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毛太平多少分

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哲学/历史
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此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而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加以灾荒连年,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以及外国侵略势力所造成的灾难,激起人民群众进行反抗和斗争。各地掀起的反抗斗争,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而广西则成为三省反抗力量汇合的基地。这些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势力,而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起义正是在这一有利的形势下准备和发动的。可以说,天地会起义承担了太平天国运动先驱者的角色,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正是踏着他们的斗争足迹,终于把反清运动由广西推向全国。
关键词:鸦片战争后;广西;天地会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AbstractAfter the Opium War,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o dump goods to China, the gradual destruction of the coastal ports and its nearby areas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dustry. The import of opium annual surge, caused the silver outflow, silver precious money Jiandeng problem, more serious than before the war. The Qing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ay war reparations to search fee and, excuse, and landlords, bureaucratic, noble also aggravate of land annex, rent exploitation rate is high, be famine in successive years, the people in unemployment, bankruptcy, hunger, the plight of death. The dark rule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heavy feudal exploitation, as well as foreign aggression forces caused by the disaster, arouse people to resist and fight. Popular revolts, Guangxi, Guangdong, Hunan provinces grew fastest. While Guangxi became provinces of confluence of the base resistance. These struggles hard blow to the Qing Dynasty ruling forces, and go forward with great strength and vigour of the upris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prepare and launch. Can say, the upris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 pioneers to assume roles, the Taiping leader is to fight their footprint, finally put the anti-ch'ing movement from Guangxi to the country.
Key words: After the Opium W G the upris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目
录摘要 ............................................................................................................................................. I ABSTRACT ................................................................................................................................... II一、绪论 .................................................................................................................................... 1(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三)论文组织结构 ......................................................................................................................................... 3一、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的背景 ............................................................................................ 4(一)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及发展 ................................................................................................................. 4(二)广西天地会的成分结构、性质、纲领口号及特点 ............................................................................. 5(三)天地会在广西兴起、发展的原因 ......................................................................................................... 6二、清末广西天地会主要起义概述 ........................................................................................ 8(一)雷再浩、李沅发起义 ............................................................................................................................. 8(二)陈亚贵的起义活动 ................................................................................................................................. 9(三)张嘉祥的反清与降清 ........................................................................................................................... 10三、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影响 ...................................................... 12(一)积极影响 ............................................................................................................................................... 121、奠定了有利的社会基础 ......................................................................................................................... 122、掩护了拜上帝会的发展和金田起义 ..................................................................................................... 