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区域活动游戏化游戏活动重点

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美食一条街 - 白露平的博客 - 阳城教研博客
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美食一条街
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美食一条街”
中班的孩子们摆脱了小班时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渐渐学习同伴进行交往。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越来越具体。同时,中班孩子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但因为年龄特点的影响,中班的孩子其兴趣与注意力都是很短暂,容易分散和转移。那么,作为教师,面对中班幼儿生成的游戏内容,如何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发展呢?
案例背景:
不管是老师、家长和孩子走进我们班,都会被热闹的 “点击快餐”、“点击西点”等一系列美食区域所吸引。此主题区域游戏主要来源于孩子们平时的游戏。每当他们在进行桌面游戏的时候,小家伙们总会把几种玩具放在一起来模仿炒菜、制作各种菜、点心和饮料的游戏,为了满足孩子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特开展了“点击快餐”、和“点击西点”等一系列美食的区域游戏活动。
在创设“点击快餐”、和“点击西点”时,我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说出自己所吃过的各种各种不同的美食以及其中包含的蔬菜、肉类、海鲜、面食、点心等等不同的原材料,通过回忆和了解,孩子们知道了平时不太了解的一些食材和菜系等等。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各种原材料如:鸡腿、辣椒、青菜、海带、螃蟹……。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角落,发挥其中蕴涵的教育作用,让孩子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这样没有了压力、没有了成人干扰的环境,孩子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主动探索。
案例实录:
案例一: 我的游戏我来选——自由选择,成为游戏的主人。
乐乐,一个聪明可爱的小伙子。今天的区域游戏时间,乐乐选择到“点击西点”做面点。对于像乐乐这样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交往的孩子,我觉得更应该去当“服务员”之类能发挥他交际能力的角色。于是,我想发挥点老师的作用。
“乐乐,你愿不愿意到‘点击快餐’去做服务员”我试探性地问。
“不想!” 他回答得非常干脆。
“为什么呀?”
“我喜欢做点心,他们(其它孩子)说我做的点心漂亮、好吃。”
“那真是太好了!” 看着乐乐在游戏中愉快的样子,那么自信满满、充满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我选择了认同和等待。
思考与分析: 
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它最重要的价值是愉悦的情绪体验。游戏快乐感的基本构成成分是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对幼儿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就是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二: 我的游戏我来变——自主探索,开发材料新用途
在“点击西点”中有的幼儿在做饺子,有的幼儿在用面做蛋糕,大家做得可认真了,晨晨做了一个大饼;田田做了一个大蛋糕;还有路路在做包子……,应有尽有,玩了没一会儿,只见晨晨正在用垫板切那个大饼,面被切得一条一条的,我问他:“你做的什么呀?”他说:“我在做点心”。孩子回答得很干脆,我又问:“你在做什么点心呀?”“我在做刀削面。”我又说:“老师不是教你们很多做面条的方法吗?为什么要用垫板呢?弄的桌上都是的。”可晨晨又回答:“我爸爸带我吃的面条时我看到的,刀削面就是这样切的。”“你拿垫板当什么?”“当菜刀”。真没想到,孩子竟会用垫板当刀用了呢?还有的幼儿在剁肉末……
思考分析:
面食是一种能自由塑造生活中的形象,尽情摆弄的一种材料。在看到幼儿把面切得很碎,弄的桌子上都是的,很生气,可当听了幼儿回答后,又觉得孩子没错,做刀削面、剁肉末,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呀,他们喜欢模仿现实生活,做一些他们在家中无法、不能做的事情,我们怎么能扼杀呢。在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单纯的塑造不能满足,他们有一种模仿生活的生理需求,幼儿是借助垫板这一物品当辅助材料,是一物多用。
孩子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在游戏中,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活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另外,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适时地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娃娃家的娃娃、脸盆、奶瓶等,增加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根据需要带一些辅助用品来。
案例三:我的游戏我来改——积极尝试,发挥幼儿生活经验
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点击快餐”和“点击西点”渐渐地顾客少了,特别是“点击快餐”基本上都没有几个人。厨师杭杭望着“点击时尚”生意红火,心里非常的着急,热情地喊着:“快来吃饭呀,美味的鸡腿,新鲜的蔬菜。”可是大家似乎都不感兴趣,继续各忙各的。此时,爱动脑筋的服务员宾宾兴奋地说:“我有主意了!我们也像肯德基一样把好吃的送到客人家里去,他们打个电话不就能吃到好吃的了吗?”。宾宾得意极了!
