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脱贫攻坚汇报材料战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罗志军在调研成子湖周边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
坚定信心加大扶持 打赢脱贫攻坚战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在泗阳县卢集镇成河村与当地村民亲切交谈。 本报记者 柏志勇
  本报讯(记者&熊磊)&昨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来宿,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成子湖周边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坚定信心、加大扶持,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连片开发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陪同调研。  调研中,罗志军来到泗阳县卢集镇成河村,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思路和举措。隆冬时节,苏北大地积雪还未消融。踏着泥泞的乡间小路,罗志军来到84岁的邵同仁家中,和老人拉起了家常。“家里有几口人?”“主要经济来源有哪些?”“日子过得怎么样?”一番嘘寒问暖,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邵同仁告诉罗志军,自己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虽然经济收入不多,但生活很知足。尽管老人感到很满足,但罗志军依然叮嘱村组干部要多关心老人、照顾好老人的生活。随后,罗志军又来到了隔壁邻居黄志庆的家中。黄志庆两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家中有7亩多地。得知黄志庆有意到集中居住点盖房子,罗志军十分高兴。他说,现在宿迁及苏北地区,很多农民群众对集中居住的需求都很迫切,大家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发展还是要加快一点,让群众得到实惠更多一些。在政策上,党委、政府也要多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多做修路、架桥、开河的民生实事,团结广大群众,改变落后面貌。  看到路边站着很多群众,罗志军走下车子,来到王苏芹家门口。听说省委书记来了,附近的乡亲们纷纷围了上来。罗志军和大家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大家平时收入靠什么?”“主要还是打工,很多人到附近的板材厂上班,一天几十块钱,但下雨天路不好就去不了。”“罗书记,我们村里劳动力多,但没有什么工厂,您能帮我们引进一个吗?”“只要有企业来,我们一定靠勤劳致富,保证不拖江苏全面小康后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朴实的话语背后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罗志军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各级党委、政府对贫困地区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共同努力,全面小康一定会尽早实现。对群众想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罗志军当即回答:“好,我来帮忙。”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缪瑞林汇报了我市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有关情况,扶贫开关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县、乡镇负责同志重点介绍了成子湖周边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在充分肯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后,罗志军指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工作又是“三农”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当前我们还要把扶贫攻坚、连片帮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打赢攻坚战,确保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人口全部脱贫。啃下硬骨头,把目前人均4000元以下农村低收入群体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行动,加大“五方挂钩”帮扶力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项目实施力度,统筹开发式和救助式扶贫。找准着力点,重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问题,让农民群众得益受惠。唱好大合唱,省直部门、市县都要全力支持新一轮连片开发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依靠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更加务实、更有实效。  市委常委、秘书长田洪陪同调研。
宿迁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您当前的位置:&&&
普布顿珠:把握机遇坚定信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次仁龙布 蒋姬
普布顿珠主持召开脱贫攻坚指挥部专题会议。4月24日,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普布顿珠主持召开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专题会议。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格桑,行署副专员燕红、喻昌、黄金城、张福臣、扎西加措、索朗曲巴出席。普布顿珠指出,当前,我地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认清严峻形势,把握有利机遇,坚定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开创我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就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普布顿珠要求,全地区各县各部门共识要达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
方向和发展道路上的大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吃透要
义,凝聚共识,坚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规划要科学。强化规划设计保障,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脱贫规划,特别是要加快制定总体规划。要按照实施精准扶贫“1+X”工程,从总体规划中提炼出搬迁规划、产业规划、就业转移规划、四业规划和帮扶规划等单项方案。同时,要全面完善专项规划。搬迁要加快。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方案,统筹考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全面落实中央易地搬迁脱贫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就业要转移。要精准识别转移就业群体和培训群体,各部门配合四业办抓好转移就业,借助地区第一、二职业技术
学校等平台,整合资源,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要精准培训就业技能,因地制宜,主攻培训泥瓦工、木工、彩绘工、缝纫工、厨师和驾驶员等工种;要精准就业,加大
就业帮扶力度,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实现脱贫致富。产业要持续。产业项目要编制好规划,对接好市场。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加强管理,搞好产业发展,培养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项目要整合。坚持“大整合、大联动、大效益”的原则,将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整合资金,形成合力。同时,制定好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政策要掌握。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学习中央、自治区和地区制定的相关政策,吃透、悟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内容实质,成为政策通、明白人;地区指挥部和各县要研究政策,针对各县具体情况开展调研,做好顶层设计;要落实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精准帮扶,助力贫困群众精准脱贫。主体要发挥。要进一步转变意识,牢固树立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各县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要提高群众的主体意识、自力更生意识,鼓励群众自我发展,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氛围要营造。山南报、山南电视台、山南网等媒体要开辟专栏,统筹宣传好各县各部门扶贫开发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全面展示我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责任要担当。各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由县长挂帅,各专项组、各指挥部要扛责任、敢担当、善作为。各县要及时组织开好指挥部会议、产业、搬迁和转移就业等专题会,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会上,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各专项组结合各自职责安排部署工作;12县县长作表态发言。
责任编辑:彭婧&&&&
旅游 · 人文
图库 · 视频
生活 · 消费
备案号:藏 ICP 备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藏)字第00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
邮政编码:850000
西藏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言 樊娅楠
发布时间:
  青海新闻网讯&&曾经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王家山村有个&光棍连&,全村600多人,30岁以上找不上媳妇的大龄青年有34名!
