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正版多少钱有多少个王永发

  东乡平八郎(日-日,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  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  由于他和大山岩同藩,所以时人称颂“陆上大山海上东乡”。 其父东乡吉左卫门热心于海军,对东乡平八郎有很大的影响。官至从一位?大勋位?功一级?侯爵。
  1848年 1月27日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  1863年 15岁 从军萨摩藩,参加萨英战争(对英国的战争)。   1866年 18岁 参加萨摩藩新成立的海军。  1868年 20岁 戊辰战争中,作为海军士官,在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上参加阿波冲海战,决战幕府的开阳号战舰。  1871年 23岁 在英国留学军事,后来成为一艘轻巡洋舰的建造监督。  1877年 29岁 劝止萨摩藩出身的留英学生回国参加反对明治政府的西南战争。  1884年 36岁 任“天城”舰舰长,曾至上海、福州和基隆等地观察中法战争情况。  1894年 46岁 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丰岛海战中,作为“浪速”舰舰长,击沉清朝运兵船“高升”号,殉难者达七百余人。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中,指挥“浪速”舰作战。日本侵占澎湖时,指挥第一游击队以火力支援步兵登陆。  1895年 47岁 晋升海军中将,并出任海军大学校长。  1900年 52岁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  1904年 56岁 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2月8日突袭中国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日本很快地夺得了制海权。4月,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洛夫海军上将阵亡。6月6日晋升为海军大将。8月10日组织黄海海战,击败旅顺的俄国海军的突围。  1905年 57岁 5月27日指挥对马海峡海战,歼灭俄国增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此役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12月,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参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制定。  1913年 65岁 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  1934年 86岁 病危时封侯爵。5月30日病死于东京。
  1944年发行的纪念东乡平八郎的邮票  
  1863年从军萨摩藩,参加萨英战争(对英国的战争)。  1866年参加沙摩藩新成立的海军。   1868年戊辰战争中,作为海军军官,在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上参加阿波冲海战,决战幕府的开阳号战舰。  1871年到1878年,在英国留学军事,由于英国人常把他当成中国人而多次挥拳,后来成为一艘轻巡洋舰的建造监督。1877反对明治政府的西南战争爆发时据说他说过“如果我在国内就会在西乡先生鞍前马后了。”而他的哥哥小仓壮九郎就参加了萨军并自杀而死。
  东乡平八郎(中间坐者)  
  1884年任“天城”舰舰长,曾至上海、福州和基隆等地观察中法战争情况。  日,甲午战争(日方称为日清战争)前夕,丰岛海战中,作为“浪速”舰舰长,击沉大清帝国运兵船“高升”号,清军七百余人阵亡。  日,甲午海战(日清战争)中,指挥“浪速”舰作战。  1895年3月日本进攻澎湖时,指挥第一游击队以火力支援步兵登陆。  1895年晋升海军中将并出任海军大学校长。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大清帝国时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
  1904年,日俄战争中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2月8日突袭俄罗斯帝国租地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俄国的两艘铁甲舰、一艘巡洋舰顿时被击毁。同时,俄国军舰瓦利雅格号和柯列茨号,在朝鲜仁川也遭攻击。日本很快地夺得了制海权。4月,日本舰队大败俄国舰队,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罗夫海军上将战死。  日晋升为海军大将。  日指挥黄海海战,击败旅顺的俄国海军的突围。  日指挥对马海峡海战,大破俄国长途奔袭的波罗的海舰队。此役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此战前拍出的电报“已经发现敌舰,联合舰队即刻出动,今日天气晴朗但是波浪高”和“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同奋励努力”的训令在日本家喻户晓。此战的胜利使得他也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平民偶像,有很多新生儿和街道以“TOGO”命名。  1905年12月,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参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制定。  1913年,大正时期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  1934年昭和时期病危时封侯爵。5月30日病死于东京,终年86岁。
  东乡平八郎军服  
  东乡平八郎日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幼名仲五郎,十五岁元服时改名平八郎实良。自幼修文习武,后来他又专心研究过炮术。1863年参加过抗击英国人的萨英战争,当天在炮台开炮的炮手就是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的满州军总司令大山岩元帅,搬运炮弹的除了东乡平八郎还有一位名人,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1866年萨摩藩成立了海军,东乡平八郎参加了海军,开始步入军界。  国内战争期间,东乡平八郎拥戴天皇,主张统一,建立天皇制政府。1868年初,他作为海军士官乘坐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在阿波冲,同幕府方面的海军司令榎本武扬的开阳号战舰进行了海上决战。阿波冲海战是日本欧式军舰间交战的开端,在日本国内战争史上有重要的一页。东乡平八郎跟随春田号远征北海道,转战各地,为明治政府初立战功。  1868年,年仅15岁的明治天皇从幕府手中接管了国家大权。在随后的几年里,明治政府大胆革新,全盘西化。学习引进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并改革国内政治机构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倍增。与此同时,日本明治政府明确决定以对外侵略扩张为最高国策,制定出一个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要“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充分显露出要以武力征服世界的宏图大志。
  东乡平八郎出生地  
  日,日本兵部省制定了《大办海军方案》,其中特别强调指出:“军舰的灵魂是军官,无军官,水手则无以发挥其所长;水手不能发挥所长,舰船将成为一堆废铁。······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  次年2月,日本海军在包括军校学员在内的全体青年军官中精选出12名最优秀的军官,派往英国去留学深造,东乡平八郎入选,东乡在英国呆了八年,由于被英国政府拒绝进入海军学院而转入商船学校,实习时也是从最下级的水手开始做起。  但英国人也没有欺负日本人,说是商船学校,实际上毕业生的相当一部分人进入海军服务的,那儿就是在按照海军军官的标准在培养商船船员的。  本来大英帝国的商船队和舰队就密不可分,为了确保通商海路,皇家海军的宗旨就是“见敌即进攻”,没有废话。后又奉命在英国船厂督造日本海军订购的军舰。  当东乡平八郎亲自驾驶着“比睿”号战列巡洋舰回到阔别已达8年的日本时,他已成为一名军舰的建造和驾驶等海军全部业务无所不精的高级专家了。
  留欧时期的东乡平八郎  
  回国之后,东乡平八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担任了多艘军舰的舰长职务。1881年,东乡平八郎由海军大尉晋升为海军少佐,1889年晋升为海军大佐。其间还一度调任为第2海军区的参谋长,以培养组织指挥相当规模海军兵力的综合能力。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担任“浪速”号巡洋舰舰长,日后东乡平八郎的出名是从当浪速号舰长开始,可是他这个浪速号舰长来得很侥幸,因为东乡险些被炒了鱿鱼。  1892年,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在西乡从道海军大臣的支持下进行了他改革日本海军的第一次行动,整顿海军组织,让那些已经不适应形势了的海军军官们下岗。  山本让下面收集了一个包括从中将开始的八名将官,佐官尉官89名的名单,和西乡去商量。西乡有些为难:“这都是从萨英战争以来的功臣,光将官就是现有将官的一半了,都是萨摩的同僚老乡,能下手吗?”山本权兵卫回答得非常坚决:“有功劳发给他们勋章就行了,没有一定要保留官职的道理,至于萨摩的同乡关系,现在已经被国会攻击的够厉害了,这些人里面有人连蒸汽军舰都不懂,还是帆船军舰时代的化石,有这些人在海军,海军就不能进步。”西乡从道支持了山本权兵卫。  山本大佐桌上放着一把短剑,挨个接见名单上的军官,向他们宣布下岗决定。不管是“僭上反乱”的怒吼还是苦苦哀求,山本都毫不为之所动,铁石心肠地完成了日本海军史上第一次“瘦身行动”。但在一个名字上山本犹豫了,找西乡大臣商量:“这个名字是不是有问题了?”,那是吴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  “我知道这个人,沉默寡语,不引人注目,不是海兵毕业的,因为长期在英国,在国内没有什么朋友,是不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东乡和西乡都是锻治屋町的,当然山本也是。  西乡不能出面求情,但此时既然山本开了口:“可以啊,浪速号正好缺舰长,让东乡试式看”。就这样在甲午战争的前夕,日本海军不失时机地更新了组织,将一批最善任的军官放到了适合的位置。
