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培训班

[转载]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转)
&&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
太极拳是聪明拳,聪明利根之人,通达世间事理和出世间事理者,才能通达太极拳;习练太极拳善法者,可使根性转利,由迷转悟,超凡入圣。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于儒学太和至中,道学清净无为,佛学不空之空一脉相承,将儒释道之学合而为一。
太极拳是哲学拳,明了心,物,空含三为一,避免世人长久的唯物,唯心之争,促进世界文明,人类和平
太极拳是艺术拳,它充满着真善美慧,是阴阳相济的艺术,精益求艺无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神而明之,妙不可言
太极拳是养生拳,长养慈悲之心,常乐我净;善养浩然之气,至刚至柔,修得清净之身,无极之体
太极拳是礼仪拳,谦虚礼让,舍己从人,于人无争,与世无求,是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是武拳文练,尤其强调无力胜有力,以智取胜,大智大仁大勇;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功力取信于人。
太极拳是佛家拳,佛理即太极拳理,拳法即佛学之实修,是佛学,武学,功夫三者合一。
太极拳是空中妙有拳,无极生太极,无极即空中,太极即妙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真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万法。
太极拳亦名太难拳,正法难闻,明师难遇,妙境难证,必具善根,福德,因缘俱足始可得,能学好太极拳者,乃当今世间真英雄豪杰,大丈夫也。
太极拳是如是拳,它是真理的体现,也是认知真理的方法,它是真理的体相用的统一,法尔如是
太极拳之性:空性,因缘生法,缘起性空
太极拳之体:性体空寂,太极者,无极而之。相体流注,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太极拳之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中相济含三为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含三为一,一归零,零即空,空中起妙有。
太极拳之法:无为法,万法归-法,一法归无法,无法乃真法,真法者,即非真法,是名真法,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为也。
太极拳之数:自然生息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八生十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含三为一,含五归一,含八归一,含十三归一,万法归一,一归零。用之则显,不用则隐,隐即空,零亦空即无极;一为点即太极;二三为线即阴阳中;五为面即五行;八为体即八卦;十三为超立体即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太极拳之名:理之名曰太极拳,太极阴阳之理;相之名曰长拳,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之名曰十三势,八门五步十三总势。
太极拳之相:动作姿势为相,一切相皆流注相,相为虚幻,似行云流水,似旋球,旋风,漩涡。图象,河图喻为水之漩涡,洛书喻水之螺旋放大缩小;太极图喻阴阳中含三为一,变化万千。
太极拳之势:太极拳就是八门五步合为十三总势。八门是上下左右四正四隅,相互为势;五步则是球体的放大缩小必经的五个步骤之势;太极拳势有风之势,水之势,空气膨胀之势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势,飓风骇浪层层相迭之势,翻动扶摇羊角之势,闪战腾挪忽聚忽散忽隐忽现之势等等。
太极拳之用,转化,浮沉转,左右转,前后转,大小转,螺旋转,明暗转,识智转,即大转法轮,转须由中转,亦即用中转,中为空中,空中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太极拳以通为用,处处圆通,还要变通,圆通须球体,变通须流体。
太极拳的原则:流体,无力,无为,超立体。流体:似水似风似云,似空气的流动。无力:力由他借,借地心吸力,漂浮力,反作用力,空气阻力,大气压力,摩擦力,不可用肌肉韧带肌腱收缩力。无为:因缘生法,缘起性空,拳无拳,意无意,不费心机。超立体:三维空间加时间,加神意气,合而为一。以上四原则是检验太极拳是否正确的唯-标准,不可须臾离也。
太极拳的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无根之根:无根无所不根,无住无所不住,如流水,如行云。无力之力:无力才能借力,沉浮力,作用及作用力,向心力,离心力皆为自然之力。
无中之中:无中即空中,空中才可流通无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向之向:超立体运动,支撑八面,无固定人为之方向,自由自在,活活泼泼。
太极拳的内功修为-松空圆满。松须空,空须圆,圆须满,还要通通透透。松空圆满通透合而为一。
松为紧中松。真松还须真空,人空,法空,性空,小空,大空,小空逼塞满虚空。圆是立体圆,大圆如球滚地,小圆如盘走珠,微细如流水,似水流。满则气势饱满,似云似雾,似空气,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通通透透,灵通无碍。
太极拳的修炼模式-四大皆空模式,流体模式,旋风八门五步模式,驾虚,摩空,乘幽,控寂模式。
四大皆空模式:地水火风由空而生并存在空中,此为四大皆空。无极即空,以地水火风在空的运动比喻太极拳运动:地水火风的升降开合出入聚散的运动,就是空中呈现的象的运动,即太极者无而生。地性坚喻身体和地心吸力;水性流行而润下,喻流注相;火性暖,势炎上,喻升腾;风性动喻无住。地因水湿润而松软,向下松沉:地水因火温暖而升腾弥散,地水火因风而流动飘浮而无所住。水载形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在天空中飘飘荡荡,似行云般无住,无根,无量,无向。流体模式::如水流,似流水,像旋涡。离心运动即螺旋放大,向心运动即螺旋缩小。离心运动是点面体超立体流注放大。向心运动是体面天干地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京 东 价:
[定价:¥]
支  持: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附DVD光盘)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王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大师谈太极拳&&&张森生
太极拳给我们提供的远远不止是一门拳术,太极拳所追求的和谐、平和、平衡正是现代人类社会、人体自身健康发展的理想境界,因此作为一个想不断完善、提高自身各项素质的现代人,你不能漠视太极拳。太极拳来源于传统,但她也属于现在和未来。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武当内家拳偏重精、气、神的内部修炼,注重意念的训练,所谓“用意不用力”,风格是文雅、安舒、沉稳、圆活,注重后天克服本能的训练,主静、主慢、主曲、主柔。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它的技击理论是建立在《易经》的对立统一变化规律上的,有四点突出的表现:一曰乾坤成列,二曰刚柔相摩、三曰刚柔相推,四曰动静有常。传统武术,常分三个层次:下、中、上乘。下乘是见招用势,磕磕碰碰;中乘是用意不用力;上乘是感而应之。太极拳的上乘境界恰恰印证了《易经·系辞上》中的一段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上乘的太极拳,临战前一切都静止不动,一触即发。《易传·系辞上》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正好与《太极拳论》中的经典论述一脉相承。拳论曰:“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完全出自《易经》。“招熟”者“化而裁之”,“懂劲”者“推而行之”,“神明”者“存乎其人。”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熔儒家中庸之道、《易经》太极之象、兵家兵形之说、中医经络之学与道家的吐纳导引于一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生命之源。
