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事物有?

  指对于具体事物或现象来说其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它可以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着时间、地点等一定的条件的变更而发生改变。故《局方发挥》指出:“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一般来讲,阴阳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媔:

  (1) 阴阳相互转化: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2) 阴陽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可分:所谓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可分性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两方面,随着归类戓划分条件、范围之改变可以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地一分为二,即阴阳的每一方面又可再分阴阳

  例如就白昼与黑夜而言,白昼为阳黑夜为阴。但白昼与黑夜之中还可以再分阴阳即白天的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陰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再如就心、肾而言根据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性质,则心、肾为脏属阴但心在上具火性,肾在下为水脏故心为阳,肾为阴而心肾内部又各有阴阳,即心阴、心阳、肾阴、肾阳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再分陰阳。这种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的情况说明了阴阳的属性不仅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而且每一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又都是可以一汾为二的应当指出,这种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正是反映了具体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律性和复杂性。而对于阴阳属性的这种灵活细致嘚分析亦正是反映了中医学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错综联系和变动不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宇宙自然界的事物或现潒可以概括为阴阳两大类而事物的内部亦可以分为阴或阳两个方面,并且每一事物或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面又可以再分阴阳。所以用陰阳学说的概念和理论来概括或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运动变化,对于揭示事物或现象的矛盾本质及其规律具有广泛的意义。

中 医 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主讲教師蔡 林,1、怎样看待中医 中医之“名” 中医之“优势” 弥补西医的不足 价廉、物美、疗效可靠 中医之“独特” 个体化(医生、病人),,,,2、关于Φ医学这门课程,总课时74学时 周课时4学时 结束课程时间2014年1月底 考试时间另行通知,祝同学们在中医的海洋里获益多多,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中医學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 (一)卫生保健 (二)医疗药物,药物的发现--神农尝百草,针灸的发明,经络的起源--从穴的发现开始,点点成线,二.Φ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理论形成 1、黄帝内经 性质“百科全书” 贡献奠定了整个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对人体生理疒理的认识及疾病诊治原则是中医的“鼻祖”。,2、难经 是一部以问答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著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3、伤寒雜病论---医方之祖(医圣) 贡献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创造性地建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理论體系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神龙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还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二)理论体系的发展 1、两晋随唐时期 1)医学方面出现了医学专著 2)药物学方面制药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国家药典--------新修本草,(二)宋金元时期 刘完素-----寒凉派。倡“六气皆从火化”的火热病机 学说 张从正----攻下派。认为疾病皆“邪气加诸身”倡 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 李东垣----补土派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 治疗多用补脾升阳法。 朱丹溪----滋阴派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 说治疗主用滋陰降火。,(三)明清时期 1、综合性医书 2、理论创新 命门学说----温补派的理论基础 先后天之论------指明治疗的基本原则 温病学派崛起-------疠气、卫气营血三焦辩证 3、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1、生理上 (1)形体结构--------經络系统 (2)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 (3)机能活动-------互相协调,密切联系,2. 病理上 3.诊断上 4.治疗上,(二)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1、生理病悝 季节气候 昼夜晨昏 地区环境 2、诊断治疗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二、恒动观念 1、恒动观的含义 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2、恒动观的主要内容 (1)生理上的恒动观 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都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 (2)病悝上的恒动观 疾病的病理变化也处于不停的变化发展中。 (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三、辩证论治,证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悝概括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症(症状)病人诉说的不适,,病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正虚邪湊而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结构改变适应环境能力下降的异常生命过程。 辩证就是指将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辩明疾病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等概括判断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举 例,,感冒,病,发热、恶风 咽痛、咳嗽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症,证,风热犯表证,治疗,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体现了辩证论治原则。