  1894年初,全琫准在全罗道古阜郡领导发动了一场农民起义,朝鲜国王向清朝政府乞援。6月初,中国出动海陆军赴朝助剿。与此同时,日本也派军队在朝鲜仁川登陆。不久,其总兵力已超过在朝鲜的中国军队。  7月17日,日军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对大清国的战争。24日,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海军少将率“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3舰驶往朝鲜牙山湾,顺便攻击清朝舰船。  7月25日晨6时30分,日本军舰与大清海军北洋舰队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巡洋舰遭遇。7时52分,在双方军舰相距3000米时,日本军舰不宣而战,突然开炮攻击“济远”舰。不久,排水量仅1030吨的“广乙”舰即受重伤,舰体倾斜,被迫撤往岸边搁浅后纵火自焚;“济远”舰更是寡不敌众,向西败退,日舰“吉野”号尾追不舍。
  正当“济远”舰向西急退时,大清政府雇用的向朝鲜运送陆军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和大清运输船“操江”号驶到交战海域。  操江管带参将王永发见势急忙转舵向西逃避,被日舰“秋津洲”号俘获。  9时30分,东乡平八郎驾驶“浪速”号巡洋舰逼近载有1100多名清军的“高升”号,用旗语发布勒令该船“下锚停驶”并施放两响空炮,接着,又下令要将“高升”号及其所载之清兵,全部俘获回日本。当时“高升”号统领清军官兵的是高善继、江自康,高以为所乘是英国商船,日舰不敢为难因此拒绝了日舰的无理要求。  东乡平八郎随即下令在“浪速”号的桅杆上升起表示危险的红色信号旗帜,并驾舰驶至距“高升”号约150米处,用右舷前端的鱼雷发射管发射出一枚鱼雷,同时用右舷的6门大炮对准“高升”号实施了猛烈的齐射。  “高升”号至13时30分沉没,除了英国籍船长,大副和另一名英国船员以外,东乡平八郎没有救人。到第二天路过的法国军舰救出了大约200余人。这是一次规模不算大的海战,但是对中日两国都是无法忘记的一次海战。  丰岛海战留下了英国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这个问题。陆奥外相当天就召见了英国驻日代理公使瓦吉特,声称日本政府正在调查,“如果浪速号的行为有失公正,日本政府将作出相当数额的赔偿”,而英国政府也在8月3日向召见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发出照会说:“有关高升号被击沉一事,日本政府应该作好负全部责任的准备”。  但是在上海举行的英国海军海事审判时,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却做出了东乡的行为是正当的证言,另外英国国际法权威,牛津大学教授霍兰德博士也发表了东乡平八郎没有违反国际法的文章,平息了英国国内当时的一些反日舆论。
  击沉高升号  
  1895年,日本海陆军共同发起旨在全歼北洋舰队的对山东半岛的强大攻势。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东乡平八郎被晋升为海军少将。5月,东乡平八郎出任日本海军南方舰队司令官,率舰队护运明治亲王胞弟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陆军近卫师团接收台湾。1898年,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晋升为海军中将。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华夏儿女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1900年,东乡平八郎任日本海军常备舰队司令官,率舰队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一系列的征战行动,使东乡平八郎在日本海军中的地位日趋上升。日本当时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的东北。由于俄国的阻挠,日本没能得到辽东半岛,反使俄国得渔翁之利,颇不甘心。  1902年英日结成同盟,经过七八年备战,加上中国甲午、辛丑两次巨额赔款,日本实力大增。当时俄国占据着中国东北,日本人豪爽地替中国说话,要俄国人立即撤军。  日俄战争前夕,海军元老山本权兵卫临阵换将了,起用已经准备让其退休了的舞鹤镇守府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当时的常备舰队司令长官是和山本权兵卫海兵同期的萨摩老乡日高壮之丞,山本权兵卫不用日高并不是因为怀疑日高的能力,而是害怕日高的能力。  和沙俄开战,是一场比甲午战争大得多的赌博。所以日本举国必须上下齐心合力干,政军统一,陆海统一,上下统一,绝不容许出任何差错。而日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谁也无法保证他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和海军省以及军令部绝对保持一致,所以山本挑选了让所有人都跌眼镜的东乡平八郎中将。  东乡是个小矮个,说话有气无力,走路只看自己脚尖,怎么看怎么不像军人,更别说将军了。但山本就是看中了东乡平八郎的沉默寡言和听话。  而当明治天皇都不解地问起来为什么把东乡换了日高时,山本权兵卫的回答居然是:“东乡运气好”——既然是在赌博,找个赌运更好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其实要是去仔细看东乡年谱,实在看不出在日俄战争之前东乡有过什么好运气的事情,非要说有那就是在甲午战争之前就要被炒鱿鱼的时候突然被人想起来了出身地而已。
  为了保证东乡老老实实的听话,山本权兵卫又找了两个人来给东乡当参谋长和先任参谋,岛村速雄是日本海军先发制人战略的制定者,而秋山真之则是海权论作者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亲传弟子,联合舰队的战术的制订者。  
  日19时15分,日本海相山本权兵卫男爵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发布了出击的书面命令。日本于日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  2月6日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发出了联合舰队的第一号命令:“我联合舰队即刻由此开往黄海,以歼灭旅顺口及仁川港的敌舰队。....此战确关系国家安危,诸君务必努力。”   此时,俄国海军拥有252艘舰艇,共计80余万吨;其中太平洋舰队拥有60余艘舰艇共计19万吨。而日本海军仅有138艘舰艇,共计约26万吨,从规模上明显处于劣势。但日本舰队不宣而战、先发制人。  2月8日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联合舰队的舰只,开始了对旅顺和仁川的俄军舰队的突袭,连续击伤沙俄战列舰“柴萨勒维奇”号、“莱维然”号和巡洋舰“帕拉达”号、“瓦良加”号。  同时,俄国军舰瓦利雅格号和柯列茨号,在朝鲜仁川也遭攻击,俄舰被迫撤出仁川,退守于旅顺口军港内。2月10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
  前排东乡与乃木  
  1904年3月,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海军中将接任沙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日俄双方为攻守旅顺大规模布雷。  不料4月12日,俄军战列舰“彼得罗夫诺夫斯克”号和“鲍别达”号触雷沉没,俄国最优秀的海军将领马卡洛夫战死。这个东乡的运气还真好。  接着日本联合舰队初濑,和八岛号战列舰触雷沉没,而运气好的东乡也不在舰上。  噩耗传来,参谋长岛村速雄有些不安,而秋山真之则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可是从上任之后多少有点被部下们所看不起的闷葫芦矮个子老头东乡平八郎这时的举动很出人意料,当两位出事的舰长面无人色地来向司令长官报告时,东乡很平静地端出了一盘鸡蛋糕,亲自为两位闯了祸的舰长倒了两杯威士忌:“辛苦了”,两位舰长还没有醒过神来,东乡又加了一句:“别放弃,仗还要打下去”。  在场的英国观战武官都有点晕了,因为这到底是大将风度还是神经太粗已经弄不清楚了。但有一点能弄得清楚,就是东乡在告诉部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这场仗一定要打下去,这是军人的自尊所决定了的。
  东乡平八郎与妻子テツ  
  还有一件运气更好的事,8月10日,日俄海军在黄海爆发激战,俄舰队在维蒂盖夫上将指挥下企图突围,东乡却在防备俄军退回旅顺,海上部署错误百出,这两个大弯一转,日俄舰队间的距离拉到了15,000米以上了。  俄国舰队这几个漂亮的规避动作成功地迷惑了一直有远东舰队肯定要回旅顺的成见的东乡平八郎,从联合舰队的拦截中成功地穿了出去,眼看俄军就要跑掉,午后5时,日舰一发流弹炮火击中俄旗舰,俄舰队司令及舰桥官兵全部毙命,俄舰阵形混乱,大败而逃。  此役后,日军完全控制了黄海。同年9月,沙俄陆军败退。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获得制海权后,日本陆军相继从朝鲜半岛及中国辽东半岛大批登陆。随后,日本海陆军对旅顺口的俄军实施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海陆夹攻,使俄国海军驻中国旅大地区的舰艇部队几乎全部损失殆尽。清政府宣称“局外中立”。   日,俄军旅顺口要塞司令官斯特塞尔将军率俄军残部投降。