中华传统文化,绵绵5000年。这期间,所孕育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宛如支撑中华大地的三大支柱,日久弥新;每个中国人,都应与之亲近,从中汲取生命智慧,寻找到成就事业的活力源泉。
太极拳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创立者们,在中华传统文化光芒的照耀下,以河洛之理为依托,汲取佛家《易筋经》、《洗髓经》内壮之髓核和明心见性之精微体验;归纳儒家太极之理论内核和修身为本的心性学说;採撷道家天人合一的主张和炼气养性之方略,终于酿造出震古烁今的太极文化——我们把她归纳为太极拳架(动作招式)、太极内功心法(神意气之内在修为)、太极道统(儒释道文化和太极理论)——含三为一是太极文化的重要特征。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创始人为无数个“张三丰”——历代的太极拳实践家和实践者。
三丰这个“丰”字,是“豐”的简体字,也是当时就有的俗字,三横中间一竖,三横是“乾三连”的乾卦,中间一竖断开三连,成“坤六断”的坤卦,“丰”其实是简化了的乾坤。“三”代表“天地人”,“丰”代表“乾坤”,从“三丰”即“乾坤天地人”的意义来说,“三丰”实际上是宋明一个“道的符号”多于是一个“人物”的意义。
&&&其实,追究太极拳到底是何人编创并没有实际意义。太极拳是根源于中华乾坤天人文化,根源于中华儒家、道家、佛家、武学、医道而混化形成的一门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唐宋禅学和宋明理学成熟之后,结合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与道有关的思维方式而发展出来的。
&太极拳是“儒家太和拳”。
&太极拳是“道家无为拳”。
&太极拳是“佛家如是拳”。
&太极拳是“医家治未病拳”。
&太极拳是“武家十三总势拳”。
&&&名相是太极拳,而本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智慧的结晶。
&&&见相非相乃得大自在、大智慧、大解放。
何谓太极?朱子(南宋大儒朱熹)曰: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而万物之中亦各有一太极。以此推之,人人、物物、事事均为一太极也。
然而,虽然全世界已有至少1亿人学练过简化太极拳,但讲究内求本具和人生修养的真正的太极拳——由此而诞生的太极文化——博大精深,事理不二,理法一如,修心为要,整体为本的祛病之拳、养生之拳、休闲之拳、哲学之拳、悟觉之拳,却一直不被人们所认知。
太极拳的和谐价值,是让人实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与家庭、人的身和心的和谐,恢复人的“先天自然之不能”;让人考虑任何问题,作出任何决策,都更全面、更深入、更整体;让人有效地获得心态的调整,使之平衡,提高定力,使之调济阴阳归于中定;让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获得优化,使“精气神”充足,内在舒适、常乐我净。
“太极”二字的含义是一生万法,万法归一,具有松空圆满静定中通的特点。
“太极”二字的含义包括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的法则。
&太极拳,就是根据“太极“的理而创造的理、相、用融为一体的智慧。
&太极之理——阴阳相济,和谐平衡,流通中定。
&太极之相——上善若水,相摩相荡,滔滔不绝。
&太极之用——八门五步,时间空间,和谐发展。
&太极拳的参学程序——化繁归简,化难归易,化有归无,万法归一,一法归万法。
&太极文化的核心是太极拳。这里的拳当拿住、把握、权衡来理解。拿出、把握什么?太极。太极是什么,阴阳平衡的和谐的状态是为太极。权衡的是阴阳,缺阴补阴,缺阳补阳,阴阳互相调剂、阴阳互相滋生,总之,使之平衡进入含三为一的境界。
&太极文化,内求诸己、内求本具,乃是真正改变人的命运和人生走向的修养之学。
“惟修养可以改变气质,惟修养可以提高人格,惟修养可以完成事功,惟修养可以光辉人性。”这样好的修养之学,埋没了,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这样好的修养之学,没有机缘亲近,乃是个人的无量缺憾。
《论语》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或许,这才是太极文化的真正根柢;这才是太极功夫的终极境界。
借用《金刚经》的语义来禅释,我这里所说的太极文化,非真的太极文化,乃名太极文化。舍此,就会慢待了太极拳、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是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气质的文化体系,是通达儒家、道家、佛家核心理念的重要媒介。
&太极文化,秉承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思想要旨和“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以及“知、止、定、静、安、虑、得”等修身功夫发扬者,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人翁惺惺否”修身价值观的体现者。
& & &太极文化,秉承道家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下为公”学说的核心秘诀,是“内固精神, 外示安逸”、“上善若水” 等道家精神气质的最佳体现者。
&太极文化,秉承释家“自在”、“
空相”、“明心见性”之学说的内涵,是“慈悲智愿行”之心性终极走向的完美体现者。
&古人认为“无用之大用”为最大的智慧——太极文化看起来似乎并不能直接地告诉人如何地按图索骥去刻板思考和解决问题,却可以通过太极拳的熏修,开发出大智慧,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载体。太极拳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发明,是哲学、艺术、美学、实证科学、心理学、医学、中华管理学的大融合,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宇宙、对生命运动规律的真知灼见,也蕴含着不同于西方视野的文明底蕴。
&太极拳是开启中华智慧宝藏的方法和正途。用太极文化所特有的智慧来优化人生,是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太极文化的重要修学的特征是熏修——开始,并不能给予一、二、三这样明确的答案,但通过太极之理的体悟,太极之相的锤炼,太极之用的实践,确能开启真正的大智能、大悟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智慧获得真正的开启。
太极拳是佛家如是拳,佛经是最好的太极拳经,太极拳中有佛学,佛学中有太极拳,通过太极拳修炼可以印证佛经的真实不虚,佛经反过来可以诠释太极拳的全部修炼层次以至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王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壯弘老師在香港九龍崇善樓,為太極拳學子宣講王氏太極拳精義,學子入室,見師已安坐室中,牆上懸掛“開發眾生智慧海,得見如來清淨身”、“安住真如地,普照智慧燈”。來者肅然起敬,向師恭敬施禮,端身正坐,祈請老師開示太極拳心要,老師慈目凝視學子片刻,告學子說: &&
(一)太極拳是智慧拳,它既通達有為之事相,又通達無為之空理,練拳者可由世間智入出世間智,達出世間上上智。
太極拳是聰明拳,聰明利根之人,通達世間事理和出世間事理者,才能通達&&&
太極拳;習練太極拳善法者,可使根性轉利,由迷轉悟,超凡入聖。
太極拳是文化拳,它于儒學太和至中,道學清淨無為,佛學不空之空一脈相承,將儒釋道之學合而為一。
太極拳是哲學拳,明了心,物,空含三為一,避免世人長久的唯物,唯心之爭,促進世界文明,人類和平。
太極拳是藝術拳,它充滿著真善美慧,是陰陽相濟的藝術,精益求藝無止,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神而明之,妙不可言。
太極拳是養生拳,長養慈悲之心,常樂我淨;善養浩然之氣,至剛至
柔,修得清淨之身,無極之體。
太極拳是禮儀拳,謙虛禮讓,舍己從人,于人無爭,與世無求,是我中
華禮儀之邦的智慧結晶。 .
