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收藏了一部分经典怀旧游戏,想与同龄的你我重温过去。童年不再,快乐风韵犹存的坏女人。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1幸福,教育人生的密码
幸福,教育人生的密码
幸福:与学生同行
幸福:在成长之途
幸福:工作中感悟
幸福:你我有多远
幸福:与学生同行
改变河流的走向
在所有的关系中,师生关系可能是最为纯粹的一种。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教育的艰辛,殊不知在这种艰辛中,在这种&进乎技矣&的心灵教育中,我们获得了无法言喻的幸福。
周国平在《真性情》中说道:&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老师对学生的牵挂就是这样,辛勤的园丁的比喻,难道没有这层意思?
在这个假日的黄昏,我一个人斜靠沙发之上,回忆起了生命中的一些片段。师生关系的美妙,让我沉浸在澄澈的幸福之中。
我这一生始终忘不了的一个学生,可能就是周洋了。
周洋是自费生,记得他进高一时,总分只有397分,比正常录取差了266分。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3年后,这个腼腆的小男生,却应届考入抚顺石油化工大学,创造了一个教育的奇迹。而我,有幸作为他的班主任,亲历了他成长的全部过程。
高一时,由于自费生的特殊身份,可能还有糟糕成绩的影响,周洋的自卑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如何让他从灰暗的心境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自信,是我暗中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不敢大动作,只是经常对他笑笑,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同时我在紧张地寻找,寻找一个契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周洋一篇描述父亲的作文中,我被深深地打动。我找到他,说:&周洋,你写得真好,这是迄今为止学生作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篇文章。&开始,他有很多的疑惑,说:&老师,我的文章真的有那么好吗?过去我也这样写过,可&&&我说:&真的很好,在我的眼里,能够写出心里话,写出真实感情的,就是最好的文章&&&此前,我并不曾设想可从孩子处获得这样的心灵悸动。
第二天课上,我含泪读了周洋的文章,学生也被触动。最后我说:&周洋的文章,风格很像赵树理,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可以这样说,周洋,就是我们班级的赵树理&&&
周洋的嘴角,渐渐有了笑意。我必须让集体接受他,不是因为他是班级的一员,而是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样孩子才能在集体里找到安全感,找到归属感。
周洋后来告诉我,这次是一个转折点,但真正促使他改变飞跃的,还是下面这件事。
那时,为了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发现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无非就是害怕错误,怕丢面子。为此我开展了如何认识错误的讨论,我提出了一个极端的概念,那就是&鼓励错误&&&因为错误,能给我们教训;因为错误,能让我们进步;因为错误,还能让我们警醒。而在某个层面上,所谓的正确却让我们一无所获。我把&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贴在教室的最前方。
课上的讨论氛围开始变得热烈,没有起来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周洋就是其中之一。我等着,等着,我期待着他能够站起来,然而每当我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时,他却常常低下头去&&
直至有一天,我提出了一个相当难的问题,没有预料到的是,周洋突然站了起来,红着脸,喘着粗气,由于紧张,他连我的题目都忘记了,当然一个字也没有回答出来。然而,我们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我真诚地说:&周洋,老师真的为你感到骄傲,你能够站起来,本身就是成功,就是超越,就是向所有的人证明&&我就是周洋,一个大写的周洋&&&
后来,远在东北的周洋给我写信,他说:&老师,那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节课,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你用的&开天辟地&这个词,从此,我每天都在和我的惰性和自卑作战,但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每一节课我都要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我要有我自己的声音&&&在信的末尾,周洋这样写道:&老师,在认识你以前,我是一棵枯黄的小草,孤寂地生长,不想被人知道;在认识你之后,我是一棵挺拔的树,时刻渴望暴风雨的来临!&
读完周洋的信,一种幸福感弥漫开来。一切伟大的成就感,也比不上引导一个生命的个体,逐渐走向完美和成功所带来的震动。浮士德说,唯有一种伟大的创造,才使得我们不至于在永劫中消融。于我而言,周洋的改变无疑给我带来了成长的欣喜和信心,让我相信教育的力量。当师生间的通道被打通,我看到来自学生的光,把我照亮,也看到彼此的精神在互融,唤醒我对教育的善意理解和柔和观感。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给学生读名人的故事,偶尔提到名人名字的话题,学生兴味盎然。有感于学生的热情,我顺势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收集名人名字的故事,于课上交流。学生的热烈踊跃超出我的预期。
比如张学良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张作霖特别敬佩西汉的谋臣张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他给儿子取名&学良&,期待他能像张良一样,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
还有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是小平拜托刘帅所赐:刘帅给他取名为&朴方&,取&朴素、方正&之意,期望他首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还有朱自清,老舍&&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故事。
我由此想到不少学生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对父母的关心和期望很漠视,而我又深知每个父母给孩子取名字的认真和慎重,那里面有着太多的寄托和情感。于是我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回家后,针对自己名字的来历采访父母,并和父母作一次深入的交流,最后以此内容写一篇文章&&《名字的故事》。
我心生期待,当时尚且不知自己灵光一现的创意,会让学生的心灵流淌出什么样的泉水。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了,我一篇篇翻阅学生上交的作文,一次次地被文中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怀所打动。
很多学生都说,回家谈到自己名字的故事,引发了父母对过去的回忆,在娓娓的亲情述说中,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深情、期望,还有多彩的人生。
有一个名叫&杨柳&的女孩,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的妈妈姓杨,爸爸姓柳。爸爸很宠妈妈,于是我就姓了&杨&。爸爸说,之所以给我取名&杨柳&,不仅仅因为我是&杨&&柳&的结晶,还寄托了爸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愿望。当然更重要的是,&杨柳&从《诗经》开始,就是文人笔下的宠儿,它虽然平凡、普通,但是生命力很强,它能够让人摸到春天的温度,听到花开的声音,嗅到希望的气息。这就是父母对我的期望&&
以前,我感觉爸妈和我距离很远,很多隔阂,可是名字的故事解开了我的心结。而爸妈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年轻了许多。原来爸妈并不老土,他们是天底下最浪漫最相爱的人,我是他们的天使,我很幸福&&&
还有一个叫刘芳的学生写道:&原本,我很讨厌我的名字,觉得很俗,但名字的故事,让我窥见了其中的奥秘。父亲告诉我,&芳&是一个很大气的词,从屈原开始,它就是精神品格的一种象征。而且,刘芳还谐音&流芳&,父亲还希望我能做一个流芳于世的人,我的担子可不轻啊&&我现在很为我的名字骄傲。因为,与&芳&结缘,我认识了一种无上的真,无比的善,绝伦的美;领略了一种深广,一种大气,一种宽厚;结识了一种思想,一种收获,一种人生。&
自那以后,不少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这次作文很有意义,仿佛在一夜之间,孩子变得懂事了:他们学会了换位,学会了理解,学会了体贴&&而我从作文中,何尝不知道这是一次亲情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人生的升华&&
一切美好的活动,都要与自身的生命经历有关。任何活动中,唯有&我&的介入,真情实感的介入,才能给学生心灵着色,才能让学生学会动情,学会理解,学会善待,学会感恩。《名字里的故事》正是还原了当初父母取名字的情景,使得生命变成了一条延续的河流。在这个河床底下的情感涌动,突然被挖掘出来,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成长,是老师精神的快乐,更是教师职业的依据和最高诉求。当我们把自己的教育活动,转化为一种情感的活动、精神的活动、生命的活动,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满足,找到持久的幸福。
我们走进了学生生命的河床,感知了学生的痛苦和喜悦,在学生的思想中融入我们的承载。学生的命运从此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加入重塑了这个故事,并有可能改变这个河流的走向&&这虽是故事的危险所在,却更是一个人民教师的幸福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第二职业中学)
爱是教育的磁场
从教至今,时间于弹指间已过去16年,时常会有人问我:&你喜欢当老师吗?感觉快乐幸福吗?&对这个问题的应答,我想用曾经读到的一句话来回应是最恰当不过了: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他的智力相当,而这份工作恰好又是他所喜欢的,那么,这个人是幸福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应该是幸福的。
但现实中,对教育一如既往的喜欢和坚持从来不是随意轻松的一句话,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也并不只会停留在一个层面。其中需要经历的心路起伏冷暖自知,而鼓励支持着我能够坚持抵达终点的,是学生,是孩子们。
工作的第一年,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执教四年级语文。这里的孩子天真质朴,勤快,课上专心,可是对课外知识了解很少。课堂上,我稍微提一点发散性的问题,大家立刻陷入冷场的尴尬。每次遇到这种情形,初上讲台的我总是备感挫折,心里暗暗着急。
一天,给孩子们上《观潮》一课,当我问及潮是一种什么现象时,孩子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给他们说起了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飘逝的半岛》。我原本只想简单说说故事中有关潮汐的一部分,可说着说着,看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已然沉浸在这个充满想象又不乏丰富知识的世界,我不忍戛然而止,便索性深入讲了下去。我连比带划,嘴皮子扒拉扒拉,手里拿着粉笔不时在黑板上以图明示&&我讲得眉飞色舞,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回头一望,整整一黑板&半岛&的漂流路线哪!下课铃响时,故事终结,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之后的短短两个多星期里,孩子们陆陆续续买来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星期五》《神秘岛》&&从那天起,课间、中午、放学后,我时常看到孩子们或一起静静地读着小说,或就某个故事热烈地讨论,沉浸在凡尔纳所描述的一个个神秘之境,那瑰丽旖旎的风光,和那些上至太空星球下至海洋地心无所不及的,有关潮汐、海洋、岛屿、洋流等隐藏着大量科学知识的探险之旅里。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我不由得想起刚接这个班时,曾为孩子们没什么阅读爱好,也没读过多少课外书着急,为他们发言时用词贫乏、表达生疏、语言生硬而着急,我多么急切地想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可没想到苦口婆心的说教却不如一个偶然的故事,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一个故事带来了转机,不仅在孩子心中撒下了阅读的种子,也同样在我心中撒下了喜悦和希望的种子。当看到这些天真纯朴的孩子一天天、一点点真真切切发生着变化,想到自己可以这样去影响和改变别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价值,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教书的快乐。