  此时,沙皇俄国政府已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舰船组成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开赴远东地区增援。这支由38艘军舰和13艘辅助船只组成的浩大舰队,经过长达8个月之久与18000海里之遥的海上颠沛,一路草木皆兵,在英国附近的北海海域就以为遇上了日本战舰而将英国渔船击沉,一路上由于英国的干预,又得不到沿岸补给。好不容易在1905年5月底疲惫不堪地驶近了日本海海域。  当俄国增援舰队尚在远航途中时,秋山真之作战参谋就制订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违反常规的“敌前大回头”的战术,用一定的伤亡代价使联合舰队首先抢占了“T”字横头对舰攻击的有利阵位,继而又利用舰炮的优势实施与敌舰队平行航向的舷向攻击行动。东乡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为此作出了艰苦的训练,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练兵宗旨——“百发百中的一门大炮,要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东乡平八郎乘坐的“三笠”号旗舰高奏着日本海军进行曲,桅杆上高悬着“Z”字战旗,高唱“皇国兴废只此一战,全体将士奋勇杀敌”的战斗旗帜,率领舰队驶出镇海湾,扑向疲惫已久的俄军舰队。  
  27日14时,日俄两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开始交火,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对马海战。在这次战役中,东乡平八郎仅水雷舰就配备了六十三艘,而罗哲斯特文斯基海军上将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同样类型的战船只有九艘。  精于海上机动战术的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将联合舰队的军舰分编成两大战术群,对排成纵队航行着的俄军舰队实施穿插和分割包抄。  经过一个昼夜的激战,东乡平八郎的联合舰队终于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俄国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几乎被全部歼灭,其38艘军舰有21艘被击沉,9艘被俘,损失总吨位高达20万吨之巨;俄军官兵死亡4830人,被俘6106人。  而日本联合舰队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共计300吨之微,另有117人阵亡,583人受伤。初出茅庐的日本海军战胜了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走向海洋的欧洲强国。  日本海大海战日本海军能够以弱胜强,在于他们准备充分,速战速决;重视夺取和掌握制海权,先机制敌,突然袭击;正确选择战机、登陆地段和主攻方向,同时灵活机动作战,陆海协同作战;士气高涨,作战勇敢,内部团结,指挥统一;指挥官训练有素,东乡平八郎指挥作战谨慎而诡诈更是功不可没。
  东乡平八郎大将指挥对马海峡海战    东乡平八郎的铜像    东乡神社  
  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这次日本海大海战的成功,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1905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了朴茨矛斯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中国东北成了日俄战争战利品,而日本则成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主宰。  日本海大海战的结局也震惊了西方一般舆论,自19世纪末开始流传的“黄祸论”,至此终于有了定论,谁都看清楚了,挑战世界霸权的只能是日本,不可能是中国!  日俄战争使正处于升上期的日本的民族精神极大地振作起来,东乡平八郎在国内的声望迅速上升到顶点。明治天皇为褒奖他的“战功”,向他下赐敕语达10次之多。  1905年12月,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并获伯爵封赐,列为华族。到大正时期的1913年,他又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次年,他担任东宫御学问所总裁。  1934年,东乡平八郎被晋封为侯爵后不久,在东京病逝,享年86岁。
  和同乡西乡隆盛一样,东乡平八郎深受阳明学的影响。据姚业鑫著《名邑余姚》所载,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七字。  1905 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在对马海峡海战胜利后,一艘美舰正在日本访问。在日本为东乡平八郎准备的庆功宴上,有几个访问的美国水兵邀请东乡平八郎干一杯,东乡平八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其中一位美国水兵就是后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威灵顿公爵(Arthur Wellesley, first Duke of Wellington ,爱尔兰 都柏林~,英格兰 肯特 沃尔默城堡) 阿瑟-韦尔斯利。  别名铁公爵,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第21位英国首相。  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 ()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1815)中分享胜利。  最终更成为了大英帝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兰西王国、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和荷兰王国六国授予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
  威灵顿公爵是十九世纪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英国人称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2002年,英国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威灵顿位列第15位。  威灵顿出生于爱尔兰一个显贵的新教徒大地主家庭。在1787年,他成为了不列颠陆军的一名少尉。他在爱尔兰作为两位爱尔兰总督的侍从官服役,他也被选为爱尔兰下议院议员。  在1796年他成为上尉,并在荷兰和之后的印度参加战斗。在印度他参加了第四次英迈战争中的斯里伦格伯特纳之战。之后他被升为斯里伦格伯特纳和迈索尔地方长官。  他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半岛战争中升为上将,以少胜多击败了拿破仑的6个元帅,并在指挥联军在1813年维多利亚之战中击败法军、取得胜利后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  1814年拿破仑退位之后,他成为英国驻法大使并被授予公爵爵位。在1815年拿破仑的百日王朝期间,他在滑铁卢之战中决定性地击败了拿破仑指挥下的法军。
  1814年的威灵顿公爵  
  1814年的威灵顿公爵  
  他是议会改革的坚决反对者。由于他在他住所的窗子上装上铁制的百叶窗来保护窗子不被支持改革的“暴民”打碎,他得到了“铁公爵”的绰号。  他以托利党党员身份担任了两届联合王国首相并主持通过了1829年的天主教解放法案。他一直担任首相职务一直到1830年,并在1834年再次短暂地成为首相。  虽然他无法阻止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直到他退休他仍是贵族院里的领导人物之一。到他去世时他仍是英国陆军的总指挥官。
  威灵顿是莫宁顿伯爵第一的第四子。少年性格郁郁寡欢,喜欢孤独的散步,在伊顿公学就读没有什么好处,母亲为节约学费供他弟弟上学,便让他去学律师,结果一年时间他唯一干的事就是拉小提琴,其寡母认为他「只能去当炮灰,做不了别的事」,便把他送往法国昂热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学会了跳舞和骑马,以及如何成为一个绅士。  他18岁即从军,在第73高地步兵团谋得掌旗官职务,后来又在其他几个团队里服役,1791年晋升上尉,给爱尔兰总督当副官。这一时期他还作为家族代表继承特里姆的席位,成为爱尔兰国会议员。  24岁时威灵顿虽然欠债仍向朗福德勋爵的三女儿凯瑟琳·基蒂·帕克南求婚,但遭拒绝。被告知混成一个大人物10年后再来找她,威灵顿为此烧掉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终生未再拉一曲,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业务。  1793年他花钱在第33步兵团买了个中校军衔,年在法兰德斯服役,从长官们的失误中汲取经验。由于求文职不得,1796年自愿被派往印度。
  24岁被爱情折磨,一次近乎羞辱的拒绝成就了威灵顿。命运成就某人的机缘有时候近乎毁灭......
