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三十一a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弹升空画面

洲际弹道导弹有哪些?_百度知道
洲际弹道导弹有哪些?
一、东风-31远程弹道导弹 (代号203号工程)东风-31是一种三级陆基固态燃料导弹。1986年开始研制,项目编号203工程,该项目源自于1978年立项的东风-23。日,东风-31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1996年研制成功并生产。东风哗讥糕客蕹九革循宫末-31共设计有8个型号(包括验证型号),分别是DF-31/DF-31A原型、DF-31B、DF-31B1、DF-31B2、DF-31C、DF-31C1、DF-31C2、DF-31C3。DF-31B1/DF-31C2是地下发射井型号,部署在长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下发射井中,部署情况没有公开过。DF-31C1是平原机动型号,也是50周年国庆阅兵展示的型号,发射筒配备竖立液压装置,主要部署在东北,华北地区,打击对象为美国。DF-31B/DF-31B2/DF-31C3是山地机动型号,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发射筒采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考虑到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兼顾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东风-31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米,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比井射型号差,估计在150米—200米左右。东风-31携带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Ⅲ”抗压加固地井和北美战略防空司令部等。2001年底,东风-31完成换装,东风-4全部退役。技术参数: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射程:8000公里。弹长:13.4米。弹径:2.2米。弹重:17吨。弹头:1枚重1000公斤的1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3枚9万吨级当量分导热核弹头。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精度(CEP):300-500米。准备时间:10~15分钟。DF-31& 10000Km东风三十一远程弹道导弹(热核弹头)使用:长城工程坑道和地井中发射DF-31A12000Km东风三十一甲远程战略导弹使用:长城工程坑道和地井中发射DF-31BKm东风三十一乙使用:长城工程坑道和地井中发射DF-31CKm东风三十一丙东风三十一乙二,丙三山地机动型二、DF-41( 代号204号工程)东风-41是一种三级固态燃料洲际导弹,与东风-31相类似,但射程更远,达到14000公里。东风-41于1986年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老式的东风-5。东风-41于1999年8月研制成功,原计划参加当年的50周年国庆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下发射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41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41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31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技术参数: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射程:14000公里。弹长:17.5米。弹径:2.2米。弹重:20吨。弹头:1枚重1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6枚每个重200公斤的3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精度(CEP):100~200米。东风-41(多弹头-分导式核弹)洲际导弹加固地井发射-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三、JL-1潜射导弹巨浪-1是一种两级固态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N-3。巨浪-1是东风-21弹道导弹的潜射型,设计射程1700公里,立项时间早于东风-21。日,中国用一艘G型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成功。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增加到3000公里。1983年,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开始服役。现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部署了12枚单弹头的巨浪-1。技术参数:推进剂:两级固体燃料。射程:1700公里;改进型增至3000公里。长度:10.7米。直径:1.4米。弹重:14.7吨。弹头:1枚重600公斤20~1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精度(CEP):300~400米。四、JL-2潜射导弹12000公里巨浪二 远程潜地弹道导弹(19T)北约代号:CSS-N-4。由092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发射,巨浪-2是和东风-31/东风-41同时开始研制的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是东风-31弹道导弹的改良型。巨浪-2原型弹只能打8600公里,携带3至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先后经过两次比较大的改进,带的弹头越来越多,打得也越来越远。20世纪90年代改进了增程的甲弹。并于2001年研制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乙弹,同年进行了陆上试射,2002年又在夏级核动力潜艇上进行了海上试射。据估计,巨浪-2还未定型。未来中国最新型的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将配备18枚巨浪-2。技术参数:推进剂:分为两级,一级为固体,二级为液体。射程:8600公里(原型)。12000公里(甲弹)。14000公里(乙弹)。弹重:23吨。弹头:3~4枚25万吨级当量分导式热核弹头(原型)。6—8枚25万吨级当量分导式热核弹头(甲弹)。10枚25万吨级当量分导式热核弹头(乙弹)。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精度(CEP):80米。五、DF-45& 15000Km东风45多弹头洲际导弹,铁道-机动发射改进型号。技术参数:缺资料。六、DF-51东风51重型洲际导弹,加固地井发射。技术参数:缺资料。七、中国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东风-5(DF-5/CSS-4)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射程12000公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后命名为东风-5A,射程15000公里。