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苍龙号航母甲板材质有没有单卖的甲板贴纸 百度知道

日本有几首航母?
提问者:jixianhulian| 浏览次数:3425次
回答 共4条
准航母两艘,日向号,翔鹤号?貌似就是这名直升机航母,反潜航母,糊弄谁呢,就是一个航母嘛,没办法,钻了约法的空眼,未来就拿来停闪电了
我不信上帝
日本有直升机航母大概5艘左右
我来帮您回答吧您问的问题不大确切---二战还是现在?---我分别回答,希望您能满意先是二战时期因为战时航母在改装,生产,而且有战损,所有需要给出具体时间的航母数量以下是整理的一些资料,希望您满意日本联合舰队在战争时期的航空母舰不算少,而其航空母舰在最为鼎盛的1941年12月开战时至1942年5月,计有赤城号,加贺号 ,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翔凤号,飞鹰号,瑞鹤号,隼鹰号,凤翔号,瑞凤号及航母训练舰龙骧号各类航母。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后,联合舰队的航母编队所向披靡,在太平洋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及南太平洋北部和印度洋东部肆意驰骋,攻击盟国海上和陆地军事目标,痛击英美荷澳舰队,击沉击毁各种舰艇飞机无数,暂时确立了东方海上霸主地位。但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和转变,开战半年并在一个月内被美军击沉5艘主力航母,对联合舰队甚至日本军队来说是致命的,特别是中途岛海战后,尤其是日本航母编队的不完整,优秀海航飞行员的大量损失,制约了联合舰队的行动和部署,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整体实力和美日战争局势在太平洋战场上发生了逆转,日本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由于联合舰队的败绩,不能保证运输线和战略圈的安全而直接影响到太平洋上各岛守备部队的战争部署。明显的失败导致航母大量损失。现有资料收集显示日本战前和战争期间共建造和改造23艘航空母舰,其中被击沉19艘,重创后解体3艘,结局不明1艘。年份统计:1942年,6艘,祥凤号、加贺号、飞龙号、赤城号、苍龙号、龙骧号1943年,1艘,冲鹰号1944年,13艘,大凤号、翔鹤号、飞鹰号、大鹰号、云鹰号、瑞鹤号、隼鹰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信浓号、神鹰号、云龙号1945年,1艘,天城号(重创,1946年解体)、凤翔号(后期未参战,1946年解体)阶段统计:日在珊瑚海海战中损失了祥凤号航母。6月4日5日在中途岛海战中两天内损失加贺号、飞龙号、赤城号、苍龙号4艘航母。1943年相对稳定,双方并无大的海空战。只损失冲鹰号1艘航母,还是在远离主战区的日本八丈岛东面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的1944年有两个损失集中期,6月19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凤号、翔鹤号航母是被美军潜艇击沉的,飞鹰号航母是被美军舰载鱼雷机击中后又遭到美军潜艇鱼雷攻击而沉没。10月25日在莱特岛海战中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航母被击沉,隼鹰号航母受重创(战后解体)。1945年日本联合舰队基本上已无航空母舰可与美军对抗,而天城号航母日在吴港被美军舰载机重创后翻覆搁浅。改造统计:由于战前过于自信准备不足,开战后航空母舰损失过快,完全出乎海军部和联合舰队的意料。在建造新(信浓号、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同时,不得已将旧船改造成轻型航母或护航航母。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是由水上飞机母舰改装。千代田号轻型航空母舰。是由水上飞机母舰改装。冲鹰号护航航空母舰。是由水上飞机母舰改装。海鹰号护航航空母舰。前身是大阪商船公司所属的客货轮“阿根廷丸”号云鹰号护航航空母舰。前身是“八幡丸”号邮轮。幸存统计:隼鹰则航空母舰在马里亚纳被重创完全失去战斗力,一直处于大修状态。1947年1月被解体。凤翔号航空母舰在1943年由于整体改造失败,导致该舰失去远洋航行能力。1946年9月被解体。天城号航空母舰在吴港翻覆搁浅在港内,1946年12月被解体。 参考资料 Japanese Aircraft of the Pacific War 现在的航母一般认为,“航空母舰”通常是指拥有全通甲板、可搭载并起降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作战舰艇。其中,以搭载直升机或短距垂直起降战机为主的通常被称为直升机母舰或两栖攻击舰。按照这一定义,“伊势”号下水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实际拥有的航空母舰已经达到5艘,包括3艘满载排水量1.3万吨的“大隅”级两栖攻击舰“大隅”号、“下北”号、“国东”号(日称“两栖运输舰”),2艘满载排水量1.8万吨的“日向”级直升机母舰“日向”号、“伊势”号(日称“直升机护卫舰”)。作为“日向”级的第二艘舰,“伊势”号于日动工,工程总预算达到975亿日元。