  他在印度采取一种节制饮食和乐天知命的养生之道。由于长兄理查德·韦尔斯利前来当总督,他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1799年,英国发动对南印度迈索尔王国的第四次殖民战争。他指挥一个师去进攻迈索尔的蒂普苏丹,因强弱悬殊,蒂普苏丹被迫退守都城色林卡帕坦。威灵顿陈兵城外,层层包围。5月4日,威灵顿军队用大炮轰开城墙,冲进城内,将该城洗劫一空,蒂普苏丹阵亡。从此,迈索尔便处于英国管辖之下,而威灵顿则成为这个地区的军事长官。
  1803年,中印度马拉塔联盟各国发生内讧,英国乘机发动对马拉塔的第二次侵略战争。威灵顿转战南北,连连胜利,特别是1803年9月在阿萨耶战役,他率7000人强袭4万人的迈索尔军队(由法国人训练,装备100门大炮和骑兵),在战死了两匹座骑和损失了1/4的士兵后,他获得了生平第一场决定性胜利。接着又于11月在阿尔干战役中击败邦斯勒的军队,迫使战败国缔结德奥冈条约,承认英国对古塔克和巴拉索尔地区以及瓦德河以西的领土的所有权,从而确立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他认为这此战役对他个人来讲比滑铁卢战役更辉煌。
  阿萨耶之战中的威灵顿  
  在18世纪,印度由多个王国组成,中部的马拉塔王国较强悍,占有辽阔领土。但是马拉塔的各位有实力的王公长期不合,为争夺统治权,你攻我打,内战频繁。  英国为了扩大在印度的控制,采用了分而制之的战略,1799年,英国先扫平了印度南部的莫索尔,有“莫索尔之虎”之称的土王提普毙命。恰在不久后,马拉塔发生了重大事变。1802年10月,马拉塔国的实力派王公辛迪亚和霍尔卡赶走了名义上的国王巴吉.拉奥二世,这位国王从首都普那(POONA)仓皇逃到英国控制区求助。  英印总督莫宁顿爵士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马拉塔变为附庸国,削弱各王公的势力。12月,与逃亡国王拉奥二世签订了《伯塞恩条约》,并保护他返回首都。然而事与愿违,王公们更认为拉奥二世是个英国傀儡,停止了互相争斗,一致反对国王。  日,英国与王公们和谈破裂,战争爆发。英总督莫宁顿爵士的计划是分南北两路进军马拉塔,南路的前线指挥就是他的弟弟,在扫平莫索尔立下大功的阿瑟.韦尔斯利,将来的威灵顿。  他面对的是马拉塔王公辛迪亚,这位王公有一支较精良的部队。法国军官伯埃尼(de Boigne)在20年前开始以欧洲标准给辛迪亚练兵,后来由另一个法国军官皮尔隆(Francois Perron)接手。  辛迪亚在这两人帮助下,组织了4个旅1万5千的正规军,全部欧式组织训练,装备欧洲的枪炮,并雇用了一些法国,葡萄牙,甚至英国军官。正规军总指挥由汉诺威军官普尔曼担任。除了这支正规军,辛迪亚还有2万多骑兵,和2万多非正规部队。
    年轻的阿瑟·韦尔斯利
  阿瑟.韦尔斯利的主力部队由1万人左右英印军组成,其副手斯蒂文森上校还有9千海德拉巴联军。其中只有不到二千是英国人,分别是第74,78,94团(此团配属斯蒂文森)各一个步兵营,加上第19轻龙骑兵团。  韦尔斯利深知敌我两军的特点,自己的部队训练普遍比较好,英国部队虽少但善战。辛迪亚正规部队训练装备较精良,不过其余2万骑兵和众多非正规部队组织差,在袭扰时能很好发挥作用,大战能力则低。所以要击败他们,最好的方式是机动进攻,并寻求机会在有利条件下打决战。  韦尔斯利首先挥兵攻击马拉塔的山地城堡阿梅努格尔。8月8日,战争开始第3天,韦尔斯利率部强行军到达,当日就拿下了城堡外围。四天后,1400守军便在连续打击下缴械投降。攻城期间,韦尔斯利看到一名候补军官当先爬上云梯接近护墙,但是云梯立刻被守城者推倒了,那名候补军官被从最高处甩到空中,重重摔了下来。只见那个人不顾伤痛,从地上爬起,大步赶过了众人,不久又站在云梯最高处。  韦尔斯利问部下,这人是谁?部下告诉他这是78团的柯林.坎贝尔。韦尔斯利记住了这个名字,坎贝尔不久获得提升,后跟随韦尔斯利到了半岛,一直征战到滑铁卢。多年后,韦尔斯利成为威灵顿公爵,坎贝尔也成了锡兰总督,威灵顿见到这位老部下时开玩笑说,他们第一次认识时坎贝尔总督阁下正在空中。
  占领阿梅努格尔,韦尔斯利没有停步。他得到情报辛迪亚军在海德拉巴北面的伯克顿扎营,决定过戈达瓦里河,向敌军快速进击。  9月20日,为了更好利用道路和补给物资,他在贝纳普尔和副手斯蒂文森上校分兵行军。韦尔斯利率7000英印军行动,斯蒂文森在距韦尔斯利14英里的山谷平行进军,按计划两军在距离伯克顿12英里的一个村庄会合,然后在24日和敌军决战。  23日,韦尔斯利按时到达了会合点,但分开行动三天的斯蒂文森上校没有了一点踪影。原来附近有两个镇重名,斯蒂文森搞混地名迷了路,这个意外让韦尔斯利只剩了计划中一半的兵力。在韦尔斯利急切等待斯蒂文森时,一份情报送到了他手里:辛迪亚的骑兵已经离开了营地,步兵扎营未动,但敌军此时距他不是原先报告的12~14英里,而是在阿萨耶附近,只有6英里。
  韦尔斯利立刻亲自进行侦察。快马奔驰了4英里后,这位年轻的将军看到了惊人的景象。面对的不只是原先被告知的步兵,是包括大量骑兵和炮兵的几乎全部辛迪亚军主力,还加上一部分庞斯拉王公的士兵。共有包括3个旅精锐步兵,两万骑兵的4万多部队。这支大军绵延展开在近7英里的平原上,隔凯特纳河在对岸安营扎寨。步兵和炮队在阿萨耶村中央,周围是骑兵。凯特纳河保护着部队正面,约阿河保护着部队后方。  这是个相当稳固的位置,不易受突袭,法国人训练的队伍看来不简单。韦尔斯利开始快速思索对策,斯蒂文森踪迹皆无,敌军比原来情报报告的要强大,距离又是这么近。  撤退未尝不是个选择,但敌军有20倍于己的骑兵,很难全身而退,辎重会损失,这支印度人为主的部队赖以作战的士气会彻底失掉。  如果进攻,韦尔斯利只有7000人,其中1500英军,炮22门,敌军有4万之众,炮100门。实力悬殊外,英印部队在酷暑下经过40公里连续行军后人困马乏,进攻看似以卵击石。  沉思中的韦尔斯利忽然转头问一名随军印度使节怎么想,印度人礼貌地答:“强的不一定胜弱的。”一句很得体的场面话。不料韦尔斯利真下令了--进攻! 惊讶中的印度人几乎认为这位将军疯了。
  韦尔斯利并非在作一场冒险赌博,他在观察中发现了辛迪亚军一个不易察觉的破绽。两条一前一后保护马拉塔军的河流在偏东一些的地方汇合,河之间的平地逐渐变窄。如果能从这一带渡过河,不但可以侧击马拉塔军,敌军抵抗时,无法在两河交汇较窄的地域内展开庞大的部队,另外两条河让马拉塔骑兵机动受限制。只要能从东侧渡河迂回,英印军就能形成绝对的地形优势。计已定,韦尔斯利直向马拉塔侧翼进发。  在靠近横在前面的凯特纳河时,向导带来了令人失望的消息: 河岸很高也很陡峭,没地方可以涉渡。韦尔斯利一言不发,举起望远镜,延河岸慢慢扫视。忽然,他的视线停住了,两个看似不很特别的小村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两个小村庄就在他准备渡河的地区内,隔河相对。韦尔斯利立刻想到两个村隔河而建,一定是因为那里渡河交通方便,很可能可以涉渡。韦尔斯利派出了工兵勘测,工兵们很快证实那是个涉渡口,炮兵都可以过去。  部队向新发现的涉渡口急进,但辛迪亚部队已察觉了英印军的出现,炮弹开始向这边射来。韦尔斯利把部队迅速带过了河,布置成三线,步兵在前两线,骑兵在第三线。现在的形势是英印军左翼靠着刚渡过的凯特纳河,右翼接近远端的约阿河,对着阿萨耶镇。他的作战方案是从中央和左翼主攻,如果这两个方向成功突破,敌军会被挤压到约阿河边,前拥后挤的马拉塔军将崩溃,阿萨耶镇会不攻自破。  在英印军部署的同时,辛迪亚军也快速变换着队形,大炮和步兵不断转向了侧翼和英印军相对,一切作得井井有条。即使知道他们经过欧式训练,这样的战术素质仍很让英印军吃惊。韦尔斯利调整了一下部署,命令右翼的奥拉克上校向右前方向移动,后续部队填补进来,扩展战线以防出现漏洞。同时他告诫奥拉克不要冒进。  辛迪亚军火炮越来越多地转过方向,每分钟都会有更多炮弹打来,事不宜迟,韦尔斯利没有犹豫,现在立刻总攻击。他的队伍在炽烈的炮火下前进,辛迪亚军很顽强,但仓促转过来的队伍挡不住韦尔斯利的凌厉攻势。英印部队迅速夺取了第一线的炮阵地,一些顽强敌军炮兵佯装中弹倒地,待英印军冲过,捡起地上的枪从后面射击,但马上被第二线英军打倒。失去了火炮的马拉塔人逐渐失去了斗志,象韦尔斯利预计的那样,向约阿河边的阿萨耶溃退。
  在中央和左翼进展顺利时,一个意外的危机发生了。英印军右翼的奥拉克上校不知是被硝烟所迷惑,还是没理解命令,不顾韦尔斯利的告诫,过于突前,直冲向阿萨耶镇的马拉塔火炮前,损失惨重。辛迪亚王乘机亲自督队反击,大队骑兵压向英印军右翼。英74团勉强组成方阵拼命抵抗,但寡不敌众。  现在形势变得微妙,英印军左翼中央突破成功,但右翼危在旦夕。韦尔斯利不假思索,跃马赶到后备骑兵前,亲自带骑兵向右翼反冲锋。韦尔斯利带领本地骑兵4团,麦克斯韦尔上校带领英19轻龙骑兵团并排杀入敌阵。激战中,韦尔斯利的坐马两次被打倒--一匹被炮弹打翻,一匹被名马拉塔炮兵用矛戳倒。但他仍身先士卒战斗在前列。在英勇的骑兵和中央得胜的步兵联合进攻下,被挤压到约阿河边的马拉塔人彻底崩溃了,他们的汉诺威总指挥勉强溜走,其余的人争先恐后地逃过约阿河。  英印军取得全胜,歼灭敌军6千人,缴获约100门大炮,敌军阵亡者包括辛迪亚王公的首相加多恩.拉奥,法国上校多桑。英印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损失1584人,其中英军650人。  这是威灵顿(韦尔斯利)第一次指挥大型战役。情报的差错,副手的失误使他不得不面对近在眼前的6倍敌军。但他以巧妙的战术,过人的洞察力和胆识赢得了一场决定性的大胜。
  他日后在欧洲各战场上所显示出来的一切取胜的特质都是在印度培养出来的,包括︰能决断、有常识、注意细节;爱护士兵、注意给养;与老百姓保持良好关系。后来拿破仑笔下只把他说成是一个「印度士兵将军」,那是不智的。  1805年威灵顿封爵士后返回英格兰。 被提升为少将,任爱尔兰事务大臣。  威灵顿的新差事是令人失望的︰他率驻哈斯丁斯的一个旅远征汉诺威,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时已经是公认的大人物了。  1806年,当年拒绝他的凯瑟琳小姐的家人来向他提婚,他被告知有一个女孩十多年一直在等他,爱尔兰的贵族太太们之间都疯传着关于他们爱情神话,虽然这些年来他们没有通过一次信,说过一次话,但他不能拒绝这个神话,他答应了婚约,只是低低的埋怨了一句“她变丑了”。当年小副官心中高不可攀美丽的女王13年后已经变成一个发胖的老姑娘了。  同年进入国会以驳斥激进派对其兄在印度政绩的攻击。他以托利党首席秘书的身分在爱尔兰停留两年。  在为期很短的对哥本哈根的军事远征(1807)中,打败丹麦军队。1808年葡萄牙人起来反对拿破仑时,威灵顿奉命前去支持。
