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分钟前龙头唐山地震后30分钟几级

查看: 1083|回复: 6
龙头山壮歌——云南鲁甸地震1000行长篇叙事诗
本帖最后由 夏文成 于
09:22 编辑
龙头山壮歌
——云南鲁甸地震长篇叙事诗
序曲:鲁甸,时光擦亮的银子①
比月光更耀眼的,是被时光
擦亮的朱提银。数百年的光阴
在历史的烽烟中蹒跚而去,但翻开中国
金融史册,永不锈蚀的朱提银②
依然在其中,银光闪耀
鲁甸,彝语中水草丰美的坝子
长江文化的源头活水,乌蒙的小江南
在历史上一度风光无限——每一个
即将外放的官员,都想到鲁甸过一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瘾
当年,鲁甸的银矿洞
比星群更繁密;炼银炉熊熊的炉火
照亮了清朝的大半张脸
新婚般的热闹与甜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林立的会馆,潮涌而至的各路财神
一时间,让鲁甸红得发紫
美丽的鲁甸,春风到此也要放慢脚步
美人莅临,也要心生妒忌
岁月如刀,古老的鲁甸非但不曾老去
反而愈发青春靓丽。即便狂躁难耐的炎夏
来到鲁甸,也总是暑气顿消
我曾无数次流连于太阳湖边,领略鲁甸
旖旎的山光水色,万般风情
鲁甸烤鱼的美味,在舌尖上舞蹈的快感
小寨樱桃的甘美,令无数游客竞折腰
然而,天妒鲁甸,命运叵测
公元日16时30分
这个平常的日子,却注定将在鲁甸的史册上
写下悲壮的一笔。这一天,死神竟在光天化日之下
将其狰狞的魔爪,猝然伸向了鲁甸
伸向了龙头山,无辜的百姓
第一章&&悲情时刻
第一节&&花椒树下的哀伤
太阳尽情释放着过剩的热情。秋风一遍
又一遍拂过龙头山,拂过正在走向成熟的大地
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正在花椒树上采摘花椒的唐正雕和她的姐姐
丝毫没有料到一场空前的大劫难
会伴随着猛烈的地动山摇,猝然降临
“我死死地抓住花椒树
身体还是像荡秋千一样,荡来荡去!”
起初在树上摘花椒的唐正雕
以为是姐姐开玩笑,摇动花椒树吓唬她
直到看见山上的飞石噩梦般滚滚而下
她才知道地震了。“当时如果不抱着花椒树
我早就被震飞了!”
惊魂甫定的唐正雕,看到不远处的家
顷刻间淹没在冲天而起的黄灰里
附近寨子的土坯房子,也顿时被夷为平地
唐正雕和姐姐当头挨了一棒
当她们回过神,想起家中的弟弟
急忙跳下树,朝回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等她们上气不接下气赶回“家”时
眼前只有一片废墟。姐俩拼命用手刨
二叔用大锤砸开水泥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才将12岁的弟弟救出。但是道路
已被垮塌的山石堵死,无法
将半身失去知觉的弟弟,及时送出去
因为在坡上摘花椒,60岁的管世莲
也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活了60年
第一次碰到这么强烈的地震,管世莲害怕得要命
“如果不是去摘花椒了,肯定死伤得更多。”
管世莲心有余悸地说。死掉的,大多是
呆在家里的老弱病残。“是那些花椒树
救了我们的命!”管世莲及很多幸存者都这样说
那个晴朗的好天气,救了一些人的命
也让很多人,提前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周先军一家却没有那么幸运
在龙头山镇,生与死的距离
也许只有一颗花椒那么大。地震发生时
周先军的妻子、儿女和小姨子
一家6口人在花椒树下摘花椒
其中4个孩子两男两女
分别是6岁、7岁、8岁、9岁
滚滚而下的山石和土方,瞬间吞没了6人
等周先军仓皇赶到时,6具遗体
已摆在了山腰上的一棵花椒树下
而今,那些失去主人的花椒树
像一群盼望父母归来的孩子,依然痴痴地
站立在伤痕累累的大地上
满树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红
正在慢慢熟透,直至干枯
再也不会有人来采摘了,再也不能
搭乘各种车子奔赴五湖四海,为它们
曾经的主人换回钞票,换回柴米油盐
换回,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放眼而望,龙头山的公路边、沟坎旁、地埂上
全是绿得伤心的花椒树,有风时它们摇一摇
没风时,就呆立不动
就像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似乎已经
没有了悲伤,脸上偶尔会露出一丝带泪的笑容
第二节&&逃亡之路
61岁的林仲义一跤摔在地,他刚要
开口骂谁这么缺德把他推到
但当他抬头一看,骂人的话被硬生生
卡在了喉咙里。随着大地
剧烈的摇晃,他看见不远处的家
轰然冲起了一股白烟。“起初我没有
反应过来,以为是家里着火了。”
当看到村里的房子倒成了平地。“地震了!”
三个字,炸雷似的在他脑子里轰响
彼时林仲义和老伴,正在地里干活
90岁的老岳父杨德华,则在家门口的大树下乘凉
林仲义和老伴跌跌撞撞跑到家门前
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彻底傻了眼:“出门时
还好好的家,现在完全倒平啦!”
“逃命吧,总不能坐着等死啊。”
林家三口就像三只失去巢穴的鸟,不得不向
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出逃。天黑时
林仲义终于找到一间守夜的窝棚
暂时栖身。但暴雨整夜不止
窝棚如筛子,到处都在漏雨,将他们
浇成了落汤鸡。三人彻夜无眠
一直煎熬到东方翻出鱼肚白
天亮后,他们继续向龙泉村出发
从老房子社到龙泉村的路并不算远,但三人
整整“挪”了40多个小时
“肚子饿了,就刨地里的洋芋烧了吃
渴了就喝水沟里的水。”。眼神空洞黑暗得
如同暴雨之夜的林仲义,一见人
就述说那夜那场终身难忘的大雨
身体抖得如筛糠,好像一团翻滚的乌云
第三节&&世界上最漫长的夜晚
昊龙公司闻讯而动。连夜组织救援队
向灾区开拔。但在距离龙头山镇
九公里的地方,山上滚落的巨石
彻底阻断了他们前进的路。救援队像一群
急红眼的豹子,却寸步难行
一行人只好下车,跑步进入重灾区
“那就是一部灾难片,被夷为平地的灰街子
到处是哭喊声、呼救声……”
惨烈的场景,让44岁的昊龙公司员工
马关强不堪回首:“在街上,老百姓
一见到人,就跪下求救被埋着的人
我们没有设备啊,只能用手刨
很多人十指鲜血淋漓,但刨出来的人
多数是死的!”马关强心里
仿佛汹涌着一条悲伤的牛栏江
一个镇的剧痛,压得人喘不过气
时间在大雨的宣泄中
终于慢慢地捱到了8月5日凌晨4点
昊龙公司员工谢松一行
在老街救出了11人。“有6个人救出来
就没有呼吸了,5个人重伤。”
谢松说,“什么工具都没有
我们只能找楼梯,砍来竹子做成担架
和第一时间赶到的武警、解放军
救援队一起,抬着伤员,踏着泥滑的黑暗
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
一对50多岁的夫妇
刨出来时,还保持着逃生时的姿势
谢松他们无法想象灾难降临时
这对夫妇的内心,充塞着怎样的恐惧和绝望
暴雨如注,似乎在为这悲惨的场面
痛哭不止。滚滚浊流
肆无忌惮地冲刷着,大地撕裂的伤口
许多废墟下的受伤的生命,就像暴风雨中的落叶
无助而凄惨地消失在这个暴雨之夜
凌晨四点以后,大雨如哀痛欲绝的灾民
筋疲力尽,终于慢慢停了下来
劫后的老街,传出几声公鸡的啼鸣
听上去凄厉而哀伤,好像在喊魂
这个漫长的夜晚,不知有多少人在黑夜的大雨中
呼救、哭喊、哀嚎;不知有多少人
在黑夜的大雨中,奋力搬开废墟
和死神赛跑……一双双血肉模糊的手
在冰冷的雨水中摸索着
探测生命的迹象。一双双眼睛在黑夜的大雨中
盼望黎明,寻找失踪的亲人
没有人统计,也无法统计
那一夜,有多少未亡人
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煎熬。“那一夜
众生都在渡劫。”那一夜,是这个世界上
最漫长,最疼痛,最绝望的夜晚
第四节&&目击灾区
4日清晨,灾后的第一缕阳光
穿透愁云惨雾,照在龙头山大片的废墟上
通过各种方式进入震中的救援人员
冒着余震的威胁,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赛跑
但灾后的大地,仍然不得安宁
余震不断,伤者和死者的遗体
源源不断地涌来。龙泉村的一片空地上
聚集着许多劫后余生的人们
大批伤员在此接受治疗,重伤者正被
陆续外运治疗。备受折磨
一夜未眠的灾民们,眼里含悲
口中无言。不用谁吱声,都在七手八脚地
忙碌着,照顾和搬运伤者
突如其来的地震,像一把利刀
生生斩断了无数骨肉亲情
也震碎了千里之外,一颗颗牵挂的心
在外地打工的李子明,被地震恶魔
强行夺去两名亲人——侄子和嫂子
侄子的尸体尚未找到。村里面有好几人被埋
至今不知下落。75岁的杨德云
仓皇出逃,两手空空
站在通往老家的路边,远远地看村子
他抑制不住满腹悲伤:“村子不见了!”
