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银河英雄传说英雄只是个传说在哪看

为什么美国的漫画电影如此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其他地区的漫画则不多见?这有什么样的社会基础吗?
这里补充下,美国电影漫画里面的大多是超能力的英雄,而其他地方却不多见
按投票排序
1954年的时候,一位叫Fredric Wertham的(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个心理学专家)写了一本书,叫做《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里面狠狠批判了漫画的种种罪恶,什么诱导青少年犯罪之类,在当时社会保守的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家长们开始大规模抵制甚至焚烧漫画。国会最终召开了一个听证会,漫画公司反驳不力,反响愈加糟糕,接下来更是悲惨:漫画行业不得不自己组织了一个审查协会,开始审查所有“不健康”的内容。当一个文化产业开始自我审查,结果自然是彻底的悲剧,此后美国的所有恐怖、犯罪等漫画流派都大受打击,一蹶不振,超级英雄漫画在审查下也被迫束手束脚,全都成了超级英雄打外星怪兽的幼稚故事,但比起其他奄奄一息的流派来说,还算勉强存活,结果就导致了美国漫画超级英雄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个局面直到后来社会保守势力渐弱,审查制度放宽,再到欧洲漫画兴起和“不列颠入侵”(喜欢摇滚的同学大概知道,在美国摇滚史上也有这么一个东西),渐渐地有了改善,如今其他风格的漫画在美国也有各自的地盘,不过超级英雄漫画长时间培养起来根深蒂固的粉丝团体还是占了主流。归纳起来就是,当年有个叫兽,带动全国搞和谐,把其他风格漫画都和谐光了,就剩超级英雄漫画一根独苗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感觉上面很多分析的都是自说自话,根本没研究过美国漫画就长篇大论……当然什么美国人制度特点文化特色可能是一个原因,不过绝对不是直接原因,在美国看漫画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不看漫画的,从漫画分析什么国民性格我个人觉得是比较不靠谱的一件事情。
回答后半个问题:其实中国也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只是不在漫画里,而在武侠小说里!打通了任督二脉、练就九阴真经、葵花宝典,飞檐走壁、刀枪不入、以一敌百,这难道不是超能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难道不是超级英雄?只是以漫画为载体的少。另外引申一下:我们一直以来有一些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定论,例如西方比中国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事实真是这样么?很有可能,我们摸到的仅仅是大象的一条腿而已。三皇五帝不是英雄么?三国里都在讲些什么人?西游记?...中国和美国/西方都有着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漫画(comics)里面的超级英雄(superheroes)可以看出不同的西方文化:源于西方神话:这些超级英雄和西方古代神话里面的英雄相似(例如:希腊、罗马、埃及和希伯来、北欧)。比如说:希腊神话奥林匹斯的众神和半神半人(demigod)有一定相似之处:不死之身,独特超级能力,致命弱点,强悍不死对手的永恒抗争。不过希腊神话里悲情人物较多,美国英雄总是能够有美好的结局。象征美国理想:美国超级英雄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代崛起,在二战时期发扬光大,正好是美国进入全盛时期的时候。所以从漫画中正可以看到在美国崛起时的美国理想:资本主义的美国梦 -- 很多超级英雄在真实世界里都是大富豪(例如蝙蝠侠、X-Men的教授等)。无论是否大富豪,他们都开着梦幻车,住在豪宅,被美丽女郎爱慕。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 -- 美国人深信自己的立国理想可以从恶魔手中拯救世界。这些恶魔希望征服世界,奴役人民;而美国希望拯救世界,带来自由民主平等。当然,最终证明邪不胜正。崛起大国的自我期许 -- 蜘蛛侠的著名座右铭代表了美国给自己的期许:权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er power comes greater responsibility)多次被美国政治家引用。体现美国社会现象美国需要假想敌 -- 二战时期纳粹就是这个“恶魔”,梦想统治世界,剥夺人们的自由,和漫画里面的恶魔一样(Lex Luther, Magneto, Joker)。而当时崛起的Superman、Batman、还有爱国主义起名的Captain American则代表着美国。二战之后,纳粹被消灭,苏联成为假想敌。苏联分解后,基地组织就成为美国的假想敌。在漫画里也一样,有些恶魔会死而复生,有些新的更强大的恶魔会诞生。没有Magneto, Joker就无法体现超级英雄的伟大,没有纳粹基地也无法体现美国的伟大。