“伊势”号舰长197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1.395万吨、满载排水量1.8万吨,在吨位上已经超过意大利“加里波第”号、泰国“皇家公主” 号航空母舰。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伊势”号飞行甲板可同时起降4架大型直升机,机库还可容纳11架直升机,舰员为380人。“伊势”号还将装备“宙斯盾”相控阵雷达以及先进的火炮、导弹和指挥通信系统。按计划,“伊势”号将于2011年3月建成并交付自卫队正式服役。加速装备航母编队在积极推进航母建造计划的同时,近年来日本也在加速包括大型远洋补给舰、护卫舰艇、潜艇等相关编队配套舰艇的装备步伐。年满载排水量超过1.5万吨的“摩周”号、“近江”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相继服役。2008年5月,日本最新型“宙斯盾”级驱逐舰“足柄”号正式服役,海上自卫队“宙斯盾”级驱逐舰达到6艘。“足柄”号的服役也标志着日本海上编队综合作战能力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日,三菱重工为日本第一艘19DD级驱逐舰举行了铺龙骨仪式。海上自卫队官员透露,建造该级舰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级直升机母舰提供一层防御力量,使它们免于受来自水面和空中的打击。2007年12月,以二战期间日本航母命名的海上自卫队新型潜艇“苍龙”号下水。同时,日本还在研发4000吨左右,装备高速鱼雷、潜射导弹和声纳系统,具备更强远海综合作战能力的新一代潜艇。日本航母之路逐渐清晰冷战结束后,日本逐步恢复了航母发展计划。通过建造“大隅”级、“日向”级,海上自卫队积累了建造全通甲板战舰的成熟技术。常驻日本的美军航母编队,也为日军提供了现成的航母情报资料来源。据了解,2010年左右,日本将正式设计和建造一艘4万吨级的中型航空母舰。可以说,从“大隅”级两栖攻击舰——“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中型航母——大型航母,日本未来的航母发展蓝图已经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刚刚下水的“伊势”号与“日向”号在二战期间就是姊妹舰,使用“伊势”号与“日向”号作为新型直升机母舰的命名,似乎也体现出日本军方将其视为“未来航母过渡舰”的“良苦用心”。
1.二战舰船 日本航母 日本海军重型航空母舰 ——赤城号(Akagi) 赤城号航母,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日开工,日暂停,1923年受华盛顿条约的限制,改建为航母,从战列舰改为航母时,主舰体基本不动。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有双层机库。除了主飞行甲板外,艏部有短距飞行甲板直通机库,但后来证实短距飞行甲板基本没用。完工时安装了巡洋舰上的火炮,而且没有岛式上层建筑,锅炉的废气从右舷排除,安装了角度向下的烟囱。 &#年4月22日下水,日完工。在日本海军服役的前五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安装了一个右舷的岛式上层建筑。1935年10月到1938年8月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了改装。取消了艏部飞行甲板,机库向前延伸,主飞行甲板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用左舷的岛式上层建筑替代了原先的较小的右舷岛式上层建筑,还对舰炮进行了重新调整改进。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动力为蒸气轮机,19台锅炉,4轴,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武备为6座单管203毫米主炮,6座双管120毫米副炮,28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 日夜,大和号战列舰安祥地的沉浸在中途岛西北300海里的海面上。作战室中,平时一向头脑冷静指挥果断的山本五十六大将此时却犹豫不决了,因为在他手中的一纸电文是那样的沉重,“赤城号中两颗炸弹,丧失战斗力,请定夺”,他完全明白南云在何种情况下会发出这种电文,但在作出这必然的决定前还是不禁回想连篇。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舰。作为日本海军第一航空战队的旗舰,她也是日本航母的皇后。作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和8战列巡洋舰)的一部分,赤城号的原始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于1920年12月开始制造。1923年11月在其完成前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 1927年3月赤城号服役之初,飞行甲板为上中下三段。下层甲板的前部供大型舰载机起飞,中层甲板供轻型舰载机起飞,上层甲板供飞机降落。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多载飞机。