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个世界很可能不存在真正的随机,这就是相当因果关系系论的世界

> 决定论与随机论
决定论与随机论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关于宇宙决定论与随机论 关于宇宙的决定论与随机论 说到这个话题,真的,我油然而生激动起来;虽然我小时候并没有直接思考过这些问题,但回想起来,其实是有关联的。近日在看尼古拉斯在电影&末世预言&中的短短演说,再到后来他发现原来宇宙是倾向于决定论的,我当时都抽泣了(不是指我认同决定论,而是说如果决定论属真实的话,那这个宇宙实在太可悲了)。 好,先来介绍一下这几个重要概念,宇宙的决定论、随机论,以及混沌说。----------------------- 尼古拉斯在上课时跟同学提到了这两个观念,很简单【决定论】(Determinism)意指宇宙万物,行进方向都是早就“注定”的(毫无疑问这听上去宗教色彩多于科学色彩),如同写好的程式般,时间只是执行这些程式的座标。 举例来说,【决定论】认为,数十亿年前地球上第一只微生物出现时,就已经决定了今天会演化成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甚至于为什么地球刚好适合于生物生存,人类发明电鸟注定就不会触电。一切前提条件都是宇宙按注定的路线发展而来的(好吓人是吧?),所谓事必有因,可以无限追溯,因此必然! 【随机论】(Randomness)则是【决定论】的相对概念,主张所有的事情都是随机及无意间发生的,整个宇宙的行进参数就是一堆没有规则的乱数,它不排除在这种随机的机制中在外表看来很有规则,但事实上它内部的运作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事件的最终导向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我们虽然可以预测未来是怎么样的,因为事实上有很多明确的信息容许我们这样做,但基于存在一定范围的随机性,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绝对就是那样子的,注意,我们无法确定不单是因为我们信息有限,事实上我们想预测的那个未来也是不确定的。【随机论】无法举例,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可以思考:“人类并不孤独,除非可以旅游历史(UFO)”。--------------------------------------------------------------------- 我可以相信,大部分人在了解概念后,都会选择【随机论】作为自己的立场,因为很明显,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工作的话,以后就要没饭吃了,如果一切事情都是注定的,那么现在还为什么而努力???很遗憾,按这种逻辑去思考问题的人,你恰恰是支持了【决定论】。 严谨的【决定论】很有说服力,它不负责解释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它只是告诉你那是注定的,如果你这一刻为了挑战它的权威而停下工作,它可以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不工作(你脑袋里的一些列化学变化),从而引发外部因素,达到它所预测的未来;更何况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明确更正,那就是“你”,事实上无权决定挑战它的权威,你的思想行为是受上一次外部条件和粒子反应及化学作用导致的,难道你真的以为你有神一般的自由意志?难道你真的以为你会为了一个“无稽之谈”而放下工作?回答是显然的,表面上你是在享受着自由思想的快乐,实则你只是个木偶,在这个机械式播放的宇宙中占据鼻屎不到一点的无聊事件。 ----------------------- 老实说,我一直以来很倾向于【决定论】,例如我相信地球“进化”出人类这种智能生物,这种事件是必然的,再引申一点,人类最终延伸到其他星球发展也必然发生(为什么我相信这种事情我以后会详细补充,现在暂且不离题)。在抛钱币的实验中,虽然我们不能够肯定地指出是头还是背,但无法否认,每一次抛投的力度,空气流动等等一切因素,都决定了真正的结果。如果你是“上帝”的话,你就有能力获取所有参数信息,进而获知下一步结果。 ----------------------- 但【决定论】有个致命的缺点,成为了“改进型随机论”的核心,传统的【随机论】认为所有事情都是毫无目的纯属意外,这明显背离科学观测,后来经过改进的【随机论】更像是【决定论】的修正版,那就是【随机论】不排除从最终外部看来,事件似乎是有规可循,有因可导,但这种追溯是有限的,追溯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这事件的发生最初是从一系列的随机选择中导致的,以一次交通事故为例,假如你拥有“上帝的视觉”去追溯到底,在最初的一段步骤,你可以找到很多明确的诱因,但是越往越深你会发现“诱因的诱因”会便得越来越不明确,最终这其实是一件不可预测的事件,意外真的是意外。 【随机论】不负责解释到达什么程度才属于纯粹的随机,但其拥有一个很著名的支持叫做【测不准原理】,属于量子力学中关于微观粒子的表述,但要注意测不准原理并非强调微观世界粒子的状态是不可测的,而只是不存在科学手段可以同时找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但用概率论获取的数值是完全等价适用的。卸下辩证唯物主义的包袱,【随机论】可以认为微观世界粒子的状态就是纯粹随机的,不存在某时某刻某粒子在某轨道的说法(本人强烈坚信这绝对是真理),于是起码“不可预测的起点”就有了。在论及人的思想行为的时候,【随机论】更令人接受地解析了在某些时候,我们的反应真是纯粹随机的选择,从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因为很明显,我今天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然后写了一些东西,在此期间我的想法和我的表现不可能都是注定的吧?【决定论】的死穴就在这里,它强调了事件可追溯的无限性,触动了人们希望拥有自由意志和开放式宇宙的愿望。 (后来补充:有一点很有意思,目前的计算机领域,是被证明不可能产生绝对随机数的,我将在讨论人工智能的话题上说到,很可能生物智能与机械智能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物智能属于真正随机产生的范畴,只有拥有真正随机的底层操作,才会有真正的智能。) --------------------------------------------------------------------- 说到这里,其实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倒不如直接我自己是怎么想的。不知道有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的网友,其实我发现【决定论】和【随机论】并非是两个完全势不两立的说法,我甚至觉得它们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首先我会比较同意“事件最初的起因是一系列随机选择”,但问题是,如果一开始就是一个意外,那最终的结果肯定也算是一个意外,很神经病地,我同时又同意【决定论】说的,“最终的结果是早已被决定的”。矛盾吗?不矛盾吗?不矛盾??不知道??
好吧,基于我希望把问题明确化,我暂且同意我是【决定论】者,但这里的【决定论】必须由我自己来表述,首先宇宙源于“混沌”概念,混沌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状态,任何变化都纯属意外,按“宇宙大爆炸”说的初始意外发生之后,宇宙往一定范围的随机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变得越来越确定,最终随机事件只限定在超微观世界,这些微观事件的随机性对宇宙的发展方向变得越来越缺乏影响,于是宇宙形成了明显有效的定律,我相信像地球和人类世界这样的事件是在宇宙已经变得非常有序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说生命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行为都属于这个决定性质的阶段里发生的,但至于问道如果有两个按钮,你会按哪个,这样的事情是否还有随机的性质我不敢肯定(我其实想肯定,但不敢说出口);我觉得宏观世界的随机表现,都是决定性事件的积累,正如微观世界的测量数值是随机数值的表现。决定论不讨论未来会怎么样(那是你的事情),但从概念上容许被完全预测出来的未来是存在的(仅限于宇宙处于有序阶段的时候)。当宇宙在这有序的过程中,决定性质地运行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假想你有一部上帝的录像机,可以把这一过程拍下来,以证明这一切的过程其实都是注定的,像回放一样),到了某个程度不知道什么原因随机的主导开始重新加强,宇宙开始向不确定性的无序阶段进行塌陷(想象一下浩荡的宇宙,物质都是互相吸引的,无论它们相距多远,最终必定回到一点,讽刺的是万有引力应该是在有序中才会有的规律,难道可以说是有序导致了无序的再次发生?),无序之后回归混沌,可以说这是一次逆向过程,但不能说是一次循环,因为【混沌】这个概念很特殊。【混沌】跟混乱或随机不同,随机听起来起码有点规则,混乱没有规则但总算是一码事,而【混沌】则是“毫无意义”,其英文单词CHAOS不太准确,最好能加上一层NULL的意思,【混沌】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不确定,什么都没意义,如果你说它什么都没有,那反而有点意义了。----------------------- 关于【混沌】,我猜想过也许它无处不在,既然宇宙由之而生,那么它本身就融入在宇宙中并不出奇,例如【空间】,你能想象得出“空间”是个什么东西吗?就叫“什么都没有”?刚好比【混沌】多了层意义?又比如【超光速】,相对论中指明光速是极限,那是因为相对论是宇宙在有序状态下的产物,如果说超光速已经不再属于有序状态,也就是它不再受任何规律左右,那么相对论的前提便毫无约束力,自然就不能推断超光速是不存在的,不过这时候的超光速是没有数值的,任何超光速都是无意义的速度,因为它不再需要时间和路程来衡量(它不再是一种速度),也许在超光速状态下就有点像混沌状态?任何事情都是没意义的,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任何规律也不存在,那怎样脱离这种状态? 答案肯定是无法脱离,因为只要能脱离,它便不属于无意义范畴。这正是【宇宙大爆炸理论】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关于在最初的混沌状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了大爆炸,也许就让我们简单地说纯粹意外,意外不是必要发生的,所以我相信混沌状态才是宇宙真正永恒存在的状态,只有混沌中的宇宙,才是个不让人疑惑的宇宙,因为一切都没意义。 --------------------------------------------------------------------- 这就是我的宇宙观了,混沌(无意义)―无序(随机阶段)―有序(决定阶段)―无序(随机阶段)―混沌(无意义),不能按此说有下一次循环,因为【混沌】状态下永远不可能说有下一次循环,但为了解析一下【决定论】的意思,假定能说有下一次循环的话,那么下一次的有序阶段将依然是决定性质的,但跟“上一次”的有序阶段可以完全不同,因为“这次”的有序阶段都是从新的无序阶段发展而来的,新的宇宙完全可能遵循新的定律,拥有新的元素,发展新的形态。(后来补充:还有一点很有启发意义,科学家们总是喜欢用公式去否决这否决那,甚至喜欢用公式去衡量超光速和黑洞等涉及宇宙顶级真相的东西,但其实有没有想过,那些公式都是在正常有序的宇宙中产生的,怎么可能被无限引用?比如说黑洞塌陷,有谁能断定说不可能在某个程度的时候,黑洞里面的引力会突然失效?所以我还是觉得霍金的黑洞理论还是太过经典了,连他自己都自相矛盾地修改过很多次。) ----------------------- 天啊,我都快成了超级唯心主义者了,不过我倾向于称之为“基于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也就是说,只要你说的东西不违背任何既有物理定律和现象,你尽管放心说,连最权威的科学家都拿你没办法,事实上科学家们最爱来这套先唯心后唯物,半唯心半唯物了,直至达到满足自己的科学境界。与他们的区别是,我的科学理论底子显然太低,不妨归之为“意淫式唯心主义”。但是谁在乎呢?我们所有人最终都会在没有真相的结局里死去,我只不过想在我死之前,找到一些满足自己的真相。能够“认识”宇宙是怎么回事,此生何憾。 ----------------------- 最后补充说一下09年的这部卖座电影&末世预言&,说实话是很老套的题材了,但人们始终对之热爱不已,我也很喜欢,尤其是在最后真的看见地球在瞬间灰飞烟灭,男主角一家抱着死在一起,实在感触太深了。电影诱发了我写了这篇文章,其实还有个话题我是很想说的,那就是该电影对外星人的定位算是比较符合我想象的,那就是真正高智能的“实体”是不可能用语言或声音这种落后的工具交流的(电影中的孩子听到声音,那是人类自身的局限,也是电影表达手法的局限);然后真正高智能的“实体”很可能不是以生物形态存在,这话题我以后会说到,并且一针见血,绝对比任何真相更像真相。----------------------- ―― Jeff Lyn