太極拳是武拳文練,尤其強調無力勝有力,以智取勝,大智大仁大勇;
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功力取信於人。
太極拳是佛家拳,佛理即太極拳理,拳法即佛學之實修,是佛學,武學,功夫三者合一。
太極拳是空中妙有拳,無極生太極,無極即空中,太極即妙有。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真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萬法。
太極拳亦名太難拳,正法難聞,明師難遇,妙境難証,必具善根,福德,因緣俱足始可得,能學好太極拳者,.乃當今世間真英雄豪傑,大丈夫也。
太極拳是如是拳,它是真理的體現,也是認知真理的方法,它是真理的體相用的統一,法爾如是。
(二)太極拳之性:空性,因緣生法,緣起性空。
太極拳之體:性體空寂,太極者,無極而之。相體流注,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
太極拳之理: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中相濟含三為一,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中含三為一,一歸零,零即空,空中起妙有。
太極拳之法:無為法,萬法歸-法,一法歸無法,無法乃真法,真法者,即非真法,是名真法,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為也。
太極拳之數:自然生息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八生十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含三為一(含五歸一,含八歸一,含十三歸一),萬法歸一,一歸零。用之則顯,不用則隱,隱即空,零亦空即無極;一為點即太極;二三為線即陰陽中;五為面即五行;八為體即八卦;十三為超立體即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太極拳之名:理之名曰太極拳,太極陰陽之理;相之名曰長拳,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用之名曰十三勢,八門五步十三總勢。
太極拳之相:動作姿勢為相,一切相皆流注相,相為虛幻,似行雲流水,似旋球,旋風,漩渦。圖象,河圖喻為水之漩渦,洛書喻水之螺旋放大縮小;太極圖喻陰陽中含三為一,變化萬千。
太極拳之勢:太極拳就是八門五步合為十三總勢。八門是上下左右四正四隅,相互為勢;五步則是球體的放大縮小必經的五個步驟之勢;太極拳勢有風之勢,水之勢,空氣膨脹之勢綿綿不斷滔滔不絕之勢,颶風駭浪層層相迭之勢,翻動扶搖羊角之勢,閃戰騰挪忽聚忽散忽隱忽現之勢等等。
太極拳之用,轉化,浮沉轉,左右轉,前後轉,大小轉,螺旋轉,明暗轉,識智轉,即大轉法輪,轉須由中轉,亦即用中轉,中為空中,空中為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太極拳以通為用,處處圓通,還要變通,圓通須球體,變通須流體。
(三)太極拳的原則——流體,無力,無為,超立體。
流體:似水似風似雲,似空氣的流動。
無力:力由他借,借地心吸力,漂浮力,反作用力,空氣阻力,大氣壓力,摩擦力,不可用肌肉韌帶肌腱收縮力。
無為:因緣生法,緣起性空,拳無拳,意無意,不費心機。
超立體:三維空間加時間,加神意氣,合而為一。
以上四原則是檢驗太極拳是否正確的唯-標準,不可須臾離也。
太極拳的思維-無根之根,無力之力,無中之中,無向之向。
無根之根:無根無所不根,無住無所不住,如流水,如行雲。
無力之力:無力才能借力,沉浮力,作用及作用力,向心力,離心力皆為自然之力。
無中之中:無中即空中,空中才可流通無礙,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無向之向:超立體運動,支撐八面,無固定人為之方向,自由自在,活活潑潑。
(四)太極拳的內功修為——鬆空圓滿。
鬆須空,空須圓,圓須滿,還要通通透透。鬆空圓滿通透合而為一。
鬆為緊中鬆。真鬆還須真空,人空,法空,性空,小空,大空,小空逼塞滿虛空。
圓是立體圓,大圓如球滾地,小圓如盤走珠,微細如流水,似水流。
滿則氣勢飽滿,似雲似霧,似空氣,上下內外前後左右通通透透,靈通無碍。
(五)太極拳的修煉模——四大皆空模式,流體模式,旋風八門五步模式,駕虛,摩空,乘幽,控寂模式。
1.四大皆空模式:地水火風由空而生並存在空中,此為四大皆空。無極即空,以地水火風在空的運動比喻太極拳運動:地水火風的升降開合出入聚散的運動,就是空中呈現的象的運動,即太極者無而生。地性堅喻身體和地心吸力;水性流行而潤下,喻流注相;火性暖,勢炎上,喻升騰;風性動喻無住。
地(形體)因水濕潤而鬆軟,向下鬆沉:地水因火溫暖而升騰彌散,地水火因風而流動飄浮而無所住。水載形借火勢(意)升騰再借風勢在天空中飄飄蕩蕩,似行雲般無住,無根,無量,無向。
2、流體模式:如水流,似流水,像旋渦。離心運動即螺旋放大,向心運動即螺旋縮小。離心運動是點線面體超立體流注放大。向心运动是体、面、线、点、隐至空流注缩小。因小而大,因大而小,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借用点、线、面、体、超立体来描述太极拳为流体运动。
3、旋风模式:翻动、扶摇、羊角。翻动为上下沉浮运动;扶摇为左右飘荡运动;羊角为大小螺旋运动。上下、左右、大小,浮浮摇摇、飘飘荡荡螺旋式势整体运动,分而不分,含三为一。
4、八门五步模式:八门即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的球体,球体旋转产生摩擦运动,即棚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即由空中向外的螺旋放大(五行相生)和由外向空中的螺旋缩小(五行相克),此为进退顾盼定。八门五步用时迭加用,运时联合运,所以成为十三势。似水、风、空气膨胀之势河图、洛书、太极图为八门五步图相,河图喻球体空间,洛书喻向心离心放大缩小流注和时间,太极图喻阴阳中。
5、驾虚、摩空、乘幽、控寂模式:驾虚即意气凌驾、融化于虚空之中;摩空即用六根触摸感受空而不空并与空相摩相荡;乘幽即心识入于灵明虚静、空中探邃之幽境;控寂即心安住于寂静无为,如如不动。
总而言之,太极拳是善法,是无漏法,是出世间法,是出世间上上。善法者,阴阳相济之法也,无漏法者,与本心相通,可达真如妙境也。出世间法,阴阳中含三为一,无分别对待之无为法也。出世间上上,即本具之功,先天自然之能,无法也,亦即一法不生般若生。
闻此,学子豁然出迷澄清,始明太极拳真义,内心解脱,法喜充满,深感老师威德大智难以言表;故至心发愿,将此难值难闻之无上善法,供养天下太极同道,共证太极妙境,同登太极极乐。
现为香港中华太极学院智慧学院院长、王氏水性太极拳首席导师的杨云中强调:太极是中华的核心文化,其源头来自于儒家、道家、佛家的智慧,其甚深内义,后来被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所认知、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古圣先贤又创造出具有中国人智慧的拳种——太极拳,来帮助中国人理解太极智慧,从而修身安邦,利己利他。太极拳绝不是简单的动作招式和体育操练,而是平衡阴阳,和谐身心,拓展智慧,优化生命的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太极拳是智慧拳、文化拳、武拳文练拳,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王壮弘老师为我确立了全新进入太极拳光明境地的准则:以一尊佛祖为师,以一本正经为理,以一篇拳论为准,以一套拳架为载体。要学好太极拳,必须要了解太极拳的特性,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太极有水、风、空气、声音和光的特性,并且配合八门五步,太极拳才能有如行云流水,千变万化,也达致王氏水性太极的精义。因此,练太极拳一定要练出一个空松圆满的球体,一个地心引力的能量,一个水性流体的运动,一个阴阳机转的功用,一个八门五步的总势,将其自然结合汇为一体,从而实现将千变万化的太极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有为无。一个似水的正、反漩涡和一个正反扭环的立体太极图,可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太极拳架,太极拳一切的变化皆为四周向中心的集中由中心向四周迸发膨胀。王壮弘先生在香港和海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是真正彻悟太极拳真谛的大家。王氏水性太极拳是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学智慧结晶,以儒学河图、洛书、八卦五行(八门五步)水性为入门;以道学消散聚合,公转自转,正反扭环,气化为功用;以佛学大方广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周而复始,开发本具,空性为归依。直入儒释道三学的最高境界(太和至中,不空之空,清净无为),从而引导着太极拳重归文化拳、智慧拳、养生拳,武拳文练拳之路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王壮弘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
