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家属公会大病医疗互助互助的金额

市总工会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
  “以前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根本没想到一年交36元钱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次生病,拿到了7694元补助款,这可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钱啊,谢谢党,谢谢市总工会!”昨日,提及我市的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从中受益的福建煤电公司培丰煤矿的机修工毛广勇万分感慨。  以“聚小钱、办大事”“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为宗旨的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从2007年在我市启动以来,已成为我市职工抵御疾病风险的又一道防线,全市医疗互助活动累计有13515个单位、110万人次职工参加,补助36150人次,补助金额达3969万元,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并成为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新品牌。  为职工大病医疗撑起“保护伞”  2001年起,我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和待遇水平与职工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职工因病致贫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救助患病职工,2007年,我市启动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凡龙岩市行政辖区内所有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在职在岗职工(含农民工),均可由单位统一组织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缴交互助金60元,非公企业职工每人每年缴交36元,女职工参加女特病活动的另外缴交25元即可参加活动。  集腋成裘拒风寒。以非公企业职工为例,一名职工一年缴交36元,一天还不到0.1元,但却能得到200―25000元不等的补助。据介绍,参加活动的在职职工,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指定医院住院,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支付后的自付部分,扣除全自费医疗费用和门槛费后,能得到40%―50%的补助;如果是乳腺癌、宫颈癌等女特病,除了医疗互助补助金外,还能得到元的额外补助。  新罗区财政局某职工2008年患病以来,已经得到补助130221元,其妻子2009年底患有乳腺癌,得到了医疗补助和女特病补助共17800元,而6年来他们缴交的医疗互助金还不到900元。  “职工医疗互助是职工自愿参加的,它不同于商业保险行为,不具有任何商业色彩和盈利目的,靠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其运作方式就是通过广大职工的力量,去帮助生病困难的职工,完全是一项‘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的社会保障拾遗补缺的活动。”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华玉介绍说。  打造工会帮扶活动新品牌   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职工医疗互助已成为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工会组织协助党和政府解决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民心工程。经过六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开展,互助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并成为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新品牌。  “医疗互助金不多,却能够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做好事,所以,从2007年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就为1900多名员工缴交了互助金。6年来,公司缴交了39.3万多元互助金,有538人次受益,补助了64.88万元。”龙岩烟草工业有限公司的工会办公室主任姜志对此感触很深。他说,作为有几千名职工的企业,职工生病住院时有发生,而平时职工慰问往往集中在困难职工,很难面面俱到,职工医疗互助则很好地弥补了不足。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于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尤为突出。福建煤电有限公司有8000多名职工,且大部分是农民工。农民工看不起病或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公司便把职工医疗互助当作公司多层次困难帮扶的体系之一,用缴纳医疗互助金这一“少钱”,为职工办成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大事”。6年来该公司已有866个职工受益,共获得120.3万元的补助。  “积土成山,山拒风寒。”为把职工医疗互助这件好事办好,达到“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的目的,市总工会不断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认真研究推进活动的办法,从各个流程和细节上不断进行规范完善,并与职工医保制度、新农合制度相对接,使互助的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便捷,更加严密,让更多职工特别是需要帮助的职工参加进来,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救助。  &与时俱进让更多职工受益  职工参加医疗互助是对自己的一份关爱,对家庭的一份承诺。