眼泪像溪水一样,汩汩流进嘴里
山坡上,花椒树挂满了累累果
不远处的土坯房,却成了一片废墟
一只竹背篓孤零零地倒在地上
而它的主人,再也无法背起它来摘花椒了
如果10岁的儿子余才伟,再多摘一会儿花椒
也许他就能够幸免于难
每当提起这个,余才伟的母亲李淑芝
就止不住泪水涟涟,悲从中来
“地震前,他还帮我摘了7斤花椒。”
李淑芝抽泣着说。家住红石岩村的余才伟
今年小学四年级。8月3日下午地震时
刚好放暑假在家里,结果
活生生地,被埋在了废墟里
“他学习很好,脑子聪明得很
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上第二第三”
李淑芝喃喃自语:“小才伟是一家人的希望
本想好好供他,什么活都不要他干
大人少吃点,希望他成才
没想到却被死神抓走了!”
李淑芝抑制不住满脸的悲伤
“地震的那天,他摘了一下午花椒
有些累了,他说回去吃个洋芋
写完作文,再来。”
就在那时,大地突然开始猛烈晃动
他家的土坯房像一只抽掉脊梁骨的怪兽
顷刻间瘫倒在地。“才五秒
我的娃儿就看不见了。”李淑芝又痛哭起来
当武警战士找到余才伟时
他躺在屋子的客厅里
停止了呼吸,满身都是黄土
远远看到自家的房子,如同一块破布
突然在冲天的灰土中,软塌塌地趴在了地上
正在山上劳动的刘永平老两口
被吓傻了,立刻飞奔回家
到了家门口,听不到孩子们的声音
仔细一找才发现,几个孩子
都被埋在垮塌的土墙下面
刘永平和老伴心里,仿佛有无数
钝刀在搅动。他们流着泪
冲到废墟里拼命用双手刨土。害怕伤着孩子
他们不敢用工具,只能徒手刨
鲜血从十根手指头上冒出来
手臂疼痛像针刺
但他们顾不了痛,继续疯了似地刨着
10分钟后,一个小脑袋
从泥土中冒出来了,第一个刨出来的
就是刘永平的小孙女。幸运的是
孩子还活着。刘永平流着泪
对天呼喊:“苍天有眼啊!”
第五节&&破灭的希望
如果儿子考上大学,可能会
到大城市工作,从此走出困死人的大山
但这个美好的假设,如同一个肥皂泡
随着地震,噗地一声
瞬间从王金福的心里破灭了
周家坪的6名地震遇难者中,有两个
是王全富的儿子。他的老婆嫌家里穷
十年前就逃离了,这个拉屎不生蛆的地方
这个小个子男人黄汗白流,养大了3个孩子
但由于家中穷得叮当响,大女儿读完小学
就不得不中断学业。两个儿子
是他最后的希望。“我就是打工卖血
也要供两个孩子读完书。”他曾暗下决心
然而,灾难却不期而至
那天,孩子们正在埋头吃饭
大地突然一阵猛烈抖动,曾经为一家人
遮风挡雨的土坯房,瞬间塌成了
一堆瓦砾。饭菜还冒着热气
孩子们却不见了踪影
王全富疯了一般四处寻找,终于在门口处
见到土里,露出一缕女儿的长发
邻居们赶来帮忙,用手挖出了女孩
她眼睛和腰受了伤,总算还活着
随后挖出的小儿子王坤发,却已没有了呼吸
人们继续刨了两个小时,摸到了大儿子
王坤勇的耳朵,刨出来时
孩子已在去天国的路上
蹲在废墟上的王全富,像一片被阳光
暴晒后的枯叶,哭不出一滴泪
第七节&&不堪一击的土坯房
在大山的皱褶里,一棵草的长成
很容易。一棵树的长成
也比较容易。一只鸡狗的长成同样
比较容易。反之,山沟里
那些低矮的土坯房的成长,则十分艰难
欲让没有筋骨的泥土,一盘散沙的泥土
成长为,足以庇护一个山里人家
全部的生活和命运,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一个贫寒的山里人,一出生
就得勒紧裤腰带,扎住脖子
省吃俭用大半生,方能让一间土坯房
长成一个寒酸而温馨的家
但这种窝在山脊上的家,危如累卵
埋伏着先天的不足和危机。就像构筑在
芦苇上的爱巢,偶有风吹草动
就有覆巢之虞。最直接的例证就是
日16时30分
大地刚恶毒地一煽动,那些被山民们
视其如己命的土坯房
那些毫无节操的土坯房
便纷纷变节,顷刻之间成为废墟
不管你是年老体衰者,弱小无助的孩童
还是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
它都不放过。那一幕幕惨烈的画面
就算铁石心肠的老天
也为之哀泣,连日暴雨不断
翠屏村,这个5600多人的村子
23条鲜活的生命,刹那间就被灾难
裹挟而去。而此前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不知道
自己就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
不知道“地震带”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那些坐落在地震带上的土坯房
瞬间,就会变成他们的坟墓
第二章&&生死大救援
第一节&&主心骨
骨头断了连着筋。儿女受难
母亲为之揪心,党和政府为之痛心
鲁甸地震刚一发生,习近平总书记
就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
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次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带着
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飞赴灾区
道路不通,李总理立即下车
沿着崎岖小道,徒步5公里
赶往震中龙泉村。天刚下过暴雨
小路烂滑难行,到处潜伏着危险
但共和国总理李克强,坦然踏着泥泞和险情
马不停蹄,赶往龙头山重灾区
在重灾区龙泉村,李克强不时停下脚步
与路旁受灾群众交谈,询问受灾情况
看到腿部受伤的群众,总理就关切地俯身察看
让他们抓紧到附近的医疗救护车接受治疗
路上,不时有官兵和医疗队员抬着伤员
李总理就停下来,一边侧过身子
给伤员让道。看着总理矫健的身影
听着总理关切的声音,灾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悲切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总理攀上废墟,感谢
正在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
他说:“多救一个人,就多一个家庭幸福
救人是第一位的任务,大家抓紧干
不要停,不惜一切代价救援。”
有当地干部反映,由于道路中断
目前食品、救灾物资短缺
李克强当即要求有关部门组织食物、防疫物品
进行空投,确保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
在临时群众安置点,李克强走进帐篷
嘘寒问暖,他对大家说,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一句句关切的话语
如同三冬暖阳,温暖着广大灾民的心
牵一发,动全身;一地受伤,举国疼痛
地震发生当天,省委书记秦光荣
立即作出批示;省长李纪恒星夜率队
赶赴灾区,坐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市长张纪华也在第一时间
火速赶往灾区,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云南消防总队总队、陆军第14集团军
38集团军、成都军区云南某预备役师等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
都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救援队
赶赴灾区参加救灾行动。一股股有生力量
成为灾区人民心中,震不倒的主心骨
大地仍在创痛中不停挣扎,余震不断
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接连不断
路断了,官兵们就扛着器械和时间赛跑
断垣残壁下,幸存者的呼救声
如同一把把利爪,撕扯着战士们的心
生龙活虎的战士们,就是一台台
推土机、挖掘机,运输机,不知疲倦地
挖啊,刨啊,运送啊。不能使用机械的地方
他们就用肩膀扛,用双手刨
斑斑血迹,染红了灾民们痛惜的心
战士们的生命,时刻伴随着重大威胁
他们也会累,也会痛,也会饿,也会害怕
他们也有妻子儿女,父母亲人
但他们人生的字库里,没有犹豫二字
没有恐惧二字,更没有退缩二字
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根
绷紧的弦,只有时间就是生命
只有不停地挖掘、抢救,昼夜奋战
从废墟缝里,抠出一个个幸存者
抠出每一个可能的生还的生命。累了
他们就席地而睡。流血了,就贴一个止血贴
饿了就啃几口方便面。一个“怕”字
则被他们牢牢咬在牙缝里
第二节&&乌蒙铁军
地震后的大地,遍布裂痕
饱受地震摧残的人们,身心都在承受着
难言的煎熬,遍野撕心裂肺的哭喊
让天公为之落泪。满目疮痍的大街上
救护车呼喊着往来疾驰,争分夺秒
与死神赛跑。受灾群众潮水一般
从四面八方涌来。正当火德红镇党委政府
一班人一筹莫展时
有人喊:“‘乌蒙铁军’来了!”
