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土木系的副官冉广银是哪里人

陈诚:蒋介石最得力的副手
21:31 来自:陈慧聪
微信用户如不能正常播放,请点右上方按钮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今天要讲的黄埔名人可谓人生得意,顺风顺水,一直都得到蒋介石的器重。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是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陈诚。从在黄埔军校和蒋介石的一次相遇起,陈诚一生追随蒋介石。他是蒋介石北伐、抗战以及国共内战最重要的副手,并为蒋介石建设了大后方台湾,安顿当时国民党政府大批撤退官员。在国民党军队里,他是少有的,最能获得蒋介石信任的人之一。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生于1898年,是浙江青田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农家,22岁时陈诚进入保定军校学习,后来在1924年入黄埔军校当炮兵教官。年轻豪气的他,很快就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并在三十三岁就当了军长。从东征、北伐到剿共,从西安事变到抗日战争(请重配),几乎处处都有陈诚的身影。
陈诚:蒋介石最得力的副手
号,35岁的国民党年轻军长陈诚由蒋介石和宋美龄介绍,和当时的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长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在上海结婚,谭祥也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尽管习惯于军中威严的模样,但年轻的丈夫陈诚对妻子始终温柔。在中国的战火中,妻子谭祥为陈诚陆续生下六个孩子。
陈诚长子:“我们从小啊不常见到他,因为我是在抗战之前两个星期出生的,我父亲根本很少回家,永远在前线,我记得在重庆山洞的家里,我父亲回来,那一幕我现在还记得,大家穿了军服,有披肩、宽皮带,这个很神气,一大堆军人进来了,进来之后大家就吃饭,吃饭以后唱歌喝酒,我们小孩在旁边偷偷看,这种印象呢,我印象非常深。”
前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蒋介石)对他特别信任,在抗战之前,他可以说是在剿共之间,他都是负责任,负了,负了很大的责任,所以在抗战前后,特别是抗战期间,几乎哪里有困难的问题、危急的问题,(蒋介石)都是派他去解决。”
不过在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一败再败。这一年,蒋介石将陈诚派到东北战场,担任东北行辕主任。而这却几乎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36年(1947年)冬天的时候,那时他胃病就已经很重了,抱病,可以说抱病在那指挥,当然是36年冬季这个攻势,共产党冬季,他把我们一个新五军完全被他歼灭了。抗战胜利以后,一直到了这个大陆撤退,那有很多人批评他,整个大陆的失败,当然是老总统(蒋介石)的责任、他(陈诚)的责任以及其他将领的责任。那他(陈诚)要负的责任要比较大一点。
东北之战,陈诚几乎身败名裂。1948年,病中的陈诚于5月被免职,10月到台湾阳明山养病,躲避政治纷争。但他没有想到,急剧变化的战局,使他从此在台湾留了下来,再也没能回到大陆。蒋介石依旧在最关键的时刻,把开辟最后退路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陈诚。1949年,陈诚奉蒋介石之命,接任“台湾省主席”。1949年3月,陈诚宣布实施入台管制,要求国民党军队到台湾后重新整编。
陈诚女婿:“那时出入境的人口太复杂太多,这个都要有所控制才行,不过他最重要的一点,来的兵很多,而且他们都有枪,每一个都是原来都是一地之王,这些人,船一到基隆,人下来,枪就留在船上,就等于缴械的意思。”
