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军团传奇走出的将军

红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将军
红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将军
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季振同将军,是红军长征前红五军总指挥,1934年被错杀。
季振同侄女季润强介绍,原名季振佟,字汉卿,号异之。1901年5月生于河北省沧县狼儿口村。将军兄弟四人,行三。年幼时就显露出聪明才干。因是冯玉祥内表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入冯玉祥西北军,逐级升至卫队团团长,成为冯的侄女婿。冯玉祥每年都请将军家做粗布衣服,关系密切。1930年4月军阀混战,阎冯战败,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季振同任该路军第25师第74旅旅长。1931年1月,第26路军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季振同早就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不满,怀念国共合作时期同共产党人的交往,曾暗中设法寻找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季振同积极主张北上抗日,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江西“围剿”红军的过程中,他公开倡议,致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遭严厉训斥。同年12月季振同等人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率领第26路军1.7万余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军团,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1932年1月,经朱德,周恩来介绍,季振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3月,当红军第1、3军团攻打江西省赣州受阻后,第5军团奉命增援,季振同指挥所部同红3军团一道组织了第四次爆破和第五次攻城战斗,给第1、3军团部队有力支援,并使之顺利撤出战斗。4月,红5、红1军团组成东路军,参加东征福建漳州战役。7月率部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1932年8月,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搞肃反扩大化,误将季振同定为反革命分子,被捕判刑,1934年10月,被错杀于江西省瑞金县叶坪镇,时年33岁。文革时,将军女婿自杀,女儿患精神病。1979年,老部下姬鹏飞等要求为将军平反。1983年,中央派苏进将军等三人来狼儿口村开平反大会,寻找季氏后人。苏进等要求当地部门要保护好将军故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孙毅(解放军中将)_百度百科
?解放军中将
(解放军中将)
孙毅(),河北省省廊坊市人。曾用名。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
孙毅人物简介
孙毅(),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期,任十四军谍报科,第四十一师参谋长,红军学校教员,粤赣第二十二师参谋长,军委教导师参谋长,红军学校作战科科长,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教导大队大队长、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教育科科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任教导大队大队长,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参谋长,第二分校校长兼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和教育训练委员会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兼晋察冀军区第七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军委出版部部长,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军衔,荣获一级、一级、一级,一级。是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代表。日13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孙毅大事年表
1937年孙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
1904年生,读书5年,入河南陆军军官学校,后任所率国民军的团副。参加了和反蒋战争。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参谋。同年12月参加,走上革命道路,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
1931年12月任第四十一师参谋长。同月至1932年3月任红五军团第四十师参谋长。
1932年春至秋任红十三军第三十八师参谋长。后任红十三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员、连长、。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至夏任粤赣军区独立第二十二师参谋长。9月至10月任教导师参谋长。参加第四、斗争。
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1月任军委作战科科长,不久任政治保卫团参谋长。
1935年任教导大队大队长,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
1936年夏任红一军团副参谋长,同年冬至1937年8月任参谋长。参加、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7年夏兼任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参谋长、师教导大队大队长。
司令员聂荣臻和参谋长孙毅(右)
1937年12月至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
1939年1月至8月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同年8月至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参谋长。参加过和反“扫荡”。
1940年8月至1944年3月任第二分校校长兼训练部部长(至1943年3月),还担任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教育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因身体力行、从严治校,
1942年6月荣获总校一等奖。
1943年至1944年9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即第四支队)司令员。
1944年秋到延安。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代表团成员出席七大。同年9月至1946年6月任冀中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1946年6月至1949年7月任司令员。
1947年12月至1948年5月任第七纵队(冀中军区兼)司令员。
1948年5月至9月任第七纵队司令员。同年7月至1949年7月任中共冀中区委常务委员。