估计飞机在中层甲板起飞时就想现在的动画片中的宇宙飞船一样,在狭窄的通道中加速,而后冲入太空。不久在赤城号的使用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这种设计并不实用,且交通管理较复杂。于是,赤城号于1935年进行了改装,三段飞行甲板联到了一起,前端由两组圆柱形支柱,并且在飞行甲板左侧增加了岛式上层建筑,以便于观察。 山本五十六曾任赤城号舰长。山本以其敏锐的眼光意识到了这种没有巨炮的战舰对海战将产生的本质影响。尽管这种思想在海军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山本确实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赤城号之中。 9·18事变的次年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中,山本曾率领赤城、加贺号轰炸上海。事变爆发,赤城在长江流域、华南、支那、海南更是大开杀戒。 作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号上有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1940年,日美局势日趋紧张,美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1941年初,山本制定的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为此各航空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山本的政策是训练中的伤亡与实战中的伤亡同样对待。致使赤城号以及第一航空战队的飞行员在参战前轰炸的命中率可达到80%。1941年12月,赤城号作为旗舰参与偷袭珍珠港。山本的思路在珍珠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山本的地位在帝国海军中达到了入日中天的程度。 开战6月内,由赤城号领导的第一航空舰队横扫太平洋和印度洋,但山本如何也想象不出赤城号在中途岛发生了什么事,但他知道他必须作出什么决定。天皇的照片转移出来后,执行护卫任务驱逐舰舞风号、荻风号、野风号和岚风号各自发射了一条鱼雷,在水面上挣扎的巨型战舰赤城号带着没有起飞的舰载机很快消失在其惊动了的这片海洋之中。舰上幸存的舰员被派往了太平洋的前哨基地。 日动工改建、日下水、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26900吨(对外公布)实际30000吨 武备:双联200毫米炮2座,单管200毫米 总长:261.2米 动力:蒸汽轮机8台,主锅炉19座,炮6座,双联120毫米炮6座131200马力,4桨(210转/分) 宽:29米 型深:15.3米航速:31节 吃水:8.07米续航力:8200海里/16节 飞行甲板:上层长190.2米,宽30.5米舰员:1630名 载机:60架 日本海军重型航空母舰:加贺号 ——加贺号(Kaga) 加贺号航母,由川畸船厂(kawasaki)建造。日开工,日下水,1922年暂停,原计划是作为快速战列舰,后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改为航母。1923年后重新开工并改造为航母,日服役,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之后排水量为42,541吨,8台锅炉蒸气轮机,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武备为10座单管20毫米单用炮,8座双联127毫米两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舰员编制人数2016人,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舰之一,她与赤诚号的起源很类似,原始设计是战列舰。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 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加贺号和赤城号一起完成了轰炸和制空任务。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配合陆军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被击落13架,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随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轰炸的目标也扩展到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市区。1939年后,加贺号返回太平洋海域。 日,加贺号作为六艘航母之一参与偷袭珍珠港。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和瑞鹤)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日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后,加贺号回本土修理,没有参与4月在印度洋对英海军的作战。