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魔济公打法好还是魂斗罗好

&& 许尚枢:济公传说简论
许尚枢:济公传说简论来源:济公网    作者:许尚枢
济公传说简论
【提 要】济公传说,源远流长,广泛流传于天台和全国各地,以其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成为诸多济公文化现象的&母体&和&源头&,造成深广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关键词】济公活佛 济公文化现象 内涵& 影响& 价值 济公传说的特点 济公传说的影响 济公传说的价值【作 者】许尚枢,1940年生,天台山济公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
&济公活佛&,是人们对南宋天台籍得道禅僧道济的尊称。济公文化现象十分丰富。其中有关济公的传说,广泛流传于他的故乡和全国各地。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项国家级口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1项是浙江省天台县申报的&济公传说&,归属于民间文学。现试就济公传说的内容、形成、特点、影响和价值,作一评述。
济公传说的内容
现存济公传说至少有一百多则①,内涵丰富,涉及面很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不平凡的身世和少年生活的传说 济公俗姓李,名修元,天台城北永宁村人,出身世代仕宦之家。相传济公父母年过三十尚无子嗣,于是双双前往国清寺伽蓝殿求子,当即有了身孕。十月之后,大殿降龙罗汉像崩倒之日,亦即其母临产之时。由于恰逢戊辰之日,方丈为让他恒修本命元辰,乃肇赐佳名,称作&修元&(《济公出世》)。同时也暗示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与佛门有宿世之缘。济公童年时既聪慧又活泼。他在赭溪边捕鱼抓蟹、清溪桥下捉蟋蟀,在田野放歌牛背,捉迷藏翻筋斗,随父母进寺观听经礼佛。至今民间盛传他嫉恶如仇的故事和自少神功叵测的特异功能。济公小时候看见赭溪里的螃蟹横行霸道,追食小鱼虾米。他恨极了,就逮住蟹,捣成肉酱,撒入水中,让那些平日受欺凌的鱼虾美餐一顿(《捣蟹酱》)。小济公有时也帮父母干点活。一天中午,家里做糊拉汰,等着他洗好苋菜下锅。谁知他却在石墙桥下手握菜梗,蘸水朝东北方向甩去,边甩边喊:&钱塘县失火啦!&人们还以为他有神经病。可不久就传来了杭州大火的消息。说是火势猛救不灭,突然从东南方飞来一朵乌云,降下大雨灭了火。事后人们还在溪岸地上发现新长出来的苋菜呢(《洒苋菜水救火》)。后来济公上赤城山悟空洞读书,见到一个恶少调戏少女,拍案而起。随着一声&佛道圣地,岂容白日横行!&一块石砚飞掷出去,这个纨绔子弟的绸衫上顿时墨污狼藉,只得在游客的谴责声中灰溜溜地下了山(《济公读书赤城山》)。修元在双亲亡故守孝三年期满之后,母舅为他操办嫁与自己女儿的婚事。他却在新婚之日逃到国清寺做了沙弥僧。有个智清和尚嫌他六根不净,强要他在一条板凳下面来回钻六次,以便脱胎换骨。这出闹剧被方丈制止了(《修元出家》)。后来他投奔担任国清寺方丈时与他家交好的灵隐寺住持瞎堂慧远受戒。二、扶危济困和戏佞降魔的传说这是少年济公&捣蟹酱&、&惩恶少&行为的延续,而在范围和程度上大为扩展了。在天台,济公写了&大老爷做生日,银也要,金也要,珠宝也要,红白一把抓,不分南北;小的们真该死,麦没收,谷没收,豆也没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的对联,嘲弄官府做寿收礼,为穷人出气(《棒打寿联飞》)。小西门外需要造一座便民桥,杜知县对此充耳不闻,而以&欣赏&为名,长期霸占国清寺的金木鱼,还喝令责打要求物归原主的人。结果被济公用芭蕉扇搧进溪沟里,金木鱼变成了&木鱼山&,将知县压在底下,木鱼柄随水流到小西门外,变成了一座月弓桥(《利济桥》)。在新昌,宝相寺方丈让济公化缘为大佛镀金,他却把钱换成酒喝得肚皮都鼓出来,还说钱全装在肚皮里了。方丈只好把他锁在大殿里闭门思过。谁知有人看见他半夜爬到大佛头上,猛压肚皮,大口大口往下呕吐。第二天一看,他的肚皮瘪了,而大佛上半身已经贴上金。济公埋怨方丈性急,说再过半年弥勒像就会全身金装了(《济公镀金佛》)。在京城临安,济公周济贫民,为他们治顽疾、解困厄、救性命,直至下火举葬,甚至出奇招,用&抢新娘&的办法,将全村百姓引到村外,避免了一场因大山压顶造成村毁人亡的惨剧(《飞来峰》)。他还凭着两首理真情切的好诗,感动了赵知府,收回伐松造屋的成命,保护了西湖的生态环境(《诗感知府》)。在婺州金华,大旱之年,靠着济公的指点,方药师在山上寻到了水源,缓解了灾情,百姓画图感恩(《济公指点挖洞天》)。在雁荡山,济公一再作法,清除佛门败类(《例灵峰》)。在辽化,济公为早饭屯找到槐树旁的&龙眼&,打井取水,解一方旱情(《济公和尚井》);在北京市郊,济公略施小技,将村姑从恶少的魔掌下解救出来,以致耽误了碧云寺罗汉堂排座位的时辰,只好委屈他做个&梁上君子&(《济公上梁》)。三、蕴含民俗风物的传说济公多才多艺,足迹半天下,他的很多传说,与民俗风物有关,并出现了不少以他命名的事象。有的传说蕴含着相关的地名。像上文惩罚贪官的传说,就衍生出天台&木鱼山&和&利(李)济桥&的地名。抢新娘的传说,成为&飞来峰&山名的来历之一;杭州净慈寺还留下济公由水道运木重修古寺的&神运井&(《古井运木》)。海南省澄迈县的&济公山&(《来自济公山的报告》)和喇嘛洞山顶的&济公帽石&、&扇劈石&(《济公帽石》),广东韶关的&僧帽峰&(《济公帽的来历》);山东省乐昌县方山的&公鸡树&(《济公树》),都因为形肖神活而得名,并伴有一个个神奇的的传说。一些风物传说有多种版本。跟前述&背新娘&相近的有&背妇孺&的故事。前半段的情节是:临安被金人占领,总兵阿骨打屠民成性,济公直闯帅府,背起总兵夫人往钱塘江狂奔,金兵在追渡中淹死不少人。济公背到天台山,只见金兵黑压压一片蜂涌而至,就摘下八盖帽,涨大开来,罩住金兵。他自己和总兵夫人都化成了岩石。观音菩萨见状,就来盖白纱、出眼泪。这就是俗话说的明岩&晴天落白雨,和尚背道孺&景物的来历(《背妇孺》)。水道运木的故事也有好几个。除了桐庐外,还有枫桥&孤孀老母倌&施舍树木给济公,木料顺溪流到一个深潭中,即沉入潭底,然后从那口古井中取出来(《王水娘潭》)。有的风物的名称包含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以天台的几种动植物为例。蟋蟀是大家熟悉的,天台人叫它&游走&。相传是因为济公用一只&跷拐&蟋蟀,大败方财主的十只大蟋蟀,然后带到京城,屡挫名蟀,人们称之为&赢走&,谐音为&游走&(《&游走&的来历》)。刻薄财主的独养千金患了&大头颈&病,百治不效,让济公用一种茎细藤长叶绿花红的草药和盐捣烂取汁,每次施治都要让财主破费,后人就称这种草药为&破铜钱&(《破铜钱》)。相传古时有一只大蜘蛛,人称&虫喜王&,它生的小虫喜专吸人血,使人们变得只会吃不会干活。济公捣毁了&虫喜王&,让那些小虫喜只叮朽木不叮人,而用那种朽木树皮煎汤,却有消肿止痛之效。济公将它种在国清寺妙法堂前。人们轻抚树干,枝叶就会摇动,像是有人搔痒(《搔痒树》)。
济公传说的形成