宾宾的主意得到杭杭的赞同,两人跑到我身边求助:“老师,我们要电话,还有小推车。”我问道:“要这些干什么”杭杭着急地说;“我们要像肯德基一样把吃的送到人家家里去。”“哦,是外卖呀!”我帮他们找到物品后,默默地注视着他们。宾宾大声吆喝着:
“我们有外卖了,欢迎拨打电话订餐。”宾宾的这一举措,引起大家极大的热情,有些顾客立即拿起电话要求外卖了,就这样外卖走出了“点击快餐”。由此可见,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自信心自然也进一步增强。
思考分析: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知识丰富,对周围事物接触面广,那么游戏的主题会层出不穷,内容则丰富充实。所以我作为幼儿最忠实的游戏伙伴兼支持者,对于幼儿的需求决不可能熟视无睹,如何满足他们的愿望,又不让老师本身成为这场游戏革命的领袖是我思考的平衡点,我希望的是游戏能够在孩子们的意愿下开展,而非我的指导下,否则这场革命只是一次闹腾,幼儿和我都将变得索然无味,犹如一份在导演、编剧统筹下的剧本。因此我在给他们寻找到电话和推车后选择暂时回避,他们依靠着强烈的游戏愿望、愈来愈强的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将游戏由点连成了线,又由线织成了面,游戏终是充满了童趣和智慧。
我的感受:
1、拓展游戏空间的广度与深度。
幼儿的角色游戏其实体现的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社会是在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那么对于幼儿游戏来说则同样不能“老生常谈”“故技重演”,那样的游戏内容是不能迎合幼儿游戏兴趣。我们班孩子结合自己真实社会生活的了解和实践,将获得的感性经验与原有点击快餐游戏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叫送”游戏。所以如果能够加强各个区域游戏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适当的交叉投放玩具材料,就能比较好的“拓宽”区域空间,就让幼儿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游戏的主题能得到不断的拓展。
2、帮助解决游戏中的材料冲突
在角色游戏的初期我们往往会提供一些颜色鲜艳、外形逼真的材料,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确实,在刚进入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环境制作精良的材料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可是当孩子已经熟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教师要多提供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材料来促进游戏的进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成的游戏材料往往会局限幼儿的思维,相反,隐性的操作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中当观察到点击快餐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我及时提供、调整了游戏材料,且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和低结构的材料,既能承接了幼儿原有的经验,又能让幼儿动手操作,她们用红色的橡皮泥当作香肠,绿色的纸片当作生菜等,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在随机语言中启发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以便因势利导,给予最适宜的帮助和支持。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很丰富的,但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往往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成功的机会,教师的细心观察,及时的进行帮助,能给幼儿心理的带来希望。游戏是孩子达成愿望的途径,它不是教师按照自己计划来实行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和孩子聊天,了解对于现阶段的游戏最想在里面干什么?然后通过设计环境以及材料提供,让幼儿实现愿望。
阅读全文(617)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美食一条街
幼儿游戏不能“老生常谈”“故技重演”,那样的游戏内容是不能迎合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孩子结合自己真实社会生活的了解和实践,将获得的感性经验与原有游戏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叫送”游戏。
3月份教研主题:
1、各类计划及讨论;
2、3月份园内各类主题活动研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好处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角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角进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哄娃娃睡觉,一会儿带娃娃去玩玩具,高兴时还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表演,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我们班的洋洋一直比较孤僻,平时不爱与人交往,话也很少,开展区角活动后,他非常喜欢当菜场服务员,每次都会选择在菜场里当服务员,当有顾客来买菜时,他总是积极地介绍,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反映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变得开朗了。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
“建构区”等等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我们班的王悦亦小朋友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刚开始不是很好,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系扣子等,通过一次次的尝试,王悦亦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还老帮助小朋友,妈妈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一班区域游戏计划-第1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当前位置: >> 中一班区域游戏计划
中一班区域游戏计划-1
区域游戏计划 8页 2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中一班区域游戏计划 隐藏&& 夏集镇郭桥幼儿园...
中​班​上​区​角​的​目​标​、​措​施​、​安​排中一班区域游戏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 42 名,其中女孩 17 个。...
中一区域游戏计划_解决方案_计划/解决方案_应用文书。中一班区域游戏计划 13.6 一、班级情况分析:上学期,我班开展了主题游戏“海风烧烤”,幼儿在扮演烧...