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参与中途岛战役,全部战沉。加贺号于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炸沉。 加贺KAGA 日改建动工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26900吨(对外)实际30000吨 武备双联200毫米炮2座,单管200毫米炮6座,双联120毫米炮6座,双联13.2毫米机枪4挺,双联7.7毫米机枪2挺 总长238.5米 宽29.6米 型深15.45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12座,91000马力,4桨(210转/分) 吃水7.93米 飞行甲板上层长171.2米,宽30.5米 航速27.5节 载机60架 舰员1630名 日本海军重型航空母舰:大凤号 日,菲律宾以东洋面即将破晓。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机动部队在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率领下,分成甲、乙 、丙3支部队,各以3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环形队形,正由西南向东北方开进。小泽企图发挥舰载机战斗活动半径较大的优势,利用关岛基地,对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美第58特混舰队实施“穿梭轰炸”(舰载机依托航母和岸上基地进行的一种往复轰炸,即舰载机突击目标后,飞往附近的岸上航空基地,补充燃料、弹药后,在返回的途中对目标再次进行攻击),以遏制美军向马里亚纳群岛发动新攻势。 小泽伫立在旗舰“大风号”舰桥上,下令各波攻击机群相继起飞,去攻击30O海里外的美特混舰队。8时10分,旗舰了望哨突然一声尖叫,他看见一架飞机朝海面直扑下来,海面上竟有3道鱼雷航迹,在驰向“大凤&号。原来,飞行兵曹小松关呼雄发现了雷迹,鱼雷为美国潜艇发射,为保护旗舰免遭攻击,他采取自杀性撞击行动,撞毁了一条鱼雷。“大凤”号紧急规避,但来不及了,还是命中一雷。“大凤”号不愧是一艘重装甲防护的航空母舰,挨雷后似乎安然无恙,一时并未显出什么异样。于是小泽命令护航舰只加强反潜警戒,战斗仍按原计划进行。然而事出意外,鱼雷爆炸后损坏了一部升降机,结果把那里的通风口堵住了,而航空汽油罐受损后汽油蒸气不断外泄,这些气体由少而多,大量聚集,结果在14时32分被引爆。烈火浓烟从机库喷出,很快蔓延到弹药库。“大凤”号的腹部,随之发生一连串大爆炸,舰体迅即倾斜。18时28分,在中雷10小时之后,这艘服役才一个月的新型航空母舰,就葬身在塞班岛以西洋面的万丈深渊。 建造原委及概貌 本世纪30年代,世界各海军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掀起高潮,进入了所谓无条约制约的时期。野心勃勃的日本海军以美国海军为对手,从1939年起,开始实施为期6年的造舰计划。计划规定,着手建造新型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分析,在兵力对比上日本海军弱于美国海军,要想取胜,就只好借助自身训练有素、特别擅长夜战和近战的特点,迫近美舰队打肉搏战。这样就得冒受到打击的危险,接近敌舰,故须加强防护能力,加强航空母舰的装甲防护。“大凤”号就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建造的一艘“不逊于美英航母的具有现代形态”的航空母舰。 “大凤”号排水量34000余吨,水线长253米,水线宽27.7米及吃水9.7米,飞行甲板长257.5米,宽30米,蒸汽涡轮机,4轴,功率160000马力,航速33节。为了改变其飞行甲板的脆弱状况,日本海军煞费苦心,不惜减少舰载机的数量(为63架,比“翔鹤”号少21架),来提高飞行甲板的防护能力,加强其不沉性。在日海军的航母建造之上,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 舰桥与烟囱一体化 “大凤”号飞行甲板低,烟囱采取何种样式,一开始便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从前,日本航空母舰的烟囱由舰舷向测方伸出,并向下弯曲,效果倒也不错。不足之处是,一旦遭受损伤,舰体倾斜时,对舰十分不利。“大凤”号飞行甲板位置低,安装烟囱的甲板位置也低。在如此低的甲板上,若依然是过去的那种弯曲状大烟囱,对舰体的稳性就更加不利。因此,决定放弃横斜弯曲状处囱,而采取直立式烟囱。但是,这一点在技术证论会上遇到了麻烦。日海军一贯重视夜战,航母也不例外,兵舰载机要适应夜战的需要,政要尽可能减少飞行甲板上的突出物,而在立式烟囱是一个明显的障碍物。此外,这种烟囱的徘烟也影响飞机的起降活动。改装成直立大烟囱一事虽受到强烈反对,最后还是保持航母稳性的幸见占了上风,结果直立式烟囱定了下来,并使其与舰桥一体化。 “大风”号的舰桥不是设置在飞行甲板航测线以外,而是偏内侧一点,在右舷测中部稍靠前的地方,以利保持稳性。为保证排出的浓烟不致对后部飞行甲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设计研究部门制作了一个百分之一的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证明,在舰桥、烟囱一体化后,沙囱需从其垂直面向外倾斜26”,高出飞行甲板17米。