济公传说,是适应两宋之交内忧外患黎民呼唤救星的时代要求,在佛国仙山浙东名邑&&天台和李氏世代仕宦且为佛教善信的家庭的背景上,以修元和道济的真人真事为基础,经过民间长期艺术加工和口传心授而逐渐形成的。一、内忧外患、黎民呼唤救星,是产生济公传说的时代需要济公生活的年代,恰当宋室南迁,内忧与外患交迫之时。在金兵的得寸进尺面前,宋军节节败退,有的还乘机劫掠,而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过着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高宗勾结丞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抗金民族英雄岳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忠奸颠倒,生灵涂炭,,因辽金元侵凌造成的南迁流民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寺庙),亟待拯救。在方腊、钟相、杨么这样的草莽英雄被镇压之后,在李纲、宗泽、岳飞这样的贤相名将被排挤杀害之后,民众心中的希冀并没有熄灭,他们把一位与自己休戚与共的僧人推到历史的台前,这就是济公。佛宗仙源的天台山吹来了一阵清风,畸形繁荣的宋京不啻升起了一支灼灼妙莲。济公把无情的鞭挞指向贪官恶棍,让温馨的慰藉洒向底层百姓。于是美丽神奇、幽默诙谐的济公传说应运而生,承担起击浊扬清、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社会责任。二、仙佛古邑和积善世家,是孕育济公传说的史地背景&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早在东汉,佛教就已经传入天台。东晋时五百罗汉应化于石桥;陈隋之际智者首创天台宗于佛陇,他亲手奠基的国清寺成为韩国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唐和五代,禅宗牛头禅、临济宗和法眼宗发达于此;到了北宋,邑人张伯端又在汉末葛玄开辟的桐柏山创立了道教南宗:于是天台成为遐迩闻名的&佛国仙山&和&五百罗汉道场&。正因如此,世代仕宦而又信佛的济公祖上选择天台为其卜宅之地。他的远祖李遵勖是枢密使、右千牛卫大将军李崇炬的孙子,做了太宗的驸马。遵勖和儿子李端愿与乃祖一样,都是著名的佛教居士。修元祖父辈李涓以知县招集义军与金兵血战,捐躯疆场。族叔雪巢法一为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晚年退居天台平田观音院。父亲更是敕令&易教为禅&的国清寺的护法,与具有国师地位的住持慧远交好。因此修元出家,成为慧远弟子、杨岐派得道高僧,民间流传济公为降龙罗汉投生,云游天下,普渡众生的故事,就决非偶然。三、真人修元和禅僧道济的传奇经历,是创作济公传说的现实基础济公出身名门,早年锦衣玉食,但他的立足点始终在劳苦大众的一边,可谓是统治阶级的逆子贰臣。其师侄居简所写的《湖隐方圆叟舍利铭》②说他: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末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荡、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暑寒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一方面自己难免冻馁,一方面又乐于助人;一方面嗜酒如命,一方面又轻易不上灯红酒绿的豪门。他热心的是&息人之诤,救人之死&。这就是说济公热衷的并不是做个&自了汉&,而在于努力完成佛门&普渡众生&的使命,在实践中行菩萨道。反映在传说上,则是以济公少年时读书于赤城山,其后出家国清寺,受戒于灵隐寺,常住于净慈寺,塔葬于虎跑寺的生平经历为主线,以惩恶扬善为中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地域非常宽广。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东至辽宁,南至海南、广州,西抵甘肃,北至北京),到处都有济公疏狂耿介的身影,到处传诵着济公美丽动人的故事。济公其人其事无疑是济公传说之本。四、由感戴钦慕而美化神化附会,是塑造济公形象的艺术手段民众是最实际的。济公自己寝食无定,却乐于助人,勇于排难解纷和救人于水火之中,理所当然地赢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进而传颂其功德和事迹,在讲述和赞扬中又免不了美化乃至神化。如济公主动为老僧和贫者治病,方法又有些特别,并且颇有疗效,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好感和钦慕,有意无意地对其功效加以夸大,以至于愈传愈神。再如净慈寺失火,济公去严陵山和四川等地募化,使之恢复旧观。对于这样一位精通翰墨、广结善缘的僧人,在短时间内募捐建殿成功,民间肯定会有一些传闻。著名的&运木古井&传说就是在辗转相传中,经过夸大、变形的结果。神化往往从一个人的降生开始。由于天台山是五百罗汉道场,济公双亲虔诚信佛,与国清寺有香火缘,当年恰巧又有罗汉像崩塌之事,于是济公的出生就与降龙罗汉转世联系在一起。济公天份本高,博学多能,谐谑峻机,说些话类似谶语,一旦应验,人们更信以为神。他的貌似疯狂也就成为神佛韬晦或应机施教,由此产生了灵验故事。出于对济公永生的信念和缅怀之情,在天台和临安又传诵有多个显圣的传说,远至宁夏泾原还有济公转世的神话。此外,出于对济公的睿智和神通的坚定信仰,人们往往把一些无名氏的集体创造的技艺,附会到他的身上。像饺饼筒、五味粥的创制,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济公送书途中遇雨,智改门联,得以进入吝啬鬼家避雨的传说,显然是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标点趣闻,嫁接过来的(《天留客》)。这也是民间文学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济公传说是民间文学家对真人修元和禅僧道济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的加工和改造的产物,并融进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民情风俗的内涵。
济公传说的特点
济公传说作为一种以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一、济公传说的内容特点一是普世性。上述众多例子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这是由济公的性格和经历造成的。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遁入空门,万念俱寂,自然以静默为主。济公却不是这样。对他来说,普度众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他有一种主动入世的态度。《舍利铭》说他&勇为老病僧办药石&,一个&勇&字可以想见他扶弱济困时那副主动热情的样子。他从天台起步,&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常与平民为伍,更可以看出他云游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接触人之多和生活之不安定。四者结合,自然会生出无数的故事传说来。按照现在的省市区来看,至少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北京、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市都有济公传说流传。