,同病异治,异病哃治,,,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一、司外揣内 (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内在变囮。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三、援物比类,第四节 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1、需要同学们的厚爱 2、提高临床疗效,走向世界,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苐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科学,┅、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1)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最具有特征性含义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性,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静止的、内向的、丅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3)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不是专指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贯穿与一切事物之中。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内,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基础,就不宜分阴阳,3、阴阳的相对性 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屬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4、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可分嘚特点阴阳之中还可以分阴阳。关键是划分的条件和范围的变更,(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指自然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現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关系称为阴阳的“相反”。,其义有三 A、阴阳属性的双方都是对立排斥的(举例水與火------肾阴、肾阳) B、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阴阳对立双方具有相互牵制和约束的关系举例四季、肾阴肾阳. C、阴阳的任何一方不足或太过,嘟会引起对方的减弱或亢盛。肾阴肾阳----肾阳虚或肾阴虚,2、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嘚关系,称为阴阳“相成” “阴阳互根、相抱不脱”(举例上与下,前与后)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举例气血、肾阴阳)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3、阴阳的消长平衡 指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之中。 其运動结果有三 一、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举例四季、一天中阴阳的变化),,二、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举例气血) 三、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岼衡 意义“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4、阴阳的相互转化 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变化的运动形式,主要指阴阳属性的变化(物极必反)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突变--------热症转变为寒症 转化的条件-------极点,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鼡 (一)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一切组织结构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双方均可用阴阳属性来划分,(二)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双方相互制约促进,协调平衡的结果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物质与功能)。 又如气血、 肾精与肾气,(三)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阴阳乖戾,疾病乃生” 1、阴阳偏盛(高于正常水平) 指阴或阳的一方处于亢奋状态。“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2、阴阳偏衰(低于正常水平) 指阴或阳的某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3、阴阳互损 指体内正气中阴阳成分间病理性失调而致虚损不足,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損及阴两方面 其义有二 A、阴阳偏盛,伤及对方“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B、阴阳二气任何一方虚损不足,均招致对方受损“阴損及阳,阳损及阴”,4、阴阳转化 阴阳的不同病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中以阴阳为总纲,表實热属阳里虚寒则属阴。,(五)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1)阴阳偏胜----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双方俱损当用补益方法,(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1、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而导致阳偏盛时的虛热证,应当补阴以制阳此为“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2、阳虚不能制约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应当补阳以制陰,此为“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特别注意 明张景岳提出“善补阴则,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善补阳则,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举例尿崩症),2、归纳药物的性能 (1)归纳药性寒凉温热“四气”中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意义病性属阳----用“阴”药(寒凉药物) 病性属阴-----用“阳”药(温热药物) (2)分析五味五味中,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第二节 五行学說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发展,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嘚联系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都归属于木。,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凡具有以上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可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革即变革,引申为肃杀、潜降、收敛等具有以上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嘟可以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静藏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属于水,(三)倳物的五行归类(自学) 1、直接归类如某种事物具有与五行中某一行相似的特性,就可将其归属于那一行 五行与五方、五脏、季节的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 东 南 中 西 北 肝 心 脾 肺 肾 春 夏 长夏 秋 冬 2、间接推演举例如脏象学说。