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大人与人之间分歧和冲突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亨廷顿《人类文明的冲突》
&&&&&&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湘江潮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以他的观点为中心,作一个 案例分析,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21世纪的&文化&断层线的意义。 &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 &   
亨廷顿在美国《外交事务》1993年夏季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 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文章,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在全世 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据《外交事务》的编辑们说,自1940年代乔 治&凯南发表那篇著名的关于遏制共产主义的"X"文章以来,还没有任何一 篇其他文章引起过如此大规模的讨论。亨廷顿后来又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 章,并于1996年将《文明的冲突》扩展成为一部367页的同名的厚书(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是:在下个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 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 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将会成为未 来的战线。 &   为什么文明会发生冲突呢?在亨廷顿看来,文明的差异才是人类的各 种差异之中最根本性的,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除的:如共 产党人可以转变成民主主义者,富人可变成穷人,穷人可以变成富人,但 是,俄罗斯人不能成为爱沙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成不了亚美尼亚人。一个 人可以是半个法国人、半个阿拉伯人,甚至可以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公民。 但是,却很难成为半个天主教徒和半个穆斯林。 &   亨廷顿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实行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 化。未来的冲突很可能是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冲突。他特别强调&儒教& 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于西方的威胁,特别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联手的可能 性。实际上,《文明的冲突》一书的封面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亨廷顿对于世 界大格局的认识:封面右上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基督教十字架,左下方是 地球背景之上的伊斯兰新月,右下方则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中国太极图;新 月与太极图紧紧挨着。 &   亨廷顿根据其理论构想的21世纪文明冲突场景 &   根据上述&文明的冲突&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推演出一幅什么样的21 世纪的&文明冲突&场景呢?亨廷顿自己为我们推演了一个。这绝对是非 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理论所能推演出的结果去判 断其正确与否及其价值。下面就是亨廷顿的场景。 &   2010年(还有13年了,我们多半都看得见),美军撤出了已经统一了 的韩国,并大大减少了在日本的驻军。台湾与大陆达成了妥协:台湾保持 事实上的独立,但公开承认北京的宗主权,并在中国支持下按照1946年乌 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模式加入了联合国。南中国海的石油开发进展迅速,大 部分是由中国,但也有一些越南控制的地区由美国公司开发。由于投射力 量的能力加强,中国宣布它将控制整个它过去一直声称领有主权的海域。 在中越两国的军舰之间爆发了战斗。中国入侵越南。越南要求美国的帮助 。中国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片慌乱。美国宣称它不 能接受中国对于越南的征服,呼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并派出了它所剩 无几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去南中国海。中国谴责这一行动侵犯了其领海并对 战斗群进行空袭。联合国秘书长和日本首相斡旋停火的努力失败,战斗蔓 延到东亚其他地方。日本禁止美国使用其在日本的基地对中国作战。美国 无视日本的要求,于是日本宣布中立并且封锁了美军基地。中国的潜艇和 从台湾和大陆起飞的飞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军舰及其他设施。同时,中国 地面部队进入河内并占领大部分越南领土。 &   由于中国和美国都有能够打到对方领土的核武器,双方默认的僵持开 始了,并且没有在战争的早期阶段使用这些武器。双方都对于核攻击有恐 惧,但美国社会更强烈。许多美国人开始质问,他们为什么要冒这种危险 ?中国控制不控制南中国海、越南,甚至整个东南亚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在美国南部西班牙裔占优势的各州反战情绪尤其强烈,当地人民和政府说 :&这不是我们的战争&,并想援引在1812年战争中新英格兰的模式退出 战争。在中国巩固了它在东亚的初步胜利之后,美国舆论开始认为,打败 中国所需的代价太大,还是谈判结束战争为好。 &   同时,战争对于其他文明的主要国家产生了影响。