  如今,&光棍连&消失了,姑娘一个个嫁进来,许多外州县人还专程来到这里,打听房子卖不卖!
  走进王家山搬迁新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的农民新居、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处处彰显着新村新气象。村民家门口插着国旗,以此来表达对党和政府最真挚的谢意。
  从王家山村进入连绵群山之间、茫茫草原之上;从河湟谷地,到青南高原,再到柴达木盆地;在全省的每一个贫困区县,处处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温度。
  预计到2019年青海省将实现整体脱贫任务!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作为一个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区于一身的省份,青海任务尤其艰巨。
  2015年12月底青海省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强调,脱贫攻坚不仅是一场经济仗,更是一场政治仗。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动员全省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给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省长郝鹏也指出,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来自于我省过去几年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打下的坚实基础和累积的经验。&十二五&期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减贫100万人的目标任务。日前,记者走进农户家感受脱贫攻坚的温度,了解青海大地上的变化,从中探寻脱贫攻坚的&青海模式&。
  &十二五&
  全省减贫100万人
  青海省祁连县青阳沟村村民张富德这辈子辛辛苦苦盖了三次房子,但因为贫穷,盖起来的都是简陋的土坯房。
  如今老张年纪大了,眼瞅着没力气再盖房子了,反倒住进了砖瓦房。日前,阳光透过玻璃暖廊洒进来,满屋子都暖洋洋的。张富德的温暖,来自于我省的扶贫开发项目。
  ●减贫任务全面完成。2015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20.1万人,至此,&十二五&期间减贫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464元增加到2015年的6861元,年均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资金投入大幅增长。全年落实各类扶贫资金55亿元,较上年增长71%,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18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
  ●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国务院扶贫办将我省纳入全国6个旅游扶贫试点省份、6个光伏扶贫试点省份、全国电商扶贫双百示范行动试点省份,大力推进扶贫试点工作。实施国家旅游扶贫试点项目53个;在8个县建设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150兆瓦,带动8333户贫困户增收。
  ●专项扶贫成效显著。在全省368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全面完成1942个&十二五&规划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扶贫产业基地79个,&十二五&期间累计达到1274个;建设扶贫产业示范园15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10个,搬迁安置13853户、59501人,&十二五&期间累计搬迁安置59247户、262697人。培训贫困劳力1.5万名、致富带头人1024名,资助&两后生&、贫困大学生9333名。&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带动6000名贫困大学生和青年就业创业。&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训贫困劳力4.21万名,资助&两后生&、贫困大学生5.8万名。
  ●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统筹推进。行业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和项目资金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全年落实各类社会扶贫资金8.01亿元。落实国际农发基金六盘山片区扶贫项目优惠贷款和赠款2.85亿元人民币。
  雨露计划点点滴滴润民心
  &多亏了政府给我们办的培训班,以前只知道围着锅台和农田转,现在有了手艺,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北村妇女殷得芳参加了村里的&雨露计划&培训班,学会了刺绣技术,她在家里就可以承接订单做刺绣活,靠着这个手艺,足不出户就可以挣到钱。
  【喜人成果】作为国家扶贫计划中的品牌,&雨露计划&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成为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省扶贫局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业就业工作要求,全省共安排&雨露计划&培训专项资金9900万元,不断加大&雨露计划&投入和工作创新力度,推动各项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短期技能培训促就业。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全省1500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了汽车驾驶、民族歌舞、服装加工、旅游导游、机电维修、特种机械驾驶等30多个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学员转移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稳定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职业学历教育补助为贫困家庭孩子雪中送炭。安排资金16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西宁、海东市2014年进入中高等职业学校的1000名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的补助标准,继续予以补助;1300万元用于全省2015年新考入各类中高等职业学校的4333名贫困家庭学生补助。
  ●短期技能培训由人均补助1500元提高到2000元,职业学历教育补助人均补助标准达到3000元。通过加大投入,提高补助标准,增强激励效应,充分调动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就业技能和增收能力。
  ●贫困大学生资助为梦想点燃希望之火。安排资金2000万元,对全省2015年秋季新入校的4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且就读于普通高等院校接受国民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生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本科生每生补助6000元,专科生每生补助5000元(不包括就读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少数民族预科生每生补助4000元。2015年,我省在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将贫困家庭子女新考入高等院校的本科、专科、少数民族预科生给予了补助,人均补助标准达到了5000元。
