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棋里炮在外国能不能进七棋阵跟炮对掉

三百年寂寞无敌,橘中秘铁炮盖中华 ← 象棋文化 ← 广东象棋网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标题:三百年寂寞无敌,橘中秘铁炮盖中华
万里长空碧无痕 发表于: 10:37:00
【橘中秘】成书于明末崇祯五年。由东海朱晋桢辑著,侄朱尔邺、朱景萧校阅。内页题有“橘中秘”三个大字,上角有“金鹏十八变”五字,下角有“江左书林藏板”六字,后附叙文、凡例、全旨、残局说、歌诀等,对象棋战略、战术的棋理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全书分为四卷。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让先与饶子三类,着重介绍斗炮局(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具有快攻速决、激烈相搏的特色。三、四卷载一百四十局实用残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较完整。是明清两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此书问世后的三百年间,以炮为布局核心的理论书籍,并无过此书者,至今,棋坛角力的主流亦未超出橘中秘的影响范畴。&&&& 在了解这部书的内容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书的作者朱晋桢吧。&&&& 朱晋桢,字进之,江苏东海人,明末著名棋手。他是明末云贵总督朱翼维的弟弟,如果他肯做官,弄个县令、知府,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他却迷上了象棋,经常挑灯夜战,一无别念,棋艺之高,号称无敌者一朱翼维((橘中秘.序))。所著((橘中秘))四卷。典出于(唐相牛僧孺的传奇集【玄怪录.巴邛人】的仙人橘中对弈的传说。&&&&&&&
橘中秘?叙  夫人精神所及,一往而深,金石为开,天地为变,上之可以润色鸿业,允武允文,功成名立,天下莫之媲。次则多才多艺,寄心于中,极其所至,神巧出焉,亦足自树,以希不朽。  余往岁薄游中外,常与季弟进之氏偕,每见其锐志下帷,思入微渺,篝灯丙夜,靡有他念,紫阁丹墀,几乎反掌间,余实心慑之。既而为家累所牵,不遂厥志,旁涉雕虫,悉造其颠,而于象戏,尤得三昧,即明眼人鲜不敛手,称“无敌者”。人咸谓进之资性素敏,而欲其殚精求详,盖匪朝伊夕也。  余林泉休暇,进之偶出所辑《橘中秘》相示,见其多所发明,更以新意点缀,灵机跃跃满楮,余叹服之。其沉深智勇,若可为时艰借一筹者。因忆曩昔,奉节滇云,值“逆酋”匪薮以数十万入寇者再,予昼度夜思,厉兵秣马,以象战克之,歼其渠帅,吾圉危而复安,迨己已驱车入都,又以群丑纵横,京师骇恐,余任守广宁门,身当众冲,披甲仗剑为士卒先,亦以炮击走之,纵微功可录,然而局已烟销,往绩成虚,恍似枰收对垒。令人羡神仙出世,潇洒襟期,益信手谈,闲消日月,橘中虽隘,自觉天地之宽;胜负虽分,竞忘角逐之想。进之得此意甚深,而苦心更不可泯,余赞付梓人,公诸同好,且诏世之纷纷名利者,亦可以此作清凉散也。  崇祯壬申孟夏无住居士泰书于胥川草堂  橘中秘?凡例  一、象戏向因市廛童叟纷然从事,人遂卑为末艺,而弈独高之,所以弈谱充栋而象谱寥寥,即有一二行世,混合鲁鱼,弃同刍狗,迄于今而无不手谈,则弈尤滥觞矣。是知象与弈非有低昂,而人之好尚自为轩轾也。夫弈固玄微,而象尤深奥,如阅弈谱,知与不知,皆可按子而投,至阅象谱,妙须神悟,即素长此道者,不免对之茫然,果孰为轩轾哉,至于势局方残,仅存一二子于枰,而纵横有制,变化无方,实仙子之遗踪,非尘凡所可测,岂市贾村童之能与于此哉,而因以贱目之,不亦冤乎,余故表而出之,以为象澹ㄍ八摺保┩鳌  二、承接旧以方圆相顾,虽少分别,然不序目次,翻阅甚难,兹于起局为本,变局支以接变,高标于上,分派方圈于中,各以第几对押之,其联属必从最后者先,庶一经目,便可会心。  三、起变有自彼应,有出**,旧概相混,兹凡变自我起者乃加自变于首,以见进法非一,且令对垒者之莫可测识也。  四、行勒旧止五着,黑白混淆,难于分辨,兹往来互对,庶彼此t然。  五、字法如某进某退某平以觇居之位为数,指一定而言,至进几退几则以所行之步为数,指离位而言,其平几及马士象之进退,亦指一定而言,留心此道者详之。  六、打子不言相食,并有隐而难悟者,不终其说者未发他变者俱难意揣,敢以管见释之,间有意味入神者乃加评陟于旁焉。  七、批阅妙者用o,妙绝者用四圈,变虽多而妙无如此者用⊙。我虽闲着,而致彼答应,实有关系者用厶,着之得力者用囗,妙处应在后见者用ロ,妙行是子者用'于上,妙行是位者用默于下,两用者兼之,致彼必应此子者用,应此子而必行是着者用四黑圈,未尽善者用J。  八、全局之应,尽有低不可言者,时假此以甚先手之高,然后先着方显,绝势得成。让先者务期变自我生,不得为应所束,未可便以为非而訾(诋毁。)之也。  九、残局不啻千计,予细按之,类徇和胜,名缀浮繁,俱属赘庞,徒为灾本,兹精选局中时见,不可不知者,方付剞劂(雕版),概废名称,混和胜仅述本子,而汇所类,如揭日月,且如局同子同,如此则胜,如彼则和,故当合载,以便参详,胡容分也。