印度抓住了中国被 困在东亚的机会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进攻。在开始阶段,印度得手了,但 巴基斯坦、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同盟启动了。伊朗装备着现代化武器的训练 有素的军队和巴基斯坦的游击队从两面夹击印度军队。巴基斯坦和印度都 向阿拉伯国家求援&&印度以伊朗称霸西南亚的危险恐吓它们&&但中国 反抗美国的初步胜利在伊斯兰世界激发了大规模的反西方运动。在阿拉伯 国家和土耳其,亲西方的政府一个接一个倒台,由于看到西方软弱可欺, 阿拉伯世界发动了对以色列的大举进攻,而大量裁减了的美国第六舰队无 力阻止。 &   中国和美国都力图获取其他重要国家的支持。由于中国在军事上的胜 利,日本开始慌慌忙忙地要搭中国&便车&了,它从原来的纯粹中立转向 了亲中国的&积极中立&,然后又屈从于中国而成为交战国。日本军队占 领了美国在日本的基地,美军紧急撤出日本。美国宣布封锁日本,美日两 国军舰不时在西太平洋发生冲突。战争爆发初期,中国提出与俄罗斯签订 互不侵犯条约。但中国的成功对于俄罗斯所产生的影响与日本正好相反。 莫斯科对于中国主宰东亚的前景十分恐惧。当俄罗斯采取反对中国的立场 并开始加强它在西伯利亚的驻军时,西伯利亚的大量中国定居者开始骚乱 。中国于是进行军事干预以保护同胞并占领了海参崴、黑龙江流域,及东 西伯利亚的其他战略要地。俄中两国军队在中西伯利亚爆发战斗,原来受 中国控制的蒙古出现暴动。 &   对于交战各方来说,控制和获得石油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日本因此而 更倒向中国以确保其来自波斯湾、印度尼西亚和南中国海的石油供应。在 战争中,由于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落入伊斯兰好战分子之手,波斯湾流向西 方的石油已经是星星点点了,而西方越来越依赖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的 供应。这使得西方加强了把俄罗斯拉到自己一边的努力,并支持俄罗斯将 其控制扩展到在其南边的石油资源丰富的穆斯林国家。 &   与此同时,美国极力争取欧洲盟国的全力支持。但它们除了给予外交 和经济支持外,却不想在军事上卷入。中国和伊朗却害怕西方国家最终会 聚集在美国的旗帜下。因此,它们在波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秘密部署了可 以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并警告欧洲国家不要卷进来。就像中国对其它 国家的威吓除了日本之外产生的都是恰恰相反的效果,这次也是一样。美 国情报部门报告了这些部署,北约理事会宣布导弹必须立即撤走。在北约 采取行动之前,塞尔维亚,希望重新确立它在历史上作为反抗土耳其人的 基督教保卫者的地位,入侵了波斯尼亚。克罗地亚也参加进来,二者占领 并瓜分了波斯尼亚,缴获了导弹,并且开始它们1990年代未能完成的种族 清洗事业。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想帮波斯尼亚人;希腊和保加利亚发动了 对于土耳其的欧洲部分的入侵。同时,一枚带有核弹头的导弹从阿尔及利 亚发射,在马赛爆炸,于是北约对北非的目标进行毁灭性轰炸。 &   美国、欧洲、俄罗斯和印度为一方,中国、日本和伊斯兰世界为另一 方,开始了一场全球战争。由于双方都有核武器,双方的精疲力竭可能会 导向谈判停火,但这样做解决不了中国在东亚的霸权这一根本问题。另一 个选择是西方通过常规力量打败中国。由于中日结盟,美国海军无法从海 岸线对中国的人口中心和工业区发动进攻。西方可以选择从西面打进中国 。俄中之间的战争使得北约欢迎俄罗斯加入北约,并在俄罗斯反击中国对 于西伯利亚的入侵和控制穆斯林石油和天燃气方面予以合作,同时鼓励西 藏人、维吾尔人和蒙古人起来造中国的反,最后部署西方和俄罗斯部队从 西伯利亚打过长城,打到北京,满洲里和汉族心脏地带。 &   无论这次全球文明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什么&&相互核毁灭,谈判停火 ,或是最后俄罗斯和西方军队进军天安门广场&&其更广泛的、长期的后 果必然是主要参加国在经济、人口和军事方面的力量大大滑落。作为后果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从东方向西方转移,现在又从西方向东方回归的权力 ,将开始从北方转向南方。最大的文明之间的战争的得利者将是那些没有 参战的文明。由于西方、俄罗斯、中国和日本都被毁坏了,路就为印度让 了出来。它也参了战,但如果它可以逃脱毁灭,现在它就可以按照印度教 的原则重新塑造世界了。很多美国公众会把美国受害的责任归咎于盎格鲁 -萨克逊精英集团的狭隘的西方取向,西班牙裔领导人将上台执政&&并 由于未参战而繁荣起来的拉美国家许诺的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进一 步加强了地位。另一方面,非洲却不能为重建欧洲提供什么帮助,反而涌 出大批人群去吞食残存的东西。在亚洲,如果中国、日本、韩国被战争毁 坏了,权力也将向南转移,转到印度尼西亚手中,它保持了中立,现在将 变成居于主宰地位的大国,在澳大利亚顾问的指导下治理东从新西兰,西 至缅甸和斯里兰卡,北达越南的事务。而这预兆着未来与印度和恢复了元 气的中国的冲突。在任何情况下,世界的政治中心都将向南移。 &   综上所述,这就是亨廷顿设想的21世纪文明冲突的场景。然而它不会成为现实。我们主张,民主、自由、马列、人权共存共荣,毛泽东思想走向世界,维护世界和平。外交学院国政考研状元讲解真题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
第五章&政治冲突
一.&政治冲突的概念
政治冲突是政治主体利益矛盾激化的对抗形式,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冲突是指在一个既定的政治共同体(国家或地区)内,政治主体之间以利益、观念、政策、纲领或人物为指向的,公开的,直接的相互对抗活动。大致来说,当冲突成为冲突方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或诉诸于政治手段或方式时,冲突便具备了政治性质。
本人QQ:,TEL:&欢迎咨询
▲二.&如何认识政治冲突的原因(10年简答)
1、原生性冲突理论:政治冲突是人类先天的敌对冲动和本能。
2、资源极化冲突论:①权力、财富和声望的高度集中,使那些被排挤的人变得愤怒而产生冲突。
&&&&&&&&&&&&&&&&&&&②拥有特权而使报酬分配垄断化,从而产生冲突。
&&&&&&&&&&&&&&&&&&&③低的社会流动率也会导致冲突产生。
3、心理对抗理论:政治对抗是极端的心理对抗形式,根源在于期望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4、资源争夺学说:对权力、地位和利益等稀缺资源的争夺产生政治冲突。