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DF-5A)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弹径:3.35米弹重:183吨弹头:一枚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一枚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 + 空间计算机精度(CEP):500~3500米准备时间:30~60分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洲际弹道导弹(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缩写ICBM)是一种长程弹道导弹(通常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还有一种说法是8000公里以上),设计用途为哗讥糕客蕹九革循宫末投递一枚或多枚的核弹头。该种导弹的威力强大,常被设想成导致世界末日的核战争中使用的武器。世界上试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是前苏联的Р-7 Семёрка导弹(英文R-7 Semyorka ,北约代号SS-6 Sapwood)。这枚导弹于日从位于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Baikonur Cosmodrome)试射成功,飞行了6000公里。现在在役的洲际弹道导弹有:美国的民兵III;俄罗斯的白杨-M;中国的东风5、东风31。这些算是现在操作最多的弹道导弹。现在还有一些例如印度的“烈火5”正在研制中。
美国:MGM-118A“和平卫士” “民兵3”“ 三叉戟”俄罗斯:SS-18  SS-19  SS-N-23潜射 白杨-M
美国有民兵系列`中国有东风系列
俄国的SS20 SS24
洲际弹道导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美傻眼:中国东风31A导弹射程可达美本土
美傻眼:中国东风31A导弹射程可达美本土
来源: &&&&&&编辑:李民&&
内容提要: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新闻网14日声称,中国军方最近进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三次试射。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新闻网14日声称,中国军方最近进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三次试射。据称,这种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射程可达美国本土。
  据报道,已获取相关情报的美国官员表示,中国此次公路机动的“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试射7月24日进行,凸显北京正在展开大规模核力量构建。不过,无法获知最新试射使用的是单弹头还是多弹头。报道称,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文章称,在过去一年内,“东风-31A”已进行过两次试射,分别是在日和11月30日。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具有全球最活跃和多样化的弹道导弹发展项目,“它正在发展和测试攻击型导弹,组建额外的导弹部队,在质量上升级导弹系统,以及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国弹道导弹部队正在导弹规模和类型方面扩大。”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军方拥有超过15部“东风-31A”发射器,射程超过6835英里(约合11000公里)。其他导弹专家表示,“东风-31A”能够携带5枚核弹头。美国专家里克·费希尔表示,“东风-31A”能部署2-3个旅。
  曝光:美军方死活不信东风-31A能“空中变轨”
  综合美联社等媒体报道,美军的反导拦截试验日前再度遭遇失败。有外媒揣测,与美国反导战力发展停步不前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二炮正在尝试运用多种新技术增强其弹道导弹的有效性,以反制美军反导系统的步步进逼。
  美反导三连败让盟友泄气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防部近日宣布,美军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在太平洋上空的最新测试中未能拦截目标,这是该系统连续第3次测试失败。
  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美国此前一直在向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号:虽然面临国内财政紧缩的压力,美国仍将继续投入资金,加速推进反导系统建设。按照美国的计划,其反导系统要覆盖全球主要热点地区。但是,美军自身的反导试验频频“出丑”,难免令其盟友感到泄气。
  中国“东风”可释放大量诱饵弹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揣测,中国对其弹道导弹进行了技术改进,以反制美国的反导系统,其中最重大的一项改进就是加装分导弹头,以迷惑并突破敌方的防御系统。解放军最初可能在东风-21导弹上测试了这种技术,导弹飞行到中段就开始“分身”,令敌方的反导拦截弹无从应对。测试成功后,中国开始在更多型号的导弹上采用这种技术。不过,美军可能开发出专门对付分导导弹的新装备——分导拦截弹,反导系统发射这种导弹,一次可拦截多枚分导弹头。
  俄罗斯《军事评论》揣测,解放军可能开始为其弹道导弹配备对付分导拦截弹的装置——诱饵弹。它采用耐热雷达吸波材料制成,内置锂电池、电子干扰器等设备。这是中国武器设计师的一项创新成果。诱饵弹具备与真正的弹头类似的热量特征和电子信号特征,其飞行速度与真正的弹头也很接近,从而令反导系统很难识别。报道称,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时所受的摩擦阻力很小,中国的分导型弹道导弹可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大量诱导弹,从而大大增加拦截方辨别真假弹头的难度,以掩护真正的杀伤弹头飞向目标。报道认为,如果中国二炮在其各型导弹系统中普及这种诱饵弹,那么即使美国反导系统具备多弹头拦截能力,也将疲于应付。
  东风-31测试变轨技术
  西方揣测,除了新型诱饵弹,解放军还有其他方法克制美国布设的反导系统。报道称,解放军弹道导弹变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在东风-31导弹上进行了测试。该技术可提高弹道顶点的高度,从而使导弹进入大气层后的速度有所加快,令反导系统实施拦截变得更困难。
  《军事评论》则揣测,解放军可能在发展电磁脉冲炸弹,作为反制美军反导系统的武器。电磁脉冲炸弹可打击反导导弹的自动化系统,包括指挥、控制、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从而瘫痪其作战能力。
  此外,在解放军用于对抗导弹防御系统的所有装备中,最高效的要数巡航导弹。它造价较低,而且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可在敌方雷达探测区域的下方飞行而不暴露。美国反导系统防范的是弹道导弹,对具备隐身性能的巡航导弹无能为力。解放军用巡航导弹摧毁美国反导导弹的指挥与控制系统,便可使反导系统无法发挥作用。
  揭秘!中国为何公开东风31导弹绝密真实内幕
  早前,国外对于中国的撒手锏武器多是猜测,中国自己也讳莫如深,因而外界得到的大都是模糊的信息.......
