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看过男人这东西txt下载的没几个月

这个男人被微软全球封杀!天才?疯子?
事情是这样子的。今天偶然看到王垠在其个人博客上写的一篇《微软的秘密离职协议》,觉得很有意思,这哥们儿更有意思。
相信很多人对王垠很陌生,也相信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这位才华逼人、傲气也同样逼人的天才在其所在的圈子里还是挺有名气的。早在2003年,他就因发表《完全用Linux工作》、《写给支持和反对的人们》,痛陈Windows弊端、宣扬Linux而出名。
他的光辉事迹,还包括被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所硕博连读,然后在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读博期间三次退学,他认为他的“博士生涯”已经帮助他找到了比博士学位更重要的东西 。
王垠每次都会写一篇文章来宣布自己退学:
日在水木社区BLOG上发表了《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明确要求退学,痛斥国内高等教育弊端;
2008年发表《Cornell 感受》并从康奈尔大学退学,到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计算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012年,发表《对博士学位说永别》,宣布再次退学。
他曾经在谷歌实习,2012年结束在Google的实习后发表《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他在其博客中宣布停用 Gmail,并建议大家也都停用。
“为什么想停用Gmail呢?因为Google太邪恶了。总是号称‘不作恶’(don''t do evil),然而它其实是世界上最邪恶的公司之一。Google一直都在帮助美国情报机关监听和分析大量的用户信息,从事危害美国和其他国家民众利益和安全的活动。Gmail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地址,电话,日程,机票,订单,合同,文档,照片,技术讨论,个人观点,政治言论,…… 这些都落到极其险恶的美国情报机关手中,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做可怕的事情。”
在做了这么多前戏之后,进入本文的主题,即王垠和微软的恩怨。
王垠在《微软的秘密离职协议》中说:“我与微软的对峙,终于以我的‘有条件离职’而告终,现在微软把事情弄得相当丑陋,我不想再坏自己心情,所以抛开他们不理了。‘有条件离职’的意思是,微软必须满足我的条件,我才会签字表示‘自愿离职’。看来微软真是目光短浅的公司,宁愿放弃优秀的人才和极其可靠的代码,也不愿意给人合理的报酬和职称。或者也许我的代码写得实在太清晰了,所以他们觉得不需要我就可以搞定一切吧,那我祝他们好运了。”
王垠的狂傲和自负流淌在他博客中的每个字符和行间距里。
这次,王垠彻底告别了微软,并且说他创办的公司永远也不会卖给微软。关于离职协议,问题主要出在“sign-on bonus”上:
由于入职的时间不够一年(7月份到一年),按照offer letter,如果我“自愿离职”,微软就有权收回入职时给我的“sign-on bonus”,价值2万5千美元。不过如果不是自愿离职的,比如被开掉或者裁掉,那就不用还这个钱。在我看来,这个sign-on bonus根本就不应该退。微软在谈工资的时候,一直把这个sign-on bonus和其它 bonus 算在我“第一年的收入”上面,以此来说服我他们给的工资还算差强人意。直到给offer letter的时候,才悄悄加进一个条款,说这个sign-on bonus是不满一年要退的。
我这几个月日夜辛劳,付出的额外工作时间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sign-on bonus的数额,更不要说我放弃了今年的 performance bonus,而且我已经工作了9个月,所以就算退也不应该全部退,而应该是按比例。因此,我对于“自愿离职”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条件,我要求微软放弃收回sign-on bonus,这样我才会给他们签字,表示自愿离职。否则他们就必须通过其他手续开掉我,这样因为不是“自愿离职”,我就不需要退他们sign-on bonus。
结果他们“同意”了不收回sign-on bonus,然而却为此附加了许多的条件,把这些都写进了我的离职协议,要求我签字。这些条件非常的恶心,特别是第8条:从今以后我不得再加入微软,它的子公司,合资企业,以及微软股份超过50%的附属公司,如果加入了他们就有权赶我走。
第8条原文是:
No Future Employment with Microsoft or Affiliates. I understand and agree that, as a condition of receiving the consideration described in Paragraph 2, I will not be entitled to any future employment with Microsoft or any subsidiary, joint venture, or affiliate of Microsoft in which Microsoft owns an interest of 50 percent or more (collectively, “Microsoft or its Affiliates”). I further agree that I will not accept, apply for, or otherwise seek future employment by Microsoft or its Affiliates, and that I will not institute or join any action, lawsuit or proceeding against Microsoft or its Affiliates for any failure to employ me. I understand and agree that if I breach any obligation set forth in this paragraph, including by applying for and/or accepting future employment with any of the Released Parties, such breach will constitute lawful and sufficient basis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ny such employment.