5、政治系统故障说:政治合法性的销蚀,政府的无能无效。
6、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政治冲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行为对抗,手段多样,如大规模罢工,街头骚乱,恐怖袭击,经济制裁,冷战等。
2.直接对抗,矛盾分歧直接碰撞交锋,可通过冲突双方各种尖锐的言论和互不退让的行为表现出来。
3.公开对抗,矛盾外观化,直观化,不可压抑,通常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媒介形式公开化。
4.目标具体,维护掌权者的某种观念,政策或利益,权力等等。。
四&.政治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1.国内政治冲突
从主体上看,主要有阶级冲突,政党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政治利益集团冲突等。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非暴力政治冲突和暴力政治冲突两大类。
非暴力政治冲突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和政治不服从。
暴力政治冲突主要包括:1暴动:大规模罢工,街头骚乱,恐怖袭击,政治暗杀等。
2.革命3.内战4.军事政变5.独裁专制
&2.国际政治冲突
从表现形式可分:1非暴力的国际政治冲突:如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平渗透,冷战等。2暴力型国际政治冲突:局部军事打击,大规模战争,恐怖主义活动等
从强力程度上看:摩擦,冷战,危机,战争。
五.&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防止战争的措施
&&&战争的爆发原因可以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1、在个人层面上,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敌意和侵略本性,这种本性可能出于心理驱使,也可能处于生物本能或道德堕落。此外,战争的爆发还取决于决策者的预期所得,或者发动战争的人对战争的道德合法性的认识。
&&&2、在国家层面上,战争的爆发主要是国家对权力的追求导致国家之间的势力均势被打破,或者国家权力等级界线模糊。此外,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经常会通过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民的视线,以缓和国内的矛盾。
&&&3、在国际体系层面上,主权国家的无政府状态构成了战争的根本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权力均衡的体系是一种稳定的体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霸权体系才是稳定的体系,只有出现一个霸权国家,局面才会稳定下来;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能力的改变,当一国对现状出现不满,开始得到类似于霸权国能力水平的时候,战争就爆发了。&
防止战争爆发的措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必须真正停止军备竞赛,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直至彻底裁军;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以防止世界战争的爆发;必须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权威和作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六.&文明冲突论(05年名词解释)
&&&文明冲突论是由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国际政治现实的范式。其主要强调的是,冷战后人类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最大的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未来全球性的政治冲突将主要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集团之间;儒教、伊斯兰教文明将构成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最主要的威胁等等。文明冲突论为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注入了新的矢量,开国际政治的“大文化”研究之先河,为研究冷战后国际政治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视角。
七.&冷战后国际政治文化中文化冲突的特点
1、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扩张的倾向更明显。
1)在广度上:①向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正在向西方民主制度过
渡的国家输出民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②&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化”和“分化”的和平演变政策。
③&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援助与受授国必须进行西方是政治民主改革捆绑式文化促销。
&&&2)在深度上:运用文化力量及所谓“软权力”来制约和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内部政治发展进程,而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行动起来捍卫自己的文化,故而文化“入侵”与文化“保护”的冲突也就日益明显。
2、异质文化的矛盾构成了诱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不同文化体系的矛盾与冲突由来已久,尤其是文化中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排他性,一直影响国际冲突的深层因素,冷战后更加突出。