中一班区域活动计划表 2014 年第二学期 区域名称 活动内容及材料提供 汤圆与盘子(橡皮泥) 七星瓢虫(过塑胶片上画出七星瓢虫的各种形态,再剪出来串 成一串,做成...
中一班游戏计划_教学计划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中一班游戏活动计划(一)学期游戏...师生共同设计班内区域布局,发动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游戏材料。 2. 制作游戏进区...
中一班区角计划_教学计划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渝西大地幼儿园中一班区角计划计划人:杨美燕 活动区 区角位 域名称 置 投放材料 主要 辅助材 材料料 1、对...
王杨 一、班级游戏情况分析及计划(构想)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最 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因此,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
中班班上学期区域游戏计划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中班班上学期区域游戏计划 月计划 时间 区域名称 游戏名称 材料准备 指导重点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中班...
学年上学期大一班区域游戏活 动总结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 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沟通交流的一种主动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个性与天性得到表露,创造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幼教改革的一个方向,幼儿个性化教育最佳手段。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当前幼儿园要实施《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抓好区域活动的建设工作,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的创设,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
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区域创设形式化&
&&&&教师们都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想方设法且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如利用桌子、书架、玩具架等,从壁柜原有的隔板处拦接,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局成多个区域。但是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造成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孩子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设置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有些教师在活动区域投放的材料是凭着自己的想像、兴趣、爱好来选择,忽视了区域对象的个体差异,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兴趣多变的需要,激发不起孩子们去想像、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无程序性,每一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教育层次性不明显。&
3、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出现三种现象: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无所事事;想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指导,又无从下手;指导过程目的性不强,对幼儿发展没有帮助。
&4、区角活动无评价
&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很重要,可以指出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次幼儿的游戏提出活动建议。同时评价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
5、区角活动无常规意识
常规意识包括:活动区操作的规则,取放玩具的规则,安静专注的氛围。
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现状是看去区域多-热闹非凡,孩子忙-徒劳无功。
那么针对这些现象,应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使幼儿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营造幼儿自由发展空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活动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1、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纲要》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要“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因此,我们重新审视区域活动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活动区进行重新创设。教师与幼儿商量,大胆让孩子们去参加区域创设,去布置活动的场所。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刚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因此小班活动区的创设主要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如小班创设了娃娃家、生活区、玩具区、编织区等。中班幼儿逐渐开始喜欢玩角色游戏,对周围环境开始关注,所以在中班创设的活动区主要体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美工区、结构区、表演区、探索区等。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大班创设了建构区、认知区、棋牌区、探索区等。
2、把学习内容融入区域活动中
各班根据主题内容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这样设置,不仅是对共同性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而且更能满足幼儿个性化教育,使他们在区域中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3、区域创设,具有弹性&&&&&&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学习《物体的弹性》,我们相应的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气球、皮筋、弹簧、皮球、棉花、和海绵等东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弹性的秘密;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等物品,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但是,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娃娃饭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
二.多途径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为此,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收集材料。&
途径一:亲子互动收集材料。各班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主题活动开展之前,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说明主题需要收集的材料、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物品。如《水果丰收了》,老师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不同品种的水果:如苹果、梨子、香蕉、柑子、柚子、甘蔗、葡萄等。家长与幼儿一道制作各式各样色彩优美、形态可爱、栩栩如生的水果娃娃。在老师的引导下家长们还根据主题内容结合季节特点,带幼儿去欣赏各季节的自然风光:如春天看桃花开;夏天到小溪里捡石头;秋天到果园摘果,并将落叶、树枝、野花、稻草等材料带回来,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收集到的水果、稻穗、麦秸、玉米、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芦苇等投放到区域中,丰富活动区的材料。&
途径二:利用教师和社区的帮助收集材料。利用教师自身及潜在的作用收集到相应的材料。如在开展“民族村”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休息时间采集到各种民族的服装,在创作区收集到了各式各样的壮锦袋;在手工区收集到了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香包;在体育区收集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陀螺、铁环、火茏球等大量的材料。同时还通过教师与社区联系,在家长的帮助下,组织幼儿到刘三姐旅游风景区——流河寨参观,并收集到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民族文化材料,使区域的操作材料更为丰富。又如大班开展的小主题“竹的用处大”,教师首先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竹制品给幼儿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竹制品,并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竹制玩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材料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游乐,思维更为广阔,创造力进一步得到培养。&
三.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原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不是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进去,而是分期分批进行的。
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何有效地提供给幼儿呢?
