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勇士克鲁赛德战记代表勇士什么动物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前世今生
关键字: 绿色和平历史绿色和平组织转基因绿色和平号彩虹勇士号反核环保战略
因为&潜入某农业基地盗窃试验水稻&一事,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绿色和平向来不乏争议。这个在抗议中诞生的组织在一次次的大规模抗议中壮大,又在抗议中迷失。在一些人看来,其抗议的内容既不&绿色&,抗议的方式也远非&和平&。他们暴力破坏转基因试验田、擅闯核设施、驾船冲撞渔船,其行为之偏激,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环保组织的所作所为。
公开资料显示,&绿色和平&是一个非政府的环保组织,它的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在全国4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绿色和平称其目标是&保障地球哺育各种生物的能力&。成立40多年来,绿色和平以其激进的抗议活动为人熟知,也因此招来不少争议。该组织公开反对核能、转基因食品 、商业化捕鲸/海豹、全球变暖、过度捕捞、砍伐森林等等。
绿色和平声称不接受来自政府、公司或政治团体的资助,其资金来源是290万个人支持者捐款和基金会的奖金。绿色和平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享有一般谘商地位,它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宪章&的发起 成员,该宪章旨在约束并监督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组织。
绿色和平组织的早前成员
&不要制造海啸委员会&成员,从左至右:吉姆&博伦、保罗&科特和欧文&斯托
成长之路:反核起家
绿色和平组织被许多人视作&欧洲的环保组织&,但它其实诞生于北美大陆。
上世纪70年代前后,是北美反战运动高涨的时代,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青年反战人士流浪到加拿大西海岸的卑诗省,于1969年成立了一个&不要制造海啸委员会&,骨干有欧文&斯托、退役士兵吉姆&博伦和保罗&科特等人。这个委员会的宗旨是反对在海洋上进行核试验,名称的由来,则是1969年美国反核抗议中的一 句口号。
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计划在阿拉斯加的安其茨卡岛上进行核试验。当时很多人还对阿拉斯加1964年的 那场大地震心有余悸,很多人担心,美军的核试验或再次引发地震,甚至海啸。1969年,大约7000名抗议 者封锁了美加边境的一个主要关口,他们的口号是&不要制造海啸&。
冷战中的美国当然不会因此就中止核试。试验完成后,并没有发生地震或海啸,但是美国随后宣布将再次举行核试,这次的核弹威力是前一次的五倍。这则消息刺激更多的人加入了反核的队伍。
1971年,不要制造海啸委员会的成员用筹来的钱租了一条机帆船,&佩利斯&科马克号&,由约翰&科马克 (John Comack)驾驶。他们后来给这条船改了名,改成了&绿色和平号&。这个名字是其中的一个叫比尔&丹内尔临时提议的,据说,当时叫这个名字的反战组织很多。
日,&不要制造海啸委员会&第一次组织行动,他们的小船开往安其茨卡岛。不久他们就遭到 美国海岸警卫队&自信号&军舰的拦截。&绿色和平号&被迫打道回府。这次看似失败的行动却给他们带 来了巨大的舆论关注。这几个年轻人回到加拿大后发现,他们勇敢对抗军舰的报道引发多家媒体的关注和 同情,甚至有报道称&自信号&上的官兵也对他们的抗议表达了支持。迫于舆论的压力,美国政府最终取 消了核试。
从一开始,这个组织就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多数是穷学生、流浪汉,没有什么钱,买船、出海,被 认为是天方夜谭,但他们硬是想出提前一年举行募捐音乐会的好办法,不仅筹措了足够的钱,还因为这场反战筹款音乐会,在媒体上打响了名气。从此,筹款和媒体造势,成为绿色和平组织的两大看家本领。
由于第一次活动的巨大成功,绿色和平后来把他们的第一次抗议活动命名为&起点&。
1972年,&不要制造海啸委员会&索性改名&绿色和平基金会&。日也被定为绿色和平组织的诞生日,其总部虽几经搬迁,但大多数时候位于加拿大卑诗省枫树岭市四号街上。