  威灵顿不打算「战争还未开打就输掉一半」——这是拿破仑的霸权对欧洲大陆各国军队的通常效果。他希望以「稳如磐石的军队」阻挡住法军的攻击。他所统率的英国步兵「浅红队列」在维米耶罗确实击败了号称“风暴”的让-安多歇·朱诺将军的纵队,这是拿破仑的战术体系第一次完败。但前来的两名英国高级爵士不准乘胜追击,因为他们愿意签订不得人心的《辛特拉条约》,这样一来,朱诺的军队便得以安然回国。  由于群情激昂,威灵顿和他的几个同僚被送上军事法庭。虽然被判无罪,威灵顿还是返回爱尔兰任首席秘书。但是,在他的继任者约翰·穆尔爵士阵亡,英军从西班牙撤退之后,他认为仍能守住葡萄牙,1809年要求政府让他带兵重新开战,这是对欧洲极为重要的一个决定。  他在军队中的地位由于他的哥哥理查德·韦尔斯利出任外交大臣而得到加强。他在里斯本登陆,奇袭苏尔特元帅,(拿破仑称为欧洲最好的战术家,法国历史上4个大元帅的最后一个)攻占波尔图,以伤亡23人的代价击破2.3万敌军,一路穷追把法军赶回西班牙。  为此他英、西联军虽然在塔拉韦拉获胜(7月27~28日),而围攻马德里却因为他不愿损耗兵力而失败了。尽管由于发动攻势而受封威灵顿子爵的头衔,此时,鉴于拿破仑在奥地利取得胜利,威灵顿预感到拿破仑可能掉转头来全力对付自己,带领他的部队退回葡萄牙基地,撤退途中于日在布萨科击败马塞纳元帅。  5万英葡联军击退6万5法军,仅1千2伤亡(英葡各626),而法军损失5千,含5位将军。(马塞纳元帅曾经在瑞士击败俄国大元帅苏沃洛夫而拯救法国,被称为帝国元帅中最具有大军统帅才能的人物,称号胜利的宠儿)安然退入他曾秘密构筑横跨里斯本半岛的著名「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这个陷阱本来是准备用来对付拿破仑的,但猎物变成了马塞纳的军队。马塞纳撤出葡萄牙(1811年春,伤亡2.5万)和德欧尼奥罗败北(5月3~5日)成功地说明威灵顿的防守焦土政策是正确的,也使部下对他的信赖更加坚定。  他的士兵管他叫「大鼻子」,他的军官管他叫「花花公子」。所以给他起这样的绰号是因为他有175公分的修长身材,喜爱穿剪裁十分合体的便服;有棕色波浪式头发,眼睛又亮又蓝。
  威灵顿在半岛战争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他那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军队直到1812年才有足够的力量攻占西班牙要塞罗德里戈城和巴达霍斯。  这样就守住了进出西班牙的两扇大门,造成随时威胁马德里法军补给线的态势。  7月22日在萨拉曼卡战役以少击众击败马尔蒙元帅40,000名法军仅用40分钟之后,他进入马德里(8月12日)。由于围攻布尔戈斯未成,他的军队再次撤回葡萄牙;1813年5月从这里出发,最后一次向西班牙进军。他率兵急速横跨半岛千里之后,在维多利亚盆地把约瑟夫·波拿巴国王率领的5万法军逼入绝境,击溃他们,并缴获他们的全部辎重(6月21日,120门大炮被缴获119门)。造成法军在西班牙的统治全面崩溃。  对于胜利者来说,这种光辉灿烂的战利品实在太多了,连儒尔当的镶金元帅杖也被英军缴获,他们竟容许法军逃进庇里牛斯山脉,当时威灵顿公开斥责他那醉酒的部队像「粪土一样」。  维多利亚战役大捷鼓舞欧洲反拿破仑联盟,为此乐圣贝多芬专为此战谱写了《威灵顿的胜利》交响曲来庆祝。  旱季来临时威灵顿在盟军中第一个攻入法国本土,击破苏尔特元帅的顽强防御,跨过一道道河上防线,直至日攻入图卢兹才完美的结束半岛战争(4天前拿破仑已经退位)。  当时他已经是侯爵和陆军元帅,这回又封公爵,由国家赐给50万英磅,后来又赐给他汉普夏的斯特拉特费尔德-萨耶,以保持他的地位。他进入上院的头衔有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和公爵,还荣膺嘉德骑士的称号。
  都不可能  
  这有什么好问的  
  死垃圾,口水花喷喷胡说八道  
  @海角大王 5709楼
06:17:19  高压的社会状态下,孕育出来的人,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是我看完电影得出的结论。  人生来是正常的(排除遗传造成的疾病外),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改变机器,把投入其中的新人塑造成一个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好坏,其实是和社会这个巨大的生产车间有关系的,新人好比原料,最后面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汉尼拔是在二战德国排犹太人的
背景下......  -----------------------------  对这一观点持保留态度。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人是社会的产物,后天环境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直到我一亲戚抱养的孩子长大,一个女孩,在这一个温暖善良的大家庭中长大,即便溺爱,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但那孩子恶毒、冷血的程度令人发指,完全无视他人我行我素,看到她的一些言行我时常感到发毛,十三四岁时我就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些罪犯的影子。一个意大利法医曾经提出“天生犯罪人”的概念,以前我一直认为是扯淡,后来改变了,那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见过一些从黑暗和邪恶中成长出来的孩子成为一个光明正直的人。
  @海角大王
06:17:19  高压的社会状态下,孕育出来的人,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是我看完电影得出的结论。  人生来是正常的(排除遗传造成的疾病外),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改变机器,把投入其中的新人塑造成一个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好坏,其实是和社会这个巨大的生产车间有关系的,新人好比原料,最后面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汉尼拔是在二战德国排犹太人的
背景下......  -----------------------------  @new致明 12759楼
23:32:35  对这一观点持保留态度。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人是社会的产物,后天环境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直到我一亲戚抱养的孩子长大,一个女孩,在这一个
善良的大家庭中长大,即便溺爱,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但那孩子恶
、冷血的程度令人发指,完全无视他人我行我素,看到她的一些言行我时常感到发毛,十三四岁时我就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些罪犯的影子。一个意大利法医曾经提出“天生犯罪人”的概念,以前......  -----------------------------  是的,所以我说排除遗传造成的疾病外。从佛教的理论来讲,天生有犯罪倾向的人,是前世带有宿怨那种。
  善之花结出恶之果,或者恶之花结出善之果,其实都是可能的。
  拿破仑流放厄尔巴岛时威灵顿被任命为驻复辟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八世宫廷的大使。  1815年2月他代替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子爵出席维也纳会议,但代表们还未能结束调停争端的工作,拿破仑便已从海岛逃走,3月1日登陆法国,开始他的百日统治。6月16日,拿破仑以5万余兵力牵制英军,主力近7万人在林尼击败了布吕歇尔军队。随后,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军团尾追布吕歇尔军队,自己率领主力转攻威灵顿军队。
  威灵顿在滑铁卢战役  
  威灵顿以6万7对拿破仑的7万3。他手下的半岛老兵只有不到1/3,其余全是雇佣军。  18日午后,法军在重炮掩护下连续向英军两翼阵地发起进攻,遭到英军顽强抵抗。下午三时半,因未攻破两翼阵地,拿破仑转而向英军的中央阵地发起猛攻,并配以万余骑兵加入冲击。就是这样,他还是稳稳的守住了阵地。那一天威灵顿骑着坐骑,待在战场的制高点——圣约翰山高地的一株大树下,整整一天都保持着同一个位置,即使他身边的副官被当场击毙。  当炮弹不时地在离他不远处爆炸时,他的部将罗兰德·希尔担忧地问道:“将军,如果你遭遇不测怎么办?”他的回答只有一句:“像我一样去做。”当看到法军龙骑兵肆意屠戮着他的步兵时,他仍然可以面不改色的由衷称赞他的敌人:“十分出色!”,而不把他的预备队拉出来。
  傍晚,布吕歇尔率部即将赶到。拿破仑急切盼望格鲁希兵团来援,但杳无音讯,不得不孤注一掷,将剩下的预备队老近卫军投入战斗,向英军发起最后攻击。  威灵顿已准备完毕,他为也许过于自信的法国近卫军准备了一场大规模的伏击,紧接着将是会让法军感到极为意外的反攻和像以往一样坚韧而守纪的英军步兵的交叉火力。  战无不胜的拿破仑近卫军崩溃了,这一事件在拿破仑战争中是不可思议的,而这瞬间引发了法军其他部队的恐慌。  威灵顿一跃而起,也投入了他的最后一只军队,苏格兰高地骑兵转入反攻。法军没料到英军还有余力,顿时阵脚大乱,溃不成军,伤亡3万,被俘7千。
  苏格兰高地骑兵的冲锋  
  威灵顿以及普鲁士陆军元帅布吕歇尔日在滑铁卢的胜利使「公爵」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即使不是最喜气洋洋的——英雄。  「我向上帝祈祷,希望我今后不再打仗。」他为阵亡将士一边流泪一边说︰「老打仗是一件很坏的事情。」他的希望实现了。  作为驻法占领军总司令,他反对签订惩罚性的和约,拒绝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提出的枪杀拿破仑和焚烧巴黎的建议。他组织贷款以解救法国的财政,并提出在3年后撤出占领军。  这几项政策使他赢得和会的感激,1818年带着6个外国授予的司令杖(陆军元帅的标志)回国。他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大约和击败战略之父汉尼拔的罗马名将大西庇阿相当。
  罗马名将大西庇阿之前介绍过了,就不再累述了...