  ●&青春创业扶贫行动&搭建创业平台。针对贫困地区返乡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安排创业项目担保金2000万元,贴息资金900万元,在全省开展了&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工作。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作为大学生团队创业项目贷款担保金,引导银行按照5&10倍发放创业贷款,并由扶贫部门给予贷款贴息,各级团组织提供创业培训和&一对一&导师服务,扶持贫困地区大学生团队发展创业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毕业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才打造平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和产业扶贫深入开展。
  ●截至去年年底,各地共计发放年度&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小额担保贷款176笔3282.6万元,扶持622名贫困地区大学生和青年开展创业就业,辐射带动贫困户172户。各地正在筛查审核的创业申请项目贷款350笔,申请贷款资金额度为12504万元。
  ●为贫困村培养致富&领头雁&。投入培训资金400万元,组织全省1000名农村牧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在青海省团校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素质,辐射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变&输血&为&造血&,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多种渠道,我省为农牧区创业青年提供了对外交流和成长的平台,一个全方位服务支持他们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已然形成。
  &五看法&
  精准识别贫困户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目前,我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定为52万。
  谁是真正贫困的?怎样才能结合实际,帮助贫困最突出的地区脱贫?我省致力于把扶贫之水真正浇在穷根上,首先做到了精准识别。&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青海各级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底数和分布状况,还总结出了一套对贫困户把脉问诊的&五看法&。
  扶贫有力度,更要有精度。越是啃&硬骨头&,越需要精准施策。2014年,青海与全国同步完成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还为全省贫困人口的贫根病灶拍了一张&X光片&:缺发展资金的占30.78%,缺技术的占17.11%,缺劳动力的占12.34%&&有了这张&X光片&,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变得更易操作。精准扶贫,我省充分发挥县级政府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一县一策&、&一户一式&,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针对性,让每一户困难群众都能如期脱贫。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我省教育扶贫深入推进,增收致富产业扶贫力量日益强盛,由分散式扶贫向集约化、规模化扶贫转变,由以村为单位扶贫向整个片区扶贫转变,由靠政府扶持向发动内力脱贫致富转变。
  今年要让11万人脱贫
  资源富省、经济穷省的现实,决定了青海扶贫开发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精准施策;地域辽阔,但群山阻隔,地形破碎,位置偏远,干同样的事,在青海往往需要付出十倍于人的成本和努力。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我们将怎么打?
  【2016年目标】让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16元以上,实现6个贫困县摘帽、400个贫困村退出、11万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施策】今年,我省将重点开展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计划在400个村实施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在10个县建设扶贫产业园。重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投入资金34.34亿元,采取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38个县(市)的582个村实施易地扶贫项目,搬迁安置2万户、7.8万人。重点开展金融扶贫工程,金融扶贫资金对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至关重要。同时,还将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程、贫困村互助资金工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头工程等。
  种&特色产业树&结&致富果&
  我省要在广大农村&种下特色产业树&结出&致富果&。2016年我省计划在400个村实施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在10个县建设扶贫产业园。
  【精彩样本】
  近年来,同德县松多村依托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借助专项扶贫款,一方面做大做强传统种植养殖产业,一方面求突破求创新,培育新的后续产业,从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精准施策】
  ●在产业选择上,我省将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自主选择产业权利的基础上,强化产业脱贫精准度。对有劳动能力,但自身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养、民族手工、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等优势产业,强化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扶持发展生产,实现就地脱贫。对发展产业选择和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可将扶贫资金通过量化折股的方式配置给贫困户,入股参加农林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或互助资金组织,纳入旅游业、光伏业和扶贫产业园建设扶持范畴,实现资金收益脱贫。
  ●在扶持方式和标准上,将按户扶持改为按人扶持、按户实施项目,提高扶持标准,农区人均5400元,牧区人均6400元。每个产业园计划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