我18岁从师范毕业,未经世事的磨砺,以孩子喜欢老师的心态选择了当老师,以大孩子的心态带着小孩子们去生活,以大孩子自己喜爱学习和读书的方式去教小孩子们,以大孩子的心态和心情去体悟和理解小孩子们&&
在最初的阶段,我并没对教育及其本质抱有充分的理解,教育于我而言更多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一切因喜爱结缘,从懵懂起步,严爱之间,我如孩子般存在于学生中。但是也因为喜欢,还有来自父母的教育以及自身的责任感,我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我在内心深处迫切想站稳讲台,教好书,教好学生;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驱动下,我不断充实,不断努力。
随着时间的磨砺和个人的努力,我的教学相对成熟了,经验丰富了,对课堂和班级的管理驾轻就熟了,然而到了这个阶段,我对教育,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反而更深了。这不仅因为教师职业特殊的感召性,也因自身对工作的责任心使然,最主要的,是孩子的成长改变给我真实的幸福感&&那是教育价值的确切实现。
我曾因骨折休假在家,一位家长发来消息说:&孩子坐在阳台上发呆,我问他,他说&妈妈,我想梁老师了&,然后就哭了。&一位律师妈妈打来电话:&孩子吵着要来看您,可今天我有个案子,实在抽不了身,她哭闹着不肯吃饭,您能不能帮我劝劝她&&&一个桀骜不驯、向来喜欢挑战权威的男孩拨响了我的电话,也许是想念给了他勇气,距离给了他胆量,他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嗫嚅着问候我:&老师,你现在好些了没有?嗯&&嗯&&我有些想你了&&&我几乎可以看到他就在我面前,他的脸上有着羞怯的表情,我相信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地放下叛逆,去学习着和老师交往&&
我想,就是为着这些,在曾经有机会选择其他职业的时候,我还是依然留在了教师的岗位上。教育中当然不全是坦途和光环,工作中难免有失败和伤痛,但也是为着这些,我愿意选择坚守。
若爱,请深爱
爱是什么?爱是心灵与心灵真诚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爱是不求回报的平等的给予,爱是相互的成全。而孩子,是纯真的天使,他们对老师的全然信任,感受师长之爱后纯然无私的回应,他们渴望成长、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力量的依赖&&这些,在数年的教育工作中时刻颤动我的心灵,让我体会到给予爱和得到爱的幸福。
2003年我去海岛支教。家境贫穷的小红成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全靠着她的妈妈每天拾捡破烂以及学校微薄的救助金才能读书。我清晰记得,当我把她需要的学具和全新的汉语大词典送到她手上时,她因惊喜而愣住的表情以及之后止不住的&谢谢&,让没有贫穷过的我、让从小就在父母提供的环境中安然学习的我,感受到那些身在贫困中的孩子对读书的渴求和珍惜&&
又有那么一天,我把&后进生&小纬同学带回家中补课。补习有些晚,先生便给孩子下了一碗青丝肉丝面,煎了一个荷包蛋,打算让孩子在赶回家吃饭前先垫垫肚子。没想到孩子狼吞虎咽吃了几口,一脸真诚地对我们说:&老师,真好吃,我明天还来补课好不好?&一句话说得我们都愣住了。
之后与他闲聊,才得知单亲家庭的他,妈妈整天在外,根本没人照料他的生活,他的晚饭要么是方便面,要么就在外面随便吃点什么打发。生活如此,学习上更是没人帮助了。当别的同龄孩子晚上对着父母、爷爷奶奶撒娇时,当其他孩子寻求家长的帮助时,他面对的只是冷冰冰的四面墙壁,而第二天,他还可能面临因作业做不出、做不好老师所给他的压力和责怪。当周围没有理解和鼓励,没有任何扶梯和帮助时,这不是把孩子往绝境上逼迫吗?这件事促使我学会时时提醒自己,教育孩子时不要仅仅看表象,不要轻易下结论,而要深入了解到后面深层的原因。否则,即使有责任,有爱,那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负担,一种消极的压力。
还记得在我生病康复返回课堂时,瘦瘦小小的潘燕小姑娘羞涩忸怩地塞到我手里的十来个鸡蛋;记得每次当孩子们听到我沙哑的嗓音时,悄悄地把金嗓子喉宝、西瓜霜含片放在我的讲台上&&
这样的小故事实在太多。孩子们不谙世故的纯真心灵无声地感动着我,让我在教学成熟的同时,不知不觉更深入地探测到教育灵魂的核心&&教育,是在用心灵去影响诸多的心灵,用灵魂去征服灵魂。教育场中,师生之间,这种影响和征服是多向的、互相的。爱,让我们温暖了彼此。
点点滴滴,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在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真正的内涵,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我常想:东西做得不好可以重做,题目做错了可以擦掉重写,唯有人,唯有孩子,教错了是不能回头重新来过的。
面对一届又一届纯真的面庞与心灵,我的教育之路逐渐从懵懂走向自觉,也越来越清晰自己想做怎样的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教师。未来的日子,我还将和孩子们携手,互相爱着,互相影响着,在爱中体验幸福,一同成长。
(作者单位:上海市高安路一小)
长久的幸福
工作,能够也应该给人带来幸福感。对教师而言,这种幸福感更多源于工作意义的实现,即陪伴、指导、见证学生的成长。反过来,明晰、持久、稳定的幸福感,又能帮助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幸福感与学生成长,二者相得益彰。问题在于,教师幸福感的保持期限能够延伸多远?
记忆,若以保持时间长短为依据,可以分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幸福,能否亦做如此分类?短期幸福、长期幸福?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有两个条件非常重要&&反复强化以及深层加工。上述假设如果成立,短期幸福是否也可以升级为长久幸福呢?
一 幸福细碎
先将概念做个界定。何谓短期幸福?应该是某个具体事件带给我们的那种快乐、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持续时间有限,或许是瞬间,或许是几分钟,或许是几天,并且会被随后的其它事件冲淡甚至覆盖,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去时。当然,这种短暂的幸福感也是确切、真实可感的。
举例一二,借以说明。
某年,初一年级期末语文考试。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描写一位初中以来对自己影响最大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我虽然有幸成为若干文章中的主角,然而让我倍感幸福的是那篇《她让我变&狂&》。如果不是语文组的同事将那一大页作文纸递到我的手里,我险些都要忘记发生在半年前的那件事儿。
那时候,W还是一个入校不久的小男生,虽然内向腼腆,但是骨子里充满热情。有一回在QQ上,他主动向我提起自己打算参加竞选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的事情,并且诚恳地征求意见。
可是几天之后,就在竞选活动的前天晚上,当我询问其准备情况时,他竟然打起了退堂鼓。W说,他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担心自己会落选,所以想放弃。寥寥话语,无不透露出他内心的焦虑。
我提示道:&竞选学生会干部,是事件A,你现在的焦虑紧张情绪是C,A和C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你之所以会出现焦虑情绪,是你对竞选学生会干部这件事情的看法B在起作用。你的想法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导致你紧张不安?&
我把一连串的问题抛给W,他在认真思考过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真正担心的事情并不是落选,而是落选之后可能遭他人耻笑。
我继续提问:&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当你看到那些竞选者的照片贴在大幅海报上,当你看到竞选者站在演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对于那些没有成功当选的竞选者,你又会作何感想?&
W想了想,告诉我他不但不会耻笑,反而会佩服那些人的勇气和胆量。
最后,我问:&即便竞选失利,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收获什么呢?&
他答道:&即便失败,我也可以通过这件事锻炼自己,开阔眼界,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丰富经验和阅历。总之,不亏本!&
那晚的谈话,虽然不能确定未知的成败局面,却令W坦然了许多。包袱卸掉之后,W轻装上场,结果尽如人意。
半年后W在作文里写下这件事儿,旨在说明其初中时代的自信提升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以及之后的良性循环,即越发自信自如,直至&狂&之境界。
能够成为学生笔下的主角,被认可、被欣赏、被感激,任何一个老师的内心都会充满欣喜,我也不例外。之后,这样的&沾沾自喜&沉淀为一种朴素的&助人之乐&,以及对自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第二桩让我&幸福感何其多&的事情,依然与W有关。去年暑假,我收到W的邮件。
暑假里我们去甘肃玩,在兰州时参加了您以前提到过的&多背一公斤&活动。我们根据网上的资料给兰州的一个幼儿园背去了一些书本。那个学校是一个民间组织筹建的,主要对附近乡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行学前教育,同时还有女校扫盲班。我们只是背了一些书本去,依然被人家盛情款待。听校长讲了很多学校运行的艰辛,我们又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宿舍,挺受感动的。最近没什么时间写长的总结,给您发点照片吧。
看完邮件以及照片,我当即把MSN的签名改成&三年后见结果,幸福感何其多&。
回想W初三那年,课堂上涉及到&责任感&和&志愿者&的主题,我发放一份相关的阅读材料给学生们看,题目便是《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是一项民间公益活动,最早由一位叫&安猪&的网友提出。这项公益活动倡导每个旅行者在出行时多背一公斤的物资(以书籍和文具为主),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并通过旅游者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传播知识和能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最后通过 1KG.org 网站将活动的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学校和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让更多的旅游者受益。
当时的课上,我提供这份篇幅不长的阅读材料,目的在于以此为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发起、组织一项公益活动,并没有向学生刻意强调日后旅游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因此,W在高二暑假的这段公益旅游经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是惊喜。
我之所以会&惊喜&,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力量&&我很重要,我能够影响这个世界,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在幸福感的种种起因和源头里,还有什么比&自我实现&能够给人带来更深刻的幸福体验呢?
这两件细微而又具体不过的事情,都给我带来幸福的体验。
不能否认的是,与事件本身相比,这种幸福的体验是滞后的,而且可遇不可求。如果没有那篇公开的作文,如果没有那封电子邮件,如果没有这些积极的反馈,那种幸福感就不会如此强烈而真实。可是,我们怎能确定自己将得到全部的积极反馈呢?