1949年1月至3月任华北军区补训司令员。参与指挥大清河北支援围攻平津作战,参加解放石家庄和天津的战斗。2月至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3月起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常务委员。曾任保定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同年8月至1951年11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务委员、河北军区司令员(至1950年10月),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任党委副书记。
1950年9月至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同年12月至1951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1951年3月至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步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1年11月起)。
1950年12月至1953年4月任委员。
1952年9月至1953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副参谋长。
1953年2月至6月任党委常务委员。同年7月至1955年3月任中央军委军校部副部长、军校部党委书记。
1955年5月至1957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
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训练总监部党委委员。
1957年8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部长。
1958年12月至1962年12月任出版部部长。
1959年1月至1962年12月任出版部党委书记。
1963年1月至196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机关党委副书记。
“”中受冲击。1975年11月担任总参举办的全军教导队长集训总顾问兼指导。
197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大军区正职待遇)。
1980年12月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
日13时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一级、一级。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
1987年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992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
1993年被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
1995年荣获第八届“樟树奖”。
1997年被共青团中央、中宣部、国家教委、司法部、授予“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称号。
2003年5月解放军总参政治部曾发出通知,号召总参离退休干部向这位“百岁将军”学习。
孙毅人物生平
孙毅铁骨柔肠
吴志菲长寿:得益于是共产党员
孙毅的身体好是全军出了名的,当年八九十岁的时候,每天还走十几里甚至二十里路。出去办事,专车不坐坐公共汽车,还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带动了他常乘坐的那路车良好的风气。
孙老将军的右腿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经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的再三会诊研究,报请军委总部批准,决定对他的右大腿进行截肢手术。听到这个消息,平时很少流泪的老将军抱着右腿号啕大哭。但孙老毕竟是久经沙场,有顽强战斗意志的老将军,加上军委领导的悉心劝说,孙老很快恢复了平静,于2000年10月毅然进入手术室。
孙毅中将.1955年授衔照
孙老因患胃穿孔,曾两次做手术,医生担心其时已94岁的他做不了胃镜。但孙老以顽强的毅力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成为做胃镜年龄最大的患者。
1993年孙毅过90岁生日,时任国防部长的对孙毅说:“我要交给你一个光荣的任务——希望你带个头,成为全军的第一个百岁将军!” 日,孙毅将军在自己家里愉快地度过98岁生日。再过两个生日,孙老就会完成迟浩田上将交给他的任务了。 他笑眯眯地说:“我快100岁了,这得益于我是共产党员。”大家都有些诧异。孙老接着说:“作一名共产党员,我心情愉快。虽然现在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走十几里路了,但我坐在轮椅上也要天天在院子里转。再有就是我每天都写字。”
在当年的长征路上,他作为军委教导师参谋长本应该骑马,但派来的军事顾问,却以“孙毅是白军过来的”为由而取消了他的骑马资格。面对如此歧视,孙毅一笑置之:“没有了四条腿,我还有两条腿嘛!”就这样,他毫不介意地凭着自己的一双铁脚板走完了长征路。每当有人提起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时,孙将军总是豁达地调侃道:“我还真要感谢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锻炼了两条腿,为健身打下了基础。”孙老的言语间始终流露出乐观、自信与自豪。
谁也料想不到,早在60多年前,他曾被白求恩大夫诊断为“生命前途不佳”。那是在1938年,在太行山上,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受元帅之托,为病情和身体状况不佳的抗大二分校校长孙毅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白求恩大夫坦率地说:“孙校长你太疲劳了,应该立即放松身体,减轻身体的负荷量,否则你难以完成将来的重任。”“白大夫你是对的,可我是校长,时刻都要坚守在岗位上。”孙毅坚定地说道。白求恩大夫双眼紧盯着这位倔强的中国军人,翘起拇指连声说道:“That's Great!Great!”体检后,白求恩大夫亲笔写了一封信给聂荣臻元帅:“孙毅校长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过度劳累,患有严重的胃病,他的生命前途不佳。”并恳请对孙毅同志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然而,白求恩大夫恐怕没有想到,60多年后的今天,孙毅将军依然健康地活着。
孙老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坚持收看新闻,读书读报写字,生活很有规律,心情也很愉快。他用实际行动验证着自己“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能抗百病;刻苦锻炼,保持康健;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名利、地位观念打破了,精神才能真正愉快,思想上才能获得真正解放”的那段名言。
孙毅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内一个贫农家庭,原名。1920年10月,高小还没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孙毅就离开家乡出去找事做。就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孙俊华改成了孙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
外面的世界到处都是军阀混战,孙毅飘泊了两年多,从北转到南,到过上海、厦门、,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安身之业。他只好又从南转回北,投奔在河南开封做事的哥哥。哥哥在相国寺街警察所当教员,生活也很窘迫。孙毅在开封呆了半年多,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差事又丢掉了。哥哥终于也忍不住了,一次和他吵起来,冲口说:“你拉个洋车去,也比在我这儿闲呆着强呀!”