至局与法各列卷帙,甚可姗笈,今即标本局之上,不徒省费,实便注心。  十、僭逾旧本,甚多舛错,兹凡重叠者删之,未备者补之,差讹者正之,失次者序之,细加详审,无非启牖之苦心也,然俱出鄙衷,蠡测未得与名公面商得失;不无瑕疵;愿俟高明改正,幸勿周客胡卢。  十一、全部四卷,一卷二卷全局,三卷四卷残局,卷帙并无舛错。  橘中秘?全旨  棋虽曲艺,义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大抵全局之中,千变万化,有难殚述,然其妙法,必不能出乎范围。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土牢;入角炮,使车急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自界),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打转更炮复打),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寨;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彼界),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土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稳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时,还教心定;子力猛,必须求胜;子力宽,即便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有能徉察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  残局说 武原朱晋桢进之甫辑  象棋论文。刊于明朱晋桢《橘中秘》三卷卷首。扼要阐述残局谋胜求和要领,强调形势分析,指导战略、战术运用。全文为:  棋有残局,补全盘之未备也。全盘子多而难明,残局子少而易悟,尤可取法。况得其一诀,便可触类引申,其于全盘所俾实倍至。如局本成和,贵乎能守。惟刚愎自用,锐其攻而布其胜,胜不可寻,而反致失中,败且随之。局固可胜,贵乎善谋。彼昏不知,馁于进而诿于和,和已自慊,而安敢他谋,子并弃之,此皆不审局面之误也。故必确有持循,方可为法。是集余从旧谱殚精毕虑,务别雌雄,精阐识未,使胜者必胜,和者必和,至无余蕴而后敢录焉。共得百四十局,伸其说者十之五,订其谬者十之三,间亦有窃附云。  橘中秘?歌诀  当头炮诀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先车图士象,马将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象局诀  象局势常安,中宫士必鸳,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势成方动炮,破敌两旁边。  破象局诀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注/文章摘编自网络以下文字为相关链接 点击阅读
&&&&&(上)
暗月狼哮 发表于: 12:48:00
cyh398 发表于: 7:34:00
求棋 发表于: 20:53:00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Copyright ?【编者按】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从棋局,小到可观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行,大到与军事、政治策略息息相关。作者从象棋的游戏规则说起,以象棋中“炮”“马”的运用方法来看待古今军事作战计策及历史中相关战略、政治斗争成败的缘由,或褒砭或评说,收放自如,文末落到实处,以棋局观人生,以棋品观人品,巧妙衔接,引用自然,让人不仅学到相关下棋的知识,并从中学会做人处世的道理,值得一读,推荐。【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先登录才能评论
  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含理深刻,需用心体会,欣赏,学习!
作品见于《青春期健康》、《望潮》《惠州文学》《大森林文学》《泸州作家》《短篇小说》、《梅川》、《柏坡风》、《尉犁文学》,散见于《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中国边防警察报》《京郊日报》等七十多家报刊杂志!
  谢谢雪舞飞信编发。
一周六个绝品名额,我一直说,我不要,留给几千个作者。
  善用炮者,必须做好铺垫,炮如无垫子,就是废炮,没有一点用处。善用马者,必须清除马的羁绊,使二马盘旋而上,能气死車。棋如人生,人生如棋,一点不假。一盘象棋看似两个人在下,其实是众多人的人生博弈,我也喜欢一局棋里看人生。
做一个阳光的人,照亮自己的心,人生路上,坦然无惧!
  谢谢来访!