因此,那些必须依附于具体事件的幸福感,注定短暂,注定成为过去。
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如果最终只是若干历史片断,岂不可惜。那么,这样的短期幸福有无可能转化为长久幸福呢?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能否有一种持久的幸福感?它以过去为基础,建立在当下,并且能够预见未来。即便感受不到明确的积极反馈,依然能够从容自信地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并且幸福满怀。
二 幸福绵延
短期幸福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明确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长久幸福的基础,则是我们能够明确自己如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
仅以W为例,他的自信、他的热情、他的正直善良、社会责任感,都反映出他的进步和成长。作为他初中时代的一位重要他人和师长,我看到自己在W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毫无疑问,W带给我的职业幸福感,源于我的教育结果在W身上的体现。如同英文词组&make a difference&所表达的那样&&发挥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帮助促进学生产生&difference&,并且是积极正向的变化,便拥有最大的幸福感。
为了拥有持续稳定的幸福感,教师需要反复、深入地分析每一个事例,每一段经历,形成理念和信念&&积极影响意味着什么;并悟出规律和方法&&如何做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坚定地推而广之,不论时间、地点、以及教育对象如何变迁。
当幸福感摆脱对具体事件的依附获得独立,它便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一种常态。
想起我的同事L。她一向自称&我是个再懒不过的老师&,因为她很少细细碎碎地布置、批改作业,经常大撒把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安排、完成课外的任务,甚至将课堂交给学生去锻炼去展示。尽管时不时遭到质疑,但是L依然勇气十足地将自己的&懒&风格坚持下去。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能够立竿见影,却难以持续发展。正因为看透了这层迷雾,L才能够沉住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
早年间的学生返校看望L时,曾由衷地感慨:&我们上大学之后,不论在课堂上发言展示,还是组织活动,都轻车熟路,而且比班上其他同学自信得多。这跟您当初教导我们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学生的成长让L感到踏实的幸福在蔓延,可退一步来说,即便这些积极反馈不再度出现,也不会影响L当下所做的这一切带给她的幸福感&&因为幸福的种子早已播下,姑且平心静气,等待枝繁叶茂的一天。
又想起高中的一个大男生Z,特立独行,放达不羁,屡屡与校规以及校规的制定者、维护者产生冲突,险些为学校所不容。
然而,我的一位同事Q,几乎无条件地接纳了他。
Z酷爱日本动漫,在Q老师的支持下,他组建cosplay社团,并成为核心人物和领导者。Z在cosplay社团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确定了自己的坐标,在充分发挥能量的同时,也迅速地成熟起来。
如果没有Q的支持和接纳,不敢想象,Z还要走多久的崎岖弯路,才能步入正途。而Q为Z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对于天赋的尊重,以及恰如其分的引导。
或许用&拯救&一词有些夸大,但Q确实在扮演&麦田守望者&的角色。守在深渊边缘的她,在经历一次次的与危险抗衡的经历之后,内心越发坚定且平静。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其实,常态的持久幸福可以很简单。它可以是&&送给某个喜欢爬格子的学生一本《文学创作手册》;与某个正被愤怒情绪困扰无处发泄的孩子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对某个缺乏自信的孩子持续不断地鼓励和表扬;为某个喜欢表演的孩子提供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介绍不同班级的两位女生球迷互相认识&&
在孩子们成长最关键的时候,最令人欣喜也最令人担忧、最充满希望也最容易绝望、最需要建立秩序也最容易陷入混乱的时候,他们注定与我们相遇。
身为人师的我们,在陪伴孩子们前行的途中,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见了便做,因为清楚&做&的意义,并且使&做&习惯成自然;做了便放下,因为自信&做了&之后的结果,所以能够预见未来,而不苛求现实的结果。于是,我们收获并体验长久的幸福。
(作者单位:北京101中学)
幸福:在成长之途
走大路,敞亮
说来很惭愧,置身在以闲逸著称的宜居城市厦门,我却无闲可言。
做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兼负责文学社的工作。不要说随时应对学校各部门下派的任务&&跑腿、吆喝、生产看似重要无比,实则废料一堆的文字、数据、表格,也不要说被人相中,随时充当免费记者,为学校、同事,甚至外界撰写名目繁多的形象工程类文章,单就每周正课13节,迎考冲刺时会陡增至22节,还不含早读、晚自习,就足以令你心有余悸,招架乏力了。更何况,你还要找刺头学生谈话,钻研文本,批改周记、作文、导学练,督查学生背诵课文,替其他学科老师救火,扫清教学障碍&&
亲睹过鲜花般的女大学生如何在一、两年时间内迅速由水灵走向干涩,也不止一次地体验干完一天的活儿,回到自己房间时的恍惚与虚脱,食欲没了,读欲没了。每逢周日或放假,我总会睡得天昏地暗,不止一次地听到爱人自言自语:&这样嗜睡,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啊?&
可是,我心里清楚:必须睡,不睡无法凝聚元神!不睡,无法投入下一轮的战斗!医学上所说的那可怜巴巴的半个小时午睡,对我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为要命的还有心态的疲软。很多次了,一踏上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校车,准备去上晚自习时,感觉自己就像一头要被屠宰的猪,说不出的落寞和辛酸。我是在老家闲得快发霉了,才毅然出走的啊,没想到从此进入另一个可怖的极地。
记得有一次,为了赶制一篇报道学校教研成果的文稿,在办公室忙到了真正的子夜时分。途经虎刺梅、月季环绕的太阳广场,偶一抬头,发现深蓝色夜空中的那轮明月正在温柔、娴静地注视着自己,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我有多久不曾这样仔细地凝望月色了!
打回老家显然不可能,我是第一批被县政府定性的&师德败坏&者&&实际上是&教育叛徒&的另一种说法,生是家乡人,却为别的地方服务去了,他们能不恨得咬牙切齿吗?尽管时过境迁,昔日的怨怒已经淡化,乃至消失,他们不也提出各种优惠条件,一个劲地吁请我们返乡了嘛。以现有的实力,回去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安置是不成问题的,可这在我看来却是不折不扣的&逃兵&。他们渴望,我却很难悦纳。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调整,不断适应。
有了这种心理认定,蓦然发现:身边的闲逸派其实并不少见。他们在办公室里品茶,去图书馆阅览,到体育馆健身,小日子过得滋润无比!而闲逸的秘诀也逐渐被我破译,那就是别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得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忙,且是心悦诚服地忙,教师则会闲,且是心旷神怡地闲。这是教学中的幸福辩证法,只是自己原先没有参透,还错误地觉着别人是偷懒,是旁门左道,于是兀自埋头蛮干、硬干,反倒把幸福的真谛给遗忘了。
我在讲台上批改学生默写的古诗词,杨旭红着脸,悄悄凑上来问我:&老师,我可以帮你改吗?&我不假思索地谢绝了。书写潦草,错字较多之人,有什么资格批改呢?其他学生也不会服气啊。
柳伊、杨茜经常追着我到办公室,手舞足蹈地大谈她们心目中的课本人物,有不少观点还很新锐,但我只是礼貌性地回应、分析,根本没有想过安排她们客串一下,在课堂上主讲几分钟。那是师范大学的实习生才做的事情啊,初二的毛丫头能讲出什么来呢?
力达、嘉华主持同学的生日party,除安排大家点蜡烛,唱生日歌,切蛋糕,还设计了献歌、献舞、献祝福等系列活动,饱满灵动,幽默风趣,可我愣是没有想到请他们,或者更多的同学来设计、主持班会。当时想:生日宴会为他们熟悉,主持得别开生面也在情理之中,可班会就不同了,围绕主题,开发、加工教育资源,联系身边的事实,深度解析,他们都太嫩,太生,还是自己来得顺手。
于是,一如既往地劳力劳心,一如既往地叫苦不迭,一如既往地成效不彰!
好在这一切如今都已成为明日黄花。
眼下的课堂教学,我和弟子们大多同台主持,每一次都能尽享戴维&伯姆在其著作《论对话》中所说的&思想之溪融合&的快乐;班会课已经彻底交付孩子们,自创、自说、自娱、自乐了,我幸福地退居二线,大饱眼福、耳福。至于说打扫卫生、体育锻炼、学校集会、学科竞赛,均有专人负责,我充其量只是参谋一下,分享一下。
孙悟空在战斗乏力的时候,会拔下一撮毫毛,变出无数个自我。这种神力,我似乎在逐渐增强。
有闲的日子已然来临!
看上去,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也没多大差别,其实不然。
李镇西每天要实行&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至少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至少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或文章,写一篇教育日记。
撇开&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其他的&工程&,我都完成了。但是如果算上专栏作者的撰稿,还有不时降临的杂志约稿,以及自己从事的两个&系列&的写作:语文名篇&家常读&系列,从经典中悟写作系列,还有偶尔的兴会之作,我每周至少一篇3-5千字的文章还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读书,我首选是英文类书刊,《英语学习》《英语沙龙》《博士英语真题详解》,英文版西方小说,家中、宿舍、办公室都有,一旦得空便会读上几段,甚至去教室上早读或晚自习,趁学生没到齐,也会读上一两句,调调口味,换换视角,所谓积微成著嘛!