龙岩精博家电公司所有员工都参与了医疗互助。但该公司50多名派遣工却不愿意参加。该公司工会主席刘伟娟告诉记者,去年,一名派遣工得了宫颈癌,如果参加医疗互助就能得到6000元的补助,但因为没有参加,她没有得到一分钱补助。刘伟娟说,这个例子让她特别痛心。  “就目前的情况看,每年参加互助的职工还不到全市职工总数的50%,且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市总工会社会法律保障部部长林添福说。10月18日,新一期的职工医疗互助又将全面启动,市连心帮扶行动领导小组和市总工会的领导干部们非常希望有更多的职工愿意加入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中来。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随着医疗费用逐年上涨,职工住院率逐年提高,报销比例逐年增加,而职工缴交的医疗互助金标准六年都没有进行调整,致使全市医疗互助活动资金已严重出现风险,漳平市、武平县在前两年就已经收不抵支,据测算,市本级、永定县在第六期医疗互助期结束时也将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医疗互助活动将无法持续健康开展。“为了让职工医疗互助之路走得更宽更远,市总工会将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组织好医疗互助活动,适时调整政策,让更多的职工受益。”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云龙如是说。  建设“民生龙岩”的有力举措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市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七年来,不仅放大了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力度和效能,而且为共建共享夯实了基础。  闽西是老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上还有不少差距。一些已参加医保的职工,住院自付比例高,加上看病贵,致使有病不敢住院等情况反映强烈。  13515个单位、110万名职工参加,累计补助36150人次,总金额达3969万元……龙岩市总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增强广大职工抵御大病风险能力,缓解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实际困难,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促进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职工医疗保障体系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建设“民生龙岩”的有力举措。
 姓&&&&名:
 联系方式:
 性&&&&别:
 评&&&&分:
 评论内容: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用户需对自己发表的看法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主办 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龙岩市新罗区数字办建设管理
业务电话、传真:&&举报电话:
网站统计:上海市总工会
<font color="03年年鉴
当前位置:
&&2003年鉴保障经济权益
-----------------------------------------------------------------------------
  【上海各级工会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职工互助补充保障体系】上海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光荣传统,结合送温暖工程,将开展和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作为职工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工会构筑并进一步完善以市总工会、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各基层工会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职工互助补充保障体系。为积极推进上海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医疗救助为扶持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市总工会先后推出“在职职工特种重病团体互助保障计划”、“上海市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上海市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保障计划”,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普遍欢迎,截至12月31日,全市有175.66万人参加了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占在职职工总数64.7%;有251.76万人参加了市总工会职工住院互助保障计划,占在职职工总数82%;有225.73万人参加了退休职工住院互助保障计划,占退休人员总数95.6%以上。全年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累计给付3
132人,给付金额2621.1万元;职工住院互助保障计划累计给付12.39万人次,给付金额7
018.9万元;退休职工住院互助保障计划累计给付45.83万人次,给付金额1.84亿元。同时,通过行政资助、工会补贴、个人出资等办法,建立起企业内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成为各级工会构筑与完善职工互助补充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
  (顾学庆)