不得不说,微软够狠,微软的HR更狠。王垠说他几个经验丰富的朋友看了这个条款,都说从来没见过任何公司使用这样的离职条款,就算被开掉也没见过这样的条款,这是非常险恶的霸王条款:
另外,协议还要求我不能鄙视和嘲笑微软,不能协助现在,过去或者将来的微软员工对公司提出抱怨或者顾虑,承认微软没有犯任何错误,不得用任何原因起诉微软,等等封嘴协议。由此可见,虽然美国有所谓“言论自由”,然而你的自由却是被金钱牢牢地控制的。
当然,我严词拒绝了签这个协议,因为它简直就像是清朝政府跟洋鬼子们签的不平等条约。
然后王垠开启了对微软HR的讨伐模式:
后来,我就发现HR开始肆意歪曲我的话,想造成一种我已经主动离职的假象,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sign-on bonus的问题,来逼迫我签这个恶心的协议。
与微软HR和上司们的谈话,从我面试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充满了谎言和欺诈,让我各种不爽。
撒谎找借口压低职称和工资。号称六个月升职,却完全没有动静。上司们为了树立威信,对自己的经历和成就进行夸大。故意不让我和其它团队面试。各种讨价还价贬低人的价值。在ffer letter上做文章。
再加上入职后的各种奇葩经历,超时工作,各种变相的不尊重,拿一些principal engineer甚至印度小菜鸟跟我比……这一切都让我恶心而厌倦。
要不是我早已经决定在美国只看最后一个大公司,我是肯定不会加入微软的。没想到就要离开了,还要特大的恶心我一下,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你可能以为微软是大公司,很多人事上的事情应该大度不计较,然而微软HR和recruiter对各种事情的处理方式,其实比起很小的startup还要不规范和恶毒,各种抠门,威逼欺诈,隐藏信息,甚至肆意歪曲。
微软不能靠自己的魅力留住人才,就想方设法设置各种讨厌的限制,比如H1-b和绿卡程序都用最慢的方式办,拖泥带水让你走不掉,或者要求不满一年全额退回sign-on bonus,或者干脆用L1签证从印度搬运不能换工作的奴隶过来。
想以这样的方式来阻碍人才的流失,可想而知留下来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王垠形容微软是一个“邪恶的霸王公司”,“微软的最后灭亡应该是迟早的事”。
王垠之前在《一个人的罢工》中就将他在微软遭遇的“惨绝人寰”经历写了下来,他说:
微软用极其低廉的价钱,已经从我这里得到了多出许多倍的价值。我写出的代码,其难度和质量,解决的问题,是微软的principal级别都难以做到的,然而我却拿着SDEV2的职称和senior的工资。
由于职称工资严重的不符合本人水平,随之带来的是尊严的失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公司的贪婪和狡诈,感觉自己并没有受到尊重。
在微软,我没有受到专家的礼遇。事情做的越好越多,越是有人催你做更多的事。我没有感觉到欣赏,感激和尊敬。只感觉到有人在不断地提醒你:工期将近。催你写注释,催你写测试,以为这样你的代码就能被完全据为己有。
为了满足事先设定的日程计划,很多时候还必须加班,周末加班,晚上加班,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如果你的计划不能在一天8小时之内完成,那么它就是霸王计划。
再更早些时候,那时候估计是王垠刚加入微软不久,他还是适度地夸了一下微软的,当然,看上去更像是在夸自己。
我的能力是盖世无双的,我可以心平气和的说出这句话,不带半点虚荣。这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来认可我。
这种奇妙的能力,不但最初在Google得到了体现,在Coverity,Sourcegraph,Shape Security,一次次的巧妙发挥,最近又再一次的在微软得到了发扬光大。
我不得不说,微软是少有的踏踏实实、用心做技术的公司,很少有瞎指挥的情况。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可能从最底层开始做独立的技术。
在微软,我的团队的产品是一种企业级存储设备,名叫StorSimple。这东西看似跟我的特长程序语言(PL)关系不大,然而我从来就没有局限于PL,我的洞察力深入到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
这是一种艺术,是不局限于领域的才能。任何我接触到的东西,都被揭示出其本质,揭开肤浅复杂的表面现象,被改造得更加简单,更加可靠和精密。
微软有一些厉害的principal engineer,他们的B+树代码我看过了。实话说吧,虽然可以用,但非常繁复没法看,很难确信它是正确的。每次用到新的地方,你都得改动挺多代码才行,不能作为“库代码”来调用。而且你一改可能就给改错了,难怪跟我说需要很多很多的测试,还说要先写测试再写代码什么的……
当然我说这些完全没有贬低微软工程师的能力,有个会写B+树的principal engineer跟我关系相当好,初期还给了我挺好的参考资料,所以我无意贬低他。不过呢,写代码不能超越王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是吗?所以当然不是耻辱 :P