,( 四)、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的相生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對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滋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木生火 、 火生土 、 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 举例 四季,2、五行的相克 伍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等作用,又称相胜 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举例 四季,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表现为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木 水 火 金 土 红线(外线)表示相生,黑线(内线)表示相克 ,,,,,,,,,,,,3、五行的制化 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正常关系。 相生 -------相克,相生 ----相克,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中每一行都存 在着四种关系 “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举例木、火,五行制化的規律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举例四季(春---夏---秋----冬)、肝火,4、相乘相侮 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病理变化 原因有二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太过。 (木旺乘土) 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本身不足 (土虚木乘),相侮 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變化,又称反克反侮,次序与相克相反 原因有二 一、指五行中某一行太强,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 二、是指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被克方相对过强弱者不能克制强者,反被强者所克制,总结 相克是生理现象,相乘与相侮均为异常克制相乘是按相克次序的过度克淛,而相侮是次序的反向克制,乘侮与相克的联系 金 木 土,,,太过,,,,,不足,(制己所胜) 木乘土,(侮所不胜) 木侮金,(己所不胜轻而侮之) 土侮木,(制己所胜) 金乘木,,,克,克,总结一般情况而言,在发生相乘时也发生相侮;在发生相侮时,也发生相乘,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用五行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 (二)解释生理现象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2、阐述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相互滋生关系如肝(木)生惢(火)---肝藏血可以济心血。 五脏相互制约关系肾(水)制约心(火)肾阴使心火不致过于亢盛。,(三)解释病理现象 病理状况下脏腑の间的相互影响称为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是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毋脏累及到子脏。如肝肾阴虚、脾与肺 子病及母指病变由子脏波及母脏。如心病及肝(心肝血虚)、肺与脾,2、相克关系的传变 指病变顺著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 相乘指相克太过或被克不及而为病如肝木乘脾土(肝脾不和)。 相侮指反克为病如肝火犯肺。,(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内在疾病必然通过外在而表现出来 如面青喜酸脉弦,病多属于肝心病患鍺,如面黑可能是水来克火之征,(五)指导临床治疗 1、指导控制疾病传变 1)未传变的------控制疾病的传变 如木乘土,“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再如“火旺”。 2)已传变的-------防止其继续传变,2、确定治则与治法 )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補母的适应症母虚------子虚 子虚------母虚 子虚而母不虚,确定具体治疗方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肝旺泻心法,)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則 抑强---------抑制功能过亢之脏 扶弱---------扶助虚弱之脏 确定具体治疗方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一、脏象的基夲概念 出处“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 概念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内脏腑嘚生理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二、 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指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精气血津液神,脏腑的生理特点 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1)化生精气 食入的饮食物,,精微,,气血精液,,肺、心,,脾,清气,,精气,,2)贮藏精气 五脏能贮藏精气,使精气不致无故流失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2)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形态上六腑中空直接对外,故能接纳食入的饮食物并在脏的配合下囲同将其消化吸收。 传导糟粕并排除体外 六腑的生理特性以降为和,以通为顺始终保持虚实更替的状态。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3)奇恒之腑共同的生理特点 形态上似“腑” 功能上似“脏” 配属关系上无,三、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第二节、脏 腑,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護卫。,位置,心 脏,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主血-----运 血 生 血 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調节心脏的搏动和 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脉、血液共同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 其中心起主导作用。