其次是哲学、美学、历史、教育学、文学批评类书籍,诸如《西方哲学史》《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西方美学史》《乡土中国》《文学的维度》《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语文:表现与存在》等。当报纸、杂志、网络、电台肤浅的叫嚣令人不胜其烦时,当从教学情境、作业情境抽身而出时,当某些领导自以为是,却又陈腐不堪的论调渐渐远遁时,拿出这些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便会扑面而来,整个人立马便气定神闲,赏心悦目了。
这种别人看不到的自觉加压,为我的教学和研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的血液,有效规避了折旧的危险。我用西方人的比喻&爱像蝴蝶,当你急切地想靠近它,它却会离你而去&比较过东方人的&溯洄从之&之爱;用文化适应中的蜜月期、挫折期、调适期、疏离期、融合期,分析过孔乙己的精神行旅;用弗洛伊德学说和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理论,解读过文天祥的伤感、怨恨、惶恐和孤独,弟子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两位女同事还特地排除一切干扰,曾一度天天尾随我,大有誓将我的课聆听到底的派头,这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可也有不以为然的。
一位曾在北京某学校做过副校长,也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过不菲业绩的山东籍老兄对我说:&安庆,你这叫过的啥日子啊!到咱们这个份上,该好好享受了。&
在他看来,我月入近万,海滨有学校奖励的价值百万的住房,生活完全可以过得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比如像他那样,有空出去爬爬山,喝喝酒,打打羽毛球,唱唱卡拉OK,可是我却舍不得在这些活动上泡太多的时间,也觉得没有必要。
健身,我在室内或阳台上就可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爱做多少做多少;跑步,从宿舍到办公室,我通常都是小跑,没缺过&&尽管也可能会招来神经病之嫌。即使假期一个月足不出户,我也不会觉得单调。看似离群索居地生活在别处,其实无论独处,还是讲课,我都一直生活在&群&中,与天地相参,和智者对话,情感的溪水淙淙流淌,想象的门扉彻底洞开,意志之树返青,思维之风劲吹,不曾感到孤独,也不觉单调啊。
据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期间,每天准时起床、写作、讲课,接连坚持30年。他一生中的主要体育运动也就是散步,每天下午3点30分,他会准时拿上藤手杖外出,以致当地居民以此来校准钟表。可是,他却富足得拥有了整个世界!
我以为,置身在民营学校,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说到底,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上的,而安全感来自实力感,实力感则需要经年累月的积淀与磨练。进入休闲世界没错,但一定要懂得返回。毕竟,我们的生活不是以休闲为主。如果一定要较真,那我只能承认:将教学教出快乐来,才是休闲的最高境界。
如今,仁兄已赴遥远的广州奋斗了。听同事说,他走时是一个暑气蒸人的日子,那会儿我还在市考试中心参加中考阅卷。他拖家带口,走时搬运行李,披头盖脸地湿透了,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
虽然习惯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说,但得知这个消息,我还是添堵了很长时间。
远隔千里的兄长,愿他现在一切安好。
这样说实非炫耀自己的&英明&,而是阐释对幸福的一己之见。
费尔巴哈说:&人是他吃进去的东西。&我吃进了&在奋斗中享受,在享受中奋斗&的幸福观,所以作如是观,如是行,兄长按照自己的方式运思、行事,包括他的默然离去,也不一定就是错误,就是痛苦。
幸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就像有朋友替我愤愤不平:&不该奖励的,奖励了;你这该奖励的,却一直没有得到奖励!&他们说的是省市表彰,学养平平,课上得惨不忍睹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帽子纷纷戴上了,而我这&有两下子&的人,却一直&光头&,实在可叹、可恨。
市教科院的专家不止一次地向学校领导建议:&汲老师教高中,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领导似乎一直免疫得很,或者是不小心遗忘了,建议迟迟没有得到落实。
潘新和教授说他有一个叫程建新的学生,教了十几年书,依然是中教二级,但这丝毫不影响程老师的悦读、酷写和乐教。青岛的王泽钊老师,学富五车,教法鲜活,是位能给学生带来&课堂惊奇&的魅力人物,执教24年,送过23届高考班,&押&中18个高考作文题,6名学生写出过高考满分作文,却是职称、政府表彰全裸的人,甚至在竞争上岗时被迫降岗使用,一位老师还不无激愤地指责:&他这是在误人子弟啊!我以一个老教师的身份要求,不能让这样的人教学!&但这依然无法影响王老师教学沉思与深度实践的快乐。
他们能做到,我凭什么就不能做到呢?
名,需要政府的认同,民间的认同,但最重要的是自我的认同,学生的认同。更何况,一旦挂钩名利,心情便会随之浮躁,学术探究,艺术创造的纯洁性和神圣性都要大打折扣。&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但前提是,必须拂去名利欲,才会真正进入宁静的境界。
还是亨利&大卫&梭罗说得好:&一个从容的人,在哪里也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
从教工宿舍到教学区,学校主要有3条道儿。
一是经餐厅、学生宿舍。楼廊相连,可以遮阳避雨,但是很多教师不会这样走。大概是想拥有点陌生化的感觉吧!
二是经艺术中心,小学部、幼儿部、行政大楼。一路视野开阔,清芬四溢,但是因路途较远,也罕有人行。
大家最乐意走的是经篮球场、图书馆草坪。羊肠小道,石板历历。既近,又像踩着溪流中的鹅卵石,有点小孩子玩跳皮筋的味道。
我的朋友,化学老师黄炳金,一个颇像老顽童周伯通的主儿,喜欢走第二条路线。
一次,我做了他的跟屁虫,很好奇地问:&你怎么像个独行侠,每次都走这条道儿?&
他脱口而出:&走大路,敞亮!&
见我像被雷电击中的模样,他又补了一句:&我不喜欢走小路,鬼头鬼脑的!&
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说得多么酣畅,多么深刻啊!
作为老师,人生的现实道路或许会很狭窄,比如不闲、不稳、不名&&但是人的精神之路一定不能逼仄啊。
的确,走大路,敞亮!
(作者单位: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
往前一步是幸福
和爱情一样,对幸福的追寻是一个宏大、永恒的命题。虽然无数圣贤前仆后继地对幸福的真义进行了千年的追问,但幸福究竟是什么?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因为幸福氤氲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单纯而奇妙,却又模糊而混沌。
空闲时会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这是一档相亲娱乐节目,无意中听到它的片尾曲&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心中为之一动,细细体味,跳出与节目主题极其相符的字面含义,竟然与我们的教育人生也是如此契合。回望自己走过的十年教育路,多少幸福的体验,缘于自己勇敢的&往前一步&。
泪水叩开幸福的大门
沐浴着晨辉,川流在上班的人群中,心情如晴空一样明净。看着路边的行道树挺拔青翠,那矮小的花草也争着露出笑靥,我深吸一口气:生活真好!
经常,这是我一天工作的幕起。一边前行一边还会哼唱刘欢那首荡人心扉的歌:&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想着今天的我能得到孩子的喜爱,家长的信任,领导的培养,感动与感恩从内心深处一点点扩散。&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小学数学教研探索之路上,我在情境的天空下逐渐长大,多次站在全国、省、市教学竞赛的领奖台上,成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科研标兵,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如果说,这些可以算是自己在数学教研之路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的话,怎能忘记,我是用泪水叩开了与数学初相遇的幸福之门。
1998年9月,海安实小,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参加了开学第一次会议。当我听到自己被安排担任五年级(1)班数学教学后,脑子一下子懵了:我在实小的实习科目可是语文呀!无助和委屈的眼泪夺眶而出。华应龙老师那时还在海安实小担任教学校长,课务是他安排的。在老校长的点拨下,第二天我来到华老师办公室。华老师向我表达了歉意,并表示一个月后可以帮我调整过来。因为我是毕业于南通高师五年制大专班,他以为是不分科的。我却说:在数学上我可是什么都不懂,请您做我的师父吧!就这样,1998年9月10日,&青蓝合同&的签订会上我就成了华老师两个徒弟中的一个。一个月后,师父征询我的意见,我却不愿意再改过来了。说一个月就已经体会到数学教学有多少乐趣,那是假话,但我却觉得师父的数学课堂特别神奇,令人向往,跟着师父特别有干劲。缘于师父的人格影响,我的心底悄悄升起了一个数学梦。
2000年我以南通市小学数学教学一等奖的成绩调至通师二附小,阴差阳错,学校却又因为需要,安排我教二年级语文。我再一次流泪了。两年后(2002年),怀揣对梦想的坚持,我终于得以继续前行在数学教学探索之路上。
从教12年,我的教龄不长,教学经历却可以说是曲折多舛。决定生命行走的三岔路口,是向前走,还是向后退,还是停在原地,只在你稍稍一转念之间。向前一步,我幸运地与数学相遇;向前一步,我成功守住了自己的数学梦。
破茧成蝶的蜕变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歌斑斓里放歌。&作为教师,最在乎的一定是自己在课堂中的状态。教了两年语文后,重新怀揣着自己的数学梦,我要求自己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分数的意义》《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神奇的互化》《算式游戏》&&日常的积淀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2006年,经过层层选拔我准备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比赛。
一次比赛,一轮磨课,如同经历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心灵上的焦灼,陷入困境的挣扎,选择中的彷徨&&至今历历在目。