  ●在产业布局上,按照东部特色种养高效发展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和沿黄冷水鱼养殖适度开发带的&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新格局,结合当地优势产业资源制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农区畜牧业、设施农业、冷水渔业、中藏药材、生态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饲草产业、民族文化、商贸物流、乡村旅游、光伏扶贫、拉面经济等重点产业。通过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社,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实施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将产业和劳动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实现贫困群众多元收入。
相关新闻↓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自全省上下选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 "进驻"一千多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强化扶贫一线不但"打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而且还在艰苦的一线上客服种种困难,为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些"扶贫"大军中,有这样一位新闻工作者,他用坚强的意念,在一个重点贫困村,用实际行动改变着村容村貌,努力带动发展着村里的经济。隆冬时节,我们来到了湟中县大才乡下白崖村,在气势恢宏的清真寺旁,有两间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在屋里,我们见到了青海广播电视台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陈新云,他正和村干部们围着火炉商量如何建立扶贫工作数据库的事情。在驻村工作组刚到村里的时候,村"两委"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办公天天得跑到村干部家里办事,时间久了,公事难免会让群众看作是办私事,影响到了政策的执行。通过反映,大才乡党委和下白崖清真寺协调,将两间板房改造为村两委办公室。门口挂上了村两委的牌子,里面挂上了党旗,临时办公点在近期开展的医疗保险收费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湟中县大才乡下白崖村第一书记 陈新云:现在这两天,我们通过县上的要求,把这个帮扶台账进一步做好,因为帮扶台账做好以后,可以建立下白崖村的大数据。这一块做好以后,我们的群众的详细情况更加了解,有些怎么样去帮扶,怎么样实施对策,下一步怎么样谋划产业发展这方面,思路比较明确,现在主要做这个工作。下白崖村是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比例在大才乡是最高的。下白崖村有"三多":贫困户多、残疾人多、失能老人多。走在村道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残疾群众。据当地群众讲,过去村民不懂优生优育,近亲结婚等原因造成了全村数名智障残疾人,再加上事故和先天性疾病造成的肢体残疾人,全村残疾人竟然多达55名,也就是说,平均每10户人家就有一名残疾人。湟中县大才乡下白崖村委会主任 马有林:我们村里的贫困户是82户,不是有病,就是有残,有灾,这些贫困家里很困难,人进去后,没地方落脚,坐的地方没有,全在山根里住,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由于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劳动力又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挖虫草,年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马秀花老人,女儿残疾,母女俩挤在山根的一间破房子里。马米乃,60岁,智障,一个人独居,勉强种着自己的土地,而像这样的情况,下白崖村还有很多。湟中县大才乡党委书记 陈克荣:一方面村上有历史欠账,我们的基础设施方面水电路等方面投入比较少,目前在全乡还是比较差的。同时,我们大才乡下白崖村因为老百姓文化素质比较低,一个居住条件不好,造成致富能力比较差。村民马腾华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养殖户,他家养了50多头牛,苦于畜棚面积小,他的养殖规模一直局限于60头以内,家庭收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驻村工作组听说马腾华打算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后,便与乡党委、县农牧、扶贫等部门多方联系,计划通过信用社贷款,再辅以省、市补贴资金的方式修建标准化养殖厂房,扩大养殖规模,从而更好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湟中县大才乡下白崖村村民 马腾华:(打算在)村里搞一个养殖的联营合作社,带动一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畜牧业。希望政府帮扶资金。按要求,占地面积三十亩左右,畜棚几间到二十间,大家联营,带动贫困户致富。湟中县大才乡下白崖村第一书记 陈新云:我们的工作队主要是以前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政策,研究政策,因为这个村里我发现掌握政策不太多,怎么样用好政策这方面没有想法,我们来了以后,根据我们专业特长,把这个政策想办法研究好,多学习,多研究,把这个政策用好,因为幸福不是从天而降,它肯定要通过辛苦的劳动才能所得。"新闻人"担任第一书记,经常用的是问题思维。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陈新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访了该村所有的贫困户家庭,掌握了第一手的村情资料。根据第二轮精准识别和驻村工作组的入户摸底,目前有82户农户列入湟中县"五个一批"的精准扶贫对象,贫困户的数量占到全村507户2327口人的五分之一,全村22户66人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湟中县大才乡下白崖村第一书记 陈新云:虽然扶贫这块千头万绪,也有难度,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把这工作好好做,脱贫攻坚地肯定会打赢。我对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未来,还是充满着信心,我觉得只要做好,贫困村脱帽,贫困户脱贫,这一天总会到来。
每日发布最新,最权威的青海、西宁新闻。
集时政、民生、经济等于一体,打造最具影响的民生经济栏目
分享娱乐趣事,开心你我生活
青藏铁路公司官方头条号
《法治现场》是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的一档法制资讯类节目。
黄河新闻网是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管,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新闻舆论阵地,也是综合反映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步的网络媒体。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