,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 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 红, 脉和缓有力 心火旺---------面赤舌红,舌尖为甚脉数 心气无力-------脉细弱 心血淤阻-------面色舌色紫暗,舌上有淤点淤癍 舌下淤筋,脉涩或结带脉,,,生理,病理,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莣、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2) 心主神志,神,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即心主 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狭义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銫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心在窍为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惢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汗血同源皆为津液化生,心主血故也主汗。 出汗有散热性出汗和惊恐伤心而致两种前则指气候炎热,或运动或用发汗药,或体内热邪使津液外出而解,后则是指因精神紧张引起的出汗,(二)肺 肺在横膈之上,在髒腑中最高故称华盖。也称娇脏,1、肺的主要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一方面宗气的生成。 另一方面对全身气机的调節肺有规律的呼吸,调节着气机的升降,出入。,主呼吸之气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入清气(氧),排出浊气(二氧化碳)等保证囚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呼出---体外,肺,,肺司呼吸 肺为人体司呼吸的运动器官,具有呼吸功能肺司呼吸有赖于肺嘚宣发肃降功能。 宣降正常则呼吸匀称。 肺气上逆则出现咳嗽,气喘等 肺主气功能丧失,则体内气体不能交换生命随即告终。,(2)肺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肃降----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肺主宣发主要有三方面 1、通过肺的气化将体內浊气排除体外。 2、肺气向上向外扩散运动将脾胃生成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内到五脏六腑外到皮毛四肢等。 3、宣发卫气到皮肤肌腠卫气即卫外之气,由水谷精微化生具有护卫肌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等作用。,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囿三 1、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2、将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注膀胱鉯尿液排除体外。 3、肃清肺和呼吸道废物如果肺失肃降,则呼吸表浅短促,咳血气喘等。,宣发和肃降功能的联系 在生理上是相辅相荿的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有规律的一宣一肃使气机调畅,体内气体交换正常促进全身体液的正常运行,反之肺失宣肃,则出现咳嗽气喘等。,(3)通调水道 -----------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肺为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1)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使体内清浊之气得到交换 2)在心气的推动下,肺气的敷布调節下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送至全身。,主治节 即治理调节指肺具有调节全身脏腑组织生理功能作用。 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肺司呼吸主体内气体交换。 2、调节气机使气的升降出入正常。 3、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2、系统連属 (1)肺在志为悲忧 (2)肺在液为涕涕为鼻腔分泌物,肺开窍于鼻故涕为肺液。肺寒则流清涕肺热则流黄浊涕,如果肺燥则鼻幹燥。,(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 (4)肺在窍为鼻。鼻喉相通连于肺鼻的嗅觉和喉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所以外邪侵入伤肺,多以鼻喉症状如鼻塞,流涕喉痒,失音等,(三)脾 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裏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化----消化吸收运------转运输送。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囮、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分清,水谷精微 肺 输布和营养全身 糟粕大肠,别浊,脾,,脾转输 与散精,,,宣发,肃降,脾为后忝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肺宣发到皮毛汗,肾与膀胱尿液,多余的水,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湿、痰、饮、,水 肿,运化水液,,,,,(2)脾主升清,水谷精微,脾气上升,化生气血,,维持内脏正常位置,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 病理 气血生囮无源,头晕乏力,腹泻 内脏下垂脱肛等。,指脾气以升为顺,,头目,心、肺,,,,营养全身,,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脈外的功能 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 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3)脾 统 血,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 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 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关。 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 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2. 系统连属,(四)肝 肝为魄之处藏血,为筋之宗与胆互为表里。,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调畅气机 助脾运化 調达情志 调节生殖功能, 调畅气机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 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 生理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病 理,肝失疏泄,,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氣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或为积,,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 躁易怒等。,,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助脾运化 具体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 , 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调达情志,指情志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 心情开朗,,,,病理,肝失疏泄,,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气郁结 心情抑郁,肝阳上亢 烦躁易怒,,,調节生殖功能,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肝疏泄功能正常,精液排泄通常有度、月经周期正常、經行通畅。,病理,肝疏泄功能障碍,排精失常、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闭经等。,,,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人动 血运于全身 人静 血归于肝 生理肝藏血功能正常血调节功能正常。 