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中国移动免费流量领流量

还记得Waaaaay!这款移动导航应用吗?该应用专为方向感不好的用户设计,支持安卓和iOS系统,自去年一月底发布之后,下载量已经突破了60万次(截止今年八月初)。现在,开发Waaaaay!这款应用的团队Team Houchimin,又为驴友们备上了一份大礼,他们发布了一款全新导航应用 Pilot。Pilot可以帮助驴友找到新的目的地,也可以获得本地旅游景点信息,它无需使用数据漫游,也不用更换本地SIM卡。和市面上已有的同类应用相比,比如谷歌地图和Navitime,Pilot的最大不同就是离线模式。此外,由于用户不再需要依靠耗电较高的GPS导航和网络数据传输功能,Pilot还能延长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Pilot有三个主要功能:第一个就是它有着大量内容。在这款App应用里,你可以搜索6000多家餐厅,旅游景点,购物中心,以及其他目的地。驴友们只需选择某个景点,它就能将相关照片,价格,营业时间等信息显示出来。第二个功能,就是它具备了火车站点信息搜索功能,Pilot将火车站信息数据存储在App应用里,如果你想到到某个城市,那么就可以搜索所在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火车往来信息。第三个主要功能,其实和它的&前任&Waaaaay!很像,Pilot不仅仅提供了地图信息,驴友们在应用上面可以看到具体的方位和方向显示,以及达到目的地的剩余距离。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预期目的地,这款App就能把上述信息显示出来,然后用户只需按照App应用里显示的方向前进,当最后达到目的地的剩余距离显示为0,就意味着你已经到了!Pilot将重心放在了东京这座国际性大城市,通过优化搜索算法,提升用户界面的显示速度,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下一步,他们还会加入更多城市,包括京都、伦敦、台北、纽约、以及巴黎等。目前这款应用是免费下载的,但今后预计会推出付费版本,同时还会针对英语用户发布Pilot东京特别版App。不过作为一名普通用户,笔者还是非常期待他们可以发布一款国际通用版App。如果你也想尝试使用下Pilot这款旅游导航应用,不妨点击。(编辑:Zoey)
24小时报不停
吉林省首家持牌私募基金被曝总经理被追逃、董事长失联
苹果就避税问题与意大利政府和解,认罚3.47亿美元
乌云曝三大运营商流量计费系统漏洞:客户可免费多用流量
官方发布首份双11信用报告,超5成促销品先涨后降
70英寸小米电视3发布:售价9999元
猎豹宣布与腾讯签订新战略合作协议
分期乐拿下“上交所第一单”, 着重年轻人分期消费
新浪527万美元增资中概股公司钜派投资,股权超11%
李小琳辞任中国电力新能源董事会主席,王炳华接任
谈振辉辞任中兴通讯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
阿里巴巴集团将停用携程差旅服务
索尼新机首曝光:外形跟锤子T2相似
常小兵辞任中国电信董事长,职务暂由杨杰担任
神马搜索称遭搜狗输入法流量劫持:律师函已上路
免押扫码租车上线三个月服务近200万人次,释放押金远超千万
锤子科技Smartisan OS 2.5正式版开始推送
Facebook重大改版:推按话题分类的多条信息流
亚马逊CEO身价今年增300亿美元,成全球第4大富豪
百度站长平台发布Wap&App双料标准
苹果中国官网惊现Apple TV购买页面:国行将至?
中东非市场成苹果下一掘金场,Q3销量同比增133%
王健林成全球华人首富,马云身家达299亿美元
思科在美国WiFi技术侵权案中胜诉
周航贾跃亭微博约定造专车节,网友留言泼冷水
传三星和LG将向苹果iPhone供应OLED面板
宋柯驳斥“何炅入股阿里”传闻:并未参股,只拿薪水
贝佐斯:亚马逊的下一个目标是拿下一座奥斯卡
安邦接手宝能系股份控股万科?万科回应:传闻不属实
亿航与全球最大的技术产品供应商英迈达成战略合作
新三板融资额1亿元以上企业遭监管层重点抽查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中国移动收费很贵?