还记得,为解决&用字母表示数&乘法简写规则的教学,双休日,我坐到办公室,边看教材边沉思: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虽然份量不重,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就规则的学习而言,并没有多少探究的空间,直接讲明也许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教材的呈现似乎太凌乱了,有序更利于规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怎样讲得更艺术一些呢?面对这一小段内容,追问中我又生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则?学生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疑问,问题提出来我该怎样回答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寻找,寻找后竟发现:原来这之中乘号从&&&到&&&再到省略不写,还真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课上我当然不能不顾时间分配罗嗦地给孩子们讲这么长长的一个故事,再去总结规则。但把这样一种历史的眼光、文化的精神渗透在教学中,岂不快哉?适逢学校正在开展&童话节&,我灵机一动,能否把知识镶嵌在背景中,创设一个浸润着情趣的故事情境进行教学?试着以儿童的眼光看问题,在读懂儿童,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我尝试把简写规则这样的规定性知识编写进一个有趣的数学童话中&&
这天的早朝上,0国王正在听小不点儿乘号汇报工作:&陛下,因为我和X很相近,许多人总把我们混淆。请陛下想出一个对策才行啊。&
于是,0国王传下口令:+号、-号、&号先行退朝,乘号留下议事。
第二天的早朝上,0国王宣布了3条制度: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如X&2或2&X都可以记作2&X或2X,但要注意,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2)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如1&b或b&1都记作b。
(3)字母和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也可以记作小圆点或省略不写。如a&b记作a&b或ab;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如b&b记作b2,读作b的平方。
从此,数学界就有了这样的规则。
学科本色,动画界面,调动了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童话情境中还用模糊的手法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简写?为什么只有&乘法&才可以有这样的简写?& 等疑问 。
编写数学童话的过程如同孕育一个新生命,从孕育到成形,几易其稿,然而想象着孩子们在课上的趣味盎然,悠然心会,留存在心底的是一钵的满足。
观摩课、比赛课,从校级到区市级,到省级,到全国,每一个新的高度,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磨砺。抬头仰望星空,贴地乘风破浪。一个个课堂细节的完善,一次次看似偶然却又包含着必然的际遇,足以让我的内心一点一点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让我朝向那更敞亮的方向。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又让我时时聆听到自己成长中拔节的声音。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向前跨出的每一步,在给我诠释人生的同时,也让我愈加从容和坚定。阳光总在风雨后,执着在梦想的航道上,忙碌着,坚持着,也享受着。攀登的途中,看不尽美丽的风景&&
从此岸到彼岸的追寻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是苏轼处境茫然、迷茫的表征。对一线教师而言,长期以一种相同的、没有活力、缺乏激情的姿态紧张工作,职业疲劳与倦怠感也会笼罩自身。倦怠,来自于简单、重复与单调。当一切已成惯性,梦想就会成为往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看到了&花相似&还是看到了&人不同&抑或还能进一步看到相似中的相异?能看到什么,不是取决于你的眼睛,而是取决于你的大脑。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因为思想而美丽。思想,是职业倦怠走向激情的一泓涌泉,是心智迷蒙走向敞亮的一扇天窗,是平凡生活走向幸福的一径心路。
肖川博士说:&学习和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 李吉林老师曾经告诉我,&学、思、行、著&四个字是她的实验不断向前发展的经验。实践、阅读、反思、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策略。反思,会丰富我们的头脑,明晰前行的方向。坚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才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成尚荣先生也提出&名师实质上是反思性的实践家。&我高度认同,我觉得一个教师的思考力决定了他行走的宽度和深度。
以我的一堂课和四篇论文为例。
2006年我参加省教学比赛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获得了一等奖后,我没有仅仅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而是把它作为在加工的素材,先后4次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了反思,写了4篇论文。
第一篇:《走出认识误区 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2007年至2008年,因为对情境的误读误用,小数界大量批判情境的文章铺天盖地。我来自情境教育的发源地,我更有责任思考并厘清:是情境这一命题本身的价值问题,还是我们对命题的内涵及操作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第二篇:《从深度上挖掘 从宽度上拓展》
2008年,针对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讨论,我回顾并深挖自己当时执教这一课时把握教材的思路。咀嚼和思考中,我提出,《超越,从&包含&出发》,我们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能包含教材素材原有功能基础上,再去对教材拓展和延伸。
第三篇:《我的一次课堂创意经历》
从2006年到2009年,两年多间,课中&神奇的数学魔盒&,持续获得关注,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魔盒&这个金点子当时是怎样诞生的呢?《我的一次课堂创意经历》回顾数学魔盒诞生的一波三折。
第四篇:《儿童立场:课堂创意成功的基石》
听成尚荣先生有关&儿童观&的报告,他说&&教师专业发展之根、之魂、之核心发展力在于研究儿童,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追寻教育的真义。一开始,我不能理解。专业成长,更多是教师自身修养、教育研究水平、努力程度的影响,&儿童观&有这么重要吗?联想到李吉林老师,刹那间,我突然领悟到:对比不同层次教师眼中的儿童,一般的教师也许是凭着一种职业责任感对待儿童的学习,而最优秀的教师则发自心底地挚爱着儿童,他才会对自己的工作自觉到达一种痴迷状态,李老师说,正因为你爱学生,你才会千方百计创新思想、方法、课程,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努力让孩子体验到童年的幸福。对儿童的认识,将成为一个教师成长的内部动力。一切研究的归宿应该在儿童。由此,对《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成功创意,我的思考又往前迈进了一步,我领悟到:儿童立场,是课堂创意成功的基石。
人在历练的时光里,是被打磨者,也是一个历练者。且行且思中,我真切地体验到了&&雕刻时光的同时,我们也雕刻自己。
在教育生涯的长途跋涉中,我们会迷茫,会疲惫,会倦怠,但心底那份不灭的教育情怀会不断提醒我们,敲打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怀揣着梦想,坚持多走一步,就可以让我们的教育人生不断从单调走向丰富,从重复走向创造,从经验走向理性,从此岸走向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之一:处处风景
我现在栖身的这所学校,在市镇外边,大门对着一条扰攘的国道。去年转来这边不久,发现一个不错的去处。在附近一座叫小琅环的山对面,一派古旧民居的村落之间,难得一片田畴,从去秋到今夏,先是成熟过一茬二季稻,冬天里种了一拨高产土豆,现在又是早稻扬花吐穗的时候,风吹稻浪,禾香盈怀。
我们一家常到这里散步。周末会带着上中学的女儿,让她在这一派高低错落的绿色里舒缓一下给学业绷紧的神经。更多的时候是我跟萍两个,趁着学校晚饭之后晚修之前的一小段空闲出来溜上一圈。这里田块不大,耕种多用小型农机,竟然有一次看到用耕牛的。此间农民于旧居之外,大都有新盖的洋楼,院里停着私车,小琅环公园对面一处古堡式风格的别墅群也隐隐在望。这种背景衬托下,耕牛就是一道十足的风景了。这让我们想到北方的家。
但这里毕竟是南方。田野中间的古榕,须髯及地,与竹林边的一株凤凰树遥相呼应。村头的木棉,更是高入云霄,巨根裸露,铜枝铁干,立地顶天,真有英雄树之气概。&&南方的标志性树木莫于此了。古榕终年如斯,浓阴匝地。凤凰树和木棉却是争春斗夏,各擅胜场。二三月里木棉轰轰烈烈地开过花,引无数小鸟花间起落,更兼时有落花盘旋而下,一家人于花下没少驻足感叹过。转眼五月将尽,再来木棉树下,我着意抬头找寻木棉飞絮的丝缕,还真有被小风鼓荡的白白松松的一团,柔柔下降,在水泥地的路面上轻盈滚过&&白絮之中隐着一粒绿豆大小黑黑的木棉种子。我紧赶两步,弯腰把飞絮团在手上,再小心地收拾起来&&学校也有木棉,春天带孩子们看花时,就提醒过他们留意五月底的飞絮,前天带班去图书馆路过木棉树时果荚还没开裂呢,没想到村野的木棉已然飘絮了,带回去让他们先睹为快吧。而远远地,也看见了一树灿若云霞的凤凰花。&凤凰花开,夏天近了,会考的季节又来到&,不由得哼起二十多年前读师范时唱过的一首台湾老歌来。那些青葱的日子呀。
想想这几年里走过的学校,处处风景,皆有可观。
我落脚中山的第一所学校规模不大。欧式风格的建筑,塑胶跑道,漆成绿色的篮球场,赏心悦目。植物园也不大,却精致耐看。各类花木,多种草药,规划有序,还专门辟出一块来种植作物,像花生、番薯、向日葵等等。这里是大家都喜欢的去处。班上的孩子们在这里发现了铁树开花。我还偶然在栀子花丛里看见蜥蜴正在产下洁白的卵,忙把孩子们都叫来,围着看那只蜥蜴如何从容地把四五只卵埋进了土里,并在一两个星期后看见那里只剩下些碎的卵壳,带着点血丝,显然小蜥蜴已经破壳而出了。
更多的时候,备课改作业累了,就一个人从办公室下来这里逛逛,坐坐。不远的教室里传来书声。空气里隐约着花香,药香,以及农作物的气息。这里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成熟的向日葵的花盘低垂下来,快要及地了,一只老鼠在向日葵花盘下直起身子,去够着剥吃向日葵的种子,小小的爪子跟嘴巴配合极快,还一边偷眼瞥我,一副极端戒备的样子。我没动,却是一叶辞枝的响声使它受到惊吓,转眼不见了踪影。植物园中间有一个小池,假山,睡莲,几尾锦鳞自在悠游。朝阳照进水池,青苔的石壁上映着水波的折光。水至清,池鱼来去无依,像是飘在空中。这时候,《小石潭记》里的句子会很自然地浮上心头。偶尔来几只猫,有黑有白,在头顶的葡萄长廊架上玩闹,又迅捷消失了,莫名地竟让人生出几分怅惘,像弄丢了白天的梦。
之后到顺德的学校教书。学校有座游泳池,紧挨着学生宿舍。春夏的夜晚,晚修结束后把学生送回宿舍,常常会在游泳池边的草地上坐会儿,看流萤,听蛙鸣,享受忙碌一天后难得的一刻清静。看流萤得是晴天的晚上,一弯月影映在碧蓝的池水里,流萤在树影间明灭,曳出道道柔和的曲线。一墙之隔的街道人车渐稀,店铺也大都打烊了,唯有萤在做着告别的舞蹈。蛙鸣在雨后格外清亮,悦耳。连日的雨使得游泳池里的水都与岸齐平,漫到岸边的青草窠里了。&青草池塘处处蛙&,真是没错的。想想前段时间有几个孩子在瓶子里养了蝌蚪来观察,眼看着蝌蚪一只只地消瘦了,我鼓动着他们把蝌蚪放进了池里。不知今夜的蛙声里可有它们?等天气晴好游泳池里的水重新换过后,它们又将到哪里去呢?