大家揪着的心,一下子落到了肚子里
地震,考验着土坯房的耐受力
大灾大难,考验着人们的品性和良知
在进与退,生与死之间
心怀大爱的人,总是毫不犹豫
挺身而出。分配任务时
“乌蒙铁军”政委朱江选择去火德红镇
受灾最严重的王家坡村。别人不解
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将奔突的牛栏江
拦腰截断,发怒的洪水
急剧膨胀成了巨大的堰塞湖,王家坡
即将被大水吞噬
通往王家村的路,犹如挂在山腰的一根线
余震不断,一路飞石如蝗
而这根“线”,已多处被滑坡和泥石流
强行扯断。没有现成的路
只能开辟临时通道。头晚暴雨如注
两边高山70度的陡坡,如同抹了油一样湿滑
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谷底
人称“绝望谷”,鬼见了,也会发愁
但是,王家坡72户273名群众的生命安危
紧紧揪住朱政委和战士们的心
他们怎能临阵退缩?朱政委一脸坚定——
危险地,我们来闯!灾区群众的命
比什么都重要,就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
官兵们都敢闯,都必须闯
老天总是喜欢雪上加霜,往伤口上
撒盐。地震刚发生,漫天暴雨
随即又倾泻而下。通往灾区的路坡陡弯多
如今又被暴雨,洗劫得危机重重
“乌蒙铁军”先遣组驾驶员马鸿勇
当兵11年,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
多次被团队评为“红旗驾驶员”
技术过硬,但驾车走在这条路上
他的心,也不由得悬在半空
一路上,他目光如炬,提着心
紧盯着坎坷湿滑的路面,牢牢握紧方向盘
走钢丝一般,驾驶着满载物质的车子
艰难行进在通往灾区的路上
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挡不住先遣组
战士们行进的脚步。他们的心
早已飞到了救灾第一线
天就行漏了一般,雨如瓢泼
通往李家山村的路,因山体塌方完全中断
在向导的带领下,官兵们
在崇山峻岭间左拐右绕,摸爬滚打
费尽周折,终于把部队带进了大山深处
一路余震不断,飞石如流弹
去王家坡村的路,危险
比想象的更严重。有战士被飞石砸中
爬起来,咬牙继续前进
为了能尽快抵进王家坡,朱政委带着部队
从震后形成的大山的伤口中
硬挤进去。断裂沟宽仅60余厘米
人在里面,几乎是脸贴黄土背靠石头
稍有不慎,就会被犬牙似的石块划伤
朱政委激励大家:“在‘5.12’汶川地震中
当时的团队官兵创造了‘勇闯危险地
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乌蒙铁军精神
今天就是我们用实际行动
传承乌蒙铁军精神之时!”
朱政委的话,如同给汽车
轰了一脚油门,部队备受鼓舞
像一把尖刀,直插王家坡而去
废墟下亟待救援的生命,就是无声的命令
人民群众的安危,就在最大在责任
抵达王家坡后,一场生死大转移立即展开
该团救援分队对王家坡72户人家
进行了地毯式搜索,确保不漏一户
不漏一人。他们采取人背肩扛的办法
在泥滑的陡坡上,一步一滑地前进着
历经4个小时的艰苦战斗
100余名群众,终于
全部成功地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仿佛一朵较弱至极的花,就要在
暴风骤雨中被迫绽放,如同一枚
尚未成熟的果子,即将被大风摇落枝头
包谷垴乡村民陈开丕怀孕的妻子
毛永兵,由于受到地震惊吓
没到预产期,就出现了临产状况
“乌蒙铁军”官兵们冒着瓢泼大雨
踏着泥泞碎石,就像护送自己的亲人
将毛永兵紧急护送到卫生院。由于抢救及时
毛永兵顺利产下一男婴
取名“巧军”。“你们就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
等巧军长大了,我带他来给你们磕头!”
陈开丕不停地对战士们,重复着这句话
不这样,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被截断去路的堰塞湖,如同一锅沸水
暗流涌动。两边山体如同刀砍斧削
不时有滚石滑落。16名党员骨干
搭乘两艘冲锋舟沿江搜救。奋战了整整一天
他们成功转移出16名群众,从堰塞湖中
打捞出3具遇难者遗体
79岁的梁奶奶说:“看见大水疯涨
房子没有了,田地没有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幸亏你们及时赶来。真是救命恩人哪!”
在南筐村下大坪社,7名空巢老人
故土难离,割舍不了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家园
怎么也不愿意撤走。落叶要归根
他们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
“大叔大妈,解放军是来救你们命的。”
女兵班长候玉玲,和其他战士们
挨家挨户耐心做工作:“解放军为你们
搭好了帐篷,做好了饭菜
还安排了军医为你们治病。”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82岁的邓继平老大爷扔下家当
拄着拐杖一声号召:“走,跟着解放军走!”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刚挂掉电话
火德红镇副镇长李文才,背过身就孩子似的
嚎啕大哭:“我实在不忍心
但我没办法,我对不起‘乌蒙铁军’啊!”
原来,为了卸载物资,让老百姓
尽快领到生活所需物品,官兵们已经
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没有吃饭和休息了
就是钢筋铁骨,也得累倒下了
李文才心疼啊,但是由于缺乏人手
他还是不得不再次拨通了部队的电话
官兵到来时,暴雨如注
但他们二话没说,立即投入了战斗
人心都是肉长的。家在震中龙头山镇的战士
党员余才皓,地震中3名亲人遇难
母亲重伤,巨大的悲痛犹如巨石压在他的心上
但为了顾全大局,他把家庭悲痛埋在心里
始终冲锋在一线,两次在救灾中累倒
“小余就跟我儿子差不多大,他家
受重灾,亲人遇难,却在我们这里
拼命救灾。看到他
自己多休息一分钟都感到良心有愧。”
村党小组组长张天恩感慨道
危难之时显身手,巾帼不让须眉
关键时刻,女人也会像男人一样拼命
全国第一个女子救援队的女兵们
她们青春的身影,是救灾现场最美的风景
她们素面朝天,灰土满面,却赢得了
百分之两百的回头率;她们和男兵一样
背负数十公斤的救援器材,奋战在瓦砾堆里
冒着余震转移遇难者遗体,救援还者
忍受着生离死别的伤痛。看着因亲人遇难
悲伤哭泣的村民,女兵们
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真希望不要发生地震。”
救援队在沟头社搜寻到3名流离失所的小孩
“派谁先护送小朋友转移呢?”“让我们去
保证完成任务!”女兵党员突击队
主动担起重任。往返的山上已没有路
她们背着小孩翻山越岭,经过3小时艰难跋涉
将3个孩子,毫发无损地送到临时安置点
第三节&&为了一个逝者最后的尊严
那块飞石好像与村民陈明安
前世有仇。他正在山上摘花椒
灾难猝然降临。那块飞石从天而降
让他,永远离开了人世
他的两个儿子陈绍红和陈绍富
“想把爸爸抬出去,送他最后一程。”
他们对陆军第14集团军工兵团的战士们
说出了他们心里的愿望
这条麻线一样的路,是遇难者陈明安
离开大山的唯一通道。从大山里到火葬场
大约5公里,其中3公里没有路
一路上巨大的滚石,如同凶猛的拦路虎
让人望而生畏;脚下的碎石
就像一只只滑轮,脚一踩上去
就四处滚动,不断滚落到湍急的河流中
单人通行都非常困难,更别说抬出一具遗体
即便是在副团长高朝宁,这个“老救援”眼里
也是“太难、太险,从来没遇到过”
但是8月6日12时许,运送遇难者
陈明安遗体的任务,还是从这条细细的路
艰难开始了。“这是一个乡亲
在人间的最后5公里,我们是在维护
一个人最后的尊严!”高朝宁坚定地说
抬着遇难者遗体的救援战士
肩上就像抬着一座大山,小心翼翼地挪动着
他们的身子紧紧贴着山体
所有人的心,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
紧紧揪着,悬在半空
一人过去了,两人过去了……
一条生命线,如同一条细得
不能再细的“麻线”,被一个个脚印
慢慢踩成了路。然后他们再用
专业救援器材,把这根“麻线”慢慢扩展成了
可以容纳一只脚站立的“大路”
4名战士,抬着陈明安的遗体
一步一步,贴着山体向外挪
一点一点,慢慢接近“大路”的尽头
1分钟、2分钟、3分钟……7分钟
漫长的7分钟后,4名战士终于挪完了
一处近20米宽的塌方体
第二梯队的战士立即顶上去,接过担架
把陈明安遗体安放在一块小平地上
陈绍红、陈绍富和母亲叶明凤
跪在遗体前抽泣,救援队员围着他们
站成半圈,面向遗体,背对山上
随时可能滚落的大石,为陈明安默哀
这一刻,山谷里湍急的河水
好像不忍再喧嚣,突然停止了拍打巨石
朴素而庄重的默哀仪式后,战士们
又抬起遗体继续上路。每走几步
都要调整抬担架的姿势,以躲避巨石
行进了约500米,又一个巨大的塌方体
挡住了去路。这个足有7层楼高的塌方体上
布满了直径三五米的巨石,且随时
可能滑落下来,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
几名战士从下面顶住担架
再由上面的战士,把担架往上拉
担架每每往上一点,下面的战士就冲到高处
继续往上拉。担架下,战士们
变成了“传送带”,将陈明安的遗体
一点一点向上传送。20分钟过去
所战士的外衣都被汗水浸透,拧得下水来
一处塌方又一处塌方,一路上
战士们始终把陈明安稳稳抬着
“稳一点,稳一点!”战士们用嘶哑的嗓音
相互提醒着,从早晨到中午
7个小时里,所有战士都只喝了
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物资短缺
已经让这种缺水状态持续了3天
15时许,战士们抬着陈明安的遗体
走到了最后一个大塌方体前
站在塌方体的高处,“坚持住!”