123、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 14(二)消极影响 ............................................................................................................................................... 151、陷于相对被动孤立的局面 ..................................................................................................................... 152、改变了太平军的发展计划 ..................................................................................................................... 16结论 .......................................................................................................................................... 17参考文献 .................................................................................................................................. 18一、绪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天地会,也称“会党”,这是因为天地会系统的组织,一般都是以“会”和“党”命名,这可能是“会党”名称的由来。①会党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研究会党的历史,有助于整个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在太平天国起义和辛亥革命时期,在反洋教斗争运动中,当时存在的会党组织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会党团体的数量,难以数计。过去的许多公私记载中,往往用“山堂林立”、“会匪如麻”两句话来形容,看来并非夸张。震惊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没有全国各地会党先后起义声援和配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各地会党群众的英勇参加。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难以实现的。只是由于会党组织长期以来一贯具有鲜明的“反清”、“反满”性质,在政治上遭到禁锢政策,不能公开活动,所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力量。②由此可见,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会党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参加了各种斗争活动,并起过重大的作用。要研究整个中国近代史,不对会党史作深入地研究是不行的。因此,会党史研究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可惜至今仍属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还没有出现过一部较为完善的中国会党史。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起义高潮,而会党运动也同时出现了高潮,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广西地区成为了起义的中心,规模空前,清廷忙于剿灭天地会的起义活动,无暇顾及太平天国运动,这就为金田起义创造了条件,而且天地会众参加太平军,壮大了起义队伍。但是关于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发展和起义活动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影响等问题,目前在史学研究中,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 国外已经开始对天地会及其历史进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国近代会党问题的著作, 著名的有荷兰人施列格,他是荷属东印度政府的汉文翻译官,著有《天地会研究》;英国人毕麒麟,他是英属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政府的华民政务司署署长,著有《中国秘密社会及其起源》;英国人斯丹顿,曾在香港警方任职,著有《三合会》;日本人平山周著有《中国秘密社会史》等,今天看来,他们对秘密结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并作了初步分析,但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20世纪三十年代以前,陶成章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对天地会进行研究的,著有《教会源流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对天地会的研究值得重视,是因为,第一,发现并出版了一批秘密会党的内部文件, 1936年首版的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 1937年发表的《守天阁天地会文件》,这些史料为展开对会党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第①②魏建猷:《要重视“会党”史的研究》一文,《文汇报》日。 魏建猷:《会党史研究?前言》,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二,罗尔纲、萧一山、周贻白、王重民等学者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罗尔纲,他的主要贡献是在1943年整理出版了《天地会文献录》一书。值得注意的是, 20世纪60年代初, 国内学者就会党问题展开了学术争鸣。参加讨论的有荣孟源、俞澄寰、郭毅生、戴逸、魏建猷、袁定中、邵循正、陈守实等人。争论问题主要集中在会党的成分、会党的性质两个方面,讨论中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例如荣孟源、魏建猷、邵循正对天地会成分和性质的分析,陈守实对明末遗老创立天地会的传统观点的批判, 都有相当的意义。“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会党史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果。第一,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关于秘密社会的史料,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辑出版的《天地会》一书。第二,形成了一支学术队伍。1984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会党史讨论会”, 这次会议讨论了会党的起源、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会后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关于会党研究的专题论文集。这次会议还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学术团体――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第三, 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论文、专著和工具书,例如魏建猷主编的《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这个时期学术界掀起了学术争鸣,许多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更早时候提出来的问题,在这一时期进行了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有关会党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7 年,蔡少卿的《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出版,作者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会党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完整地揭示了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中叶近200年间会党演变的历史过程,在哥老会、斋教等问题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看法。