  【上海工会三项互助医疗保障计划持续发展】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在全市职工中开展的三项互助医疗保障计划,经不断充实和不断完善,获得持续发展。年内,根据职工和基层的需要,市职保会在原《上海市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了“三年期住院保障计划”,与一年期计划并存,供不同单位选择。全年共有59.62万名职工参加三年期计划,占参加“在职职工住院保障计划”总数的23.6%。又根据一部分单位特点,在原《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60元缴费的基础上,新增两种还本型缴费办法,一种是:保障费每份340元,保障期满返还310元;另一种是:保障费每份620元,保障期满返还620元。(其余参保办法、保障内容、保障金额、免责期、慰问金等各项条款不变。)8月,新收费办法一经推出,即受到全市职工欢迎,到年底共有2.46万名职工参加,占当年参加该计划总数的5.2%。经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全年参(续)保达536.38万人次,互助补充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具体见下表:
    (周红燕)
  【市职保会互助补充医疗保障金为职工排忧解难】为配合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适应广大职工群众在改革中的迫切需求,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在全市职工中开展的三项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受到了普遍欢迎,到年底参保职工已有653.15万人次,从而为工会进一步在职工中开展互助互济活动积聚了资金,为职工提供了帮助。2002年给付情况如下:
&  其中,两个住院保障计划给付达万元以上的在职职工838人、给付补充医疗保障金1 294.52万元;退休职工884人、给付补充医疗保障金1
401.5万元。
  (周红燕)
  【市职保会加强对社区工会服务处、点工作的规范管理】为方便退休职工就近办理住院补充医疗保障金给付手续,市职保会对新建的19个区县130个街道镇的工会互助保障服务处、服务点加强了管理。按照“规范、服务、提高”的目标,一是相继下发了服务处、点有关工作规定;二是开通了服务处局域网,将相关信息及时上网,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工作人员的培训;四是反复强调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准确的服务要求,使服务处、点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服务处、点共为退休职工办理住院、门诊大病补充医疗保障金给付29.51万人次,占给付总数的64.4%。经过先后4次培训,及深入服务处悉心指导,各区县服务处的差错率从开始的10%以上、年初的平均4.9%以上,下降到年底的1.31%,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也为社区工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红燕)
  【杨浦区总工会加大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力度提高保障覆盖面】杨浦区积极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区职保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互助保障参保人数和金额呈现递增趋势。到年底,参加职工住院保障计划的在职职工达6.43万人,参加重病保障计划的在职职工达6.3万人次,共为在职、退休职工2.33万人次办理理赔手续,给付金额936.58万元,减轻了政府、单位和职工的负担,充分发挥了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互助互济作用。
  (张利敏)
崇明县总工会主席黄炎明、副主席陈英向职工转送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给付的住院医疗保障金(陈进修摄)
  【黄浦区总工会加大力度及时为全区职工办好实事】各级工会积极落实区总《关于在企业改革中为职工办好实事》文件精神,组织全区职工募集“一日捐”帮困资金141万元。区总及通过区总与各级工会救助各类在职、离退休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困难劳模和困难企业工会主席7.63万人次,下发生活保障金1
127万元。向100名因病致贫职工提供门急诊一个自负段的助医帮困金。向100名特困职工子女提供助学帮困金。区总、区机关工会干部自费与18名困难职工子女结对助学。教育、外滩社区、南京社区等工会有计划有实效地为职工办实事。全区工会还抓保障计划宣传落实、服务理赔和丙种计划退保。到11月10日,参加《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职工累计6.13万人;参加《在职职工住院保障计划》8.04万人,两项理赔4408人次,金额达285余万元。全区工会组织7269人次从业培训,送上技能;联办3次大型劳务招聘会,送上信息;聘请再就业带头人为“再就业援助员”,巡回讲演,并与区总、各级工会协作,促使3
655人实现再就业。新世界、南外滩集团工会制作再就业事迹VCD和组织业内报告团广泛宣传,也有效推进了再就业。规范劳模管理、慰问、评选、教育制度,发挥劳模导师团作用。开办董家渡、金陵社区劳模爱心班,为困难职工子女送上教育。
  (吕诚陆)
  【静安区新镇江酒家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为发扬职工的团结互助友爱、互助互济的精神,缓解职工就医负担,公司工会与行政协商,除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市总工会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外,还通过公司行政、工会和职工个人出资,建立公司医疗救助基金。基金具有三个特点:(1)参保范围扩大。由在职职工扩大已签协保的职工;(2)救助标准的扩大。自负部分医药费在享受市总工会互助保障理赔后公司再给予25%的救助。(3)把参加市总工会住院保障计划与公司住院医疗救助相结合。两者必须同时参加。
  (钱凤)
  【闵行区总工会互助保障服务运作平稳】为实现工会工作向社区延伸,区总工会建立了1个职工互助保障服务处、10个街道(镇)社区工会志愿者服务点。与此同时区总工会注重对服务处、服务点的管理。首先,建立了每3个月1次的例会制度,工作中信息及时沟通;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做到规范服务;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本着服务职工、方便群众的宗旨,全区服务处、服务点工作人员共为1.08万人次退休职工办理住院保障给付,给付金额为421.15万元。经过近两年的平稳运作,无论是区服务处还是街道(镇)服务点,在服务意识、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宣传职工保障“互助互济功能,方便社区退休职工住院保障金的给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为社会献一份爱心,为自己留一份放心”,已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个人花小钱保太平,工会聚小钱办大事”的良好格局开始形成。