  威灵顿常常被描述成一位防御型的将领,虽然事实上许多、也许是大多数他的战斗都是进攻战(阿萨耶、波尔图、萨拉曼卡、图卢兹、维多利亚)。但是半岛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他的士兵无论在人数还是在训练方面都无法打一场进攻战。同时,伊比利亚半岛提供了极好的打防御战的地形,而威灵顿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威灵顿的战术思想中有许多是从政治、补给或是财政中体现出来的:仅仅作为一个战场上的指挥官,他也不得不对付英国政府反复无常的政策、葡萄牙政府以及各式各样的西班牙军阀与游击队。  同时,在贫瘠的半岛上补给是一个恐怖的问题:法军懒得理这问题,他们只是简单地抢劫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威灵顿需要获得平民的支持,需要从别处获得补给(特别是从美洲运来的小麦)并运送给战地的士兵。补给常是他的致命弱点,而他在补给线被敌方威胁时常被迫撤退或是采取守势。
  在他的防御战中,他对防守战术表现出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的理解力: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意识到山后坡在防御战中作用的拿破仑时代将领,并且尽可能地使用它来隐藏兵力和保护士兵免于受到炮击。虽然如此,他几乎从未错过反击的机会,这时许多法军纵队就会发现他们被火枪齐射攻击后,接下来就会遭到刺刀冲锋的冲击。  威灵顿有时也很强势:他在波尔图的渡河是一次惊人的豪赌:而要不是一位下级军官犯了错误,苏尔特的军队也不会战败。在进攻方面威灵顿也显示出了对地形与战术明晰的理解力:在维多利亚之战中,他指挥了一次壮观且协调的攻击——四个纵队从三个方向同时出击,几乎击溃了整支法军部队,迫使他们将除了138门炮中的1门外其他的行李和补给都“让给”了英军。
  然而,他必须非常谨慎:在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当马赛纳的军队正尝试包围里斯本并开始迂回时,威灵顿经常站在矮墙上,用望远镜观察法军,咕哝道:“我可以击败他,但需要(牺牲)10000人,而这是英格兰唯一的一支军队,我必须得保护它。”  由于法军在西班牙的总数量总是远远超过英军和葡萄牙军可以派出的人数,法军指挥官总能放弃一些地区来集结比英军更庞大的军队,就像他们在萨拉曼卡之战后所做的那样。因而在最后的总攻之前,威灵顿总是需要小心谨慎地进攻西班牙。  在维多利亚之战前夕的一系列交战中,从里斯本到英军驻地的补给线被切断了,所以他将补给线向西班牙北部海岸延伸,迫使前线的法军部队回到他们的后方。  除了攻打布尔戈斯一战外,他其他的攻城战都是成功的。他的大部分此类战斗发生在印度,对抗比法军缺乏训练、装备与士气的印度军队。由于这个原因,他在他最糟的一战,也就是布尔戈斯之战中也许有点过分自信了。威灵顿几次需要重新夺回葡萄牙边境上的堡垒,因为法军在占领这些联军把守的堡垒时总是取得完全的胜利。同时,由于法军可以很快地召集援军,他不能在漫长的沃邦式的攻城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由此,他在罗德里戈城与巴达霍斯的突袭虽然成功地速战速决,但却代价昂贵。
  他不喜欢他的骑兵指挥官们。他在日写了一封著名的信,批评骑兵除了在温布尔登开阔地外简直无法调动,并且总是一窝蜂地冲锋,而不是排成两线——一线冲锋而二线作为预备队。当然,由于家庭方面的矛盾,到1815年以前他一直否认亨利·皮吉特的才干。他同时还是他情报网的直接领导者,并且紧密监督他士兵们的供给与薪水。  他也在政治方面下了大力气:保证英国与西班牙政府对他的支持,为选择军官去疏通关节,并且使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民与他合作。当法军以抢夺食物、枪杀反抗者与当地人民对立时,威灵顿却把大部分的补给从国外运来、为他在当地征用的物资付现金并且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的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由于掠夺、谋杀或是亵渎宗教的士兵被处以绞刑。当地人便以服从指挥、应征入伍和提供情报来报答他。游击队更是与英军紧密联手对付法军:袭击法军通讯兵并且将俘获的法军士兵转交给威灵顿。
  威灵顿在国外的经历使他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党派政治人物。他虽然加入利物浦伯爵的托利党内阁担任军械总监,但不因此就反对此后的辉格党政府。他说︰“派系斗争大大损害国家的利益。”当曼彻斯特举行要求国会改革的示威而发生彼得卢大屠杀以及出现企图谋杀内阁成员的加图街阴谋时,滑铁卢战役后的群众不满情绪已达到沸腾的地步,这时,威灵顿更加贴近了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党。  1822年颇孚众望的乔治·坎宁继卡斯尔雷子爵任外交大臣。尽管坎宁反对和会的体系,威灵顿却亲自驳回乔治四世对坎宁的个人反对意见,而相信时至今日,和会的体系已经稳如盘石不可动摇。当坎宁收回英国对欧洲的一切承诺时,威灵顿唯有痛苦地自责而已。  1822年召开维罗纳会议时,他极力平息欧洲各盟国之间的争端未果,1826年在俄国又未完成外交使命,这两次失败更增加了他的苦恼。威灵顿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他不适合于执行坎宁的狡猾政策,但是国外却认为他为人诚实而敬重他。
  威灵顿公爵纹章  
  1825年威灵顿转向爱尔兰问题,归纳为这样一个左右为难但必须着手解决的基本矛盾︰只有允许天主教徒参加国会的要求(即所谓的天主教解放)才能结束政治性的暴力行动,但必须保持新教作为国教的优越地位。他私下研究一种解决方案,认为罗马教皇必须与英国君主订立协约,最低限度要保证不准天主教神职人员滋事,以此作为他们「解放」的先决条件。  但是,当坎宁这位不合格的解放者于1827年4月出任首相的时候,威灵顿感觉到新教的优越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他和皮尔带领一大批人退出政府。他还辞去统率军队的职务。  这被认为是对国王本人的冒犯,乔治四世国王对着他的背影气的大叫:“威灵顿,你竟敢这样对朕,宫廷侍卫劝说国王,还是算了吧,他既然不怕拿破仑,您就不要指望他会怕你。”这一行动被解释为对国王选择他的对手当首相的不满。  在否定这种议论的时候,威灵顿冲口说出︰他是一个军人,如果认为自己适合当首相,那简直「比发疯还糟」。
  同年8月坎宁去世后,他应国王的要求重掌军务。  不到5个月,坎宁的继任者戈德里奇子爵即挂冠而去,国王挑选他是因为他异常软弱,国王想自己控制国家,但地中海爆发了海战,俄国和英国联合起来替希腊起义者同土耳其作战,英国内阁一片混乱。没人能控制局势。  日英王在温莎召见威灵顿公爵。国王穿着邋遢的上衣,坚持威灵顿应该出任首相。公爵认识道:“他将担任一项他既没有受过训练,又不喜欢的工作。”他不喜欢抛头露面,他没有在公共场合演讲的天才。他的政见属于一位爱尔兰新教贵族的政见,也属于这样一位军官的政见:他认为命令必须服从,违反命令的人必须严惩。而这些品格和官场格格不入。
  1830年的威灵顿  
  英国人玩弄手段的方式是蓝星上少有的,这里引用网友的一段文章加以说明:  英格兰人评价苏格兰风笛为“像一只挨打的猫在嘶叫”或者“如同被踢了屁股的毛驴发出的声音”  英格兰人讽刺爱尔兰人是生牛肉脸色,脸红红的  英国人说如何让美国人参加一战?告诉他们快打完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过“给予波兰独立无异于给猴子一块高级怀表”。二战期间英国间谍部门在破译Enigma的时候说,让波兰人来干这事无疑是让赛跑犬去拉马车。  二战时英军间谍污染东线德军的套套,使得他们都得性病。  英格兰征服苏格兰,苏格兰准备投降后,英国指挥官说,他应该洗洗自己的屁眼,让苏格兰领袖亲。  像蒙古征服中国一样,苏格兰实行初夜权。  对威尔士最搞笑,被征服威尔士的人不服长脚做他们国王,提出四个条件,要生在威尔士,血统高贵,道德没有瑕疵,不说英语和法语,然后长脚就让老婆把孩子生在威尔士抱着去给他们当国王了。  1986年,菲利普亲王他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评论中国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如果一个东西有四条腿却不是椅子,有两个会飞的翅膀而不是飞机,可以游泳而不是潜艇,广东人就会吃掉它。”  菲利普亲王随女王访华。在西安会见一群英国交流学生时,他说:“如果你们在这里待太久,也会变成咪缝眼的。”