次年, 秦宝琦的《清前期天地会研究》出版,该书对天地会起源问题作了有力的论证, 并对嘉、道年间天地会的各支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叙述。之后,还陆续有很多相关论文发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只列举部分与笔者研究课题相关文章如下:徐舸著的《试论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的内部组织及特征》一文中,从内部组织及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天地会起义,并认为天地会的武装起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封建统治, 但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王朝;黎斐然著的《鸦片战争前广西天地会的活动》一文中,从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和发展、广西天地会的成份结构、性质、纲领口号以及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发展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等方面进行叙述,并认为天地会在广西的政治舞台上,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冠武著的《论雷再浩李沅发起义》一文中,对这次起义发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作一个粗浅的分析,并认为它对广西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产生重大的影响;张英明著的《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及其影响》一文中,认为广西天地会起义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从利弊两个方面理解;马冠武著《石碑显示:太平天国起义前广西社会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文中,作者以广西出土的碑文为主,再同其他实物资料、当时中高层官员的奏报、当事人的述论、广西地方志书的记载以及流传下来的口碑结合起来,相互参照,对太平天国起义前广西社会存在的三个问题作出粗略的分析与说明。(三)论文组织结构关于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第二部分为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的背景,交代了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及发展;广西天地会的成分结构、性质、纲领口号及特点和天地会在广西兴起、发展的原因。通过这三个部分让读者对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三部分为清末广西天地会主要起义概述,要想研究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对起义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由于起义队伍比较多,而且成分复杂,因此第四部分为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影响,这也是整篇文章的重中之重,笔者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六个部分进行探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浅见。第五部分为结论,笔者对一、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的背景(一)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及发展关于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比较早的记载有“粤西自嘉庆十二年(1807年),广东惩办洋匪后,内河土盗潜至西省,与依山附岭种地之各省游民,结伙抢劫,兼勾引本地愚民,或拜弟兄,或拜添弟,或数人,或数十人,或有会簿腰凭,称大哥、师傅,传授口号,俱系钞袭百余年前旧本,情形不同,其名则一” ①那么,是不是说,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始于1807年(即嘉庆十二年)?笔者认为,光凭这一材料还不能断定。因为有史料记载“五祖”即“前五房” ,以及五个“马贩子” ,曾经派人到云南、广西等地活动的传说。肖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也有记载,其中还提到“马兴超到云南、广西”②又〔荷〕施列格《天地会研究》一书中,也提到过五个马贩子的故事,其中“马贩李色智去到广西省,建立金兰郡堂”。③但到底马兴超、李色智等,是否有其人,何时到了广西,其活动如何?目前尚缺乏据有关的记载:嘉庆中叶,天地会在广西的活动已经频繁。如嘉庆十二年十月初根据。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笔者相信不是空穴来风。 二,李添保在上林县地方和刘光彩结拜天地会,李添保被推为大哥。后来李添保又到了天保县地方,与天地会“ 总大哥” 唐明三认识。④这是比较早的记载广西天地会活动的资料,证明当时广西天地会已经由潜伏时期,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了。其实,史料中仅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就有多处关于广西天地会活动的记载: 嘉庆十五年,林崇三在武缘县陆方洞拜会,自称“重华大王”,并将参加拜会之十八人,都封官设职。后来,李添保等又在武缘拜“龙华会”,李添保为“总理掌部”,刘光彩为“行御护国总帅”。⑤同年元月初二日,姚大羔,吴通贵等十五人,在兴隆土司保恫吴通贵家结拜,姚大羔为大哥,淋国祥为二哥,领众拜会。姚大羔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暗号,又与淋国祥拿刀架,令众从刀下钻过,分饮鸡血酒。姚大羔当给众人三角木戳,红布各一块,为拜会凭据。嘱令收藏,勿使人看见,各散。⑥同年十一月,姚大羔、淋国祥等三十人, 在兴隆土司大桐地方简兴富家结会⑦ ①②《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一二,《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17页。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6页。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4页。④嘉庆十年十一月初五日,广西巡抚成林《奏为架获正身李添保及续获各犯审明供情并声明律例前后办理人数姓名缮具清单奏摺》,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 ⑤嘉庆十年十一月初五日,广西巡抚成林《奏为架获正身李添保及续获各犯审明供情并声明律例前后办理人数姓名缮具清单奏摺》,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 ⑥嘉庆十六年五月初七日,广西巡抚成林《奏为革获拜会匪徒审明分别定拟恭摺》,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⑦嘉庆十六年五月初七日,广西巡抚成林《奏为革获拜会匪徒审明分别定拟恭摺》,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同年,在南宁府宣化地方,有“县民沈惠平,苏义兴等,结拜天地会,伪称‘万户侯’。劫逼下南地方,尽入‘匪’党,几成大变”。①上述史料中出现的“龙华会” 、“复兴天地会”等名目,均属天地会名称的演变。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遭到清政府的镇压,天地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继续活动,各地名称有所演变,故广西出现有“龙华会”、“复兴天地会” 等名称,均属天地会系统, 说明广西天地会活动要比台湾、福建、广东等省较晚。但笔者认为,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应始于清乾隆末嘉庆初年之间。而嘉庆末年到道光中叶,则是天地会在广西的发展时期。它不仅声势浩大,而且活动的地区也在扩展。天地会的活动频繁。仅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文字记载,因结拜添弟会而被清政府破获的就有八起之多,其中最大的一起,一次参加拜会的人数多达八十七人。由此可见,从嘉庆中叶至末年天地会在广西发展多么迅速。当时清统治者惊呼“粤西地方,匪徒拜会之风甚炽”。②广西天地会的发展,对清皇朝己构成严重威胁。清统治者叫嚷:“府州县官留心查察,一有纠结之事,迅速捕治”。③仅在道光元年(1821年),清政府就“访攀盗犯会匪一千二百余名”,④并把“一百多人,都遣在新疆万里之外”。⑤清统治者还采用“举行乡约与保甲团练相辅而行”⑥的手段,来对付日益发展的天地会组织。尽管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但是,广西天地会仍然不断的发展。