战士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关
终于走过最后一块巨石,最后一只脚
终于迈过了鬼门关
高朝宁松开了紧锁的眉头
大家都知道,在运送过程中
如果山上的任何一块石头来一次恶作剧
官兵都可能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
但所有人也都心里清楚,自己用生命维护了
一个人,在人世间最后的尊严
他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第四节&&爱在灾区凝聚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从鲁甸县城到龙头山、火德红
到巧家包谷垴……到处都在上演着
爱的乐章。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
白衣天使、新闻媒体
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像一股又一股爱的洪流,不约而同
纷纷涌向鲁甸地震灾区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抢险、救人
他们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身影
让身处劫难中的人们,看到了
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希望的光亮
在通往龙头山镇的第一道关卡
北京志愿者联盟的胡明,不停地
向交警和武警求情,希望开恩放他们一马
车上拉着灾区急需的急救包和药品
但在通往灾区的路上,一路都是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志愿者——
有中学生,有大学生,也有50多岁的志愿者
还有成批的专业志愿者,拥堵得这条
唯一的生命线经常中断
关卡上的交警和武警为难得直搓手
内心的焦虑如滚油在煎炸,但为了脆弱的生命线
不被堵死,他们不得不硬起心肠
挡住好心的志愿者们,潮水一般的脚步
龙头山安置点。白晃晃的阳光
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把救助点的帐篷
烘烤得冒青烟。一群白大褂
胸前挂着听诊器,不停穿梭于
一顶顶蓝色的帐篷中。空地上
一字摆开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桌子
供灾民们免费寻呼亲情;还有许多团队
为路过的灾民送上矿泉水、方便面
燕子似的在帐篷间,飞来飞去的邮递员
在为灾民们传送着,远方亲人们的
问候和牵挂,学生娃的录取通知书
在龙泉社,一队官兵在埋锅做饭
给灾民提供热饭菜,抚慰着灾民们
悲伤和凄苦的心。“我们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想给灾民提供一口热饭菜。”
某炊事班的一名战士,不停地为灾民做饭打饭
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饿晕在地
感动了整个灾区
眼前走过一队全副武装的民间救援队
车上带着铁锹、十字镐、急救箱……
路上有滚石堵路了,他们二话不说
下车干活,干完就走。“你们千里迢迢而来
图什么呢?”有人问。“图什么?图个心安呗。”
领头的老梁,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
把人们的疑问,轻轻顶了回去
“奶奶听话,多吃点,再吃一口……”
一个温暖的画面,让人眼眶发热
在住院部九楼骨科住院区,经过几天接触
来自四川绵竹东北敬老院的院长朱霞
和这位79岁的张奶奶,建立起了亲密关系
张奶奶在这场地震中,左手被砸伤
9个儿子一下子失去了7个,白发人
送黑发人。张奶奶的天空突然塌陷了
她一下子晕死过去。醒来后的张奶奶
不吃不喝不说话,女儿和媳妇们束手无策
得知老人的悲惨经历后,志愿团的照护人员
决定对老人进行重点照护,在不触及伤痛的前提下
以儿女的角色与老人拉家常、聊天
当老人得知,与她同行的不少老人
当场就已遇难,她终于想通了
感慨自己能够活下来,是多么地幸运
本帖最后由 夏文成 于
09:24 编辑
第三章&&大地之殇
第一节&&受伤的大地
我们一行人,费尽周折
终于来到红石岩堰塞湖边。太阳如同
烧红的烙铁,让人脊背发烫
汗流满面。站在峡谷深处举目而望
满眼翠绿一片。路边的包谷
刚刚戴上小红帽,即将成熟的瓜果
孕妇一般,膨胀着硕大的肚腹
然而当你细心查看
就会发现,高耸的山体仿
佛刚被恶兽撕扯过
遍体伤痕累累。大地原本翠绿的皮肤
被强行撕开了,一道道流血的伤口
深可见骨,令人触目惊心
滑坡体上裸露的巨石,随时可能滚落下来
砸断人们脆弱不堪的神经
一只鹰漂在空中,像一块
黑色的抹布,擦洗着天空无言的悲伤
堰塞湖附近的民居旁
有两个孩子,蹲在一块从山上
滚下来的巨石上,呆呆地看着来往的人们
有人告诉我,这两弟兄的母亲
正在地里摘花椒,被坡上
滚下来的石头砸中,瞬间殒命
一个叫张天周的人更惨,他正在山上放羊
被大石头砸成两截,直到安葬时
都没有找到下半载身子
我仰头而望山体崩塌的地方
露出大地白花花的骨头
在灼热的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
我感觉嘴里一阵咸涩不是是汗
第二节&&堰塞湖
正在奔走的牛栏江,突然
被截断了去路。突如其来的打击
犹如灾民被厄运
当头一棒——房子倒塌了,路断了
亲人死了,自己残疾了
好端端的生活,被拦腰截断了
现在,被断了去路的牛栏江
疯长的欲望只能原地打转,找不到出路
只能自我加压,层层堆积
像一群疯牛欲破栏而出,困兽犹斗
急剧膨胀的堰塞湖,如同张着
血盆大口的恶魔,欲将又一个巨大的灾难
强加给饱受摧残的灾民,以每小时
一米的加速度,快速膨胀
成为又一个,悬在灾民心头的噩梦
正午时分,烈日如火
仿佛要把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烤裂
海拨1273米的堰塞湖边
在狭窄的临时作业面
成都军区13集团军工兵团,正在指挥
漕渡门桥靠岸。接运武警水电部队
大型机械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烈日的炙烤下
挥汗如雨,紧张作业
一个小时前就送来的午饭,被放在路边
无人理会。“我们一分钟都不想停
从5日凌晨到这里,我们营到一线的100人
就分作两班昼夜不停的工作
一开始疏通道路,接着拼接门桥
现在主要是协助武警水电部队
运送抢险机械和技术人员。”成都军区
13集团军工兵团舟桥营二连指导员詹宇说
额头上的汗水,水一样顺着额角
不停地往下滴,他也顾不上抹一把
堰塞体上,轰隆隆的爆炸声
在山间有如雷霆滚过。道路依山一侧
心怀叵测的碎石,不时偷袭而下
水面上,冲锋舟和漕渡门桥
来回紧张作业;天空中直升飞机往来穿梭
四线并进。立体抢险
正在紧张而有序推进,一颗埋在灾民
心中的定时炸弹,即将被拆除
第三节&&被死神抹掉的甘家寨
那个村庄,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它名字,将和许许多多惨烈的故事
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个村庄
已经被一个叫做地震的恶魔
一把从地球上轻轻抹去
那个已经成为“地震遗址”的村庄
就叫——甘家寨
一座叫蛇脑壳山的半腰上,突兀地裸露出
褐红色的、巨大的滑坡体
泥石、瓦砾,狰狞可怖。满地建筑体碎片
一直朝着昭巧公路方向延伸
“就是眨眼的功夫,一个村子说没就没了。”
一位村民哀叹到。曾经温暖的家园
瞬间就从他的眼前消失了
心中悲伤的阴霾,淤塞得让他喘不过气
“感觉就像压路机在地面上压
抖动得让人心慌!”
一位名叫杨厚燕的妇女,无数次向人们
回忆8月3日下午那惨烈的一幕
地震发生的刹那间
杨厚燕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抱住花椒树
但一股巨大的力量,将她从树上
甩到了脚下的水沟中
铺天盖地的泥沙、石块
卷成巨大的洪流裹挟着她往下冲
“天塌下来时可能也就是那样了”
醒来时,杨厚燕已经被甩到了
距离花椒树一公里外的山脚下
她整个人被埋在土堆里
她动了动腿,发现还没有伤到骨头
于是立刻爬起来
眼里,口里全是土。“我的老公呢
我的娃娃呢!”
回过神的第一件事,杨厚燕
就是想到回家,就是寻找家人
当她努力揉开眼睛,眼前却是一片
末日景象。她一下子瘫倒在地
整个甘家寨,眨眼间就变成了
一个巨大的坟墓。杨厚燕自己的家
那座最熟悉不过的二层小楼
也不见了踪影。房子、电线杆、田地
全部毁了,没有了标示
她甚至找不到家的方位,裤袋里的手机
也没了。她只能爬在废墟上,嘶喊着老公
和三个儿女的名字:
“张岩平!张涛!张燕!张兰!”