这样,烟囱排出的浓烟才不会影响后部飞行甲板上的作业。“大凤”号舰桥内部的配置情况,从飞行甲板平面起向上依次是,飞行甲板平面上有方位测定室,飞行员待机室,气象室;下部舰桥甲板平面上有司令官、参谋长、舰长和航海长休息室,方位测定室,报务室;上都舰桥甲板上有操舵室,第一防御指挥所,作战室兼海图室,方位测定室,报务室;罗经舰桥甲板平面上有传今所,探照灯指挥所,舰载机起降指挥所;防空指挥所设置在最上部的甲板上。 封闭式舰首与前甲板 在日本海军中,“大凤”号率先采用了能够抗风暴的全封闭式舰首。舰首外板一直延伸到飞行甲板前端和侧面,从而提高了航母的适航性、耐波性,增加了飞行甲板的长度和最前部飞行甲板的强度。 “大凤”号舰首的外舷呈明显的外倾状,并与飞行甲板的侧面、前端相连接。通常在首甲板上的锚甲板设在舰内部,抛锚、起锚设备也置放在舰内,舰首外舷两例也看不到起锚用的喇叭口,水线以下的舰首是球界形状的。舰首部的舱室内有:仓库、作业场、抛锚机室等。 飞行甲板及机库 “大风”号是日本海军中第一艘飞行甲板装防护装甲的航空母舰。既要有防护装甲又要保证其稳性,这是个很难两全的难题。日本海军经过论证后,毅然决定采取直接加强飞行甲板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改变飞行甲板的脆弱性,以利打近战,深入到敌舰载机作战半径内突击敌舰船。“大凤”号飞行甲板长257.5米,前端宽18米,中部宽30米,后端宽27米。升降机前后各一部(每部重100吨),两部升降机之间装有防护装甲(长150米,宽20米)。这部分防护装甲由一层20毫米厚和一层75毫米厚的甲板上下叠加而成,表面敦以乳胶(以前是木质的),可以经受得住500公斤炸弹的俯冲攻击。飞行甲板上装有舰载机着舰用阻拦装置(每部阻拦装置最多有4条阻拦横索,4部阻拦装置共有14条阻拦横京),最大制动距离40米,最大制动速度每秒30米(飞机最大重量4000公斤),采用油压制动方式。复原动力为压缩空气,复原时间9秒。 机库分上下二层;上层宽18米,下层党广米.各有4个隔舱。上层机库的舱顶板厚10毫米。飞行申权与机库顶板之间有0.7米的空间,以防炸弹穿透飞行甲板危及上层机库。然而,“大风”号突如其来的巨爆,原由正是在机库内。机库内充满轻质油气体,被点燃、引爆后,顷刻间烈火便将“大凤”号吞噬。舰上的75架飞机(零式战斗机27架,九九式、慧星式轰炸机27架,天山式攻击机18架和侦察机3架)有的转移到其它航母,有的在舰上化为灰烬。 主要防空武备 航母用来自卫的武器是舰载战斗机和高射炮。“大凤”号主要装备九八式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和九六式3联装25毫米机关炮2种。前者有6座(12门),两舷配置,各3座。其最大射程14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射速15发/分,最大仰南十90o—-10“,俯仰速度16o/分,旋回速度10.6”/分,半自动装填。该炮的射击指挥仪为九四式,两舷各装一部。而后者有17座,左舷8座,右舷7座,舰尾2座;其射击指挥仪8部,分别装置在两舷和舰尾。此外,在舰桥、上层建筑后部和信号桅上装有对空雷达。飞行甲板和舰桥侧方装设了探照灯。 舰尾部分 “大凤”号舱尾干舷较高,舰尾飞行国板下面是小艇置放处,因干般高未另设小艇置放甲板。舵有2副,前后配置,均是半平衡舵。此外,为加强防空火力,竣工时在规尾装了3联装25毫米炮2座。 日动工、日下水、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29300吨 武备:双联100毫米炮6座,三联25毫米,炮22座 总长:260米 宽:27.7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4桨(300转/分),160000马力 型深:22.1米 吃水:9.67米 航速33.3节 飞行甲板:长257.5米,宽30米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载机:战斗机19架(含预备机1架)攻击机36架,侦察机6架 舰员:1649名 日本海军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苍龙号 “苍龙”号航母,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日开工,日下水,日完工。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母,有双层机库和全通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并采取巡洋舰的主机以便获取较高航速。日本海军以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参考该航母设计。满载排水量198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2000马力,最高航速34.5节,编制舰员1100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28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3架(最多可达71架)。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炸沉。 “飞龙”号航母,由Yokosuka海军船厂建造,日开工,日下水,日完工。