相比其它肤浅的公司(Google,Facebook……),微软的好些人显然是有两刷子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必要的时候给了我一些启发,人也相当好。可是在代码的优雅,简单和可靠性上,世界上还真没有人可以跟王垠抗衡。
何其狂妄,何其自负,又何其自信!当然,王垠或许拥有这份自信或自负的本事。他以一己之力抗衡微软的勇气本身就让人侧目。
他现在离开了微软,然后被微软彻底封杀了,但他似乎并不在乎。
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回国的想法,他说:“我的心,已经飞回到了中国,飞回到了家乡,飞到了北京。我每天都在想象跟老朋友们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感受城市生命的律动。这一切,都是在美国永远得不到的,我命中注定要在中国生活。当然我知道国内的人也很复杂,很多制度不健全,但中国之大,我相信会遇到很多靠谱的人。我不会再给任何公司工作。我会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它会创造世界上最精致的产品,它会给真正有价值的人相应的回报和尊重。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回国的日子还要等几个月,不过应该在年底之前。”
天才和疯子,仅一步之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就必须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理,什么时候中国人在所有的传播渠道自己说了算,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5月12日晚在中国政法大学“努力践行文化自信”的演讲中说道。  王健林的整个演讲主题围绕着“文化”展开,王健林主要谈了三个方面: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克服崇洋媚外心理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抢占世界高地。  “文化自信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理,比如说,现在对所有评奖,所有的成果的认同都是外国人说了算,甚至连公司的好坏都不是自己说的算。企业干得好坏有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来评价,说你差,你的融资成本就高;说你优秀,你的融资成本就低。”王健林说,“要建设一流大学,全球有三个高校排名,谁来排名,还是老外来排。一流大学的排名也未见得完全是公正的,你只要在网站上投广告,排名可以往前靠一靠的。”  小目标:到2020年,万达院线力争占到全球电影票房两成  自然,王健林的演讲离不开对万达集团的宣传。“万达也要践行文化自信,好像有点卖广告,忽悠的性质。但是要结合万达的实例来讲如何践行文化自信。”王健林说。  王健林表示,万达是全国第一家集体组织学习《论语》的企业,这也是为了增强员工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企业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理论还是西方为主,但是我们企业的文化就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的理论,也不能完全迷信那套理论和方法。万达是中国的企业,企业文化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王健林表示,“每年给员工推荐一本书,除了管理方法,相当部分是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大学》、《中庸》、《论语》,每个员工写一篇理念,一层一层的组织演讲。”  在谈到向全球推广中国文化时,王健林称,万达除了把中国电影带向世界,还把中国企业管理也传播到全球。  提到王健林的电影产业,必然会提到当年收购美国院线AMC.2012年,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使万达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营运商。并购后,AMC短时间内扭亏、上市等表现,也使得万达一年半内投资收益翻番。  “当初万达并购美国AMC时,有一个知名教授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的文章,论证万达必然失败,他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跨国电影院线。我就想,如果从来没有过就等于不可能有,那人类就不可能有汽车,也不可能有飞机。”  王健林表示,“2020年我们的院线力争占到全球电影票房的两成,现在已经感觉到有些话语权了。从2012年到2016年,累计在海外放映了中国电影162部。在万达之前,全球没有商业化放映电影的记录,占到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电影票房的八成。”  同时,王健林称万达正在计划建立电影全球发行渠道。“如果没有渠道的话永远受制于人,除了内容比较弱之外,最根本的还是没有发行渠道,万达计划在这个方面发力。