然而茫茫山野里,滚滚黄尘中
只有杨厚燕凄惨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悲伤的气氛,如同黑云压顶
笼罩在不复存在的甘家寨上空
截止8月8日,已挖出了11具遗体
但仍有45人失踪。泥石堆上
到处都是带着白孝帕的悲泣的人们
空气中,弥漫着焚烧死者衣物
和纸钱的特殊气味——死亡的气味
第四节&&家在哪里
一棵20多年树龄的老核桃树,也未能幸免
也被地震恶魔狠狠摔在了地上
一半枝干埋在土里,露在外面的部分
坐满了人。他们几乎都是
闻讯赶回来的年轻打工者。他们焦虑地争论着
这里过去,是寨子的哪一个位置
自己的家,究竟在哪里
已过黄金72小时,他们翘首以待的脸上
堆满了紧张、焦灼和不安,混杂着对亲人
生的期待和对死亡消息的抗拒
远远望去,他们如同一群悲苦的候鸟
飞越千山万水,盘旋而归
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再也找不到
曾经那个简陋,贫穷,却温暖的家
第四章&&悲歌
第一节&&大地悲歌
总以为,大地最无私
无论你怎么攫取她,占有她
消费她,她都会无止境地
满足你无边的欲望
没想到它是在零存整取,一到期
她就连本带利,一把将你
所有的所得,全部收了回去
总以为,大地会心疼她的每一个子民
大到参天之树,小到尘埃里的蝼蚁
她都会一视同仁,给予关怀与悲悯
没想到震怒之下,她会毫
不留情地,将一切夷为齑粉
总以为,大地坚实厚重到
可以承受任何打击和苦难,包括
毫无来由的战火,以及体内遭受的种种暗伤
没想到一点小伤小痛,她就暴跳如雷
视生命如草芥,让那么多
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无踪
公元日16时30分
大地之门缓缓打开,又缓缓关闭
617个无辜的人,被强行赶出了大门
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为生计忙碌、奔波
而把无尽的废墟与伤痛,留给活着的人们
把无边的黑暗与冰冷,留给了死者
一番折腾之后,大地
重新回归沉默。像一个作恶多端的罪犯
拒绝审判与忏悔;像一个用小恩小惠
骗取你信任的人,突然撕掉面具
强加给你,一生也做不完的噩梦
大地原来如此脆弱,如同人类
不堪一击的血肉之躯
大地原来如此无情,你给予她的点滴伤害
她会十倍百倍地返还给你,将你清算得
片甲不留;大地原来如此自私
你想一本万利,寄生于她的肌体上
是彻底打错了算盘。她会让你最终
两手空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第二节&&破碎的山河
我们看不到灾民心中的伤口,有多深
因为被一层层平静的哀戚包裹着
我们也看不到,大地的断层里
还隐藏着多少疼痛和灾难,因为大地
总是习惯于用亘古的沉默
掩饰内心的伤痛
但我们可以看到,火德红镇党委书记
臧尔方手中,《鹊落火德红》一书中
昭通作家笔下,摄影家镜头中
靓丽的火德红,与眼前
伤痕累累的火德红,判若两地
一个庞大的山头,硬生生
被撕裂、崩塌,刹那间堵断了一条
奔腾了亿万年的河流
就像王家山的血肉亲情
刹那间就阴阳两隔;堰塞湖浑浊的水面下
淹没着鹊落温泉,多少欢声笑语
也淹没着8月3日,多少无辜的冤魂
第三节&&走在被撕裂的大地上
淋漓的大雨,滂沱的暴雨
制造了无数滑坡和泥石流,制造了
无数惨案。吞掉了整个甘家寨
而不留痕迹。吞掉了龙头山
许许多多豆腐渣一样的土墙瓦房
而毫无愧意。吞掉了整整
一个村庄的炊烟、鸡鸣和狗吠
吞掉了一个村庄的安宁、幸福与悲欢离合
却没有负罪感
堰塞湖急剧膨胀的水位
为虎作伥,试图吞掉更多的村庄和生命
淋漓不尽的雨,是不是
老天悲伤的泪?是不是天上
也有地震?是不是天上的每次地震
都会有村子被埋?是不是也有
那么多的房子垮塌?是不是
也有那么多人死于非命?是不是
也有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
猝然间,就丢失了
所有的理想和未来?是不是
也有那么多未成年的儿童,顷刻间
就变成了天堂的孤儿
是不是也有那么多老人,瞬间
就成了孤苦无依的一片秋叶
但问天,天不语
雨水照样滂沱不止
如果老天还心存悲悯,就请停止
这恶毒的雨水,给满心乌云的幸存者
一丝阳光,让他们灰暗冰凉的梦
多一缕人间的温暖;让灾民们
被灾难撕裂的心
慢慢愈合。而不是落井下石
在他们流血的伤口上,不断撒盐
正午被漂白粉漂洗过的阳光
明晃晃地漂洗着,龙头山
地震后的大地。行走在灾区
除了满地被揉碎的废墟
就是随处可见的大地被生生撕裂的伤口
仿佛一张张巨口,在对着天空呼告
但我听不到半点声音。我无法揣测
大地被地震疯狂撕裂的瞬间
是否有过惊心动魄的挣扎
和撕心裂肺的疼痛?我也无法揣测
大地,是如何在第一时间
平息来自地心内部的一场惊天叛乱
我明白的是,没有谁
能够为满目疮痍大地,疗伤
亿万年来,无论遭遇战火
还是被地震摧残,大地首当其冲
遭受重创,并眼睁睁看着她的子民
在生离死别之中苦苦挣扎。但大地别无选择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烽烟过后
自己缝合好伤口,不动声色地
继续着每一个冬夏,和春秋
大地很痛。她断裂的肋骨
再也难以复原;那些幸存的孤儿
心里很痛。他们的葬身废墟下的父母
再也不会醒来,给他们做饭
送他们上学,任他们在身上撒娇和哭闹
那些逝去儿女的孤老,心里很痛
因为被生活压弯的腰身,从此只能独自
面对今后漫长的风烛残年
那些救援者的手指和内心都很痛
因为他们费尽千辛万苦,也没有刨出
废墟下那些悲惨逝去的生命
共和国很痛。因为她的子民
一次次被天灾夺去了生命
每次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顷刻间
灰飞烟灭,留下那么多
被亲人无情抛弃的幸存者悲伤地哭泣
我的心里,也很痛
很痛,如魔爪在胸腔内抓挠
却无能为力。痛,在残酷地折磨着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们
但,我们不能被无边的痛击垮
被滚滚的泪水泡软斗志
被悲哀的堰塞湖淹死
我们必须包扎好心里的伤口,接好
断裂的骨头,咬牙挺立起来
去做一名志愿者,为灾区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献出身体里的热血,为伤者
及时补充生的希望;打开你的荷包
献出一份爱心,在废墟上重新建起家园
庇佑那些孤苦的心灵
痛,让我们清醒;痛,让我们沉睡的良心
缓缓苏醒;痛,犹如黏合剂
让一盘散沙,凝聚成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痛,让曾经的陌生人一夜之间
成为生死相依,断了骨头连着筋的人
第四节&&断指之痛
等妈妈从屋外赶回来,杨正巧手指都骨折了
但她仍在刨土。“你们能不能帮我
找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我要让他们知道
哥哥都考上大学了,很能干的。”
杨正巧哭喊着说。哥哥杨正权21岁
刚刚考上大学。不幸的是
埋在废墟里哥哥,再也没能醒过来
杨正巧的天空突然塌了。突如其来的地震
让她瞬间失去了最亲近的哥哥
她哭喊着,以手为锄,在废墟上拼命地刨啊刨
骨头露出来了,血肉模糊。十指连心啊
妹妹,废墟下的哥哥,在为你疼
但是那些铁石心肠的土石瓦砾,却不知道疼
它们不给你任何机会,麻木不仁地
将她和哥哥,挡在了生与死之间
从此,阴阳两隔
地震发生时,杨正权正在催促妹妹
完成暑假作业。话音未落
他们租住的砖瓦房,就轰隆垮塌了
杨正巧幸运逃生,哥哥杨正权则不幸
被垮塌的房屋掩埋。见到哥哥大部分身体
埋在瓦砾中,杨正巧挥动双手
在废墟上拼命地刨挖
此刻,杨正巧忘记了什么是疼痛
那时,手指轻轻被刺扎了一下
她也要哭着,让哥哥给你吹一吹
包扎一下。而现在
她嫩如春天的葱白一样的手指
破皮了,她不管;出血了,她好像
也看不到。骨头露出来了
她也视而不见。她只想赶快
从悲伤的废墟里,刨出自己的哥哥
手指断了,鲜血染红了废墟
杨正巧也感觉不到疼。她的心里
只有悲伤的废墟。从今往后
再不会有一个哥哥,在她摔倒时
心疼地轻轻把她扶起;她哭闹时
再也没有一个哥哥,任她缠着撒娇……
从此杨正巧幼小的心里
只有消化不尽的思念
和梦中刨不完的悲伤的废墟
第五节&&红字
鲜红。硕大。仿佛是用鲜血
用心,用尽一生的爱和力气
一笔一划刻画出来的。这个深深
铭记着“母亲”的作业本,伤痕累累地
躺在断垣残壁之间
我试图找到这个作业本的主人的名字
但是徒劳。我抬头四顾
但只见满眼的废墟、寻找亲人的人们
以及救援人员忙碌的身影。泪水溢出眼眶
大地一次小小的颤抖,就让一对
彼此深爱的母子(女),从此生离死别
只剩下被灾难和疼痛揉皱的作业本上
两个血红的大字,刺痛苍天的双眼
第六节&&失去主人的衣服
天空死丧着脸。北风呼啸
似乎在向苍天发出愤怒的控告。
龙头山镇政府垮塌的房顶,晾衣绳上
几件衣裙像似风的翅膀
在一座倾斜的楼顶,一次次展翅欲飞
似乎很想追随它们的主人,飞往天堂
但它们每一次努力
都是徒劳的挣扎。它们挣不脱
晾衣绳的牵绊,也等不来
曾经的主人,将它们收回衣柜
或穿在温暖的身上。天色已黄昏
它们依然不厌其烦,在凄冷的风中
徒劳地飞翔,像在为谁招魂
第五章&&英雄群像
第一节&&最后的回眸——谢樵
“我就是来救人的,我先上”
在激流暗涌的堰塞湖前,谢樵自告奋勇
要求徒手泅渡堰塞湖,到对岸救人
此前,谢樵和战友们协助当地群众
从垮塌的路基上搬运伤病员
往返出入于险象环生的山路已近40次
帮助转移尸体,沿途疏散
身处困境的群众30余人
但谢樵不顾身体的疲惫和透支的体力
主动请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他应该知道,激流暗涌的堰塞湖底
藏着多少风险,跳下去
就有可能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他仍然想都没想
纵身一跃,跳进了滚滚浊流之中
谢樵说:“我懂水性,让我来。”
其实,他是在找借口,把生的机会
留给亲爱的战友,把未卜的生死留给了自己
他年仅二十四岁
生命葱茏如初夏的白杨树
还有甜蜜的爱情,等着他去品尝
还有父母亲的日夜牵挂
等着他去抚慰和孝敬,还有无数美丽的梦想
等着他去逐一实现……
眼下更为迫切的是,还有那么多
在苦难中饱受煎熬的灾民
等着他去救援,还有那么多
破碎的心灵,等着他去弥合
而谢樵,却如赴死的普罗米修斯
把一个最揪心的回眸,留给了
身后的战友,把最深的悲伤
留给了留给年迈的父母
留给了望穿双眼的亲人和朋友
用一次,以最完美的飞翔
践行了一个90后男人青春的誓言
谢樵,这两个最沉重,也是最光辉的字眼
如同刀砍斧削,从此镌刻在了
人民的心头,镌刻在了祖国的心头
第二节&&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夏大猛
灾难的降临不可抗拒
他刹那间的选择,同样不可抗拒
当灾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时
他来不及多想,用力将身旁的人
推向安全的地方,而龙头山镇
派出所所长夏大猛
却再也不能站起来,再也没有醒过来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知道
在那种危急时刻,一念之差决定生死存亡
一念之差,就是阴阳两隔
而夏大猛却没有丝毫犹豫,刹那间
就把死留给了自己,把生推给了
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当时,他一定明白,那一推
他的生命,可能就此画上休止符
那一推,他的人生就将永远
停留在日16时30分
那一推,他将再不能带领全所干警
奔走于龙头山镇的大街小巷,维护社会治安
侦办刑事案件,调解百姓纠纷
他一定明白,他将再也不能
在年迈的父母膝前尽孝,再也不能
为爱妻撑起一片晴空,再也不能
看到孩子在身旁淘气撒娇……
但所长夏大猛,仍然不顾一切
猛然一推。将自己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36岁 ,而将一个
大写的人字,推向了人生的巅峰
第三节&&废墟上的“铿锵玫瑰”
在鲁甸地震灾区,有一支特殊的
救援队。每天天一亮,她们就踏着黎明的清冷
肩扛手提着救援器材,和男兵一道
头顶烈日、进村子、钻废墟,丝毫不逊色于男兵
她们就是男兵口中的“女汉子”,是灾区
鼎鼎有名的“铿锵玫瑰”,——她们就是
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女子救援队
地震当天,女子救援队正在驻地训练
接到命令后,就连夜整装出发
赶往鲁甸县龙头山地震重灾区,参与应急救援
通往灾区的路,被地震恶魔掐断
车辆无法通行,女兵们就肩扛手提救援器材
徒步奔往重灾区龙头山
刚刚进入龙头山镇,一位村民
惊慌失措地拦住救援队,说镇子里
有4个人被埋了!“我们去!”