是苍龙号的改进型,和苍龙号比,进一步加强了舰体结构强度,提高了舰艏,改进了装甲,最大的改变是岛式上层建筑改到了左舷。满载排水量219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3000马力,最大航速34.3节,舰员编制1101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31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4架(最多可达73架) 中弹后开始起火燃烧的飞龙,注意前升降机的巨大弹洞 苍龙号和飞龙号属同一级别中型攻击航母,都是日本海军的第二批航空母舰。苍龙和飞龙的原始设计是所谓的“航空巡洋舰”,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但设计之中发现:既多载飞机、又装载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而后苍龙和飞龙设计成为专职航母。借鉴赤城号和加贺号的设计经验,苍龙号和飞龙号在排水量约为前者一半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与前者相近的性能,但装甲较弱。 苍龙号1934年11月开工,1937年12月服役。次年,苍龙号在中国海域游弋,其舰载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协助陆基空军侵华行动。飞龙号1936年7月开工,1939年7月服役。飞龙号比苍龙号稍长一些,其舰桥也不同于苍龙号,设在飞行甲板的左侧。服役后飞龙号与苍龙号编为第二航空战队,由山口多闻少将指挥。 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中原本没有两龙,在山口多闻的力谏下,苍龙号和飞龙号作为6艘攻击航母的组成部分参与攻击。并且由于续航能力强,在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又奉命增援威克岛。1942年初,第二航空战队南下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实施登陆前的空袭。1月24-25日,空袭安汶港;2月4日第二航空战队的飞行队从岸上基地起飞,对由荷兰多尔曼少将率领的英美荷澳四国舰队进行空袭。2月15日,第二航空战队与完成拉包尔空袭的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汇合。2月19日,一、二航空战队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协助战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二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以及护卫舰群汇合对印度洋英海军进行扫荡,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并在基地之外击沉了躲避不及的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 1942年6月,四艘攻击航母(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和苍龙号)参与中途岛战役,全部战沉。第二航空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拒绝离舰,随飞龙号一起沉没。四舰中飞龙号最后受到攻击,之前其舰载机重创了美航母约克城号,后者最后被日潜艇击沉。 苍龙Soryu 日动工日下水日竣工 飞龙Hiryu 日动工日下水日竣工 苍龙 飞龙 标准排水量15900吨,总长227.35米; 宽21.34米 宽22.04米 型深20.4米 型深20.5米 吃水7.47米 吃水7.84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宽27米 载机 载机 96式战斗机16架(含预备机4架)96式战斗机16架(含预备机6架) 97式攻击机12架(含预备机3架)97式攻击机12架(含预备机3架) 96式轰炸机36架(含预备机9架)96式轰炸机36架(含预备机9架) 97式侦察机9架 97式侦察机9架 武备 武备 双联127毫米平高炮6座 双联127毫米平高炮6座,三联25毫米炮7座 双联25毫米炮14座 双联25毫米炮14座 动力 动力 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 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 152000马力,4桨(340转/分) 153000马力,4桨(340转/分) 航速34.5节 航速34.4节 续航力7680海里/18节 续航力7670海里/18节 舰员1100名 舰员1100名 日本海军轻型航空母舰 ——海鹰号(Kaiyo) 三菱长崎(Mitsubishi,Nagasaki)船厂建造。原先是打算建造成运输舰,开工时期不明,日下水,1939年7月完工。日改装为航母。1944年前只是当做训练舰使用,大战后期用作飞机运送。日被英国飞机轰炸,战后解体。 和其他的护航航母类似,机库和飞行甲板相对较小,没有岛式上层建筑、弹射器和阻拦索,用驱逐舰的主机代替了原设计的柴油机。1944年增加了20门25mm防空炮和一些防空火箭发射器。