  近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刊载的几篇由《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撰写的重磅文章,其中一篇名为“中国战略导弹多弹头分导技术未明显落后美俄”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最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文章说,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中,当一种车载型“东风”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时,立即引起各国媒体和军事观察员的高度关注。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有的说,它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能够打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还有的说,它能增程到12000公里以上,能够打遍欧洲和美国。
  不论这些猜测是否准确,但世界知名的“东风”系列导弹,尤其是机动灵活的战略核导弹,的确是中国战略防御的重器。
  仔细对比就会发现,文章所说的这种导弹,就是早已闻名遐迩的“东风-31A”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中国目前已知的唯一陆基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A”导弹在99年国庆大阅兵上首次对外亮相,而装备或具备实战能力可能更早时候,而距其首次亮相到现在也已经有快3年了,相信其发展和部署数量也有了明显增长。
  该导弹是中国第二代战略导弹,也是采用固体燃料的三级洲际战略导弹,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能超过11200公里,完全能够从中国中西部地区覆盖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
  据称,目前已有至少三个机动发射旅均处于战备值班状态。每个导弹旅大概装备12个发射平台(6个发射营,每个营下设2个连,每个连负责一个发射平台)。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如此算来,仅机动发射的东风-31A型洲际弹道导弹就应有36枚,初步形成了湖南、青海和山西的三地机动部署状态。
  另外这种导弹还发展了固定部署型号,其数量预计也和机动型号差不多同样多,也形成了青海(新疆)、吉林、山东的三地固定部署模式。
  根据该导弹每枚可以搭载3~6枚核弹头的情况,说明仅仅在东风-31A型导弹上,中国就部署了108~216枚核弹头,这很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
  根据上述部署方式来看,中国的东风-31A洲际战略导弹并非如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要飞行跨越整个太平洋才能攻击美国,而是采用相对较短的跨越北冰洋攻击北美大陆的打击模式(或者部分基地的导弹采用这种打击方式)。
  在技术性能上,风-31A导弹无论在射程、生存能力、打击精度、防拦截技术方面都相当的优秀,完全打破了美国对中国核威慑的看法,颠覆了中美核打击能力的不平衡。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据悉,该导弹采用成熟的快速机动发射、固体火箭推进、综合化控制和模块化组装等技术,具有机动方式多、发射准备时间短、控制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在中国航天专家的努力下,这种导弹在弹体小型化、发射便捷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这为实现其铁路、公路等多方式机动,井下、阵地等多方式发射创造了条件。
  这就说明,这种导弹并非单纯为机动发射而准备,还存在多种部署方式,那就是铁路、公路和固定发射井三种部署发射方式并存,大当量单弹头和低当量多弹头均有部署,而且这些弹头均具备末段机动变轨能力,一点也不输于美国的战略打击主力“民兵”Ⅲ和俄罗斯的新秀“白杨”M一类导弹的水平。
  在不久前的“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太空自动对接过程中,也再次证明了中国机动变轨技术和多弹头分导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而且,东风-31A的潜射型号也是存在的,这也证明了“东风下海”项目的存在,相信“巨浪二号”也已随着094型战略核潜艇实现了秘密部署和战备值班。作为PLA第二炮兵部队的主战武器装备,风-31A导弹在国家战略防御中将会具备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可以说,东风-31A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5A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同时构成了中国洲际战略核反击的两把利剑。前者主要是提高战略打击的生存和突防能力,后者重在目标的完全覆盖和多目标打击能力。
  也就是说,东风-31A导弹尽管相对搭载弹头数量不如东风-5A导弹多,但是由于大多属于机动灵活部署方式,因而即可逃避敌方的首轮突袭,还能在对敌实施打击时依靠在轨道和弹道末端的机动能力,实现理想的反击能力;
  而东风-5A导弹由于弹体庞大,只能固定部署在发射井内,在生存能力上虽不如东风-31A导弹,但在多弹头携载能力上,却有可能是东风-31A导弹的2~3倍,而且其有效射程又略高,因而既能同时攻击更多的目标又可有效覆盖所有的北美目标,因而两者各有侧重。
  资料图:东风31洲际核导弹
  但像东风-31A导弹这样的国家高端绝密,本来是国家的绝密,为何如今却在报纸和网站上公开亮相呢?显然,这与近期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局势有关。在中东,西方国家正在围攻叙利亚和伊朗,必欲除之而后快,且叙利亚战局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在亚太,随着美国战略重返亚太的实施和深入,美军打压围堵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同时,在美国的唆使、支持和武装下,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海洋争端正在进入群狼围攻状态。早前,国外对于中国的撒手锏武器多是猜测,中国自己也讳莫如深,因而外界得到的大都是模糊的信息。
  在中国即将迎来十八大召开之际,在战略对手频繁挑战中国的战略红线之际,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警告某些势力的蠢蠢欲动,为了使广大军民振奋信心不惧挑战,中国及时公开自己的战略撒手锏武器,既是一种明智,也是一次壮自己军威并反击敌人挑战的聪明之举!