  玫瑰战争的时候,同宗的Lanchester和York家族争夺王位。Lanchester家族去苏格兰借兵,攻入York城,  York家族的领袖被捕后,英格兰人围住他向他致敬说“啊没有权力的国王,没有继承权的国王,没有人民没有财产的国王”把他的头挂在城门上,纸糊一个王冠表示讽刺。  美国打击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时候,英国高调支持和参与,让美国去撞墙,随后借机撤退拆台。  16世纪,英格兰在当海盗挑战西班牙的霸权,到处造谣说西班牙王室手头拮据,阻止西班牙获取贷款,还把英国商人的汇票集中起来一同兑付以打击西班牙经济。  1870年,美国伊利铁路大战时,英格兰裔的伊利股东许诺运一车厢水牛只要一美元,竞争对手中央铁路实力雄厚,他们也把价格降为一美元,而伊利铁路公司事先水牛城的牛全部买下然后通过中央铁路运输到东部。 (Great Game)  英国侵占西藏,与藏人谈判时说,英国说为表示诚意,建议双方将枪内子弹退膛,英国人先退出一颗子弹,当时西藏用火绳枪,就熄灭火了,但英国枪是转膛的,随即一转又换上一颗子弹,藏人不懂,谈判中英国突然下杀手,周围英军也一同开火,藏人大军都灭火了,用火绳枪还来不及点火,英国人就把谈判点和后面藏人大军杀害。  1823年神圣同盟干涉美洲,英国说不许,说了一大堆原则,结果1861年英国自己组织干涉军去了墨西哥
  英国卖船给满清后,曾派水手爬上满清高价购买的战舰开了回去。  一战结束后,法国要求削弱德国,但是英国希望德法势均力敌,自己继续玩翘翘板,不让法国削弱德国,双方寸步不让,这时候英国在海外抛售法郎,法郎大跌,法国撑不住了,才同意英国的意见。  苏格兰反抗英格兰侵略的领袖William Wallace被捉住后,被肢解,尸体各部分放在伦敦各个塔里  英格兰传说中法师Merlin曾经预言当英国的钱变圆的时候会有威尔士人在伦敦加冕为国王。  长脚王征服了Wales,杀了Wales领袖Llewellyn,英格兰人把他的头砍下来戴上银王冠挑在长矛上游街过伦敦,作为预言应验。  老处女伊丽莎白,很多男的追,包括西班牙国王,法国贵族骑士,她呢,需要某人的时候就和某人谈婚论嫁,中间再抛出一句我有个麻烦你帮我把这事办了,有些甚至是西班牙国王自己吃亏肥了英国人的,等人家办完后,再去找她就不理人家了,好几次了。  美洲有个西班牙裔女的海盗船长,专打英国人,还救援西班牙人,英国人打不过他们,于是就对西班牙政府施压,要求西班牙官军去消灭掉这个海盗,西班牙海盗不肯和祖国的人打,被逼到死角才还击被捕,于是英国人继续在美洲大摇大摆地抢劫西班牙人。SB西班牙还判她死刑,最后民众一致请愿才将她无罪释放。  日本投降后国共都在拉拢外援,苏联建议联合政府,而英国为了削弱中国一直建议双方分裂中国。  英国人在缅甸给缅孟冲突双方发放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
  一战爆发时,英格兰将就要交付给奥斯曼帝国的两艘战列舰扣押了  一战中英国为了拉美国参战,在美国诽谤德国。英国人绘声绘色地说:德国人把刺刀戳进孕妇的肚皮,唯一的原因就是寻开心。他们把婴儿扔到天上,然后用刺刀接着。他们补充说:德国士兵奸污妇女,然后割掉她们的Rufang——他们就是喜欢这样。这可把美国人吓着了。可是这一切都是胡说八道。根本就是编造的。德国人确实枪杀过人质,但绝没有干过割小孩手指头的坏事。但英国人撒起谎来,毫无顾忌。英国人声嘶力竭地警告美国人:要是德国打赢了战争,总有一天他们会爬过大西洋,钻到美国来割美国小孩子的手指头、美国妇女的RuFang。  还伪造德国和墨西哥结盟对付美国的假新闻,骗美国下水。  二战的时候丘吉尔也是伪造南美的地图,说什么德国和他们合作要瓜分美洲,骗美国下水。
  1867年,英国在烟台的副领事Chaloner Alabaster,汉译阿查理,莽顾清廷禁令,怂恿欧洲各国的人自带武器去中国挖金矿,没找到后向当地政府索要旅费。  1874年,美英想在上海造铁路,由于之前满清不让造铁路,所以他们称是造一条“寻常马路”。造完后运行时压死了人,满清要求美英拆毁,英国却说满清允许了建造又食言反过来索赔费用,结果满清赔了285,000两白银赎回这条铁路,赎回后就拆了它。  1875年的滇案即马嘉理案,之前台湾危机中满清对日本唯唯诺诺,让英国看清了满清的无能,于是英国就借题发挥,公使威妥玛要求满清给予其他许多无关的权利,比如关税、通商等一揽子让步,索要二十万两白银和各种特权,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信口雌黄,咆哮公堂。后来巴尔干起义爆发,欧洲列强全部关注,英国也要在那里插上一腿,于是满清才躲过一劫,但还是在烟台条约中让步。  英国对西藏虎视眈眈,当初条约边界藏区内有个地方叫日纳,英国当时为了进攻在修路,为了把路修得更进来,故意把西藏内部的一个叫捻纳的地方当作日纳作为边界,要西藏领土向后收缩,满清也没用,以为英国考察地理较为精确,还有就是怕他们,要求西藏退缩,西藏反而比满清更有骨气,坚决不肯。英军一边强攻,一边发文要求清廷对西藏施压,如同当年对付加勒比海盗一般,清廷撤了之前的驻藏大臣满人文硕,换上另一个满人升泰,升泰也像割地俄国的满人崇厚一样无能卖国,英国人摸准了他的脾气,先口头同意停战,然后升泰根据英国人要求,要求藏人不要备战,英国人却在一边备战,准备好了再制造口实。  然后英国人准备好了,再在谈判的时候提出比以前更多的要求,比如吞并哲孟雄/锡金等等,当满清再度提出以英国之前索要的捻纳为边界时,英国却拒绝,胃口更大了,稍不如意就威胁说,如果不从,来年三月继续进军,最后清廷也只好按英国的要求割地。  后来中国政府,忘记是满清还是民国了,宣称对西藏主权,英国表示坚决不承认,只承认宗主权。
  英国之前逼满清将苏杭甬筑路权让给英国,1907年,民间资本办沪嘉铁路,互不干涉,等沪嘉铁路造了不少了,英国对清廷施压,要求清廷将苏杭甬铁路改为沪杭甬,清廷屈服,于是英国轻松搅掉中国民间资本,吃掉中国民间资本造好的铁路。浙江业务员邬刚和副总工程师汤绪忧愤吐血绝食而死。(嘉兴在上海与杭州之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先是签了《穿鼻条约》,赚了一笔,结果感觉胃口太小后悔了,推翻了自己签署的条约,继续敲诈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本来1858年天津条约,后来英法要去北京换约,满清不知为什么就是执意不许英国人进京,又节外生枝打了起来,结果圆明园被洗劫,皇帝出逃,耻辱的北京条约。  感觉满清又是愚昧又是孬种。  英国一直对别国的扩张横加干涉,1882年英国不宣而战占领埃及,怕被人还治干涉,对各国的照会说暂时占领,在一定条件下将撤走,年间,英国如此空头允诺达66次之多。----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  招商局当年买下旗昌航运公司后,中国航运是英国的怡和、太古和中国的招商局三足鼎立,然后两家英国公司就合力降价,降到超级低价,要挤垮招商局,招商局在唐廷枢和徐润的坚持下度过了难关,最后英国公司看无法整垮招商局,只好三家一起办齐价合同。
  1882年,中国首富之一徐润想要融资投资节节上涨的房地产,英国和记洋行一个爵士股东找到徐润,成立宝源祥房产公司,英国人许诺募资180万两,将徐润套入资金缺口,就装羊癫疯,接下来的事都不兑现了,后来徐润进退两难,因此倾家荡产,胡雪岩之后中国最强大的民间资本之一就这样被击溃了。  说起胡雪岩,英国为主的西方低价压榨中国丝织品,胡雪岩为了帮助国人,就屯买丝织品,本来外销可以赚钱,但当时海外航运被英国等洋人把持,他们就一起拒运胡雪岩的丝绸,最后,盛宣怀和英国汇丰一起将胡雪岩整破产。胡雪岩是中华资本战场的民族英雄,左宗棠能收复新疆的军功章里也有他筹款的半边天。
  1898年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后,要建立军队,满清不许,英国于是说招募警察,其实还是军队。  1900年,英国借满清官员对八国联军的恐惧狐假虎威,用假合同将价值300万两的开平矿弄到了自己的帐下,后来的美国总统Hoover也参与了,清廷多次要求归还无效,1907年在开平附近的滦luan州另立滦州煤矿,比开平大十倍,于是英国又开始垂涎,借辛亥革命混乱之际提议与滦州煤矿联合经营,借此将指挥权转到手,1934年合并后成了英国的资本。  八国联军期间,最凶残的是英属印度即今巴基斯坦的白帽子兵,然后是哥萨克,其他人也五十笑一百,但英国记者如Morrison只记载法国德国和俄国士兵如何残暴,甚至连德军总指挥Waldersee也表示了不满。
  1808年半岛战争期间,英国在葡萄牙与法军作战,借口防法国登陆,要入驻澳门,葡萄牙总督拒绝后英军强攻,英军无军需打不下来,受满清犒劳后借驴下坡退去。  1795年荷兰本土被法军占领,英国乘火打劫霸占了荷兰的殖民地开普敦和斯里兰卡。  1801年,正是英国海军雄霸天下的时候,他们不宣而战一举将在丹麦海军全歼。  第三次英荷战争的时候,英国的借口是某画室的一幅画里有荷兰侮辱英国字样,就对荷兰宣战了。  法国和俄罗斯交好,英国就派人唆使俄国贵族暗杀了沙皇保罗一世,新沙皇上任改弦易辙。
  英国对法国进行封锁,法国伙同俄国对英国搞大陆体系反封锁,1807年,俄罗斯军舰调往波罗的海准备与瑞典争夺芬兰,路过葡萄牙补给时被英国舰队截住,押送往Portsmouth,船队被扣留,英国佬编出无数借口就是不让船走,一会说要去只能去极北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两年后才允许出发,争夺芬兰的战争已结束。  后来英国和俄国、土耳其联合形成对法国包围网,英国为防止俄罗斯做大,让土耳其提供劣质食品让俄海军腹泻以拖延他们,联军带那不勒斯流亡王室收复那不勒斯之后,把投降的法军枪毙了,烧死妇女儿童。英国眼看俄罗斯越来越强,就教唆土耳其仆从军暴动,溜回去。俄国和奥地利联合打法国,俄国包围一座城,英国唆使下,奥地利盟军把法国人放了,让他们出现在苏沃洛夫背后捣乱,还让敌对的法国军队到侧翼去夹击他。
  答应中国如果出兵缅甸挡日本人,就用飞机掩护国军,骗国军放弃国内战场增援缅甸给英国人解围,然后故意食言把自己的飞机调到北非去了。后来看中国军队超乎意料地勇猛,怕中国抢走缅甸,于是就派人暗杀蒋介石,还好戴笠保护周到,没有得逞。  二战时在北非打不过隆帅,就调出小喇叭每天播放隆帅谣言半小时。  二战末期斯洛文尼亚人不愿意接受共产主义,纷纷往西逃,结果英军把这些人全部送回南斯拉夫,他们全部被铁托以外国间谍罪处死。