(1)按份投放
大部份区角活动材料都需一份一份地用托盘或小盒、小筐装好,整齐地摆放在敞开的玩具柜里供幼儿选择。过去我们不太注意材料的份化,材料堆放在一个筐里,幼儿不太明确要怎么做,怎样才算做好。有时边做边担心材料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不够用,而产生浮躁心理。有时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材料完成一份工作,干脆事先占了一大批玩具,别的小朋友不够用时就发生争执。我们把材料份化了以后,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活动也变得专注有序。
在一个班级里,活动区材料的种类一般不重复,一种材料只需投放一份,但幼儿人数较多的班级,新介绍或新投放的材料可多设一两份。满足幼儿及时活动的愿望,适当减少等待的时间。活动区材料的份数应是班级幼儿数的两倍以上,以保证每位幼儿随时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的活动内容。
(2)适时更换
更换材料是保持区角吸引力和满足教育需要的重要一环,教师一方面要随着教育目标的需要、幼儿活动的深入或配合教学主题的需要,逐步调换活动区材料,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活动中生成的新内容和活动的兴趣点,来补充新内容。如果某些活动无人问津,教师还可以从两方面反思,一是幼儿对这些材料是否已驾轻就熟,没有新的拓展玩法,而失去兴趣;二是操作材料虽然经努力但仍无法完成,选择放弃。那些幼儿长期不愿光顾的区角材料要及时撤换,对于幼儿尚喜欢的材料,即使活动主题换了,材料也可继续保留。总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对区角材料进行调整和补充。
(3)、投放材料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材料应注意的问题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是发展而变化着的,准备的材料要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
 &不同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们设置了“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价值。
四、加强教师指导,准确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而不是引导学习或塑造幼儿行为,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学会等待,适时介入。  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恰当引导,适时促进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5、观察指导
活动区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可以轻松一些,实际上开展区角活动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指导技巧,适时适度地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活动起促进性的作用。幼儿活动时,教师处于隐性指导地位,幼儿处于显性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牢记自己不是导演,而是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握指导要领呢?
&(1)适时适度。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要适时适度,即什么时候介入,指导到何种程度等,都要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幼儿没有向老师求助时,老师不要主动去教,也不要时常去赞美和表扬,更不要用无关的语言打断孩子的工作,只有在幼儿活动发生困难、缺少玩具材料、发生纠纷而有求于您时才介入。指导时要留有余地,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学会,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使幼儿失去探索的机会。如果幼儿活动兴趣不大,应分析其原因,通过改进材料来提升幼儿兴趣。总之,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活动过程。
(2)间接指导。游戏性区角应多用间接指导,如设计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扮演被动的角色,促使幼儿想办法;提出层层深入的假设,引导幼儿去自我解决;或者根据幼儿活动的进程,适时地为之提供所需要的材料,以玩具材料为媒介,引导活动的深入。
(3)鼓励引导。鼓励能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当幼儿做错时,不要说“你错了”,这句话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他在同伴中没面子,下次他就不敢主动去做。这时老师要尽快地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概念或正确的行为动作,如告诉他这是&&&,或再次正确示范一遍。当幼儿做对或成功时,不要用过多的语言来赞扬,只要用赏识的目光,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一个成功的手势来赞赏。
(4)同伴互助。教师还可发挥幼儿间的互动作用,让同班幼儿相互交流帮助。若是混龄班则可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大龄幼儿象哥哥姐姐帮助年龄小的,能力弱的。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纵观全局,避免只顾及某一区角或某几个幼儿的活动,而忽视了对各区角的宏观调控。
五、实施科学评价,发挥分享环节评价的促进作用。
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能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
1、幼儿的自主评价
幼儿学习活动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的需要。区域评价是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发挥区域活动的魅力。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以鼓励性言语来引导幼儿。如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想说的愿望以便更好地向幼儿介绍或展示各种成功的经验。我们通常请幼儿主动评价:“我有快乐的事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让幼儿清楚了解自己和同伴遵守规则和活动能力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树立榜样或改进缺点,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2、教师的全面评价
区域活动的讲评,一方面以针对个别的方法,用“迁就”幼儿的姿态,另一方面本着渗透教育目的的动机和面向全体的意图,以“集体”的形式存在的教学。它是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发现能体现自己教育目的的内容,快速地进行一定的组织后开展的,有一部分是即兴的,对教师的灵活机动性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首先,可从多角度评价。
(1)、从区域活动规则上进行评价:
今天谁玩区域活动时声音小?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区域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区域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区域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等;
(2)、从区域活动的创意上进行评价:
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如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就能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
(3)、将幼儿的区域活动评出等级:
如评选出“最佳区域”:操作最认真区、成果最显著区、最安静区、材料投放最整齐区、收拾玩具最好区等。
另外,可采用多形式评价。
一、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把集中活动和区域活动相互融合,利用集中活动的讲解,演示介绍并提供榜样,引发幼儿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遵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因此,评价通常采用集体评价,集体评价是对区域形式的完善,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集体教学,充分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还可以根据幼儿兴奋点产生新的主题项目。要多问幼儿“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向谁学的?”为幼儿提供互动学习的机会。一般是针对区域活动中一些较为普通的问题在全班幼儿面前提出来,如“发现有的小朋友频繁地更换区域,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还可采用个别谈话法,对待某一幼儿出现某一不良行为时,要与之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认识问题,提高规则意识,以免犯类似的错误。还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及细微进步,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争取进步。
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我玩得怎么样?我们这组玩得怎么样?我觉得XXX小朋友玩得好还是不好?谁玩得好?为什么?谁的作品比较有创意,我喜欢谁的作品?”等,通过自评与互评,幼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巧用暗示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如何使幼儿在各个区角里相安无事和睦有序地活动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常规。它既能减少活动中的矛盾与纠纷,又能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自律行为,使幼儿适应集体行为准则,保证区角活动顺利进行。在制订规则时,必须注意,规则应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保证活动有序进行,而不是消极的限制。
活动规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取放规则。通常玩具材料的收拾整理易被人们认为是活动结束后最后做的,其实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是贯穿活动始终的,否则到了最后幼儿往往会乱七八糟地将各种玩具材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活动开始时就应建立收拾整理的规则,并要求幼儿遵循这些既定的规则。如一种玩具不玩时,就该先放回原处,再更换另一种,这样到结束时,只需将最后玩的玩具收拾归放就行了。现在我们都将活动材料一份一份地用托盘或小盒小篮装好放在玩具柜,并贴上相对应的标志,这就等于把材料取放规则隐含其中在材料里,只要老师稍加提醒,幼儿就能养成那里取来放回那里去的好习惯。这样很好地改变了以往幼儿活动后不懂收拾,结束时一片狼藉的现象,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同时,建立起秩序感减少了教师收拾玩具的工作量。
(2)合作规则。包括协商分配角色、使用玩具材料等规则,目的是让幼儿学会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与同伴轮流分享玩具,学会谦让、等待、宽容、接纳,培养协作能力。
(3)活动规则。包括懂得活动开始与结束信号、爱惜玩具材料、轻拿轻放、保持安静、注意安全等规则,只要大家都遵守活动规则,活动就能有序进行。
一、区域布局的暗示——培养幼儿轻声交流的良好区域活动常规&
儿童的行为习惯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而模仿极易受到环境刺激的暗示,优化幼儿环境可以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面的暗示,自觉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区域的布局方面,在自由、宽舒、温馨的基础上,力求合理分割,动静区分。例如在
二、入区标志的暗示——培养幼儿有序入区的良好常规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为了避免区内拥挤,巧妙地对进区人数进行了限定,使幼儿能有序地入区。采用进门挂牌、挂项链等方法来暗示提醒幼儿遵守进区规则。如在娃娃家门前贴着四双小脚印,说明只能有四个小朋友进去活动;音乐区中有6面镜子表示最多有六个小朋友能进去表演;
三、区域图示的暗示——多途径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
&“暗示”的合理运用,一方面可以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使儿童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儿童的主动性,积极地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地上图示的暗示——训练儿童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我尝试把“暗示”运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把“规则”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暗示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儿童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不易造成拥挤),而且鞋印画得十分有趣。我们将一双双摆放正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个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儿童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2、墙上图示的暗示——规范孩子的行为,解放孩子空间的无言之师。&
“暗示”是激励教育法的一种手段,我们合理地运用积极的暗示,使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关于区域常规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儿童在受教育中的主动性。&
如为了使区域更通畅、
七、几点启示:
1、活动区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要做到更新观念,打破传统
3、必须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未来重点发展区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