被误解 -- 美国人看到那些“被保护”、“被拯救”国家(阿富汗、伊拉克)的子民并不一定感谢美国,同样地,这些超级英雄也常看到他们保护的市民对他们误解,甚至丑化。60年代的年轻不完美 -- 蜘蛛侠是60年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后才崛起的超级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60年代美国对自己的认知:一个年轻、强大,但是有很多问题的巨人。蜘蛛侠孤僻、不自信、忧郁等,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问题:反战、嬉皮、吸毒、自我中心、不关注国事等社会问题。70年代后的种族男女平等 -- 随着美国的civil movement,争取男女平等、种族平等,我们也看到了女性superhero、黑人superhero、印第安superhero、亚裔的superhero。就和在社会上一样,他们更多地象征种族男女平等,期望着传递这个信息给社会。而实际上,他们还只是二流superhero,就像在社会上一样。大多数美国人都深深地相信这些美国理想(无论是民主、自由、平等、资本主义等),因此作者编剧很自然地把这些理想融入电影图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和观众。这样来引导群众比政府宣传有效多了。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后,也一直在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如果仅仅将其归纳为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浅层次现象的原因,总觉得还是显为偏颇。这也是我所以认为李开复老师的观点有正确的方面依然略感片面。  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在思索很久后,与一位曾去过美国并爱好研究美国历史文化的友人交流,渐渐这个问题的答案开始变得清晰。  思考之后,决定将个人的想法与朋友分享。我不是要提出“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种斩钉截铁的结论,只是想提供一个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与大家一起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至于究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请大家根据各位朋友的回答,自己做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不是只有美国才有英雄主义,就像其他朋友说的,中国、日本、英国、法国、西班牙…都有自己的英雄观,比如包拯、孙悟空、忍者、威廉·退尔、高卢战士、佐罗、维京海盗…这根本不是“不多见”,恰是越来越多。在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上,是民众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尤其是,“恶是普遍存在的”。  说超级英雄的设定源于西方神话,这个说法不是很妥当。漫画作为文化消费品,作者必须从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角度入手写作。西方神话是一种能够吸引读者视线的素材,但并不绝对。创作者选择西方神话作为故事背景,只是一种背景设定方式。比如说第一个超级英雄超人(Superman),最初并不是来自于西方神话而是来自外星文化,甚至不是对外星文化的推崇,反而是对外星文化的恐惧(1938年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就是极好的例子)。之后侦探漫画社(DC)创作的神奇女侠(Wonder Woman)才是基于希腊神话的故事设定。Marvel也在北欧神话基础上创作了雷神托尔(Thor),但其主打英雄是人造超级战士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同样是基于二战背景。说所有超级英雄都有好结局,这个说法就更不准确。超级英雄恰恰因为特殊的身份和能力,无法回避自身矛盾的组合,既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拥有普通人的生活,也不愿以超能控制一切成为唯我独尊的王者,他们只能在众人的恐惧、爱戴、敌视、不解中担负自己的孤独。  所谓以西方神话为超级英雄故事背景,并不太贴切。关于美国式超级英雄的出现,个人以为需要补充以下几点:1、社会对超能力的暧昧态度  美国首个超级英雄超人生于二战前的经济危机时代。超人首次出场,并非是拥有完美品格的英雄,而是一个超能力恶棍,他在漫画中所带给人们的是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而这个“超能人”(邪恶版超人,后来用在平行世界的故事设定中)几乎没有死角。当时这个故事并没有得到好评,尤其是在社会动荡背景下,除了加深人们对“没有限制的超能力”的恐惧,不能从社会文化上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任何慰籍作用。