太极拳是聪明拳,聪明利根之人,通达世间事理和出世间事理者,才能通达太极拳;习练太极拳善法者,可使根性转利,由迷转悟,超凡入圣。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于儒学太和至中,道学清净无为,佛学不空之空一脉相承,将儒释道之学合而为一。
太极拳是哲学拳,明了心,物,空含三为一,避免世人长久的唯物,唯心之争,促进世界文明,人类和平
太极拳是艺术拳,它充满着真善美慧,是阴阳相济的艺术,精益求艺无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神而明之,妙不可言
太极拳是养生拳,长养慈悲之心,常乐我净;善养浩然之气,至刚至柔,修得清净之身,无极之体
太极拳是礼仪拳,谦虚礼让,舍己从人,于人无争,与世无求,是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是武拳文练,尤其强调无力胜有力,以智取胜,大智大仁大勇;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功力取信于人。
太极拳是佛家拳,佛理即太极拳理,拳法即佛学之实修,是佛学,武学,功夫三者合一。
太极拳是空中妙有拳,无极生太极,无极即空中,太极即妙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非真意乃名真意。一法不生,大智生。大智大意生万法。
太极拳亦名太难拳,正法难闻,明师难遇,妙境难证,必具善根,福德,因缘俱足始可得,能学好太极拳者,乃当今世间真英雄豪杰,大丈夫也。
太极拳是如是拳,它是真理的体现,也是认知真理的方法,它是真理的体相用的统一,法尔如是
太极拳之性:空性,因缘生法,缘起性空
太极拳之体:性体空寂,太极者,无极而之。相体流注,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太极拳之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中相济含三为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含三为一,一归零,零即空,空中起妙有。
太极拳之法:无为法,万法归-法,一法归无法,无法乃真法,真法者,即非真法,是名真法,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为也。
太极拳之数:自然生息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八生十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含三为一,含五归一,含八归一,含十三归一,万法归一,一归零。用之则显,不用则隐,隐即空,零亦空即无极;一为点即太极;二三为线即阴阳中;五为面即五行;八为体即八卦;十三为超立体即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太极拳之名:理之名曰太极拳,太极阴阳之理;相之名曰长拳,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之名曰十三势,八门五步十三总势。
太极拳之相:动作姿势为相,一切相皆流注相,相为虚幻,似行云流水,似旋球,旋风,漩涡。图象,河图喻为水之漩涡,洛书喻水之螺旋放大缩小;太极图喻阴阳中含三为一,变化万千。
太极拳之势:太极拳就是八门五步合为十三总势。八门是上下左右四正四隅,相互为势;五步则是球体的放大缩小必经的五个步骤之势;太极拳势有风之势,水之势,空气膨胀之势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势,飓风骇浪层层相迭之势,翻动扶摇羊角之势,闪战腾挪忽聚忽散忽隐忽现之势等等。
太极拳之用,转化,浮沉转,左右转,前后转,大小转,螺旋转,明暗转,识智转,即大转法轮,转须由中转,亦即用中转,中为空中,空中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太极拳以通为用,处处圆通,还要变通,圆通须球体,变通须流体。
太极拳的原则:流体,无力,无为,超立体。流体:似水似风似云,似空气的流动。无力:力由他借,借地心吸力,漂浮力,反作用力,空气阻力,大气压力,摩擦力,不可用肌肉韧带肌腱收缩力。无为:因缘生法,缘起性空,拳无拳,意无意,不费心机。超立体:三维空间加时间,加神意气,合而为一。以上四原则是检验太极拳是否正确的唯-标准,不可须臾离也。
太极拳的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无根之根:无根无所不根,无住无所不住,如流水,如行云。无力之力:无力才能借力,沉浮力,作用及作用力,向心力,离心力皆为自然之力。
无中之中:无中即空中,空中才可流通无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向之向:超立体运动,支撑八面,无固定人为之方向,自由自在,活活泼泼。
太极拳的内功修为-松空圆满。松须空,空须圆,圆须满,还要通通透透。松空圆满通透合而为一。
松为紧中松。真松还须真空,人空,法空,性空,小空,大空,小空逼塞满虚空。圆是立体圆,大圆如球滚地,小圆如盘走珠,微细如流水,似水流。满则气势饱满,似云似雾,似空气,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通通透透,灵通无碍。
太极拳的修炼模式-四大皆空模式,流体模式,旋风八门五步模式,驾虚,摩空,乘幽,控寂模式。
四大皆空模式:地水火风由空而生并存在空中,此为四大皆空。无极即空,以地水火风在空的运动比喻太极拳运动:地水火风的升降开合出入聚散的运动,就是空中呈现的象的运动,即太极者无而生。地性坚喻身体和地心吸力;水性流行而润下,喻流注相;火性暖,势炎上,喻升腾;风性动喻无住。地因水湿润而松软,向下松沉:地水因火温暖而升腾弥散,地水火因风而流动飘浮而无所住。水载形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在天空中飘飘荡荡,似行云般无住,无根,无量,无向。流体模式::如水流,似流水,像旋涡。离心运动即螺旋放大,向心运动即螺旋缩小。离心运动是点面体超立体流注放大。向心运动是体面天干地支.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
&&&&&&&&&&&&&&&&&&&&&&&&&&&&&&&&&&&&&&&&&&&&王壮弘
&&&&&&&&&&&&&&&&&&&&&&&&&&&&&&&&&&&&&&&&&&出世间与上上智
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要有一定的智慧。但是到了我们太极里,它是另有一套智慧的。
你到了另一个境界,还用原有的智慧去解决和看待问题,那你肯定就觉得自己看不大明白了。过去的智慧变成了你现在的障碍。所以我们说,学习太极拳,你就要以太极的思维去看待一切。没有的有了,有的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太极拳的境界。
&如果到了最后,你太极拳完全通了,拳非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我说真意即非真意,是名真意。到了这个时候呢,你出世间得上上智,坐在定义上不分别了,这才是出世间而得到了上上智。
&他们说松,我说松和紧是连在一起的,不然松就没有意义的,他们听不懂。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不能相离,所以我们认为,松紧和阴阳是一个道理,不可以有区分的。
&“安住真如地”的功力
有的人说,王老师讲的话很难懂,不是难懂,是你们的思维养成习惯了。就像我们打拳,其他拳都是以力量和速度来决定胜负的,但是太极拳正好不是这样的。
&太极拳要求从人,那肯定就慢,但是把武术中的散手和太极拳中的散手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肯定是武术的散手输,谁快谁输,不用力的一定赢。