研究者称,绿色和平的早期成员是&一群松散组织起来的抗议者&,他们的理念也多有不同。而对于其创 始人到底是哪些人,谁也说不清。有一个笑话称,在枫树岭市的任何一家酒吧,你身边总会坐着一个自称是绿色和平创始人的家伙。绿色和平早期成员帕特里克&摩尔称,&绿色和平其实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而不是像政府或公司那样有确切成立时间的机构。因此绿色和平的历史可能会有一些灰色地带。&
自&起点&运动后,绿色和平很快将暮光瞄向法国,当时法国在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莫鲁罗瓦环礁设立了核试验基地,绿色和平决定将工作重心对准法国核试验,他们得到了商人大卫?麦克塔加特的赞助和参加, 后者捐献了一条游艇,并改名&绿色和平三号&。1972年,&绿色和平三号&开往莫鲁罗瓦抗议核试验, 中途遭到法国海军拦截,麦克塔加特被殴打,一目失明。然而这一幕被其他成员拍下来公诸于众,舆论大 哗,法国海军不得不宣布终止大气核试验。绿色和平再下一城。
此后绿色和平组织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扰法国的地下核试验。1978年,他们用4万英镑买下一艘40米长的拖 网渔船,改名为&彩虹勇士号&,成为绿色和平的旗舰,海上活动能力大增。恼羞成怒的法国密特朗政府 最终忍无可忍,1985年,派特工潜入新西兰奥克兰怀特玛塔湾,炸毁了&彩虹勇士号&,船上摄影师费尔 南多&佩雷拉遇害,这件事震惊世界。真相大白后法国政府不得不道歉,并赔偿新西兰1300万新西兰元。
与法国的对抗令绿色和平享有了世界声名,自此他们一直公开宣称,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核大国中止了大气层核试验。
绿色和平组织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上悬挂反核标语
关注环保和生态
绿色和平从成立之初就分为两派,一派以反战为主,另一派则更关注环保和生态,后者逐渐成为绿色和平组织的主流。70年代中叶,一部分留在北美的绿色和平组织骨干将活动重点转向抗议商业捕鲸,并从美、 加大西洋沿岸逐渐扩展到全球各海域,70年代后期,又瞄准了各国运输核废料的船只,曾多次组织对核废 料和有毒垃圾运输船的拦截。近年来绿色和平组织最出名的事,就是坚决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推广。
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独立团体如雨后春笋搬出现,据统计有大约15至20个名为&绿色和平&的组织。于此同时,本文的主角却遭遇了财务危机。位于加拿大的总部债台高筑,号召力大损,各国分支纷纷自行其 是。在大卫?麦克塔加特的推动下,该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经费、筹款统筹使用 ,上下级关系明确严格,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和当时其他&绿色和平&组织大相径庭。
由于不习惯这种严密组织、严格纪律的新模式,许多创始会员和分支独立出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英国和美国的分支&单干&,和加拿大本部的分裂,此后,尽管绿色和平组织的总部仍然设在加拿大,但活动重心却已经欧陆化了。
目前绿色和平组织的实际总部,是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绿色和平基金理事会,下辖28个区域办事处,分支遍及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绿色和平组织现有员工二千四百人,来自全球的志愿者一万五千人,支持者 据称有二百六十万左右。
在凯旋门悬挂反转基因标语
绿色和平组织在成立之初是媒体和公众的宠儿,甚至在拦截他们的军人中也不乏同情者。但随着行动的频繁,许多人指责他们行动鲁莽,不计后果,如为了保护海豹夸大加拿大原住民&虐杀&的事实,为干扰捕鲸船或垃圾运输船而造成海上事故,甚至撞毁珊瑚礁等。
绿色和平组织经常采用堵塞交通等方法进行示威,引起不少公众的反感,被指责为&绑架民意&;他们还习惯于制造并利用舆论,有人曾嘲笑他们&三天看不到绿色和平字样在报纸头版就浑身不自在&。