班长田洪娇立刻主动请缨。气儿还没喘匀
水也未喝上一口,徒步行走了
20多公里的5名女兵,和其他男兵一起
又背上沉重的救援器材,赶往震垮的楼房前
一块山上滚落的巨石,将两层楼
碾成了碎片。房主沈亮星说
他的妻子和3岁的儿子
以及妻子的两个妹妹,被埋在了废墟里
副团长陈代荣一声令下
5位女兵和女兵们立即投入战斗
一起用铁锹挖,用手刨
年龄最小的女兵陈泽敏,搁下药箱
细心地对废墟下可能的幸存者
轻轻喊话,进行心理抚慰
正午的甘家寨,烈日恨不得
将人烤焦。但在地震废墟上,5个
娇小的橙色身影,却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几天以来,她们和男兵们肩并肩
搜索幸存者、强运财产、运送遇难者遗体
一刻也不曾闲着
第一次,面对如此血腥的场面
第一次,面对如此惨痛的生离死别
女兵们的心碎了,泪水如同
淤塞的堰塞湖。但她们不得不
把满心的悲伤,和着泪水强行咽进肚里
女兵戴雅娟刚毅地说: “我们虽然是女孩子
但也是军人。如果我们怯懦、退缩
就有愧于军人这个称谓!”
“我们完全可以和男兵一样战斗!”
班子田洪娇自豪地说。她20岁入伍
已有6年军旅生涯。95后邓小雨,刚入伍一年
和她们同龄的女孩们,大多还在家里
跟父母撒娇,拍长队买
“苹果”,在夜店里挥霍泡沫般的狂欢
在街头尽情张扬时装里的青春,而这群
稚气未脱的女孩,却在灾区出生入死
与死神赛跑,救民于水火,用女性的似水柔情
抚慰着灾民破碎的心灵
第四节“女兵娃娃”——邓小雨
烈日当空,暴晒着灾后的土地
也把女子救援队95后女兵邓小雨的脸庞
晒得黝黑、锃亮。但她根本顾不上
美不美。此刻,她正埋头
帮水磨镇营地村的严大妈,挖掘被埋的钱物
头顶的土石“哗哗”地砸下来
敲打得头盔“嘣嘣”响
但她毫不理会,只顾埋头作业
严大妈说地震后,她的大儿子一家遇难
患有癫痫病的二儿子被砸伤,至今还在医院
家里就剩下她和年仅8岁的孙女
希望子弟兵,能把家里的东西挖出来
邓小雨明白,废墟下埋着的
是严大妈如今唯一的指望和心愿
她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投入挖掘
钱物挖出来了,邓小雨脸上
绽放出花一般的笑容。随后就像女儿
宽慰母亲一样,小雨握住严大妈的手
给她讲趣事,说笑话
以此来安抚严大妈内心的悲伤和焦虑
严大妈感动不已,不停地
说着感激的话:“女兵娃娃,谢谢你!”
第四节&&军中“女汉子”——邱泽敏
近40度的高温,晒得地皮
都快爆裂了。已在烈日下
连续作业数小时的95后女兵邱泽敏
满头的汗水,如同溪水一般
从头盔里直往外冒
但她始终不肯停下来
“这里被埋了好多人,我希望
他们一路走好,为他们祈祷。”
邱泽敏眼里噙满了泪水,
她说:“面对这种场面,心里也很害怕
但这是职责,不允许
有丝毫的怯懦,这是我们的使命!”
第五节&&爱的雕像——田应先
燥热的风,木然吹着受伤的大地
当乡亲们把田应先从废墟中刨出来时
她已经没有呼吸——头部那条很深的伤口
刺痛着众人的心。人们不由得
流下了痛惜的泪水。一根很粗的木梁
压在她的脖子上,身体已经变形
但她的双臂,依然保持着一个托举的动作
村民说,地震发生前
田应先和弟弟,以及一位邻家的小男孩
正在家中看电视。地震时
弟弟最先跑出去,她也跑到了门口
但突然想起家里面还有个小男孩
便转身冲回去,几秒钟后
当田应先抱着小男孩来到屋门口
土屋突然倒塌,最后一刻
她伸手把男孩高举起来,递到了弟弟手中
而她自己,却消失在了黄色的烟尘中
地震不久前,昆明师范大学商学院
已经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田应先她即将成为多年来
社里走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也将成为
全家人的骄傲和指望。然而
突如其来的地震,将一切可能性
拦腰折断了,只留下一个个
巨大的遗憾和悲伤,巨石般压在父母心头
从此,昆明师范大学商学院
失去了一个好学生,女同学们失去了
一个好闺蜜;男同学们失去了一个铁哥们儿
父母失去了一个好女儿,失去了一个
最贴心的小棉袄。应先姑娘
你走得太匆忙,只留下
一座僵硬的雕像,和曾经一个个
美好的记忆,让人痛断肝肠
第六节&&只有心里的伤痛——李学科
猝然而至的灾难,不由分说地
改变了一些人的生命轨迹。也成就了一些人
“90后”李学科,是鲁甸县
最年轻的新农村指导员。地震发生时
他正在医院看病。接到回去
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后,他没有丝毫犹豫
他当即中断后续治疗,匆匆赶往灾区
刚到半路,感到身体明显不适
但他不敢停留,一步一步向前跋涉
路上,十几处山体滑坡如同拦路虎
阻断了他去龙头山,最后5公里路
但想到震中正在受苦受难的灾民
李学科咬咬牙,继续赶路
天黑得不见五指时,李学科终于
赶到了沙坝村。满目的废墟
满耳的哭喊声,废墟中满是亟待救援的被埋者
让他心如刀绞。尽管如注的暴雨
淋得眼都睁不开
但李学科也顾不上喘息片刻
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洪流之中
次日清晨,暴雨暂歇,精疲力竭的李学科
草草吃点干粮,又开始了艰苦的挖掘和救援
在巨大的伤痛面前,“90后”李学科
顿觉自己的病痛实在是微不足道:“大灾面前
我只有心里的伤痛,没有身体的疼痛。”
第七节&&唯一想的就是救人——邵浦
8月3日下午。龙头山镇卫生院
患者排着长队候诊,医生邵浦正在给一个患者
处理伤口。地板突然发疯似的舞蹈起来
让人站立不稳。邵浦首先反应过来
叫上几个同事就往外跑
但剧烈的摇晃,使得卫生院的房屋
都在舞蹈,一楼很快陷入了地面
“现场的尖叫声、哭喊声
伴着滚滚黄沙冲天而起。从医多年
见过太多生死,这还是第一次感到绝望”
邵浦说,“但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
他带着10多个医生和患者,先上了顶楼
但没想到垮塌后的房屋“矮”了一截
许多患者行动不便,无法从阳台逃生
邵浦就拼命地用手挖,用脚踢……
“轰”的一声,洞口直径
猛地扩大到1米多。邵浦顺着惯性冲到了外面
长出了一口气,又从洞口钻进去
招呼阳台上的医生和患者,从洞口逃了出来
透过漫天尘土和肢解的房屋,邵浦发现
还有多名同事被困,有的呼救微弱
但余震强烈,到处都是房子和山体垮塌的声音
没人敢进去施救。“让我去!”