之后主创人员将这个角色改编成一个完美的超级英雄,故事很快得到了社会民众的喜爱和追捧。从这些方面体现出的,恰恰是社会对“超级能力”的一种暧昧态度。不设限的超级能力可以意味着拯救,也可以意味着毁灭。这与核能拥有“最清洁能源”与“毁灭性武器”双重特质属于同样道理。人们既希望有强大的能力保护自己,同时希望有强大的能力击败敌人。与英式的箭侠罗宾汉或西班牙式的剑侠佐罗这种普通英雄相比,超人无疑就像面对常规武器的核弹,而在当时拥有核弹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战争的局面,绝不单是一场战役。人们更期待的是,超级武力被正确的人正确使用,就如没有人期待希特勒拥有核弹一样。最终,超级恶棍变成了超人,他近乎完美的品行,让身处动荡社会的人们在文化娱乐领域看到了一丝光明。超人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虚拟偶像,也成为超能英雄队伍的“领军人”。2、过分自由的美国社会现状  美国宪法赋予美国每一个公民享有的自由与权利,也同时导致了社会的自由化。这种自由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枪可以用来自卫,也可以用来杀人,而宪法同时赋予罪犯的权利,给了罪犯屡犯的可能性。美式的民主在保障公民权利时,不可避免地给了犯罪分子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机会。这种自由和民主就如同双刃剑,允许保护与伤害并存。在这种情况下,能力越大带来的恰恰不是责任越大,而是危害越大。人们需要一个拥有超强自我控制的能力者作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这个符号化的人物,可以在享有自由的同时,坚持维护正义的荣誉感(Code of Honor),尊重并保护他人的尊严、自由与生命。作为“符号化代表”超人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对这种荣誉感的需要,并给出“自由”一个新的解释——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所不为。3、犹太式的英雄主义情怀  当然,超级英雄不可能都是犹太人。只是对于一个长期受逼迫限制的民族,他们对于“民族复兴”、“民族抗争”有着自己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这不是说只有犹太人是超级英雄寰宇的缔造者,而是犹太裔文化工作者们看到了在美国社会新移民的各种处境。但犹太民族很清楚,“英雄不问出处”,正如他们几千年诵读的许多先知书的作者,是处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支派,从尊贵的王室、祭司到卑微的牧人、农夫。在美国也同样受到过排挤、逼迫的犹太人,比别人更明白新移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一句玩笑式的“只有犹太人才会想出‘Clark Kent’这样的名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犹太民族对民族英雄的向往。更不排除美国立国的基础是基督教信仰思想(如@ lands2012 所说的“清教精神”),其体现的社会价值观比如公正、平等、良善、尊严、圣洁、奋斗、爱心等,与基督教根源犹太教的一些信仰思想,可以说不谋而合。以“救世主”情结作为超级英雄的价值理念,再合适不过。4、美国司法机构的有所不能  看过美国影视作品的人都很熟悉这些情节——当警察逮捕嫌疑人时必须先申明嫌疑人的权利以及自己的职责,而嫌疑人被带入审讯室的第一句话都是“我要见我的律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执法机构的执法行为,也必须遵循法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执法人员自己受法律的限制,有所能有所不能,但法律对犯罪分子没有约束力,即便犯罪分子被捕后,依然可以通过律师钻法律的漏洞,逃脱法律制裁,比如检控方必须拥有嫌疑人的确凿犯罪证据,或其在犯罪现场犯案经过的真实证明,才可以提起诉讼,同时还要尊重嫌疑人在被判有罪前应有的自由和权利…这给调查取证带来极大困难。司法制度和执法机构受到自身道义的限制,无法在罪犯犯案前阻止其危害社会安全行为,让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这还不包括政府或执法机构被邪恶势力渗透。出于对政府公权力的质疑,对执法机构执行力的不信任,人们渴望能有一个超越政府、凌驾法律之上的“执法者”,以绝对正义的标准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施行审判。这就是超级英雄动漫影视作品中常常体现出的“Play God”(扮演上帝的角色),及时阻止犯罪分子的罪行,或对其进行严厉打击。超人等超级英雄被赋予的责任,就是施行这种绝对正义的审判。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正是公众对绝对公正、惩恶扬善的期待。