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权力的游戏看不懂》适合什么样的人看,为什么好多人都说看不懂?

游戏对于人的意义是什么?为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玩游戏都被视作无所事事甚至不学无术?
按时间排序
因为很多人并不是真的热爱游戏,只是无所事事,所以用游戏来打发时间而已。
我觉得好多人认为游戏是不学无术玩物丧志是很让人心寒的一种现象。游戏不能一概而论的,就像书籍电影电视剧一样,神作都能给人带来很多东西。就拿角色扮演类的巫师来说, 如同一部大片,一本巨著,却又是与其完全不同的体验。魔幻的场景,曲折的情节,细致的人设,严谨的世界观构成了这段充斥着生死、叛变、谎言、宗教、真情、暴力、政治等各元素的故事。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精彩。都会遇到当地特色的人,说着独特的口音,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在这个世界里,做的选择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着未来的走向,甚至是整个格局。然而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无关正义或邪恶,一切均是人心。在游戏中可以作为主角,体验各种时代,扮演各种身份,背负各种使命,做出各种抉择,一切都会反映在那个世界里,最终给人以现实的启示和思考。而且游戏除了角色扮演类以外,还有很多类型。体验的重点都不一样。其实游戏相对于电影电视剧而言带来的东西各有千秋,为什么后者有更多人喜爱,是因为它们获取起来更加简单吧,看得也快。
从一个当代国产男人的角度看,我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数学也极有可能会被父母、亲人、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定义成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原因就是不赚钱。也不是所有游戏都对我有意义,对我有意义的游戏也就是我喜欢玩的游戏一定是公平、竞技、自由的。
题主问“为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玩游戏都被视作无所事事甚至不学无术"我觉得是因为这些绝大多数人对于游戏的偏见,现在媒体社会对于游戏的负面宣传太多了,然而游戏市场上很多”不好“的游戏也太多了,导致现在大部分人看到的就是不好的游戏,带来了不好有影响,这种情况下,我想任何一个人看到游戏的反应大约都是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现在游戏的普遍不受承认,所以玩游戏的人大多都得不到很多的”实际“回报,现在职业选手那么多,混的好的能有几个呢!这样会让人产生一种没有前途不学无术的感觉了呗~游戏这么好的东西!一些经典的游戏做的那么好,玩一个游戏难道不比看一部没有营养的电视剧,大一圈麻将来的有意义多了么!
首先题主要搞清楚一件事情,“游戏”这个词的涵盖面实在太广,当你面对TV玩家,PC单机玩家,网游玩家,竞技玩家,WII健身玩家,扫雷玩家,接龙玩家,手游玩家,页游玩家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群体,目的也天差地别。说实在的我觉得网游这些年来虽然成功的毁掉了中国的游戏业健康成长的可能性,但有个巨大的好处是拉走了家长们的仇恨,现在中国一般意义上的游戏都指网游了。小时候家长看到孩子们玩着红白机废寝忘食不吃饭不睡觉当然更不学习的熊样,不恨死游戏机就见鬼了,这个没必要讨论。至于现在么,社会大众看到玩游戏的这些个群体,大致感受是:玩网游的——废柴,或者废柴预备队。因为关于网游的各种新闻和每个大学都会出现的几个网游废人大家也都懂的。玩手游的——消磨无聊时间的小青年。这个基本不是偏见了。会用游戏来打发碎片时间的人并不是玩家,但是最显眼,数量也最大。玩单机电脑游戏的——死宅,技术宅,修电脑的好人预备军。玩主机游戏的——第一反应是你都多大了还玩小霸王???
我非常之不能理解的是,一些家长严厉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能接触游戏玩游戏,但自己却没日没夜玩麻将,孰是孰非? 玩游戏可好比看《金瓶梅》,好淫者只求其中男女欢爱之乐,学者却会对其中的古代市井人情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所以有人玩游戏是纯粹享受娱乐的刺激,而有的则会从中受启发,从而走向制作者的道路,这就看每个人的立足点和后期造化了。
为什么要谈意义?
╮(╯_╰)╭,“是不是拉屎也要问为什么?”引用一句叫兽的台词。
有人说玩物丧志,有人说不思进取。我就纳闷了,学习工作之余找个方式放松一下怎么就不行了。60,70后打麻将放松,80后泡酒吧放松,90后玩玩游戏怎么了!
