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溪首播会员上为什么注册后出现的是游戏?

阿溪首播注册教程_啊溪首播在哪看老九门?
阿溪首播诛仙青云志
<span id="num_a_人顶
<span id="num_b_人踩
阿溪首播注册教程,啊溪首播在哪看老九门?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阿溪首播免注册版的注册使用方法!
阿溪首播免注册版介绍
阿溪首播免注册版--最新、最热门的影视剧尽在阿溪首播免注册版
电视剧更多同步热播国产剧/港台剧/日韩剧/欧美剧
多格式播放&&支持MOV、MP4、MPV、3GP、MKV、RM、RMVB、WMV、FLV、AVI、MPG、MPEG、DAT、VOB、ASF、M4V、TS、M2TS等格式
高清流畅播放视频文件
无需转码,无需安装第三方插件,直接播放
支持后台直接暂停
支持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
支持横屏播放
热门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动作游戏
类别:模拟经营
类别:动作游戏
最新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塔防游戏
类别:角色扮演
类别:塔防游戏您的位置:
→ 阿溪首播 v5.0.2 安卓版
阿溪首播 v5.0.2 安卓版阿溪首播app下载|
网友评分:8
软件大小:10M
软件语言:中文
软件类型:国产软件
软件类别:免费软件 / 视频影音
更新时间:
软件等级:
官方网站:
运行环境:Android
软件厂商:
顶好评:50%
同类相关软件
9.9M/中文/10.015.6M/中文/.06.4M/中文/10.014.0M/英文/10.029.4M/中文/10.0
阿溪首播app,一款专为喜欢看电视剧的用户所推出的手机视频平台。在线就可以随时观看哦,简单易用,更有最清新的操作界面,最火的电视剧例如老九门还有青云志之类的都有收录,最新电视电影就在阿溪首播,快来下载吧!应用特色:1.毫无学习成本,打开软件立马可上手2.基于上下左右方向键和OK键进行智能电视导航设计3.汇聚上千个电视频道,无论是央视、卫视还是地方台4.解决操作难的困境,人性化设计5.让你敬请享用直播大餐更新日志:1、修复部分已知bug2、优化部分频道源加载出错的bug3、“精彩推荐”新增更新显示
阿溪首播暂时还没有上线哦,可以直接去官网进行观看哦~敬请期待!
其他版本下载
阿溪首播 v5.0.2 安卓版
软件无法下载或下载后无法使用,请点击报错,谢谢!
请描述您所遇到的错误,我们将尽快予以修正,谢谢!
*必填项,请输入内容
本类下载排行
7.71 6.62 7.73 5.04 8.35 6.06 10.07 1.68 9.09 10.010 .011 7.112 6.013 7.514 10.015
本类精品软件
7.4M/中文/7.730.4M/中文/6.813.5M/中文/9.02.8M/中文/1.114.2M/中文/7.519.6M/中文/10.02.7M/中文/10.0
装机必备软件
本类集合软件(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镇江上下五千年(让孩子了解镇江)
镇江史话之一(商、周、春秋)序:镇江是个古老的地名,更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大运河的交汇点上,由于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从远古时代起这一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繁衍。夏、商、周时的先民就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先吴文化。镇江的土著原居民为荆蛮人。西周时期,周康王(公元前1000年左右)分封“夨”为宜侯,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宜”地。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铭文表明镇江至少已有3000年的文明史。镇江的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应某期刊编委的委托,笔者将分期梳理、整合、探究镇江的历史,进一步展现镇江文明,弘扬镇江文化精神。因笔者才疏学浅,在研究与查阅资料过程中错讹不当之处难免,权当引玉之砖,抛给同行评说,敬请不吝赐教。。& && && && && && && && && && && &先人遗址-文化孕育长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下游的江苏南部很早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1980年在丹徒高资一建筑工地附件的土堆里发现两段古人类股骨化石及四枚石化程度很高的牛牙齿,经鉴定距今约20万年前;1993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又发现两块古人类颅骨、一枚牙齿化石及200余件古脊椎动物化石,经测定距今有35万年。以上信息表明在镇江周围很早就有远古猿人栖息和活动的足迹。
镇江地区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另一地点是镇江西郊蒋桥街道檀山村的莲花洞,这里洞口开阔,洞穴高大,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茂,适合于原始人的生存居住。上世纪八十年代省市考古专家对此进行了挖掘,出土了600多件动物标本及几件人工石器,经鉴定距今约10万-12万年前,属早期智人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七八千年前,镇江一带的原始先民进入了磨制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在镇江丹徒磨盘墩、王家山遗址,丹阳的凤凰山等处,不断考古发现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后期(良渚文化)遗迹,新石器过度到商周的文物也是不断发现。& && && && && && && && && & 宜侯夨簋-先秦文化商时宁镇地区的先吴文化要优于太湖地区的土著文化,到了商末周初,西北一支移民南下到达长江以南,宜就是姬姓贵族在镇江大港沿江建立的统治据点。春秋时期,今丹徒地称为朱方,丹阳称为云阳,都是吴国西境的军事要塞,镇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历3000年,而依据就是在镇江大港金东纸业五号门边的烟墩山出土的文物----宜侯夨簋。
& & 烟墩山,位于长江之滨,相传古代曾于此山设烽火台,故而得名。该山又名四墩山,山上原有土墩四座,经考古发掘,确定两墩为土墩墓葬,另两墩早年被夷平。一九五四年六月,大港村民聂长保于山上翻地时,掘得古代铜器十二件,后上交江苏省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同年十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邀请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组成调查小组,对出土铜器地点进行勘查和考古发掘,又掘得铜鼎、车马器、玉和原始瓷豆等。这组铜器中,最为出名的一件为“宜侯夨簋”,上有铭文一百二十余字,记载了周王改封&夨&为“宜”侯的经过。郭沫若、唐兰等专家认为:“宜”地望即今丹徒一带。一九八四年,在“宜侯夨”墓南下方七十米处,南京博物院和镇江博物馆联合发掘了另一座土墩墓,出土陶瓷器及骨制品三十六件。经考证,两墓时代均为西周早期。烟墩山土墩墓的发掘,特别是“宜侯夨簋”的出土,复活了古书上所记载的吴国史料,为西周初年井田制和奴隶制之佐证,证明镇江有三千年的悠久文明史。