共 3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查看: 5137|回复: 4
UID12734主题帖子精华27积分122353名望18805 点银子60742 两功勋254 点阅读权限150在线时间22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性别男学历博士好友日志相册记录分享QQ个人主页
精华27名望18805 点功勋254 点
日军92式步兵炮; _* v( ?: h- {: A* |* d0 C4 H0 i3 O, d
转自:二战史: k7 @. R0 l' W& a: Q
  92式步兵炮,日本人又称这个是大队炮。
  以下是一般大路货:2 ^* Q" H% J( L* n2 _, u2 i. v3 F$ O2 h
  战斗状态全重204公斤,身管长度790毫米,92式穿甲榴弹重量3.79公斤,杀伤半径22米,初速每秒197米,射程2,800米,高低射界-6度~+7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0度,螺式炮拴,0 J" ]# b4 _0 ~" t( s
  1928年11月开始研制,1930年3月完成样炮试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 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共制造3,000门以上,* I+ ?) |3 ]0 \6 `$ o+ h* M" A
  其中1937年10月到1941年3月生产了1136门,1940年生产了531门。
  这种火炮是用来取代十一年式曲射炮和平射炮的,可以大仰角像迫击炮那样射击,也可以平射,螺式炮闩,膛压比较低,装药比较强,但初速低,穿甲威力很低; p2 Z0 C* A) Q+ w" N; O
  一百米只能打穿30毫米钢板,一千米能打穿20毫米钢板4 N7 v) m7 {# T9 F+ D$ v
  92炮的炮弹是非定装弹,大仰角射击超过28度后,得在地面上挖坑。
  炮轮原来是钢制的,后来外加了木框,以减低噪音,增加隐蔽性
  机动时候靠一匹驮马即可拖曳,也可拆成三部分,用三头驮马驮载,也可以拆成零件状态由十人搬运
  弹药是五发一箱,30公斤,得专人搬运,驮马可以驮四箱" _6 A( n! b! O" F4 o: C
  34年开发出弹药车,可装五箱25发炮弹,两辆弹药车可以链接在一起,链接一起的话全长4米259,512公斤,可以由一匹驮马拖曳,逼急了,人也可以拉动0 z6 c8 \* H4 X: u+ E# k2 E0 K
  一般情况下,一个炮班携行20发炮弹,另有20人的弹药分队携行144发炮弹,这些弹药中870公斤
  除了92式榴弹外,还配备教练弹,95式照明弹,97式榴弹
  97式榴弹采用普通民用铸铁生产,威力略小,杀伤半径是15米
  95式照明弹射程2600米,照明时间20秒,9万烛光
, O: J; m- k0 U; A! N9 _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UID12734主题帖子精华27积分122353名望18805 点银子60742 两功勋254 点阅读权限150在线时间22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性别男学历博士好友日志相册记录分享QQ个人主页
精华27名望18805 点功勋254 点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3:12 编辑 3 L* K+ O' t8 c! I8 h
&&O0 ~$ u, g5 i" [) I
曾思玉与步兵炮
& & 曾思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江西信丰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股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四纵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离休后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逝世,享年102岁。
! h) q$ r0 p" u- U! m& ?) N/ ]
  王老虎历险记
  曾思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历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曾被为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 K&&E* n+ `1 D, d- C