为了避免大陆通货膨胀在台湾上演,陈诚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将80万两黄金运到台湾,作为发行货币基金。
陈诚长子:“台湾也发,而且发出来的这个新台币啊只能用在台湾,跟美元挂钩,然后我们有足够的黄金,两亿黄金啊,来作我们的支援,这样一个政策一出来,当然有人反对,有人认为应该由中国银行来发,有人认为应该发行流通地点包括广东福建。不过后来决定还是用现在这种方法。这个方法一发,台湾的货币突然之间,它自成一个系统。所以自从这个发了新台币以后,台湾的金融就安定了。”
陈诚:伴君如伴虎
他丢失大陆首罪 治理台湾有功;在政治生命的顶点,他克已奉公,规划台湾长远之计。
这座位于台北延平南路119号的建筑物就是当时陈诚搬进去的住所。就在这座住所里,他也为台湾岛的经济起飞,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3月,陈诚仿效他在湖北省主席期间推行的“二五减租”,在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大幅降低佃农缴给地主的田租比例。这项措施解决了当时粮食短缺的困境,使得台湾原本的六百多万居民以及随后涌进的两百多万人,得到了暂时的温饱。
冉广银是陈诚的副官,从陈诚来台湾养病开始,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陈诚副官冉广银:“我们上上下下,差不多有十五六口人吃饭,(陈诚)看到三包米抬进去,就说怎么要买这么多米呀,我说有时候客人多嘛,就多买一包。我说平常买两百斤米,有时候就多买一百斤摆在那里,陈诚说你以后,我们吃多少买多少,吃完了再买。”
尽管陈诚的太太家世显赫,陈诚在台湾也是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但他的家居生活依旧简朴。
陈诚副官冉广银:“沙发是我们从上海带来的沙发,那个上海带来的沙发,坐上去,人家很多客人来都笑,有的时候跟(陈诚)谈的那个(客人)他说你这个沙发。我们坐下去起不来。”
陈诚在担任了一年台湾省主席之后,就把位子交给了吴国桢。1950年3月,陈诚被任命接替阎锡山担任台湾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如何安置国民党内党政军派系和各个山头,颇费思量。
陈诚长子:“他也没有班底,也没有什么私人,他的秘书长,他就去请黄少谷先生来做,他对我父亲印象是个军人,而且非常主观,强硬的人,他说辞公啊,你既然发表了我就来 但是我只做三个月。他说一开始做就发现了我父亲是很好共事,完全是什么都商量,什么都告诉他,所以变得非常知己了。”
位于台北郊区的辞修高中,就是以陈诚的字命名。里面有栋建筑是陈诚担任台湾行政部门领导人时期,因应两岸战事的临时指挥中心。而担任行政部门领导人的住所早已被台北中正纪念堂所淹没。
五十年代的台湾,尽管陈诚已经给国民党官员和军队作好了安顿,但战争的气氛依旧浓烈。兼任台湾行政部门领导后,陈诚黎明即起,为的是安定当时人心飘摇的台湾。他继续推行土地改革,并且在1952年底,正式发表“耕者有其田”政策的主要内容,将地主的田地以合理补偿的方式分配到农民的手中。台湾民间也因此对陈诚个人抱有好感,即使在陈诚离世之后,也常有农民到陈诚的墓前拜祭,把陈诚称为“陈诚伯”。(字幕:1953年,实施“耕者有其田”。1953年1月,东南亚第一大桥-西螺大桥通车。1955年7月,石门水库开工。)陈诚在台湾留下不少的建设,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石门水库,这座位于北台湾的水库,是当时非常轰动的大建筑,水库后来也成为台湾的名胜景点之一。
陈诚女婿:“我们在事前呢就讨论,这石门水库受益的人口,粮食增产可以养30多万人。但同时,那个时候又有另外一组数字,就是台湾每年要增加一个基隆市的人口 ,基隆市的人口也是三十多万人,由蒋梦麟先生主张限制生育,但是国民党当权的这一派对这个问题非常保守,但是为台湾长远之计,还是应该有一番作为才行,所以我们跟陈诚讨论了很多,居然在落成典礼的时候,陈先生提出这人口的问题来。”
他一生恭谨克已 面临与蒋经国的接班人竞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诚又将如何自处?