5、民众对社会安全感的忧虑  如之前提到,自由化的社会、不可信任的政府、有所不能的执法机构、矛盾的司法制度…这一切加重了社会安全感的缺失,民众即使待在自己的居所手持合法枪支,也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贩毒集团、黑手党等帮派、极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反政府组织…这些都是确实存在的社会安全威胁。但政府有时可能会被这些组织胁迫或与其勾结,执法机构无法得到其有效的犯罪证据,以及这些犯罪分子的无所顾忌,面对犯罪率攀升时警方的无能为力,令社会民众普遍对社会安全现状产生担忧。文化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甚至超过政府政策的影响力,一部能够让人看到希望的文艺作品肯定能得到民众欢迎。超级英雄系列故事在这方面无疑做得很好。同时,超人的故事也的确在全社会起到了相应的宣教作用,一个完美的英雄成为人们的偶像,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像超人一样正直、勇敢、强壮。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质疑自身的价值,这段时期内所创作的超级英雄也加入了矛盾、自省、孤独的个性化描写,但最终目的依旧是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给民众带来安全感。6、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  对于“假想敌”一说我无法完全认同。实际上,在这个国家林立的世界,没有两个国家是真正的朋友,当两国首脑坐在谈判桌前,只有暂时的合作,没有永远的伙伴。一旦牵涉利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谈判的资本。不要说美国以中、俄为假想敌,中、俄何尝不是视美国为自己的敌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谈判,所追求的仅仅是利益均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携手共进。“假想敌”本质上并不合逻辑。能够“一个小时打遍全球”的美国,绝对不敢无缘无故开战,美国军队必须在自己全国公民注视下决定是否要开进某个战场。如前所说“恶是普遍存在的”,用来抵挡恶进而消灭恶,只有在力量上远远超越恶,才可能确保在面对恶的挑战时不至于失败。如果我们仔细看超级英雄的故事,不难发现,其实超人等英雄所面对的敌人,总是比超人更强,他们常常握有能够致超人死命的必杀武器。对超级英雄来说,“恶”绝对不是假想敌,而是真真实实的敌人,可以让他们随时命归黄泉。美国的超级英雄并非无敌,他们必须在拼死的战斗中学会浴火重生。而超级英雄们却常常需要单独承担一切,因为他们的能力使他们不可以倚赖那些受自己保护的百姓。任何机构、任何政府、任何组织都可能成为恶势力的代言人,超级英雄就成为文化娱乐领域“良善”和“正义”的代言人,随时准备面对堕落腐败的所有人。就像正义联盟系列动画片《毁灭》(Doom)中所写,蝙蝠侠为防止超人、神奇女侠等正义联盟成员被恶势力利用,预备了针对其弱点制作的对战计划。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队友,但对手却可能存在于任何地方,这不是假想出来的敌人,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恶是普遍存在的”。7、超能者与政府的暧昧关系  把超级英雄看作美国梦的体现,有一定道理。但超级英雄的产生,不是为了完成美式的政治抱负,而是为了凸显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社会安定的向往。刚才已经提过,超能力英雄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存在,是扮演一个绝对公正的审判者,这也确定了英雄们不允许与任何政府或机构组织结盟,以免造成审判的不公正。但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能允许一个超越宪法、法律的“非法”存在,代替执法机构执法呢?所以“义务警员”一词同时也代表“无视法律的恶棍”。民众对超能力英雄的矛盾态度,体现在动漫故事中政府与超能力者的各种冲突、合作、划清界限等内容方面。超能力英雄都曾与政府有过合作,时间有长有短,但任务结束后多数英雄们依然单兵行动。这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正义联盟”与“复仇者联盟”的名字就看出,超能力者可以组成一个团队,但这个团队必须与政府等各种机构撇清关系,以免被政府或机构“绑架”,成为其手下的超强武器。同时作者也预测到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超级英雄确实有可能被政府绑架,成为工具,而非公正的审判者。这种顾虑体现在动漫作品中,我们很容易能从DC和Marvel的作品中看到。创作人员一再将超级英雄与政府执法人员分别出来,只是为了让这些英雄显得更纯粹,更公正,更值得信赖。动漫作品体现的是文化领域的思考,而不是政治领域,所以这些超级英雄故事并不是政府支持下的产物,在这方面,创作人员也基本做到界限分明。8、英雄不问出处  “英雄在哪里?”这恐怕是近年来,特别是9·11后,美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9·11造成数千人死伤,但作为美国民众虚拟偶像的超人等超级英雄,既没有阻止,也没有参与救援。