一句话刺痛了孙毅,他一赌气直奔开封招兵处,报名当了兵。1923年夏末,被编入河南陆军开封补充营第一连。在旧军队中混了四五年,孙毅结识了一位后来对他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朋友——。那时孙毅在第26路军参谋处做参谋,而赵博生是26路军的参谋长。赵博生常常以老大哥和知心朋友的身份和孙毅聊天,有意无意间谈起的事。1931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中校参谋的孙毅在旧军队已经奔波11年,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祸国殃民、反动腐败,更认清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当年12月14日,赵博生、等人发动暴动,第26路军17000人在驻地江西宁都县,举行“”,参加,这是当年发生的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当时孙毅所在的25师李松昆拒不参加起义,带着一个团逃跑了,师部也乱作一团,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该跟着哪头走。孙毅由于听到过赵博生的多次暗示,心里已经有了底。他看见总指挥部楼顶上的已换成了鲜艳的红旗,全副武装的队伍正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就催着参谋处长说:“大部队都集合了,我们也赶快出发吧。”就这样,孙毅同师部和警卫排的人一起追上了南进的队伍。
孙毅赶上了赵博生,立即上前大声说:“参谋长,我们跟上来了!”赵博生看见孙毅也十分高兴,说:“好啊,我们真的要当红军了!”直到这时,孙毅才知道,赵博生已经在两个月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孙毅随部起义后任红14军侦察科长,后调任红14军第41师参谋长。
有人说,大凡留须的人个性都强。但凡见过孙毅的人,都会对他的式的胡须留下深刻的印象。孙毅的胡子是在21岁上蓄起的。那时他在冯玉祥的当兵,作战负伤接着一场大病,卧床两月险些丧命。瘦成一把骨头的他终于站了起来,在主人危难时一刻没有停止生长的胡子也跟着留了下来。参加红军后,有一天孙毅在路上遇到策马而至的总司令和军委参谋长。他停下脚步,向两位立正敬礼。朱德勒缰下马,操着一口四川话风趣地说:“你就是那个关共产党员禁闭的孙毅吧?我可是从你的胡子看出来的哟。你可晓得,红军的条令规定不能留须。难道你不怕我来关你禁闭吗?”