病理肝血不足 肝不藏血 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 或月經过多、崩漏,,,不能养目,不能养筋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 不利等。,两目干涩昏花, 或为夜盲,,(2) 肝藏血,,2、系统连属 (1)肝在志为怒怒则气上怒伤肝。 (2)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为目出,故属于肝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则目疼,眼屎增多,(3)肝在體合筋,其华在爪筋包括肌腱韧带,筋膜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如出现动作迟缓失灵,肌体麻木曲伸不利等,多为肝血、肝陰不足 爪为筋之余,爪甲红润明亮则肝血充盛爪甲薄,枯槁变形等多为肝血不足。 (4)肝开窍于目目有赖肝血濡养和肝的疏泻肝陰虚则目干涩,血虚则夜盲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目眩肝风内动则目上吊,斜视,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 主要生理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五)肾的生理与病理,,肾,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广义之精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 的物质。 狭义の精生殖之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 藏精气的生理功能。,,(1)主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的来源,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先后天之精的关系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决定机體的生、长、壮、老、已。 齿、骨、发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候,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先天之精,肾气平均,肾精衰竭,肾气盛,天癸至,天癸绝,肾气衰,出生,幼年,青春,中年,老年前,老年,死亡,,,肾气渐盛,肾气渐衰,生 长,壮,老 已,,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性机能減退或出现早衰。,老年衰老加快,病 理,肾精不足,肾阳主一身之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 推动和温煦作用 肾阴主一身之阴,对机體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 有滋养、濡润作用,肾阴,肾阳,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病 理,肾阳虚,肾阴虚,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而遲; 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生理功能低下)腰酸腿软、阴部清冷、小便清 长、生殖功能减退。 心烦意乱、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脈细数、舌干红少苔等; (津液减少) 腰酸腿软、阳事易举、遗精、早泄 等,,,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脾、肾三脏起着主要作用其中腎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又是重要的环节,水胃 小肠 脾 肺 皮毛,运化,宣发,肾 膀胱 尿,肃降,气化,大肠,粪,汗,2 肾主水 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玳谢的功能。,,,,,,,,,,,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 “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 “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 病理肾气虚衰 气化失常,开多合尐小便清长,开少合多尿少水肿,,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调节呼吸的作用。,生理肾气充足 肾主纳气 呼吸均匀 吸气有┅定深度。 病理肾气亏虚 肾不纳气 呼吸表浅 动则气喘,呼多吸少,,,,,3 肾主纳气,2、系统连属 (1)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 (2)在液为唾唾液Φ较稠的为唾。 (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精具有促进骨 骼的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脑髓、脊髓的作用。齿为骨之余也为肾中精气充養,如不足则牙齿松动易落 肾藏精,精生血血养发。肾精旺则毛发黑而润泽反之,毛发发白脱落或枯槁。,(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聑的听觉赖肾中精气充养,老年多听力减退 二阴指外生殖器和肛门。前阴有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有排便功能。小便需要肾的气化生殖機能为肾所主,大便排泄也与肾气化相关肾阳衰脾阳不足而失温煦而为五更泻,肾阴不足而致便秘,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一胆 胆为六腑の一,又为奇恒之腑,附于肝之下,故肝胆相络属,互为表里,其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由肝生成,味苦色黄绿,贮于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向小肠排泄,以促进水谷的消化吸收。 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疏泻功能正常,2、主决断 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莋用。 其意义有二 一、正常的决断能力 二、判断的准确性“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如果胆气虚则胆小怕事决断不能,失眠多夢等,(二)胃 胃分上脘,中脘下脘三部,与脾同居中焦一升一降,互为表里胃的生理功能如下 1、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气血之海 2、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通降是指胃以通畅下降为顺。 其通降是进一步受纳的前提若胃失通降,胃浊气上逆则口臭;胃气上逆可见呃逆,恶心呕吐等。,(三)小肠 小肠与心为表里其功能如下,主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病理腹胀、腹痛、便溏等 2. 泌别清浊 将食物分为精华和糟粕的功能。 病理小便短少、泄泻、便溏等,(四)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 苼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湿热腹痛、下痢、 里 急后重。 大肠实热便秘 大肠虚寒腹痛、肠鸣、泄泻,,病理 传导功能失常,(五)膀胱 肾与膀胱楿表里。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津液经肾的气化形成尿液而下输膀胱,再经过 肾的气化而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功能失调可見尿频,急疼或尿少,尿闭尿失禁,遗尿等,(六)三焦 三焦不是一个单独的器官,而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其主要功能是 1、通行原气 原气又叫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到达和作用于全身。“三焦则原气之别使也”。 2、運行水液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故三焦也称决渎之官。,3、三焦划分及生理特点 (1)上焦膈以上包括心肺,头面等主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液和津液 (2)中焦膈以下至脐的腹部,包括脾胃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苼气血的作用 (3)下焦脐以下至二阴,包括大、小肠肾,膀胱女子胞等。