2006年3月,科技作家方舟子撰文,对绿色和平反对转基因的做法提出批评。方舟子称,&一个真正的环保组织不应该反对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而绿色和平组织的所作所为,已经极大地误导了中国公众、媒体对转 基因技术的看法,不利于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开发、推广,妨碍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日,绿色和平组织的示威者们,闯入了一个坐落于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试验农场,破坏了农场里种植的转基因小麦。
著名科技记者威尔逊?达席尔瓦曾在他主编的杂志《宇宙》中这样评价绿色和平损毁转基因试验田一事:该组织已经&误入歧途&,并沦为一个&可悲的、教条的、反动的反科学狂热分子的集团。这些人不关心证 据,只关心名声。&
2013年8月初,菲律宾美骨行政区一片种植转基因(GM)&黄金大米&试验田被激进分子摧毁。事件发生后 ,多名科学家谴责这种暴行,而包括绿色和平早期成员帕特里克?摩尔在内的多人都指责,是绿色和平策划 了这起破坏活动。
不过,应当看到的是,绿色和平对日本捕鲸的持续反对赢得了国际舆论的一致支持。海牙国际法庭在今年3月判决,日本在南极的&科研捕鲸&违法。
绿色和平的&叛徒&
加拿大生态学家、绿色和平早期成员帕特里克&摩尔(Patrick Moore)曾表示,他1986年离开绿色和平是因为看不惯绿色和平组织现在的所作所为。他曾经如此评价绿色和平组织:&环保主义者反对生物技术、 特别是反对基因工程的运动,很显然已使他们的智能和道德破产。由于对一项能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如此多 的益处的技术采取丝毫不能容忍的政策,他们实现了Schwartz的预言(即环保运动将走向反科学、反技术 、反人类)。&
帕特里克&摩尔近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摩尔离开的原因有很多个版本。他曾说离开是因为&绿色和平反对用氯消毒自来水。&这种说法遭到绿色和平的否认,后者声称从未反对过在自来水中加氯。
摩尔还谴责绿色和平对黄金大米的态度。英国作家、环保活动积极人士马克&莱纳斯(Mark Lynas )称绿色和平&发起了一场传递错误信息的运动,他们让致力于研究黄金大米的科学家的努力毁于一旦,还支持 暴力破坏黄金大米试验田。&
马克&莱纳斯曾经是坚定的反转人士。不过,去年年初,他在牛津农业会议上发表演讲称,&我很抱歉自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帮助发动了反对转基因的运动,在妖魔化这项可以造福环境的重要技术选择的过 程中出了力。&
1976年,摩尔还改变了他对核能的态度,在此之前他是核能的坚定反对者。他在澳大利亚《时代报》刊文称,&绿色和平错了&&我们必须考虑使用核能。&他指出,任何旨在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务实方案都 必须增加对核能的利用。对此,绿色和平美国负责人菲尔&雷德福(Phil Radford)回应称,核能风险太高 ,且对气候改善不明显。他还宣称,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可以完全采用可再生能源,在2050年前消灭核能。
一位笔名叫奥利维尔&佛蒙特(Olivier Vermont)的法国记者在《绿色和平隐藏的面目》(The Hidden Face of Greenpeace)一书中写道,他曾经加在绿色和平法国分部担任秘书。他表示在工作中,他不断发 现该组织中存在的不当行为,佛蒙特称,他获取的机密资料显示,该组织一年仅支付董事会和员工薪水就 要花掉180万欧元,占了年收入的一大半。佛蒙特还谴责绿色和平同排污大户达成非正式协议,后者付钱以 避免公司形象受到损害。1997年,绿色和平将佛蒙特和他的出版商一并告上法庭,指控他们发布&诽谤言 论、不实之词、对事实的歪曲和荒谬的指控。&
<font color="#11年,绿色和平的新船&彩虹勇士3号&正在做最后的组装
&彩虹勇士号&风光不再
绿色和平组织以船起家。从&绿色和平号&到&彩虹勇士号&,绿色和平最初的抗议活动总能赢得舆论的一致同情,现在却会招来很多批评和质疑。40多年来,该组织直接对抗的行事方式没怎么变,其反对的内容却日益丰富。他们第一次扬帆起航反对的只是核试验,如今却扩大成了反对一切核能、反对转基因(40年前还没有转基因)。我们不知道将来还会有哪些新技术被绿色和平拉入&黑名单&,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还会看到很多的抗议,以及各种形式的&调查&,比如这次的&盗窃试验水稻&一案。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王杨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8名环保勇士将赴南极“感动企鹅”(图)