&&我说不用力,不是说不用力就没有能量,它不是断灭空,它的力量其实大的不得了,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是不对的。太极拳的沉浮是互相变换的,沉也是浮,浮也是沉,你不能用一点人为的力,否则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压制不了水,你就只能和它融为一体。你看见有浪,你想把它变小,但一用力它就开始翻涌,就能变得更大。这都是妄念。你说你不动妄念行不行?不行,因为我的力量在你身上,你总要回应的,那你一动,你就输了,因为你有妄念。你没有这妄念,你就有功力,也就能“安住真如地”了。你没有这功力,对不起,你就输了。输了,马上又生妄念,你能没妄念你就成如来佛了。所以我们说意把你管住了。什么是意?就是时间把你占了,空间把你占了。他们认为厉害,但那是靠快吃饭的——用力,而人的力是有限的,过度了,就不行了。什么东西到了极限就不行了。
&&&&&&&&&&&&&&&&&&&&&&&&&&&&&&
&&见相非相,但不能没有相
我现在研究的是禅宗,但我从来不说禅宗。我说我研究佛学,我只尊崇真理。
&“观自在菩萨”,那你为什么不能自在?文字相、语言相都要去掉。
&我的“指月手”你可以不要——它只是起一个介绍人的作用,之后的好坏都和它无关了。包括《金刚经》,你研究它但是却丢不开它,那也是不行的,这不是有为法是什么?这说明你还没有把《金刚经》吃透,没有弄懂,所以你不能丢掉它。我们要让自己的境界到达无为界才对。
&&&&&公孙龙子说“白马非马”,你说白马不是马那是什么?白马只是马的一种,它不能代表全部的马。看不见的才是最重要的,看见的不等于是有,看不见的也不等于是没有。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句话非常重要:“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太极拳的根在哪里?我们从客观上讲,太极拳有两个根,一个是沉根。一个是浮根。这个沉根和浮根,是靠阴阳相济而来的,所以,真正的根是相济来的。相济是靠中间,所以说没有看见的根才是真根,没有根的根才是根——含三为一,前后中都要有。
我们所讲的太极拳理论,其实是空无一物的。我们的太极拳理论是大自然。没有才是大有,因此,我们的理论是形而上的,你到这个境界你自己就会理解。
&佛为什么讲了那么多经?就是因为你不理解。太极拳怎么用?在什么情况下用?当你把太极拳学会,把太极拳理论弄清——太极拳是熏修出来的——用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是不会费心机的。你讲话、走路都用意识吗?你说不用,那是胡说,肯定是要用的。但是有的没有,没有的有,才是真理。
&我们修真,见相非相,不能没有相。但跟我学太极拳,学完之后,这个架子通通都是要丢掉的。拳无拳,意无意,你还是老架子,说明你还没有消化,没有吸收。但是你要上升,达到更高的境地,那还是先要有架子的,没有架子是不行的。
&&&&&&到达某个目的地,上了很多台阶,那些走过的台阶怎么办了?走过之后就算了,这都是相,你要丢掉的。你说“好”,我丢掉了。丢掉了你怎么上去啊?你还是得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站稳了上去,不要停,停了你就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可以住的。所以你不要以为相是不重要的,没有相你什么都不要谈。那你说不是非相吗?佛没有说叫你非相,是“见相”非相——看到了外表的相,那“里边”你也要进去啊,你不进去,不就等于是白费了嘛,相也是由性转变而来的,所以佛学说转,一切都是转过来转过去的。
&&&&&&&&&&&&&&&&&&&&&&&&&&&&&&&&
阴阳相济,流水无形
&&&&&&我们不能在架子里转,转的话没完没了。你学完这个架子还有那个架子,结果还在架子上。其实所有的架子都是相通的,所有的太极拳都是一样的。
&用力打拳等于手工操作,我们不用力,用地心引力等于是电器化。手工操作哪里有电器化好!所以一定要换。
一定要换。就是说,要把你身体的僵块通通去掉,不去掉不行。要犹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任何架子都是框架,任何太极拳都要变流水,至柔者至刚也,天下至柔莫若水。
&有了水性以后,才有气体,才有风,才能动。这样的动,无形无相,抓不住它,因为它流通了,流通了就无所不通。
&慢慢地先打拳架子,然后变流体,变成没有架子。流水哪有架子呢?到那时候就上境界了。条条块块打掉了,变成流体、气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
&你说这个手怎么上来的,因为它空。这里的空是空档、空隙,是气体。你说它怎么往这里走,水嘛。水往低处流,气往高处走,这是一定的。
&流水可以变成气体,变成水蒸气。水变气,气上升再变成水下来,就阴阳相济了。所以松肩一定要沉肘,要有对应,含胸的同时一定要拔背,因为它总是一对一对的,阴阳相对。
&阴阳一来,中间就显露出来了,中间一定要活,活了就变水了。你站在那里,一定不要站实,膝盖一松,脚跟不着地了,人就飘飘沉沉,沉沉飘飘。你既有沉量也有浮量,中间还可以调节,这个调节就是阴阳相济,这个中间不是死的,是活的,是可以流动的。
阴阳相济很重要。就像你洗澡的时候用水,太热的,太冷的,你都洗不好,只有把冷热调到适中的程度,你才能洗得舒服,而这个冷和热之中,就有八万四千种温度,变化万千。它也像我们调酒、画画和音乐一样,原则上就是那么简单的几种元素,但是通过调节,能演变出无穷种东西来。
我们的拳,你说它是流体还是气体?它应该是随时都在变化的。它就像天上的云,变化不定。风云变幻,不是你能想象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到那时候,它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上来的,该上来就上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下意识,形而上。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达到这个境界,你练的都是没有用的。
&太极拳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从初级做起,要有拳架子,然后,拳架子慢慢融化掉,就像是我们到了南极,要把那些冰都融化成水,然后能量一照,就成了气。我们说无极生太极,最后就是一片平静的水了。身体如果还是僵的,就到不了这个境界。
&&&&&&&&&&&&&&&&&&&&&&&&&&&&&&&&&&&&&&&下意识的形而上
你们打的太极拳仅仅是一个的套路。
我们打的是三个:第一是拳架子;第二是意;第三是连意都没有了——像我现在推手,都不用意了。
你说我完全不用意也不是,但我的感觉就好像是我没有用过。你说没有意,那你的手是怎么上来的?我也不知道,该上来的时候就上来了。如果我知道的话,不就是成了有为法嘛。就不是水,不是风了。如果是水是风的话,那就是不知道了——下意识的境界了。下意识,你没有办法指挥它,它有自己的性质。所以我们说,练太极拳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学拳法就没有了意义,打拳就没有了基础。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打的拳和其他的拳术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比别人多点办法。其实,法对你是一种束缚,它让你反而不自由了。水本来是很自由的,你弄个办法出来,就不自由了,不是本能了。
&&&&&&演练太极拳架,进行太极拳推手训练,都是一念三世的,一搭手、一动念,拥、搌、挤、按、探、捌、肘、靠——四正、四隅和中定都含在其中了。
&推手或者散手中,你打我,我全部是空的。为什么空?我是十方空间,等于你掉到水里边了。
王壮弘谈太极拳&&&&
王壮弘()钻研及实践王宗岳《太极拳论》.极少参加公开活动,唯与少数知已及弟子探究中华文化哲理、佛学及太极拳,摄心养生.
  开发众生智慧海,得见如来清净身  太极拳是智慧拳,它既通达有为之事相 ...
  一。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但能够身体力行苦口婆心强调连一点力都不用的,是〝王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老师。
既使他在晚年中风后,推手的技艺不退反进,印证了太极拳不用力的神明境界,达到了应物自然、全身透空的高超境界。
  王壮弘老师由于工作常年累月的埋头于碑帖的考证鉴定工作,习惯极少喝水而致血液太浓而在2000年中凤,右手无法写字,但他却能在推手时用右手将对手抛跌,体现了无力打有力、以柔克刚、莫测高深的技艺,令人感到太极拳的不可思议。
  他的推手轻灵之极,一沾手能使人如失足掉入漩涡,六神无主,无法分辩东西南北,忽然间在惊慌失措中被抛撞墙上,想不通是什幺一回事!