  (洪梅)
  【金山区总工会建立和完善六大保障机制】区总工会突出维护职能,建立和完善“六大保障机制”,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1)完善各级工会是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确保“送温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2)完善三级帮困网络机制,区、镇(街道)、基层帮困工作不断线;(3)完善帮困资金管理机制,区职工帮困基金本金已达到500万元;(4)完善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职介机制,年内已有200多名下岗人员重新上岗;(5)完善对特困职工、退休职工实施医疗援助机制,年内已向70名退休职工发放每张价值500元的医疗帮困卡,还出资为1
800多名困难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检查。(6)完善企业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全区各级工会通过定向结对、节日慰问、春秋助学、医疗帮困、应急、救助等多种形式,累计出资140多万元援助了2
000多名困难职工。
  (胡永平)
  【南汇区总工会认真抓好职工互助保障工作】为配合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协助政府平稳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南汇区总工会狠抓“住院和特种重病补充医疗补充保险”等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全年各类保障的投保总人数为3.61万人,投保总金额为249.67万元。其中,住院3.14万人,金额202.97万元;特种重病4
545人,金额33.43万元。赔付人数1.13万人,赔付金额460.23万元。
  (周惠超)
  【崇明县总工会多层次推进职工医疗保障工作】为配合市政府《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实施,从维护职工经济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出发,积极探索多层次的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新路子。首先继续做好市总工会职工保障互助会各项保障计划参保工作,共有2.36万名职工分别参加了市总工会的住院和特种重病医保;2.03万名退休职工参加了住院医保。与此同时,于4月推出了《崇明县职工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9月底,县总又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推出了《崇明县职工门诊(住院)医疗补充保障计划》,该保障计划主要针对《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中规定的自负部分进行补充保障,职工保障费缴纳标准为每人255元,一年内被保障人因住院治疗而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起付线以下部分,保险公司按70%比例给付;因门诊治疗而发生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对超过500元至1
200元的自负费用按55%的比例给付,对超过1 200元至2 000元的自负费用按60%的比例给付,最高给付1
000元。这一保障计划的实施,使职工因病就医得到了更多的保障。这两项县级保障计划共有2 867名职工参保。
  (陈进修)
  【化学工会着力推进建立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为化解和缓冲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给职工带来的医疗风险,化学工会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确定工作重点的“第一信号”,在系统内努力推进用不超过工资总额2%的费用,建立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工作,为职工群众再增设一道保障屏障。已初步形成了化工系统建立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七个必须”的做法:一是必须明确指导思想;二是必须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三是必须明确基金的来源、比例、解缴时间和负责部门;四是必须明确基金管理原则和制度;五是必须明确基金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和支付标准;六是必须明确审批手续和支付办法及其他需明确的条款;七是基金使用办法必须经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至11月底,化工行业已有22个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基金额达165.3万元。职工群众赞叹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为他们再添了一件“保险衣”。
  (王有福)
  【纺织群众性互助保险成绩显著】为了提高广大职工的参保率,纺织工会积极开展工作,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系统内职工投保工作稳中有升,职工因病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1)制度保证。制定全年参保的考核指标,并将其写入控股公司的集体合同中,确保职工投保工作依法开展。(2)全员宣传。利用各种机会,用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一些壳体企业,工会还逐一对下岗、协保职工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参保的意识,纺织系统内有很大一部分职工都是自费参保的。(3)季度竞赛。纺织工会对下属18个子公司每月出一张投保情况报表,每季开展竞赛,保证把好事做好。(4)填空补缺。利用巡视检查、先进评比、工作考核等手段,减少投保空白点,做到投保广覆盖。全年纺织职工住院投保9.2万人,占94.31%;大病重病保险人数5.1万人,占52.32%。