  摄影新报记者杜建雄
  昨天,“企鹅的感动,2012零距南极环保公益活动”启动,即日起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将联合本报共同征集读者进行选拔。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的8名极地环保勇士将亲赴南极实地考察极地生态环境,并走访各国在南极设立的科考站。
  昨天是世界地球日,海昌旅游集团在天津、大连、武汉、成都、青岛等全国五个城市发起“企鹅的感动,2012零距南极环保公益活动”。在天津极地海洋世界,50多个身穿企鹅服装的小宝宝们一早就来到了广场上。在这个亚洲最大的单体极地海洋馆前或摇摆舞动,或蹒跚走路,让大家仿佛置身于南极大陆。精彩的“企鹅宝宝秀”过后,十个环保家庭走进企鹅馆进行“极地环保挑战赛”。参赛家庭的爸爸妈妈穿着企鹅服装,小朋友则穿上了厚厚的防寒服,进入了零下温度的企鹅馆内,个个精神抖擞,激烈角逐。“是企鹅爸爸孵化小企鹅还是妈妈?”随着主持人的提问,各个家庭做出了精彩的回答,虽然企鹅馆内非常寒冷,但一些家庭还是充满童趣地做了一些可爱的小动作,逗得现场观众不住鼓掌叫好。随着挑战赛的结束,海昌旅游集团“企鹅的感动,2012零距南极环保公益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将面向全国的百姓选拔极地环保勇士。选拔赛将分为五大赛区,两大阶段,分别为线上海选和线下复赛阶段。
  华北赛区将由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与本报联合进行读者征集,本次活动不限年龄,只要身体健康并有志于环境保护的市民们均可报名参加。“线上海选将面向全体市民,积分排名在前50名的参与者将晋级线下复赛。”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副总经理王淼说:“活动将从4月底持续到今年12月份,最终选拔出的环保勇士们将由海昌旅游集团全程资助,亲赴南极进行考察。同时,其他的优秀勇士们还将获得现金、礼品、年票等不同的奖励。”
  此外,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还将在五一期间推出1.4米以下儿童免费的活动(为安全考虑,每名孩子都需有一位家长带领)。同时还增加了新的游乐项目:爱吃奶的小鱼,本领超群的俄罗斯小丑表演,超萌超可爱的白鲸“萝莉”献初吻,梦幻神秘的“深海穿越”,还有海豚天团的最新绝技。
  新报记者王晶实习生刘杰
  海昌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李恒瑞呼吁:
  从生活点滴开始,为地球降温
  目前海昌集团在全国拥有6个极地海洋世界,这些场馆从设计、建设到管理、维护,海昌集团都遵循了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的理念。同时,海昌集团还呼吁大家一起投身环保公益事业。“企鹅的感动,2012零距南极环保公益活动”就是以深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企鹅为切入点,呼吁大家关注南极,从而关注整个地球的环保。
  地球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完整系统,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此次活动就是要倡导大家每天节约一滴水、少抽一支烟、多走一段路、少用一张纸、多种一棵树……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为地球降温,为企鹅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天津网-数字报刊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你所在的位置: >
环保小游戏大全
【环保小游戏专题】
简介:2344小游戏为您提供最热门【环保】小游戏在线免费玩和各类环保小游戏下载,好玩的环保小游戏排行榜,尽在2344游戏大全!