1960年,已经连任两次的蒋介石,面临法律上无法连任的尴尬处境。尽管是蒋介石的政治副手,陈诚也无法猜透蒋介石的心思。
“我父亲他讲,这次他到金门去,实在就是想辞职,不过也给总统为难,他很过意不去,他将我如果能够在总统之前先死的话,我就如愿以偿。他也本来没有野心的人,老总统就跟他讲什么话呢,就说你去年带了胡适之他们四个人去出游,他讲这些人都是政,我父亲写政,政下面一个字,他就故意不写,我猜想可能是政客的客字,大家都是政什么,我父亲没有写,而这些人只有我才能对付他们,才对付得了,因此我要连任。”
陈诚与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王世杰一起南下巡视,香港媒体将此事渲染为现代的“汉惠帝与商山四皓”(请重配),让蒋介石开始有了心结。陈诚心知肚明,决心辞去行政部门负责人之职。蒋介石见陈诚如此,知道他不再是传位的“障碍”,于是继续利用他。不久后,蒋介石又提名陈诚担任副手。但是蒋陈两人政治理念不合的传言,却传得越来越来激烈。
陈诚女婿:“52年底(1963年)在波士顿,几乎华人的圈子都在谣传,总统跟副总统在吵架,为什么呢?为反攻,说总统要反攻,副总统不要反攻,后来声音越讲越大,所以要蒋夫人从楼上跑下来,调解才行,所以53年(1964年),我们回来以后,我们就问有没有这回事,他说有,是吵架是蒋夫人下来,他并不是反对,反攻复国,而是时机的问题。”
号,陈诚访问美国,并会晤美国肯尼迪总统,这是他人生中最隆重的旅行,可是从美国回来后,体检发现他的肝脏有肿大的现象,确定罹患肝癌。此时的陈诚也厌倦了忙碌的官场生态。1963年底,重病的陈诚向蒋介石辞去行政部门负责人。号,陈诚病逝,享年68岁。晚年的蒋介石,随着年岁的增长,传位于子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陈诚的病逝,解决了蒋介石到底是由陈诚接任还是由蒋经国接任的政治难题。蒋介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葬在台北近郊的山坡上,30年后陈家将陈诚与妻子谭祥的骨灰迁走,把墓园改为公园。如今公园里只剩下一座石碑,但陈诚在台湾土地上的耕耘所留下的痕迹,却深深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剩余(50%)
Copyright (C) 2013民国人物在台湾:陈诚
大家都在看
BBC:成吉思汗
BBC:平行宇宙
BBC地球系列
吃昆虫拯救世界?
BBC:英国最高法院
与鳄鱼一起洗澡
解开“冰人”之谜
接连遭遇诡异事件
瞬间吃掉猎物
胸口出现离奇伤口
竟是汉族丫鬟?
百年而不腐
怀念那年我们青春如许
搜狐会员免费看全集
粗野的情事纯洁的爱情
大鹏华丽逆袭刷新十一亿票房
贴身女秘书助战赌神
软蛋一家遇蛇精病邻人
当西方丧尸遇到中国僵尸
生活的债 肉体来偿
真实记录猴子的爱恨情仇
为爱救赎 误入歧途
阿汤哥徒手爬迪拜高塔
皮克斯动画巅峰回归
三分钟教你搭讪女神
朱莉身材最火辣的那年陈诚:蒋介石最得力的副手
21:31 来自:陈慧聪
微信用户如不能正常播放,请点右上方按钮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今天要讲的黄埔名人可谓人生得意,顺风顺水,一直都得到蒋介石的器重。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是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陈诚。从在黄埔军校和蒋介石的一次相遇起,陈诚一生追随蒋介石。他是蒋介石北伐、抗战以及国共内战最重要的副手,并为蒋介石建设了大后方台湾,安顿当时国民党政府大批撤退官员。在国民党军队里,他是少有的,最能获得蒋介石信任的人之一。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生于1898年,是浙江青田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农家,22岁时陈诚进入保定军校学习,后来在1924年入黄埔军校当炮兵教官。年轻豪气的他,很快就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并在三十三岁就当了军长。从东征、北伐到剿共,从西安事变到抗日战争(请重配),几乎处处都有陈诚的身影。
陈诚:蒋介石最得力的副手
号,35岁的国民党年轻军长陈诚由蒋介石和宋美龄介绍,和当时的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长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在上海结婚,谭祥也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尽管习惯于军中威严的模样,但年轻的丈夫陈诚对妻子始终温柔。在中国的战火中,妻子谭祥为陈诚陆续生下六个孩子。