3、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排他性,强化了解决国际冲突的难度。国际冲突一旦具有文化色彩,冲突双方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尺度和标准对冲突进行认识和判断,并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及目标寻找符合自身价值判断的理由,从而是利益和权力之争上升为对文化的神圣追求,使冲突在现实中丧失了妥协和让步的余地,极大增加了通过谈判等形式解决国际冲突的难度。
八.&文明冲突论的不足和缺陷
&&&1、文明不具有国家的能力,缺乏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条件。
&&&2、文明冲突论过分夸大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3、文明冲突论有关冲突与暴力多发生在异质文明国家或民族之间,同质文明内部酿成对抗的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也有局限性。
&&&4、文明冲突论有关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队抗基督教国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冲突的判断,更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现实根据。
九.&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类别
▲根源:(09年论述)
1、从社会原因来说,恐怖主义者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现状不满,对社会抱有一种强烈
&&&&的绝望情绪和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矛盾积怨已深,出现了社会危机的产物。
&2、从政治原因看,恐怖主义大多是强者压迫弱者的产物,或者说是弱者反抗强者的产物。当弱者不能以合法手段改变现状的时候,它只能诉诸非法的乃至极端的手段。
&3、从政治系统的原因看,恐怖主义是政治系统出现故障的产物,及现有的国内或国际政治制度,机构和组织不能够满足恐怖主义者提出的要求,解决面临的危机。
&&4、从心理的原因看,恐怖主义者对自身生活与成就的不满,会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他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献身恐怖主义活动,渴望通过暴力释放自己的愤怒。
&&5、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为恐怖分子制造恐怖效应等,提供了方便的手段。&
类型:1、根据行为体和影响范围分为国内恐怖主义、国家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
&&&&&&2、根据行为者的性质分为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
&&&&&&3、根据主体身份和目标分为奉行民族分离主义的恐怖主义,如北爱尔兰共和军;“宗教”恐怖主义,如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旗号的恐怖主义;奉行法西斯主义的恐怖主义,如欧洲的“光头党”;黑社会恐怖主义,如意大利黑手党;“革命”恐怖主义,如日本的“赤军”。
▲十.&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的新特点(09年论述)
&1、它与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相结合,互相利用,互相推动,推波助澜。
&2、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刺激了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畸形发展,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不得人心,又使得对主要霸权国家的恐怖袭击得到了一些组织和个人的同情与支持。
▲十一&.如何预防和消除恐怖主义(09年论述)
&&1、加强国际合作,团结有效的反恐国际合作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待恐怖主义不能搞双重标准。
&&2、着眼于预防性防御,包括制定相关的反恐立法,建立各种反恐机制,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应对恐怖主义的能力,积极发展反恐技术和战术,加强全社会的反恐参与与合作。
&&3、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包括减少国家与地区的贫困和社会动荡,缩小南北差异,缓和民族、宗教、领土矛盾,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调整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十二.&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对国家主权的削弱。
国际公约和多边协定对国家主权的限制。
国家法对主权的挑战。
地区或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对国家主权带来了冲击。
十三.&如何评价政治冲突的功能和作用
&政治冲突的功能和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微观层面上的,也有宏&&&观层面上的。
1、微观层面上:1)政治冲突有利于促进冲突各方利益表达和本质性理解,有利于彼此相互关系的调整和利益的实现。
2)政治冲突有利于冲突各方内部结构、观念、情感上的整合和调整,增强其内聚力。
3)政治冲突有利于政府调整政策,完善法制,推动社会管理机制的发展。
4)政治冲突及其解决过程,有利于冲突方重新评价和组织自己的政治行为,提高政治认识,促进政治社会化进程。
2.宏观层面上:&1)政治冲突是对现存政治秩序的破坏和物资精神的损耗。
2)政治冲突改变社会利益的分配结构。
3)政治冲突使社会或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第四篇&政治文化
▲一.简述政治文化的含义(09年名词解释)
政治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派伊和维巴的定义:政治文化是由包括经验性的信仰、表达符号以及价值判断三者交织成的体系,它划定政治行为发生的背景,是政治生活的主观取向,包括一个政治体系的最高远的理想以及一般的行为规范。