人们常把运动明星看作英雄,而在这场灾难中,几乎没有一个英雄出面营救。相反,很多默默无闻多年的消防员、警察等普通人,他们舍生救人的行为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英雄。此后对超级英雄的解释又有了新的观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做正确的事。之后重新编写的超级英雄故事不再将重点放在与大型犯罪集团抗争,而更多注重消除社会潜在危害,即“阻止犯罪”,同时提倡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看这些超级英雄的背景设定,警察、学生、记者、农民、富商、小偷、男人、女人、孩子…每个人都有选择成为英雄或罪犯的自由,特别是超能力者,让这些人做出合理选择的,是美国文化中美国梦的延续——自由、平等、公正、安全、稳定…选择用怎样的人作为英雄,创作者所考虑的是读者群。大部分超级英雄系列漫画的读者不是小孩子,而是成年人,浅层次的故事内容不会吸引成年读者,应实事文化环境产生的超级英雄,就被赋予了不同的职业、地位和思想内涵。改写后的超级英雄系列故事,也不再是单纯的完美英雄,塑造成在各种痛苦试炼下逐步理解何为责任与义务并坚持个人职责的真正英雄。这样的人物设定更受读者青睐,并且让读者“身临其境”——我也可以成为英雄。这在某些方面鼓励了民众向善的理性追求。与其说是个人英雄主义,倒不如说从文化娱乐方面,建立英雄楷模,在社会中起到一种模范作用。9、民间反抗专制精神的延续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知道,美国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殖民时代,英国当局对北美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使北美当时的“新移民”殖民者对专政深恶痛绝。1787年美国建立初期制宪会议为防止专政,达到权力制衡,确立三权分立制度,又在1790年补充了权利法案,为的就是给公民足够的权利对可能出现的专政进行反抗。政府对犯罪现象无力,对社会弱势群体缺乏足够的保护,甚至可能被犯罪集团绑架而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而法律的监督机制却无法发挥作用,这些现象有目共睹。专政的不一定只是自己国家的政府,还有别的国家,这显然是破坏社会安定甚至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人们迫切需要在文化层面上能体现自己对这种现状的担忧与反击。超级英雄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个需求。超级英雄在文化娱乐领域,“代替”人们向破坏社会安全秩序的群体进行反抗,不管这些群体是政府机构还是犯罪分子。从超能英雄系列故事,反观出人们对任何形式的“专政”可能卷土重来的顾虑。  或许还有更多可能涉及到的社会深层问题,暂时先到这里。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个人以为,之所以这些超级英雄们多出现在美国,与美国社会普遍崇尚自由、平等、公正等理念真的分不开。
移民国家宗族意识和家族观念比较淡薄,遇到问题没有大家族式的凝聚力和出头者。所以弱势群体就希望有一个为自己出头的靠山形象。这即使在传统家庭观念很强古代中国也有过,宋代的城市发展,和南方的开发也造就了类似的移民环境,老百姓也渴望有帮他们出头做主的民间代表,所以宋代侠义话本很受欢迎,美国的英雄漫画也类似于这样。
我觉得 yol 说得不错,我认为这几个特点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题目中指的漫画是二十世纪上半页出现,逐渐成熟的。漫画在这时期还是属于通俗读物,面向对像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个消费群,就是美国高中生(14-18岁),是大消条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以前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工作了。所以说青少年读物也是一种新类型,介于儿童读物和成人读物之间的,个人感觉还是偏儿童一点。既然是儿童读物,就不会太写实,所以常是“很久很久以前”,让孩子明白这是个故事(童话)。Tolkien 对此有绝佳解释:Fairy stories are plainly not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possibility, but with desirability.青少年读物不能太童话了,因为读者年龄要大些了,所以往往是现实的背景,但如天外飞仙般的超人英雄这样的角色,就像童话故事里的龙,可以明确的告诉小读者,这是一个故事,尽情享受吧,符合少儿读物的要求。
少儿读物的另一个特点是正邪分明,有大善大恶。小孩子难掌握细微的差别。所以英雄除恶,替天行道,最容易走红,以能被当时的道德审查所接受。最后提一下英雄黑暗面。暴力是恶的,这个,是西方的道德传统,从希腊神话就开始了,也是基督教文化的主要观点(别人打你的左脸,就把右脸给他)。没办法,但也是能让角色有意思的地方。