“不怕!总司令。”孙毅一脸严肃地回答。“那你告诉我,为啥子要留这胡子?”朱德问孙毅。“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往上长。这胡子义气,像是人的精气神,剃不得!”孙毅也不知怎么就冒出了这样一番高论。朱德听罢好一阵开怀大笑。分手时他嘱咐孙毅,好好留着这胡子,别人有意见,你就说是我朱德和破例让你留的。
孙毅在红军学校担任训练部俱乐部主任。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演出,校长常常亲自拉二胡。有一次,校俱乐部主任编了一个话报剧《活捉敌师长》,因为敌师长陈时骥蓄着,所以,挑演员时犯了难。正在这时,突然说:“孙毅不是留着胡子吗?”于是,孙毅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起了节目。演出很成功,赵品三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千万别剃掉胡子,下次演节目还要找你!”孙毅的胡子也果真再没有剃,一直伴随了他一生。从此,孙毅有了个绰号——“孙胡子”。不管他担任什么职务,人们不再叫他的官职,背后称他“孙胡子”,当面则省去“孙”字,直称“胡子”。红军中“孙胡子”的外号也就传开了。
日,正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全国老龄委在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全国金婚佳侣评选发奖大会”。孙毅、夫妇被评为全国“金婚佳侣”,一同参会的上将与夫人范景新过来祝贺。比孙毅小三岁的王平靠近孙毅的耳朵高声说:“胡子,忘了没有,当年我还闹过你们的新房呢!”大家都乐得哈哈大笑。
有人认为,军人出身而性格倔强的孙毅能和田秀涓情深意笃,肯定是田秀涓让着他。其实不然,孙毅将军说自己与老伴儿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正是按照周总理的“八互”为准则的。这就是:互尊互爱、互学互助、互谅互让、互劝互敬。田秀涓原为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她与孙毅美好的姻缘,竟起源于孙毅鲁莽的一掌。
1939年初春的一天,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正在研究作战方案,参谋长孙毅与司令员聂荣臻争得脸红脖子粗,争到忘形之处,甚至拍起了桌子。聂荣臻回到家对夫人说,“这个孙大胡子,脾气倔得像头牛,得找个人管管他。”后来,这对“月下老人”经过精心挑选,为孙毅物色了曾在边区妇女中以英勇抗日闻名遐迩的“田氏三姐妹”中的大姐——田秀涓。
田秀涓,1917年11月生于河北完县(今)城内,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后,她抛弃了教师工作,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同学们,我走了,为了我们的国家!”就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义无反顾地来到前线,她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主持完县妇救会工作。
一天,聂司令员对孙毅说,“孙毅同志,交给你一项任务。”“什么任务?”孙毅以为让他去前线打仗,精神头立即上来了,腰板挺得直直的。“去给田秀涓写封情书,一定要把她俘虏过来!”“......是!”孙毅犹豫了一下,敬了个礼。
当年8月,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在城南庄镇南边一村庄召开党代表会议,田秀涓是会议代表。这时,孙毅正准备调往冀中军区任参谋长,晋察冀军区首长特意安排他暂住城南庄休息几天,还安排他出席边区召开的这次党代表会议。
会议期间,孙毅亲笔写了一封独特的求爱信,交给与会的田秀涓。信里开头就是一番自我曝光:家境贫寒,结过婚,有一孩子,在旧军队混事多年......田秀涓接到信后,心里真是忐忑不安,但当她偷偷看完信,却被孙毅的坦率和真诚感动了——这个年轻姑娘的心中油然而生一团爱火,她决定答应孙毅。
姻缘一“纸”牵,晋察冀边区党代表会议结束,孙毅约田秀涓到城南庄东街住处一谈。两人尽诉各自的经历,在心心相印的坦诚交流中,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
日,城南庄一间普通农舍,成了孙毅、田秀涓的新房。聂荣臻、张瑞华夫妇亲自操持,王平等一些年轻将领在婚礼后赖着不走,非要听窗闹洞房不可。
日,聂帅接见孙毅,第一句话就问:“胡子,秀涓好吗?”87岁的孙毅给老帅立正敬礼:“报告司令员,她很好,她问您好!”聂帅笑了,他在心里称许田秀涓出色地完成了他交给的任务——如今的孙胡子早不是那个拍桌子的武夫,已经成了一员著名的儒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他被史学家们称为“我军杰出的军事教育家”。
1985年的一天,时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的田秀涓从外地开会回北京,下了火车,就往家里打电话。孙毅正在习书,他放下笔对说:“我去接她!”警卫员要开车,以清廉闻名全党全军的老将军一摆手,说:“不,这是私事,我走着去!”于是,就拄着拐杖去,把老伴接了回来。老夫妻俩在胡同里走着,彼此诉说别后的相思,成为左邻右舍争看的美好景致。
孙老与夫人钻石婚(60周年)纪念日的那天,他搬个凳子想让夫人坐下休息,不小心摔了一大跤,造成大腿骨折。当时,把大家吓了一大跳,但没几天又能独立走路。正是这些小音符,写就了孙毅与老伴一生相亲相爱的动人乐章。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元帅就称赞孙毅:“你是青年工作总干事。”1982年5月,孙毅将军应邀担任总参青年工作顾问。但实际上,他开展青年工作不但远远超出了总参的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军队的范围。