人气:4927人气:3596人气:3030人气:2136人气:2103人气:1972人气:1685人气:905人气:852人气:620人气:606人气:522人气:436人气:374人气:343人气:333人气:332人气:305人气:295人气:281人气:279人气:271人气:266人气:254人气:252人气:250人气:249人气:247人气:245人气:244人气:240人气:238人气:238人气:230人气:229人气:223人气:222人气:145
Copyright & 44小游戏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所有的【环保小游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任佳雁,男,生于1963年,汉族,辽宁省凤城市人。
  1984年环绕中国边疆22个省、自治区,行程27000余公里,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环绕边疆探险者。1989年攀登海拔8012米的喜马拉雅山和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峰,被誉为“雪域雄鹰”。1999年徒步万里黄河,从入海口溯源而上,途经7个省、2个自治区,历时239天,行程上万里,到达黄河源头,历尽艰辛拉下黄河全程图片3000余张,被誉为“”。2000年任佳雁将精选出的200幅图片制成展板带到祖国首都,在清华、北大等各大、中、小学校园、企、事业单位展出、讲座。他的图片加之做人的品格得到首都各界高度评价和欢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法制日报、现代教育报等各大煤体都对他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2001年3月,参加绿色申奥宣传活动,为绿色奥运献一份力量。至今去过北京、西安、兰州、沈阳、上海、天津、内蒙古、大连等地千余所大、中、小院校和企、事业单位。
  2008年2月,作为全国环保NGO(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
  日徒步3个月考察近千公里的鸭绿江流域(入海口至源头)。了解水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家乡丹东母亲河的生态建设尽一已之力。
  2009年,与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参加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辽河行)采访与考察。
  任佳:用自己的精神,走风雨人生路!我是一名百姓,没能力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我愿用我灵魂和双脚去寻求一个森林绿草中的小路,清澈见底的小溪,人和动物和睦相处,闲暇的时候自己在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山川、森林、泉水、动物,我想信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生 机……。
  他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丹东人:20岁那年,他骑自行车环绕中国边疆之举,由此开启了他致力环保的探险之旅,在随后的几年间,他徒步穿越中国第二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攀登西藏希夏邦马峰雪山、徒步万里黄河……
  26年光阴,足以环绕地球一周的4万公里行程,历尽种种艰辛与磨难,他探险考察和倡导环保的脚步却一刻也不曾停歇!
  任佳雁:从丹东走出去的“环保勇士”
  环绕中国边疆,从一个异样的眼神开始
  任佳雁出生在凤城市,革命军人家庭造就了他不畏艰难的性格。1984年,刚满20岁的他告别了父母,只身来到广东东莞开始打工生涯。一次,偶有闲暇的任佳雁正在码头看风景,一位华侨老人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向他打听去敦煌怎么走,当时他连听都没听说过敦煌,更别说去的路线了。看到任佳雁直摇头,老人用异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这个眼神让他终生铭记,因为这个眼神里包含着太多内容,它似乎在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竟然连祖国的名胜古迹都不知道,太遗憾了!