之二:课堂里的那些事儿
自己做学生的时候,课堂上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夏天里教室外面忽然间天昏地暗,黑云低垂,室内咫尺莫辨;或者冬日里上课时霰落如豆,转眼大雪搓棉扯絮,从窗棂瓦缝间翩然降落;亦或春秋佳日里小学校院墙外锣鼓喧天,新人花轿迤逦而去&&彼时孩子的心早就飞出了斗室,但老师严厉的眼从镜片后面逼视着你,叫你不得不假装心如止水。
其实正如东林党人顾宪成的那副著名的对联所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觉得我们的教室应该,也原本就是同外边广阔的社会、自然同节律、共呼吸的,大自然的霁月光风当然地应该投射进教室,也投射进孩子们的心版。孩子们对世界原初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多么宝贵的教育资源啊。曾经在一个在春意融融的下午,许多柳絮乘风飘进教室,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我随即把这些不请自来的&客人&当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观察它们的样子,发现在一团白絮中有一个芝麻样的黑点,我还给学生介绍了宋词名句&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极传神地描绘出柳絮那种极轻极柔的样子。最后,我们还一起吟唱了李叔同那首有名的歌曲《春游》,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在歌声里遥看窗外遍野的菜花,似乎春意更深了。
也曾听一名同事讲公开课,课文是叶圣陶的小诗《风》。课堂上,老师设计了让学生仿写诗句的环节:&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 ,&&&&&&&&& 。&安排学生练习的时候,一个靠窗的孩子开了小差,他好奇地公然用尺子做着反射阳光的游戏。老师有点着急,数次用眼神暗示那孩子,可效果并不太理想。评课时我说:实际上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错过了一个把握生成的好机会。我们不妨就利用这个契机来练写一首小诗,比如:谁也不能捕捉住阳光,不用说你和我了。当你握着一面镜子的时候,阳光就在你的手上转弯了。
现在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隔膜,往往是比我们想像的更厉害。怎样让他们能褒有一颗本真的、质朴的、感恩的心呢?
最近课堂上学到一组农谚,有一句是&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我问他们见过露水吗?全都摇头。终于一个孩子兴奋地举起手,说&在老家的时候见过&,我哑然失笑,那得是几年以前的事情了呀?然后我从讲桌下边拿出一小段青绿的枝叶,上面正缀满露珠。我擎着它在教室里走一圈,孩子们全都瞪大了眼睛&&这是早上来校时我特意从楼下的绿化带里连着露水摘下来的。他们日日走过,却都无睹。同样是露水的故事,发生在一次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这天有的家长一大早就跟着孩子一起来学校,坐到教室后边来了(还没到上课时间呢)。那时我还跟往常一样在操场上跑圈,然后在草地上做俯卧撑&&当我趴下来的时候,我看见草地上那种最普通的小草开出了极小的花,还沾着露水,我摘下两茎来。正式上课前有十分钟的班务时间,我用教室的投影仪把带着露水的小草花放大,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我讲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当你改变角度时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美;另一个意思,是台湾的一句谚语:一枝草,一滴露。是说哪怕一枝很渺小的草,也会受到大自然无私的眷顾,所以不要千万看轻自己,不要轻言放弃。后来家长在留言里说孩子在我的课上得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
对身边形形色色课堂资源的关注和开发,有时候会让人产生奇妙的感觉。学校运动场东边也有两株木棉,开春就布置给学生,叫他们观察,先看到开花的有奖。真巧,校园里木棉花开第一朵的当天,正好是我讲公开课,而我要上的课正是纪伯伦著名的散文诗《花之咏》,刚好用这件事导入课题。我在这节课的导语里这样说:有了花,大地才有诗;有了花,人生才有梦(我在这里是&剽窃&了陈之藩悼胡适时用的名句:&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春风就这样轻轻的来,又轻轻的去了。&我喜欢。
之三:把平凡的事情做好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生涯能期望些什么样的波澜呢,还不是平凡琐屑,一地鸡毛。早先读英国人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在一个小村镇做一个教师,教育半打可爱的孩童。说来似乎写意,真做起来怕也不外乎如此吧。
我没有能力做更大的事情,我希望能把一些平凡的事坚持做好。
每天早起,冲凉水澡,跳一千个绳,做一百个俯卧撑,或者早早地到校园塑胶跑道上慢跑三五圈,这十几年里没怎么间断过。我早上在学校跑步的时候,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来校后会丢下书包跟着我跑(后来发展成为一项班规,每人每周跑步三千米,体育委员每天登记)。有个沉默的孩子,不大合群,也不大爱运动,他跟着我跑,我跑完了他还坚持跑,一次可以跑两三千米,叫人吃惊。家长后来跟我说他每天在学校这样跑习惯了,寒假也闲不下来,在小区绕圈跑步呢。孩子上中学不久,给我写来封信,说自己报名参加了校运会的1500米比赛,得了第四&&以往这类活动他是从来不会想到要参加的。性格开朗许多,成绩也越来越优秀,再后来初中毕业考上了市一中,进了年级前一百名。我又回到中山工作时,他的父母带着他和另外几个同学专门来看我,我们在这所新的学校里转了转,聊天,享受着别后数年的重逢,和清欢。
常常背一背经典。在乡下教过八年书,寂寞的日子里,《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成为最亲密的伴侣,里面的大多数篇目都是曾经熟读成诵的。多年里每教到古诗,我都会说一句&我真喜欢这首诗&,到后来孩子们都会学舌了。曾经初接一个班的时候,情况不大好,学生心思散漫,上课也打不起精神。课堂最后十分钟,我停下来,打开投影仪,把&凡六百一十六言&的《琵琶行》并序的原文投在屏幕上。然后,走到孩子们中间,背对屏幕,朗吟起来:&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教室里起初尚有些许骚动,随着我背诗速度的加快,变得越发安静起来。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前面的屏幕,数着那些在他们眼里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既优美又有几分拗口的长长的诗句。偶尔我稍顿一下,孩子们的眼光一齐刷地投过来,我在几个女孩子的脸上看出几分焦急,有的张开嘴巴似乎要提示的样子。我竖起食指轻轻嘘一声,略作沉吟又续背起来。&嘈嘈切切错杂乱,大珠小珠落玉盘&,看到这样有趣的句子,有的孩子禁不住一起小声念出来。急管繁弦的琵琶声突然停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在课室里也分明感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不禁暗笑了一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背到这里,更多孩子跟着念了出来&&千古名句啊,终于找到出处了吧?最后,当我稳稳地念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的时候,我所期待的掌声终于响起来了。我和孩子们,终于找回了学语文的感觉。
每周给班上的孩子们办一期《作文周报》。因为永远忘不了读师范那年自己的第一首小诗发表时的兴奋,忘不了文章变成铅字被印刷所带来的那种神秘的蛊惑,近一年多来,我每周都会为班上的孩子办一期《作文周报》,把他们当周的文章编辑印发,让他们体验自己的见识和思想被阅读和传播的快感,并把这份喜悦化作他们恒久的读书、写作的热情。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以后会讲到:为什么白天会变成黑夜,谁住在海那边?为什么风会吹?河往哪儿流?我要教你们思想。&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乡村女教师》中主人公面对一群童蒙未开的山村孩子时说的开场白,一直记得,常常不由自主念叨,觉得师者的责任、期待、幸福,尽在于此了。
(作者单位:中山市三鑫双语学校)
幸福:工作中感悟
以文&化&人,感受幸福
有一天晚上,我在济南大街上行走,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推着一辆自行车不顾红灯亮着,不慌不忙地走去。一个警察大呼一声:&你给我停下!没看见红灯吗?&没想到这个女子把车子一横,回过来大吼一声:&吵什么,吵什么?一点文化也没有!&警察当时就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也许,他认为自己刚才的声音高了一些,是真有点没有文化的表现了。其实,到底谁没文化?真是让人无语!