几十年来,孙毅先后同北京和外地的30多名青年建立了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据孙毅自己解释,就是“双方保持联系,我愿帮他们进步、做人,他们也乐意向我说心里话,这种关系是自觉自愿、无拘无束、长期交往建立起来的。”
曾得益于孙毅将军教诲的青年中,有理发员、保育员、售货员、和大学生等。不少已是处级干部了,还有的成为副局级领导。多年来,孙毅一直坚持给他们邮寄书刊,自己买大信封寄,原来一个两毛钱,后来长到6毛、8毛。每月两次,每月寄出的书刊达上百本之多。仅寄书、杂志这一项,当年每月孙老就要拿出200元钱,因为书、杂志都涨钱了,在要用600元钱。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时候,孙毅都是自己选购、包装、送邮局发出。每月工资发下来,抽出一千元交给老伴作为伙食费,余下的钱除交党费外,全部用于青少年,包括捐助失学儿童。到月底,孙毅口袋里常常出现“”,不得已就找警卫员商量:“我买书的钱不够了,去卖点旧报纸吧!”有时候干脆开口向老伴求借,可他心甘情愿。
1996年春节前夕,孙老用自己的工资买了大量的书籍,打成若干捆,准备寄给全国各地的一些朋友,结果不小心被绊倒,他的儿子兢兢急忙跑过去扶他,他坚决不肯,硬是自己站了起来,还幽默地说:“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嘛。”
从20世纪50年代起,孙毅就经常奔走在北京中小学的讲台上,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报告,讲红军长征故事,深得好评。“文革”结束后,孙毅痛切感到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他说,为了这些娃娃,我老汉得放下架子,厚着脸皮自找事做。
一天上午,孙毅走进离家不远的锦什坊小学,找到刘校长,开门见山说:“我叫孙毅,是你们学校的邻居,想给孩子们讲讲革命故事。”年轻的学校校长一时还摸不着头脑,在老汉的一再要求下,校长不好推辞,就同意当天下午请他给4年级5班讲一课。年已古稀的孙毅走上讲台,两手向后一背,气宇轩昂地讲起来:“小朋友们,我今天给你们讲几个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孙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的故事一个个生动感人,一下子把小朋友们全都吸引住了。下课后,孩子们围住孙老汉不让他走,不停地问这问那,有的还让老将军签名留念。刘校长看到这情景,高兴得不得了,当即邀请孙毅担任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用同样的办法,孙毅又担任了兵马司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消息传开,北京的许多学校纷纷上门邀请孙毅。从此一发不可收,孙毅担任了的顾问,成为了60多所大学、中学、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或名誉校长、名誉教授。
日上午,在小礼堂举行全国热爱儿童颁奖仪式,主持会议的请孙毅讲几句话。80多岁高龄的孙毅来到话筒前,用他惯有的热情,慷慨激昂地讲起来:“我们共产党员有老的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却永远不老。为了孩子们,为了祖国的未来,把个人与党的整体利益融在一起,我们就会永远感到年轻,就会得到永远不老的生命,生命的火焰,永不熄灭!”蓦然间,只见他手臂高举,话音停顿,身子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医院诊断孙毅突发急性脑出血,经过三天三夜抢救,孙老才苏醒过来。出院时,医生反复告诫他要少讲话、少激动、多休息。人们劝他:“您老岁数大了,应该休息了。”孙毅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继续奋斗,哪有停止的道理。”每当有孩子们的活动来邀请,孙老还是忍不住要参加。
80年代以来,退出一线的孙毅担任几十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青少年做传统报告900多场。迄今,已有几十万青少年听过孙老的革命传统报告。
言行:缩短与的距离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行为标志,进入了建军新阶段。授衔前,曾有一些同志因争名、争利、争军衔而闹情绪,甚至哭鼻子。在一些同志的眼里,肩膀上金星的多少至关重要。而孙毅却向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不是为了升高官,要俸禄。”最终中央军委以标准为据,上下评定,全军平衡,于日,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授予孙毅军衔。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全国解放。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孙毅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一想入党时的誓言,浑身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文革”中,孙毅受到了冲击,被打成“三反分子”,12年没有安排工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失去对党的信心。我对老伴和孩子们说,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
当历史结束了10年的政治浩劫后,许多人开始为夺回10年的损失而加倍努力时,刚刚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的孙毅,向组织写了一封请求辞职的信。这在全国政协的众多委员中还是头一个。这一年的秋天,孙毅又在总参党委会上,对着总参党委书记、总长,三次弯下他那一辈子只向党和人民才弯下的坚挺笔直的腰板,真诚地恳求辞去总参顾问的职务......