分而言之,天台以及新昌、嵊州、诸暨、东阳、金华、乍浦、舟山一带,流传着济公降生出家、扶危济困、劝善修寺、戏佞降魔的故事,杭州、昌化、安吉、嘉兴、平湖、雁荡和苏州、无锡、衡阳、昌乐一带,故事内容更为广泛,涉及到相府、衙门、山川、里巷、寺庙和民情风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更多层面,展示了更多的众生相。二是宗教性。天台山是佛道圣地,具有浓郁的宗教氛围。传说的主人公的出生和成长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居士世家、罗汉投生、寺庙听经、禅寺出家、具有神通。禅宗在宋朝成为天台山佛教的主流。天台宗祖庭国清寺易教为禅,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作为禅宗杨岐派的传人,济公处处表现出顺应自然、超佛越祖的理念和行善积德的实际行动。信佛家风的陶冶,使他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儿。他对贫苦百姓有一颗真挚的同情心:家里长工磨粉累了,他要帮着推,并求父母造了一座磨坊(《&济公&尊称的来由》);一位老婆婆赶庙会,撞翻路边小食摊,无钱赔给摊主,济公就脱下衣服抵押(《破芭蕉扇破蒲鞋》),由此而走向积德行善、度人济世的大乘佛教之门。三是与宗教性相联系的神奇性。传说中的济公既然是罗汉转世,游戏人间,自然有种种特异功能。小济公竟然能够在天台看到五百里外的杭州寺院失火,甩苋菜叶竟然可以&近水救远火&;剃刀能够自动绕着奸相的脖子转(《掷刀戏秦桧》);在广州海幢寺,济公让两位罗汉为他把行李挑到韶关南华寺去,结果海幢寺的十八罗汉少了两位,而南华寺五百罗汉堂多了两尊(《罗汉挑行李》)。让人非夷所思,认为他有佛家神通。二、济公传说的形式特点济公传说除了一般传说所具有的&口授心传&的共性外,还有三点很突出③:㈠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这一点与内容上的神奇性相表里。很多偶然的、巧合的以至&超凡人&的情节,往往成为事物转变的契机,从而使故事急转直下,波澜起伏。如《赭溪打鬼救童》,先写小济公与村童在棺材岩坑游泳,好不惬意,不料身边小伙伴突然失踪,一折;正当人们着急时,小济公一个&水底钻&扎进潭里,&水鬼&见了罗汉,赶忙丢了村童,躲进潭底,二折;大家正为村童得救庆幸,小济公突然又扎进潭里,还好长时间不见上来,吓得有人往李府报讯,三折;待到王夫人赶到潭边,却见小济公已经站在岸上,笑嘻嘻地说:&没事了!&原来他已经把水鬼赶回閰王爷那边去了。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济公的智勇双全也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㈡个性独特,形象鲜明。传说中的济公,外表褴褛但不令人厌恶,貌似疯癫却给人以莫测高深之感,说话直捷而理趣内蕴。一看一听,同是&侠僧&,济公既没有武松的&礼数&,也不同于鲁智深的鲁莽,更不像杨六郎那样有俗累,而是一位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罗汉&、&活佛&。当然这是无数民间文艺家长期集体创作的产物,其中也揉进了诸如南朝的神僧宝志、居住在华顶的五代延寿禅师的某些&神迹&。而唐代疯诗人寒山子,蓬头垢面,赤足褴衫,出入国清寺,吃殘羹冷饭,在树间壁上题诗讽喻时弊,与济公更像些,但毕竟没有像济公那样直接干预世事。所以,济公在艺术典型中是无可替换的&这一个&,这也是他至今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十分鲜活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济公的&常态&,在许多场合为了普度众生的需要,他还会有以各种身份的人或物出现的&变态&&&这正是罗汉、活佛异于常人之处,从而增添了情趣。㈢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济公传说风趣诙谐的基调,主要通过语言来体现,以《济公救少女》为例。三伏天,恶少调戏洗菜女时失足落水而死,其父到衙门告状,少女向济公求救,济公让她放心去应诉。且看公堂上的三方对话:县太爷: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知罪吗?少女:奴家知罪。济公:知罪犯罪,罪加一等。少女:哎!活佛,你咋要推井落石啊!济公:你又没有请我帮忙,我有啥办法。少女:哎,我昨天求你帮忙时,你不是穿着羊皮袄烤火吗?济公(大笑):这么热的天,我穿羊皮袄烤火?县太爷,这个人是疯子,赶快把她赶得远一点,想得他发起疯来,大闹公堂。县太爷:济公讲得对,把她轰出去!&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几个来回的对话间就冰消雪融了:始则欲扬先抑、步步进逼,似无去路,铁案笃定;突然峰回路转,迅即顺流直下,水到渠成地来一个&免予刑事处分&,当堂开释。何等高超的设计,何等出色的表演!在这场喜剧中,济公既是演员,更是导演。不由人想起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第四幕法庭中鲍西霞、安东尼奥、夏洛克和娜瑞萨之间的精彩对话。只不过前者更显得举重若轻,而无剑拔弩张之势,堪称佛门大智慧的成功运用。至于《古寺骂奸》中济公在回答秦桧自己为什么迟到时,用&我在那油锅中洗不得澡,那风波亭就杀不得人;我饭甄上乘不得凉,那黄柑也藏不得计&的反剌,将奸臣杀害忠良的狼子野心揭露无遗,而又让对方哭笑不得。更是大快人心。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苏州首富柴某,号称&财万贯&,因妻子将几件手饰借给外甥顾文秀赴京赶考,如剜去心肝宝贝而气瞎了眼,百治无效,央求济公医治。济公领他去见新科状元顾文秀,状元以千两白银作为盘缠钱奉还,财万贯高兴极了,两手反复扶摸银锭,眼晴顿时亮回来了,害怕再度瞎眼,忍痛把银子捐出去《见钱眼开》)。&心病原须心药治&,讽刺入木三分。济公传说的影响 济公传说是一种济公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民间文学,但它在济公文化发展长河中却带有&源头&和&母体&的性质,其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㈠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济公是历史人物,由于他的奇言畸行,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对为富不仁者的抑止,在其生前身后深为人们敬仰,创作了有关他出世、行善、扶弱、抑强和圆寂后显圣等种种传说,其中不乏有意无意的神化。由此导致禅僧道济走向了神坛。济公故乡永宁村和济佛院,杭州灵隐、净慈两寺的济公旧址和虎跑寺的济公塔以及后来修建的殿堂塔院,都成了四众瞻礼和膜拜的地方。有一定&史&的成分的宋元说话人的底本《钱塘渔隐济颠师语录》(以下简称《济颠语录》),采撷民间传说,对济公由人到神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映。众太尉和受了济公恩惠的人,都要供奉济公的&神子&(画像),即是一例。以神化的方法创作的传说,反映了民众对济公的信仰,也吸引和培育了更多的信徒。