晚篇二: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研究综述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研究综述 模块一:研究概况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论战,是2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争论的核心直接涉及到如何看待客观世界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随着古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这一论战也日趋复杂和激烈。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决定论问题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它构成了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基础性研究课题。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现代科学对决定论的冲击问题展开了活跃的研究与争论,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总体来说,关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讨论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一、关于决定论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决定论概念。事实上,这些观点虽然表述方式各异,但实质基本类同,都是介于严格的决定论与极端的决定论之间的中庸观点,其中的差异主要是概念定义方式不相同。当把决定论定义为严格决定论时,它就是一种非决定论观点;当把非决定论视为极端的决定论时,它就是某种决定论观点。统一定义方式是有必要的。二是关于非决定论的概念。学者们对决定论概念的分歧决定了非决定论概念的争论不休。对于概念本身理解的分歧也是造成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上研究的困难之一。三是决定论的历史形态。依据对决定论的不同理解,学者们对决定论的历史形态有不同的划分,既有“三形态说”,也有“五形态说”。同样是三形态,划分方式也不尽相同。四是马克思主义与决定论。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对待决定论问题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于是,马克思主义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争论的又一个焦点。关于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有的学者主张应该放弃决定论,认为辩证唯物论者是规律论者而不是决定论者;有的学者则是辩证决定论的坚决捍卫者;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原则上超越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两极对立。 模块二:论点摘要 一、关于决定论概念 有的学者认为,决定论是一种肯定事物以及事物之间具有客观的、普遍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学说。现代科学(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最新成果并没有否定客观世界所具有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它们只是揭示了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突破了机械论自然观对决定论的禁锢,为决定论思想注入了全新的辩证观念。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决定论是关于世界因果结构的理论,它认为现在与未来的一切事件都是有定数的,是完全由过去的事件所决定的;只要给比宇宙现在状态完整而精确的描述,依因果律,未来事件便能精确预知。这种决定论的定义乃是19世纪和20世纪绝大多数哲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来用的,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玻尔、罗素、普里戈金和波普尔等人都是这样。20世纪科学的发展,已从本体论上证明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宇宙中并非一切事件的一切特征都有原因,都可作因果解释。持此观点的论者主张,应把随机事件提到个体论的高度与因果事件并列地进行认识,并认为辩证唯物论者是规律论者,而不是决定论者,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非决定论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批判是不恰当的。 