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的定义:政治文化包括对表现政治的标志和价值及社会成员对政治目标的其他倾向经验信念。
阿尔蒙德的定义,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解释: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观领域,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表现为人们对政治体系的认识情感和评价取向,其作为观念形式而存在,是现实政治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产物。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1、政治认识,是政治主体的机能,是政治主体意识活动的表现和结果,它所测量的是主体的政治知识水平与政治信息量。▲(08年名词解释)
2、政治情感,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机构及其运作过程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与体验,是人对政治的主体品位和心理向背。
3、政治评价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判断。
三&政治文化可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政治文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大众政治文化和统治政治文化;
根据政治文化组成不同,可分为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
根据政治形势的不同,分为专制政治文化,极权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文化;
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不同,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
&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中从人们在政治参与中表现的差异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乡里型文化、臣属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乡里型:这里的人们从来就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只认同身边的事物,对政治体系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不关心政治,没有政治知识,缺少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和可能性,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发展政治文化是相当困难的。
臣属型:在这种文化中,人们知道自己是“公民”,也关注政治,但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卷入政治的,人们一般不去主动的参与政治生活,没有去主动影响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自信,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地参加者,所以民主也是难以扎根的。
参与型: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人们对政治很关心,对政治生活也有很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及积极地试图去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显示出较高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活跃于各种政治共同体中,在参与国家的关系中,体现出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3.什么是政治合法性(08年名词解释)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主要是指政治权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并通过特定时空条件下适当的决策及政策实施来塑造政治秩序和适应环境变化,保持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因此合法性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另一方面更为实质的内容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广泛的信任和忠诚。政治合法性表现为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权威的认识、评价和态度等方面,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4.政治文化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功能
&第一,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稳定。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间接决定因素和力量,是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增加政治信息,增强人们对现实政治体系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2.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现实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和有序性。
&第二,政治文化影响政治民主的建立和巩固。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政治文化的支撑,民主的实现不仅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要通过政治文化的发展来保证得以实现。