在辗转反复的传颂中,随着神化的升级,济公也由&侠僧&而&神僧&而&罗汉&而&活佛&,在佛国(严格说应是&大众佛教&)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有些民间教派崇拜济公,作为自己的保护神。清同治、光绪间由赵万秩创立的皈一道,提倡儒释道三教归一。有济公扶乩训文留下。义和团在&十请&神兵咒语中也有&五请济颠我佛祖&之句,并于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发布《济公禅师降坛诗》④。大规模地将济公作为活佛来供奉,是在民国6年(1917)夏。当时著名慈善家、佛教居士王震,皈依济公,请活佛给自己取了个&觉器&的法名。他在上海邀约政界和工商界的信徒,成立了中国济生会。该会以赈灾济生为主旨,通过自筹和以济公临坛扶乩的形式募捐钱物、施医捨药,为各地灾民提供人道援助。⑤民国15年3月,任天台县知事的济公信徒李锦枚和陈立仁、裘炳涛和朱福履等一批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信徒,按照中国济生会的模式成立了天台济公会,亲任会长。⑥他们先后在泉亭、石墙头、赤城山瑞霞洞设立明善坛,以扶乩降神等形式,托名济公为人释忧疑、卜吉凶、诊病施药,而将其实录编成《清夜钟声》上下册,于民国20年印行⑦。当时在台州各县和浙江、江苏等省都有济公坛。民国35年,广州设立康济会。这些都是信仰兼慈善性质的组织。编撰有关济公的善书,是济公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24年蒋照定撰写有《南屏佛祖密行概要》,以济公口吻在菩提法会上宣讲伦理道德,劝人积德行善,而以《佛说消灾解厄心大陀罗尼经》结束。附以《迦叶尊者宣传秘密真言》,称其&专治小儿内外疾一切疑难问杂症&。民间还流传《济公活佛圣训27句》言简意赅,闪烁着佛门的智慧,对为人处世也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再如1992年台湾慈恩坛托名济公宣说《五戒》,包括综论、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戒六讲,然后印发善信。改革开放以来,天台修复了赤城山济公院和济公故里济公殿,民间也自发修建了石墙头济公殿和金钗坟济公庙。各地济公庙宇,如浙江东阳大智禅寺、义乌的济公殿,福建铅山县慈济寺的济公殿,广东梅州丰顺法源寺的济公殿,也得到了修缮,信徒如云。㈡对绘画雕塑舞蹈的影响先看绘画。最早的《济公像》当数信徒们在他生前供奉的&喜神&。其后各种济公画,形象不完全相同。《增订佛祖道影》中的《五十世济颠道济禅师像》,慈眉善目,方耳大口,八字胡子,手执芭蕉扇。灵隐寺的济公像,脸庞丰满,俯首微笑,神情飘洒脱俗,一副慈悲、睿智、关怀众生疾苦的佛相。为清末四川释竹禅98岁时所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以此作为&道济&条目的插图,从而成为济公的&标准像&。现代王震的济公画,寥寥数笔,奇僧形象跃然纸上。当代济公像可谓百花齐放,范曾的大写意,王金泰的水墨,刘庸的漫画,马哲的长卷,各擅胜场。戴云辉以水墨淡彩和速写来描绘济公,颇为传神。表现济公传说的连环画最受儿童欢迎。艾晓临编绘的8册《济公传》,风格轻松活泼,1995年由首都师大出版。罗伟国、胡平、罗壹撰文、潘之绘图的&画说传说故事&的《济公前传》和《济公后传》,于2004年由黄山书社出版。济公最早的雕塑,已无从稽考。宋嘉定二年,居简在赤城山发现一块颇肖济公的岩,称之为&书记岩&。这是因为济公当时任净慈寺书记僧,后人则径称&济公岩&⑧。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济公天然雕像,也是最接近真人的图像。其后出现了各种材质各种形貌的济公像,但大体不出民间传说中不修边幅、洒脱颠狂的形貌。苏州西园寺罗汉堂清代创作的济公雕像,站在过道中,脸部一半作笑状,一半作哭状,以滑稽的形貌面对人生。五台山显通寺济公陶瓷像,面带微笑,颈挂黑色佛珠,两手分执僧鞋、破扇,襟袖不整,一副无拘无束而又幽默放荡的情貌。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济公百态》,被拍成新闻纪录片。储立之的《醉济公》陶塑,虞金顺的《醉济公》雕塑,亦各有千秋。游本昌收藏的竹雕《济公》通高36.5厘米,竹根是圆雕的济公像,开怀大笑,下部则是整竹雕成的大酒瓮,可谓匠心独具。台湾省有高雄县旗山凤山寺前1967年开光的济公像,罗汉造型,右手持扇,左手握酒壶,高61.5尺,为全岛最高的济公像。嘉义市南恩寺的济公像,高5.2公尺余,亚洲最大。济公戴一墨镜,以挡西晒,成为该县对外宣传一大亮点。台南市南化乡有一双面济公像,则与赤城山三相济公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⑨。济公传说进入舞蹈,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据金涛《舟山海洋艺术散论》介绍,清乾隆年间,福建渔民将&跳蚤舞&作为娱乐性的&船舞&之一,传至舟山沈家门,继而传至舟山各岛与宁波定海。民国初年,跳蚤舞与当地&送灶敬神&的活动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敬神的&跳灶舞&。1922年后,定海私塾教师章孝善,又将杭州民间传说《济公戏火神》揉合其中,撷取&寺外斗法&的一幕,铺叙为一个充满喜剧氛围的舞蹈,在灶头、滩头演出。建国初复由双人舞改编为群舞,配上&舟山锣鼓&,以高跷形式展示于舞台。节奏明快,舞步粗旷,恢谐逗趣,赢来观众阵阵笑声。1955年2月,荣获浙江省首届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观摩大会大奖,后又编入《浙江省民间舞蹈集成》⑩。㈢对戏曲影视的影响先看戏剧曲艺。济公圆寂不久,他的传奇经历连同那些传说,即被剧作家作为素材采入戏曲。13世纪下叶,陈德武在《马头调&醉打山门》中就有&那济颠僧,五荤都用,他全不戒&的曲词。明季张大复以《济颠语录》为本,采撷民间传说,编成《醉菩提传》,由老生扮演济公,至今仍是昆剧保留节目。清末,随着京剧戏班进入上海戏园表演,由评书《济公传》改编的《赵家楼》、《火烧大悲楼》、《马家湖》、《古天山》、《双头案》、《白水湖》、《慈云观》、《八卦炉》、《八魔炼济颠》等折子戏(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发展为连台本《济公佳话》,于光绪四年(1878)献演。一些京剧折子戏还进京供帝后欣赏。民国初上海新舞台编演的18本《济公活佛》,由丑角夏月珊饰演,以诙谐幽默吸引人,配上机关布景和幻灯魔术,造成强烈的舞台效果。40年代老闸戏院上演72本《济公传》连台戏,由&三公老生&筱芳锦主演,唱腔挺拔清越,表演亦庄亦谐,更是极一时之盛。汉剧也在继承名丑汪中天、小麻子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1921年在北京为湖北水赈灾义演,得到行家&身段念作无所不妙&的赞叹。包括扬剧、甬剧、潮剧等在内的地方剧种都有济公戏,潮剧还有连台本戏。台湾省的济公连台本歌仔大戏更是载歌载舞,深受海峡两岸同胞欢迎。历史上收入各种《高僧传》的名僧近三千,登上舞台的只有十几位,像释迦、弥勒等也只是偶露峥嵘而已。只有济公一人,有幸成为惟一的主角⑾,是何等的不易。宋代的&陶真&是一种市民通俗说唱文艺,采取诗赞体。到了明代,衍化扩展为散文体的评书、评话。近代以来,评书名家辈出,还流传&学评词,有架式;学悟空,装猴子;济颠僧。