  1939年9月初,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一个电话把把曾在八路军115师多年、时任689团政委的曾思玉叫到总部去,对他说:“ll5师到达山东后,形势发展很好,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壮大,急需大批干部。现在把你调回115师,并由你率领抗大1分校的400多名毕业学员赴山东。”在此后的3个月的时间里,曾思玉带领大家历经艰险和困难,一枪未发,一人未减,在友区、敌区、根据地、游击区纵横穿行,终于全部安全到达了第一个落脚点——鲁西地区第115师独*立旅驻地。就这样,曾思玉开始了6年半的鲁西抗日战争生涯。说来也巧,这6年多中,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 (建国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调去保卫延安;鲁西军区政委苏振华(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到太行山办党校,领导整风;只有他,一天也没离开这里,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在这6年多时间中,他身先士卒,和战友们组织指挥部队进行了大小上百次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歼灭了敌人,保卫了人民,献上了他全部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忠心。下面记述的是曾思玉在郓城战斗生活的几个片段。1 o8 A% X1 I( {, W&&I
  1940年9月,时任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政委的曾思玉率领支队五团、六团向巨南进军,打通了巨南与华东新四军、湖西分区和鲁东南115师活动区通道走廊,开辟了抗日根据地。不久,鲁西军区命令运河支队撤回运东地区。曾思玉率领支队往回撤时,路经郓城西南的王老虎村(今郓城县唐庙乡王老虎村)。王老虎有千余户人家,人口近万,村内驻有鬼子30多人和伪军200多人以及10多名慰*安*妇,是日军在郓城西南的一个重要据点。摸清敌情后,曾思玉决定来个顺手牵羊,消灭王老虎的日伪军。我军采取突然袭击,一举攻入王老虎村。五团善于夜战、巷战,他们速战速决,很快便歼灭了地主大院内的伪军。30多名日本鬼子驻扎在另外一个院子的碉堡里。敌军凭借火力,死守待援。曾思玉组织火力强攻据点,日本鬼子感到危急,生命难保,就在碉堡内用曳光弹集中射击,将伪军居住的地主大院房屋打着燃烧,烈火熊熊。但我军毫不畏惧,攻势不减。敌人为了阻止我军的进攻和挽救被歼的命运,最后竟惨无人道地投掷了罐式毒气弹(催泪式瓦斯),结果造成不少指战员中毒,曾思玉政委在前沿阵地指挥,也被毒气熏倒在地。$ b4 S2 V( {0 ]/ T* T/ ~1 J
  曾思玉中毒后,头痛难忍,眼睛睁不开,流泪不止,看不见东西,心口像火烧一样难受。当时的卫生员并未带解这种毒的药品,大家束手无策。后来,只好采取土法治疗:让中毒的指战员一个劲地口嚼大蒜、喝凉水。一小时后,治疗见效,症状开始逐步缓解。战斗结束后没几天,曾思玉同其他中毒指战员全部康复。后来每谈及此事,曾思玉总说:“郓城的王老虎,差点把我吃掉。”& m# C/ L! ^5 _0 f" C
6 L2 j: e1 O6 s% i
  炮和炮弹的故事. \: k" a- A, j+ |' E&&t$ @
  日,我八路军在侯集(今郓城县侯咽集镇侯咽集村)与郓城中间的潘溪渡,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全歼了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缴获了一门日军92式步兵炮。/ F$ L) g7 R( {: z: F; Z8 Z
  这年冬天,部队首*长把试制步兵炮弹的任务交给了第八军分区修械所和炸弹厂。当时,这个兵工厂一无机器,二无原料,三无科技人才。仅有的几十个工人,只能修修破枪,造些手榴弹什么的。炮弹是什么样,有多大,多长,许多人连见都没见过。就在大家为难的时候,曾思玉来到兵工厂,他指示:“一定要把炮弹造出来!”他还一再鼓励大家说:“白手起家,从无到有,这是我们的老传统,只要大家想办法,困难吓不倒人,人一定能征服困难,你们不但要有勇气造炮弹,还要有勇气造大炮!”
  艰苦的试验开始了。炮弹壳无法铸造,只能用旧的,弹头用破轧花机上的灰生铁回炉,信管里的雷汞,从废炮弹信管里挖取……
  就这样经过一次次试验,一点点摸索,突破了层层难关,最后终于研制出了三发炮弹。
  人们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新炮弹的试发射。几名技术工人,抱着那三发炮弹,到达了指定地点。只见曾思玉政委已经到了,潘溪渡战斗中缴获的那门92式步兵炮,也虎虎实实地蹲在那里。' ]) z3 ]9 ]3 E; b, b
  这家伙浑身乌黑,两个轱辘托着炮筒,实在挺威风的。曾思玉笑着对工人们说:“你们不简单,终于把炮弹试制出来了,怎么样,试试看吧!”
  试射开始了,目标是对面不远的一座小破庙。& ?; K; G&&R! A; _# L. w
  大伙作好一切射击准备后,只听“嗵”地一声,炮弹飞了出去。
  等了半天,四野寂静一片,只有寒风扫过平原,卷起一阵阵尘土。没有爆炸声,大家的心凉了半截。
  接着装上了第二发炮弹,仍然没有回音。
  最后一发又放出去了,原野里还是一片沉寂。人们都紧绷着脸,面面相觑。
  技术人员将引信管卸开,经仔细研究,终于把问题弄清楚了,原来是撞针的滑道太粗糙,弹簧太软,弹头落地后没有引爆炸药。3 K; w2 w2 K+ ?& A, T! L% F
  情况弄清后,曾思玉和蔼地说:“找到毛病就好办了,你们再辛苦一番,马上改进,不管怎么说,你们已经走出第一步了嘛,别泄气,你们一定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的……”大家感动地点了点头。5 N8 b" v9 ]9 m# i4 ]1 u( L
  “几天能改得好?”曾思玉又问。! ~, s5 Q4 A# d
  “三天,我们立下军令状,三天一定改装完毕!”几个技术员很有把握地回答。
  曾思玉笑着说:“这是科学,军令状不必立,但要抓紧,前线等着炮弹用哩!”