  二炮东风-31A导弹发射密照曝光震撼美国防部
  中国东风-31的核弹头形状,一直就是个谜。网上虽然有猜测,但未得到官方证实。中国央视在报道东风31部队时,大曝东风31核弹头震撼升空猛图。另外,还出现了东风-25演习场上强悍起竖的画面,警告美国不得误判形势意味很重。
  众所周知,东风-31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装备了各种“有速诱饵”相对的是“零速诱饵”,可以轻松突破美国TMD和NMD系统。
  众所周知,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我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造成极大威胁。为确保我战略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DF-31A这样的主战装备必须具有比较强的突防能力。
  从原理上说,导弹的突防分为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现阶段美国NMD系统只具有中段和再入段的部分防御能力。助推段防御的ABL和KEI计划今年都下马了。因此下面我们只分析中段和再入段的突防措施。助推段结束后,弹头与弹体分离,弹头的突防手段可分为反识别(反探测)和反拦截两大类。
  所谓反识别,就是让敌方难以捕捉到弹头或分不清真假弹头,从而使拦截器无从下手。具体办法有诱饵、弹头隐形、主/被动电子干扰等。而反拦截是指即使敌方知道弹头在哪,也无法有效的拦截。具体的办法有饱和攻击、弹道机动、抗核加固等。
  下面具体分析DF-31A。作为一种单弹头导弹,饱和攻击谈不上,弹道机动和弹头隐形目前可能还没有采用,抗核加固主要针对早期的核拦截弹头,电子干扰很可能采用了金属干扰丝云团,此次公开的是采用了诱饵。诱饵俗称假弹头。
  诱饵技术是在弹头中段飞行和再入大气时,施放大量假弹头,使敌方真假难分,加大目标特征信号的信息流量,消耗敌方信息处理系统功能,延长决策时间,使真弹头突破反导系统。(顺便说一句,也可以把真弹头伪装成假诱饵。)
  诱饵分为雷达诱饵和红外诱饵,分别在微波和红外波段模拟弹头特性;又可分为轻诱饵和重诱饵(再入诱饵),分别在中段和再入段模拟弹头特性。2010年以前,美国的中段和再入段反导探测主要以地基雷达为主。因此,我估计DF-31A的诱饵主要是雷达诱饵,可能包括比较初级的红外诱饵。而当未来天基红外系统建成时,诱饵就必须同时具有雷达和红外模拟能力。
  和“有速诱饵”相对的是“零速诱饵”,它们是配合使用的轻诱饵,DF-31A应该都采用了。有速和零速指的是诱饵释放时与弹头的相对速度。由于在中段惯性飞行阶段,有速诱饵与弹头之间的距离按初始相对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有速诱饵会逐渐远离弹头。
  即使初始相对速度只有0.1m/s,经过20多分钟的中段飞行,距离也会增加到100m以上。而零速诱饵离弹头始终不太远。有速诱饵的目的是在中段飞行早期迷惑地基预警雷达,在其视场内造成大量点目标,增加其识别负担。
  零速诱饵的目的是,即使地基雷达识别出了真弹头和有速诱饵,拦截弹KKV上的红外探测器也难以在较远的距离处区分弹头和它紧邻的诱饵。因此,零速诱饵应该更注重红外特征的模拟。一般KKV的有效杀伤半径在2m左右,因此诱饵只要离弹头超过这个距离,KKV就必须判断正确。KKV离弹头越近,判断正确的概率越高。但如果KKV离弹头太近,会造成超出KKV横向机动能力,使得拦截失败。
  举例来说,假定拦截器与目标接近的速度为10 km/s,拦截器到弹头或诱饵的距离为10 km,弹头与诱饵间距为10m,此时接近时间为1s,拦截器所需的平均横向加速度为2g,拦截器有能力从红外诱饵方向转向弹头。如果拦截器在距诱饵仅1km时才识别出红外诱饵是假目标,则拦截器从红外诱饵方向转向弹头所需的平均横向加速度将是200g,这大大超出了拦截器的机动能力,也不可能拦截到弹头。
  雷达轻诱饵一般采用金属化塑料薄膜或金属丝制造的锥体或球体,释放至真空环境后利用内部残存的气体迅速膨胀成型,金属材料可反射多个波段的雷达波,使诱饵模拟真弹头的RCS,迷惑地面反导雷达。轻诱饵的特点是质量小(&1~几kg)、体积小、数量大(几十个)、易制和价廉。针对具体的反导系统,要选择恰当的速度和时机将诱饵分几组释放。
  再入诱饵为了适应再入飞行环境,需要模拟弹头的弹道系数(质阻比)、摆动特性、尾迹特征等,使其具有弹头再入目标特性的逼真度。一般而言,再入诱饵越重,掩护弹头的时间就越长,只要能够将弹头护送到防御系统的拦截高度下界即可。轻诱饵再入后,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会被“过滤”,但在高层大气中仍然可以掩护弹头一段时间,增加反导系统的负担。
  重诱饵比轻诱饵重得多,每个约10 kg,因此数量不会很多。导弹突防舱内空间和载荷都很有限,通常用钛基记忆合金材料制作再入诱饵,在成型后折叠起来放进突防舱内。再入时被气动加热到相变温度,利用形状记忆效应恢复原来形状。
  此外,为防止防御系统识别出弹头与诱饵间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可使诱饵间不完全相同。由于防御系统只可能知道弹头的基本特征,而不知道其准确特征,诱饵与弹头间、诱饵彼此间的轻微不同可以阻止防御系统将弹头当作一个与众不同的目标而捕获它。因此,无论是轻诱饵还是重诱饵,很可能都有多种,给NMD大摆“迷魂阵”。
  为了增强突防能力,在中段飞行施放诱饵的同时,突防舱可施放出一些金属干扰丝(箔条)等干扰物,形成干扰云团,把弹头和诱饵都隐藏在干扰云团内,使其不易暴露和识别。干扰丝的原理是:如果金属丝的长度是防御雷达波长的一半左右,则每一根丝的作用就象一个反射偶极子,强烈发射雷达波。