趿拉只&的俗谚,可见其影响之大,深入人心。苏州范玉山从京剧连台本戏中取材变化,将戏曲动作融入自编的长篇《济公》之中,演得惟妙惟肖,人称&活济公&。虞文伯则有&滑稽济公&之称。当代评书艺人辽阳施夔星特来浙江采集济公轶闻传说,说起书来出神入化,有&活济公&之誉。他的《济公对诗》收入《中国评书精华&志怪卷》。杭州王超堂主持播讲濒临失传的《济公传》评话,深受欢迎。济公还进入影视艺术。妙趣横生的动画片《济公斗蟋蟀》,最早赢得儿童的喝彩。周星驰、张曼玉主演的《济公》则是香港拍摄的武打喜剧电视片,采用浪漫荒诞的手法,旨在表达&只要有爱人之心,天堂就在人间&的主题。台湾的济公电影则由&谐星&许不了扮演。1985年,杭州电视台录制的6集电视连续剧《济公》,在天台拍摄部分外景,由游本昌主演,演得诙谐自如、妙趣横生,又很有深度。在国内外播出后引发了&济公热&,各地的街头巷尾都响彻起&鞋儿破,帽儿破&&哪里不平哪有我&的主题歌。游本昌也因而获得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1995年,双方再度携手拍摄20集《济公游记》,对济公形象的内涵作了更深层次的开掘。2003年2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来天台拍摄《济公救山姑》短片。这一年三维动画《济公》的十分钟样片《飞来峰》制作成功,获全国cg动画大奖,继获国际大奖。2005年秋,张国立又在天台国清寺开拍30集的《济公新传》,正在播映。正在拍摄制作的则有曾炜的52集电视动画系列长片《古灵精怪小济公》。此外,还有《盛世吟丑角济公》动画片。据统计,在播的有关济公的电影至少在13部以上。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自从评书、评话将南宋说唱的诗赞(陶真)改作散文体,逐步导致以济公传说故事为素材的章回小说的出现。开头只是将《济颠语录》分回,略加增饰。至清代中叶,说书人博采各种传说故事,拓展场面,编成上百万字的长篇章回小说《济公传》。光绪初年郭小亭240回本的《评演济公传》印行以后,啸侬、坑余生等续至50续,共1755回、580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分12册印行。吉林文史等四家出版社则分16册印行,最后一册收《济颠语录》和《蒙文济公传》。这些超巨型的说部中,随着全方位的生活画卷和多层面的性格展示,以及神怪小说和言情小说相结合手法的运用,济公由佯狂入世、除暴抑强、扶危济困的神僧侠侣,演化为妙算如诸葛亮,仁义行道如宋江、法力无边如孙悟空,集众美于一身一护国佑民、忠义双全的&大活佛&⑿。给人一种&高大全&的感觉,不过原生态的济公传说故事却因此而显得模糊了。但其影响确实很大。据调查,&从十五、六岁到二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只要拿到《济公传》,没有一个不如获至宝,爱不忍释的。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百货中百客&吧!⒀&当代民间文艺家陈玮君鉴于旧小说思想和艺术上的不足,以杭州民间传说为基础,创作了20回、25万字的《济公外传》,于1987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印行。著名佛教学老师赖永海根据有关志书、民间传说和《济公语录》、《醉菩提全传》撰写了《济公和尚》,其性质介于传记和小说之间。其后,著名儿童文学家孙幼军编写了《小济公传》上下册(原名《仙篮奇剑传》),给儿童送上了一份充满童趣的少年武侠小说。罗伟国广采民间传说,吸收评书故事,所写《话说济公》(上海书店,2000年)形象通俗。孙雅菊编写的《济公惩治狗》、《济公与秀才》等济公传说故事,近年由浙江少儿出版社陆续印行。㈤对民俗风物的影响济公与民众亲密无间,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民俗风物与济公的名字连在一起。就举美食为例。外地人来天台作客,一提起&饺饼筒&,无不啧啧称赞。一张径尺的薄皮,包裹进各种荤素菜肴,放在平底锅上敷油烤黄,就成为色香味俱佳的主食和下酒物。据说这是济公当年在国清寺作沙弥时,预约的客人未来,他将剩菜包卷在饼皮中创制的(《脚饼筒》)。天台还有济公家酿酒、济公酒、济公狗肉面、济公八大碗等美食小吃。杭州虎跑也有&济公宴&。人们到无锡,总要尝一尝南门莫兴盛肉店和三凤桥余慎肉店的&无锡肉骨头&。那酱红色泽、咸中带甜、酥烂浓香,真让人垂涎三尺。其制法也是当年济公对那位屡次施捨熟猪肉的店主的回赠(《无锡肉骨头》)。此外,傅金煮玉、名吃扇骨相传都与济公有关。有的济公传说成为后人的口头禅。如重修净慈寺时,工匠多,斋粮将尽,济公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口袋,往千人锅倒进七粒米,不顾大家的耻笑,挑进八担水,三百名工匠居然饱餐一顿。从此,杭州人管节约米叫&七粒米,八担水&(《七粒米八担水》)。再如俗谚&捣蟹酱,念弥陀&,一般解作&言行相背&,但联系上面的济公传说,解读作&惩恶即是扬善&也未尝不可。因为天台人将蟹比作横行霸道的人,恶人遭到报应,人们也要念一声阿弥陀佛。还有济公用谎称&牛生麒麟(奇人)&巧惩贪财的地主(《牛生麒麟》),后世成了鞭笞不讲诚信、耍胡赖人的口头禅。东阳&一家不晓一家事,和尚不晓大智寺&的谚语,寓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源自济公由临安返台途中发现有这么一座古寺的感叹(《济公挂单》)。济公的言行穿戴极富个性,后人用作俗语。仅《中华俗语词典》就收有多条:&济公的装束&&衣冠不整&、&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济公当和尚&&不吃素&、&济公过日子&&只讲吃不讲穿&、 &济公走路&&疯疯癫癫&、&济公治病&&主动上门&。言简意明,十分形象,让人难忘。还有一条&早上包公,中午关公,晚上济公&,则是讽喻当今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三公&均为正面形象,这里只取其中一个方面为喻。传说中的济公还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常为老弱贫病者诊给药,治法古怪而疗效立竿见影。后世托名济公的医术验方颇多。如《济佛静坐篇(上下)》、《济佛静坐法门》,熔佛道两家于一门互证互参,颇有特色⒁。台湾圣德宝宫所出《圣德治病秘方》,收有传为济公留下的单方、验方数百种。香港康济会印行的《康济选集》也托名济公,吸取中西医药知识和技术,将劝善和治病结合起来。日本吉元昭治博士的专著《道教与不老长寿医学》,也将济公列名于&道教与历代名医&之中。济公传说的价值济公传说内涵丰富,生动活泼,无论在历史上抑或在今天乃至今后,都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里仅就八个方面作些评述。㈠民间文学的瑰宝作为一种口头叙事文学,济公传说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神通广大、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侠僧&形象,揭露了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反映了下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直接的人民性&。