孙老经常和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谈怎么安度晚年。他说,一定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包括:胸怀宽阔,就是思想开朗;家庭和睦;邻居友好;老友往来;做点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加强体力脑力锻炼,促进健康长寿;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孙毅的家在北京的一所老里。自从1971年搬入至今,邻居只要有困难,都会得到他的帮助。他来自人民,生活在群众中。清晨,傍晚,老将军散步时,老年人见了微笑同他点头示意;青年人见了向他问好;孩子们见了欢快地叫着:“孙爷爷好!”
老将军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外出散步,看到路面上有砖头、石块,总要用脚踢到路边或用手拣到垃圾箱里。他说:“别看小小一块石头,有时可真坏事。我亲眼看见过一个中年妇女,因为自行车轧在了一块石头上,摔得头破血流。”走在路上,看见蹬三轮车卖菜的人爬坡费力,老人就在后边助一臂之力。有人夸奖他:“你老汉真是个活啊!”他就摇摇头说:“不敢当,我比雷锋还差一大截子呢。”
孙毅发现外地来京的人常常因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乘哪路公共汽车,不知道上哪儿找厕所。于是他用了半年多时间,走遍了住家附近60多条胡同,记住了100多个公共厕所的准确位置和20多条公共汽车路线,这样,当有人向他询问时,他能马上告知对方最近的厕所、最方便的车站在哪里。在家里,孙毅的车是不准私自动用的,可要是街坊邻居有急用,则随叫随到。南邻马家的媳妇快要分娩了,行动不便,孙毅告诉他们家人:“如夜里需要送医院,敲敲我家的门就行了。”后来,这位产妇果真在一天夜里坐的汽车,进妇产医院生孩子。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老将军用自己的言行,缩短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30多年来,他一直在给当年他关心的青年寄书和杂志。有病住在医院他仍然不忘这件事。此事感动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杂志社领导特批100册杂志给他。
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他也很关心。据孙毅身边的参谋安学奎介绍:逢年过节时,孙老都给身边的小战士发奖金,50元、100元。他让他们买书、学知识用。对已有小孩的工作人员,他便嘱咐,“钱是给小孩买书用的。”孙毅德高望重,为人好,又重感情。讲的是奉献,从不图名利。小战士都愿到他身边工作,耳濡目染,灵魂得到净化。
企业信用信息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军们_军旅生活娱乐-爱微帮
&& &&& 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军们
摘自徽章与荣誉公号作者:梁德武鲜为人知的“少共国际师”历史,在成立时间、兵员数量、誓师出征、授旗人、师领导更替、编制沿革等方面常有被误记、误解现象。作者在对大量权威档案史料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此文,现予刊登,以飨读者。——编&者苏区扩红如火如荼中国工农红军在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后,蒋介石重新调集重兵准备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总部收到各方面的情报表明,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围剿”规模和兵力将远远大于前4次。“紧急动员起来,保卫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捍卫胜利果实”成为当时工农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中心战斗口号。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于1933年2月初作出决定:“为完成少先队是红军后备军的伟大任务,决定在二月底前,征调300名模范队员,加入工农红军模范团。”“五一”前,从湘赣边到闽浙赣,从赣粤边到中央区域腹地各县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参军,以及模范少先队、赤卫军整排、整连、整营、整团武装上前线的动人景象。5月中旬,在江西宜黄县西南红军总部驻地举行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时任总政治部青年部长的萧华请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及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会议。会后,根据周恩来政委的建议,红军总政治部当即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5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简称“少共中央局”)正式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号召:“须要更快的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两千,闽赣征调二千,到今年‘八一’节为止,完成‘少共国际师’”。23日,少共中央局发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抽调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队员组成3个军区少年先锋团。24日,少共中央局致函朱德、周恩来、王稼祥,“提议将‘少共国际师’编作第一军团1师,要求准备指导员干部来帮助训练,……为着完成创造铁的红军一百万而斗争”。