(二)广西天地会的成分结构、性质、纲领口号及特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广西天地会成员,包括头头在内,其成份结构,主要是破产了的贫苦农民,其次是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小贩、游民等等。虽然鸦片战争失败后,由于大批被裁撤的游勇加入天地会的行列,一部份天地会队伍成分确系不纯,但并非主流。因此,不区别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像其它一些学者笼统地说天地会存在“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是不妥当的。那么广西天地会提出过什么纲领、口号呢?据有关资料记载:嘉庆十六年广西巡抚成林,在其搜获广西天地会成员姚大羔所收藏的《会簿》中,隐隐约约地写有“兴明绝清”,“天下如世清该绝,万里合同明在兴”,“黄河自有绝清日,复明岂无得运时” ,“扶明绝清登龙位,同心协力讨江山”,“顺天行道是旗号,连烧三炮打江山”⑦等等。后来在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天地会文献录》中,有“反清复明根苗第一”,①民国《琶宁县志》卷三四, 第106页,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②《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一六,《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8页。③《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一六,《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8页。④《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一二,《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16-17页。⑤道光元年《乡约条规》,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 ⑥道光元年《乡约条规》,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 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8页。“督灭清朝,扶回大明江山”①之类的想法。虽然这些资料并不完整、明确,而且好多都是后人编撰的有关天地会的故事中提到的。但是,通过上述记载,也可以说明,广西天地会是具有一定的反清斗争的目标的。只是,并没有提出过鲜明的正面纲领和口号。为什么说广西天地会具有一定的反清斗争的目标?笔者考虑,当时广西天地会的基本群众,主要是广大的破产农民和其他的劳动人民, 如小手工业者,打零工,担夫、小商贩等等之类。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生活极不稳定,他们迫切地感到必须互相扶持,才能不受人欺侮,出于这种思想动机,他们加入了天地会组织。从这个角度上考虑,是不是可以说参加天地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清统治者的不满,具有反清政治倾向的,既然统治者不能给予我安全和基本的生活需要,我为什么还要拥护他的统治呢?尽管当时没有提出明确的“反清复明”的纲领、口号。但在鸦片战争以后,广西天地会便明确地提出“反清复明”、“劫富济贫”的口号。而且,当时通过“各道贫苦”和“互相扶持”的方法,来发动、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参加天地会,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样既可以避免容易暴露目标, 为清朝统治者所注目和迫害,又容易为广大破产农民所接受,加速了天地会在广西的迅速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广西天地会活动,有着以下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发展迅速,活动的地区在不断地扩大,几乎遍及广西的东西南北,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民族杂居地区,从内河西岸到内地,从平原到山区, 都有天地会活动的踪迹。其次,组织形成结构具有浓厚的等级和政治色彩,不但有着师傅、总大哥、大哥、二哥、大头领的组织结构,还设置“重华大王”,“万户侯” 、“总理掌部”、“行御护国总帅”等封号,并且进行封官设职等。再者,发展方向发生了重要变化,逐渐由一般的结盟拜会,向着武装斗争的方向发展。如道光十五、十六年(年)在桂平县“邑中会匪蠢动,聚且千人”。②到了鸦片战争前夜,在桂平县的大徨江口,竟出现“游匪外兹,土匪内通,连村标厂,横路刀枪”③的雄壮局面。鸦片战争后,更发展成为以广西为基地,广东、湖南、广西三省天地会大规模武装起义,成为太平天国武装起义的前驱与强大的盟友。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三)天地会在广西兴起、发展的原因如若对天地会在广西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决不是偶然①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3―35页。②黄体正:《带江园诗草》卷首,第六页,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③《重修宣里新好三界祖庙碑记》,转引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和历史根源。首先,和鸦片战争前,广西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学过近代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清朝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由此带动了以广州为主的沿海城市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十八世纪初,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广西的商品流通已经相当发达。就连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桂西少数民族地区,到十八世纪中期,也出现了“商客云屯,山货露积”的圩镇,商品经济也随之而发展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省的商贩、手工业者、游民等等,涌到广西各地谋生。他们之中有的原来就是天地会成员,到广西后,自然而然地组织和发展天地会。如上面已经提过的,广西著名天地会首领姚大羔,到了广西后,曾先后两次在兴隆土司发展天地会会员四十五人,有的是各省游民,后来成了天地会的骨干分子。我们再联系天地会的发展方向,从福建开始,然后转向长江流域以南,最后到达东南沿海各省。我们会发现这正和中国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广西自古“地瘠民贫”,商品生产向来十分落后,因而和市场上商品流通的不断扩大发生了矛盾,出现畸形的发展。造成了商业资本对广西农民的盘剥,使原来已经十分贫困的广西农民更加赤贫化。而这时候的统治阶级,却因物质享受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商品的贪婪欲望也日益增长,因此加深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再加上地主、官僚和商人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他们通过放债以获取高利息,疯狂地向农民掠夺。这一切都冲击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广大农民迅速破产,从而促使大批的本地贫苦农民结盟拜会,不得不加入天地会组织以求自保。所以,广西的天地会组织才会发展地这么迅速。这也充分说明了,广西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广西天地会迅速发展的主要的社会根源。其次,和十六世纪中叶,广西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原因主要是广西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发生了矛盾。从清顺治到嘉庆年间,广西人口将近增加了十二倍,而同时期的耕地面积增加不到百分之十,平均每人耕地面积仅一亩一分多,为清初的十二分之一。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人口的剧增和耕地的严重不足,必然导致封建剥削的加重。结果是农民破产,沦为失业游民,正是这些人大批的加入天地会组织。再者,和南明在广西抗清斗争的影响有关。广西是南明抗清斗争的最后的根据地。广西各族人民,和全国抗清志士曾经团结一起,坚持反清斗争达十年之久。虽然这场斗争最后失败了,但南明不少官兵和反清志士在此定居,特别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李定国旧部,流散在桂西北的二、三十个县的山区,以耕山种地为生,因为他们大多是湖广人,又居住在山区,所以人们称之为“山湖广”。这些“山湖广”长期保持着反清思想,对广西各族人民的思想是有影响的