现宜侯夨簋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详细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镇江一带)字号句吴(句容),荆蛮义子,从而归子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他们从中原而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入乡随俗,尊重土著文化,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再从“乃奔荆蛮,纹身断发”的地理特征来看,荆蛮人就是镇江人的先祖,而周康王册封的夨就是镇江目前有记载的最早先民首领,“宜”就是他们的封地。周封姬姓宜国不仅表明了西周强盛的势力已到达江南地区,还进一步证实了镇江一代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 && && && && && && && && &古名朱方---吴越春秋春秋时,镇江地区属吴国,被称为“朱方”。吴王开凿邗沟以沟通长江、淮河,镇江由于位于邗沟与长江交汇处南岸,逐渐形成长江下游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之一。后,吴国被越国所灭,楚国又灭越国,并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因镇江位于北固山之南)。春秋战国时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相继出现,春秋中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势力影响到江淮一代。后越灭吴,而后楚又统治吴越,后人将吴、楚抗衡时期的中间地带赋予独特的名称“吴头楚尾”,古丹徒、古云阳就在于此。《史记》记载太伯、仲雍被立吴君后于春秋中叶其曾孙被晋献公所陷,公元前585年太伯十九世孙吴君寿梦重掌大权,统治江南一带,国力渐强,正式称为吴王,而政治中心也渐渐移至太湖流域。当时吴王寿梦四子中小儿子季札最为贤能,且博学多才,很得吴王赏析,在位时就想将王位传于他,季札推辞不受,最后不得已传位长子诸樊摄政,临终留下遗嘱,诸樊日后传位于季札,季札坚决不受,后归隐于山野(今丹阳延陵),表现出当时文人的豁达与修养,也避免了吴国王位之争,被传为美谈。后丹阳有季子庙就是纪念“三让王位”吴公子季札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末叶,诸樊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得王位,吴王阖闾(夫差)筑吴大城(今苏州城),国力大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乘吴王夫差率兵赴中原远征预做霸主之际,大举伐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夫差自杀身亡,吴地为越地,后越国内部争斗,国力减弱,公元前334年,楚杀越王无疆,吴地重归楚国,公元前306年越亡,朱方改名谷阳,到秦时改为丹徒,也有学者认为战国中期所改,现无考。大量的墓葬文物证实,秦朝之前的镇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活动中心在现在的大港、丹阳、句容一线,寿梦的孙子吴王余昧埋葬在大港北山顶可见,镇江尚未成为一座城市,但这一片地区已被吴国统治者划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行者如风 于 15-5-18 23:55 编辑 ]
-------------------------------TEL:
15-5-18 23:37
(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镇江史话之二
& && && && && & 秦时荆蛮
& & 据史料记载,镇江有县级行政单位设置的历史已有2200年,而最早实行郡县制的朝代为秦,因而镇江就是第一批设立行政单位的地区。秦时设丹徒、曲阿以及江乘县。
&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诸侯王,统一全中国,原被楚管辖的镇江,并入了秦的疆土,秦把原七国的土地分为36个郡,镇江隶属会稽郡。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秦始皇自咸阳出发,经皖地当涂东游镇江,来到京岘山,观地势,云此有天子之气,为保其一统江山万古千秋,秦始皇传旨,急驱3000多名赭衣囚徒,星夜赶往京岘山,名为修筑驰道,实是砍毁古树名木,劈山削岭,断其“龙脉”,败其“风水”,并煞费苦心地将谷阳更名为“丹徒”,顾名思义,即赤衣囚徒之地。丹徒的地名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时隔若干朝代,开明贤能的清朝皇帝乾隆杂韵《京岘山》写了这样一首诗:“凿京岘命赭衣徒,名象虽存迹久芜,未及临洮东属海,长城筑罢竟亡胡。”& &
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也有相似记载:秦始皇堑金陵北山改为秣陵(今南京),开凿云阳北岗改为曲阿(今丹阳),凿京岘山改为丹徒(今江苏大学校区)。有人说秦始皇当时是为了开河道,也有人认为是修驿道,现在无从知道,但丹徒、曲阿的地名确实由秦开始了。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距离镇江城30公里的圌山,雄峙江浒,扼锁大江,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瑞气升腾,龙骧虎视,秦始皇认为“瑞”有王者之气,怕出圣人来夺其江山,立即传旨将瑞字左边的“王”去掉,用“囗”将余下的字框起来,以免王气外泄危及万年江山。于是这座山便叫做“圌山”。其实这样的传说有些牵强,但秦始皇在镇江一带凿山开路倒是确有其事。
早在春秋晚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中原参与争霸,曾开邗沟以便直通江淮,吴国的军队从太湖过丹徒水道到达长江,然后可以渡江从邗沟北上,那时镇江既靠长江又临入海口,风大浪急,吴王就修造一段丹徒水道,也就是江南运河的雏形。
秦朝统治者试图利用这一重要的地理优势来管理江南一带。无奈存世只有短短的15年,即被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所灭。
& && && &两汉风云
& &西汉时期的丹徒已经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大县,句容开始设县,汉时万户以上设令,而不满万户设长、尉,一般大县长官二人、小县一人,1980年在丹徒镇金家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一方铜印“丹徒右尉”,说明当时的丹徒设有左右两尉,当属万户人口的大县。
秦汉时期,镇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仍在丹徒沿江一线,今谏壁镇到大港为中心往两边辐射,而今的大港附近汉墓众多,证明了当时丹徒县的繁荣和规模。
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封韩信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本姓的刘贾为荆王,管辖吴地(苏州),刘贾封国为荆国,当时的镇江为荆国辖地。
后来刘邦江山稳定后开始铲除异族王,杀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担心刘邦祸害自己,便起兵反汉,先击破荆国,刘贾迎战失败,相传迁都镇江,后战死,葬身于北固山。元代《至顺镇江志陵墓》记载“汉荆王墓,在府治(北固山)后圃”,现市区鼓楼岗尚有刘贾墓,非常简陋,与当时战败草草安葬有关,也有人说是刘贾的衣冠冢。
丹阳荆氏族谱记载,刘贾死后其子刘武迁居曲阿,改姓荆,如今刘贾后人荆姓在丹阳成为一大姓氏。