假如说一个农村老大爷,赶着毛驴车进城,过马路时闯了红灯,不能说他没文化,因为他没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个女士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却照闯不误,说明她有知识,却没公德,没有文化素质。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
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即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人进行心灵的化育、教化和改变,从而丰盈人的心灵,使人趋向文明和高尚。当然要达到心灵的丰盈,除了悟性的天赋之外,还需要读书来提高生命的灵性。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读什么书呢?最好读经典。什么是经典呢?就是通过大浪淘沙、时光流逝,仍然千古不朽的作品。通过诵读这样的作品,来改变你的生命走向,包括你的话语方式,以及你的生命修为。大家知道,苏东坡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几经磨难,但苏东坡面对苦难有着不同寻常的超越能力,他总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毅精神、老庄的与自然宇宙合而为一的超越时空和物质环境的态度,以及佛教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无常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坚定、沉着、乐观、旷达。寻其原因,还是因为苏东坡把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要义内化到他的血液里,从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用经典文化开启国人的智慧,陶冶国人的心灵,提升全民族的素养。诵读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关键是用其中的思想要义启迪我们的心智,催发我们的生命灵气。
经典的内化是我们诵读的核心要义。圣贤之意一旦内化到心里,外化出来就有一道又一道绚丽的风景。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那大师呢?更可以出高徒。因为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我有个观点,我们读经典也好,读大师的作品也好,其中不但摇曳着一种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一种思想和心灵的要义。
1980年到1983年底,我在曲阜师范学校教《文选与写作》课。学校西邻就是孔庙。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都要漫步在孔庙之中。在那苍老的松柏之下,斑驳的路径上行走,有时候我会发一份浩叹: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也许就在此地行走过。杏坛不是就在这里吗?那是当年孔子教学的场所啊。这个世界大师的足印也许和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足印不止一次地重叠过。想到这些,我就有点激动,并立下誓愿:一定要去追寻大师的足迹,去学习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
那么,承载孔子思想的最佳的载体是什么呢?是《论语》。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读《论语》,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虽然读了两遍,却只懂了一些字面意思。后来调到山东教育社工作,我又把《论语》看了两遍,对于字面意思尽管有了深一层的理解,但是孔子的思想精髓之于我,依然是惚兮恍兮
这种学习状态持续了好几年,没有大的突破。一直到我49岁那一年,我突发奇想:我把《论语》背诵下来,看看怎么样?所以我就从中选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篇目开始背诵。连续背诵了三遍之后,奇迹出现了:对《论语》突然有了顿悟之感,原有的浮躁之心也渐渐远遁,而一种心灵的安宁款款向我走来。我领略到背诵的奇效,便再接再厉,接下来,我又背诵了老子的《道德经》,又开始背诵《金刚经》《心经》等。62岁的时候,我开始背诵《周易》。当然背过的东西会忘记,但是,稍作温习,记忆就会再现。而且,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温故而知新&的感悟。
关于诵读经典,有这样一段话很有道理,与大家共勉:
你把《道德经》背下来,老子跟你一辈子。
你把《孙子兵法》背下来,武圣人跟你一辈子。
你把《论语》背下来,孔子跟你一辈子。
你把《心经》《金刚经》背下来,佛陀跟你一辈子。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哪个民族?犹太民族。年均、人均读书64本。全民族的大人、小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年均起来64本,真是不小的数字。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的经典诵读,一个女士收入再高,可有了孩子,大都会将工作停下,全力以赴教育孩子。教育的内容是什么?背经典。在传统的犹太社团里,儿童很小就接受了读经教育。根据犹太经典《密西拿》的规定:儿童6岁开始学习读经,最通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背诵,不管是否理解,先得熟读成诵。《阿伯特:犹太智慧书》写道:&学问,不进则退;不读经,毋宁死。&在学者们当中,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圣经》是最值得夸耀的事。小时候的经典诵读,使得犹太人成为极其优秀者。据奥修在他的《天下大道》中说,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3%,但是其诺贝尔奖获得者占世界80%。
看来,诵读经典对于人的成长太为重要了。那么,我的孩子是不是也应当背经典?我的两个女儿,一个是山东大学文学硕士,一个是中国传媒大学电影美学硕士。但是我对她们说:你们的文化积淀到底有多少?并不是特别厚重。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有根,就要好好地诵读经典。穿越时空,到大师那里索取智慧。
在我的鼓动下,女儿也开始背诵经典了。很欣慰地告诉大家,她俩《论语》背完了,老子的《道德经》背完了,《心经》背完了,又开始背诵《周易》。她们年轻,背诵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当然了,背诵还要内化,还要使人变得更加真善美,这样才是真正地起了作用。
所以我想,我们的各位老师,都要通过亲近大师,阅读大师,然后不断地内化,提升自己的人格与文品。久而久之,大家都会走进高层的境界。
(本文作者是原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著名教育家)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着,但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那天,我上语文课,讲了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学生都被课文的三个主人公的经历所打动,继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苏杰钊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上大学,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财富;区锦杭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这次数学比赛中获奖,跟爸爸妈妈有个交待;区灿洪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这次考试及格了,因为他从来都没在考试中得过及格&&
无独有偶,那天晚上,几个朋友聚会也谈到幸福这个话题。有人说,幸福就是财富,有了财富就一定幸福;有人说,幸福是荣誉,当上台接受颁奖,接受鲜花的时候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去年,南海区的区委书记曾两次踏足我们学校调研,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经过媒体报道后,同行们都用另一种眼光来看我这个当校长的,赞美之声纷至沓来,我隐隐地觉得,在他们的眼中,我是幸福的,同时我又觉得,在他们的眼中,原来出名也是一种幸福。
直到有一天,广东教育杂志社的记者来我校采访,采访结束后,记者对我说:&校长,在这样一间那么艰苦的江心小岛学校,听了你的汇报,看到你脸上的笑容,我感受到你内心的愉悦与阳光,你的幸福感挺强的呢。&
记者的话又把我带进了对幸福的思考,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到底这世界上有没有幸福呢?究竟,哪种状态下,人才是幸福的呢?幸福又是用何种形式,在何种时间出现的呢?
答案:幸福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幸福并不是那么简单和直接的。一种兴奋、一种激情、一种直觉&&虽然会给人留下一瞬间的快乐之感,但这种转瞬即逝的感觉会给你留下什么呢?被人赏识?被人褒扬?被人抬到某个位置?&&一切一切,只不过是一种孤芳自赏的安慰而已。
我想,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滋润,它像一股清泉一般,无论泉水流到什么地方,心灵都会始终保持一种纯美的甘甜,始终都会保持着春天般的滋润。
我相信,幸福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但是,它的出现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痛苦的煎熬,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你会觉得幸福是偏心的,当你努力地去接近它时,它会害羞地躲开你;当你刚刚想撒手离开时,它又悄悄地靠近你。
人生苦短,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又能干些什么呢?我们当老师的,学生的成绩啊,学生的思想状况啊,学生的身体素质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啊等等无不触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老师的心灵深处往往在要面对社会的压力,面对家长的期待,面对一班几十个孩子的命运前途的同时还得面对自己的的专业发展,各种培训提高、竞赛学习接踵而来,如果家庭还有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呵呵,幸福在哪里?我们不禁茫然若失!
其实,当你正在埋头工作时,或许只是改了学生的一篇文章,或许只跟某个学生促膝谈心,或许你跟学生一起打了一场篮球,只要你是用心去完成的,你已经享受到幸福的存在了。当你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放眼一望,你会发现,原来操场上的孩子还是那么活泼,天上的白云还是那么明净,树上的小鸟还是那么动人,只要你用心去欣赏,你已经沐浴在幸福中了&&
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理解也就不同。幸福不是自己的随心所欲,它是一种有灵性的东西,只有用心灵去珍惜与欣赏,用真情去捕捉与挽留,幸福才会属于你。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海寿小学)
我是民办学校女教师
我是一个民办学校的女教师。
每个清晨,轻轻睁开沉睡一夜的双眼,看着依然为我升起的太阳,走进校园,呼吸着大自然赐予我的新鲜空气,感觉&生活真好&!这种幸福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是一个教师吧!
我清楚地记得,因为羡慕老师一呼百应、受人敬仰的感觉,我选择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带着欣喜和一脸稚气离开家,来到了运城新教育实验学校,就这样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具体来说应该是一个在运城不那么被人羡慕的民办教师。
无知的我对当时父母为我后半生的养老问题的担忧,亲朋为我个人婚姻问题的犹豫,同学为我前途猜测时,我只是傻傻的为自己终于可以当老师而兴奋不已。
不会忘记2005年的9月10日,我人生第一个教师节,节日的喜悦并没有让我们几个刚上任的一年级老师欣慰。开学几天的疲惫、辛酸一下子涌上心头。要知道我们几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白天要强装着成熟的一面,应付每一个面带质疑的家长,腿肚子极度的颤抖总要被自己强压下去。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不得不用六岁的年纪,在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去认识、去培养自己所谓的独立。那几天每当夜幕降临,教室、校园准时会上演一出出&悲情戏&,&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师生,只能彼此相依着哄着、抱着、哭着。孩子们哭累了睡着了,我们才拖着疲惫的双腿离开孩子宿舍。家人管不上了,孩子顾不得了,嗓子哑了,身体病了&&我们依然要站在讲台上。忙碌、琐碎、痛苦&&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当时想要的教师的荣耀啊?就在我郁闷、迷茫的时候,再次得到上天的戏弄,该谈婚论嫁的我却成了&单飞的天使&,理由现实的令人愕然,没有正式稳定的工作。我哭过、闹过、后悔过,怨恨过,开始不断地审视自己选择做民办教师错了吗?每天日出而作,日落不能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值吗?残缺不全的民办教师生活将是我这辈子的宿命吗?
&内忧外患&后,我终于倒下去了,严重的胃痛让我不得不接受治疗。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家长意外打来电话,这个妈妈托人在西安给我买了专治胃病的特效药,要我去拿药。挂上这通电话的时候,我心里很长时间的麻木似乎一下子有了点滴知觉,一种暖暖的东西在体内涌动着。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药的苦,痛心的苦。就当我犹豫要不要喝下去的时候,短信响了&孩子喜欢你,心疼你生病。药很苦,但一定得喝!&是她发来的。此后每天我都是在她短信提醒和孩子们监督下喝下那苦苦的药。药是苦的,但喝到心里是甜的。
暮然回首才发现每天孩子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学生的招呼是那样的亲切,课下老师和学生亲密无间朋友般的玩耍、嬉戏是那么和谐,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是那样的真诚、亲切。
猛然间才明白这些在我们眼里已经司空见惯了的和谐正是因为我们这所特殊的学校师生彼此真诚的付出,是责任,是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生活的爱啊。
我们没有铁饭碗骄傲的光环,但却一样可以品尝到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我们没有很多悠闲时间,但献出的是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我们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却一样倾注了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我们没有众人景仰的社会地位,却同样感受到了每一个家长对我们的重托和信任。
时光荏苒,五年光阴一晃而过。从迷茫到开朗,我走了五年;从稚嫩到成长,我走了五年;从教育最初的梦想到实践,我走了五年。五年来,国家对民办教育越来越重视,市领导也经常到我们学校调研、检查。学校也给我们提供更大更宽的展示舞台。如果说五年是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分水岭的话,我丝毫不为自己是民办教师而惭愧,公开课拿奖、教育论文发表、教育博客建立、参加新教育实验,甚至还出版了两本属于自己的教育随笔集,这一切让我拥有了同龄教师五年所不及的收获;这一切正是因为我是一个要靠自己的民办教师。
如梦如幻的教书岁月,是我守望的圣地。没有金钱的富有,没有地位的显赫,没有丰碑的高耸,我有的是孩子会心的微笑,是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有这一切我知足了。也正是这样,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民办学校的教师!