有学者认为,由于决定论主张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前因后果,故决定论必然是外因论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内因论;而非决定论否认事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认为事物的产生即使有原因,也只是在其自身而不必外求,从而与内因论相契合,因而我们更应当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作为两种对立的解释模式和思维方式来把握,它们各自体现着由果溯因的外推和自我说明的内生这样两种思维方式。 有的学者把决定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物理决定论”,也即以拉普拉斯决定论为代表的严格决定论,其特点是将世界的一切因果关系力学化、连续化和线性化,否定结果多样化的可能件;第二是“哲学决定论”,这是一种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理论,它同时又承认原因对结果的“决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即因果关系多样化(并认为存在统计因果律)。 也有学者把决定论区分为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决定论。唯物主义的决定论认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制约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一种客观属性,人们主观的因果观念则是对事物固有的这种客观因果性的能动反映。唯心主义决定论认为,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规律性的因果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事物或现象自身固有的,而是由主观观念所赋予的因果必然性秩序,或者是某种客观精神(上帝)的合目的的安排。 此外,也有学者批判了把决定论系于“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定义方法,认为这难与现代科学已经取得的认识相适应,也不利于哲学自身的发展,而采用在国际学术界普遍采用的定义:通常说来,决定论的意思是,对于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存在着一些条件,只要给出这些条件,就不会发生别样的事。 二、关于非决定论的概念 何谓非决定论?有的学者认为,非决定论也就是主张宇宙非前定的理论,它包括完全否定因果性和规律性的(极端)非决定论和承认因果性与随机性并存(而有统计规律)的非决定论两种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非决定论是建立在非因果联系这一基本的事物存在方式之上,用来说明事物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理论。非决定论认为非因果联系同因果联系一样具有普遍性,它反映客观世界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而使得事物的存在与变化受到偶然性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导致初始状态与未来状态之间不存在精确的轨迹。如果说决定论依赖的科学背景即力学是局部性、必然性、静止性的科学,那么非决定论所根据的则是整体性、偶然性、动态性的科学。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在科学背景、思维方式、逻辑起点、处理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有的学者把是否承认事物具有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作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划界标准:首先,承不承认事物存在普遍的因果制约性,这历来被认为是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一个分水岭,非决定论以现代科学为根据否定决定论,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认为现代科学的某些新进展否定了自然界具有普遍的因果联系;其次,承不承认客观事物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这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又一重大分歧,某些非决定论者不承认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一个主要的理由是,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证明了所谓“自由意志”在无机自然界的存在,而自由意志又是和必然性互不相容的;第三,承不承认客观事物具有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另一根本分歧。现代科学发展证实,在宇观高速运动领域,在微观领域,在具有自组织特征的复杂系统中,人们已经不能像在经典科学中那样,单值地预言研究对象的未来状态,而只能用统计方法预言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些非决定论者认为,规律和趋势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因为,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没有规律。 