  不到三天,改装任务完成了,还是那个试验场,还是那个射击目标,炮手心情激动地装上炮弹,炮弹呼地飞出了炮膛,轰地一声巨响,小破庙被掀掉了一半。/ e5 ?2 \; X5 V2 {( q8 O/ T
  “炸啦,炸啦!”工人、炮手和首*长一齐高兴地欢呼起来。从此,我兵工厂开始制造炮弹。开头每月平均生产10发,随着技术熟练,每月逐渐到了30多发。这样,那门92步兵炮在前线就更加活跃了,攻坚打据点,摧毁敌人的“乌龟壳”,大显威风。难怪鬼子也害怕了,在对上级的报告中说:“八路的炮大大的,八路会造炮了……”
  接着,兵工厂按照曾思玉政委的指示,开始仿造日军92步兵炮。三个月后,全厂同志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硕果,一门崭新的92式步兵炮出厂了。这炮的炮筒是火车的大轴挖成的,座力簧是蓝牌钢打造的,密封甘油,是从蓖麻油中提炼的,一切都是自力更生,一切都是就地取材。炮筒里的膛线,是工人们熬红了眼睛,创造出了拉线杆,慢慢地一道道挖出来的……
  有了第一门炮,第二门就不愁了,这个厂子先后造出了四门炮,这些炮随同我军转战南北,攻城夺镇,立下了赫赫战功。
  今天,这四门炮中的老大,已经站在了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虽然它显得那么粗糙与陈旧,然而,它却令人深思,令人振奋,令人骄傲,令人难忘一个名字──曾思玉。
  “危难关头不丢下群众”
  1942年秋,日寇纠集驻兖州、邯郸、开封等地的32师团、35师团、骑兵第4旅团,以及周围17个县的3万余伪军,向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
  当时,八路军115师教导第3旅政委曾思玉正与该旅8团参谋长王晓带工作组率少量部队,在郓城的李楼村(今郓城县李集乡李楼村)组织开展秋季征粮工作。
  9月27日凌晨3时,王晓参谋长冲进曾思玉的住处,急促地说:“村南面有不少日军在向我逼近!”曾思玉果断命令部队向北转移。$ P8 g4 N& v8 t0 S
  天刚破晓,他们已来到黄河北岸的一个小村庄旁。曾思玉登上一座废弃的砖窑顶观察。晨雾中,他看到在南岸大堤的树丛中有日军隐伏。他命令王晓率身边仅有的两个连和两个班长训练队向东北方向转移,自己带骑兵班继续观察。& V, ^! O7 H% P: K# V5 [2 _
  7时左右,晨雾散尽,隐藏的鬼子钻出树丛列成很长的行军队形。曾思玉判断:这就是日本鬼子谋划已久的 “铁壁合围”。他迅速赶上了王晓参谋长,经过紧急商讨,决定甩掉一切累赘,突围出去。" \) V/ q( l2 C: T
  9时许,枪炮声响成一片,敌人合围的圈子逐步缩小。昔日和平安宁的村庄火光冲天,田野中烟尘四起,惊惶失措的老乡们凄惨地哭喊着……$ i* n" P&&s& z2 f6 _2 ?! n&&`
  曾思玉迅速改变了计划。“绝不丢下乡亲们!”他率部投入到引导、掩护群众转移的行动中。
  这时,敌人的合围已经形成。曾思玉决定选择敌人兵力薄弱的南面突围!
  命令一下,王晓参谋长率突击队,沿道沟接近敌人,对敌实施猛攻。日本鬼子躲在工事里,拼命用机枪、掷弹筒向我军射击。第一次突围受阻,战斗暂停。曾思玉立即召集连、排干部开会,准备重新布置突围行动。这时,敌人的炮击仍未停止,不断有炮弹飞入人群,一个妇女和怀里抱着的孩子被炸死。见此情景,指战员个个义愤填膺。
  曾思玉说:“同志们,对面只有敌人的少量警戒部队。各连要利用道沟就地展开,同时向敌发起冲锋。突围后,掩护群众向杨集(今郓城县李集乡杨集村)、李集(今郓城县李集乡李集村)方向前进!”, s- l5 `$ K3 Q) ^4 F7 S
  十几分钟后,曾思玉一声令下,顿时,机枪、步枪一齐向鬼子怒吼,部队像离弦的箭冲入敌阵地,与敌厮杀在一起,使鬼子的大炮变成了哑巴。曾思玉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经过短促的肉搏战,全歼了该地段上的百余日军,打破了敌人的 “铁臂合围”。得救的群众像潮水般涌出,人们扶老携幼,很快消失在黄河滩的沙尘中……6 j8 f9 u3 q: A0 y" ^, N+ t# Q7 I&&e
  后来,《冀鲁豫日报》和教3旅的《挺进报》都以特大标题在头版刊登了 《曾政委率领部队和群众胜利突围》的好消息。如今,老将军每当说起此事仍十分激动:“危难关头不丢下群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
* V5 t3 W&&i9 N. Q$ F
  空炮计' {, R# e: B&&i$ [: F
  刘本功,抗战前本是微山湖一带的一个土匪头子,1938年日军占领济宁后,他带领自己的一帮人马投靠了日本人,被日军委派为“鲁西南防共自卫军”司令兼郓城县县长。不久他便扩充了一支5000余人的汉奸队伍,分驻在刘口、程屯、肖皮口傅庄等33个据点,遍布郓城全境。成为鲁西南一带相当大的汉奸武装势力,也是日本侵略军最信赖的一支伪军。: R1 ^5 w0 e/ D$ C5 v