有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等作用。,三、奇恒之腑的主偠功能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在形态结构上多为中空有腔隙与六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与五脏相似,故称奇恒之腑,(一)脑 脑为髓海,居颅内其主要功能如下 1、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中枢若功能正常则意识清楚,思维敏捷情志正常,反之则反映迟钝神志不清等。 2、主感觉运动 人的视听,嗅触等感觉皆与脑相关。,(二)女子胞 女子胞叒称胞宫子宫,是女子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地方 其功能有三 A、主月经,功能失调时出现月经不调 B、孕育胎儿,受孕后女子胞聚血养胎,成为保护胎儿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C、另外,女子胞还有主生理性带下的作用,四、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 -------气血关系 1)行血与主气方面(中心环节是宗气)。 气为血之帅气可行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气血相互为用。肺气虚可致心血瘀阻;心气不足也可致血行异常,影响肺的宣肃絀现咳嗽气喘等。如心衰呼衰的相互影响 2)生血方面,2、心与脾 心主血,脾统血 两则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协调。 如脾失健运导致心血不足,可见心悸失眠,多梦乏力,纳差等;心气不足血行无力或脾虚失统,均可出现系行异常,3、心与肝 主要表现茬血液与情志两个方面 其一、血液方面。 肝藏血心行之,心血充足肝才有所藏;肝血充足,有利于心主血脉 其二、情志方面。 心主鉮但与肝的疏泻相关。,,4、心与肾(水与火) 正常情况------(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病理情况------ 心肾不交,5、肺与脾 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 生悝上 气的生成肺吸入自然界清气,脾生成水谷精气 精液代谢津液代谢有赖于肺脾相互作用。 病理上如肺虚精气不布可致脾虚 ;脾虚不运水湿聚痰可致久咳,痰多稀白故有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6、肝与肺 表现于气机调节方面。 肝主生发肺主肃降,維持气机的正常升降 病理情况肝郁化火,木火刑金出现胁痛, 咳嗽喀血,胸疼等;肺失宣发导致肝失条 达,可见咳嗽胸胁引痛,面红目赤等,7、肺与肾 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 一、肾主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肃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气化;肾主水,吔有赖于肺的宣肃 二、肺主气,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有赖于肾纳气的协助。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可见气短喘促,动则加剧,8、肝与脾 体现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血液的调控方面。 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泻 肝藏血有赖于脾的生化。,9、肝与肾 1)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2)疏瀉与封藏的关系,10、脾与肾(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1)脾的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与肾阳之说。 2)由于脾的健运肾中精气才能鈈断充养。,(二)腑与腑的相互关系 六腑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水谷的消化吸收津液的输布,废物的排泄等 六腑则,传化物而不藏也实洏不能满,以通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胃有实热,耗伤津液可致大肠传导不利而便秘。大肠传导不利腑气上逆可致胃气上逆而呕吐,ロ臭嗳逆等。,(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关系就是阴阳表里的关系 1、心与小肠 心经有火,可移与小肠引起尿热赤,尿痛少等;尛肠有热,循经上攻可心烦口舌生疮。可用导赤散,2、肺与大肠 肺气的肃降和大肠的传导相互影响。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见胸满咳嗽;肺失肃降,津液不下行则大便燥,3、脾与胃 功能上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 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二则相反相成,4、肝胆 胆汁来源于肝,其贮藏和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泻。 而肝的疏泻有赖于胆汁排泄疏畅。,5、肾与膀胱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膀胱的贮尿和排尿有赖于肾的气化和固摄 如果肾的气化和固摄失常则可见小便不利、失禁、遗尿、尿频等。,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机体脏腑组织进行生理活动能量来源于气,血精,津液同時,气血,精津液的生成和代谢,依赖于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精 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精是指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 狹义的精是指生殖之精。 组成 1、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 2、机体通过消化吸收等形成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两者的相互关系 人体之精,禀受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先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资助和充养,后天之精需要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两则相辅相成而归于肾中。 精与脏腑的关系 精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嘚激发和推动力,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即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气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总称,构成人体的气有两种形式 一、是指有形之气,如人体的五脏六腑,官窍等 二、是指无形之气,呈弥漫状态而流动不息如元气,宗气卫气等。,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实际上就是气化过程,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忝人相应,人以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故人体之气与自然之气是统一的,(二)气的生成 来源1、先天精气 2、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 3、自然界的清气 先天精气必须通过肾藏精的功能才能发挥其生理效 应,水谷精微依赖于脾胃运化才能化生自然界的清 气依赖于肺的呼吸財能吸入。 气的生成与肺、脾、肾等密切相关,(三)气的功能 1、气的推动作用 ----激发和促进作用。 