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分析里的人物有几个?

三国演义中人物年龄与身高_华语网
- &&&&&&&&&[] -
&&>&&>&&>&正文
三国演义中人物年龄与身高
作者:东方 文章来源:会员整理
三国演义中人物年龄与身高
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孙尚香考证了一些资料,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其它一些三国演义中美化与修改的地方欣赏:
蒋干中计——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关于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陆逊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文章录入:09ping&&&&责任编辑:Gaoge
相 关 文 章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令人扼腕的人物或瞬间?
主要是三国演义,当然史料记载的也可以比如陈宫差点就杀死曹操;袁术一念之间拿了玉玺引火烧身;袁绍手下谋臣不和,官渡之战大败;刘备软禁东吴时,孙权没有趁此攻打荆州;庞统刚受器重没多久,却中流矢而死;数次有宵小之辈告密,这个简直抓狂……往往因为一个瞬间、一句话、一个想法而改变了历史走向,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按投票排序
如果是是三国演义的话 那除了火熄上方谷
没别的了 魏军进入圈套 丞相发动技能 真奥义 火攻魏军进入圈套 丞相发动技能 真奥义 火攻司马懿父子三人慌张失措样子
冷峻的眼神冷峻的眼神这是要团灭的节奏啊!这是大业可成的节奏啊!怎料天有不测风云
狂风大作,黑气漫空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丞相:卧槽!这波要黒.....丞相:卧槽!这波要黒.....果然
你看仲达笑的 牙龈都露出来
( 好烦!好烦!)果然
你看仲达笑的 牙龈都露出来
( 好烦!好烦!)丞相心碎的神情
本蜀粉的心也碎了..从来没见过丞相如此颓废的样子QAQ从来没见过丞相如此颓废的样子QAQ唉!天不绝司马懿啊............................
令人扼腕的瞬间很多,但是题主所举例的“陈宫差点就杀死曹操”,则完全不是。如果陈宫捉到曹操后就杀掉他,缺少了较强力的诸侯,只会延迟乱世的统一,令其更乱,陈宫没有杀掉曹操才不令人惋惜呢。有关陈宫的最大可惜是他一激动离开了曹操,如果历史可以改变,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想看看假如那个时候陈宫一直留在曹操身边,依靠他的谋略将会带给乱世怎样的光辉。而发生在陈宫和曹操之间最令人扼腕的瞬间是白门楼。曹操一见被捉的陈宫,还拿着劲儿问他“哥们,怎么着啊?”意思是让陈宫赶紧投降,没想到陈宫的回应是「今日有死而已」,曹操拿陈宫的家人说事儿,陈宫却回应说“以忠孝仁义治天下的君主不会伤人家属的,您自己看着办吧”。说完陈宫转身慷慨赴死,曹操方才知道了陈宫已有了必死的决心,已不再求生,此时的曹操不再拿着劲儿,赶紧喊着陈宫的名字,陈宫凄凉的回过头望着曹操。曹操脑海中翻腾着中牟县陈宫弃官随他而去时所说的豪言壮语;而陈宫脑海中满是曹操在吕伯奢家杀人后另自己感到的无限绝望;曹操心中的陈宫是最好的那个陈宫,而陈宫心中的曹操则是最坏的曹操。两人最后相望一眼,不再有话,这是两人的最后一面,从此阴阳两隔。曹操一见被捉的陈宫,还拿着劲儿问他“哥们,怎么着啊?”意思是让陈宫赶紧投降,没想到陈宫的回应是「今日有死而已」,曹操拿陈宫的家人说事儿,陈宫却回应说“以忠孝仁义治天下的君主不会伤人家属的,您自己看着办吧”。说完陈宫转身慷慨赴死,曹操方才知道了陈宫已有了必死的决心,已不再求生,此时的曹操不再拿着劲儿,赶紧喊着陈宫的名字,陈宫凄凉的回过头望着曹操。曹操脑海中翻腾着中牟县陈宫弃官随他而去时所说的豪言壮语;而陈宫脑海中满是曹操在吕伯奢家杀人后另自己感到的无限绝望;曹操心中的陈宫是最好的那个陈宫,而陈宫心中的曹操则是最坏的曹操。两人最后相望一眼,不再有话,这是两人的最后一面,从此阴阳两隔。“时间留下了美丽,和一片狼藉” 这一刻,与二人而言,都是令人扼腕的。至于其他“袁术一念之间拿了玉玺引火烧身”、“袁绍手下谋臣不和,官渡之战大败”并不值得惋惜,二袁都不是在三国乱世该留到最后的人。“刘备软禁东吴时,孙权没有趁此攻打荆州”也不令人扼腕,孙权是想「以招亲为名,赚来刘备,讨还荆州。