二、清末广西天地会主要起义概述第一章中以提到过,从嘉庆末年到道光中叶,天地会在广西不仅发展壮大,而且活动频繁。等到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更是推向了一个高潮阶段。当时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雷再浩、李沅发的“棒棒会”和“把子会”;崛起于武宣的陈亚贵;活跃在南宁、太平一带的张嘉祥以及艇军。虽然艇军有一些天地会成员组成,但他们专门从事在水面上的抢劫活动,危害了商业贸易和人民生活,存在“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算不上起义活动,因此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只对除艇军以外的其它三者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一)雷再浩、李沅发起义雷再浩,湖南省新宁县瑶族人,他与广西全州西延梅溪庄塘人李世德组织了“棒棒会”,以“反清复明”、“打富济贫”为口号,并联络李辉、李学林、肖立山等人。他们原定于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起义,后因事泄提前于九月初八日( 日)分两处同时起义。雷再浩在新宁县黄背峒,而李世德在西延梅溪咸水口,两人分头准备,共同以李亮、易朝为头目,进攻全州。到了九月十二日,新宁知县李博和举人江忠源率领团练前来围攻,雷再浩不敌,于是退至西延与李世德会合。清廷命陆费派兵缉拿,又令郑祖琛协同陆费一同堵截。广西提督马殿甲湘省按察使冯德馨也带领兵练进行围剿,但却被打败。十月初二日,清军偷袭五排邓家冲,俘获了雷再浩的妻子蓝氏和李学林等,并杀死了李世德。雷再浩赶紧收集余部逃往深山藏匿起来,之后转战广西,后来又退至新宁八峒,却在进攻武冈州时在毛安中了埋伏,雷再浩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清军俘获,第二日李辉也被捕。道光二十七年年底,雷再浩、李辉等就义于长沙,但是他们的余部仍在潜伏活动。这时,新宁县水头村33 岁的李沅发继续举起雷再浩义军大旗。他先创立“把子会”, “口称为雷再浩报仇”①,拜结弟兄,劫富济贫,之后潜往广西全州大埠头地方串连万老四、蒋老八等,各邀约数百人,同赴新宁县劫狱杀官。②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 1849 年11月27日)深夜,李沅发率众起义,攻占了新宁县城,杀死署知县万鼎恩及前任知县李博之妻杨氏,史料记载当日情形“打毁衙署,监狱、贼势猖獗,约有二千人。”③之后,李沅发一面派人到各乡肆行进行抢掠,并邀约各处会众进城防守;一面派人到广西全州、兴安等地邀集天地会余部。据史料记载,当时这一事件震慑到了清廷,于是道光皇帝下令湖南新任巡抚冯德馨“驰赴该处, 督率迅剿”,并令郑祖琛“严饬该省文武员弁实力防堵。”④冯德馨接到命令后,立即派永州镇总兵英俊、长宝道员杨炳坤在该县团练头子江忠源的配合下,炮轰新宁县城。十一月三十日,李沅发因寡不敌众,于是率众乘阴雨昏夜冲出县城,进入罗远峒,接着在大绢峒①②《宫中朱批奏折》,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二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3页。 《宫中朱批奏折》,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二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1页。 ③《宫中朱批奏折》,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二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页。 ④《清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群众配合下,杀死前来追击的清军守备熊钊、侯补道经历刘炳南。广西兴安、全州等地会众则在李沅宝的率领下,前来支援,队伍增至二三千人,“贼势大涨”。①道光三十年正月,起义部队从湖南城进入广西兴安、龙胜等地。十八日,李沅发率众在绥宁长安堡砍死清军参将玛隆阿。得知这一消息后,桂督闵正风立即会同楚军堵截起义部队。起义军于是离开怀远,进入古宜,杀死了署都司邓宗武和署守备苏秉华。但起义军并未停留,而是立即潜入贵州四乡所、黄林所一带。二十七日,李沅发率众击败前来围剿的江忠源,队伍又扩至五千多人。湖广总督裕泰、新任湘督向荣不得不会同桂、黔、鄂数省官兵前堵后攻。二月,起义军因寡不敌众退往湖南通道县,后进入靖州,又来到了怀远,渡过胡芦江,再此进入贵州,杀死了清军守备哈心靖,进逼黎平府。三月,起义军被黔军击败,不得不退入广西,途中经过龙胜、怀远、融县、义宁、雒容、永宁、永福、阳朔、荔浦、修仁等州县,甚至到达距离省城桂林六十里的六塘地方。此时湖广总督裕泰认为“若在沿边苗瑶地界堵截,则此拿彼窜,散漫难图;不如虚留一路,引其窜回新邑老巢,则四面围捕,庶可聚而歼旃。”②,准备设计捉拿李沅发及其部众。而李沅发却推测湖南官兵必定出境会剿,新宁必然空虚,因此准备于四月退回新宁。谁料想,李沅发的错误判断正好中了裕泰的诱擒之计。四月下旬,起义军被围困于金锋岭,李沅发率众据险死守。清军向荣部则步步紧逼,数路仰攻金锋岭。四月二十三日,李沅发不幸受伤,滚落崖涧,为清军俘获。六月初四日,李沅发被押送北京。八月十七日,英勇就义。(二)陈亚贵的起义活动陈亚贵,广西浔州府武宣县东乡平岭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他参加浔州江河中水上劫掠活动,后来与罗亚丙、任文炳、刘亚乌等相联系,加入了来自广东的天地会水上武装集团――艇军。③到了道光二十八年八月,陈亚贵已成为天地会首领之一,在武宣县东乡表里勉村,以刘观先为“米饭主”。(关于“米饭主”一词何意,其实已经有不少学者发表论文对其进行探讨,同年九月,陈亚贵率众攻破牛岭圩,然后顺流而至洛崖圩、大埔圩。④十二月,陈自称“大王”。此时陈亚贵的部下已有数千,部众都头包红巾,旗帜上书写“顺天行道”字样,队伍中军用装备也已齐全。陈亚贵于是率众自桂平大黄江会合武宣、①⑤曾国荃:《湖南通志》,转引马冠武:《论雷再浩李沅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第24卷第2期②《宫中朱批奏折》,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二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95页 ③民国《武宣县志》第五编,第10-12页,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页。④民国《柳城县志》卷4,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页。 ⑤《军录?都察院左都御史花沙纳折》,道光三十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象州、大湾等处之会党、“广匪”、“土匪”,向江县之良塘圩进发。之后又到达了庆远、忻城,抢劫了思里保和思练圩的当铺。随后,陈亚贵又率众攻扰禄新区,屯兵于河龙一带村庄。清右江兵备道黄某得知消息后,立即统兵进剿,陈亚贵被迫退守思畔山。清军于是采取围攻战术,最终,陈亚贵率部溃败而逃。道光三十年初,陈亚贵、猪肚四率众四千余人在象州攻打中平圩一带。山猪箭、糯米四等会众也由武宣之东乡赶来应援。他们以“劫富济贫”相号召,“掳之富户钱搬不尽者,沿途分散送”①。同年五月,陈亚贵率众四处出战,广西提督闵正凤驻于柳州却不敢应战,按兵不动,最终被革职。清廷这时认为天地会各股中以“陈亚贵一股尤为甚”②。此后,陈亚贵的起义活动进入其高潮阶段。同年七月十九日,陈亚贵率众从象州进攻平乐府之修仁县境,因城角有缺口,顺利攻入了城内,但并未长久占据此城,待休整后立即撤出,前往荔浦境内,因守城清军兵力不够,又被陈亚贵攻占。陈亚贵在短短几日之内,接连攻占修仁、荔浦二城,声威大震。而这两座县城距离省城桂林仅仅只有二百余里,清政府闻报,急忙令广西巡抚郑祖琛亲往镇压,并令两广总督徐广缙“迅赴广西”,会同郑祖琛、闵正凤等“合力剿办”。③陈亚贵得到情报,清军将要部署重兵对他进行围剿,于是立马率众于七月下旬由修仁、荔浦撤往雒容之道口、运江一带。由于这一带是进入省城桂林的咽喉要道,清军因此驻有重兵,这使得陈亚贵部在此受到重创,损失惨重。陈亚贵便派遣丁二旺、杨安保、郭记明等人奔赴庆远与黄晚一股会合,自己则与郑庭威率主力回到浔州府。后来又遭到浔州府知府顾元凯所率清兵、团勇的追击,只得又翻山逃亡湾龙、崮岭一带。道光三十年十月,陈亚贵率众来到思恩府与宾州交界处,谁知遭到清军游击成保部的阻击。陈亚贵败逃至猪仔紫金山,与其弟陈火交一同被俘。④陈亚贵的残余部众便投入天地会其它股中。(三)张嘉祥的反清与降清张嘉祥,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人,初为天地会首领,曾率领会众起义,以“劫富济贫”相号召,屡败清军。但后来接受清方招抚,成为清政府镇压天地会及太平军之鹰犬。张嘉祥初与钦州的李自昌、横州的谢江殿、灵山的苏三相、瓦塘的徐亚云等结为一伙,在横州伏波庙拦截往来船只,进行勒索,并且在村市中打单,结拜天地会,称为广义堂,声言“劫富济贫”⑤。他们相约返回合浦起事,先抢劫了灵山县张家村纪姓富户,得到钱财后则聚集会众数百人,又占据了横州的石村,作为他们的活动据点。①覃元苏:《象州乱略记》(手抄本),“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编辑组编:《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59-60页。