&第三,政治文化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政治文化所提倡的平等、法治、民主、权利、竞争等现代观念,极大激发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从而极大推动政治发展的进程。
▲5.论述我国新时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变???????&(详见本章第五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克里:中美关系世界最重要 但美对分歧不会退让
国务卿克里
  【环球军事报道】在美国奥巴马总统前往北京参加APEC会议前夕,美国国务卿克里4日在发表演讲,将美中关系称作&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关系&,说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1世纪的世界格局。但他也毫不客气地表示,在有重大分歧的问题上,美国不会坐视不管。驻美国大使崔天凯4日说,这是美方为奥巴马访华刻意安排的一次舆论铺垫和引导,也体现出这次访问的一些考虑和意图。克里此番讲话被外界认为相当坦率。&这很少见,是对中美关系的一种定位定调&,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中期选举惨败后,只有中美关系还有可能为奥巴马留下较好的政治遗产。
  克里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关于美中关系前景的演讲的。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克里说,美中两个世界最大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双方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根本的基石&。也正因为如此,两国关系需要谨慎管理和引导。
  在高度评价中美关系重要性的同时,克里说,在有重大分歧的问题上,美国不只是&简单地同意保留意见&。&美国之音&报道称,在人权问题上,克里说,美国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将永远支持所有国家的人民自由、公开、地表达不满,而无须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对网络安全,&美国也不能坐视不管&。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和东海陷入的领土纠纷,克里说,美国对南海和东海&越来越紧张&的局势表示&深切&关注。
  &我向你们保证,不管我们的领导人什么时候会晤,一些重大棘手问题都得到充分讨论&,法新社称,克里在演讲中说,为避免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陷入战略对抗的历史宿命,美中两国领导人都明白,两国需要将分歧摆到桌面上进行讨论,管控并尽量弥合分歧。他称美国对华政策建立在两大支柱上,一个是&建设性地管控分歧&,另一个是&在两国有共同利益的广泛议题上建设性地协调努力&。BBC报道说,克里在指出中美分歧的同时表示,两国能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合作,且不只限于经贸关系,这些领域包括打击IS、控制埃博拉疫情、应对气候变暖等。
  &这是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一种调整&,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专家陶文钊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两党都没有否认中美有分歧也有竞争,实际上都在搞&对冲战略&。李海东说,这是美国认认真真地把中国这一新兴大国放在重要位置上。克里提到的几大分歧议题有限,更多提到双方共同利益议题,基调与我们处理对美关系的基调不冲突。克里是试图在&习奥会&前放风声,为两国领导人见面做较好铺垫。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克里在演讲中重申,美国&亚洲再平衡&目标不是策略性影响或排挤某些国家,称加强美中关系是这一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他强调很久以来,中国就不是美国的对手而只是一个竞争伙伴,并祝贺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对这番表态,崔天凯4日就奥巴马访美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既然是再平衡,关键就是要把握住平衡。中国的老话叫&听其言观其行&,看行动和效果。我们当然非常认真对待美国官方对这一事情的说明,我们当然希望事态的发展能像美方所说的那样,那才是积极的方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了营造气氛的问题,这是涉及到大家共同利益的问题。
  据法新社报道,结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演讲后,克里启程飞往巴黎。之后,他将前往北京参加APEC外长会议,为即将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做准备。这将是他出任美国国务卿以来对北京的第四次访问。《华尔街日报》评论说,APEC会议是美国对亚洲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舞台。BB日报道称,奥巴马将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就网络攻击引发美国担忧问题进行会谈。报道援引匿名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方面的立场非常强硬,奥巴马将要求中方停止这种活动。
  道纪忠华智库首席研究员庚欣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奥巴马时隔3年重返APEC,此前他已缺席两次APEC会议,所以不仅中国是主角,在亚太地区有重要战略利益的美国也希望成为主角。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总体而言,美国是以与中国协调的姿态归来。【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温 宪 本报记者 屠丽美 郭 芳】
责编:刘昆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