  刘本功罪恶滔天,郓城人民纷纷请求八路军早日狠狠打击这个大汉奸。1944年8月初,冀鲁豫军区决定发起讨刘战役(又称“郓城战役”)。时任军分区司令员的曾思玉具体指挥此次战役。' y4 c/ ?&&m( ^1 ~
  8月3日,严惩汉奸刘本功的战役打响了。战士们在对刘本功30多个据点发起了进攻。大家首先包围了肖垓据点,这是刘本功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一处极其坚固的堡垒。
  这个时候,已经把据点包围的战士们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埋伏在四周静静等待,他们在等着一个东西到来!与此同时,在距离据点20公里的地方,曾思玉正在指挥战士们挖掘。为了战争的需要,有时候需要把炮进行拆装。拆开之后,抹上黄油,把它秘密地埋到底下。92式步兵炮重达300多公斤,战士们要携带它在敌人的封锁线里穿梭十分危险,一旦被日军发现就会立刻被夺走。为此曾思玉想出了这么一个特殊的方案。埋炮的地点、画的图、密码都是他自己亲自保存。
  有了大炮八路军如虎添翼,短短几天时间里拿下30多个据点,歼灭27个中队。92步兵炮在战斗中大显威风,使我军的军威大振。可是就在大家打到刘本功最后一个据点高集的时候,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炮弹全部打光了。据点是砖木结构的碉堡式炮楼,如果单凭步枪攻打*炮楼,简直是以卵击石。曾思玉看着旁边的这门空炮,一个主意浮现在他的脑海。他没有让战士们朝炮楼里射击,而是让战士们把大炮架在一个离炮楼很近的高地,然后用炮筒瞄准炮楼。曾思玉派一个人,他没带任何武器,只身一人来到炮楼下向敌人喊话。由于伪军多是附近的老百姓,把这炮拉去,让家属哭哭啼啼去到军队上喊话。据点里伪军最后的心里防线被瓦解了,最终缴械投降。我军没费一枪一炮,利用曾思玉的“空炮计”拿下了据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UID12734主题帖子精华27积分122353名望18805 点银子60742 两功勋254 点阅读权限150在线时间22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性别男学历博士好友日志相册记录分享QQ个人主页
精华27名望18805 点功勋254 点
我军第一门大炮诞生前传
& & 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诞生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门大炮——“盖亮号步兵炮”,它是仿制日军九二步兵炮的结果。仿制之前,关于九二步兵炮如何落入八路军之手?八路军如何进行炮弹试制,进而演变为自己的杀手锏?
& & 这实际上是“盖亮号步兵炮”的诞生背景,也就是它的“前传”。
& & 一匹马即可拉走的大炮
& & 单拐陈氏祠堂南房,一门绿色的大炮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带两个轮子的家伙,看上去更像一个手推车。
& & “这是‘盖亮号步兵炮’的复制品,原炮现藏中国*军事博物馆。”单拐纪念馆的王敬波说,这是我军军工史上生产的第一门大炮。
& & 在单拐复制一门“盖亮号”,别具意义。实际上,这里即为其诞生地。其生产者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当年就坐落在单拐陈氏祠堂里。
& & 我们现在还能寻找到当时工厂布局的旧影:祠堂南房,是当年兵工厂的库房;祠堂正殿,是兵工厂的机工车间;厢房,则是枪械维修车间。沧桑的檐檩刻满历史的斑驳,时间的履痕渗透到一砖一瓦之中。当年的情形,早已惘然。
& & “盖亮号步兵炮”唤起了我们对时代的记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它一直闪亮战史。而它的诞生,却又与战争密切相关。“‘盖亮号步兵炮’是仿制的日军九二步兵炮。”王敬波说。
& & 日军的九二步兵炮,研制于大规模侵华前夕的神武2092年(即1932年),口径为70毫米,高低角射度为10度~70度,初速榴弹一号装药为197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更重要的是,这种大炮只有300公斤重,在平原地带,一匹马拉着即可;在山区复杂地形,拆卸后3匹马即可驮走,十分灵活、方便。4 g: ~) b+ w$ e+ i* \
& & 那么,日军九二步兵炮是怎样落入我军手中?又是怎样研制的呢?8 r* t( ~, S# L/ s
& & 巧设伏击缴大炮& T6 Z- E" l0 m! i
& & “我曾听盖亮说过,日军九二步兵炮,是在郓城巧设伏击夺过来的。”单拐村82岁的陈继安说。