就单个传说而言,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印刻着时代的痕迹,对了解当时的历史事象,探究其民风习俗,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说,那些代代口耳相传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口碑史料。济公头戴破帽,穿破衣,手执破扇,喝酒食肉,个性独特,形象鲜明。看似邋遢,却不惹人讨嫌。这是因为&虽然形丑陋,心孔未尝迷&,在他&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之中,这位佛教徒&修行在心不在口&,一直在做着&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的好事,透过褴褛的衣衫处处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人们正是在那美好的内心世界与看似丑陋的外表的对比中,寄予深深的崇敬。这种&以丑为美、似邪实正&的典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周恩来总理在日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及其公子,瞻仰杭州西湖虎跑寺的济公塔院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⒂:总理对伏老说:&这里埋着济公的骨灰。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伏老的儿子在旁接着说:&济公本来想替天行道,但统治者不许他这样做,结果他只得装疯卖傻。&总理称赞地说:&你对济公倒颇有研究。&高度评价济公传说的人民性,揭示人民群众喜爱济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通过惩恶来弘扬正义。让我们认识到济公传说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民间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瑰宝。㈡民族精神的折光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劫不衰,端赖炎黄血脉和华夏传统文化的维系。华夏文化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它在各地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天台,作为浙东名邑、佛宗道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天台山文化,和特有的民风&&台州式的硬气、灵气和侠气。在济公身上,这&三气&表现得特别突出;在济公传说中,这&三气&就是灵魂。济公在寺院和社会上地位并不高,他却是随任本性,我行我素。&狂而疏,介而洁&,&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从来不随人俯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他为人就是如此&硬气&,有原则性。但济公亦非胶柱鼓瑟不知变通的人。济公塔院有一副相传是济公自撰的对联:&小变沙门戒律;大展佛法宏图。&表面上看,他难耐坐禅,不喜诵经;不修边幅,嗜好酒肉;浮沉市井,到处游方;类若疯狂,涉嫌犯戒。实则他是以和光混俗来彰善罚恶,实现其以道济世的目的,游戏人间的外表蕴涵着内在高尚的道德追求。&小变&是手段,&大展&是目的,这就是他的创造精神的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结合的&灵气&所在。至于&侠气&,则是对社会矛盾冲突的主动介入。僧传上说济公&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皆为之于戏谑谈笑间,神出鬼没,人不能测&。息诤、救死属于&侠气&,以&戏谑谈笑&为之,则属于&灵气&。灵隐寺济公堂竹禅画的济公像的两旁,挂着&应事岂宜有作意;为人不可无世情&的对联,更是深刻地道出了这种&侠气&的来源:即使是出家的僧人,既然是社会的一分子,就不能忘记自己对社会的一分责任;而在行事前后,却不能有任何功利之心,毫不张扬。上述&神出鬼没,人不能测&就是事成而人莫知之、无&作意&的最好注解。济公所作所为,发展了佛教中&重行&即重实践的一面,也完全符合禅宗六祖慧能提出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对佛祖济世度人本意的深切理解和践履。济公堪称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为体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㈢构建和谐的催化制和谐是相对于争斗和无序而言。和谐也并不排斥必要的斗争。济公的&息人之诤&的&诤&可以解释为&争讼&、&争夺&,也就是做调解工作;济公的&救人之死&,亦即挽救人的生命,这&死&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面临被他杀的危险。其结果都被解救了。方法则是&为之于戏谑谈笑间&⒃可谓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实施起来似乎也很轻松愉快,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解决矛盾的方法何等巧妙,现场的氛围何等轻松友好。这就是和谐。当然并不排除采用激烈的方法来&除暴安良&。一般来说,在济公传说里大多借助于神通,强暴除了,好人安全了,社会也就安稳了。这些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法和结果,在济公的传说里都能找出例证来。再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其中也夹杂着人与人的矛盾。举几个例子。在《王水娘潭》故事中,济公见富妇为袈裟罩去她十湾十垅地的大树而心疼大哭,就说:&我只化你十年时光,十年后我还你满目青山。&边用手一挥,那些杉树梢头都已立起插入土中。接着一场雨水,树梢都蕾出了新枝,富妇转悲为喜。直到现在,据说枫桥一带,杉树梢头还真能插活成林。中国大规模放生活动是从南陈时天台山智者大师开始的。济公也是放生活动的积极提倡者。《净慈寺志》就有&濒湖居民食螺,已断尾矣。师(济公)乞放水中,活而无尾&的记载。《济公匿池》传说则记述了几个公子哥儿阻止穷老妪在虎跑寺荷花池里放生,济公作法帮她将螺丝放到寺外小坑里,并把池水引一半过去。这样既惩罚了恶少,又成全了放生好事。台州也有僧人将已经煮过的红色&文殊虾&在府衙前放生,人们称这位僧人为&小济颠&的传说。而济公将天台的蟋蟀、青蛙带到杭州,并形诸诗文、载入天台籍宰相贾似道编写的《促织经》之中,都表现了他民胞物与惠顾及虫蚁的慈爱情怀。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有益的启示。