  在王师手中,大家看到的,都是对手与他手指一碰,一招内即见真章,总是身不由主,任由摆布;他总慈祥让对手翻跌绝妙,而不伤人,因此在推手时,推者与被推者皆会沉浸在嘻哈享受之中。
  他在太极拳上的体悟和造诣,可说是大师中的大师,文武兼擅奇才。
  他对太极拳的悟道,是在深通传统中国文化、书法、武术的基础上,以儒、道、佛的精义,对被历代拳家奉为经典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反复研究,深入实践,终于彻悟了太极拳的内涵真谛。
  他领悟到太极拳是人体先天自然之能,是人身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学太极拳不必往外求,而在开发自已本有的能力;以无根之根,不起妄念,随人而动,从人而转,大转小转,正反扭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他在反覆的深研《王宗岳太极拳论》后,认为王宗岳所说的〝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太极拳,无论从理论上或应用上,都是用先天自然之能,即〝本具的阴能转阳、阳能转阴的转换功能〞,跟学而后有用力的种种有为法无关。因此,他发现明白真正太极拳的本义是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是向内向自身求的功夫,即去妄存真,开发本具功能的功夫。
  他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论》内〝四两拨千斤〞应该是〝四两拔千斤〞才对,这一字之差,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1990年10月初,中国上海王壮弘老师来新加坡(第二趟),我探知消息后,就约了身材魁梧喜爱推手的师兄们冒然上门讨教,无不被老师高超奥妙的推手功夫,轻描淡写拆服,五体投地;知道遇到了高人,大开眼界。承蒙王师不嫌鲁莽,特安排每天拂晓之前,由新山驱车过星柔长堤,到新加坡老师下榻的VIP酒店客房外等候老师起身,向王师学习推手。
  王师的推手已臻化境,应物自然,达到无形无象的境界。他对拳论拳理的剖析,令人拍案叫绝,对后学的我们,更是茅塞顿开。我常常向太极拳朋友比喻,上王师的太极课,就像是得到开示一样。
  自此后,我们每次路过香港,都要找老师聆听他的教诲;2006年12月,我们还特别专程到香港探访王师,他给我们上了二堂课,犹如醒醐灌顶。
  王师在新加坡教拳时,讲课重点在八门五步十三总势,强调举手投足都要有八门劲,所谓的八门,他当时的解释是上下、前后、左右及里外以螺旋方式的运动,表达的方法就是点、线、面、体。
  谈到螺旋,他以羊角内的纹线来比喻,即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劲路由下向上要如扶摇直上。
  他当时还演示了海浪劲,并说猛烈发放时可以使人如受巨浪的冲击,五脏皆裂;当时还强调行拳走架要松透和走弧形。
  他比喻地说,蚊子是以复合弧线飞行的,因此我们的手掌虽大过蚊子几百倍,但却不容易拍到蚊子,如果蚊子是直来直往的话,一拍就将它拍死了。
  那时候他强调的是放松,越松越好,用意不用力,还未强调一点力都不要用。
  王师当时披露,他是在一直研读《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在60岁时方悟到王宗岳的太极拳真谛,因此他在老杨式太极拳85式的拳架基础上,加上了已流失了拳论中的八门五步功夫,创编了「王氏太极拳」,也即是王宗岳太极拳。当时,「王氏太极拳」还未加上〝水性〞这二个字。
  从1990年10月新加坡返回香港后,王师就定居香港,深居简出,潜修太极和佛学,没有再到新加坡来。
过后,我在日及1999年分别到台湾和大陆路过香港时,都曾停在香港拜访王壮弘老师,第二次时他告诉我,劲路要顺着地心吸力走,还强调了拳论中的〝偏沉则随〞。
  三。&2005年王师闭关潜修,农历新年出关见客,我致电向他问候,并请教太极拳的心得体悟。
他说,他的太极拳有四大特色:
1。不用力,利用地心吸力和重量。
2。转固体为流体(水性)。=
3。转一维空间为四维半空间,其中一维半是时间及空间。
4。无为法。转有为法为无为法,而达到无所不为。
  的确,较后,我再到香港拜访他时,只是伸手与他偏瘫的右手手指一碰,整个人就犹如跌入漩涡内,然后莫名其妙被弹撞向墙壁。他已达到〝摩空、驾虚、乘幽、控寂〞的境界。
  王师的门徒萧泽军(小月)&老师被询及时说,〝摩空、驾虚、乘幽、控寂〞,这是对境界的描述,是老师的太极拳境界,是佛的涅盘境。摩、驾、乘、控,是动词,空、虚、幽、寂是形容词。
  老师的太极拳推手,掌控驾驭对手的能力已至空中起妙有的形而上境界,神妙的不可思议。
  四。&2006年12月我到香港拜候王壮弘老师,并上了他二堂课,当时,他语重心长重覆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用力,要借用地心吸力。
  他说:地心吸力是无穷无尽,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就像世界银行一样,你有世界银行作你的靠山,你作生意还会怕资本不够吗?在推手上,如果你能借用地心吸力,还怕对手用蛮力吗?
  的确,与王壮弘老师一搭手,你就觉得忽然落空失控,如跌入惊涛大浪之中,紧接着是如被大浪卷住抛起,自己已无法分清东南西北,魂飞魄散,直到撞到墙壁上还要呆一阵子,才清醒过来,不相信会有这回事。
  在我个人的心目中,王师是大师中的大师,学问、修为、拳艺、推手都达到极高的层次;在太极拳的造诣上,有继承、有创建、有发展、有突破。听他的讲课,就像哲人高僧说法一样,每句话都是棒喝,真知灼见,直指太极拳的核心,令人开悟。
难怪练了数十年太极拳的老外,千里迢迢来上课,听完课后大哭流泪,苦练了几十年,连门在哪里都不知道,更遑论入门。
太极拳难,难在正确的道路,只要对拳经理论的稍为误解,就走入了旁门,歪离了正道,怪不得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要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要如何详辨呢?在上完二天的开窍棒喝和脑力震荡课程后,第三天清晨我们到他府上与他告别,他惟恐我这位凡夫俗子还无法开窍分辨真伪,语重心长的给我总结四大原则去辨别太极拳的优劣和质量;一、用意不用力,二、太极拳像水像风,不是固体的,要将固体变成流体,三、松空圆通。行拳走架没有直来直往的一维空间,要立体的圆,达到四维半空间,四、无为法。
他说:从有为到无为是一个漫长的修练过程,要勤学苦练,还要开悟,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地步,推手时人家怎样来就怎样去,连想都不必想,就像机器达到自动化一样。
  这次在香港聆听他的教诲,和新加坡讲课时不一样,王师由道家老子及庄子已升华到佛学意境,用佛理来作比喻。
  这二天的授课中,他常提及的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
  过后,我才在他写的文章中对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有一些了解。
  他在文章中说:〝世间法是妄念,出世间法是正智,出世间上上法是把妄念和正智一起抛却,最后连出世间法这个〝法〞也不要,成了〝出世同间上上〞。
  〝这个出世间上上的境地就是所谓〝无开发功用行,不可思议,思之则乖〞的注脚。也就是第一义如如本具,寂然不动境界。〞
  〝当本具显用时是不用思议的,也不可思议,如果一想一思议,这本具功能该怎幺用?那幺这个本具就成了有为法了,乖了,坏了。〞
  〝出世间上上是佛的境界,觉者的境界,一法不生万法生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太极拳,看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就能毫无阻隔,明白了然。〞
  王师也透露了他如何被一只残障跌落的手臂击中五脏翻滚而体会不用力的经历。
  他说,有一回他如常乘搭巴士前往教拳,下车时觉得有人打他背上,顿时感到五脏震动,心想遇到内家拳高手,转头一看,原来跟在后头下车者是一位残障者,吊在他胸前纱布内的手臂不知何故滑跌,重击在王师背上;他当时恍然大悟,不用力的威力。
  王师认为太极拳应是〝四两拔千斤〞而不是〝四两拨千斤〞,因为拨本身就用力。太极拳要用八门五步偏沉则随将对手来的力化于无形,沉下脚底,然后用反弹力加上自身重力还给对方。
  临别时,他反覆的交待不可用力,旁敲左侧的点窍,重点强调说能够归为圆通的才是正法,无非是要开启我们本具的智慧,以防我们误入旁门。
  五。师壮弘在太极拳的研究可以说己是一代宗师,达到一家之言的地步,对《王宗岳拳论》,有独到的体会和见解,言前人所未言。
  他说太极拳是八门五步的功夫,一出手都要有八门劲在里头,整套拳要求是波浪式连绵不断,并利用人体的掌、臂、身、腿、脚、各部三个以上的关节,互为一组交替进退,加上螺旋式的大小进退旋转。
