),大师七十三岁。这年开始在五乳峰造佛殿和禅堂。大师为了追效庐山慧远大师六时念佛的芳规,又嘱咐弟子在佛殿中精造西方三圣像。 次年,殿宇修成后,大师在正月开始讽诵《华严经》,在此期间并为大众讲解了《法华通议》。到了夏季,大师又为大众讲解《楞严经》、《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圆觉经》、《唯识论》等。八月十五日;讲经法会圆满后,大师闭关静修,谢绝一切外缘。在静室中,大师以刻香代漏,六时念佛,专意净土。 不久,大师又考虑到华严一宗将要失传,因为清凉疏钞文广义繁,学者心志不及,大多不敢深入。于是大师但取疏中大旨,落笔写《华严纲要》,对华严宗的复兴起了一定的作用。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改元),大师七十五岁。这年春季,侍者广益请大师著述《圆觉经直解》、《起信论直解》及《庄子内七篇注》。 夏天,大师足生疾病,行走不便。秋天,许多居士上山问道,大师在病中对他们开示佛法,又作了列代祖师传记七十多首,每首都附上赞文流通于世。 大师自离曹溪到庐山已有八年时间,那些住在曹溪的弟子们日夜思念着大师。他们常派代表去庐山问讯,想请大师回曹溪,但大师不同意即刻前往。后又有许多曹溪的居士们前来请大师,大师都以有病为由,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诚意。 次年夏天,弟子众请大师讲解《楞严笔记》。十月,大师弟子孝廉刘起相等再请大师去曹溪,大师又以病为由谢绝了。 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大师七十七岁。这年大师写成《华严纲要》。又为大众讲解《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肇论》。这时,曹溪吴郡守、韶阳太守等许多弟子,第三次又请大师去曹溪,大师情不获已,决定去一趟。这年冬天,大师出庐山、度彭湖,在腊月初八登上岭南,十五日入曹溪。这时大师在大众的请求下即开始写年谱。 天启三年(一六二三年),大师七十八岁。春天,韶阳太守等居土入山请大师说法,五羊法性等弟子也来到曹溪。大师虽已年迈,但菩萨悲心,法施无厌,在禅堂里先对大众说大戒,次说《起信论》、《唯识论》、《楞严经》。 八月,大师遣侍者去感谢吴郡守的护法诚心,侍者将行时,大师嘱咐说:&佛祖弘法,贵在时节因缘,缘与时违,化将焉托?一期事毕,吾将归矣!&大众听了都觉罔然,还以为大师想归庐山了。 重阳节,大师替侍者深光书写的山居诗跋中说:&老人虽慵于笔砚,恐一息不来,又作来生欠耳。若以诗字观之,则孤恩多矣!& 十月初一,弟子通炯从庐山来拜见大师,大师遍问了五乳的常住大众以及山中诸刹的耆旧,心里非常高兴。这时弟子净泰请大师作&自赞&一首,叙述生平大意。 十月初三,少宰萧玄圃入山访大师。大师与他交谈了三昼夜,少宰问大师求法要,大师随手写了二则法语、三首诗赠给他。 初六,少宰出山,大师嘱咐他说:&你是社稷苍生的仰望,前途珍重!&少宰与大师相约再晤之期,大师说:&山僧老了,四大将离,你我再晤的时候当在龙华会上了!& 初八,大师示现微疾,弟子大众都来问候,大师对他们说:&老人劳倦了,不是生病!& 初九,弟子送药给大师,大师说:&我就要去了,药物对我有什么用!&侍者广益听了,大惊失色地说:&和尚脱若不讳,有何咐嘱?&大师听了斥责道:&你侍老人多年,如何作这等见解?&又对大众说:&你们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切实念佛!&广益又问:&和尚不示一言,何以遵行?&大师说:&金口所宣,当成故纸,我言何用!&于是不留一字。 十月十二日,正是大师的生辰。这天缁素弟子云集曹溪,韶阳太守入山送给大师紫缯罗禅衣,为大师祝寿。