英布后来被刘邦平定,又封刘姓子弟为王,历史称为同姓王,前后封燕、赵、吴等九国,吴国就是以前的荆国,刘邦的侄子刘濞为吴王。后在“七国之乱”被丹徒守将所杀,葬于谏壁江岸,后刘濞墓塌于长江之中。汉景帝改封自己的儿子刘非为江都王,吴王所辖地区改为江都国,公元前121年,废江都国,恢复会稽郡。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即将土崩瓦解,镇压农民起义中各地方军事实力不断组合不断分散,江东一带的孙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渐渐崛起,也为其后的三国时代东吴的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策开创集聚了这一带的军事力量,据说孙策的祖父孙种是吴郡富阳人,东汉末年迁往曲阿,在县西15里的白鹤山种瓜为生。《光绪丹阳县志》称“县西十五里白鹤山,山有三仙庙,庙前有井,为孙钟灌瓜井”,元代地方志也有记载。孙策父亲孙坚投靠袁术,被派征伐刘表,遇伏中箭身亡,还葬曲阿,在今丹阳司徒镇,人称高陵。
孙坚的二儿子孙权,后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 && && && && && && && && && && &&&东吴建立
孙坚死后,孙策年仅17岁,与堂兄孙贲把父葬于曲阿后,与皖地舒城周瑜结为好友,在谋士的指引下去见袁术,领会了父亲旧部人马千余众,有了自己的实力。
当时的刘氏皇族后人扬州刺史刘繇占领了江东的曲阿,利用天险,控制江口,孙策向袁术请战,会同周瑜、孙贲,在秣陵(南京)打败刘繇夺得曲阿,收俘了大将太史慈,后太史慈成为东吴大将,建安十一年病故,葬于北固山中峰。孙策在江南一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建安二年,袁术称帝,孙策绝交,后起兵伐袁夺得庐山郡,已有兵马数万,建立了江东政权。历史上有段佳话,相传就发生在镇江,乔国公有两个女儿生得是貌若天仙,一为大乔,一为小乔,孙策娶了大乔,小乔嫁于周瑜。官渡之战后远在河南、淮北的曹操,为拉拢孙策,嫁侄女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娶孙贲的女儿为儿媳,江东的政权也日益稳固。
公元200年,孙策带数人外出在丹徒西山(市区汝山)涉猎,突遇被孙策绞杀的原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客,被箭射中面部,伤重而亡,年仅26岁,后被其弟孙权追封长沙恒王,葬于丹徒城南。
孙权接过孙策的大业,表面屈从曹操,暗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几次平定叛乱,辖地发展到赤壁之战前的七郡之地,北方的曹操打败了刘备占领了徐州,基本统一北方地区。而居于江南一带的东吴政权更加巩固,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TEL:
15-5-18 23:39
(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镇江史话之三: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分裂和封建社会动乱时代,那时镇江经济开发、人文兴盛,以京口为州治的南徐州成为南方的重要屏障,京口成为全国知名的城市。更有学者把镇江的这一时期成为“京口时代”。
& && && && && && && && && &吴城迁京
镇江古时称为丹徒、谷阳,汉末吴初时,有记载改称京、京城。《三国志.蜀志》中提到赤壁之战后刘备为荆州牧,孙权“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京即为京口,《三国演义》 称东汉末年镇江为南徐州为小说误,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方改为南徐州。其实京是指圆形的大谷仓,也指陡峭的高丘,口指高丘下的入江口。在《元和郡县图志》有记:“京上郡城,城前浦口”明确指出京口的具体位置就是在北固山临江一带。
官渡之战后,军阀征战的形式渐趋明朗,出现了北方曹操、江东的孙权、荆州刘表以及投奔而来的刘备、益州的刘璋四分天下的局面。公元207年也就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完全占领河北的冀、并、幽、青各州,北降乌桓后,准备南下进攻刘表,统一长江以北,统一中国,荆州刘表拥有数千里的地域,士卒十余万,物产非常丰富,但本人没有统一进取的志向。建安十三年夏天,曹操大军南下,未及交战刘表病死荆州。次子刘琮决定投降曹操,长子刘琦率部退向夏口,投奔刘表的刘备此刻也率领部下经当阳长坂与关羽会合也撤退到夏口。此刻认识了东吴的使者鲁肃。
刘表病死、曹操南征的消息传到江东后,孙权一面派鲁肃以吊念刘表的名义去荆州刺探当前局势,一面积极联络刘备,权衡利弊后把江东的政权由苏州迁到京口,在北固山的前峰鼓楼岗一带建筑城池,把首府由吴中迁至京口前线有利于及时调动水军,也是积极面对曹操迎战曹操的积极态度。
在鲁肃以及刘备的特使诸葛亮的周旋下,孙刘正式结成联盟共同抗曹,公元208年十月孙刘大军在赤壁打破曹军,暂时阻止了曹操南征的步伐,迫使曹退回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至顺镇江志》记载“子城,吴大帝所筑,周廻六百三十步,内外固以砖,号铁瓮城”,当时孙权把家室从苏州全部搬迁到京口城内。南宋学者熊克说过:“曹操东下,孙仲谋自吴徙居于京(京口),乃遣周瑜逆击,大破之……虽获捷于赤壁,实决机于丹徒。”意思就是赤壁之战,实施于战场,决策于镇江
& && && && && && &&&孙刘联姻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八郡中的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治于湖北公安,而荆州长江以北的重地江陵、夏口都在孙权的掌控之下,由周瑜驻守。建安十四年,刘备从公安乘船来京口会见孙权,据说是来向孙权借荆州,历史上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讹传,因为荆州原为刘表所有,刘备投奔于刘表又会合于刘表之长子刘琦,刘备掌控荆州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不存在向孙权借的说法,长沙四郡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更不存在借荆州之说。清人赵冀在《廿二史劄记》中指出:“借荆州之说出于吴人事后之论……”,原来赤壁之战,周瑜与刘备共同破敌,最大收益者为刘备,解了曹操南下夺地之围,又因战役取胜是吴出兵出力所致,故吴人认为荆州应为吴所有,而非备所据,方有“借荆州”之言。事实上当时三方鼎立之势已定,刘备来京口会见孙权,目的是商讨位于公安上方的重镇江陵之事,备想通过打开江陵的大门,日后可以管控川蜀之地。
刘备来到京口,当时孙权的部下意见相左,大将周瑜建议将刘备软禁起来,鲁肃主张联姻,后孙权采用联姻的主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固山甘露寺刘备招亲”的史话,其实当时的北固山三面环水,主峰为战事瞭望口,后峰尚未有寺庙,贵为孙权之妹的孙夫人不可能在北固山上成亲,由此可见刘备招亲的地方应为孙权的府邸铁瓮城之内,《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讲述:周瑜见招亲计谋失败,继而建议孙权为刘备“修宫室,多佳丽,备溺玩美乐,渐远荆州旧僚”,《三国演义》中接着讲述,刘备真的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随之入吴的赵云拿出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谎称曹操欲报赤壁之仇攻打荆州,而博得孙夫人的配合,假借赴长江边祭祖而逃到荆州,引出了三气周瑜的故事,演义毕竟是戏说故事,历史上孙刘两家联姻,确实是孙权想通过联姻,一是威慑北方的曹操不要轻举妄动,确保江南平安,二来可以控制刘备的势力,日后可图谋大业。
& && && && && && && && && && && && && && && && &&&&&二乔故里
在《三国演义》中,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在民间传播很广。在戏剧演义讲述赵云随刘备来到京口,便拜访大乔、小乔的父亲,在京口非常有威望的乔国老,由乔国老来向吴国太游说,随行大将赵云根据诸葛亮的授意又把孙刘联姻的消息传遍镇江城,目的都是向孙权施压。其实在镇江的润州区蒋乔街道就有这么一个地方-----乔家门。