  (汪叶慧)
  【纺织退休职工踊跃参加《互助保障计划》】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使“老人助老人”、“姐妹帮姐妹”的优良传统充分得到发扬,在97%的人都是自费投保的前提下,全年纺织退休职工投保数达到28.79万人,同比增加了2127人,投保率达到95.52%,同比提高了0.71个百分点。
  (李美其)
  【医药工会和行政联手成立医药职工医疗救助基金会】医药工会和行政各出资30万元,成立了医药职工医疗救助基金会,对医药系统内因医疗而造成的特困职工进行帮助。一是发挥医药行业优势,对一千余名患有大病、重病的职工发放医疗帮困卡,职工凭卡可在集团公司下属的华氏大药房优惠购药和药品援助。二是对患有突发性急病、重病的职工给予救助,为因病陷入困境的职工提供医疗、用药帮助。医疗救助基金会对患有尿毒症、癌症、精神疾病的救助覆盖面达百分之一百。年内又有19家基层企业设立了医疗救助基金会,筹资金额317万元,覆盖职工1.07万人。
  (孙明南)
  【宝钢集团工会推动建立多层次补充医保体系】为了使医保改革顺利推进,又不使一个困难职工生活过不下去,宝钢集团公司工会提出“多层次、多方位、广覆盖、补一块”的补充医保基本思路。经过上下各级工会的努力,已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补充医保体系:第一层次是参加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会推出的三项团体补充医保计划,全集团公司近100%的在职和退休职工参加了住院保障计划,参保人数20.61万人,其中退休职工6.99万人;59%的职工参加了特种重病计划,参保人数7.72万人,三项投保金额累计达919.97万元。第二层次是建立集团公司帮困基金,主要用于解决一些职工特殊困难和支持基层工会建立补充医保体系。第三层次是推动各企业建立形式多样的补充医保计划。第四层次是推动各企业的分厂建立互助合作型的帮困基金,分解分担企业的补充医保任务。
  (蒋晓农)
  【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工会建立《离岗、退休职工医疗专项救助金制度》】为帮助因病致贫的离岗、退休职工提高抗御疾病的经济承受能力,集团公司工会制定了《离岗、退休职工医疗专项救助金制度》,对集团系统的协保职工、离(待)岗职工、待退休职工、退休职工和长病假职工因患重病,除医保以外个人自费部分累计达一定数额者进行救助,以解燃眉之急。专项救助金日常管理由集团工会负责,并接受集团监审部和集团工会经审会的审计监督。每年在集团工会主办的《工会信息》上公布工作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制度》的出台,受到各基层职工支持,更深受离(待)岗、退休职工的欢迎。到12月25日止已有9人次的离(待)岗、退休职工受益。
  (朱毅敏)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健全和完善互助保障机制】一是公司工会设立了职工大病互助基金,制定了公司离岗特困职工帮困基金会管理规定,通过抓好特困职工的帮困,实现全面覆盖、全面落实。一年来,救急济难帮困基金共资助困难职工1169人次,金额29.77万元;特种重病、住院互助基金共为480位职工提供补贴,金额82.89万元;离岗特困职工帮困基金会运转以来,有48位职工接受经济补助,金额4.30万元。二是以各级工会组织为基础,建立了联系反馈网,形成了一条较为通畅的信息通道,及时帮困。各级工会与困难职工保持“热线”联络,急困难职工所急,坚持强调一个“快”字,从而在广大职工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为稳定职工队伍,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推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三是四条途径筹措基金会资金。(1)组织职工加入基金会。(2)从工会经费中拨出一定款项注入基金会。(3)与行政协商,请行政支助。(4)以基金会现有资金进行投资。
  (曹金梁)
  【烟草工会职工生活保障做到点面兼顾】上海市烟草工会对企业职工的生活保障采用自助、互助、救助三种形式,构筑了点面兼顾又多层面的生活保障体系。一是参加多种保险,拓展“助”的方法。在建立《行业职工住院互助基金》的基础上,又为全行业职工参保了市总工会组织的团体补充养老和重病、大病保险,减轻职工因病住院后的经济负担。二是通过对困难职工实施救助的方法,不断扩大“救”的力度,延伸“助”的内容,使职工在遭遇突发性困难时,能及时获得物质上的帮助。工会不定期地采取职工志愿捐款、行政与工会资助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职工互助救急济难基金”足够的资金。并通过制定“职工大、重病救助”办法,帮助因病致贫职工平稳度过困难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医疗需要。烟草工会把大病救济病种从5种扩充到了13种,救济金额再次作了大幅提高,且职工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患大病列入了救济范围;还为行业3
568名女职工参保了女性安康险;助学名额由原来的61名扩充到97位;全年实施大病救助54名,金额50.5万元,住院互助216名,金额16.74万元,救急济难33人,金额8.05万元,困难补助1
304人次,金额18万元。
  (吴金妹)
  【铁路局工会强化意识促保障】铁路局工会为进一步增强职工保障意识,促进保障工作上新台阶,从加强宣传、提高职工保障意识着手,层层落实、步步推进“四个一”系列工作,即开展一次旨在提高职工保障意识的知识竞赛,举行一次宣传保障工作的征文活动,培训一批推进保障工作的基层骨干,编写一本巩固保障成果的知识读本,有效提高了职工的保障意识,促进了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局工会推出了两项举措:一是建立“上海铁路局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基金”,二是下达“关于进一步整合、完善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中各类基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曹建国)