若刘备不还荆州,就先除掉他。」,但是甘露寺一节,吴国太制止了这一行为。就算他真的趁机攻打荆州,打不打得过单说,就算灭了刘备占领了荆州,没了缓冲地带,直接面对曹魏,凭借他东吴的水平还真是守不住,反而是引火烧身呢。庞统之死确实令人扼腕,才华才刚要展露的他就死在了入川路上,让这段历史少了很多可能,根据 在一个回答里的总结「庞统身死-诸葛亮入川-关羽独守荆州-关羽与东吴交恶-关羽北伐-吕蒙白衣渡江-荆州西蜀掎角之势失去-关羽身死-西蜀东吴彻底翻脸-张飞身死-陆逊猇亭大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独揽大权统帅西川-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我们真的很期待一个庞统不早早死在入川路上的故事带来的无限可能。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他有一万种可能,却只有一个发展成为现实。不知道
有没有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猜总会有人提到郭嘉的英年早逝吧。还有很多场景令人扼腕,我们有机会再补充。
龙凤得一人可治天下,真是可惜啊,如果两人能合作久一点的话。
我说两个令人叹息扼腕的非主流人物吧,武安国和廖化!先说武安国:
话说袁本初分八路诸侯往虎牢关迎敌,河北太守王匡觉得自己不含糊,所以一溜烟先赶到战场,正遇吕布,手下的“河内名将”方悦更是二话不说,纵马挺枪——上前作死,果不其然,不到五合,被温侯一戟KO,而太守王匡则靠着随后赶到战场的乔瑁、袁遗的救援,费了好一番挣扎,才丢了些士卒,捡了条性命。
盟主将令在身,你吕布再厉害,也不得不战,不过“河内名将”之死,也的确是给陆续赶到的八路诸侯们提了个醒,“出头鸟”真真做不得,于是关东的兄弟们只好攒鸡毛凑掸子,排排坐起来靠人数威慑对方——于是第二回合开始:
吕布,看到我们有这么多人,你怕不怕?
怕你个锤子啊!温侯催马摇戟,直冲过来,正遇上党部将穆顺,抬手一戟——吕奉先首开纪录,1:0暂时领先。
眼见关东诸侯的阵脚就要被冲乱,整部数十万字的《三国演义》中,占到了45个字篇幅的武安国出场了:他“使铁锤飞马而出”,竟与奉先战到十余回合……
从此以后,残废了的武安国再也没有出过场,与没事找抽型的代表人物督邮一样,成了没有结局的人。其实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这武安国以后会怎么样呢?
从双名“安国”来看,这位铁锤将军应该并非世家大族出身,这样低的起点,能在以投胎为第一要务的后汉三国时期混到将领,他很可能是从小兵干起,累积军功,经历了漫长的努力与挣扎,才最终为自己换来了“将”的身份。而他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竟然能在吕奉先的画戟之下,走上十几个回合,话说这个战绩恐怕已经比许多所谓的“上将”、“名将”(如河内名将方悦之流)强了好几个档次。我想他没能成为“上将”、“名将”,估计终究还是吃了出身卑微的亏。
可惜,这一切的奋斗与努力,在八路诸侯面对嚣张的温侯而面面相觑,犹豫不前的时候;在他单人独骑,擎锤对抗的时候;在奉先的画戟轻轻划过他手腕的时候,终于戛然而止了。从此以后,曾经一步一个脚印的半生奋斗,完全失去了意义。毕竟这时的武安国已经成了无足轻重的人,再也不能在历史,哪怕只是小说中的历史里激起一丁点的涟漪,所以《三国演义》再也没有提到过他,无论生死,仿佛他从来也没存在过。可以说,乱世的精彩已经将他彻底遗忘了,但乱世的残酷会遗忘他吗?出身微贱,且已经残疾,连务农都不可得的武安国,依旧生活在那个战乱不断的世界里,以后的他如果能挣扎着活下去,看着那些武艺不如他,胆量也不如他,却顶着“名将”的名头,在本应属于他的战场上纵马奔驰时,会想些什么呢?-------------------------------------------------------------------话说武安国也有极小可能姓那个少见的复姓“武安”,这个没考证过。。。有空更新廖化。。。
曹丕或者甄宓。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而。丕以其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道按剑坐于堂上。 却说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甄宓结局略心酸,被郭氏用宫斗大招扎小人之巫毒娃娃一击毙命。不知道她临死时会不会想起当年城破,兵荒马乱的时候,有一个男人按剑坐于堂上的瞬间,曹丕在日后会不会也反应过来那时的红光满面其实叫做荷尔蒙一分钟的荡漾俗称爱情呢?