乔家门,古地名,乔姓较多,传汉代遗老乔国老隐居在此,也是大小乔诞生地,乔氏宗祠遗址仍在,据说民国时,乔氏宗祠很为壮观,规模超过奉化溪口蒋氏宗祠,而乔氏宗祠就是建在当初乔府地身。解放后,乔氏宗祠先是作为蒋乔中心小学所在地,后为历届蒋乔乡、公社、镇政府办公处。在润扬长江大桥镇江出口处的大桥村,传为孙策、大乔住处。小乔村(古地名)在大桥村中,是周瑜、小乔居地,大桥村孙姓、周性较多。清诗人杨铸拜访乔公屋后,曾写有著名的《二乔村曲》。
据说曹操举兵南下,讨伐东吴,为的就是娶大乔小乔,置于铜雀台上。大乔和小乔之貌在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就能看出。
另外宋苏轼《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正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记载。
古语云:红颜薄命。孙策25岁在镇江汝山死于箭伤,葬于谏壁江边、周瑜也是英年早逝,大乔、小乔的结局正史无载,乔家门却因为这段美好的姻缘,而引人遐想连篇。
& && && && && && && && && && && & 三国鼎立
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鲁肃再讨荆州,周瑜不设计假取西川意借刘备出来犒劳吴兵之时杀之,后被诸葛亮看破气郁身亡,周瑜死后,鲁肃接任都督。建安十六年孙权进一步把都城西迁至秣陵,改名建业,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作为军府所在地,把京口设为京下督,原镇江铁瓮城作为长江下游后方的重要屏障。
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夺取益州后,建安二十四年又进取汉中,实力大增,成为孙吴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孙、刘从各自的战略出发,围绕荆州的归属,双方矛盾急剧上升,局部的冲突时时爆发。《三国志&#8226;吴主》载,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要求刘还原所借荆州,刘不许。孙权所置长沙等三郡长吏,亦被关羽所逐。“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建安二十四年,吕蒙袭杀关羽,取荆州,孙权的指挥行营转到公安,稳定了上游战局,但荆州问题并没有最后解决。
公元221年,刘备继曹丕公元220年称帝后,也宣布称帝,并准备大军伐吴,抢夺荆州。荆州形势异常严峻,《吴主传》记载孙权在争夺荆州后,“权知东南形胜必在上流也”,因此,孙权并没有回建业,而是立即“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取‘武运弘昌’之意)。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八月,孙权谕令诸将:“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况今处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轻忽不思变难哉。”言语中透露出孙氏对政治、军事形势的忧虑与警醒,从而决定定都武昌。由此可知,孙氏定都武昌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利用武昌进攻退守的地理形势,集中力量与蜀汉、曹魏抗衡,保卫孙吴西部境土的安全,并伺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另外,孙权之所以能离建业而迁都武昌,也与下游军事压力减轻有关。孙权与刘备交恶时,努力地结好魏。魏文帝曹丕也坐山观虎斗,企图借孙吴之力制蜀,不在江淮地区对孙吴发动进攻,反而在政治上予孙权以支持。
孙权建都武昌时期也是“吴蜀联盟”关系重新恢复、发展时期。经过夷陵之战的较量,孙吴稳固地取得荆州南部地区,其西部的边境得以巩固,而蜀国国力空前削弱,已很难再构成对吴的威胁。223年,刘备病逝,执掌蜀汉大政的诸葛亮奉行与孙吴和好的政策,双方关系趋于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四月,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
《三国志&#8226;吴主传》载:吴蜀联盟重新比较巩固地确立。孙吴来自上游蜀国的威胁基本消除,而上游抵御北方曹魏的压力则因蜀国的分担大大减轻。同时,孙权把都城迁离上游也是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吴蜀联盟的尊重。另一方面,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孙吴大将周鲂、陆逊败曹休于石亭,基本解除了曹魏对长江中游的威胁,而下游地区来自北方曹魏的威胁已大大增加。魏黄初五年、六年,魏文帝曹丕即两次亲自发兵临广陵,企图操戈东吴,均告失败,三国鼎立的形势也已经确立。
孙权向上游发展受到扼制。如此一来,孙权的战略重心不得不转向经营长江下游的江北防线,稳定长江下游统治区。武昌作为孙吴最高军事、政治权力中心显然是不大合适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孙权于黄龙元年九月,迁都建业。
将都城从武昌搬回建业,孙权住在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留下“吴宫政变”的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庙号太祖,在位时间24年。
东吴期间的镇江作为三国军事、文化重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TEL:
15-5-18 23:41
(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镇江史话之四:侨置南徐
三国鼎立,蜀国最弱,刘备病死,其后诸葛亮率部虽有努力,但仍未挡住历史变革的潮流,与公元263年被魏所灭,公元265年司马炎建晋取代魏,公元280年吴国被灭,中国得到了统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又一次得到印证。
& && && && && && && & 晋朝之乱
西晋时期的丹徒、曲阿属扬州毗陵郡管辖,句容一带属于扬州丹阳郡,西晋政权也是历史上最为腐朽的政权,统一不久百废待兴,但这时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长达16年间的争权夺势,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起兵反晋。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占了洛阳,几年后又攻陷长安,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当时民族仇恨越积越深,长安城内“户不盈百,蒿棘成林,残垣断壁,坑斩士女,鲜有遗留”,在连年的战乱、灾荒、饥饿的困扰下,北方的民众纷纷赶往南方相对平稳的地域,这就是著名的“永嘉南迁”。大批的难民集中在长江以北的地区,以淮南为多,部分到达扬州。
东晋前期,政权动荡频繁,咸和初年,原流民领袖青州苏峻率兵在江淮一带对抗东晋政权,北方的羯族贵族乘机南侵,导致流民大量继续南迁,更多的难民渡过长江天险,滞留在今天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一带。
当时的政府为了稳定局势,维护南迁侨民的利益,在侨民聚集的地区侨置郡县,仍然沿用原籍州郡县的名字,称为侨州、侨郡、侨县,南迁之民也被称为侨人,保留原籍贯。当时东晋政权在京口侨置徐州、在广陵侨置兖州,侨置于京口的徐州,称为南徐。故镇江有“南徐”之古称。当时的京口为扬州晋陵郡所在地,下辖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无锡七县,侨置徐州的侨民就分散在这7个县之中。因而东晋时期,镇江是侨民居住最多的地区,由原来的土著人口20万人达到总人口38万人,镇江的人口也是历史上一次大融合。