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执行中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中提出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提出要通过“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彻底实行优待红军条例”“加紧政治动员”“采用突击方式以扩大红军”“有计划的领导和动员赤少模范队整个组织加入红军”等措施,完成“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6月下旬,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在瑞金召开有江西、福建、湘赣、粤赣等省和边区少先队队长出席的联席会议。朱德总司令亲临讲话,号召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6月30日,中革军委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以实际行动在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前如期完成了扩红任务。为迎接即将加入红军部队的“少共国际师”,6月初,红一方面军部队整编时,在所属5军团专门增编了第15师。授旗典礼庄严威武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今宁都县)西北郊跑马坊举行授旗典礼。这天拂晓,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壮丽无比,总共有八九千名战士身着红军军服,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加“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随着阅兵总指挥、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一声“立正”口令,军委会的代表、中少共省委的代表、师长、政委等整整齐齐慢步从新战士面前通过。阅兵后,阅兵员登台进行授旗典礼,军委会代表王盛华致词,并宣布将“少共国际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军团第××师(即5军团第15师——作者注),但人们一直习惯称“少共国际师”。接着,在江西军区政委李富春、少共江西、福建省委代表致词后,军委会向大家介绍了师长陈光、政委冯文彬,政治部主任罗华明。至此,“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组建时所编设的第58、第59、第60团不久分别改为第43、第44、第45团。随后,部队立即投入了军政训练。8月15日,朱德、周恩来下达红一方面军部队重新区分行动任务的命令,第15师(即“少共国际师”)担负的任务为总预备队。“少共国际师”成立不到一个月的一天,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征询拟调他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的想法。起初萧华担心自己太年轻,怕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会有负于党的重托,周恩来听了他的顾虑后朗声笑道:“正因为你年轻,才叫你去嘛。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部队更有朝气。只要认真学习,经过斗争的磨炼,就会逐步走向成熟。”9月4日,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周恩来、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向军委正式呈报请示:“拟调萧华任十五师政委。”军委研究同意后,红一方面军五军团政治委员朱瑞、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于11月6日签署命令,任命萧华为第15师政治委员,“少共国际师”首任政委冯文彬改任政治部主任,“少共国际师”首任政治部主任罗华明出任15师第45团政治委员。由此,萧华在成为“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委的同时,也创下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师政委的记录。萧华“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初,陈光、冯文彬刚刚20岁出头,干部战士平均年龄18岁,很多只有十四五岁,一些人入伍时还没有枪高。全师党团员占70%,是一支真正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同时也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铁拳初试名扬苏区“少共国际师”于日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誓师动员后,部队立即开赴广昌继续开展政治军事训练。在一个多月里,“少共国际师”对军纪、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射击、刺杀、投弹等课目进行了认真训练,很快形成了战斗力。“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初只是用土枪和梭镖进行训练。后来,三军团打下福建沙县,全歼敌人一个师,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上级决定拨给“少共国际师”一批。“少共国际师”立即派出一个团到前线搬运武器,就这样很快把自己装备了起来。广昌训练刚告结束,蒋介石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即布置就绪,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少共国际师”官兵奉命开赴黎川前线,配合红三、红五军团在东方战线投入战斗,抗击敌人。在闽北拿口“少共国际师”打了第一仗,歼敌500余名。初次参战即打了胜仗,指战员们扬眉吐气,部队士气高昂。朱德、周恩来和杨尚昆专门致电祝贺,称赞他们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勉励大家在胜利中要更加百倍地提高军事技术,以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争取更大的光荣。11月,陈光与吴高群对调工作,陈光任红2师师长,吴高群任“少共国际师”师长。