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刚发了发牢骚,现在正式的回答一下。
玩游戏其实是人类追求幻想的延续,是对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更多的期待,我们一直幻想这其他平行时间的存在。能够和吉安娜还有萨尔一起遨游艾泽拉斯,能够化身为但丁杀神弑魔,也或许可以与咕噜作伴在中土大陆上找寻魔戒。
过了这么多年,从幼稚的孩童到麻木的成人,这些幻想从未因为岁月的变迁而黯淡,反而现实的残酷却让我们更加渴望有一个那样的世界的存在。能够让我忘记勾心斗角的办公室,能够让我忘记喋喋不休的客户,能够让我忘记一毛不拔的老板。甚至那个世界没有人催你结婚,没有人向你炫耀,没有人说你没用;有的只是与你一同欢笑一同悲伤的游戏人物。不是游戏太迷人,只是这个世界太不堪。
为的只是逃避罢了……………………
刚看到linus的自传中说,黑客很多都是从写游戏开始的,从中可以获得一种主宰万物的乐趣,但是仅仅玩游戏,成不了黑客的。后半句是题外话。:)
我看不出游戏之于人的意义和其余一切所谓艺术,文化之于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能够让人喜爱的东西,都可以是艺术的存在。游戏亦然。那么多人喜欢游戏,应该是因为它其实跟画画,阅读,音乐这些艺术一样,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好东西吧。
“玩游戏没用”的意思是“玩游戏不能带来他们可以看到的好处”。比如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一旦超出锻炼的范畴,危及身体健康,还不赚钱,那也是没用的;比如看书可以陶冶情操,一旦没有提高素质的作用,而是纯作为娱乐,还不赚钱,那也是没用的;而通过玩游戏来长见识,增加体验,培养性格,学习能力等等,就像 说的那样,投入产出比太低,这是无法否认的。而如果我们说,玩游戏就是开心呐,跟听音乐喝咖啡看书练瑜伽一样,我就是开心,我就是喜欢,他们就会说,你养得活自己么?你养得活家庭么?你养得活孩子么?你养得活父母么?你能活得轻松么?如果你回答可以,那你就是生活圆满,游戏人生的潇洒存在,也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如果你回答不可以,那“玩游戏没用”的意思还是“玩游戏又不能赚钱”。别以为我说的糙,说的一刀切,事实就是这样。
从本质上看,游戏制作者的初衷应该和马克思一样,只是马克思是为了大众的大幸福,游戏制作是为了大众的小快乐。只是小快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经事”,所以遭白眼相待
游戏,有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我觉得沉迷游戏可能是在里面得到了某种满足吧!
从小玩游戏,以后也会继续,也来答一下。每次有人说,玩游戏是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小孩子玩意时,我都只能呵呵了。就像不能看了喜羊羊大电影就认为电影都是给小孩子看的一样,也有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电影啊!游戏作为一种互动的形式,有赛车(跑跑卡丁车),动作(神庙),角色扮演等类型,在几十种不同的主机平台(你们在ipad上玩的属于ios平台,安卓手机的是安卓平台,只是其中2个现在很留下的平台,而已)上发展了近30年,大概有2类人在玩:休闲的,核心的。休闲的类型是最多人玩的,上班族想图个放松玩的大部分网游/页面游戏,小孩子就爱沉迷的各种平板/flash游戏,大妈们刚学平板时的天天爱消除一类游戏,碰到的就是这种,玩粗略估计对游戏不屑一顾的人,碰到的也只有这种。核心类则完全不一样,讲究剧情(对,和你们高上大的电影一样,也是有逻辑的),注重人物的塑造,注重画面的特效,也是“凝结了劳动”的,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文字阅读能力是看不懂的。举个几个关键词,有时间可以去优酷搜索一下,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发展:荒野大镖客(xbox 360,ps3)末日生存者(ps3)上古卷轴5(xbox 360,ps3,还有电脑)生化奇兵:无限(xbox 360,ps3,还有电脑)不过可以想见,偏见依然会存在,我答了也就答了。