这里特别解释下:中国移动推出的4G飞享套餐只是一种套餐,使用4G业务可以不用选择4G飞享套餐!开通4G业务后原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的上网流量均可以使用4G网络!这是一个误区,身边不少朋友都以为开通4G业务后就必须选择4G飞享套餐,可是实用现有套餐。不过冷静算了一下,我想到了两套方案。(摘抄于新浪科技,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cn/mobile/n//.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动感地带套餐最实惠 移动4G套餐怎么选&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是发表于14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不是我旧事重提,不过貌似好多人不清楚这点。&br&&br&=========================更新线,更新于日=======================&br&&br&我的疑问并非移动、联通、电信之间价格比较,而是以移动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与国际运营商进行比较,收费并不贵。国内用户话费占月收入比例很小,却仍然觉得贵。&br&&br&以下是我的想法,可能不多,请轻拍。&br&讨论话费是高还是低,是比较的行为,因此一定要有比较物,&br&1.根据美国AT&T等运营商的报告,人均消费为$100。中国移动用户人均只有不到¥70。而中美人均每月收入的数值其实差不多,美国人均每月薪水为$3000左右,IT也是略高,但是数值应该还是要低于中国的。&br&2.美亚iPhone6 16G版本最新售价为$709,中国亚马逊为¥4958。国产高端机售价一般也为2000以上,最便宜的国产手机也要999。手机硬件和话费比,美国中国分别为,7:1和70:1。话费贵的话,手机难道不是更贵。&br&3.十年间,收入增长,物价增长,房价更是翻倍,油价在涨,而移动收费却在下降。&br&4.美国的运营商,只在能赚钱的地方提供服务,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不提供服务,或者有些特殊运营商提供服务,费用往往较高。国内目前趋势是统一售价,必须全国覆盖,连高速的高铁上都在研究如何覆盖。这样成本加大,虽然有些人一辈子也不能体会到这个服务,由于定价又较低,所以只能进一步降低利润。&br&5.科研成本,国内技术落后已久,起步较晚,这不是中国移动的问题,而是国情。学过政治的都应该有印象,科技会降低人均劳动时间,从而降低成本,长远就会降低物价。然而,我国在电信业人均劳动时间还没有发达国家那么低。因此成本其实较高。另外,我国自研的4G网络,这些当然也增加了科研成本。&br&6.人口数量(密度)造成的成本。举例,在节假日旅游会是什么样景象,不用我多说的,甚至发生踩踏事件,付出生命的代价;交通上的早高峰、晚高峰,甚至我的家乡一个三线城市都会堵车了;周末去逛街,发现身边都是人山人海,国外的话就算元旦跨年都没这么多人。其实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人多和投资不够的矛盾造成的。然而近些年在任何时间,包括春节期间,中国移动不会有信号不好的情况,这其中的投入只要是搞工程的都会明白的吧。人数是线性增长,硬件的费用却是指数增长,为了防止春节期间发生电话打不通的事件而引发不良后果,中国移动的硬件投入成本很大。相当于北京为了防止交通拥堵,而修了一条极宽的道路,早高峰时可以不造成拥堵,而平时却有大量的限制,另外修一条宽路的成本绝不是修几条窄路的总和,而是要远大于线性增长,在计算机界叫做NP问题。
这里特别解释下:中国移动推出的4G飞享套餐只是一种套餐,使用4G业务可以不用选择4G飞享套餐!开通4G业务后原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的上网流量均可以使用4G网络!这是一个误区,身边不少朋友都以为开通4G业务后就必须选择4G飞享套餐,可是实用现有套餐。不过冷静算了一下,我想到了两套方案。(摘抄于新浪科技,原文链接)这是发表于14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不是我旧事重提,不过貌似好多人不清楚这点。=========================更新线,更新于日=======================我的疑问并非移动、联通、电信之间价格比较,而是以移动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与国际运营商进行比较,收费并不贵。国内用户话费占月收入比例很小,却仍然觉得贵。以下是我的想法,可能不多,请轻拍。讨论话费是高还是低,是比较的行为,因此一定要有比较物,1.根据美国AT&T等运营商的报告,人均消费为$100。中国移动用户人均只有不到¥70。而中美人均每月收入的数值其实差不多,美国人均每月薪水为$3000左右,IT也是略高,但是数值应该还是要低于中国的。2.美亚iPhone6 16G版本最新售价为$709,中国亚马逊为¥4958。国产高端机售价一般也为2000以上,最便宜的国产手机也要999。手机硬件和话费比,美国中国分别为,7:1和70:1。话费贵的话,手机难道不是更贵。3.十年间,收入增长,物价增长,房价更是翻倍,油价在涨,而移动收费却在下降。4.美国的运营商,只在能赚钱的地方提供服务,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不提供服务,或者有…