邵浦和同事邵毕云,话音没落就往前冲
他俩顺着墙壁的裂缝,匍匐在碎玻璃
碎瓦片中往前挪动。没有破拆工具
他们就直接用手开道。经过漫长的5小时救援
他们救出了最后一名被困者
随后,就不断有重伤员送过来
邵浦和同事们没有半刻喘息之机,陀螺一般
继续抢救伤员。“能帮一个是一个
我们不累,唯一想的就是救人!”
经历了大灾大难的邵浦平静地说
第八节&&不会作秀的志愿者——李英俊
58岁。20个馒头
自筹5000元钱。自驾车50余个小时
跋涉2800余公里,从遥远的河北邢台
星夜赶到鲁甸地震灾区
这是我从志愿者李英俊身上,得到的一串数据
仅这串沉甸甸的数字,就足以揣度出
李大哥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怎样的善心
坐在晚霞中歇气的老李说
哪里有大地震,他就会赶往哪里
但他干不来大事,也不会作秀
只能做一些帮着分发救灾物资,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
他说,每当看着灾民破碎的心,不再挨饿受冻
他就感动心满意足,没有白来
已经当了爷爷的志愿者李英俊,似乎有点傻
呆在家伺花养鸟,颐养天年
多好!要么做个旅行家
饱览祖国名山秀水,也不错
但他偏偏愿意,朝着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跑
也不怕将一把老骨头,扔在路上
他说:“看着自己的同胞在苦难中挣扎
我的心也在流血。我坐不住!”
我上网搜索李英俊,百度里有他大名
李英俊,57岁,祖籍河北邢台。救灾志愿者
精通汽车维修技术,他的长安车上
常年装载着全套救灾设备
足迹遍布中国地震灾区,曾6次参加地震救援
芦山县地震救援多人。一不小心
成了网友心目中的明星志愿者
第九节&&戴孝的志愿者
在灾区临时食堂忙碌的人群中
我看到一位戴孝的大嫂,也在手脚不停地
忙碌着。洗菜、切菜、炒菜
如同在家里干家务一样正常、自然
如果不是她头上戴着雪白的孝帕
你根本看不出,她有亲人
被地震夺走了生命
你肯定会以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
在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若不是她眼里偶尔闪动的泪花
泄露心里的秘密,你根本无从知晓
她那颗破碎的心,有着怎样的剧痛
她在人丛中不停地穿梭忙碌
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圣洁的雪山
在昏暗的帐篷中,顽强地移动着
第十节&&传递爱是最大的幸福
地震,以草菅人命为乐
有人以满足一己私欲,危害他人而不知愧疚
但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却以服务别人
为最大的人生幸福
张淑华,64岁,来自河北承德
8月3日号晚,从广播中得知鲁甸地震
她立刻回家收拾东西,约上去年
在雅安认识的一个志愿者,第二天就从北京
坐火车赶来云南,6号就到达鲁甸
这是她第三次到灾区当志愿者了。之前
她还参与过汶川和雅安救灾
搬运物资、信息登记、心理疏导
她样样在行。张淑华说:“每个人都有追求
老年人也有理想。我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力量是小,但汇聚起来就是大爱。”
张鹏,90后,辽宁沈阳人
第一次出远门做志愿者。见到他时
正埋头在龙头山一个安置点做信息登记
从早上出去一直到中午两点,张鹏完成了
40多顶帐篷的人员信息登记
“一点都不累,我觉得有工作做
说明这里需要我们。如果没有工作安排
我一分钟都呆不住。我要和受灾群众
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张鹏说得诚恳
第十一节&&“在灾区的几天没有白活”
挨家挨户送物资,给受伤的灾民
进行简单的处理包扎,帮助老乡从废墟中
挖出被埋的粮食……这是志愿者杨智伟
在灾区每天都要干的事情。此前
他是南昌工程学院,一名测绘专业学生
曲靖市陆良县人,云南老乡
当他得知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
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云南人,一个云南老乡
应该为家乡做点事情。但在父母心中
杨智伟还只是一个孩子,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
经他一番死磨烂泡,父母只好同意
刚到昭通的头两天,杨智伟在昭通机场
搬运物资,出苦力。因为听从指挥
做事认真,昭通团市委决定
让他去鲁甸参与抗震救灾。在鲁甸
杨智伟做的,依然是简单的搬运物资工作
第三天,杨智伟又被派到震中龙头山镇
仍然从事扛米、送油等“粗、重、笨”工作
但他没有半句怨言。他说
“有了这次志愿者经历,突然觉自己
以前的生活太幸福了。活了21年
在灾区的这几天,没有白活”
第六章&&崇敬
第一节 致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志愿者。这三个字
每一笔都凝聚着浓郁的情,每一画
都倾注着真切的爱。一如早春的雨水
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灾民的心
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但我相信
每一个真正的志愿者,都是观音转世
如来显圣。你们早已抽丝剥茧一般
将潜藏于心的自私,剔除干净
一如玉壶冰心,晶莹剔透,白璧无瑕
你们的心灵,仿佛插上了爱的翅膀
只要祖国有难,无论千里万里
你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赶到灾民身旁
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呵护与关怀
在灾区,你们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儿
却不会喊一声苦,叫一声累
受了伤,也不会叫一声痛
你们就像一滴水,一滴露
静默无声,悄然流淌在灾民的心里
流淌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你们不求回报
只讲奉献。你们是灾民最贴心的依靠
是灾民心中,最温暖的一团火
第二节&&致所有参与救援的媒体记者
你们不是解放军战士,不是武警
也不是消防官兵,但你们却必须在第一时间
赶赴灾难第一现场。你们的武器
是肩上的摄像机,是手中的笔,和麦克风
是你们悲伤,而又理智的口舌
你们手无寸铁,却必须时刻
与偷袭而来的余震搏斗,与凶狠的滚石
滑坡和泥石流搏斗。你们不一定高大强壮
有的甚至是柔弱的女记者,但并不妨碍
你们抢在生死危机的最前头
把灾区群众的苦难和呼声,第一时间
传回祖国和亿万同胞的眼里和心中
越是艰难险阻的地方,越有你们的身影
越是被死神堵断去路的地方,越有你们的足迹
越是灾民们最疼痛的地方,越有你们
关切和悲悯的声音
亿万双眼睛,为灾区流下悲痛的泪水
是因为有了你们;亿万颗心,同时揪痛
也是因为有了你们。有了你们
祖国才会知道,哪里的百姓受苦了
受难了;有了你们,亿万双援助之手
才会在第一时间,纷纷伸向了灾区,爱的洪流
才会在第一时间,涌向灾区
但你们,却总是成为被忽略的一群
就像你们肩上的摄像机,人们的眼睛
只知道盯着灾民的苦痛,盯着救援人员
忙碌的身影。但你们顾不上计较这些
充满正义感和悲悯情怀的脚步
奔走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等到救援结束
你们已“熬得熟人都认不出来了”
第三节&&致所有参与救援的白衣天使
见惯了血腥的画面,但在
血肉模糊的灾区死伤者面前,你们的双眼
依然忍不住饱含热泪。见惯了
生离死别的场面,但面对那些因失去亲人
而哀伤欲绝的灾民,你们仍然心如刀绞
你们的阵地在救援第一现场,在救灾帐篷内
临时搭建的手术台上。你们的战斗
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用爱和责任为伤者
固定断裂的骨头,包扎撕裂的伤口
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伤者,被你们
被重新拉回了鬼门关
在灾区,你们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天使
更是母亲,是父亲,是兄弟姐妹
是最亲密的朋友。你们懂得
如何用春风般的话语和柔情,抚慰那些
破碎的流血的心灵;让那些
对生命和生活,失去信心的灾民
重新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看着一个个伤员,在你们的手中康复
一颗颗破碎的心灵,在你们手里慢慢弥合
你们的心里,仿佛卸掉了
郁积已久的堰塞湖。那时你们看到
透过乌云,照在救灾帐篷上的阳光
是多么明亮,多么温暖
第七章&&讲不完的故事
第一节&&活着,就有希望
龙头山的花椒熟了。成熟了的花椒
在召唤者远方的游子,及早回家采摘
丰收的果实。在珠海打工的杨金欢
打算从广东赶回家,帮助家里摘花椒
车到贵阳,突然接到家里电话
说地震了,家震没了,震死人了
起初她以为家人在和她开玩笑,直到听见
母亲的嚎啕的哭声,她才敢相信
这是真的,眼泪一下子淹没了整辆火车
几天之后,她终于想通了
“家里什么都没有了,但我们不伤心
只要家人都活着,比什么都好。”
杨金欢伤感中透着平静说
第二节&&把伤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天灾无情。但胸中有爱的人们
绝不轻易向死神低头。比如那些白衣天使
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将那些
生命垂危的伤者,拼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芦灵军
从4日早上到达震中龙头山中学医疗点后
就再没停下手中的救援工作。伤员一拨拨送来
他们一拨拨地紧急救治。上午9时许
一名13岁的小女孩被送到该医疗点
小女孩的父母都被地震夺去了生命
孩子四肢湿冷,有休克表现,情况危急
芦灵军立刻对小女孩进行抗休克治疗
经过3个多小时连续抢救
小女孩终于,重新回到了温暖的人间
第三节&&为了宝宝,必须坚持
心中有爱,上天都会垂怜
22岁的李朝惠与21岁的艾福玲
好得就像一个枝头的两朵花。两人的老公
都在龙泉中学工作,两家人又是邻居
年初,艾福玲怀孕
不到半个月,李朝惠也有了身孕
两人惊喜非常,仿佛是上帝
有意安排的缘分,都格外珍惜这份友谊
8月3日下午,怀孕都满7个月的李朝惠
来到艾福玲家串门儿。下午4点半
大地猛然摇动起来,“地震了,快跑!”