12月12日,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国民党第三路军以3个师的兵力发动了进攻。“少共国际师”和红3师一部从左翼钳击敌人。萧华和师长吴高群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挥。傍晚,战斗将要结束时,吴高群正在指挥所旁的一棵大树下观察敌情,忽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不幸于24日20时牺牲,年仅23岁。曹里怀彭绍辉吴高群殉职后,原红七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日,广昌战役开战前夕,原红九军团第34师师长、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先士卒,负重伤失去左臂的“独臂将军”彭绍辉成为“少共国际师”第4任师长,曹里怀任红五军团参谋长。5月,“少共国际师”由红五军团调归红一军团建制。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期间,“少共国际师”担负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任务,在石城保卫战中打得英勇壮烈,损失很大,原八九千人的“少共国际师”到这时只剩下5000余人。推荐关住:微信查找“掌上军事”.为此,根据地各县党和共青团又陆续为该师输送了2000多名新战士。蒋介石调动30万大军在湘江两岸布下围堵红军的第4道封锁线。11月底,“少共国际师”奉命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掩护主力渡过湘江。他们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另以两个团和尾追的敌人死打硬拼,保卫湘江界首渡口。敌人沿湘桂公路猛攻,“少共国际师”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于是全师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彭绍辉和萧华率领主力渡河以后,发现还有一个团没有过来,而敌人已逼近渡口,根据军团部的命令,不容回头接应。当他们翻越了大王山到达油榨坪集结时,这个团竟神奇地出现在面前。原来,他们被敌人切断后,从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湘江,甩开了敌人的尾追,并连夜强行军赶上了师主力。湘江战役中,面对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少共国际师”拼死实现了战略意图,但伤亡严重,仅剩2700余人。辉煌战绩永垂青史日,遵义会议召开,恢复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月9日,中央红军转移到云南扎西。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中央红军战斗人员锐减,尽管各军团、师、团、营、连的番号依然存在,但有的军团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师,有的师的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团,有的连队才几十个人。为了提高部队机动作战能力,中革军委决定在组织上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精简机关,充实战斗部队。2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全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在彭绍辉和萧华的带领下,长征中虽成功地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战略意图,但由于一路下来伤亡严重,部队整编时被编入红1、红2师,番号就此撤销。至此,“少共国际师”成为历史名词。随着部队整编工作的展开,军委对“少共国际师”领导也及时作出了调整。据《彭绍辉日记》和相关史料记载:1月18日,师长彭绍辉调至红一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长,政委萧华调至红一军团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冯文彬调至红一军团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兼巡视团主任。“少共国际师”的撤编等善后工作则由末任政委罗华明负责。之后,他调至红五军团任破坏部部长。陈正湘江拥辉“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从日成立到日撤编,虽仅存532天,但他们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彪炳青史的辉煌战绩。推荐关住:微信查找“掌上军事”.这支队伍为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开国上将萧华、彭绍辉,中将曹里怀、陈正湘和江拥辉等13名少将。在新中国成立后,既有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也有担任中央国家部委或军队各级领导的,他们不但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也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或是添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xi 每天更新精彩军旅生活文章,搜索微信公众号: 每天六条视频 或是 ppqq36 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六条各类精彩生活,情感,励志,搞笑,军旅生活等视频与您分享,期待您的关注,有您会更精彩。个人微信号: xiji8886↓↓↓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点击展开全文
每天更新军旅生活文章,让军人,军迷,军人家属更了解军旅生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五军团传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