按投票排序
因为他们对标的是免费或者近乎免费(媒体别有用心报道的小众运营商小众套餐),而不是你说的欧美日韩港澳台真实市场数据。深层次原因可能是通信作为一种服务,没有实物转移,刚从贫穷中渐渐走出来的中国人多数还是认为没实物等于没成本等于白赚,不太认可服务的价值,不了解背后的投入规模。电力能驱动机器听响,水管有水流出,燃气管道有气能点火。信号?信号不是手机自己带着的吗?别跟我提什么网络什么交换什么空口,我又不懂技术,但我知道你们就是垄断就是抢钱(滚地板状)。但凡有境外较长期生活经历的人应该都不会说出中国通信服务太贵这种话。嫌贵就少用点。--今天被人评论,回来看到了问题更新,题主问的也是挺拼的,赞。我之前做过一个统计,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一般一个基站平均带左右个用户,我国大概是500用户,基站水平是同步的,所以真的挺良心啦。人家的主流人均月消费在40美金-80美金左右,我们才10美金,为啥嫌贵呢?简单的说,1是穷逼惯了,他们同样不能理解餐厅里一听可乐为什么不卖2元; 2是没有出过国门,无良媒体一忽悠就信了。另外,你第五点补充不太正确,新技术如4G的开发主力还是设备商,我国的通信设备商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开发成本是摊派到全球运营商采购身上的,国别之分很小。但无可避免的是,你谈ARPU低,人家谈中国人挣的少,你谈资费收入比例差不多,人家谈互联网公司免费,你说那用免费服务去好了,人家说你耍流氓:反正只要收钱就是贵
如果楼主说得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话,毫无疑问是联通长期以来便宜很多。这个应该是共识。举个栗子:联通4G全国组合套餐,最低档(含语音的最低档,实际上不要语音包也可以,且本地套餐其实都送来电显示,有些城市全国套餐也送来电显示,本人多个地区联通卡,开通同样套餐,得到服务有所不同。)8元月租100M+6元来电+32元200分,合0.08每M,0.19每分(已加来电显示),共花费48元。备注:16元是300M,合0.053每M,联通语音包112元1000分,加必选来电显示。合0.118每分移动4G组合套餐,最低档30元500M+28元50分,合0.06每M,0.56每分,共花费58元。结论1,你花56块买联通的全国组合套餐,无论流量还是语音单价都大幅小于移动的58。那么,我们来看看,移动要买什么档次的套餐才能和联通的单价差不多。移动4G组合套餐,88档40元700M+48元200分,合0.057每M,0.024每分,共花费88元。移动4G组合套餐,108档50元0分,合0.049每M,0.193每分,共花费108元。结论2,模糊卡掉点,中国移动是100块的套餐才能享受到联通50块套餐的价格。哪个便宜,根本就是共识嘛。再看题主的比较“同比最低档的套餐,联通76,移动58。联通语言多150min,移动流量多100M。100*0.3=3元,150*0.15=22.5元,可见移动套餐更划算,但是还要便宜18元。结论就是移动的全国版4G套餐要比联通的全国版便宜得多。”呵呵,都说错,说反了。。。我就选题主的这个套餐比较:联通76:400M+200分,移动58:500M+50分,联通多18块,少100M,多150分联通76:400M+200分,移动88:700M+200分移动多12块,多300M,语音一样联通136:分,移动138:分移动多2块,其他都一样。移动只有偶尔有个套餐在130块级别和联通类似的。移动其实在多个套餐上意图很明显,你要让我的单价和联通差不多,你就得多拿我的货,而且拿什么就一定得来个“移动全家桶”
再次重申,问题描述你没有提到联通、电信等,只提到中国运营商代表中国移动,和美国运营商AT&T收费对比。再说电信更便宜用电信好了,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联通会这么低,甚至会低于国际水平,难道真的是赔本赚吆喝。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我调研了一下:
原来联通分为本地版和全国版。本地版售价要便宜很多,这也是成本决定的,但是相反要有漫游费,流量也要漫游的,现在主流思想认为本地版的是逆历史潮流的。但是移动呢,其实也有4G本地版的,只是由于和以前套餐没变化,没有重新炒作这个概念。总而言之,之所以说格洛调研不足,是因为用移动全国版的套餐最低资费58元和联通本地版的最低资费对比,而得出移动资费偏贵的结论。然而联通4G全国版的最低资费为76元,单价相差不多。只是明显看出联通对自己的网络不太自信,还是多通话少流量的形式,违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下面列出两家公司全国版资费截图1.联通:2.移动:2.移动:这两个是对等的,单价的话,通话都是0.15元/分钟,流量超过部分联通是0.3元/M,移动是0.29元/M,短信都是0.1元/条。同比最低档的套餐,联通76,移动58。联通语言多150min,移动流量多100M。100*0.3=3元,150*0.15=22.5元,可见移动套餐更划算,但是还要便宜18元。结论就是移动的全国版4G套餐要比联通的全国版便宜得多。