教师的&苦&与&乐&
这些年来,看描述教师之苦的文章比较多了。今天,也来谈谈我作为教师的苦乐。首先,未能免俗, 先谈谈教师之苦。所有的苦,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累&。实在是太累了。连续两个周末参加继续教育,星期一一上班,忙着收集各班各项评分表,整理德育简报,用掉一个上午,下午有三节课,还有月考试卷要批改。正忙着呢,备课组长跑来,给安排一个新任务&&培优班辅导。而且周二就开始,要赶着找题目、印卷子,各位算一算,哪有那么多时间,早上7点多赶到学校,一整天连气也没喘上一口,晚上加班到12点多。深夜,在灯光下改着试卷,累得只想哭&&
可是,教师的滋味也很甜。这种甜味很难形容,所以用几个事例来说明一下吧:
乐事之一:星期一下午上课,提前从二楼的办公室跑到位于五楼的教室,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观察学生&&刚月考完,学生情绪亢奋,追逐打闹者有之,盯着老师问分数者有之,嘻笑胡闹者有之,眼看预备铃已响,这种混乱的局面还是一点改观没有。于是施施然站起来,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了两行字&失败的理由总是很多,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霎时间,教室里安安静静,一位好奇的学生大声朗读了起来,全班掌声雷动,随即进入紧张安静的学习状态。始作俑者心里美滋滋的,望着学生微笑&&这群六年级的大孩子还是挺有思想的嘛。
乐事之二:六年级第二次月考结束,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分数。周二一大早来到学校,一位平时很亲近老师的女孩跑到我面前来,委委屈屈地说,&老师,怎么办,数学肯定不及格。&看她眼中有泪光闪动,不由搂住她的肩膀,豪爽地笑道:&没关系,下次考好点嘛,又不是只有这一次考试。&小女孩仍然委屈,&本来我应用题可以做对的,就是列式的时候&减一&写成了&加一&。&看来是安慰得还不够,忽然起了捉狭之心,于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眯眯地说道&大错已然铸成,就坦然地面对吧。&话还没说完,小女生已是哭笑不得,又恼怒不得,追着这个&讨厌&的老师直打,赶紧奔逃而去,心里乐开了花&&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不亦乐乎。
教师的苦在繁琐的平常事中,教师的乐在美好的平常事中&&
一个年轻教师的幸福时光
教师经常被比喻为辛勤的园丁或者无私奉献的蜡烛,是孩子们一路成长的指明灯。有太多概括教师的美好词汇,但其实当教师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
我已被别人喊了6年&老师&了。记得第一次走进温州一家民办学校,任教的是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那年,我刚好18岁。那些来报名的稚嫩孩子叫上了第一声&老师&,那种感觉是由衷的自豪,终于为人师了!我是那个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我为当老师而兴奋。那毕竟是自己第一份工作,是大专文凭拿到手后实现的一个小小的理想。
我走上了讲台,面对的是70多张新面孔。课堂上总有孩子们各种各样天真的提问,总有书声朗朗,总有被发现做小动作给我发现后的鬼脸或低头的羞涩,总有那一丝对我这个小老师的好奇,总有那一片责任田,任由我耕耘。
我把对教师楷模魏书生的班主任管理经验,结合低年级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儿歌教育,用一首首美好动听的儿歌去引导他们,去陶冶他们。我班里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变得很爱讲卫生了,变得会做家务了,变得会感恩父母了&&一切一切的变化,都凝聚了我的心血,那年我变&苗条&了。
那一年,因为管好了这个班级,不管学习成绩还是其他工作都名列学校前茅,作为最年轻的教师,在学年教职工大会上,我得到了校长的表扬,又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他们的目光开始从怀疑转变到对我佩服,我感到了当教师的幸福。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回到了家乡缙云,并分配在自己的母校教书。虽然如此,之前的小脸蛋们还时不时来个电话给我。短短的一声问候,一个节日祝福,都让我感到了这份事业的甜蜜。
在母校教书,虽然这里地处偏僻,但这里的人比山外的人更重视教育。他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希望孩子们不再像他们那样因不&识字&而吃亏。朴素的愿望,寄予在了小孩子身上。我们这教学点太小太小,学生也很少。有人说,我们在这里享受的是&教授&待遇,一个班也就十来号人。教书似乎很容易,一定会感觉很幸福。
是啊,我到这里后,从来没有感到多大的压力。但是,就这么几个孩子,我怎么样去活跃课堂气氛啊,我怎么样去管理班级啊,难道让他们全部都当班干部吗?很多很多的难题摆在我面前。但我告诉自己,不能退缩,不能就此放弃,因为他们尊敬地叫我&老师&。
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做好备课工作,每备一堂课,我都要去寻找能激发课堂快乐的元素。我总是去引导,去塑造他们。我拿出一点点工资,买了些铅笔、储蓄罐等奖励他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班里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奖励。看着他们因健康成长而绽放的笑脸,我能不幸福吗?
当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的是创新、钻研,需要的是一颗滚烫的爱心,需要的更是博大的胸怀。我将沿着前辈们走过的路,为孩子们送上艺术、生活和情感的真谛。我相信,一个个孩子快乐地成长起来了,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幸福:你我有多远
内外给力,让教师远离不幸福
许多教师感觉不幸福,既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心理的制约,具体表现为:社会的习惯性责备;学校的绩效性考核;学生的自主性异化;个人的功利性追求。
请看案例一:
某校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办公纪律等进行全面跟踪考评,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成绩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规定凡是在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质量评估等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居于年级组末位一次者,予以&告诫&,达到两次及以上者,不得参加年度评优和各种评先。而这所学校并不大,每个年级只有几个班,要想在经常性的考试中不居&末位&,每个教师都得竭尽全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评优权&或者免受责罚。即使如此,结果却还是不如人意。教师普遍感觉工作中没有安全感,生活中没有尊严,伴随他们的只有紧张惶恐,还有无法消除的焦虑&&
再看案例二:
李老师上课喜欢&拖堂&,因为她总是觉得有太多的知识点需要强调,以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错。学生对李老师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却又不愿明目张胆地反对。于是,他们就采用&软抵抗&的办法,来对抗李老师的侵占&休息时间&。在李老师延迟下课时,很多学生就在下面有意小声讲话。李老师感到既难堪又委屈:自己可是一心一意为学生着想的,可是,学生们为什么不领情,还要和自己对着干呢?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领导的严苛要求,让教师远离了幸福,而李老师想从学生的考试分数中收获荣誉、得到幸福的做法,也是事与愿违&&学生将自己的&不幸福&回传给了她,职业的幸福也就无从寻觅。
并不宽松的教育环境导致许多教师在繁杂的要求面前无力自主,无缘担当,而内心深处的名利冲动又让他们无所适从,无心向教。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让教师远离不幸福的种种尴尬,收获教师人生的快意,享受教育生活的丰富,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促成教师不幸福的种种诱因,以帮助教师从内外交困的不利情境中走出来,最终收获教育人生的应有幸福。
教师的不幸福基于社会的习惯性责备。作为社会人,教师自然应该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其行为也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然而,当社会将过多、过重的责任强加给教师的时候,也会让许多教师被动负载难堪之重,无可逃避,无力担当。在苛责多于包容的社会里,一旦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所偏颇,人们又会施以毫不留情的习惯性责备。近期持续发生的令人难堪的指责、嘲讽教育的言论和羞辱、伤害教师的行为,就令许多教师忧心忡忡,欲罢不能,欲伸无力。而这些不该出现、本可避免的责备并不完全是教师的行为恶劣所致,更多的时候,只是因为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太高。有人习惯于拿&圣人&的标准来匡定教师,比对&贤哲&的境界来要求教师,只要教师的表现稍有差池,就会被认定是悖离师德,偏离师道,虽不致除之而后快,但少不了要疾言厉色地表达不满,宣泄愤怒,大加鞑伐。面临社会的严责苛问,许多教师虽然心有不快,意有不适,却也无力挣脱。
教师的不幸福缘于学校的考核标准单一。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理应呈现出多角度、多层面、多样性、人本化的特征,并能借助考核促成教师的渐次发展和持续成长。然而,令许多教师难以释怀的是,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停滞在唯成绩是求的层面上,有时甚至将&促进教师发展&这一目标弃之不理。在许多领导眼里,分数是学校发展的唯一&指望&,教师只能无条件地为分数服务,教师的生活、心理、情感也就少有人去真正关心。
教师的不幸福由于学生的自主性异化。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成长意识,是新课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但是,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教师也不能无条件、无原则地强化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更不该让学生的自主意识恶意膨胀,催生他们的&狂妄自大&心理。如果说马加爵、药家鑫的自主性异化令他人遭殃、让教育蒙羞、使社会受害的话,那么,许多学生在校园里的自主性异化也让许多教师吃尽了&苦头&:有的学生经不起批评,动辄顶撞,甚至以和教师作对为荣,有的学生凭自我感受做事,没有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将上课当成儿戏&&诸如此类的学生自主意识遭遇&负强化&,最终的结果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疲于应付,以致精神疲惫,身心俱累,却又无可奈何。
教师的不幸福囿于个人的功利化追逐。作为自然人,教师有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心本也无可厚非,可是,一旦沉陷于对功利的追逐,就会让教师纠缠于蝇头微利,瞩目于意欲之壑。而对功利的&向往&之心又会促使人们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滋生出新的欲望,以致在斤斤计较中放弃了专业人生的追求,在心浮气躁中旁落了对职业的情感,在对物质的焦虑中迷失了生命的方向。淡薄了对心灵的精心营造,教师也就无暇无意注视、整饬自己的灵魂,无从体验职业的自豪感,遭遇教育人生的不幸福也就在所难免。
没有幸福的教育人生是可悲的。作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施加者,生活在缺少幸福的情境与心境之中,教师的行为就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令人不爽的成分,甚至染上狭隘、局促、自恋的倾向。而没有教师的幸福,某种程度上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可言,更不会有令人温暖的教育出现。因此,教师的不幸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也会制约着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和人生幸福。
人生的幸福与其说是一种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心态。一个教师,与其坐等幸福的到来,倒不如主动去追寻,让幸福如约而至。也许,在我们追寻幸福的过程中,蓦然回首时,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自然,让教师人生远离不幸福,需要内外合力:社会人士、学校领导应该尽己所能,让教师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也要通过优异的表现获取社会的支持,赢得领导的认可,取得学生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不弃对灵魂的打造,让幸福从心底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理性期待,适度规范,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社会的&弱视&注目为教育染上世俗色彩提供了可能。作为教育理念的落实者,作为教学行为的发出者,教师必须有与身份相符、与职责相配的行为能力,而不能总是受到他人意志的操控,沦为短视行为的牺牲品。社会必须体现出应有的道德担当,激励教师用优雅的言行催动教育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