㈣道育的形象教材八百年来,有关济公的各种传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这对于天台人性格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济公传说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集中体现了&慈悲仁慧,无我利他;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的济公精神。济公祖上抗金故事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苋菜叶泼水救净寺、赭溪救童、飞来峰、济公上梁等传说,教人助人为乐;破铜钱、利济桥、棒打寿联飞、掷刀戏秦桧、方药师找水、济公帽石、火烧净慈寺等传说,提醒人们对付坏人坏事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机敏和智慧;吟诗感官、济公与蟋蟀、饺饼筒、七粒米八担水、虎跑寺慝池等传说,则教育人们要勤俭节约、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讲求人际和谐。这些内涵源自中华道德文化的千年积淀,并与民间流传的《济公活佛圣训》相印证,对信众和听众、读者的言行和心理有一定的教化和约束作用。当然济公传说包含多种道德教育内涵,其中不可避免地有迷信报应等糟粕,需要做分析解读的工作。为了发挥济公传说的教育作用,除了编写图文并茂的书籍和连环画外,有的还将济公传说刻在门扇或墙上,编成小戏,制成录像。由于形象直观,效果就更加显著。只要我们抓住&无我利他&这个济公精神的核心,结合实际情况,寓教于乐,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一定能使济公传说在培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有效的作用。㈤文艺创作的素材库如上所述,济公传说想象奇丽,情节波澜迭起,引人入胜;它所塑造的济公形象,富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特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它所展示的场景多样而广阔,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采取的表述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就为文艺家提供了创作素材和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从宋元说话人的底本《济颠语录》到《南屏醉迹》和《济公传》系列作品;从《红倩难济颠》到《济公》连台本戏;从《济公斗蟋蟀》动画片到《济公》和《济公游记》电视连续剧,无不从济公传说中吸取营养,成为文艺创作的素材库。㈥开发旅游的宝藏济公一生从&东壁打到西壁&,在&水连天碧&中飘泊凡40年,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是位道地的行脚僧人。他游览过很多名山大川,并十分重视人文景观,认为它能使&溪山增伟观,万古传不休&。他十分珍惜旅游资源,不仅募化修复临安的净慈寺和东阳大智禅寺,而且在赵知府要伐木建房时,赋诗二首为古松陈情,感动了知府,使之收回成命。这一切在传说中多有所反映。很多济公传说涉及景区。现在济公曾经驻锡的地方,有的已经辟为景点,有的加以修复,有的则按照传说增设了新的景观。在济公故里天台县,举办规模宏大的济公文化旅游节和济公文化学术研讨会;修复济公院,陈列&济公百态&雕塑;修复济公故居,陈列济公历世祖像,举行有中外信徒和游客参加的济公文化巡游活动。游客来到国清寺,总要在大雄宝殿降龙罗汉像前面,聆听济公降生的传说;随喜五百罗汉堂,也要在济公金像前面合十致礼,以表达对这位关爱平民的活佛的敬意。&济公故里游&被列为台州四大专项旅游产品之一⒄。游客来到济公受戒的灵隐寺,都要去一下道济禅师殿。常住的净慈寺的运木古井和虎跑寺的济公塔院,更是游客和信徒必到之处。净慈寺还拟重建济公殿,并且已经将原有的石柱对集齐。此外,浙江宁波金峨寺、临海仙人基和义乌、广州西郊都建有济公庙(殿),竹乡安吉将&济公拜年&列为风情游的项目之一。东阳横店设有济公博物院,为影视城增添了看点。江苏、北京、甘肃、贵州等地,都竖起了济公雕像和相关大型建筑。海南澄迈县则利用天然的济公山和济公传说,建设济公山风景区。湘西南有个县还提出修建济公寺、打好济公牌的口号。发掘济公文化,整理济公传说,开发济公旅游文化资源,规划济公文化旅游线,前景看好。㈦文化交流的金桥济公及其文化广传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在香港,弘扬儒释道三教而以道教为主的圆玄学院,二楼圣殿将济公与吕洞宾、慈航真人一起供奉。又有尊奉济公的康济会,把敬佛修善与以中西医诊治结合在一起,广有信徒。澳门有东升圆学会,创办人是福建籍的八旬老人林东。他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成为2005中国大陆十大慈善家之一,被称作&活济公&。日僧觉阿是与济公一同拜在慧远门下的师弟,他最早把有关济公的信息带往东瀛。《济颠语录》明刊本,日本内阁文库也早有藏本。碧玉江散人还把《济颠大师醉菩提传》译成日文,开各国翻译《济公传》之先河。澳大利亚伊恩费尔威则把它译为《醉佛》。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济公飘洋过海,广交五洲朋友。1986年夏,上海音像资料馆译制的英文版六集电视连续剧《济公》,赴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录音博览会,观众为之倾倒。圣诞节那天,还特地连续播放其中《古井运木》和《大闹秦相府》两集,以满足观众的要求。其后南开大学法国留学生戴文琛,辗转来天台寻访济公遗址,采访信徒。1998年,哈佛大学出版了以色列夏维明教授的哲学博士论文《济公:中国宗教和世俗文学》,提供了有关中国文化(宗教)多样性的生动的描述。2003年在中国第三届天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美国在台湾任教的学者康豹的《济公与天台&&以国外研究为中心讨论》一文,对该书作了述评⒅。在东南亚,德教是济公崇拜和济公文化的主力。1939年在广东潮阳创立,&二战&结束时当地有二十多个阁。先后传至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三国&阁&或&善社&组织已达二百个,德友数以万计。德教主张&五教(三教加上基督教、伊斯兰教)同宗&,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新兴宗教,把&以德化民&、&济世扶危&等作为基本教义,济公活佛是教友特别敬奉的神明之一,以扶乩作为&神人相通之道径&、&道德教育之工具&。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纽带祖国的宝岛台湾,济公信仰和济公文化的传播都相当普遍。据统计,2270多万台湾同胞中,有三分之一是济公信徒。很多地方都有供奉济公的庙、堂、坛,里面有各种有关济公的神物、神书和神画,并有被称作&济公师父&的&乩童&,为人治病、预告吉凶、指点迷津,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的济公信仰传自大陆。据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编印的《台北市寺庙神祗源流》载:台湾地区崇祀&济公活佛&始于清光绪七年(1881)甲午中法战争时,来自浙江省的增援部队,把济公当作保护神,随军奉灵而来。