现在全球的渠道基本瓜分完,重新打造重新建立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挤入这个行业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好的公司别人不会卖给你,只能买烂的公司,买了之后自己再好好经营。”  万达之前出了一本名为《万达哲学》的书,在演讲中王健林提到,他有一个计划,准备出三本书,是一个系列,来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在海外的传播,在海外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第二本书《万达管理》在今年年底成稿,明年初在全球发行。现在全球排前两名的出版公司找到我们,想买断这本书的海外发行权。”  “万达商业上市后我绝对不会套现”  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之后,目前正在排队准备回归A股。当王健林被问到是否会在公司上市之后进行大规模套现时。王健林快速并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明确告诉你我不会套现,我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至少中国最大,或者说有没有可能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我奋斗的目标就是享受这个过程。最终我的财富会有很好的处理方式,重要的不仅是赚钱,还要看如何花钱。”  王健林称,五星级酒店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别听老外忽悠,买个衣服买个包包就是奢侈品,飞机、游艇、高端酒店才是真正的奢侈品。一条腰带1000多块钱就奢侈品了?都是把好的东西往奢侈品上弄,想让你去买它。高端酒店才是最大的奢侈品,这些酒店都需要花费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而且酒店品牌管理很难管理。这一块长期被美国把持,中国人这个品牌是从来没有过的。而在酒店行业方面,万达是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现在有100多家。”  王健林说:“中国旅游局的领导跟我说了很多次,说万达不出来搞管理,就没有人搞中国这个酒店管理了。到现在为止,万达在伦敦、洛杉矶、芝加哥等世界地标城市,建设和管理了一批万达的酒店。这是至少准备十年、二十年以上的事情,万达为中国高端酒店品牌的打造做出了一点点贡献,以后,在全球一批地标性的城市都可以看到万达的Logo。”  万达城是王健林在做的一个综合性大型旅游城的项目。在演讲中王健林称,目前万达城在中国建了16个,开业6个。而且,万达城的投资建设不仅在中国,在海外也有项目。“我们要推动万达城走向全球,现在正式签约海外的项目有4个。其中,巴黎万达城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肯定在今年落地。除此之外,万达还要在海外‘一带一路’两个大国建造万达旅游城。迪士尼在海外也就4个乐园,现在在海外有4个万达城。”  实体经济困难主因不在互联网  现场有学生问及实体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冲击时,王健林表示,“实体经济最近比较困难,最大的原因不是互联网对它的冲击。这一点我认同马云的看法,实体经济本身到了应该转型升级的时候。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金融企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不能完全生产过去习惯的产品和习惯的商业模式,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能走出困境。”  在谈及如何看待政商关系时,王健林称,“我曾说过,要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所谓新型政商关系,是联系但不是勾结,支持但不是贿赂。如果商人不跟政府联系怎么可能,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清白、透明、公开是最好的建立政商关系的方法,创新自己企业商业模式,让社会资源自动来求你,社会资源为你作用。”  不久前,万达集团与美国DCP一笔高达10亿美元的交易失败。在谈到海外并购时,王健林认为,中国的外汇管制是暂时性的,不会太久。作为企业来说,肯定要跟国家的政策相适应,不能逆势而为。“现在在管制期间,我们的并购要精挑细选,适当放慢步伐,用境外的资金做并购,不一定要用境内的资金。”  在被问到关于儿子王思聪的问题时,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问道:“您对儿媳妇有什么标准?”王健林立刻回答:“那这个我说了不算。”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捡到这东西千万别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