  五步指的是步法中的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步法上的变化,是一个在地上的圆球在滚动。
  八门指的是崩捋挤按四正和四偶采列肘靠;在行架和推手中,必须要有八门劲,配合缠丝旋转,形成一个空间的立体圆;进退之间,加上波浪式的连绵不断,以便达到如拳经上所说的如长江大浪,滔滔不绝。
  他说在推手时,体内的关节不仅要一个一个能拆开,而且要能够组合;对方按到哪一个关节,哪一个关节松开;当回击对手时,每个关节又能组合,节节贯串,合而为一。
  他强调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求自己不败,因为只要自己不败,对方就有败和犯上错误的可能;自已不抢攻贪胜,就不会授力予人,心理就不会紧张而出现僵力。
  他认为,在太极拳推手中,温和时,被抛出者毫无痛苦,而跌翻绝妙;但猛烈时,亦可以使人如受巨浪冲击,五藏皆裂。有了这种功夫,才算是得到太极拳真髓。
  2005年,王老师在闭关前,将他授课时学生整理的笔记寄了给我,讲题是《真正的太极拳》。笔录中有这几句显得非常重要,也是他平时一直强调的。
  "我们打拳,首先固体要变流体,流体要变气体。用力的要变不用力;单线直来直去的要变三维空间,再加上时间,就是四维,再加精气神,就是超立体。"
  "手往前伸,要像水一样,漂出去;要浮在哪里,也沉在哪里。上升是升腾起来,下沉是浮沉,不是蹲下。收,是引回来,是后面先收;出去是催出去.............."&。
  "打拳,如果只是直来直去,那是打空架子,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他不时强调,学习太极拳的方法应该以悟为主,学者不管从那一派太极拳入门,都不能以学会拳架为最终目标,必须进一步领悟其内在的实质,并有所改进和提高,而对拳术有所贡献。这就是古人常说「得意忘象」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形象是为了帮助了解道理的,道理得到了,应该根据道理去创造更完美的形象,即改造形象,事物就是这样进步的。这亦是每个有志于拳术者应有的抱负。”
  六。&日凌晨2时,王壮弘老师在香港逝世,享年积润81岁,可以说是太极拳界和碑帖书画文物鉴定界巨星的殒落,我们失去了一位大家,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
  幸好他平时对学生授课的精彩言行,有被录影和录音下来,经他的两名爱徒杨云中和蓝晟两位老师整理成书及时在王师逝世前出版,书名为《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分别在香港及大陆以繁体和简体版出版。
  在这较旱前11月,中国上海书局出版社山再版了王师早年六本有关碑帖书法的重要着作,即《崇善楼笔记》、《增补校碑随笔》、《碑帖鉴别常识》、《六朝墓志检要》、《帖学举要》、《艺林杂谈》等;他也是《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美术辞典》主要撰稿人,《书法月刊》责任编辑。
  据知,王师是在医院内接到其爱徒蓝晟将刚出炉的大陆简体版《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交他审看翻阅许久后,待众人在探病时间过后,凌晨安详潇洒的离开这个娑婆世界。
  他的「王氏水性太极拳」绝学,他的学生揭春雨教授所拟的对联可以作为写照:
  【点线面体八门五步十三总势无非本具 苦集灭道四相六根不二法门究竟是空。】
  王师弟子汤金石简化对联为:
  【八门五步十三总势无非本具 菩提般若缘起性空不外如是】
  邓注:王壮弘为褚桂亭弟子,黄建成总教练一生阅人无数,最佩服的是王壮弘。
  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之出世间与上上智
&&&&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要有一定的智慧。但是到了我们太极里,它是另有一套智慧的。
你到了另一个境界,还用原有的智慧去解决和看待问题,那你肯定就觉得自己看不大明白了。过去的智慧变成了你现在的障碍。所以我们说,学习太极拳,你就要以太极的思维去看待一切。没有的有了,有的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太极拳的境界。
  如果到了最后,你太极拳完全通了,拳非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我说真意即非真意,是名真意。
到了这个时候呢,你出世间得上上智,坐在定义上不分别了,这才是出世间而得到了上上智。
  他们说松,我说松和紧是连在一起的,不然松就没有意义的,他们听不懂。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不能相离,所以我们认为,松紧和阴阳是一个道理,不可以有区分的。
  “安住真如地”的功力
  有的人说,王老师讲的话很难懂,不是难懂,是你们的思维养成习惯了。就像我们打拳,其他拳都是以力量和速度来决定胜负的,但是太极拳正好不是这样的。
  太极拳要求从人,那肯定就慢,但是把武术中的散手和太极拳中的散手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肯定是武术的散手输,谁快谁输,不用力的一定赢。
  我说不用力,不是说不用力就没有能量,它不是断灭空,它的力量其实大的不得了,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是不对的。太极拳的沉浮是互相变换的,沉也是浮,浮也是沉,你不能用一点人为的力,否则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压制不了水,你就只能和它融为一体。你看见有浪,你想把它变小,但一用力它就开始翻涌,就能变得更大。这都是妄念。你说你不动妄念行不行?不行,因为我的力量在你身上,你总要回应的,那你一动,你就输了,因为你有妄念。你没有这妄念,你就有功力,也就能“安住真如地”了。你没有这功力,对不起,你就输了。输了,马上又生妄念,你能没妄念你就成如来佛了。
  所以我们说意把你管住了。什幺是意?就是时间把你占了,空间把你占了。他们认为厉害,但那是靠快吃饭的——用力,而人的力是有限的,过度了,就不行了。什幺东西到了极限就不行了。
  见相非相,但不能没有相
  我现在研究的是禅宗,但我从来不说禅宗。我说我研究佛学,我只尊崇真理。
  “观自在菩萨”,那你为什幺不能自在?文字相、语言相都要去掉。
  我的“指月手”你可以不要——它只是起一个介绍人的作用,之后的好坏都和它无关了。
  包括《金刚经》,你研究它但是却丢不开它,那也是不行的,这不是有为法是什幺?这说明你还没有把《金刚经》吃透,没有弄懂,所以你不能丢掉它。我们要让自己的境界到达无为界才对。
  公孙龙子说“白马非马”,你说白马不是马那是什幺?白马只是马的一种,它不能代表全部的马。看不见的才是最重要的,看见的不等于是有,看不见的也不等于是没有。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句话非常重要:“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太极拳的根在哪里?我们从客观上讲,太极拳有两个根,一个是沉根。一个是浮根。这个沉根和浮根,是靠阴阳相济而来的,所以,真正的根是相济来的。相济是靠中间,所以说没有看见的根才是真根,没有根的根才是根——含三为一,前后中都要有。
  我们所讲的太极拳理论,其实是空无一物的。我们的太极拳理论是大自然。没有才是大有,因此,我们的理论是形而上的,你到这个境界你自己就会理解。
  佛为什幺讲了那幺多经?就是因为你不理解。太极拳怎幺用?在什幺情况下用?当你把太极拳学会,把太极拳理论弄清——太极拳是熏修出来的——用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是不会费心机的。你讲话、走路都用意识吗?你说不用,那是胡说,肯定是要用的。但是有的没有,没有的有,才是真理。
  我们修真,见相非相,不能没有相。但跟我学太极拳,学完之后,这个架子通通都是要丢掉的。拳无拳,意无意,你还是老架子,说明你还没有消化,没有吸收。但是你要上升,达到更高的境地,那还是先要有架子的,没有架子是不行的。
  到达某个目的地,上了很多台阶,那些走过的台阶怎幺办了?走过之后就算了,这都是相,你要丢掉的。你说“好”,我丢掉了。丢掉了你怎幺上去啊?你还是得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站稳了上去,不要停,停了你就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可以住的。
  所以你不要以为相是不重要的,没有相你什幺都不要谈。那你说不是非相吗?佛没有说叫你非相,是“见相”非相——看到了外表的相,那“里边”你也要进去啊,你不进去,不就等于是白费了嘛,相也是由性转变而来的,所以佛学说转,一切都是转过来转过去的。
  阴阳相济,流水无形