最近美国的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漫画片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那就是《功夫熊猫》。功夫熊猫中传达了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其中包括乌龟大仙参透因缘对Shifu说“sometimes you gotta believe",让它不要放弃熊猫,有禅宗的哲学在其中。后来,有熊猫“落叶归根”找寻自己出身并最后决定报答父爱的情怀。这些都是中华价值观。暗示,中国也有社会基础,能够创造出“世界英雄”。
如果你细看《功夫熊猫》的制片团队,有许许多多是华裔或者是中国人。这暗示以中华形象刻画出来的“世界英雄”需要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经验和理解。因此,也只有中华团队才能够制造出“功夫熊猫”这样的角色和形象。
那么既然是中华角色,讲的是中华形象下的师徒情、父母情,那么为什么美国人也爱看呢?也许这些“自由”,“理想”,“平等”,“机会”的价值观,是普世的。是不分肤色、文化,甚至星座、血型的。大家都理解。大家都爱。就好像大家都知道笑代表快乐。哭代表伤心一样。
因此,重新揣摩你的问题。是有偏见的。在美利坚之所以能够制造出这些动画和形象,不是因为美国的社会价值观,而是因为美国的环境自由,因此人们在美国能够畅所欲言,制作出表达人类普世价值观、心声的作品。而相比较美利坚,其他国家不那么自由。
相比较于《功夫熊猫》,中国的《高铁侠》显然就SB许多。具体原因,有许多,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用“中华”,而不用“中国”。不在此细讲。
最后,我想说,开复老师的最后一句话——“很大的程度,美国的娱乐文化领域都在可以或不刻意地传述着美国理想(无论是民主、自由、平等、资本主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和观众,这样做比政府宣传有效多了。”——是有歧义的。美国漫画传递的也许不仅仅是美国理想,而是普世的人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理想和心声。美国政府恐怕也不能够完全代表这样的理想。美国政府是一个利益、思想、价值博弈的平台,好似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市场。政府在做人民利益的博弈,资本市场在做公司价值的博弈。开复老师应该把美国政府的利益从美国所代表的普世的人类价值观中相分离。这样会很有歧义。好像在暗示所有电影都是美国政府指示拍摄去用思想“强奸”其他国家的工具。
美國的漫畫英雄有三大特色:一、多半是移民。(外星移民,隱姓埋面,改頭換面在地球社會存活)二、英雄,總會向體制靠攏(最終都會加入超人組織,或是成為政府的協力者)二、多半有心理的黑暗面驅使,一直在自我懷疑。(緣自希臘劇劇的悲劇英雄傳統)對比日本的漫畫英雄,就能看出二者不同了:一、就是外星人,也不移民(奧特曼是短暫附身)二、英雄是反體制的,(像假面騎士,以及其它諸多英雄,是大企業的實驗品、脫逃)三、拯救地球同時,也會破壞地球(原爆受害者的幻想),但,對後果無動於衷。
作为一个资深的美漫迷和历史迷,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斗胆来罗嗦几句。李开复老师的答案,整体的逻辑是没错的,美国的超级英雄故事时刻体现了美国社会的环境,无论是象征黄金时代的超人,随着城市化兴起的城市英雄竞赛,伴随女性解放而来的神奇女侠,还是冷战思维下诞生的守望者们,美国的超级英雄史就是一部美国社会史。但是,李开复老师的很多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超级英雄和希腊神话的关系实在很微弱,说整体有联系是比较牵强的。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英雄史诗,但美国的超级英雄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和美国的历史一样,都是凭空创造出来,并没有深厚的传统背景(尤其在文化多元的移民中,强调这一点对销量没有什么益处)。没有传统文化的牵绊,也使得大量科学元素在英雄漫画中出现,比如照伽马射线诞生的绿巨人,精通机械学的钢铁侠,技术改造的金刚狼和美国队长等。此外大量的英雄本身就是科学家,如毁灭博士,X教授等等。一般的民族传说里很少有这么多理科英雄男(女),而且是普通人出身。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社会的创造力和实干精神。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的超级英雄们多半也是作为新移民的身份出现的,他们对环境认知、抗争、融合、思考的过程是可以合理投射到读者身上的(什么?钢铁侠……你走开!)。而超级英雄漫画兴起的时期(黄金时代),也正是美国国力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伴随这些移民而来的是大量的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包括情感上的投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英雄都是有其特定城市归属的。