  为了对付宽波段雷达,需要采用各种长度的干扰丝。干扰云团一般只在中段自由飞行阶段起作用,但如果采用钨等重金属,可以制成再入干扰丝,在再入的早期阶段继续掩护弹头。
  关于诱饵的数量,我们可作如下设想:若假设诱饵与弹头的质量比为1:3,弹头为重300 kg的百万吨TNT当量核弹头,突防装置共100 kg。其中再入诱饵4个,每个10轻诱饵40个,每个1干扰丝重量10 kg,诱饵释放装置10 kg。
  DF-31A突防系统的研制过程可以从几年前军报等媒体对二炮装备研究院二所二室主任汪德武研究员的一些报道来推断。汪德武作为军方代表,于1993年开始参与DF-31系列导弹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综合论证研究。突防系统的研制要综合理论计算、地面试验、飞行试验和系统仿真等手段。
  经过九年的艰苦攻关,突防系统于2002年底的飞行试验中首次取得成功,随后又经过多次加强性试验,最终定型并装备部队,并获得2004年度唯一的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按照官方媒体的报道,该突防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这次CCTV公开DF-31A的突防细节,就是中国向美国表明,中国的第二代洲际导弹有足够的能力突破其反导系统,形成有效的核威慑。
  东风31弱爆了:这才是中国唯一可覆盖美全境的导弹
  外界一度以为东风-31、东风-31A乃至东风-41已取代老式的东风-5,成为中国对美核威慑的中坚,但实际情况恐怕不是这样。中国二炮对战略导弹有着严格的划分,东风-31和东风-31A一直被称为“远程战略导弹”,只有东风-5始终被称为“洲际导弹”,这就意味着东风-31和东风-31A的射程还不足以完全覆盖美国本土,真正能将美国本土全部纳入打击范围的还是“老兵”——东风-5。据此,文章揣测,东风-5不但仍在继续服役,且其重要性也是东风-31和东风-31A比不了的。
  文章还提到一个东风-5不会退役的原因,就是中国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战略核导弹数量在过去数十年间没有重大变化,因为中国奉行“最低核威慑”政策,而不是与美国争夺战略核优势。面对美国不断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果现在匆忙将东风-5导弹退役,不仅会失去完全覆盖美国本土的能力,而且还进一步减少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战略核导弹,使得中国战略核武库难以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进而导致“最低核威慑”政策失效。
  文章称,中国对战略核导弹发展和技术保密非常严格。但通过中国官方媒体关于二炮部队的报道,还是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关东风-5导弹现状的蛛丝马迹。
  文章指出,不久前《解放军报》头版发表的“大国长剑铸就和平之盾”的文章中,有两句话很值得关注。第一句是“我战略导弹家族已由单一型号发展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多型并存,无论常规导弹还是核导弹,全部可以采用固体燃料,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第二句是“我战略导弹部队‘精确打击、精确点穴’本领大幅跃升,所有导弹装备可全部采用车载发射方式,实现全道路机动、全地域发射、全方位控制、全天候突击”。
  资料图:东风-5
  通过第一句话,文章揣测东风-5可能已将原来的液体燃料换成固体燃料。与液体燃料相比,采用固体燃料的最大好处是省去发射前加注燃料的时间,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此外,固体燃料导弹由于省去“加注燃料”环节,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但文章对第二句话存在有疑问,因为井式发射的东风-5是中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即便改为固体燃料并采取相关“瘦身”措施,也不太可能将体积和重量大幅缩减到可以车载机动发射的地步。因此,文章推测,东风-5仍沿袭井式发射,但很可能对发射井实施加固,使其能够抵御他国“首轮核突击”,从而确保中国“二次核反击”力量不致被毁。而通过第二句话可以明确的是,东风-5导弹的命中精度得到显着改善,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核威慑能力。
  文章猜测称,中国二炮部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当前“东风-5+东风-31”的“双保险”打击模式,确保对美“最低核威慑”。
  美国国际合众社亚洲新闻版刊登了本陆上自卫队军校前研究员高井-满男(Mitsuo Takai)名为《美中核战将宣告世界末日》的文章。文章透露了由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对美国如何应对中美可能发生的核战做出正确对策的报告内容。报告预测的结果是中美核战的下场无论是哪一方都不可能稳赢,并很可能导致人类末日。