& & 这是特殊战争年代的无奈之举。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华北平原日军采取铁臂铜围政策,设立了240个炮楼,且十里一碉五里一堡,形成一个连锁的防御体系,尽量压缩抗日军民的活动空间。这些碉堡和炮楼,遥相呼应,如一颗颗钉子钉入根据地,想要拔掉它,极为困难。
& & 当时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是曾思玉,在攻打阳谷一些据点时,他们发明了一种四个轱辘的太平车,上面放上桌子再铺上浸水的被子(防止枪弹),然后放上炸药,在机枪掩护下推到碉楼前将其炸掉。但面对壕沟等工事,太平车毫无办法。
& & 攻打5个小时依然受挫时,曾思玉听到了一个关于大炮的消息:在郓城驻守的日军三十二团的一个大队,配有一门九二步兵炮,威力不小,一直被日军用来远距离轰击我军的防御工事。“我们要是能有大炮轰击小鬼子的炮楼多好。”曾思玉想。! ]; ~, C- R8 C8 }% h6 \# {
& & 一个连环作战计划诞生。日,位于郓城西二百里的候集据点,突然遭到我军攻击。手榴弹的猛烈轰炸让据点里的日军有点吃不消,看似八路军的主力就在眼前,他们不断向郓城日军请求增援。
& & 真正的主力不在候集,而是在几十里外的潘溪渡。曾思玉他们获知,日军增援的一个中队,将带着他们期待的九二步兵炮前来。
& & 果然不出所料,增援部队进入预先设定的包围圈。十二个小时之后,战斗结束,敌人被全歼,那门梦想的九二步兵炮,也被第八军分区缴获。
& & 汉奸挑战催生炮弹研制
& & 日军惨败丢炮,被日军驻华北司令长官多畑俊认为是奇耻大辱。他调集2万余日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发动报复性反击。为掩护主力部队携带大炮突围,我军特务营120人壮烈牺牲。% @% x% r5 T# @* s( }) I: b0 A
& & 鲜血染红了刚刚缴获的大炮,战士们更希望大炮能为死去的战友复仇。但苦于没有炮弹,缴获来的大炮无用武之地,大多数时候,他们被拆散,秘密地埋在地下,埋下后画一张地图,由曾思玉亲自保管。军区的领导也曾想过仿制九二炮弹,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了了之。
& & 1942年年底,日伪军气焰更为嚣张,增加了更多的据点,根据地日益萎缩。为改变现状,军区领导下决心研制九二炮弹。
& & 正在此时,驻守在郓城的汉奸刘本功给曾思玉发来挑战信,不但骂曾思玉为苏联的走狗,还挑战他攻打郓城。
& & 这封信彻底激起曾的怒火。1943年初,曾思玉召集专门研究仿制九二步兵炮弹会议,决定由后勤处长程重远、后勤处政委匡根山、司令部作战部股长李觉、后方工厂厂长赵慕三组成研制炮弹筹备领导小组。
& & 但他们面临的问题不少,只有几台简易的机床;没有原料;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甚至连九二步兵炮弹什么样都没有见过。' F8 K; J' o9 ]
& & 但曾思玉鼓励他们,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只要大家一心一意,肯定会成功的。
' \- `! C+ ?8 z+ y4 `
& & 白手起家造炮弹1 b: z4 U&&~3 ?
& & 制造九二步兵炮弹,可谓白手起家。7 ]: U# q% ]# M# G7 Y
& & 曾思玉多年以后在回忆录里回忆,根据从战场上拾回来的敌人投放而未炸开的九二步兵炮弹,厂长赵慕三先用木头和石膏比着做成模型,放到70毫米口径的炮膛里,一毫米一毫米地反复测试,搞精确了,再用土法翻砂铸造弹体,用简易机床仔细进行加工,再用水压检测弹体是否有砂眼,以保证弹体的质量。/ G6 x! A. y3 r4 x$ C
& & 弹体内的炸药以优质黑色炸药代替。为研制黑色炸药,有一次用碾米的碾子加工时,炸药突然爆炸起火,碾砣、碾盘都炸裂了,拉碾子的毛驴也被炸死了,幸好没炸到人。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试制成功黑色炸药。
& & 后又经多次试验,用火给炮弹壳加温取得了硫化磷,用蓖麻子油提炼出了硝酸甘油等紧缺原料;而黄*色炸药和紫铜,则让情报人员通过伪军的内线关系,从济南敌占区购得。# ^; r9 u( c9 Z1 d6 t- o' ^+ x
& & 仿制炮弹制造雷汞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技术员赵连成一个人会。但他以危险为由,经常自己一个人偷偷地操作,怕别人学去他的独门绝技。曾思玉和赵慕三前往现场,说服其收了两个徒弟,让更多的人掌握了这门技术。
& & 1943年3月底,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用从敌人处缴获的三个弹壳,仿造出了3发九二步兵炮弹。