此外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是,美国的漫画产业运作和日本是很不一样的。美漫的超级英雄版权属于公司而非个人。例如超人、蝙蝠侠属于DC,而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属于marvel。这样的好处是:漫画人物的市场生命非常长,比作者还长,不会像日本漫画,作者一撂挑子整个读者群就没得看了,而公司也可以安心用这一个个超级英雄的金字招牌继续赚钱。这是为什么美漫的个人英雄主义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样导致的缺点是不同作者执笔时自相矛盾的情况特别多,不得不“重启”剧情。这样的事情DC和marvel都搞了好几回(熟悉美漫的人都知道有多操蛋……)。
美国:钢铁侠、蝙蝠侠、超人......朝鲜: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
个人以为,所谓个人英雄主义,从本质上说,是出自人心中的恐惧感。个人在面对自然界、面对社会时生出的渺小感和无力感。人要生存就要壮大自己,跨越个人极限,追求力量(知识也是一种力量)。远古先人对强力人物的崇拜见于各民族的神话和史诗中——如《伊利亚特》《奥德赛》《格萨尔王传》等。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知识阶层在承袭远古神话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宗教的体系。宗教通过宣传神迹,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耶稣分饼的神迹、复活的神迹等等。此时代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里有很多。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宗教信仰被弱化,取而代之是科学观念,科学家们不断求索宇宙的奥秘,并希望藉此找到更强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这一时代的个人英雄主义,通过科技手段展现(电影、电视剧),故事的内容也多与科技有关(超人、蜘蛛侠等)。个人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学题材,是为消解人类内心对于现实的恐惧感,满足对力量的渴望。它以激动人心的剧情、强烈的时代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人。或许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转换面孔,却似乎永远不会褪色。因此它必将是人类文明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超人是全人类的梦想,不光美国人。其实金庸小说里的那些内力深厚的人,不就是一种超人吗?欧阳锋被封在冰里三个时辰不死,萧峰三兄弟于千军万马中擒拿辽帝,蜘蛛侠都未必有这么强的能力。再如郑渊洁的童话,日本的哆啦A梦,等等等等,都是超人迷恋的症状。可以讨论的倒是,中美的超人迷恋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最主要的表现是,美国人由于其新教传统,有着强烈的救世主情节,所以太多太多的电影里,超人的结局都是救世荣归;而中国人远没那么天真。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或者是避世的,或是相信“自然”,即认为世界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个人改变不了也不应该让它改变。所以,中国人超人,如金庸群侠,奋斗到最后的结局,大多是退隐山林。袁承志如是,韦小宝也如是,郭大侠和萧大侠没这样做,结局就是个死。
种族歧视,美国超能英雄拯救世界叫个人英雄主义,日本超能英雄拯救世界叫中二病,中国超能英雄拯救世界叫个人崇拜……
谁说的。日本有小叮当,中国有哪吒、葫芦娃、齐天大圣。
  人在绝望中创造了神,在不安中创造了超级英雄。超级英雄的进化史同时也是一段美国历史的变奏曲。  1938年6月,在一本名叫《动作漫画》杂志的创刊号上,一个穿着蓝色紧身衣,披着红斗篷的人将一辆即将砸在一个男人头上的失事汽车抗住,超人诞生了,这个动漫形象从此被人们视作伸张正义和救助危难的象征,同时,其“氪星孤儿”的身份也暗喻着当时络绎不绝涌入美国的移民。杰瑞·西格尔和乔·舒斯特创作了超人,而超人也成就了DC公司的前身——全国出版社。超人诞生一年后,蝙蝠侠也粉墨登场,漫画中哥谭镇那种严峻危险的形势正契合了二战降临的欧洲本土,而韦恩少爷正是尚未参战,但又不甘袖手旁观,决心维护正义的美国民众的心理写照。  大洋彼岸的战火正酣,美国人所珍视的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正被摧残。在珍珠港事件前9个月,又一名超级英雄诞生了,这就是美国漫画史最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美国队长,漫画家乔·西蒙与杰克·柯尔比根本不睬美国政府的绥靖政策,让美国队长初次上场就暴揍了希特勒一顿,博得了大众的叫好。