也有学者指出,尽管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存在分歧,但绝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截然对立的,这样既会对现代自然科学的许多重要理论做出错误解释,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史实。两者的对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是统一的:两者是同一层次、同一性质的理论,即关于客观世界(主要是自然界)的作用形式与变化过程的理论;两者依据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背景,都与自然科学的进展密切相关,争议主要发生在对科学理论的解释、对自然图景的描绘、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探讨上,具有类似的研究范围规范;两者都只在部分领域成立,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因果联系和决定关系,这样的非因果联系和非决定关系同样也找不到,只有在满足其成立的条件下,决定论或非决定论者才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往往在一个失效的地方,另一个开始起作用。两者可协调共存、互为补充。规律本身有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规律有在深度和广度发展自己又否定自己的趋势,这与列宁阐述过的“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以及恩格斯所指出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的自然规律”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三、决定论的历史形态 依据对决定论的不同理解,学者们对决定论的历史形态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例如,把决定论看作是事物及事物之间具有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学者认为,决定论有三种不同历史形态,古代的自发决定论(相信事物普遍具有因果性和必然性),近代的机械决定论(以坚持单值因果性、严格必然性和动力学规律为特点),辩证决定论(承认事物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动力学规律与统计学规律并存)。这些学者认为,辩证决定论的问世是决定论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它是在批判机械决定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决定论。它肯定事物具有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但反对以机械论的观点解释一切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它认为:因果联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它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从形式上看,它可以是单值的、线性的、非目的性的,也可以是多值的、非线性的和目的性的。必然性不仅不排斥偶然性,而且以偶然性为表现形式和补充。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而事物的规律性不仅表现为不同物质运动形式的规律具有质上的统一性,而且表现为这些规律质上的差异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把决定论定义为一种关于宇宙未来的一切状态都按因果律的过去严格决定因而可以精确预知的学者则认为,历史上依次出现了宗教决定论、因果决定论和拉普拉斯决定论(典型的机械决定论)三种决定论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决定论作为关于因果现象描述的思维模式,既存在于对自然的认识中,也存在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中,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决定论经历了严格决定论(严格确定的、必然的因果联系是自然界规律的惟一形式;在因果序列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被上一个环节所预先地、单值地决定)、统计决定论(并非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严格的单一因果关系,自然界有的事物只能给它们以概率描述)和系统决定论(系统事物遵从的规律既非严格决定的因果律,又非统计决定的因果律,而是系统决定的因果律即非线性因果律)三种形态。 此外还有学者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出发,认为决定论先后经历了古代朴素决定论、中世纪神学决定论、近代机械决定论、德国理性决定论和马克思唯物辩证的决定论五种形态。 四、马克思主义与决定论 由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发表了对决定论持批评态度并主张超越决定论的一些言论,因而就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反决定论的。而有学者又根据列宁“哲学家要关心建立在决定论之上的,包括理论和实践在内的完整的世界观”这类观点,认为列宁是支持决定论的。诚然,我们不能只根据经典作家们的片言只语而判定其思想实质,也不能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辩证决定论”这一称谓就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辩证的决定论。