& && && && && && && &&&闻鸡起舞
东晋时期,北方的许多地方陆续被北魏占据,东晋不少将士主张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出身于官僚之家的祖逖同侨居京口的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二人志同道合,常常谈论政事,励志收复中原,两人听到田野里有野鸡的鸣叫声就披衣出门,拔剑起舞,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历。
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永嘉七年(公元313年)中原沦陷,祖逖组建部队北伐,自京口江面渡江启程北上,船只到达大江中间,用力拍打船桨:“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中流击楫”,后一路破敌直达骏仪城(今河南省开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黄河以北失地,完成北伐统一大业,晋元帝司马睿怕祖逖功高,怕人从中牵制,朝廷内乱,祖逖病死于今河南杞县,北伐失败。收复的土地随后尽失。
& && && & 北府兵盛
东晋中期,国土已四分五裂,东晋为了与十六国对峙,由辅政大臣谢安组建了一只由朝廷直接控制的中央军—北府兵。北府就是京口的代称,《资治通鉴》中记载“晋建都建康(南京),以京口为北府,历阳为西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历阳内使及临淮太守苏峻叛乱,让本就风雨不定的东晋政权雪上加霜,被北府军将领郄鉴平定。
为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拱卫首都建康和抑制上游桓氏势力东山再起,抵御前秦南下等,谢安打算成立新军。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十月,朝廷任命谢安侄子谢玄为南兖州刺史,负责筹组新军。谢玄随即把南兖州的军事治理机关从京口移到广陵,南徐、南兖两州侨户纷纷应征入伍。当时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骁勇应选,谢玄任命刘牢之为参军,率领精锐作为前锋。当时 “北府兵”的名声大震南北。太元四年(379)五月,前秦兵俱难、彭超部进攻淮南,并包围三阿。北府兵援救三阿,一战告捷,迫使前秦兵向北退逃。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战,北府兵更是表现神勇,成为击败前秦的中坚力量。也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北府兵的军事实力使它成为各政治集团争夺的对象,北府将领也成为左右东晋政局的重要力量。
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其时谢安当国,以兄子谢玄应举。朝廷拜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二州本是北来侨民的集中地。“人多劲悍”﹐富于战斗经验,桓温曾说:“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谢玄召募劲勇,徐﹑兖人民纷纷应募入伍,彭城刘牢之、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晋陵孙无终等皆以骁勇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威震敌胆。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 && && && && && && && & 刘裕建宋
元兴元年(402)正月,朝廷以宗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征讨荆州军阀桓玄。三月,刘牢之投降桓玄,不久,被桓玄夺去兵权,被迫自杀。北府兵遂为桓玄并吞。三年二月,刘牢之原参军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牢之外甥)等联络一部分北府兵中下级将领分别在京口与广陵举兵击灭桓玄。
元兴三年(404),刘裕在京口重组“北府兵”,后成为刘裕代晋建宋的骨干力量,虽然刘裕等人都是北府兵将领出身,这时的军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北府兵”了。
桓玄被杀后,晋安帝复位,封刘裕为镇军将军、徐州刺史等职,刘裕掌握兵权之后铲除了曾随他一起起兵的刘毅及同党谢混、诸葛长民兄弟,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位置。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八月,刘裕率军自建康出发,各路大军也相继按预定策划出动,次年离开彭城(今江苏徐州),自淮水、泗水进入清河。八月,刘裕大军攻破阌乡(今陕西潼关东)。一路破竹逼近长安。后秦主姚泓见长安危急,与姚裕率数百骑逃奔石桥。东平公姚赞得知姚泓兵败,率众往救,士众皆溃逃。八月二十四日,姚泓率群臣至王镇恶军营投降,至此,后秦便宣告灭亡。
刘裕在收复长安之后,留下12岁的儿子刘义真做安西将军,让他镇守长安,自己连忙赶回建康。当他离开的时候,满怀希望的长安百姓都无比痛心失望,纷纷来到刘裕门前请愿。后来夏国王赫连勃勃进攻关中,刘义真撤回江南,本来很有希望的北伐事业就这样功亏一篑了。刘裕回建康后进爵为王,大权在握的刘裕功高盖世,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晋恭帝将位置禅让刘裕,改元永初,创建了刘宋王朝,为宋武帝,南朝时期拉开了序幕。
& && && && && && && && & 元嘉之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据《至顺镇江志》记载,“宋武帝旧宅,在寿丘山,即今普照寺”。就是现在镇江市区正东路北的梦溪园内。
历史上对宋武帝刘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小人,本可收复所有失地,却为篡夺王位,胜利毁于一旦;也有人认为刘裕是一代明君,用人上“内省取用寒人,外藩托付功臣”改变了历史上“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的取人制度。镇江学者王川认为刘裕虽出生是低微的寒门,胸襟广大,战无不胜,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
南北分裂的局面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刘裕建宋不长,永初三年就病死在建康(南京),葬于蒋山。这个时期是历史上少有的清明阶段,南方的经济更是得到起飞,出现了历史上的宋文帝“元嘉之治”,镇江的人口达到42万之多,当时“宋氏以来,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
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南方相对和平安定,大批的北方侨民聚集镇江,各种文化习俗在这里交融,魏晋学风也被带到镇江,出现了道学理论家、炼丹家葛洪、陶弘景,出现了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出现了《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出现了编写《邵明文选》的萧统等一大批的文人学士、科学巨匠。
在丹阳留有六朝时期的帝后王侯陵墓7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12处,在焦山留有“大字之祖”的晋代摩崖石刻《瘗鹤铭》等历史古迹,这一批批历史遗迹都见证着那一时期镇江的发展与变革。