  高井-满男呼吁那些正在日本和其他地方鼓吹核军备竞赛的人们,应该看看最近所披露的美国科学家有关战略导弹核战争的几项客观的分析研究结果后,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鼓吹你们的观点。
  资料图: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他在评论文章问中转述,如果中国向美国20个主要城市发射20枚每枚携带5百万吨爆炸当量弹头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会发生什么事?直到不久前华盛顿盛行的观点还认为,一旦受到如此规模的核攻击,将导致全美4亿人伤亡,几乎可以毁灭大部分美国。 为了避免这种世界末日般的遭遇出现,一致的观点是美国将不得不实行先发制人核打击策略消除中国中国潜在威胁。
  但是诸如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ion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这样的研究机构中却有着头脑更为冷静的研究人员,他们在2006年检视事实后提出与美国核强硬派观点不同的看法。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了几种涉及对中国河南深山地区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井进行核打击的几种情况,并分析了影响。
  其中一种情况是对60个地点的直接打击,包括对20个主要导弹发射井和伪装发射井的打击。并对每一地点打击都使用一枚携带W76级、当量为10万吨的多弹头分导的钻地弹头。这些导弹由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射。 为了确保核打击能摧毁这些具备高度防护能力的硬式发射井,美国方面不会采用类似的广岛和长崎空爆原子弹,因为那样爆炸和热量将极大地消散。所以核弹将在发射井入口附近造成贴地爆炸,利用巨大的冲击力,物理毁坏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由60次核攻击将释放约6兆吨的TNT爆炸当量,将在地面创造高度超过12公里、富含高放射性灰尘和碎片组成的巨大蘑菇云。
  爆炸发生24小时后,蘑菇云中致命的影响将在西风的带动下向南京和上海蔓延。它将辐射大多数城市的居民,同时污染水、食品和农作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6兆吨当量的核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将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的威力的360倍还要大,将造成至少400万人死亡。这种对于平民的大规模杀伤将远远超出了消灭敌人军事实力的战争目的。这将导致严重的政治伤害,并损害美国实有战争能力,同时会失去国际所有国家的支持。
  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
  另一方面,中国的战略核反击可能会选择打击报复美军在东亚地区的部队,使用包括东风-3、东风-4和东风-21导弹在内的中程弹道导弹,中国在辽宁、山东两省的弹道导弹的基地仍然是完整的。
  报告认为如果美国要摧毁中国的整个核反击能力,美军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得不用上几乎所有的核武器,这将对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全人类的毁灭。
  因此,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总结性地建议美国领导人摆脱成本令人瞠目结舌的核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并促进与中国的核裁军会谈。这个建议的呼吁值得核强硬派听取。
  中美核战:20枚东风5将伤亡4亿美国人
  美国国际合众社亚洲新闻版刊登了本陆上自卫队军校前研究员高井-满男(Mitsuo Takai)名为《美中核战将宣告世界末日》的文章。文章透露了由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对美国如何应对中美可能发生的核战做出正确对策的报告内容。报告预测的结果是中美核战的下场无论是哪一方都不可能稳赢,并很可能导致人类末日。
  高井-满男呼吁那些正在日本和其他地方鼓吹核军备竞赛的人们,应该看看最近所披露的美国科学家有关战略导弹核战争的几项客观的分析研究结果后,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鼓吹你们的观点。
  他在评论文章问中转述,如果中国向美国20个主要城市发射20枚每枚携带5百万吨爆炸当量弹头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会发生什么事?直到不久前华盛顿盛行的观点还认为,一旦受到如此规模的核攻击,将导致全美4亿人伤亡,几乎可以毁灭大部分美国。 为了避免这种世界末日般的遭遇出现,一致的观点是美国将不得不实行先发制人核打击策略消除中国中国潜在威胁。
  但是诸如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ion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这样的研究机构中却有着头脑更为冷静的研究人员,他们在2006年检视事实后提出与美国核强硬派观点不同的看法。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了几种涉及对中国河南深山地区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井进行核打击的几种情况,并分析了影响。