②《剿捕档》,道光三十年五月十九日,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页。 ③《剿捕档》,道光三十八年八月初八,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④《剿捕档》,道光三十八年十月十七日,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⑤民国《钦县志》卷14,《纪事志》,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页。横州地方官无力镇压,便请求道、镇派兵镇压,张嘉祥抵挡不住,于是率众进入钦州境内的十万山中,进山之时伙党仅剩29人,粮米和军火都已经断绝,可以说形势相当的不乐观。但十万山中不仅重峦叠嶂,杂草丛生,而且道路崎岖难行,因此官兵未敢深入追击,张嘉祥等人遂得以潜伏其中,而且之后会众人数逐渐增加。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张嘉祥与苏三相等率领数百人,抢劫了与广东交界的木样圩与浩源二家商铺,夺得财物后,回到横州的博合圩,并在此处树旗招人,往各处打单,力量逐渐壮大,不久,陈亚贵已拥有部下数万人。道光二十九年,张嘉祥率众在南宁府左江一带①,其后又率千余人来至贵县一带活动。贵县地处广西南部,东接桂平,西邻横州,南连兴业、玉林及广东的合浦,北达武宣、来宾及宾州。境内多山,峰峦叠嶂,易于藏身。张嘉祥等率众来到贵县后,在覃塘圩张贴告示,拉人入伙。道光二十九年四五月间,张嘉祥又率众在南宁府的左江、柳州府的右江以及桂林府的漓江一带活动。由于张嘉祥的活动频繁,引起官府的关注。浔州府知府顾元凯、副将李殿元、盛筠等对张嘉祥部进行会剿。张嘉祥于是率众从贵县覃塘撤至贵州之甘塘,半路与清军遭遇,击毙了清军参将段炳南,这一战使得张嘉祥部声势益张。当时适值广西米价昂贵,地主、商人又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米价,对于本来就揭不开锅的贫苦人民更是雪上加霜。张嘉祥遂以“劫富济贫”相号召,贫苦农民纷纷加入其队伍。张嘉祥便率领会众到处打单抢劫,但对部下约束甚严。“间有私行骚扰者,闻之必查究诛戮”。他又设立“怡义堂”,广招会众。由于张嘉祥的势力日益发展强大,地方官员极为恐慌,但又怕受到朝廷责怪,于是决定将其招抚。广西巡抚劳崇光令右江镇总兵盛筠出面,招抚张嘉祥。张嘉祥遂只身前往盛筠兵营中投降。劳崇光听说张嘉祥受抚后,相当高兴,将张嘉祥改名为“国梁”,字“殿臣”,以外委录用。之后的张嘉祥或者说是“张国梁”,便帮助清廷镇压天地会及太平军,成了清军中一员悍将和天地会与太平军之死敌。 ②①《军录?都察院左都御史花沙纳折》,道光三十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②民国《横县志》第5编,第7页,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页。三、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影响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前期的影响就好像沙漠中的狼毒花,一方面,它有一定的药性,在中医手中能够治病救人,正如广西天地会起义大大推动了太平天国早期发展一样,是积极的;另一方面,它也有相当大的毒性,甚至能够使人毙命,这一点正如天地会被镇压之后的广西局势一样,使太平军陷入清军的重兵围剿,不得不面对生死存亡的绝境,是消极的。(一)积极影响1、奠定了有利的社会基础正如前文提到的,广西的天地会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已经进入了一个起义活动的高潮阶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部分天地会组织具有“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他们虽然打着“劫富济贫”、“反清”的口号,实则干的是盗匪劫掠的勾当。综上种种,不仅给原来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加剧了种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以第二章中提到的李沅发起义为例,义军聚众数千人,转战湘、桂、黔三省二十余州县,“攻城劫狱,寝成燎原之势。”①所到之处,劫富济贫,破城杀官,对各地的封建势力进行了破坏。清政府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镇压了这次起义,但是起义地区被破坏了的封建秩序一时却很难恢复。此种情形不仅使地方文武官员的权威大大下降,而且削弱了地方官府对于社会的控制力,把整个社会拖入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绝境。为此,地方当局对于社会治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社会治安失控与否,和王朝政治是清明还是腐败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 透露着王朝盛衰消长之机。因此,在百姓心目中,社会动乱便成了清王朝“气数已尽”的最直接的、具体的根据,从而瓦解了它赖以统治的社会基础,改变着民心的向背,客观上成为封建王朝周期性危机日渐显露的表象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兴起和发展的。前面已提到过,部分天地会组织具有“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而且天地会组织本身就很低级落后,不能适应剧烈武装斗争形势的需要,因此在第二章中提到的天地会在起事后,总是不停地流窜和撤退。而与之相对的拜上帝会(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早期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则具有鲜明的政治抱负、内部的团结互助、高尚的道德和严明的纪律,给处于绝境的百姓带来了生存希望和精神支柱,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拜上帝会,以及争取日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广西天地会起义客观上为太平天国起义奠定了社会基础中重要的群众基础。如果拜上帝会也干起盗匪劫掠的勾当,它同样会和有些沦为盗匪的会党一样,丧失民心的支持。2、掩护了拜上帝会的发展和金田起义 ①严正基:《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页。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天地会在广西的起义活动,搅乱了清政府在广西的统治秩序,造成了该省治安失控、社会动乱的局面,这在客观上转移了清朝地方当局的视线,对拜上帝会的发展和金田起义起到了掩护作用。以第二章中提到的雷再浩起义为例,当他起义之时,这时的洪秀全正身怀“三原”(《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著作,与好友冯云山深入紫荆山区,在当地贫苦农民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创立了拜上帝会,逐步形成领导核心,并开始着手进行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清廷中央和广西抚督的决策思路和实际部署, 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镇压天地会起义。新任提督向荣于道光三十年九月抵桂林,“时,庆远、思恩、南宁等府,土贼正炽,向提督驻往剿办,洪秀全等益猖獗。”①清朝的头号谍报人员张德坚得到的讯息是:“庚戌( 1850 年)秋冬之间,两粤盗贼滋炽,跳梁蠢动,股以数十计,最著名者有八股,如大头羊、张嘉祥、凌十八,西南县诸剧盗是也。”②直至十一月,清朝皇帝还说:“广西左右江各属股匪众多,四出抢掠,势甚蔓延。”③而此时距离金田起义只有一个多月,拜上帝会的领导核心们依然不露声息,“伏而未动”。④他们正忙于抓紧有利时机,加快起义的准备工作。此时清朝官员们却还不知道他们所要面对的最大的、真正的危险究竟来自何方?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金田起义后的第十天,钦差大臣李星沅在《会奏筹剿金田逆匪恳调提镇大员协剿折》中说: 金田村已“集游匪万余”,“实为群盗之尤,必先厚集兵力,乃克一鼓作气,聚而歼之。”⑤李星沅和其他清朝官员相比,确实高人一筹,他终于看到问题之所在。姚莹赞同他的看法,把太平军看成贼中之王, 提出“擒贼先擒王”的主张。但是,李星沅也没有把某些最基本的事情弄清楚,他把拜上帝会错认为“尚弟会”(属于天地会的一支),而且误把韦昌辉当作该会第一号人物列名洪秀全之前。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某些官员的腐朽和低能,说明了拜上帝会的核心领导人物决策高明,组织纪律的严密,也显示了广西天地会的起义活动确确实实地吸引了清方的注意力,为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人领导的金田起义提供了可乘之机。再以李沅发为例,他率领会众深入广西,屡此挫败清军, 使广西清军不得不倾全力与其作战,从而转移了广西清朝官员的注意力,有利于拜上帝会放手进行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等到金田起义爆发之时,清军已被李沅发率领的新宁义军拖得疲惫不堪,元气大伤,因此已无力立即出兵镇压金田起义。 ①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页。②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 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9页 ③《清文宗显皇帝实录》,《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④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页⑤马冠武:《论雷再浩李沅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⑥李星沅:《会奏筹剿金田逆匪恳调提镇大员协剿折?李文恭公(星沅)奏议》,转引马冠武:《论雷再浩李沅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而且,笔者认为这种掩护作用得以实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拜上帝会与那些存在“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的部分天地会组织不同,它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盗匪行径,而且劝人改邪归正,并以严明的纪律约束会众。所有这些举措,不能不使外人相信它是“类于劝善”的宗教团体。所以,才会有1848 年,紫荆山秀才王作新为反对拜上帝会捣毁社坛神象,具状于桂平县衙,指控被告“阳为拜会,阴图谋叛”。知县王烈很不以为然,斥责原告“何得以争踏社坛细故,捏饰大题架控”,至于“以大逆陷害人”,更是“殊属昏谬”①这类事情的发生。3、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当广西天地会起义遭到清军镇压进入低潮之时,一部分天地会组织准备于太平军联合,并且其中很多成员加入了太平军的队伍,大大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当上文提到的雷再浩起义失败后,“余党溃散,复归李沅发”②,这说明李沅发部中有经历过两次以上起义斗争锻炼的战士。李沅发起义失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以后太平军挥师江南,路过湘南时加入了大军行列,而这些经验丰富的战士最终成为武装斗争的骨干,壮大了太平军实力。张德坚曾经说过:“己酉、庚戌之间,逆匪雷再浩、李沅发前后滋事,皆与洪逆等声息相通,迨后鼠窜,皆至广西,欲纠合起事而未③果。”虽然,直至现在,还没有史料能够证明雷、李是否与洪秀全等“声息想通”? 雷、李起义部队进入广西后,是否想要同拜上帝会“纠合起事”? 但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很大。还有陈亚贵,这个在广西各支天地会组织领袖之中,被桂抚郑祖琛称之为“最为凶恶”的人,他就曾“表示愿率其党徒与洪军联合。”后来他不幸因事败被俘杀,但“余党悉奔金田”⑤。笔者认为,这是广西天地会和太平军联合的最有力的证明。在这里,我还得提到一个广西天地会的组织――“艇军”,虽然在第二章中,因为它的性质问题,没有多加详述,但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艇军的人物,那就是罗大纲。当艇军遭到清军镇压之后,罗大纲率领部分会众加入了太平军,他后来也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李秀成曾提及此事,他说:接到天王到金田集中之讯,他便“到金田,有太头羊、大黄鲤、罗大纲三人在黄江口为贼,即入金田投军”。⑥罗大纲和他率领的2000多人的艇军就成了太平军的水师骨干队伍,而且罗大纲也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之后在太平军攻破全州、武昌、镇江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九江大破曾国藩的湘军。可以说,罗大纲和其艇军的加入,使太平军在水路方面大大扩充了实力。 ①②④ 《武宣县志》第五编,民国23年,第23―24页。 《平桂纪略》卷一,第1页,转引张英明:《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及其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 期。③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9页。 ④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简又文译,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⑤半居窝居士:《粤寇起事记实》,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⑥《李秀成自述》,中国档案汇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81页,转引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第188页。再如咸丰二年四月,太平军离桂入湘,途径道州,当地以及永、桂等州县天地会纷纷加入大军行列。正如曾国藩在咸丰三年二月《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中所说: “去年粤逆入楚,凡入添弟( 天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然尚有余孽未尽。”①这不仅使在全州遭到重创的太平军迅速补充了兵力,而且太平天国领导人还利用他们的特长,组织了“土营”,这个“土营”在以后进占武昌、南京等大城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所谓“余孽”,笔者认为很可能是广西天地会遭到的镇压之后,流落到此处的残余天地会部众。(二)消极影响俗话说“凡事利害交织”,因此任何事我们都要从正反两面辩证地去看待,的确,广西天地会起义为拜上帝会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为金田起义起了掩护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也给太平天国早期运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致命的。1、陷于相对被动孤立的局面也许会有人有疑问了,前面不是说广西天地会推动了太平天国的发展,是太平天国的盟友吗?怎么这会又孤立了呢,这样前后不矛盾吗?其实不然,因为不同历史段要区别对待。当广西天地会遭到清军镇压,起义活动由高潮转入低潮之时,这时的拜上帝会所要面对的局面又不一样了。广西天地会起义活动进入高潮之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于是立即调集几个省的兵力去广西镇压围剿,面对清军的层层包围,同样在广西的拜上帝会又怎么可能不被发现呢。当陈亚贵的起义活动被镇压后,他率领残余部众向武宣和桂平交界的山村潜逃,这也就在无意之中,将清军围剿的视线迅速引向拜上帝会活动中心,使清军过早地发觉金田团营的异常现象。例如,李殿元在追捕陈亚贵途中,就“见有贼匪窜至猪仔紫金(荆)山”② 12月16日,经过侦讯汇总,郑祖琛开始向朝廷奏报:“查桂平县属之金田村、白沙、大洋,并平南县属之鹏化、花洲一带及郁林州属,现据该州、县禀报,均有匪徒纠众,人数众多??”③。而奏报提及的正是拜上帝会金田团营的主要区域。虽然清军尚不清楚拜上帝会的详细情况,但是从和他们发生的若干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已经领教了他们的战斗力,发现对手不再是陈亚贵一类的乌合之众,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从1851 年元月起,金田被清军列为重点围攻的对象,钦差大臣李星沅将邻省6000 兵力全部投入了这块战场。以后,清政府为了对付这个最危险的敌人,还将调兵范围扩大到鄂、皖、闽、豫、川等省,以及广州驻防的八旗和京营八旗禁旅。可见,金田的太平军已经陷入相当被动孤立的局面。另一方面,则和广西天地会本身有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部分天地会组织存在①曾国藩:《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曾文正公奏稿》,转引马冠武:《论雷再浩李沅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一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一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而且组织本身就比较低级落后。因此,当面对清军的层层围剿时,大多数会众就没有继续抵抗下去的意志了,而是选择向清政府投降,有的甚至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例如第二章中提到的张嘉祥,他后来就投降了清政府,并以外委录用,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最终成为了清军中的一员悍将和太平军的死敌。再如艇军,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一个罗大纲,他只是首领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张钊,但清军向桂平、金田一带集结以后,他感到了恐惧,但他没有率领会众与太平军联合,而是选择了投向清军,并参加之后围攻太平军的行动①。