于是超级英雄们纷纷加入对法西斯的战斗中,其中美国队长的地位最为崇高,他是真正的美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双重化身,身穿红白蓝三色星条服,手持盾牌。美国宣战后,美国队长成为军中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士兵们英勇奋战。这个漫画形象的成功也让漫威公司和DC从此分庭抗礼。 超级英雄们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当时的美国战略上受到苏联的挑战,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内政则一塌糊涂,反种族歧视、反战游行方兴未艾。这种背景下,《神奇四侠》诞生了,它是第一支英雄团队,且打破了以往超级英雄完美的设定,喜欢出风头,自负,恶作剧,不掩饰身份,喜爱媒体炒作。1962年,《蜘蛛侠》也诞生了,人们看到了一个平民化英雄,忘记约会,没钱交房租,活脱脱一个“蚁族”,但他依旧有能力救助危难。同年,《绿巨人》也问世了,这是个研究伽玛射线的物理学家,隐喻着冷战格局下核威胁的无处不在。同时,他还站在军队的对立面上,代表着美国普通民众对官方力量的不信任。《钢铁侠》也于同一年诞生,他先是被恐怖分子绑架制造武器,后反过来杀死了恐怖分子,与现在的电影设定几乎一致,只不过从越南绑匪变成了中东绑匪,这也体现了当时越战局势正在升级。《X战警》于1963年诞生,当时反种族歧视运动正隆,变异人在漫画里的遭遇也影射着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歧视。  金刚狼是1973年被加进漫威的超级英雄行列的,他是一个反英雄的超级英雄形象,他野性发作时,可以不管不顾,大开杀戒,这和当时美国社会饱受越战失败创伤的时代背景脱不开关系,那些饱受战争摧残,伤残失业的退伍老兵正是金刚狼的原型。而惩罚者在第二年诞生,他非常暴力,在全家遇害后发誓以暴制暴,将复仇进行到底。这两个漫画角色的诞生标志着美式漫画对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人性探索。  911之后,超级英雄们也迎来了第三个黄金期。美国进行全球范围的反恐作战,招致其他国家的诸多不满,超级英雄电影承担起了为美国辩护,普及推广大国思维的任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贯穿《蜘蛛侠》三部曲始终的经典台词,潜台词就是“我是超级大国,实力最强,理应多承担点责任,维护世界秩序”。 诺兰打造的蝙蝠侠某种程度上几乎就是美国的化身,打击小丑等恐怖分子毫不手软,绝不妥协,但由于所作所为经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而遭不明真相的民众误解。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2008年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抵达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传《黑暗骑士》,在机场握住中国外长杨洁篪的手连问两遍“Have you seen Batman?”,个中奥妙就在于此。来自于 :
看看美国的历史,如西部大开发,你就知道他们多么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了,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成长史就是“靠自己”。
你看金庸小说,大多也是个人英雄主义。。。再看看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邱少云,董存瑞什么的,也都是个人英雄主义,日本的少年漫画就更不用说了,个人英雄主义可不用什么社会基础。。。从最古老的基督被称为救世主开始,这个世界就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了。。。
最喜欢的是《蝙蝠侠前传2-暗夜骑士》。喜欢它的原因是:蝙蝠侠并不迷恋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认为以一个超级英雄的身份来保障社会的安全是正常的行为。蝙蝠侠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保障人民安全自由的制度、寻找一个崇尚民主思想的人以法制的方式去治理这个社会;因为一个社会的自由是依赖于一个超级英雄的话,那么维护这个自由的代价太高了,很危险并且不具备持续性。一个带有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相互制约的制度是才是真正有持续性的方式。就像中国没有权利制约的君主制一样,如果出现一个明君,就像是超级英雄一样,那么是盛世;如果出现的是一个昏君,那么老百姓就遭殃了。民主和自由,我们不能依赖一个随机出现的超级英雄来维系,我们需要的是保证人民最基本权力的宪法、和一个能够自我制衡的制度;而不是超级英雄。
。。。。。中国有神仙啊感觉美国没有上古历史,所以你所说的超人都是现代的。
钢铁侠没有超能力。求折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时空英雄传说秘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