两人相对坐谈了一日,晚上,太守出去后。大师即叫侍者倒水沐浴。第二天早上,大师披上太守所送的紫缯罗衣,去与太守诀别。当太守再次来到大师榻前时,大师对他说:&山僧行矣,多谢大护法盛心!&太守说:&大师法身无恙,不佞是地方守土,即是主人,一切都由不佞来护法。&大师听了微笑合掌称谢。到了中午,太守告辞下山,大师即叫侍者端净水漱口,又对侍者说:&今日乃截断葛藤。&又叫侍者端汤沐浴更衣。之后,又召集大众围绕念佛。佛声一停,大师对大众说:&你们不要惊惶,应当依佛制度,不得披麻服孝,勿得悲哭。你们要一心念佛!& 晚上申时,人天眼目,三界导师端坐而逝了。这夜,大师身上的毫光照亮了天空,山中的众鸟发出悲鸣,缁素弟子的哀恸之声振憾着山谷。 大师圆寂后,面色依然如玉般的洁润,嘴唇依然还是那么红泽,手足依然还是那么柔软,就像平时入定一样。 大师弟子遣报太守,太守即差官临吊,替大师封龛。 这时少宰萧玄圃别大师还只五日,尚在雄州,听到大师逝世的消息,悲哀竟日。又听到大师临终的因缘,便又非常高兴他说:&大师是圣位中人,若非生死关头了彻,怎有这等自在!&立即撰写挽章遣吊。又捐资两百,写了一封信,嘱咐二太守替大师建造影堂。 在庐山五乳峰的弟子,听到大师逝世的消息,弟子福善等,立即赶到曹溪。在正月二十一日,扶大师灵龛归五乳,二月二十八日抵庐山五乳峰法云寺。
弟子们将大师的肉身护送到庐山后,因庐山气候阴湿,侍者福善建造了一座塔院,将大师肉身龛安供在塔上。 十一年之后,庐山猛虎作乱,五乳峰法云寺处在危险之中。福善怕塔地不安全,就恭敬地请出大师的肉身龛,见护龛有一半被虫蚁侵蚀,因不敢入葬,就照旧封在塔中。
& 又过了九年,岭南弟子陈宗伯、刘起相等受曹溪佛教界的委托,去庐山迎大师归曹溪。当大师肉身护运到梅岭时,正遇到新任广东总镇宋昭明,就命土卒用车载龛,亲自送至曹溪。
宋昭明居士上任后才几个月,又来到曹溪。这时护龛的弟子广成、慈力,见龛内有罅,就在罅上私自凿了一个小洞窥视,见大师肉身端坐如生,想打开龛室,但心里又犹豫不决。宋昭明知道后,即抽出佩刀,劈开罅龛,看见大师双跌端坐,如在生时一样庄严,指爪头发都在生长,肤色依然鲜红,紫谱罗衣和挂珠还崭新。这时一阵风吹来,衣服忽然如云碎星散,随风飘舞,地方群众把它们掇拾去,作为吉祥的象征。
& 正在这时,忽然来了一位僧人,他请求要用印度保护肉体的方法来保护大师肉身,征得大众同意后,他就用海南的栴檀香末,涂在大师身上,在外表看来,好似一层油漆一样。这僧人涂毕后,竟自而去。
大师在生时,曹溪的一位善信妇女,她发愿绣制千佛衣一袭供奉大师,她怕口气不净,就用黄绢裹口绣制,千佛衣制成后,大师却已人龛,这件千佛衣就藏在宝林库笥里。现在又取出此衣,披在大师肉身上,虽然经过了二十二年,但光彩照人,如新制的一样。
& 封龛圆满后,弟子们就将大师安置在旧塔院供养,并改号为憨山寺,距离南华寺宝林禅堂的半里地。
弟子们根据供养六祖大师的惯例,每日早晨用热水香汤一盂,熏大师面出汗,又以毛巾拭干,接着和在生时一样,供给饮食。一周年还要进行一次沐浴。
& 每年到了二月和八月,全国各地佛弟子们成群结队地上山朝拜憨山大师的肉身,带着万分敬仰的心情,在大师前礼拜发愿,吸取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精神力量。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师依然以他坚固不坏的金刚之身端坐在那里。谁说大师逝世了?大师不依旧以那慈悲的双眼关注人间、利益一切众生吗?
& 本文根据《憨山大师芦谱疏》、《东游集》、《梦游集》等书编述。 &
Copyright 慈诚罗珠佛教文化网 2011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引人生方向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