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局势的转变,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始料未及的,原来的盟友却成了今天的敌人,再加上清军的层层围剿,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丧失了给清王朝以猝不及防之打击的可能性, 而且自己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绝境。2、改变了太平军的发展计划笔者在论文准备阶段,查找相关史料时,曾发现有的学者提出过太平天国领导人准备在金田起义以后,要在广西建立“西京”,去广东建立“东京”的说法②。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时,拜上帝会会众人数最多时将近一万人。也许,他们设想的目标是宏大的,但是,他们不能不先解决眼前最实际的问题――粮草,因此,就地取材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他们首先会选择在岭南谋求发展。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广西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广西曾是清朝统治力量薄弱、军政吏治腐败不堪的边陲之地,现在却迅速变成清政府重点用兵之区,将临近几个省份的兵力都调来此地,几乎可以说是全国总动员。再加上大部分广西天地会的降清并成为他们的爪牙,敌我力量对比可以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迫使已骑虎难下的太平军不得不把突出重围、谋求生存作为他们优先考虑的范畴。如果说金田起义以前,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制订过起义的详细战略、策略和进军计划,那么随着谋求生存成为燃眉之急,他们不得不把这计划好的一切都抛弃而重新来过,并且必须随机应变、避坚击虚,边打边找出路。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受了广西天地会的影响犯了流寇主义的错误,所以在太平天国早期运动中,他们突围途中一度攻占了永安、全州、九江、安庆和芜湖等地却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地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直至攻占南京,定都天京之时才稳定下来。所以,广西这种局势的风云突变,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发展计划,而这对于太平天国领导人来说,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赌博!
①②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编:《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154页。结论清末广西天地会起义可以说承担了太平天国运动先驱者的角色,它不仅掩护和支持了洪秀全等的起义策划、准备和发动,成为太平天国的主要友军和坚实后盾,而且广西天地会起义从高潮到低谷这样的大起大落,我想,也给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以现实的启示和教益。虽然广西天地会存在着“严重的流寇思想和盗匪行径的落后性”,甚至在起义低谷时期给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消极影响,但正是这种缺失引起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深刻思考,探索防制缺失和走向胜利的纲领和举措。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日后之所以能够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原因。如果接下来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讨论的是针对广西天地会起义的缺失和弱点,太平天国领袖们如何进行深入思考和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得太平天国运动日后发展壮大。参考文献资料性书籍:1、《清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2、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著:《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3、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二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4、“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编辑组编:《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中华书局1978年版。5、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6、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7、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8、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9、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印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著作:1、魏建猷:《秘密结社与社会经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2、秦宝琦:《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罗尔纲:《天地会文献录》,正中书局1943年版。4、王庆成:《影印太平天国文献十二种》,中华书局2004年版。5、夏燮:《近代史料笔记丛刊?粤氛纪事》,中华书局2008年版。6、罗尔纲、王庆成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施列格著、薛澄清译:《天地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8月初版影印。8、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第二次修订本),中华书局1989年版。9、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10、华岗:《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11、华强:《太平天国地理志》,1991年版。1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13、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1、黎斐然:《鸦片战争前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学术论坛》1986年第1期。2、马冠武:《论雷再浩李沅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3、张英明:《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及其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 期。4、马冠武:《石碑显示:太平天国起义前广西社会存在的三大问题》,《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2 期。5、王明前:《太平天国起义前广西及江南地区农村的社会状况――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6、[日]菊池秀明著、梁雯译:《太平天国前夜的广西社会变动以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档案史料为中心》,《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论文集:1、易家胜主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五十周年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罗尔纲:《困学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第八集?太平天国史丛考甲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1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