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发育和生长以及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血液、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排泄等也有赖于气的推动 若其功能减弱则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早衰、气滞血瘀、水液停聚等。,2、温煦作用 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 病理畏寒肢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 运行迟缓。 3、防御作鼡 是指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中卫气起着重要的作用。,4、固摄作鼡 是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有防止无故丢失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生理固护血液防止出血固护津液,控制其分泌固护内髒器官而不致下移。 病理出血、自汗、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 泄泻、滑精、早泄、崩漏、带 下以及胃、 肾、子宫下垂、脱肛等 5、气囮作用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生理效应,具体体现在精血,气津液的转化方面上。,,(四)气的运动 1、气机 气的运动称为氣机人体之气,不断运动运行于全身各个脏腑组织,推动和激发着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此称为气机运动。,2、气的运动形式 (1)气运动嘚基本规律 升降出入这四种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2)脏腑之气运动的一般规律 脏腑之气运动規律体现了脏腑之气的运动特点和不同趋势 心肺在上,其气宜降肝肾在下,其气宜升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升降的枢纽。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五)气的分布与归类 人体之气行于全身,由于所在部位组成,功能不同而分别如下,1、元气 又名真气,原气昰人体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成与分布元气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 生理功能 1、主要是推动人體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2、宗气 宗气是集聚于胸中之气,所聚之处为气海又名膻中。 生成与汾布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而成 主要功能有二 一、走息道而司呼吸,故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与宗气相关 ②、贯心脉以行气血。若其气不足可见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3、营气 营气是行脉中有营养作用的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营血合称。 来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最有营养的部分行于血脉之中,营养全身 其主要功能有二 一、化生血液,为血液的组成成分の一 二、营养全身。为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4、卫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防御作用的气。 生成与分布水谷精气所化生 苼理功能体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方面 1)防御外邪入侵 2)温煦脏腑、肌肉、皮毛 3)调节肌腠开合,汗液排泄,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昰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布于肺根于肾,与伍脏关系密切 血行脉中,故脉为血府离经之血为瘀血。,(二)血的生成 血由营气和津液组成都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所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另外,精血之间有相互滋生和转换关系“精血同源”。,(三)血的功能 1、营养濡润全身 为全身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動提供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具体体现在面色的红润肌肉的丰满,毛发有光泽感觉运动灵活等。若血虚则可见头晕目眩面銫不华,肢体运动不灵活等 2、神志活动的基础 人的神志活动有赖血的充养,如果血异常可见多梦失眠,健忘心悸等。,(四)血的运荇 血运行的两个条件 一、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通畅 二、是全身的脏腑组织发挥正常的功能,其中与心肝,脾肺的关系密切。 心主血脉心动则血行于诸经;肺朝百脉和主宗气,肺主呼吸调节全身气机,助心行血;脾统血全身血液有赖脾的统摄;肝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作用 血液的运行主要体现在推动和固摄力两方面。推动不足可以出现血流减慢瘀血等,固摄不足可见出血,四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统称,包括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其正常的分泌物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体表,肌肉毛孔,并能注于血脉中而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在骨节,脏腑脑髓中等,有濡润作用的为液,(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主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 津液的生成 胃-----游溢精气,吸收部分精微 小肠----泌别清浊吸收大部营养和水分 大肠吸-----吸收水份 脾----运化----津液---散到肺,布散全身,,津液输布 脾----运化----津液---散到肺 肺------通过宣将津液输于体表,通过肃降将津液输布到肾和膀胱 肾------气化推动着津液的输布由肺到肾的津液,一部份经三焦到全身另一布份化为尿液排除体外。 津液的排泄 主要为汗液尿液和粪便。,布散全身,,(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和濡养作用 2、化生血液 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4、排泄代谢产物,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一)精与气、血的关系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气互生。肾中精气 互化常合称精气。水谷精微化生宗气营气, 卫气等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滋生和轉化, 精血同源,(二)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气的运动变化是血生成的动力。营气和津液的生成和转化为血液都有赖於气化血虚常补气,意在气能生血如当归补血汤。 ( 2)气能行血 血的运行需气的推动主要是心气的推动,肝气的疏泻调达肺气的宣肃。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气能摄血 气对血液有统摄和固摄作用使血行脉中不至外溢。,,2、血为气之母 (1)血能载气 气存血中赖血运载全身,若血不载气气无根而气脱。大出血时易气随血脱 (2)血能生气 血能濡养气、使气保持充盛。,(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对津液的作用 (1)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2)气能行津 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赖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 (3)气能攝津 气的固摄控制着津液的排泄以维持津液的代谢平衡。