李朝惠先反应过来,拉着艾福玲就往外走
但两个大肚子,怎么也跑不快
两人刚躲进桌子下,天就塌了
将两人埋在了废墟里。“直到地震停下来
我才发现我还活着。“李朝惠说。不一会
黑暗中,传来了艾福玲微弱的呼唤声
两只手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亲人
然后紧紧攥在了一起
老天保佑,两人只是受点皮外伤
肚里的包包也安然无事。“为了肚子里的宝宝
我们都要坚持下去……”两人相互鼓励
不久李朝惠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在废墟外面呼唤她
接着,她又听到挖掘废墟的声音
3个小时后,李朝惠与艾福玲获救
李朝惠的老公洪树彬双手还滴着鲜血,但他说
完全感觉不到疼痛,一心只想把老婆救出来
第四节&&悔恨
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眼睁睁
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
比如银屏村村民罗开美。8月3日下午
罗开美正在给孩子喂饭。地震袭来时
她不假思索,飞扑过去
将孩子死死护住,然而慌乱之中
孩子还是被砸身亡
获救后的罗开美右腿、右胸和右肩全部骨折
但她没有喊一声痛。她的心有千百把到
在戳,疼痛难忍。罗开美今生
最悔恨的事就是,大难临头时
她没有保护好孩子。孩子死了,而她还活着
第五节&&八旬老人的爱
眼角的泪痕未干,小寨村
86岁的周婆婆,就拿着青包谷和洋芋
朝大家挥手:“其它帮不了你们啥
来吃点青包谷和洋芋吧!”
周婆婆唯一的老伴,被倒塌的土墙吞噬
老人家强忍着悲痛,站在路边
等待救援队伍的到来,对着每辆车的救援人员
重复着这一句温暖的话
每次遭到拒绝,周婆婆总是说
“拿着吧!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的老伴
还在墙底埋着呢!”说着,眼泪又一次
滚出眼角,打湿了这个冰冷的早晨
周婆婆一再坚持,官兵们难再推辞
只得收下煮熟的青包谷和洋芋
向周婆婆敬一个军礼
周婆婆一边为大家提供食物,一边清扫
路上的垃圾。周婆婆说,她想用一条
干净的道路,迎接子弟兵们凯旋
迎接所有的救援人员胜利归来
第六节&&“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吐热
阿迪力•买买提吐热,一个甜蜜
而温暖的名字。5吨切糕
甜透了鲁甸地震灾区灾民的心。5吨切糕
比不上5吨黄金和白银,也比不上
5吨平安的梦想。但5吨切糕
绝对是5吨沉甸甸的爱,是5吨
雪中送去的碳,更加温暖人心
5吨斤切糕,吃在灾区人民的嘴里
“甜”共和国的心头
第七节&&希望就在不远处
活着,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希望
那个满身伤痕的小男孩,破涕一笑
仿佛春天的阳光,刺破乌云,照亮了龙头山
漆黑的夜晚;那个怀抱获救小男孩的武警战士
心里装着沉甸甸的良心和爱,快步走在山路上
那个叫林志龙的小男孩,一句
“先救妹妹再救我”,感动了整个世界
为了挽救儿子,一位母亲
毫不畏惧地飞扑上前,用她羸弱的身躯
顶住飞来的横祸;那个年轻的父亲
抱着早已死去的女儿,固执地徘徊在
深夜悲凉的街头,只为
给逝去的孩子,找一个最后的归宿……
鲁甸不会孤单!成千上万的亲人
日夜守护在鲁甸身旁,就像春天
簇拥在灾民的身旁。闪电仍然在悲伤的乌云里战栗
但鲁甸流血不流泪。祖国母亲
是最坚强的靠山,龙头山一定能重新站起来
活着,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希望
灾区人民的痛,祖国母亲
看在眼里;灾区百姓的苦,党中央国务院
记在心中。房子塌了不要紧
只要人还在,一切都可以重来
亲人离去了,那是我们心中难以愈合的痛
需要时间的良药,慢慢医治
让我们在心里,构筑一间任何震级的地震
都震不垮的房子,将他们永远安放在
心灵的最深处
希望就在不远处。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
集结抗震救灾力量,科学、高效、有序
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向灾区人民
和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全面落实“八包八保”
责任制的通知。确保抗震救灾
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昭通市各级各部门
也在迅速行动,细化包保方案
逐级逐户明确包保责任人,定人、定岗
定职责包保,全程包保,直至恢复重建工作结束
任务不完成不脱钩、不脱责
无论多大的灾难,有了主心骨
心就不会慌;有了最可靠的靠山
在艰难的坎儿,也能翻过去;有了定心丸
民心就不会随着大地摇晃
云南省委、市政府领导,昭通市委、市政府领导
一趟趟往灾区跑。他们视灾区为故乡
视灾民为亲人,尽心尽力为灾后恢复重建
描绘蓝图,作出决断。“四个确保、一个加快”
力争使部分群众,在春节前入住新居
并全力推动灾区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蓝图已经绘就。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正紧锣密鼓展开,“通过三年
恢复重建,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乌蒙山幸福美丽新家园”
指日可待。灾民心中春风习习
希望的春天,就在前方不远处
本帖最后由 夏文成 于
09:24 编辑
尾声&&鲁甸不再哭泣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
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
在巧家县新店镇震区,一群小朋友
跟随解放军叔叔,跳起了欢快的《小苹果》
他们的心里,同样有着苹果的甜蜜
地震,可以震垮千万间土坯房
可以无情地掩埋无辜的黎明百姓,但震不垮
埋不掉,灾区人民那颗坚韧顽强的心
灾难的记忆正在一天天远去,身上的伤痕
正在一天天愈合。秋日的阳光
刺破乌云,明晃晃地照耀着龙头山
9月1日这天,鲁甸8万多学子
在崭新的板房学校中,迎来了新学期第一课
雄壮的国歌声,在蔚蓝的天空下回荡
五星红旗,在孩子们心中冉冉升起
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上地震以来
人们听到的最美妙的音乐
龙泉中学七年级学生罗先美
在日记本上动情地写道:“无论失去了什么
我们在一起;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在一起
因为我们在一起,一起会好好的!”
这是鲁甸灾区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一如温暖的春风,正在顽强地融化冰河
早晨暖洋洋的阳光,抚摸着灾区的大地
一切都在慢慢苏醒,而噩梦正在慢慢远去
一大早,营盘村腰店子社的陈国陆
就到临时集市上买种子。这是他地震后
第一次上街购物。“一直都在
忙着收东西、摘花椒。”陈国陆说
地震后,他曾到镇上给老父亲开过药
但当时根本没心情逛街。现在
家里两个孩子顺利上学,临时帐篷
给了一家人庇护之所,生活逐渐恢复平静
他也开始筹划未来生活,播种新的希望
龙头山镇的街道两旁,餐馆、商店、银行
都已开门营业,街上到处是
来赶集和购物的村民。他们三五成群地
提着水果、蔬菜来回穿梭
“核桃放在家里保存不了,背来卖掉。”
73岁的老人陈兴财,手里拿着半瓶啤酒
边喝酒,边和乡亲们打招呼
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八宝村段家坡村
小组长段曲华正组织大伙儿,准备中秋晚饭
灶台旁边摆满了蔬菜、水果
几名妇女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切肉
小孩子则在大人身旁嬉戏玩耍,其乐融融
很有家的感觉。段曲华说:“村里200多人
都搬到了安置点,老人们现在
也慢慢适应了。“艰苦的时候挺一挺
总能过去,我们有双手,总能把家园重建起来!”
鲁甸地震发生以来,一个个抗震救灾
守望相助的故事,缝补着灾民们心灵的创伤
一曲曲爱的壮歌,在龙头山久久回荡
灾难中迸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感动感天动地
抚慰着饱受重创的鲁甸大地。明天
春风将一如既往,再次吹绿
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吹绿破损的山河
明天,太阳将照样升起,驱散漫天阴霾
普照大地,温暖着灾区同胞的心灵
明天,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又将奔跑在
崭新的校园里。明天,倒塌的房屋又将重新拔地而起
让饱经磨难的人们,得到最真实的庇佑
重新找回,久违的幸福和安宁
注:①源自夏天敏先生中篇小说标题《时光擦亮的银子》
②朱提(古音读shushi)银,汉代在鲁甸朱提山开采银矿,故称“朱提银”,成为汉代一种白银的名称,享有盛名。鲁甸乐马厂(位于龙头山,距县城40千米)当时是全省最大的银厂。
新浪博客:
文成兄在创造一个诗的奇迹。
松林湾 发表于
文成兄在创造一个诗的奇迹。
承蒙老友热忱鼓励。初次尝试,毛病不少,还请兄多多批评指导!
深入灾区、凝聚心力的结晶,力顶~
唐绪东 发表于
深入灾区、凝聚心力的结晶,力顶~
承蒙绪东兄来关注和留评鼓励。鲁甸地震对我震动很大,因为鲁甸与我居住的昭阳区血肉相连,很多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可能都是熟人或朋友。我曾三次深入灾区采访,创作了这首长诗。第一次尝试,肯定毛病不少,还请多多赐教!
谨致祝福!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地震30分钟成活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