-------------------------------TEL:
15-5-18 23:43
(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 && && & 镇江史话之五:萧梁时期
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废恭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以区别于后来的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后称之为“赵宋”、“宋”。从此,中国的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更替,每个朝代都只存在了几十年。齐、梁两朝定都建康(南京)。齐朝历七帝、时23年,梁朝历四帝,时55年。两朝帝皆萧氏子孙,死后归葬故里丹阳。
& && && && && && && && &朝代频换
刘宋末年,皇族之间连年混战,当时民间有个歌谣唱到: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刘宋的大权集中在中领军将军萧道成(汉将萧何后代)手中。升明三年(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宋顺帝刘准, 自立为帝,历史上称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 萧道成称帝后,采取了一些为了巩固统治地位的积极措施,主要有实行“土断”,即“诸王悉不得营立邑邸、封略山湖。”同时,整理户籍、减轻租税等。萧道成在位四年就死了,其子侄为争夺皇位,爆发内战。萧道成的侄子萧鸾于公元494年,连杀两个新立的皇帝,夺得帝位(即明帝),在位五年。
明帝统治期间及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多处发生农民起义,虽相继剿灭,齐王朝的统治也被大大削弱。和帝中兴元年雍州刺史萧衍(丹阳访仙镇人)率兵进入建康,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次年,改为相国,进爵梁王。不久在友人范云和沈约的周旋之下,逼迫齐和帝禅让皇位与萧衍,萧衍假意推辞后,于公元502年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坛为帝建立了大梁帝国,称梁武帝,史称萧梁。不久萧衍给齐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而亡,按皇帝规格举行葬礼,谥号“和帝”,葬于恭安陵,齐亡。
& && && && && && && && &萧衍佞佛
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期间北方的北齐与西魏战事不断,后孝文帝元宏死后,北魏的国力也渐渐衰弱,对处于南方的萧梁政权的威胁也逐渐减弱,南北(北魏)战争的减少,给萧梁的经济文化带来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梁武帝鉴于宋、齐两代的皇族内争,士族、庶族外乱,统治削弱,朝代短暂的教训,采取了对皇族、官僚生活上优容,政治上严防的方针。还极力提倡儒学和佛教,粉饰太平。
萧衍个人不仅非常节俭,还颁布法令重用人才,还是位博学多才的帝王,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曾与谢眺、范云等八人游历于竟陵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还有《宋书》的作者沈约。下令将南方民歌、传说故事等收集成册,后世称为“乐府”,自己主持编撰六百卷《通史》,到宋时已失传。亲自书写了《春秋答问》等书,直接解答大臣的疑问,倡导了学习风气。《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道“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反映了当时的繁荣。
因为萧衍信奉佛教,大力宣导佛学,公元527年亲自来到同泰寺,做了三天住持和尚,精心研究佛教理论,渐渐地远离了朝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江南一带出现了大量的佛寺,全民学佛,导致国防力量的衰退,奸佞当道。
& && && && && && & 侯景之乱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原东魏司徒侯景降梁,封为河南王大将军,梁宗室子弟萧渊明被东魏俘获,梁武帝打算用侯景换回,此事惹怒了侯景,后与梁朝临贺王萧正德勾结,带兵反叛,渡江进攻建康。武帝子孙在各地拥有兵众,虽来救援,但因各怀争夺皇位的野心,保存实力,不肯进击。太清三年三月,侯景攻破建康,城内原有十余万人,在被围百余天后,饿死近绝,武帝也被饿死在净居殿内,时年86岁。葬于修陵(丹阳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侯景纵兵烧劫,建康化为焦土,江南成为废墟。史称“侯景之乱”。
侯景立梁武帝三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后被侯景杀死,废帝自立。公元551年因南方人民的发对,次年梁武帝七子萧绎镇守江陵,派将军王僧辩和陈霸先击败侯景,攻破建康,杀死了侯景。
侯景之乱历时4年之久,南朝士族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据说侯景痛恨南方士族的原因是,曾求婚与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萧衍认为王谢门第太高,没有答应侯景的请求,侯景记恨在心“会将吴儿女以配奴!”。进入建康后,屠杀王谢两家,几乎亡族。刘禹锡在《乌衣巷》一诗中就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说。王谢两族只是当时南方士族的缩影,六朝古都呈现“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萧绎在江陵自立为帝,是为元帝。当时梁的国力已危在旦夕,北方的魏国分裂成北齐和北周,北齐慢慢地占领了梁江北的大片土地,萧梁的巴蜀和荆襄一带也被北周夺去,萧梁实际统治的只剩下长江下游一带。
& && && && && && && && & 亡国之音
承圣三年,西魏攻下江陵,俘虏了梁元帝后又用土壤活活闷死,立梁詧为帝。当时王僧辩立北齐扶植的萧渊明(梁武帝侄子)为帝,镇守京口的刺史陈霸先杀两人,另立梁元帝之子方智为帝,号敬帝,随后陈霸先以弱制强抗击了多次北周、北齐的攻击,后又于公元557年受命于危难之时禅梁自立称帝(陈武帝),国号陈。
拥有半壁江山的陈,起于陈霸先,延居都城建康,是南朝时期难得的明君,因其不朽的功绩,后人赞其为一代英雄,但真正被世人记住的确是他的后代——陈后主叔宝,以及他的胭脂井的耻辱故事,后主即位后得过且过,并大肆修建宫殿,生活奢靡,亲妃嫔近文臣,终日与张丽华、孔贵妃于艳词酒色之中,作有《玉树后庭花》之曲,后被称为亡国之音。
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篡位改周为隋,定都长安,改元开皇。开皇八年,出兵50万,由晋王杨广率军南下,攻陈。589年隋文帝攻陷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延续了33年的后陈亡。
& && && && && && && && &多元文化
萧梁时期的文化可与盛唐、北宋时期相提并论。 梁武帝时期战事稍有缓和,便大力发展文学与艺术,当时的绘画水准颇高,齐景帝萧道生墓室中砖画表现出秀骨飘逸之风,“羽人戏虎”,“骑马武士”等飞灵若动、栩栩如生,当时石刻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不仅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的艺术精华,还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堪称南方艺术瑰宝。