国民党退居台湾后,济公信仰逐步推广到全岛。至于主祀济公的首庙,说法不一。如依文献资料,当数松山灵源寺;如以奉祀时间主论,妙莲寺为最早(自称供奉了257年);高雄县凤山寺的香火最旺,分香最广⒆。台湾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济公的书籍。道学权威萧天石与密宗沙门广定、儒士郑灿共同审订、其女萧湘君辑录的《济颠大师大传》,就是以民国初上海佛学书局的《醉菩提》为底本,由台湾佛教出版社和文山精舍印行。大陆一些作家和学者的著述,如陈玮君的《济公外传》(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赖永海的《济公和尚》(锦德图书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洪无的《太空颠狂:济公禅师大传》(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也先后在台湾出版。当然更多的是台湾本地编写的。如台中市有一处圣德宝宫,这个&圣&指的就是济公。该宫发行《德圣劝世丛书》有十种:①《天堂游记》,记载济公带领修士杨生到天堂畅游;②《地狱游记》,记载杨生游地狱;③《畜道轮回记》;④《幸福之道》;⑤《司命之光》;⑥《圣德治病秘方》;⑦《济公活佛正传》;⑧《达摩指玄实录》;⑨《戒淫保命集》;⑩《圣德杂志》。有的已多次重版,有的则被译成数种外文。此外,台湾还出版了诸如《极乐世界游记》、《九阳关游记》、各种《济公经》(如《济公禅师度世妙法经》、《西湖灵隐道济古佛玉琐真经》)和《济公老师慈语录》之类的中外文劝善书。海峡两岸济公信仰一脉相承。台湾有:高雄县六黾天台山天台宫、高雄县甲仙天台山灵隐寺、修缘寺及天台山天台宫,昭示台湾的信仰与济公祖庭的血肉关系。1988年7月,台湾丰源县济公信徒专程到净慈寺,给檀香木济公像&接香&,两岸济公同供一堂。1990年7月,台北市修元禅院院长李正瑞先生率信徒巡游济公胜迹;1993年二次上赤城山济公院朝拜,所摄照片多帧收入《济公活佛正传》。此后每年都有大批台湾信徒组织&朝圣团&、&进香团&和游客来院朝觐瞻仰。当年组团21个、495人。至2006年达63个团1014人。像徐汉青、曾明鑫、释衍慧等台湾同胞经常前来朝拜,弘扬济公文化不遗余力。2004年春节,复建的济公故居开放。同年5月,首届中国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在天台召开,来自全各地的学者专家对济公其人与丰富多彩的济公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世界宗教研究》发表了长篇综述⒇。2005年5月,故居济佛殿隆重举行济公佛像开光大典,台湾信徒与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老挝、文莱等国和香澳门的近千名信众出席,并参加了全国首次济公文化节巡游展示活动。值此初夏,云锦杜鹃千花竞放,&走进济公故&&天台山海峡两岸济公文化交流活动&胜利召开,同胞学者与济公善信济济一堂,共同深入探讨,将济公及其文化现象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济公传说和济公文化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交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纽带。
注释:①本文所引济公传说主要引自《西湖民间故事》(杭州市文化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济公的传说》(止戈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台州故事卷》(蔡庆生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年)、《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天台卷》(天台县民间文学集成编辑部编,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出版,1992年)、《济公传说》(柯玲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等著述。所引济公传说在括号中注明篇名,不一一注明出处。②〔宋〕释居简《北石间集&湖隐方圆叟舍利铭》。③参见许尚枢《天台山济公活佛》,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④瘳一中主编《义和团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⑤释太虚《追念王一亭长者》。⑥许尚枢《近代天台山济公信仰述评&以&清夜钟声&为例》,奚德基、许尚枢主编《济公与济公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⑦清夜钟声,分上下两卷,上卷于1932年初由天台丽美石印社出版,下卷由海门沐浴源石印局出版,为天台济公会(慈业总会)济公坛活动的实录。⑧〔宋〕释居简《北石间集&释签岩记》。⑨〔台湾〕张忠良《走进庙宇认识济公》,奚德基、许尚枢主编《济公与济公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⑩《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第16卷第1期;转引自周琦、丁式贤《济公罗汉与浙东民俗&跳蚤舞&》。 ⑾陈宗枢《佛教与戏剧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⑿许尚枢《试论济公小说的演变》,《东南文化》(南京)1994年第二期&天台山文化专号②&。⒀王清原、牟仁隆、韩锡铎编纂《小说书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⒁王西平、吕峻峡选编点校《静坐法诀汇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⒂《浙江日报》日《细雨朦朦,苏联贵宾游览西湖,走访虎跑》。⒃〔明〕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卷19。⒄《浙江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⒅《东南文化》(南京),2004年增刊1&天台山文化专号④&。⒆〔台湾〕许文笔《台湾济公信仰的探讨》。⒇华方田《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综述》,《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二期。(2007年5月于天台)
&上一篇:下一篇:
天台山济公文化研究会指定网站
合作单位:天台县旅游局、天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公故居管委会管理员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魔济公解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