  其中一种情况是对60个地点的直接打击,包括对20个主要导弹发射井和伪装发射井的打击。并对每一地点打击都使用一枚携带W76级、当量为10万吨的多弹头分导的钻地弹头。这些导弹由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射。 为了确保核打击能摧毁这些具备高度防护能力的硬式发射井,美国方面不会采用类似的广岛和长崎空爆原子弹,因为那样爆炸和热量将极大地消散。所以核弹将在发射井入口附近造成贴地爆炸,利用巨大的冲击力,物理毁坏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由60次核攻击将释放约6兆吨的TNT爆炸当量,将在地面创造高度超过12公里、富含高放射性灰尘和碎片组成的巨大蘑菇云。
  爆炸发生24小时后,蘑菇云中致命的影响将在西风的带动下向南京和上海蔓延。它将辐射大多数城市的居民,同时污染水、食品和农作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6兆吨当量的核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将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的威力的360倍还要大,将造成至少400万人死亡。这种对于平民的大规模杀伤将远远超出了消灭敌人军事实力的战争目的。这将导致严重的政治伤害,并损害美国实有战争能力,同时会失去国际所有国家的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的战略核反击可能会选择打击报复美军在东亚地区的部队,使用包括东风-3、东风-4和东风-21导弹在内的中程弹道导弹,中国在辽宁、山东两省的弹道导弹的基地仍然是完整的。
  报告认为如果美国要摧毁中国的整个核反击能力,美军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得不用上几乎所有的核武器,这将对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全人类的毁灭。
  因此,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总结性地建议美国领导人摆脱成本令人瞠目结舌的核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并促进与中国的核裁军会谈。这个建议的呼吁值得核强硬派听取。
  作为中国威慑日本美军最有效的核武器,目前状况如何呢? 据权威人士消息,到目前为止,包括机动,发射井,核潜等布防的中远程核弹及洲际核弹我国已拥有2764枚.
  其中,对准美国本土及各洲军事基地的就1687枚.对准日本262枚,对准印度386枚,欧俄253枚,南海诸国176枚.
  美日印,自慰吧,这个数字,你们想得到吗?不是形势逼人,怕你们误判,我们都不会轻易泄露的,看了,你们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核大国.要是得罪中国,等着你们的,将是灭绝一千次的报应!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神秘的各式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具有着神秘的色彩。中国早60年代就创造"用算盘子制造出两弹一星"的童话,中国在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令世人都毛骨悚然的原子弹,中国拥有了原子弹后,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说话底气足了,同时说话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纵观历史,问世人,你们对中国的武器装备了解多少,即使是中国自己人,中国军队内部的人员,对中国的武器装备又了解多少。美国五角大楼的一高级人员曾说"他们对中国的武器性能了解的非常少,甚至少得可怜"。
  这一切的一切,是由中国的经济的实力及科技水平决定的。在过去的50年里,无论从每年一度的国际军事武器展,还是各种国内外的各种期刊上,都很少看见中国的武器,中国的政府也从来不向世人炫耀中国的武器,也很少向世人介绍中国的武器的性能,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和特殊的形势下,才简单的介绍一些武器,外人知道的都是中国国内的最普遍的,最常用的武器。
  就现在中国拥有的核弹头的具体的数量,世人都不知道,连本国的绝大多数的军人都不知道,西方保守人士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拥有2400枚核弹头,甚至一些国家估计中国拥有的核弹头的数目不少于5000枚,更令世人费解的是中国国内的某一期刊说中国目前只有16枚核弹头。