宗教文化发展空前,萧梁时期为了对抗外来宗教佛教的影响,本土教派的道教也迅速发展,两者的影响力在南方一带交锋、对抗、融合,使得镇江的句容成为道家的发源地,佛教的文化,儒教的发展都给这一时期的镇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TEL:
15-5-18 23:45
(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镇江史话之六:隋唐嬗变
& &镇江史话之六:隋唐嬗变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改周为隋,定都长安。随后于开皇八年(589年),晋王杨广率军南下攻陈。俘虏了陈后主,陈亡,自此孙吴时期建立的都城建康政治地位随之消失。结束了长达四个世纪的南北分裂、诸王割据的局面,统一的封建王国政权中心再次回到北方,为了巩固北方的政权、发展经济,加强对南方一带富饶地区的控制,让南方的粮食、丝帛能快速地抵达长安,迫切需要打通一条贯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 && && && && && &&&运河开凿& & 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文帝,为了灭陈,对长江以北的江都(今扬州)的邗沟进行了疏浚,开凿山阳渎,即山阳(今淮安)到江都,将淮水与江水链接起来,方便了进攻建康(今南京)装备的补给。灭陈后,以京口为治所的南徐州也被废除,设润州,后又废除润州,将丹徒县改为延陵镇,并入延陵县,于曲阿(丹阳)一并辖于江都郡。隋炀帝继位后,对位于江都郡内的邗江再次疏通,“接水于扬子入江”,又陆续开凿通济渠(洛阳—山阳)、永济渠(洛阳—涿郡)、江南河(京口—余杭)。至此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近五千里的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同时将海河、黄河、淮河、扬子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成就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伟大的运输大动脉,也大大方便了南北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在梁陈以前,京口到钱塘并不通漕,江南河开凿后,京口抵余杭变得更加快捷,江南河在镇江段共130余里,其中丹阳90里,丹徒45里。“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其实江南河为大运河四段中,最后开凿的,京口为江南运河的开端,因为地势的缘故,运河在江北段地势广阔,因而邗江段运河相对平缓,江南段的京口,多夹冈(丘陵山地),故在京口段雄俊伟岸,为了克服地势高,水位断流的困扰,唐时又在京口建京口闸,便于江水与河水的平衡,当时的润州刺史齐澣在江北,挖瓜州新河,更加促进了镇江渡口与瓜州渡口的繁荣。唐朝诗人对此壮举大加赞赏:“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到了唐代,做为江南河开端的镇江不仅是军事要地,更是经济重镇,大量的丝绸、绢布自润州运往北方各地,同时润州还是南方金银器加工制作的基地,所产的金银器皿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江南运河的开凿,让镇江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与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拥有了得天独厚地理条件,也为镇江江南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漕运重镇李渊建唐后,重置润州,划金陵地属润州管辖,润州下辖丹徒、曲阿、金坛,武德九年,扬州移治江都,延陵县、句容县、白下县又归润州,据《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唐玄宗天宝以前润州在籍户数2.5万,人口近13万,天宝以后六县人口达10万户,人口66万多。大运河的开通,为镇江的发展带来了活力,运河两岸商贾云集,各种酒肆、店铺、茶馆、作坊鳞次栉比。唐诗人杜牧曾做诗《润州二首》其一:“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就是对当时的繁华真实的记录。随着漕运的发展,位于镇江西边的蒜山渡口作为南北交通的关卡地位也得到体现,时任浙西观察使的李德裕“于蒜山渡点其过着,一日一百余人”。可能是历史上对自镇江蒜山渡口过江抵瓜州渡人数最早的统计数据。也表明金陵渡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废李显,改立豫王李旦,次年徐敬业、骆宾王等人拥兵在扬州起义,徐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发兵讨武,占地润州,后在高邮下阿溪决战中兵败,在润州江面被属下所杀,骆宾王相传藏身于润州乡间,不知所踪。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也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宋州(今商丘)刺史刘展叛乱,聚守润州天险,隔江与唐军对峙。唐将领田军率军3000,部将范知新率军4000对刘展进行围攻,在京口上游渡江,混战中刘展被箭射中而亡,拥兵两万余人的这场叛乱也随之平息。1960年镇江文物部门,对位于镇江城北的北固山甘露寺铁塔地宫进行了挖掘,出土了唐宋文物二千多件,其中唐代瘗埋的金棺银椁最为珍贵,金棺内藏有多枚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在地宫内还发现有“唐李德裕”字样的石刻铭文。李德裕出身官僚世家,父亲李吉甫为宪宗时宰相,李德裕主张进行科举制度改革,平定节度使刘稹的叛乱,在朝廷及地方都大有建树。据记载公元822年,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镇海军节度使兼润州刺史,在任期间,地方安定,生产发展,政治清明,江浙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观。为报答唐穆宗的知遇之恩,李德裕于北固山后峰扩建寺庙,寺成而甘露降临,后改名甘露寺,在寺庙入口立石塔一座,后人称“卫公塔”,地宫瘗埋诸多敬佛之物。此塔在北宋时期改建为铁塔,为江苏省内唯一的铁塔。& && && && && && && & 唐诗鼎盛有人说唐朝之后再无诗,宋朝之后再无词,话虽偏激,但足以说明诗歌再唐诗的鼎盛。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不乏大量的歌颂赞美镇江的诗歌。唐代诗人李白曾多次游历镇江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这首《焦山望松寥山》就是其一,李白25岁出蜀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估计《焦山望松寥山》一诗,是写于公元727年,此时诗人满腔抱负,心情开朗,感情热烈,雄奇奔放的笔调和瑰丽绚烂的诗句,浪漫主义的诗风已趋于成熟,不是天宝元年之后,作者诗风中的那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沉稳老到。第二次来镇江正值安史之乱次年,即公元756年,李白随永王李璘东巡,在舟上发出:“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的由衷赞美。