廖化只砍了个头盔。
曹操回军冀州,郭嘉已经去世,年方38,从军11年,留下定辽东遗计曹操回军冀州,郭嘉已经去世,年方38,从军11年,留下定辽东遗计思念郭嘉思念郭嘉奉孝死,天丧我也奉孝死,天丧我也奉孝若在,不致惨败奉孝若在,不致惨败
本来想说上方谷那一场雨,你说你诸葛多智近乎妖,你说你六丁六甲呼风唤雨为将者识天文知地理怎么就算不到这场雨呢?此天之力非战之罪,丞相注定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可是已经有人说过了,就不说这个了。换一个吧,秋风五丈原,丞相七星灯续命,被魏延撞破。丞相殷切的希望丞相殷切的希望姜维费祎杨仪站在账外祈祷姜维费祎杨仪站在账外祈祷续命有望,内心期待,大业有望续命有望,内心期待,大业有望魏延闯入魏延闯入丞相惊疑不定的表情丞相惊疑不定的表情姜维护灯失败姜维护灯失败姜维拔剑怒斥“魏延你好大胆”姜维拔剑怒斥“魏延你好大胆”功败垂成,无可奈何地叹息功败垂成,无可奈何地叹息虽然是虚构的剧情依然让人动容,七星灯油尽灯枯,诸葛武侯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完成了自己鞠躬尽瘁的誓言,功盖三分国,却也燃尽了自己生命的火焰。至此三国演义中最伟大的演出落下了他的大幕。
孙策死于小人之手,将星陨落啊!孙伯符常有暗袭许都之意,时值官渡之战前期,若非死于小人之手,孟德危矣!至少够他喝一壶的!话说天下大势能预料,鲁肃和诸葛亮都能料到天下三分,管佫也能料到曹爽的失败,甚至曹丕都能料到刘备伐吴的失败,贾诩更是算无遗策,这都不难理解,但像郭嘉这么料到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这么小的细枝末节都能算出来就有点不对劲了,这就好比七八年前你看见马云眼光超前志向远大口才极好,淘宝发展形势喜人,你断言马云将来会成为中国首富,这个不是太难,但你要说刘强东性格爱争强好胜,爱开越野车去冒险挑战极限,所以必将死于车祸(对不起老刘,拿你举了个不好的例子),这……………………,概率太小了吧?所以我老感觉孙策之死是郭嘉和曹操一手策划的!《司马懿吃三国》的作者也是这么写的
维领命,方欲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苏。忽报宫外人声沸腾。会方令人探时,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兵到。维曰:“此必是诸将作恶,可先斩之。”忽报兵已入内。会令闭上殿门,使军士上殿屋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会自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众将枭其首。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三国演义中有多少人酒后误事
日07:13 来源:
  酒驾之危害,不单单只在本朝才有,其实三国之时便已是常见的事故了。
  比较著名的,张飞醉酒失徐州事件。因为喝酒,打了吕布的丈人曹豹,结果曹豹一不做二不休,引吕布来袭取徐州。《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详细报道了当时的情形:
  张飞大怒,慌忙披挂,绰了丈八蛇矛;才出府门上得马时,吕布军马已到,正与相迎。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
  酒后驾驶的张飞如何敌得过交警吕布,能跑掉就算是不错了。不然扣车扣人扣分外加吊销驾照,那才叫郁闷呢。
  其实张飞酒驾的历史相当早,在《三国演义》第二回的报道中就曾提到:
  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故,众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门人赶打!”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
  这次酒驾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交通事故,但张飞“停车”后伤人,暴打督邮的事件,直接导致刘备等人被官府通辑,危险性更甚于普通交通事故,诸君当引以为戒。
  酒和男人,总有着一种不解之缘,就连交警吕布也不例外。吕布被曹操围在下邳时,终日与妻妾饮酒解闷,结果等吕布准备亲自将女儿送到求亲的袁术那去时,却被曹军挡住杀不出去,完全没有了温侯当年“飞将”的风采,据考证,吕布想护送女儿出境当晚,也是喝了不少酒的,看来,纵然是越野赛冠军,酒后驾驶时也很难冲破交警的重重拦截啊。
  于是乎吕布只能一赌气,拦吧,查吧,爷们今天不走了,你怎么着吧,咱回家接着喝!可他毕竟还是开车出了门啊,有违章记录为证,不久交警大队长曹操领人上门,直接扣人扣车扣分,顺带在白楼门永久吊销了吕司机的驾照。
  这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就连张飞这样的主也在暗暗琢磨着是不是该戒酒了。可偏就有不信邪的,袁绍的大将淳于琼就是个例子,官渡之战,他奉命把守差一点就成了奥运场馆的乌巢,结果呢,天天喝酒,酒后驾驶甚至醉酒驾驶的事肯定没少干,结果被曹操偷袭得手,吃了大亏。乌巢自打被烧之后,自此也无力再与鸟巢争奥运主会馆的名份,只能黯自神伤了。