  从中国的国防政策来看,中国拥有的核武器是用来积极防御,所以中国拥有多少的核武器完全取决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中国号称"导弹王国",中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导弹,无论从射程,误差范围,还是爆炸威力上看,中国是"导弹家族"的老大哥,中国的洲际导弹的误差范围为100米,美国的洲际导弹的误差范围为 250米,俄罗斯的洲际导弹的误差范围为150米,而且中国拥有各种各个功用的导弹。在未来的战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日本媒体声称,中国仍在不断增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装备了射程1.4万公里的东风-31A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的杀伤范围覆盖了日本,新型国产反舰弹道导弹正在研制之中。另外中国还在海南和山西继续建设地下核导基地。
  研制现代导弹是中国反介入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台海可能爆发冲突时阻止美国航母向对抗地区推进。一位接近中国军方的消息人士表示,如果能把美国航母编队和美驻日基地置于中国导弹射程之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就不可能自由进入西太平洋,就能让日美安保条约失效。
  瑞尔斯·维克尔斯(研究会主任研究员)说:中国的核武器秘密是世界上第11大悬案。这里很可能仅仅揭示了“冰山一角“,但已震惊了我们,中国现在的核武能力,足可以直接与我们进行一场象样的核武对战。
  军事安德列斯·普恩(CIAA情报局官员)说:我不知道中国研制了这么多核武器,他究竟为了什么?为了自身安全?在东亚,能够撼动中国领土主权的国家,已经几乎绝迹。而中国还在不断进行核武器的各种升级换代。这十分令人感到疑惑?因此,在未来,如果把中国当作敌人,那么我们就再也不要提核战!那等于自杀。
那么,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的弹道导弹:中国核导弹分划十分细致,他并非以前我们共识的那种短程、中程、远程、洲际的射程划分,而是以其用途、甚至打击对象目标的不同而区分。
  DF是中国弹道导弹的一种形式上的代称。其实,在它内部还有更加详细的区分。例如:单是DF4型导弹,就有DF4、41、4A、4B等4种型号。而DF4,DF4A属于基本同等的技术规范。也是大家经常见到的。
  但是,DF41、DF4B是十分少见的。41是4的先进改进型号,主要是全固态机动部署,可以实现快速展开。类似美国的“民兵II”。其制导以及突击方式采用捆绑欺骗式,回波固定形式。这也是同期美国民兵II导弹所采用的部分技术,仅仅是叫法不同。
  这样,41的命中生存概率为41%(以爱国者3型为拦截标准),而美国民兵II则为42.14%。所谓“命中生存概率”是指导弹能够正常飞临预定落地点的概率,而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命中精度”。
  在谈精度时,我们以往总是看重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一般认为精度越高,自然命中概率就越好,而实际上,它们存在很大区别。
  军事按照美国标准,配属核弹头的导弹,譬如“侏儒”、“民兵III”,其命中精度都是110米。而中国DF41的精度为1900米。看上去我们比人家精确很多,但是,这里说的是核弹头。以最低当量2万吨级计算,一枚这样的核弹,可以在方圆10公里范围内造成毁灭型杀伤,而距离核裂变原点越近,毁灭就越严重。
  它的5公里以内将尸骨无存。 00米。因此,F41搭载2万吨级核弹头后,其实际有效的最大杀伤半径是3100米,那么,既便它的命中精度粗大到2000米左右,其破坏结果(预定攻击目标被摧毁)与精度在100米左右的常规导弹是一样的。
  但是五角大楼通常按照常规导弹计算和衡量核导弹的攻击能力,他们是刻意回避核问题,实际上,中国核导弹精度低反而更加可怕。
  日本《亚洲动态》报道:北京目前核武器,发展进度,已经达到飞跃。他们覆盖了日本全国地域。并且,根据相信报告,虽然北京依旧说:他们不真对日本。但是,北京在辽东,浙江以东部署的约300枚战略导弹,时刻威胁日本。
  日本《朝日新闻》:前日本外务生官员何野,在对记者谈到中国目前态势称:我个人决不收回“中国威胁论断”诚然,目前世界诸国,那一个也不会天天面对如此之多得飞弹高枕无忧。因此,恳请议会通过180亿美金“远程防御法案”这绝对出于保护我日本国民生命。
  在谈到东海局势说:在东部海域,北京目前实际部署了一支混合舰队。这支舰队已经完全超出他所谓的“维护安全”的界限。实际则是一支完全的作战舰队。日本,没有派出88舰队,不是因为惧怕,只是在惜中日亲善关系,希望北京给予合作。
  俄国《红星》采访国家安全顾问斯拉基维奇时,他说:北京不可否定来说,战略打击能力,的确发展迅速。他目前可以打击区域包括美国的45%的国土。
  因此,美国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必定,他从来都是在威胁他国。而这是自前苏联解体以后,来自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威慑。在谈到关于前期日本警告说:中国导弹也对付俄国。他说:我认为这是很荒诞的。
  中国,有必要跟自己的“友好联邦”自相残杀?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策略。但是,俄罗斯也不怕任何核武威慑。要知道,俄国的弹头总数是中国的2倍。并且,我们依旧在一个纬度。可以同时毁灭。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风31b洲际弹道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