主要用于运输和训练。 排水量13,600吨/17,500吨(满载) 飞行甲板长度492英尺 航速34节 动力52,000马力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127mm8座、25mm44座 雷达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24架 舰员829人 日本海军轻型航空母舰 ——龙骧号(Ryujo) 根据1921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有关10000吨以下的航空母舰 不在限制之内的条款,日本设计了这艘排水量为8000吨的航空母舰。由于尺度有限,设计者费了不少心机。但竣工时,标准排水量还是超出原设计,达到10600吨。服役后不久,发现该舰稳性差,舰首甲板过低,飞行甲板的支撑结构强度不够,被大浪压坏。因此,撤除了2座127毫米炮及其它可撤除的重物,加强舰体结构,提高舰首甲板,以改善适航性。为了增加稳性,不得已追加了500吨的压载,从而对航速有影响。太平洋战争之初,它曾在苏门答腊海域、印度洋进行过契交战。日,在第二次所罗门群岛海战中,被美国“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飞机命中4颗炸弹,后沉没。 龙骧Ryujo 日动工,日下水,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10600吨 武备双联127毫米平高炮6座,四联25毫米炮6座 总长180米 动力蒸汽轮机2台,主锅炉6座,65000马力,双桨(275转/分) 舰宽20.32米 型深20.6米 航速29节 吃水5.56米 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 飞行甲板长158.6米,宽23米 舰员924名 载机48架(含预备机12架) 日本海军护航航空母舰 ——冲鹰号(Chuyo) 这是日本第一型护航航母,由17000吨级的豪华邮轮改装而来 。主要用于训练和飞机运输。经过简单改装。机库较小,增加了相对较短的飞行甲板,没有岛式上建、弹射器或阻拦索。战争期间,日军为弥补反潜护航力量的不足而改装,载机20-30架,航速较低,不能跟随战斗编队出战。 大鹰级一共有三艘,大鹰、云鹰、冲鹰,于三菱公司长崎船厂(Mitsubishi, Nagasaki)建造,战争爆发后分别改装为航母,均在战争期间为美军击沉。 大鹰号开工日期不明,日下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日完工。服役期间只参加了一次战斗部署,其余时间主要是执行训练和运输任务。日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海军“红石鱼”号潜艇击沉。 云鹰号开工日期不明,日下水,完工后被军队接管,在吴市(Kure)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日完工。服役期间只用于运输和训练。在日在中国南海东沙群岛东南被美“石首鱼”号潜艇击沉。 冲鹰号开工日期不明,日下水,在舾装期间被军队接管。在吴市(Krue)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日完工。服役期间只用于运输和训练。日在日本伊豆群岛八丈岛以东被美“旗鱼”号潜艇击沉。 大鹰Taiyo 日动工日下水,日改装竣工。 冲鹰Chuyo 日动工日下水,日竣工日改装竣工。 云鹰Unyo 日动工日下水,日竣工日改装竣工。 标准排水量17830吨 武备单管120毫米高炮4座,双联25毫米炮4座(“冲鹰”:双联装127毫米高炮4座,三联装25毫米炮10座;“大鹰”、“云鹰”在1944年间改装后增加单管120毫米炮2座,三联装25毫米炮约4座) 总长180.24米 宽22.5米 型深23.5米 吃水8米 动力蒸汽轮机2台,主锅炉4座,25200马力,双桨(140转/分) 飞行甲板长162米,宽23.5米(“冲鹰”:长172米,宽23.7米;改造后的“大鹰”、“云鹰”:长180米,宽23.5米) 航速21节 载机战斗机11架(含预备机2架),攻击机16架(含预备机2架);“冲鹰”载机30架(含预备机4架) 续航力8500海里/节 舰员747名(“冲鹰”约850名) 训练航空母舰:龙凤号 和瑞凤级相似识,是另外一种潜艇母舰的改装。1941年开始改造成航空母舰,日 完成。4月18日,改装中的龙凤还挨了杜力特轰炸队的一颗炸弹。1942年12月改造刚完成,龙凤号就又挨了一条鱼雷。在大战期间主要是作为一艘训练航空母舰。1944年6月菲律宾海海战中龙凤被击伤,日停泊在吴县军港的他再次被炸,这次之后他就没有再回到现役,1946年被解体。 排水量13,360吨/16,700吨 飞行甲板长度707.4英尺 航速26.5节 动力52,000马力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127mm8座、25mm60座、13.2mm28座 雷达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31架 舰员989人
动力三角翼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私人飞机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龙航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