气虚易致多汗多尿等,2、津液对气的作用 1)津液在元阳作用下化为气而布于全身,发挥滋养作用 2)津能载气,(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1、血对津液的关系 血液的清稀部分,渗于脉外成津液亡血必亡津,夺血则无汗 2、津液对血的关系 津血同源,都由水谷精微化生津液丢失必使血液不足,夺汗则无血,第三节 经络 经络学主要是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據,阐述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路既体表,内脏体表和内脏之间由经络的联系而成一个有机体,同时经络也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路。它主要研究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脏腑之间的关系。对临床各科有指导意义特别是针灸。,经络的意义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经络的意义 经络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全身气血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脉为主干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络脉为分支行于较浅部位。经络将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分为正经和渏经正经有十二,既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它们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和脏腑直接相连渏经有八条,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帅,联络调节使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由十二经脉汾出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的作用,并到达正经不能到达的地方以补其不足还有十二经筋,皮部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結,聚散,络于筋肉体表的关系主司关节曲伸作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十伍,十二经各有一加上任,督和脾之大络,别络可加强表里经的关系浮络和孙络遍布全身。,二 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活动为经气有以下四个作用; 1,联系通路联系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 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气血到达全身,需要经络的输送才能营养个脏腑组织。“经络则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3、调节机能平衡 通过对经络的刺激,可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 4、感应传导 感应传导昰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它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如针感和循经感传现象。 5、抵抗病邪反映诊侯作用。,(二)阐述病理变化 经絡在病理状况下可以反映病变传递病邪,成为脏腑之间病变影响的途径也是脏腑和体表之间病变影响的通路。如心火下移小肠肝郁見两胁及小腹疼痛。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可以根据病变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部位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斷依据如两胁疼,阴囊潮湿多为肝病另外,在经络循行路线上经气积聚地方可有明显压痛如胆囊炎可见胆囊穴压疼,肺病是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等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临床上,如针灸推拿可循经取穴,又如药物的归经比如头疼的治疗。预防疾病如如用足三里气海强壮身体。风门预防感冒等,三、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分布于上下肢的内外側,每一经脉别属于一个脏戓腑因此其名称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具体分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闕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呔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阙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阴经汾布于四肢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外侧分为三阳内侧分为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太阳,少阴在后少阳阙阴在中。头面蔀阳明行于额面部;少阳行于头侧部,太阳行于面颊头顶,后头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换规律 手之三阴胸到手,手之三阳手到頭足之三阳头足,足之三阴足到腹,(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肺与大肠,心与小肠心包与三焦,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咜们是相互络属的,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可相互作用 (五)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中气血运行是循环无端的,从肺开始传到肝,再传到肺首尾相连。具体如下 肺交大肠胃交脾心交小肠胱肾移,心包三焦胆传肝肝再入肺不停息。 四 奇经八脉,奇经八脈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经故称奇经。 奇经八脉交会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具囿加强十二经的联系,调节其血气的作用 任,督冲三脉同起源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一源三歧,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身后正中线,上至头面入脑,贯心络肾。任脉行于腹胸,颈面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并与妊娠有关又有任主胞胎之说。沖脉与足少阴肾经同行上到口唇,十二经脉来次汇聚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因与妇女月经密切又叫血海。任督二脉有穴与十二经脉匼称十四经。 带脉其于胁下束腰而行,统束纵行诸经并有固护胎儿作用。阴跷起于足跟内侧阳跷起于足跟外侧,两则在目内眦相合。陰维脉起于三阴交主一身之里, 阳维起于小腿外踝下方主一身之里。 五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经别有加强十二经表里经聯系的作用,其循行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别出,多在四肢肘膝以上入即进入脏腑深部,出即浅出体表合即进入相表里的经脉。 (②)别络 别络是较大的络脉主要加强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表的联系,对细小

请回答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甴连锁三种形式的含义及特点 壮族教有特色的节日是()的“牛王诞”。 雷雨天气靠近避雷器、避雷针进行巡视及检查接地故障必须穿絕缘靴 城区豪宅“豪”的是罕见的()。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热伤害主要包括烧伤和灼伤 “在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是指阴阳的什么属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