..回答这个问题最基本需要的是一位游戏爱好者,如果没有曾经试过,应该说不出什么弯弯绕来。在游戏里,我可以体验一个完整的另外一个世界的世界观和历史(仅限于精品游戏比如魔兽和上古卷轴系列),我可以无数次体验生与死之间的刺激而不用过于担心后果,我可以在一个没有任何彷徨目标非常明确的世界里面体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强的感觉。我可以脱离这个世界在另外一个世界徘徊,那个世界没有任何木讷呆滞的眼神,所有人全都是英雄。对于一名真正的心理成熟的玩家来说,游戏和生活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就好像读小说和生活并没有任何冲突一样。所谓【玩物丧志】这种概念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给游戏者的定义。【浪费时间】、【挥霍精力】,都是应该把本来事实中该有的发展放进了游戏中而已。我个人并不觉得现实和虚拟的区别有那么大。事实本来就没有那么大,自欺欺人而已。不过我知道像我这样的玩家并不很多,大多数玩家都没什么脑子,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内游戏界虚假繁荣,各种浮夸鳞次栉比。
游戏其实是弱化了目的,保留了愉悦感的学习过程。初生婴儿通过游戏发展运动和认知技巧,长大些了,女孩子过家家、男孩子打仗游戏都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和学习,属于社会行为学习的一部分,是心智和生理成熟的必须过程。而成年人的游戏,大多有较强的目的性,比如获得性择适应性指标,或者满足社交(群体活动)需求,已经脱离单纯的游戏了。而游戏作为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成本太高。寓教于乐只是说说而已,填鸭式的教育就低耗高效多了。最后,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游戏的替代品太多了。而又因为与其替代品不同的特征,比如目的性不强,时间成本高,与低龄相干程度高等等,被丑化为“没用”,“浪费时间”和“幼稚”。
大部分人只为打发时间,极少部分人会觉得“能学到东西”
增加快乐。
小孩子问父母买玩具,父母常常甩出一句:“买这个有什么用?”买来不就是玩吗?
因为是纯娱乐,就和上网灌水一个样。不过这事还可以换个角度看。有人穷尽自己毕生精力创作作品,只是为了让别人也能体会到快乐和美,而有几千万人能够为他们的作品感动,我认为这是地球上发生过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文学,绘画,包括科学,都是这样诞生的。当然,有不少游戏制作人不支持这样的创作动机,声称自己不懂游戏,只懂赚钱,我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实际上社会对游戏的看法一直在变化,西方早年也是和中国一样,认为这东西“能开发智力”。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西方还不太致命,里面的暴力内容则让家长大惊失色,任天堂的公关几乎有一半都用来应对后遗症就是任天堂到现在都只敢走低龄路线。这直接催生了现代分级制度。社会危害问题解决以后,玩不玩的西方人就不管了。我觉得还是个社会成熟的问题,人家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自然不在乎游戏问题。玩游戏比起嬉皮士运动来算是最无害的一种了。至于敝国,只是因为所有背离社会主流的东西都受到反对而已,甚至还曾经公然反对科学,其他的和这一比就完全不值一提了。80年代小青年拿个吉他,高呼:“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领导勃然大怒,全国人民都在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成就斐然,却有人在这里说什么一无所有,简直岂有此理,于是就封杀了。嗯,如果想要从游戏里学到什么东西的话,有一个极好的例子。《Robot Odyssey》,玩过这个游戏的人100%都成了程序员。游戏的内容是玩家通过自动化控制来让角色完成游戏内的任务。《挖矿争霸》的制作人的新作《0x10c》也是类似的设计,那里面给了玩家一块68000CPU来编程,用的是汇编语言。而RO就夸张得多了——是逻辑电路。为了方便玩家解决复杂问题,游戏还提供了把电路制成定制芯片的功能,到后期,你会发现自己已经重新发明了ENIAC,开始重建INTEL公司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三微文章网-专注于知识和经验分享  鄂ICP备号-4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任何人不得用于非法用途,否则责任自负。本网所登载广告均为广告客户的个人意见及表达方式,
和本网无任何关系。链接的广告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如有违者,本网有权随时予以删除,并保留与有关部门合作追究的权利。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三微文章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不懂的游戏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