联通22元=450MB流量+60分钟通话(本地流量、本地通话、不送来显)本地4G
联通76元=400MB流量+200分钟通话(全国流量、全国通话、送来显,接听免费,无长途漫游费)全国4G
移动58元=500MB流量+50分钟通话(全国流量、全国通话、送来显,接听免费,无长途漫游费)全球通4G套餐其中通话超过只要0.15/分钟,而流量要0.3/分钟,移动要便宜嘛移动本地4G也是有的,需要自己组合,这里就不组合了。不过你看联通和移动再全国4G的资费就大致能猜到吧。3.补充电信的资费可以看出更便宜一点,但是电信也只有全国4G。可以看出更便宜一点,但是电信也只有全国4G。总结:成本在那放着,一分钱一分货,同样的服务联通要比移动贵20%左右,也符合国际标准。
其实说到底是一些概念的问题,移动也是有本地版的4G的,移动用户中非全球通俱乐部的用户,是可以用4G网络的,移动的网络改造是普惠,只要你是4g终端以及usim卡,就可以享受4G网络,套餐甚至都可以不换,但是高低还是换一个大点的流量包吧,现在app都在后台偷你流量,上传你的个人数据。那大家都知道全球通是针对高端商务用户,而移动的4G飞享套餐是针对全球通用户。而联通对自己的4G网络自信不足,在营销策略上做手脚,特意提出这种4G本地套餐,换句话说,如果不换套餐是不是就享受不到4G网络的好了,4G网络用的人少,速度自然就快。另外语音通话超过流量也是自信不足的体现,不敢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
因为是真的很贵啊无标题文档
货币单位:人民币
国家或地区
拨打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
漫游地接听
拨打漫游地
拨打其它国家或地区
发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短信
发其它国家或地区短信
漫游地收短信
美属处女岛
约旦河西岸
西班牙伊比沙岛
西班牙梅诺卡岛
西班牙马略卡岛
西班牙福门特拉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西班牙美利利亚
西班牙卡那利群岛
西班牙切乌塔
西班牙卡夫雷拉岛
郝布里底群岛
设得兰群岛
奥克尼群岛
法属圭亚那
印度尼西亚
伯罗奔尼撒
西佛里西亚群岛
南贝佛兰岛
意大利西西里岛
意大利撒丁岛
丹麦朗厄兰岛
丹麦措辛厄岛
波恩荷尔摩岛
亚述尔群岛
马德拉群岛
斯雅尔巴群岛
罗弗敦群岛
西奥仑群岛
塔吉克斯坦
阿尔巴尼亚
圣基茨和尼维斯
格林纳丁斯群岛
特克斯和凯克斯群岛
马达加斯加
库拉索岛和博奈尔岛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乌兹别克斯坦
中非共和国
瓜德罗普岛
哥斯达黎加
冰岛(IMC)
克罗地亚(Vipnet)
哈萨克斯坦(KCELL)
多米尼加共和国(Claro)
阿尔及利亚(Orascom Telecom)
赤道几内亚
布基纳法索
亚美尼亚(K Telecom)
冰岛(SIMINN,Og Vodafone)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MOOV)
克罗地亚(CROATIAN
列支敦士登
刚果民主共和国
斯图尔特岛
阿尔及利亚(Wataniya Telecom)
埃塞俄比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多米尼加共和国(ORANGE)
俄罗斯(NCC、Zao
哈萨克斯坦(KaR-TeL
吉尔吉斯斯坦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MTN)
斯洛文尼亚
亚美尼亚(Armentel)
俄罗斯(MTS、MEGAFON、OJSC VimpelCom、CJSC、CJSC
BaykalWestCom、Rostelecom、Yeniseytelecom)
土库曼斯坦
注:“特定网络资费&是指客户在该方向漫游出访时,在特定运营商网络上使用时按照&特定网络资费&收取,在该方向其他运营商网络上使用时,则按照标准资费收取。
注:海事卫星资费:拨打海事卫星电话59.99元/分钟,接收海事卫星来话按照客户漫游所在区的被叫资费标准收费。
注: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语音通话按分钟计费,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国际及港澳台漫游数据流量按KB计费,客户每次上网不足1KB按1KB计,收费单位为人民币。流量计费是糊涂账?揭开“流量越跑越快”真相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王昕 
如果今天,你在马路上拦下一位路人问:“电信运营商偷跑流量,你信吗?”