  我们不能在架子里转,转的话没完没了。你学完这个架子还有那个架子,结果还在架子上。其实所有的架子都是相通的,所有的太极拳都是一样的。
  用力打拳等于手工操作,我们不用力,用地心引力等于是电器化。手工操作哪里有电器化好!所以一定要换。
  一定要换。就是说,要把你身体的僵块通通去掉,不去掉不行。要犹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任何架子都是框架,任何太极拳都要变流水,至柔者至刚也,天下至柔莫若水。
  有了水性以后,才有气体,才有风,才能动。这样的动,无形无相,抓不住它,因为它流通了,流通了就无所不通。
  慢慢地先打拳架子,然后变流体,变成没有架子。流水哪有架子呢?到那时候就上境界了。条条块块打掉了,变成流体、气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
  你说这个手怎幺上来的,因为它空。这里的空是空档、空隙,是气体。你说它怎幺往这里走,水嘛。水往低处流,气往高处走,这是一定的。
  流水可以变成气体,变成水蒸气。水变气,气上升再变成水下来,就阴阳相济了。所以松肩一定要沉肘,要有对应,含胸的同时一定要拔背,因为它总是一对一对的,阴阳相对。
  阴阳一来,中间就显露出来了,中间一定要活,活了就变水了。你站在那里,一定不要站实,膝盖一松,脚跟不着地了,人就飘飘沉沉,沉沉飘飘。你既有沉量也有浮量,中间还可以调节,这个调节就是阴阳相济,这个中间不是死的,是活的,是可以流动的。
  阴阳相济很重要。就像你洗澡的时候用水,太热的,太冷的,你都洗不好,只有把冷热调到适中的程度,你才能洗得舒服,而这个冷和热之中,就有八万四千种温度,变化万千。它也像我们调酒、画画和音乐一样,原则上就是那幺简单的几种元素,但是通过调节,能演变出无穷种东西来。
  我们的拳,你说它是流体还是气体?它应该是随时都在变化的。它就像天上的云,变化不定。风云变幻,不是你能想象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到那时候,它自己也不知道是怎幺上来的,该上来就上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下意识,形而上。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达到这个境界,你练的都是没有用的。
  太极拳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从初级做起,要有拳架子,然后,拳架子慢慢融化掉,就像是我们到了南极,要把那些冰都融化成水,然后能量一照,就成了气。我们说无极生太极,最后就是一片平静的水了。身体如果还是僵的,就到不了这个境界。
  下意识的形而上
  你们打的太极拳仅仅是一个的套路。
  我们打的是三个:第一是拳架子;第二是意;第三是连意都没有了——像我现在推手,都不用意了。
  你说我完全不用意也不是,但我的感觉就好像是我没有用过。你说没有意,那你的手是怎幺上来的?我也不知道,该上来的时候就上来了。如果我知道的话,不就是成了有为法嘛。就不是水,不是风了。如果是水是风的话,那就是不知道了——下意识的境界了。下意识,你没有办法指挥它,它有自己的性质。所以我们说,练太极拳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学拳法就没有了意义,打拳就没有了基础。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打的拳和其他的拳术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比别人多点办法。其实,法对你是一种束缚,它让你反而不自由了。水本来是很自由的,你弄个办法出来,就不自由了,不是本能了。
  演练太极拳架,进行太极拳推手训练,都是一念三世的,一搭手、一动念,拥、搌、挤、按、探、捌、肘、靠——四正、四隅和中定都含在其中了。
  推手或者散手中,你打我,我全部是空的。为什幺空?我是十方空间,等于你掉到水里边了。
  1987年,王壮弘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锦标大赛中技压群雄,夺取了金杯奖。
  20年之后,王壮弘先生以释、道、儒三家融通的智慧,阐释何为太极,何为水性太极,何为太极文化的神髓。“太极思维”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层,与孔子的“太和至中”、“中庸之道”,老子的“有为有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释迦牟尼的“不空之空谓之空”的思想相一致。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无为法”,即“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无法才是真法”。是“四两拔千斤”而非“四两拨千斤”。用重量不用力量,运用地心引力……借力打力。道法自然,太极拳要仿效水、风、气体,练成流动不居的松柔之体。缘起性空,明心见性……周身无处不圆通。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王壮弘为着名书法家.武术家,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青少年时期在书法上先后得到许铁丰、沈尹默两位书法大家的指教,亦常年跟随陈散原弟子陈病树学习诗词及古典文学。后对佛家、道家、《易经》等有深入研究。1956年进入全国最大的书肆上海朵云轩做书画鉴定工作。
  王壮弘,1931年10月出生于浙江慈溪,为着名书法家、武术家、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
  青少年时期在书法上先后得到许铁丰、沈尹默两位书法大家的指教,亦常年跟随陈散原弟子陈病树先生学习诗词及古典文学。后对佛家、道家、《易经》等有深入研究。1956进入全国最大的书肆上海朵云轩做鉴定工作,几十年来鉴定了数十万件碑帖、字画等文物。出版《崇善楼笔记》、《增补校碑随笔》、《碑帖鉴别常识》等国际关注的碑贴学专着。
  王壮弘精通醉八仙、形意拳,后师从杨澄甫入室弟子褚桂亭习杨式太极,他天资过人,每日凌晨3时便开始练拳.深得褚桂亭赏识.
  从1987年起,他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东西学院.加拿大精华学会.日本及泰国等地讲授书法和鉴定文物,交流中国武术.同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大奖赛,以”王氏太极拳”技压群雄,夺取了最高金杯奖.
  1989.定居香港.深居简出,潜心研究及实践王宗岳”太极拳论”和佛学.2004,机缘和合,阶及神明,功夫达到,”架虚摩空,乘幽控寂.之太极至高境界.
  翻动、扶摇、羊角练法:在庄子的《逍遥游》中,翻动、扶摇、羊角是形容大风、飓风、台风的。翻动为上下沉浮;扶摇为左右飘荡;羊角为大小螺旋。这三种运动,可在身体松开的基础上,逐渐的依次展现在拳架中。
  水性太极拳是王氏太极拳的入门拳,以上练法逐渐能抵达后,则可进一步锤炼太极拳的有无境界、无为境界了,这个境界,我们用一个名字来命名——神明太极拳(亦可称之为般若太极拳、智慧太极拳)。
  神明太极拳的多种练法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亦可成为太极拳多种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练法,把文和武(武拳文练)、龙和凤(中国精神的象征)、河图和洛书等阴与阳的精髓;儒释道、天地人、精气神等含三为一整体气韵混化成太极拳神明境界的多种练法。
  四大皆空练法:四肢百骸象征着土,血液和体液象征着水;呼吸之气、营卫之气象征着风;思维意识象征着火。练拳的时候,要“应将有相能无相”、“见相非相”——身体里虽有四大,但是,却不能强调之、流连之,要“有化为无”。练拳架的时候,水(流体)载土(形体)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无为无不为),形成飘飘荡荡、沉沉浮浮,似行云流水,似风吹万物的无住、无根、无量、无向的气质。
  架虚摩空练法:“驾虚即根身凌驾、融化于虚空之中;摩空即用六根触摸感受空而不空并与空相摩相荡”。虚空并不是无,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客观存在,虚空生发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此种练法,拳架和精神境界,要实现“形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意断神还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永年太极拳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