但显见的事实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对待决定论问题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于是,马克思主义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争论的又一个焦点。 有学者指出,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并非一切事件的所有特征值都有原因,都受严格因果律支配,并非任何初始条件都有确定值,所以未来是不可精确预言的,决定论在本体论上是错误的;至于在认识论上,由于认识及其手段的局限性,客观事物是不可被精确测量的,从而使得科学的预言总是不能像决定论所说的那样精确无误,决定论在认识论上也是错误的。因此应该放弃决定论。历史便是由因果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决定的。它们交错地对历史发展起支配作用。无论必然性还是偶然性,因果性还是随机性,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与约束。因此,辩证唯物论者是规律论者而不是决定论者。 有的学者则是辩证决定论的坚决捍卫者。他们认为,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原因与结果汇合并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从而克服了机械决定论,把原因和结果放在固定的相互对立的两极中思维的局限,也突破了机械决定论把机械力学中的因果联系当成因果联系的唯一类型的框范;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和重要作用,并从事物的偶然性中窥视到了内在的必然性,从而从根本上突破了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力图用根本否认偶然性的办法来对付偶然性的局限;恩格斯揭示了规律只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起作用的,从而批驳了机械决定论关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观点和用机械力学的规律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错误倾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辩证的决定论,它的创立是决定论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有的学者指出,辩证决定论是在机械决定论陷入困境之时为实现转变而吸收了非决定论的合理思想的一种温和决定论,然而辩证决定论却不能够把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不能够把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视为事物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原则上超越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两极对立。马克思扬弃了外推的直线思维和内生的循环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来把握人和自然界的来龙去脉,因而发现了人及其现实自然界基于人的劳动而互相生成的性质。马克思既不赞成把现实世界归结为线性的因果发生或固有的自身同一,亦反对自然界单方面地决定、选择人或人单方面地决定、选择自然界。他所赞成的是自然界和人的相互作用、相互选择。而这种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又集中地体现为人的感性对象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点的形成,意味着对于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这两种解释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全面突破,意味着一种全新历史观、世界观的孕育诞生。 模块三:教师点评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是哲学史上最悠久的争论之一。这种争论发端于古希腊,在持续了两千多年之后,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归结为他所谓的“人类纯粹理性”注定会陷入的四个典型的“二律背反”之一。因此,这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研究的难度。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进行探索,提出了许多深刻、合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途径,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于深化人们的认识,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对于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但从根本上说,这一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篇三:确定论与概率论的区别和联系 确定论与概率论的区别和联系 段崇雄1
付万发2 (南华大学
核技术学院
邮编421001)
摘要:确定性与概率论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和哲学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传统确定论与概率论的对立是基于两种形而上学的信念,自然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确定论与概率论是对客观实在的互补。 关键词:确定论