也许这位路人会略带讽刺意味地回答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这个笑话反映了运营商在舆论大环境中的窘境。最近一个月,用户对于流量越跑越快的质疑声浪越来越高,运营商又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和争议的中心。
虽然数次天价流量事件最终都被证明为乌龙,且运营商三番五次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但消费者仍用习惯性质疑的眼光审视运营商的流量计费可靠性。
为此,《IT时报》记者采访了运营商整个流量计费环节上的多个部门,希望从根本上厘清事实——运营商流量计费究竟是不是“糊涂账”?
每兆流量都有“明白账”可查
要搞清楚流量费是如何产生的,就得先搞明白运营商是如何计费的?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后发现,运营商流量计费大致有三大环节,每个环节的可靠性最终决定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
第一个环节:流量话单的产生。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上网需求,随后运营商通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形成流量话单。
那么,流量话单的准确性谁来保障?该环节工作的通信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通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所以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设备制造商两方面负责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
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说过,“电信级”的典型标志是50ms的保护时间和99.999%的可用性,这也代表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通信设备端的极高标准,误差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第二个环节:流量计费。第一环节完成后,流量话单产生,由运营商的IT系统对应进行统计计算,直到生成最终用户账单中看到的那些数字。据运营商IT部门介绍,该流程几乎没有误差,准确性极高。而且,运营商还会定期对自身流量计费进行稽查,如某用户流量突然暴增等,IT部门都会核实这些流量产生的准确性。
另外,工信部也会对上述两个环节进行稽查,保证流量计费的准确。
第三个环节:用户上网流量轨迹记录。运营商在流量计费时,同时还进行了用户上网流量轨迹的记录,该记录彻底保证了通信用户流量消费的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例如,在哪个地方上网,连接的是哪个基站、上了某个网站、跑了多少流量,全部清晰记录,可以说,“每兆流量都有明白账”。
就像过去电话费疑问可以查“电话详单”一样,如今用户也可以查询到“流量详单”。在充分保护和尊重消费者隐私的情况下,运营商可向流量争议用户出示“流量详单”。
以上三个环节,从计费安全性、准确性和售后服务上彻底为流量计费问题加上了“三保险”。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多跑了流量,可以向运营商要求核查。如果我们要为运营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加上一个数量级定义,那么可以说误差率是百万分之一级别的。
解读新闻事件
“偷跑流量”背后的真相
为了进一步搞清流量是如何“偷跑”,我们来分析几桩近期发生的“偷跑流量”事件,看看谁才是罪魁祸首?
事件一:人在国外,流量偷着跑?
网友“我是马甲马老师”在微博称,10月9日-20日其人在国外,且取下中国移动的SIM卡并未使用,仍“被消费”了数百MB流量。消息一出,立刻成为舆论热点,这被当作运营商“偷流量”的证据被传播得沸沸扬扬。
但随后经过证实,所谓流量偷跑其实是“乌龙”事件。该用户使用的第三方流量统计软件(360手机卫士),记录的是在其手机上被消耗的全部流量,包括由国内和国外手机卡所产生的两个部分。该用户也随即对运营商表示道歉。
中国移动表示,该用户在境外使用国内手机卡产生的流量共计22.09MB,不存在“被偷跑”的说法,中国移动也并未多扣费用。
事件缘由:用户将第三方软件统计的流量消耗全部算在国内运营商头上。
事件二:23G流量事件又是“乌龙”
11月1日,佛山电信用户龙女士反映其手机在3小时产生23GB超量流量,这一事件再次点燃了用户的质疑浪潮。佛山电信查明原因后回应称,23GB流量产生系用户手机感染病毒,其中一款高清儿童视听应用程序反复访问并重复下载文件。
经调查,龙女士的手机在11月1日12:49-16:59期间,确实产生了23GB上网流量。而在事件曝光后的11月8日,龙女士的手机再次出现异常,在上午10:48-11:29期间,又产生了12GB流量。两次流量均为在同一网站重复下载文件所致。龙女士确认了流量的确为其手机应用软件所消耗。佛山电信方面表示,因恶意软件造成流量异常,非龙女士主观造成,因此无需龙女士承担异常费用。
事件缘由:用户手机中被安装了病毒App应用。
事件三:“你车上是不是有一个iPad?”