  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后,卧薪尝胆,1660年英国再搞航海条例,准备诱使荷兰开战再捞一笔,荷兰不上当,重商就重商,咱继续裸奔,打吞牙和血吞,英国看荷兰不上当,1664年英国等不及就对荷兰不宣而战占领和荷兰的北美殖民重镇新阿姆斯特丹,就是后来的纽约,第二次英荷战争就是在荷兰毫无准备被偷袭的情况下开始的。  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偷袭还是被打的满地找牙,连泰晤士河都被封锁,荷兰看到太阳王野心勃勃于是对英国很宽大,希望他在接下来的的法荷冲突中不要投靠法国,英国与荷兰和瑞典签署了同盟条约,但是1670年英国被法国收买,突然背盟,伙同法国一起突然进攻荷兰,是为第三次英荷战争,最终17世纪海上霸权战中击败荷兰,英国利用完法国,事后又和奥地利一起把法国抬起来的头按下去。  后来英国又要掠劫荷兰,发动第三次英荷,英国的借口是某画室的一幅画里有荷兰侮辱英国字样,就对荷兰宣战了。  1654年,英国不宣而战夺取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西班牙对英国宣战,法国帮英国,英国却又和西班牙眉来眼去。  1755年,英国垂涎法国一支300艘船的大船队,就对它不宣而战夺取了它,随后法国对英宣战,七年战争由此开始。
  日俄战争期间,日俄大军还在满洲对峙,英国的伦敦股市上俄罗斯股票狂跌,来恶心俄罗斯军心。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出征后,误对英国商船开炮,于是英国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到处要求各国不得为俄罗斯舰队加煤和靠岸补给,导致俄罗斯只能在船上所有地方放煤,严重影响船速、官兵健康,很多官兵因环境恶劣营养不良而去世,最后俄国海军惨败。  后来俄罗斯远东舰队躲到港里,等波罗的海舰队来二打一,日本海军又封不死,无可奈何只能靠陆军。  马卡洛夫死后,新任命的司令在海参威无法去旅顺,远东舰队继续采取守势,东乡也无可奈何地在渤海蹲点,补给线任由海参威的俄罗斯小舰队破坏。日军急切希望能把俄军引出来决战。  然后英国报纸为了骗俄军出战,就一直用激将法,说俄罗斯远东舰队实力比日军不相上下,他们这帮人一点也没有自尊,军人的尊严都被他们糟蹋了什么什么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人家俄罗斯打仗要你来指手画脚干什么,你要真想帮俄罗斯干什么不让人家进港加煤?  马卡洛夫在的时候,俄罗斯海军正在逐渐恢复状态,硬打也不会吃亏,那时候英国报纸不说话,等俄罗斯处下风了,英国人反而一个劲地让他们去送死,好让东乡没有后顾之忧地休整以迎战波罗的海舰队。
  德国当时卖武器给俄国,英国对德国下最后通牒,说如果德国不停止对俄供应武器,就对德宣战,最后德国不鸟它。其实英国就是这样,越是不敢打的,越是喊得响,让对方知难而退。美国威吓巴基斯坦说把他们炸回石器时代就是这样的。  还有日德兰海战玩钓鱼,还好德国人想得和他们完全一样。  克里米亚战争里逼奥地利跳火坑。
  1886英国人要调查西藏,藏人不许他们进入,他们要强行进入被阻拦,于是扬言说派兵三千血洗西藏,但其实没有这个实力,还好藏人不为所动,最后英国人灰溜溜地退走。  1860年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刚刚出逃。曾国藩围攻安庆,陈玉成进攻武汉以围魏救赵,英国参赞巴夏礼去见陈玉成,大吹武汉清廷守军实力雄厚,劝他们不要硬来,态度十分傲慢,当时武汉三镇只有绿营三千,巡抚总督的不是逃跑就是自杀,根本就是一座空城。  太平天国一直在争取外国人,至少希望外国人保持中立,但英国一直威胁太平天国说如果怎么怎么他们将参战,其实英国最怕战争,而且华尔当初建立洋枪队的时候,英国要把他们解散,就设了鸿门宴抓他,此人不愧身经百战顺利逃脱。
  1878年俄罗斯打败土耳其签署条约,条约签完英国发火了,对俄国下最后通牒,不修改就开战,最后俾斯麦邀请大家到柏林重新商讨,在英国的威逼下,俄罗斯几乎将此次大战收复的领土都吐了出来,辛辛苦苦白打一场。  此后俄罗斯只能换个地方,在中亚发展,1881年打到阿富汗的北部,当时英军再度兵败喀布尔,但英国威逼俄国不许前进,双方剑拔弩张,由于当时俾斯麦使德国与俄国交好,德国表示支持俄国,英国一看敌众我寡,马上缩头。  英法在非洲剑拔弩张的时候,法国当时孤立无援,英国就寸步不让,最后法国缩头。英国因为和德国本来关系不大好,自己不想和法国打,就把法国觊觎的那块地分给德国换取其他地方,并想借此引起德法两家火拼。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和法国人合作,让中国独立造船,英国不希望中国获得造船能力提升国力,好让英国继续敲诈中国,于是福州英国领馆放言福州船政局肯定会失败,现在这样做钱都浪费可惜。可是这样的钱不比给英国屈辱性的赔款更浪费。反正他说话最后不应验也没有什么损失。  1862年,满清为了对付太平天国,准备拨款650,000两白银购买七艘中小军舰,总税务司英国人Robert Hart推荐上海的税务司英国流氓Horatio Nelson Lay汉译李泰国接洽购买事宜,结果他授意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的英国人Sherrard Osborne自说自话带领六百多个英国人作为水手,要把舰队私吞为只听他李泰国一人指挥,强夺了舰队,满清费尽口舌和这个无赖据理力争,还是落了下风,为了不造成负面影响,只好付给英国水手遣散费并拍卖舰队,总计约七十万两白银打了水漂。根据《中国近代史话》,这件事是维多利亚女王策划的。  1863年,英国为夺取洋枪队领导权,唆使商人拒发军饷,导致洋枪队哗变,最后让英国人戈登担任队长。后来,最大的那条卖给了萨摩藩。
  裱糊匠(李鸿章)让英国人马格里负责金陵机器局的火炮和火药生产,生产的火炮运到大沽,试射时爆炸,李鸿章让马格里到大沽,马格里各种借口推脱两个月不去,到了那里也赖账怪东怪西,当时金陵机器局生产过许多火炮都安全,就是马格里负责的运到大沽的火炮都坏掉,当时就有人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就是走大沽的,所以英国人故意生产坏的东西,好方便他们发动第三次鸦片战争。
  英国眼红南非,夺取的手段就是大量移民然后闹权力最后鸠占鹊巢,南非布尔人同意后下不来台,才搞的偷袭。  英国殖民大臣派人不宣而战,率军偷袭南非布尔人失手,他们的领导Kruge告诉英国殖民大臣,可以考虑英国的要求,即把外侨(主要是英国人,防止他们鸠占鹊巢)得到德兰士瓦公民权的居留期限从14年减少为5年,但是要求英国今后停止对德兰士瓦共和国提出宗主权的要求。英国得寸进尺,对此大为不满,准备吞并南非。  然后英国就谈判麻痹对方,并要求对方裁军自废武功,一边重兵集结。  开战后英军被打得满地找牙,增兵到兵力比对方全人口还要多,最后采取把别人妇女儿童全部抓来,逼布尔人就范。  后来英国自己得不到也不给别人,一直抹黑南非布尔人,最后黑人在南非掌权迫害白人,布尔人纷纷逃离南非。
  此时英国被全欧洲鄙视,当时德国支持布尔人,英国为化解德国鄙视,就收买德国说葡萄牙就要破产了到时候让他卖他的非洲殖民地给我们分了德国说好啊,收买了德国。然后独自借钱给葡萄牙并保证它的领土,德国干瞪眼。
  20世纪初德皇威廉访问英国,好心告诉英国说当时法国和俄国建议德国一起像干涉还辽一样干涉英国侵略南非,德国拒绝了,结果英国居然马上出卖德国,把这则消息公开,英国国内舆论还把德国痛骂一顿,这下德国被俄国和法国敌视,真是好心当驴肝肺。  1912年阿加迪尔危机之后,英国痛下决心与德国一战。此时,英国恢复之前中断许久的海军谈判,国防部长Haldane前往德国谈判,要求德国最多每三年造一艘,德国被迫将自己的计划减半答应英国,英国又要求德国在每个计划期期末才造船,德国也答应了,要求英国也适当削减造船计划,被Haldane严词拒绝,并且声称英国按两强标准大举造船的军备竞赛应归罪于德国,英国要求德国符合英国的两强计划,但英国拒绝因德国修改自己的造舰计划。  后来德国同意全面按英国的要求自己限制军备,条件是英国不得对德国宣战,英国正准备打击德国,所以严词拒绝。  最后,德国驻英大使从Grey外相的言辞中发现,首相完全否决了国防部长的谈判内容,英国内阁与谈判时的建议完全不一致,英国之前的谈判完全没有任何诚意,英国的目标是对德国海军补充法案做出限制,德国之前答应的内容全是一厢情愿,根据英国的要求削减了自己的海军造舰计划,英国丝毫不做任何妥协和谅解,根本就是是故意要让德国削弱自己的计谋,要不是驻英使节发现,德国还蒙在鼓里一厢情愿地裁军。所以1913丘吉尔要求海军休建一年的时候,德国再也不相信英国。
  一战即将爆发时,英国为了骗取德国掉入与法俄战争的陷阱,外相Grey对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对大陆事物不承担任何义务,并表示反对使用“三国协约”一词,骗德国说不会单独帮助俄国,明知三国协约法国会帮助俄国仍然暗示种种不会参战,骗取德国开战后再加入俄法一起痛打德国,德国要是知道英国要参战是绝对不敢支持奥匈的,奥匈自己单挑不过俄国就会和平解决巴尔干危机了。而之前英德海军协定的时候德国答应英国所有条件换取英国保证不要对德宣战,英国骗取德国达到英国的目的后就傲慢地拒绝。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