& & 炮弹虽然制成了,但它能不能打出去?会不会爆炸?每个人心里都怀着同样的疑问。只能等试射了。3 I) K/ W, V/ M" w2 U1 x6 R+ Y
& & 三颗哑弹
& & 1943年4月初的一天,范县李店庄一片空旷地。曾思玉和参谋长潘焱、七团团长龙世兴一干人等,早早等候在这里。) C- |% I9 e&&V! A8 X
& & 潘溪渡缴获的那门九二步兵炮,在阳光下浑身乌黑,两个硕大的轱辘,托着炮筒,威风凛凛。炮兵连连长何吉祥,早已将炮筒对准了一座破庙。
& & 一切准备就绪。何吉祥走向曾思玉报告说:“司令员,一切准备完毕,是否开始射击?”曾思玉挥挥手说:“开始!”- J* ]& G0 j, f' S! ]% V
& & 班长下达射击口令:“装填……放!”“嗵”的一声,炮弹飞了出去,命中目标,却没有听到爆炸声。大家屏住呼吸,眼盯破庙,等待那声爆炸,但一直没有。
& & “首*长,是否继续发射?”何连长担心地问。“再射。”曾思玉头也没抬地说。第二发出去,第三发出去,都没有响声。失败了。现场死一般寂静,大家面面相觑。
& & 龙世兴团长沉着地说:“把炮弹捡回来,拿回工厂卸下引信找原因。”把炮弹拿回去以后,卸下引信管,秘密揭开了,原来是撞针的滑道太粗糙,增加了滑行的阻力,加上弹簧又太软,造成引信不能发火引爆。
& & 经过10多天的炮弹改装,第二次试射开始。三发炮弹相继命中目标,破庙被掀掉了一半。工人和炮手几乎同时高喊:“炸啦炸啦!”7 d' `' T6 G+ s9 Y
& & 试制成功,生产炮弹成为第一兵工厂的主要任务,尽管材料难以解决,但他们最初还是能保证月产10发,到最后月产30多发的成绩。
/ p. W" U4 E& O
& & 九二炮不幸炸膛
& & 有了自己制造的炮弹,九二步兵炮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摧毁日伪军的碉堡,不再那么困难。当时在山东及豫北一带军民中广为流传着“八分区有两大宝,七团加大炮”。日伪军只要听说七团来了,就胆战心惊。
& & 1943年4月,攻打鄄城伪军王文贤部张殿庄据点时,先召集附近村庄的伪军家属,观看七团的九二步兵炮,动员他们接近东面炮楼去喊话:“七团把炮拉来了,你们快投降吧,不然八路军就要开炮打*炮楼了。”一个小时后,东炮楼伪军举旗投降,西炮楼伪军也随之投降。这一带伪军从此再不敢轻举妄动。
& & 1944年8月,我军发起严惩刘本功的战役,依靠制造的200发炮弹,以九二步兵炮支援,一举攻下其30多个据点,横扫金堤上的封锁墙、封锁沟百余里;紧接着9月份又攻打白虎集等据点10余处。
& & 在随后配合第十军分区攻打高庄集据点时,炮弹已经用完。曾思玉遂采取兵不厌诈的战术,有意选择暴露的地形,构筑炮兵阵地,让据点内的敌人看到九二步兵炮,再劝其投降,不然就要开炮。伪军在待援无望的情况下,只好投降。这是一出精彩的“空炮计”。4 {# X; O) k, K" A
& & 在山东及豫北战场上,这门九二步兵炮可谓神出鬼没,往往打仗需要时它悄悄出现,战斗结束后它又杳无踪迹;时隐时现,摧堡夺城,战功赫赫。
& & 遗憾的是,日,在豫北战役攻打郭小砦据点时,这门大炮意外炸膛。二炮手当场牺牲,班长也身受重伤,曾思玉大腿也负了伤。
& & 日军这门九二步兵炮彻底报废了,但战争依然在进行;战争需要九二步兵炮,历史选择了盖亮,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仿制的“盖亮号步兵炮”,是该出现在战争舞台上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UID29933主题帖子精华0积分67名望10 点银子35 两功勋0 点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性别男学历博士好友日志相册记录分享QQ个人主页
布衣,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精华0名望10 点功勋0 点
战争是残酷的
[url=/]出国留学[/url]
UID29933主题帖子精华0积分67名望10 点银子35 两功勋0 点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性别男学历博士好友日志相册记录分享QQ个人主页
布衣,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精华0名望10 点功勋0 点
那时候的日本武器还是很先进的
[url=/]出国留学[/url]
授予超版,离任后收回
授予翰林学士,终身有效
授予对论坛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会员,終身有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t连环炮棋牌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