  前面说的酒驾者都是些粗人,但这绝不代表文质彬彬的人物就不会酒后驾驶了,举个例子,刘备刘皇叔,赵云赵帅哥,这二位就同时犯过错,所谓君臣俱失啊。有人问这是怎么回事?听俺慢慢讲来。
  想当年,刘表请大伙喝酒,中途刘备得知有人要找他麻烦,结果不顾酒至半酣,急着就要驾他那新买的白色宝马走,结果荒郊野岭的找不着路,亏得是宝马性能好啊,冲过檀溪,还幸运地遇到了卖醒酒药的司马徽,不然让襄阳警方抓住,麻烦也是大大的。
  至于赵云嘛,酒席中发现刘备不见了,一下慌了神,这保镖当的,光顾喝酒了,一时也是六神无主,他比刘备酒量要好,能找着路,可找不着人,实在没办法,只好回去睡了一夜,等酒醒了才带着人才到司马徽庄子上找着刘备。打这以后,赵云就很少喝酒了。
  相比赵云,同样身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的许就显得不那么自律了。《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就记载了被曹操派去押粮的许,因为贪杯,结果在路上遇上了新任交警大队长张飞,要知道张飞也是个好酒的主,但看到许大胖子酒后驾驶的张狂劲更甚自己当年,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上来直接就要扣车,这可是曹操的粮车啊,许哪里肯,两人肯起手来,结果醉酒的许被张飞用警棍击中肩膀,住了许久的院就不提了,关键是打这以后,小许发现自己不怎么讨领导喜欢了,这就很不值得了。
  说完这些负面的,也说个正面的吧。
  相比吕布、张飞、许之流,作为同样拥有A1驾照的超一流高手,关羽绝对是司机们的典范,《三国演义》一开篇,关羽刚出场的一个特写镜头便是停车后进入村中酒店的场景――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接着便结识了刘备和张飞。
  你想想,哥仨这天肯定没少喝酒啊,而且他们是第二天才到桃园结拜兄弟的,那么当天喝完酒以后,保不准要开车回家,瞧瞧,酒后驾驶了吧。事实却绝非如此,关二哥是何等洁身自好的人啊,根据刘备的回忆,在见到关羽之前,他是先结识了张飞,两人已经喝开了,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这个大汉便是关羽。
  请注意关羽进店前的一个关键性动作――推着一辆车子,即,在喝酒之前,关羽就已经不开车,而是推车过来,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喝完酒后,他仍然是推着车回去的!当然,不排除关羽当时推的是辆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但同时也不能排除关羽推的是一辆宝马或大奔,总而言之,没有酒驾,这个才是关键。
  或许有朋友还不太服气,那俺不妨再举一例,绝对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想当年,汜水关前,十八镇诸侯纵马扬鞭,卷起尘土一片,杀气冲天。
  不料,华雄轻取鲍忠,大败孙坚,连斩俞涉、潘凤,可谓是大跌眼镜、大倒热炉。
  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之时,关羽挺身而出,誓斩华雄。关羽出战之前,曹操让人“酾热酒一杯”,瞧瞧,酒来了哈。若是平常人,碍于面子,多半是要喝掉,这也是许多酒驾发生的原因之一,可关二哥的表现却是令人景仰的,据目击者说,关羽很深情地望着曹操说:“操,哥们今天不是不给面子,有公务在身,最近查得严,一杯都不行。”可曹操是何等人,三国著名的劝酒高人啊,最后逼得关羽没办法,一咬牙,说了句:“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之后发生了什么,也不用我介绍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就此诞生(不得不佩服曹操啊,一杯酒就逼得关羽使出绝招,后来一合刺颜良于马下也多少跟曹操有关,相当狠毒啊)。
  后人追思关羽的时候,很喜欢用“温酒斩华雄”来体现关羽的武艺,但个人以为,这个故事更能体现的是关羽的酒品、酒格、酒德,往深了说,也体现了关羽的人品和人格魅力,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作过多的阐述了。
  最后,作为结束语,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说――――请文明开车,不要酒后驾驶!耶!
【来源:】
(责任编辑:于洪娟)
03/01 07:2111/06 12:2710/22 10:11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09-0609-1309-1609-02
03-2304-1102-0104-04
也许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