  老华侨失望地离去了,而那个眼神却深深地刺激了任佳雁,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我一定要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4天后,任佳雁毅然辞职,收拾好简单的行囊,揣着仅有的80元钱,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踏上了征程。
  可是,任佳雁很快就尝到了艰难的滋味,因为没有钱,吃住常常没有着落,风餐露宿对他来说都习已为常了。一次,当走到内蒙古的时候,任佳雁看到一个露天的石头堆上摆放着馒头、牛头等食物,当时已饿得头昏眼花的他顾不了太多,风卷残云般打扫一空。事后向附近村子里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些食物是村民们祭天求雨的贡品。
  初次探险,因缺少野外生存经验,任佳雁几次险些丧命。在他的时候,因附近泥石流濒发,冲毁了公路,他只好穿森林而行。当晚,疲惫至极的他正在寻找栖身之所时,突然发现一个大树洞,于是他一头拱进去呼呼大睡。第二天早上,他被一阵阵奇怪的叫声惊醒了,透过树缝一看,吓了一跳:一只大黑熊正在绕着树转圈呢!原来,这个树洞是它的“家”。当时,任佳雁身上只有一把新疆朋友送的刀,他不敢与黑熊硬拼,就趁着黑熊不注意,瞅准机会夺路而逃,所幸吃饱的黑熊并没有追上来。事后想想,任佳雁仍心有余悸,从此他再不敢住树洞了。
  在艰苦的跋涉中,类似惊险的一幕幕时常发生:与狼群擦肩、被蛇咬伤……每次遭遇野外受伤,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任佳雁只能自救。一次,在路过青海的一段路时,任佳雁骑着自行车一路下坡,可没想到坡路竟达50公里,途中车闸突然失灵,任佳雁重重地摔倒在地,登时昏了过去。醒来时,他才发现胳膊骨折了,拿出地图一看,前后100多公里才有医院,于是他找来树枝捆在胳膊上,强忍着剧痛来回拽胳膊,直到把骨头接上,然后才慢慢骑车到了医院。当医生们听任佳雁说起自己接骨的经过,都吃惊地合不上嘴了。
  1985年1月,在历时近一年,行程2万多公里,途经22个省、市、自治区之后,任佳雁的环绕中国边疆之行圆满结束了。正是这次旅行改变了任佳雁:沿途他亲眼看见很多森林植被被砍伐,看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正吞噬土地和良田,看到原本清新的环境被人为破坏……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深入任佳雁的心底,他萌生了穿越腾格里沙漠的想法,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社会“阻止土地荒漠化”。
  从腾格里沙漠到希夏邦马峰的忧患之旅
  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可以说是危机四伏,饥饿、干旱以及变化无常的气候,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一条鲜活的生命,要想徒步穿越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沙漠的腾格里沙漠,难度可想而知。而对这一切,经历了中国的任佳雁显然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生与死有时就是一瞬间,我想挑战这个极限。”
  1985年,任佳雁再次背上行囊,向腾格里沙漠进发。当时,任佳雁预测用7天时间穿越沙漠,所以出发前,他尽自己所能背了十公斤左右的食物和水。到达后,他先在腾格里沙漠附近的一个气象站休整了几天,在逐渐适应沙漠的气候之后,他决定上路。
  可是让任佳雁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在荒无人烟、干燥无比的大沙漠里走到第5天时,所带的食物和水已全部吃完。望着的沙漠,“弹尽粮绝”的任佳雁在饥饿中感到了孤独与悲伤:“难道我真要长眠于此吗?不,我不能就这么倒下!”抱着这样的信念,任佳雁四处寻找可吃的东西,突然他精神一振:他看到沙漠里快速爬行的四!于是,他扯下皮带,满沙漠追赶着这种沙漠里仅有的动物,吃着四脚蛇,一天好不容易熬过去了。可是,第二天,连四脚蛇也找不到了,在极度饥饿中感到有些绝望任佳雁打开背包,好不容易找到一件质地较软的衬衣和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他把它们一点点撕碎,慢慢吃掉……靠着这些贫瘠的食物,在第八天的时候,顽强的任佳雁终于走出了沙漠。
  “人活着就是一种信念!”这是任佳雁走出腾格里沙漠时最深的感触。通过这次艰险的行程,更坚定了他“宣传环保,倡导绿色文明”决心。在途中,一个外国朋友的一次细小举动,却给任佳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当任佳雁一行登上海拔7000多米的山峰时,都变得气喘吁吁,同行中一位19岁的外国小伙子将吃完的罐头盒并不是随手一扔,而是费力地挖了一个坑,把罐头盒埋进去。对方强烈的环保意识让任佳雁内心受到震撼,他当时在想:“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环保意识和行动,那么生态环境现状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事后,在任佳雁到全国各地进行环保宣传时,他经常讲到这个故事,激励国人提高环保意识。
  徒步走黄河,让更多的人看到母亲河的真实面容