上海的刘利(化名)十一长假在外旅游,手机没有开机。10月8日,他开机后不久就收到了流量超额的提示短信,信息显示流量消耗超过4个G。
看似这又是一件蹊跷的偷跑流量事件,但在查明该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后,当地运营商工作人员与刘利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工作人员问:“你车上是不是有一个iPad?”刘利有些惊讶:“没错,你怎么知道?”
“你的手机是不是开着热点给iPad用?”“是啊!”
至此真相大白,原来刘利10月8日曾使用iPad在办公Wi-Fi环境下从优酷土豆下载电影,而在离开办公室后,刘利开车回家,iPad继续利用已打开热点的手机在行车过程中下载视频,结果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产生了4GB流量。
弄明白了缘由,刘利恍然大悟,这事儿真不能怪运营商!
事件缘由:用户在Wi-Fi、4G使用环境转换时,出现了操作问题。
一场大众集体错觉?不,是流量时代来了!
真的越跑越快了
谁说不是呢!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9月份我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9月份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50.5MB,同比增长88.0%。在手机上网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手机上网流量前9个月累计达到25.0亿GB,连续9个月翻倍增长。
流量消费整体暴发性增长,平摊到每个用户头上,流量使用自然是在增长。所以说,最近一段时间老百姓觉得流量跑得快了,是真快,并不表示用户的感知出现了很大偏差。
网速太快,用户还不适应
4G网络覆盖越来越好,人们可以随处使用高速的4G移动通信网络。同时,随着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更加快速的4G+网络也已经面市,理论下载速率可达300Mbps,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如果用户使用不当,短时间内会消耗巨大流量,而在过去3G时代,消耗完同样的流量恐怕需要一整晚或者数天时间。从目前发生的一些案例来看,用户常在几十分钟内就消耗了几个GB大流量,这在3G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流量消费无处不在
现代是移动消费和网络社交无处不在的社会,人们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很多手机应用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会产生上网流量。比如,天气预报程序定期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手机杀毒软件自动进行病毒库的下载;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免费游戏带有的广告条或广告弹窗内容的更新等,都会消耗流量。
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出门用打车软件,用支付宝、微信随时随地付款,这样的支付都要连接网络,流量消耗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社交的流量越来越多,就如同我们十几年前打电话煲电话粥,连支付宝都上线了社交功能,微信及衍生应用、导航软件等更是流量大户。
同时,来自病毒的危害不容小觑,如果手机中了病毒或木马,也会导致流量大肆消耗。
运营商要摆脱“窦娥冤”
虽然事实证明运营商的流量计费系统经得起考验,但如果运营商想在此起彼伏的批评浪潮中摆脱“窦娥冤”,还要靠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
首先,几次流量事件中,运营商的应对都显得不够及时和透明,试想如果用户投诉后,运营商第一时间查明该用户流量使用细节,并对用户进行告知,相信用户并不会无理取闹,一味要求无理赔偿。
同时,运营商在全面上马4G网络时,也应做好对用户的教育工作。4G时代用户一个小小的误操作,多点击几下手机屏幕或许就可能产生高额流量消耗。运营商应该在办理4G套餐、销售4G终端的同时,对用户予以流量使用方面的提醒和必要的指导。
再次,如果用户真正因为误操作造成了天价流量,运营商面对用户有理或无理的要求该如何应对,这从运营商内部的操作规范和法律依据方面都要做好储备。4G时代,消费者的流量费纠纷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最后,凡遇上用户天价流量事件,运营商切不可先忙着撇清自身关系,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应该主动帮助用户找原因,纠正用户的流量使用误区。切记,运营商和用户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如果此时把自己置身对立面,那么从一开始就降低了用户对运营商的信任。
未来,运营商要拿出“帮着用户省流量”的态度做服务,也许,这才是流量经营的更高境界吧。编辑: 杰
对《流量计费是糊涂账?揭开“流量越跑越快”真相》表态
对《流量计费是糊涂账?揭开“流量越跑越快”真相》发表评论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免费领取流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