初唐时期镇江的景色就十分瑰丽,特别是润州城下的北固山,让很多行旅诗人为此着迷,诗人王湾就是如此,客路北固山,写下了传世之作《次北固山下》,不仅赞美的大江风貌,又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新旧事物交替滋生的哲理,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唐时润州不仅景色旖旎,经济上已经是一座繁荣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即王湾之后,大诗人王昌龄在润州金山寺旁的江南名楼芙蓉楼边送别友人,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时光到了晚唐,诗人张祜一路赶来,夜宿金陵渡(宋时改为西津渡),写下了与张继《枫桥夜泊 》相媲美的诗篇《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在唐代,有一位自然清纯、天生丽质的镇江美女——杜秋娘,她写的《金缕衣》诗被收入到《唐诗三百首》,也是被《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唯一女诗人。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劝君莫惜君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摘枝。在诗中,杜秋娘以恳切的语气劝戒青少年不要追求物质享受,要珍惜青春时光,及时发奋努力,否则,青春时光一过,后悔就来不及了。杜秋娘受到两任皇帝的宠爱,是闻名天下的江南美女。诗人杜牧随他的爷爷杜佑进宫,亲眼目睹了杜秋娘自然天成的美丽和美伦美幻的歌舞,从而终身难忘。几十年后,已是著名诗人的杜牧为此写了一首与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著名的长篇叙事长诗《杜秋娘》,开头寥寥数语,就把杜秋娘清纯靓丽、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自然传神的烘托到了我们面前: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做过润州司马的许浑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诗风清新靓丽,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 他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更让我们熟识,诗人晚年定居京口丁卯桥,他将当时丁卯村夜色的空明、宁静、恬淡都写进诗中: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许浑死后,葬于丹徒谏壁里。 &&自隋唐漕运移于京口,南来北往,皆以京口通津。举凡仕宦、商贾、应举游幕,经过此地者,无不登山临水,吟咏流连。除以上诗人外骆宾王、宋之问、孟浩然、王昌龄、王维、刘禹锡、白居易、李绅、杜牧、陆龟蒙、韦庄和来自日本的晁衡等都曾来这里漫游、生活或做官。郡内名士戴叔伦、储光羲等与许浑、张祜、杜秋娘一样都留有千古佳篇。据统计,仅《全唐诗》中吟咏镇江的就有一千多首,由此可见隋唐时期镇江经济、文化的发展。
[ 本帖最后由 行者如风 于 15-5-19 09:46 编辑 ]
-------------------------------TEL:
15-5-18 23:58
注册 06-5-25
天宝以后六县人口达10户,??应该是10万户吧
15-5-19 09:34
(行者如风)
注册 03-11-30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QUOTE:原帖由 湘妃竹 于
09:34 发表
天宝以后六县人口达10户,??应该是10万户吧 是达10万户,笔误,已修改,多谢指正!!
唐玄宗天宝以前润州在籍户数2.5万,人口近13万,天宝以后六县人口达10万户,人口66万多。
-------------------------------TEL:
15-5-19 09:49
注册 08-3-18行业 其它
《杜秋娘诗》 (并序)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珮,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已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15-5-20 10:27
注册 08-3-18行业 其它
杜秋娘简介杜秋娘 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填词作曲,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她身上尽数体现,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在他看来,这小曲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顿时,李锜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李锜与杜秋娘成了一对忘年夫妻,但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这时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顺宗因病体不支,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为之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而宪宗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弈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幸而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姆,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是十七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宦官所弑,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作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宦官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秘,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15-5-20 10:33
注册 06-3-21行业 其它来自 依森伽德
-------------------------------时间的沙漏过指尖……再灿烂的星光也会消逝……
15-7-10 21:34
注册 08-5-27行业 其它来自 镇江
15-7-10 22:12
(镇江梦想培训)
新学期招生!
注册 15-5-22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东吴路/三茅宫/万达校区
15-7-11 09:13
注册 06-7-19行业 教育科研
-------------------------------英语家教,欢迎试读,有意晚间联系:
15-7-11 13:25
注册 11-3-25行业 其它
改天带孩子去莲花洞玩玩。有10万年前的人居住的地方绝对是个好地方。
15-7-16 06:48
注册 11-9-15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镇江
-------------------------------学校地址:市中山东路188号紫金大厦B座3F
15-7-16 14:25
& 镇江上下五千年(让孩子了解镇江)&nbsp&nbsp
请在打开的新窗口中支付完成打赏
我已完成支付打赏
支付失败重新支付
打赏金额:
Powered by
0.016711 s
梦溪论坛的帖子由网友发布并不代表网站官方之意见及观点。如需转载本论坛文字及图片请注明出自梦溪论坛,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发帖、回帖拥有个人空间
上传及分享相册精彩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溪首播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