  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看到三江大水肆虐的洪流冲毁了无数家园,任佳雁的心被揪紧了:不注意保护环境,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是引发大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生态状况如何?如果这些大水降到黄河中会是什么可怕的情形?由此,一个想法在他心里生根:徒步察,宣传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此时,任佳雁已经成家,女儿也已8岁,但温馨的家庭幸福没有消磨他的雄心。,他来到山东东营,开始了逆流徒步黄河的壮举。
  应该说,在出发前,任佳雁对黄河抱着美好的梦想:水草丰美,潺潺流水,河水清澈透明……然而,随着行程的一步步深入,他的梦被眼前的现实无情的击碎了:沿岸的工厂不停地向黄河倾倒废水,河水成了墨汁;工业污染、各种垃圾充斥河道;因盲目砍伐而造成土地水土流失,沙漠化日益严重……任佳雁一路走,一路不停地用相机拍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日,在历经近8个月的艰苦拔涉后,任佳雁终于来到黄河源头——-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郭洋村。站在“黄河源”碑下,任佳雁举目四望,苍凉的母亲河让他没有到达终点的兴奋,只有。黄河源碑下近千米的“黄河”已经干涸,周围草场已全部沙化,让他感觉自己像是身处荒凉的戈壁滩。途中经历的困苦与磨难没让这个东北汉子流下一滴泪,然而看到母亲河满身的创伤,他却禁不住泪流满面……
  更让任佳雁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在黄河源头,有一位72岁的藏族向任佳雁回忆起她年轻时的黄河源:水草丰茂,草的高度使牛羊在中间吃草根本看不见。可现在因为干旱、过度垦牧和捕猎,绿茵茵的草场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沙地。她48岁的儿子就因为草场退化,迫不得已在7年前赶着牛羊背井离乡去远方游牧,至今也没有和亲人联系。说完,老人放声大哭。强忍着伤心的任佳雁急忙安慰老人:“现在政府已开始保护黄河源生态环境,过两年这里水草又会像以前一样,您的儿子也肯定会回来的。”临别,老人拥抱着任佳雁说:“我一定好好活着,等公路修好,等你和儿子都来看我。”那一刻,任佳雁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头也不敢回地踏上了归途,不忍再看老人那双伤心。任佳雁说,他还会再去黄河源头,因为他知道那里有位藏族老阿妈在等待着他。
  徒步走黄河归来,充溢在任佳雁心头的是无法言说的苍凉和悲壮,是发自心底的呼唤民众环保意识的歇斯底里的呐喊。在走黄河的过程中,任佳雁不但自费印发了5万多份宣传单,呼吁保护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的重要性,还收集了大量的有关黄河上中下游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资料,沿途拍摄3000多幅反映黄河生态环境的照片,并将其中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送交国家有关部门。
  在随后的日子里,任佳雁从自己拍摄的3000多幅照片中精选出200多幅,制成了90多块展板,开始了他的全国巡展之行,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母亲河的生态状况,让大家一起来关注和保护母亲河。2000年10月中旬,任佳雁带着他精心制作的展板来到北京,走进一所所校园举办《》图片展,与此同时,他还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院校作专题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国人真切地感到黄河母亲已变得如此孱弱,伴着内心的撼动,更多的人地想到了保护环境的责任。
  作为丹东人,我愿为鸭绿江的生态建设尽一己之力
  08年2月,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中,作为全国几十万NGO(民间组织)的代表,任佳雁再次以自身经历向与会者介绍中国生态环境的变化,慷慨激昂的发言、有理有据的论述赢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此次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主办,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主要领导都到会参加。这次活动旨在透视中国生态状况,总结生态治理经验,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生态安全知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自觉履行环保义务。此次活动意义重大,《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近50家知名媒体参加,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连续报道。
  任佳雁有句人生格言:用自己的精神,走风雨环保路!他说:自己是一名百姓,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愿自己的经历、见闻、图片加之你们或许感受到的一点精神,能唤起人们对黄河、自己家乡的母亲河、对生命、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把环保教育、道德和民主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28:34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表环保的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