辩证统一 一:传统观念中的确定性与概率论 对于同一个客观世界,在物理学中有确定性与概率论的两套描述体系。一类是以牛顿为代表,它能给出事件实现与否的准确预言,人们称之为力学决定论或力学因果规律;另一个是由量子力学和经典物理学中的决定论规律或统计因果规律,对于事件的实现与否,它只能以确定的概论加以预言。这两类自然界的规律,或者说是这两类规律对于自然界的描述,究竟何为根本?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的自然界层次上有争议的核心问题。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力学规律和统计规律是两种基本精神相反的描述。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物理学规律的认识,受到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力学规律观。不少人认为动力学规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同,统计规律只是对事物的因果联系不够了解的一和近似,或者说是大量遵循统计规律的粒子的统计平均,统计学规律可以还原为动力学的规律。对于确定性方程来说,随机性是一和外在的干扰,确定性方程得出确定性结果;随机性方程得出统计性结论。表明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关系是外在的、并列的。
二:现代观念中的确定性与概率论 在传统观念中,只有一个具有大量自由度、各自由度之间相互作用和传递能量的系统才会表现统计规律。在现代理论中,即使自由度很少,甚至只有两个自由度的系统都会出现内在的随机性。随机性覆盖整个空间,这时作为牛顿力学基础的轨道概念便失去了意义,我们只能研究相点和概率在一些区域出现的可能性,概率统计成了力学描述不可少的部分,力学要扩大自己,统计进入到确定论力学的领域。 在力学领域,严格决定论只描述了极少数的可积系统,即可以通过正则变换而消除相互作用的系统,但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对于绝大多数系统,相互作用并不能通过正则变换而消除,因此,在几乎所有存在初始条件和参数变化的实际系统中都会出现混沌,只是混沌也许很弱或是被别的因素所掩盖,或者相互作用很少,知时间内不足以影响整个系统的行为。所以我们认为,严格决定论观点其实包含了两条形而上学的假定: 1
可以用无限精确的测量来确定和区分力学方程所描述的运动轨迹; 2
确定论的方程,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其轨道无论在何时必然是完全正确的,本身不包含不稳定因素,即使存在不稳定点其测量度也为零。 第一条是从科学观层次上来说明的,其涉及无穷过程的理想极限,然而科学涉及的都是有限现象,因此,科学所研究的一切过程都在必然中包含着偶然的成分,只要承认科学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着测量精度的限制,确定轨道论就不能成为确定的抽象。现在大多数人仅从人类认识的意义上来批判严格的确定论,却不知确定论描述和概率论描述的绝对对立仍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测量是不可能完善的,但牛顿力学给人的信念是:只要近似知道了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和自然规律,就可以计算系统的近似行为。事物的行为方式有一种收敛性,任意小的影响是不会放大到任意大的结果的,近似和收敛的信念一直存在于传统科学哲学核心里。 另外还有许多最初不包含任何随机因素的确定性方程。由于相互作用、不同自由度间的耦合、或者方程的迭代,使系统的复杂性不可逆的增强,不稳定性和随机性也逐渐增大,概率论的描述也就变的必不可少,确定方程中就会滋生出随机性,这和随机性是复杂系统演化的必然结果,与测量无关。由此可见,随机性并非和偶然性相伴,确定性也并非完全必然。因此,确定性之中包含随机性,严格的决定论描述要用概率论来补充,即使存在一个上帝,它也无法从上述确定论中得到准确的预言。偶然性与随机性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必然特性,它并不因为人类知识无限增加、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而消除。偶然性、随机性同必然性确定必一样是客观实在的固特性,是事物以展中相互渗透、互相包含的两个方面。纯粹的确定性和随机性只是出现在两个极限条件下,即当两个相互作用为零时,系统是完全正确的,而当相互作用趋近无穷大时,系统才会表现出无限增加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现实客观系统的运动,都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确定论与概率论是对自然必然必与偶然性的互补描述,两者不存在谁为谁根本的问题。确定论反映了自然界发展的必然方面,而概率论则对事物偶尔性、随机性所遵循规律的描述。爱因斯坦指出:关于统计论与决定论的对立问题,是这样的,直接从经验的观点看,并没有精确的决定论,这一点大家完全同意,问题在于,对自然界的理论描述,究竟是不是存在一个原则上完全非统计性的关于实在的概念图像? 我们认为:即使原则上也不存在完全非统计性的关于实在的概念的图像,严格的确定论与绝对的统计论都是形而上学的两极,实际是两者是统一的,它们的关系是互补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描述出完整的图像。我们相信,科学是走在一个没有终点的道路上,形而上学的目标在吸引和激发着人类理性的不断追求,但人类认识却处于无限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
统计力学中一可逆性的起源
第三次全国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术会议文集1982.12 昆明 2
许良英、范岱年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 ,
概率论与决定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