  【港务局工会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缓解重病职工就医难矛盾】港务局工会致力于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医疗帮困和医疗救助即多管齐下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就医难的矛盾。一是通过实施局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和基层工会开展互助互济及帮困组织帮助患病职工缓解其经济压力;二是向全港500余名特困重病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发放了25万元的医疗帮困卡,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三是对于通过上述多种渠道仍不能解决吃饭和吃药矛盾的,则积极争取行政的大力支持,在职工福利费列支,以特殊疾病特殊补贴的名义,给予大额的医疗救助。仅上半年,有27名特困重病职工获得了近6万元的医疗救助,其中最高受益者,仅医疗救助一项就获得近万元的资助。
  (林碧娅)
市总工会、市退管会召开退休职工补充医保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
  (市退管办供稿)
  【运输工会持续发展职工互助基金】运输工会系统共有独立的互助基金组织37个,筹集资金1
123万元,有2.08万名职工参加,占职工总数的87.7%,人均资金额达540.52元。基金增值170.91万元,为1.11万人次的职工,给付了238.67万元的互助帮困金。运输工会根据职工互助基金增值困难的客观情况,改变了基金的运作方式。确定了“持续收费、持久发展”的原则,实行“逐年缴费、小额合理、不还本金、互助互济”的缴费方法。在基金使用上采取“集体决策、可用本金、量入为出、逐步积累”的运作方式。在操作中,除了使用有限的增值资金外,经理事会决定可动用当年增加本金的50%70%,并相应修订章程,保持互助基金的持续发展。年内,运输工会系统又新建了“职工医疗互助基金”9个,有1.35万名职工参加。年内给予1
337人次的职工医疗互助金30.17万元。另外为特困职工发放医疗帮困卡157张,计8.21万元。
  (杨继松)
  【邮政工会努力构筑职工保障体系】(1)倡导职工发扬互助互济精神,定期在职工中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年内,全局共有2.11万名职工参加捐款,金额达到62万余元,增强了二级帮困基金会的实力;(2)发挥上海邮政系统职工重病医疗互助保障会的作用,截至11月底,已为23名患有重症大病的职工和11名在职死亡职工发放了各1万元的保障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困难;(3)建立健全各级帮困组织,并有重点地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帮困救助。从4月起,局帮困基金会对50名特困职工家庭实施每月300―500元不等的定期帮困救助,金额达16万余元。与此同时,各单位帮困组织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困力度,截至11月底,全局共走访、慰问、救助困难职工4
298人次,二级帮困金额144万元;(4)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上海市邮政职工储蓄住院医疗保险,全局有1.42万名职工及家属投保,有436名职工得到理赔,金额达到72万元,人均理赔达1
650元,减轻了职工就医负担。
  (张国宝)
  【东航股份公司工会继续抓好落实职工医疗保障工作】东航股份公司工会启动多种形式的职工医疗保障措施,增强职工对大病、重病风险承担能力。东航股份工会为全公司3000多名女职工办理了民航女职工特殊保护互助基金卡,此项基金主要针对妇科重大、恶性等特种疾病设立,最高给付额1万元,每人每年交付12元,已有6人受益。除空勤人员因享受特殊医疗待遇外,上海地区在职职工100%参加了《上海市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60%的职工参加了《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现已有96人获得该保障计划的补助金16.5万元。
  (袁建国)
  【建工工会完善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机制】(1)完善“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要求工会干部努力做到千家万户登门造访、千言万语促膝谈心、千方百计排忧解难、千辛万苦牵线搭桥。一年来,通过对全集团困难职工状况系统调查,健全困难职工信息库,推行微机管理,基本做到“三清三明”(即困难职工家庭情况清、身体状况清、求助意向清;困难职工底数明、类型明、原因明)。(2)完善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努力规范运作,明确建档立卡重点对象和详细记录20项信息内容,并每年跟踪调查,及时调整。(3)完善多形式多途径帮困机制。扩大帮困基金,并采取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子、效益好的项目部与困难职工签订帮困协议、集资献爱心和挖掘再就业渠道等措施慰问帮助困难职工和退休职工。(4)完善互为融通保障机制。建立各级职工医疗互助会,组织职工参加市总工会互助补充保险计划,为协保职工买一份“特种重病互助保障”保险,并向劳模先进赠送保险和津贴。截至年底,集团内参加《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在职职工有3.07万人,参保面约为73.8%;参加《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退休职工有2.86万人,参保面约为99.4%;参加《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的在职职工有1.16万人,参保面约为28%。
  (胡健芳)
  【市商业工会职保工作四年迈出三大步】市商业工会积极开展职工保障互助工作,坚持发挥“一个优势”(党政领导理解和支持),调动“两级作用”(集团工会和基层运营员),锁定“三重目标”(两年任务过半、三年达标80%、四年达两个100%),加大“四项力度”(宣传、培训、指导服务、对困难职工投保),四年迈出三大步,取得明显成效。至7月,商业系统参加特种重病保障计划的投保数已达9.15万人,投保金额503.28万元,投保率达职工总数的91.55%;参加在职职工住院保障计划的投保数已达10.07万人,投保金额为352.49万元,投保率达100%。同期,职工特种重病保障获赔为105人,获赔金额85.5万元,获赔人数占投保数的1.14%,获赔金额占投保额的16.99%;在职职工住院保障获赔数为5
352人,获赔金额为298.77万元,获赔人数占投保数的5.31%,获赔总额占投保额的84.8%。
  (姜志伟)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病互助医疗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