陈诚长子:“我们从小啊不常见到他,因为我是在抗战之前两个星期出生的,我父亲根本很少回家,永远在前线,我记得在重庆山洞的家里,我父亲回来,那一幕我现在还记得,大家穿了军服,有披肩、宽皮带,这个很神气,一大堆军人进来了,进来之后大家就吃饭,吃饭以后唱歌喝酒,我们小孩在旁边偷偷看,这种印象呢,我印象非常深。”
前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蒋介石)对他特别信任,在抗战之前,他可以说是在剿共之间,他都是负责任,负了,负了很大的责任,所以在抗战前后,特别是抗战期间,几乎哪里有困难的问题、危急的问题,(蒋介石)都是派他去解决。”
不过在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一败再败。这一年,蒋介石将陈诚派到东北战场,担任东北行辕主任。而这却几乎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36年(1947年)冬天的时候,那时他胃病就已经很重了,抱病,可以说抱病在那指挥,当然是36年冬季这个攻势,共产党冬季,他把我们一个新五军完全被他歼灭了。抗战胜利以后,一直到了这个大陆撤退,那有很多人批评他,整个大陆的失败,当然是老总统(蒋介石)的责任、他(陈诚)的责任以及其他将领的责任。那他(陈诚)要负的责任要比较大一点。
东北之战,陈诚几乎身败名裂。1948年,病中的陈诚于5月被免职,10月到台湾阳明山养病,躲避政治纷争。但他没有想到,急剧变化的战局,使他从此在台湾留了下来,再也没能回到大陆。蒋介石依旧在最关键的时刻,把开辟最后退路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陈诚。1949年,陈诚奉蒋介石之命,接任“台湾省主席”。1949年3月,陈诚宣布实施入台管制,要求国民党军队到台湾后重新整编。
陈诚女婿:“那时出入境的人口太复杂太多,这个都要有所控制才行,不过他最重要的一点,来的兵很多,而且他们都有枪,每一个都是原来都是一地之王,这些人,船一到基隆,人下来,枪就留在船上,就等于缴械的意思。”
为了避免大陆通货膨胀在台湾上演,陈诚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将80万两黄金运到台湾,作为发行货币基金。
陈诚长子:“台湾也发,而且发出来的这个新台币啊只能用在台湾,跟美元挂钩,然后我们有足够的黄金,两亿黄金啊,来作我们的支援,这样一个政策一出来,当然有人反对,有人认为应该由中国银行来发,有人认为应该发行流通地点包括广东福建。不过后来决定还是用现在这种方法。这个方法一发,台湾的货币突然之间,它自成一个系统。所以自从这个发了新台币以后,台湾的金融就安定了。”
陈诚:伴君如伴虎
他丢失大陆首罪 治理台湾有功;在政治生命的顶点,他克已奉公,规划台湾长远之计。
这座位于台北延平南路119号的建筑物就是当时陈诚搬进去的住所。就在这座住所里,他也为台湾岛的经济起飞,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3月,陈诚仿效他在湖北省主席期间推行的“二五减租”,在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大幅降低佃农缴给地主的田租比例。这项措施解决了当时粮食短缺的困境,使得台湾原本的六百多万居民以及随后涌进的两百多万人,得到了暂时的温饱。
冉广银是陈诚的副官,从陈诚来台湾养病开始,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陈诚副官冉广银:“我们上上下下,差不多有十五六口人吃饭,(陈诚)看到三包米抬进去,就说怎么要买这么多米呀,我说有时候客人多嘛,就多买一包。我说平常买两百斤米,有时候就多买一百斤摆在那里,陈诚说你以后,我们吃多少买多少,吃完了再买。”
尽管陈诚的太太家世显赫,陈诚在台湾也是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但他的家居生活依旧简朴。
陈诚副官冉广银:“沙发是我们从上海带来的沙发,那个上海带来的沙发,坐上去,人家很多客人来都笑,有的时候跟(陈诚)谈的那个(客人)他说你这个沙发。我们坐下去起不来。”
陈诚在担任了一年台湾省主席之后,就把位子交给了吴国桢。1950年3月,陈诚被任命接替阎锡山担任台湾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如何安置国民党内党政军派系和各个山头,颇费思量。
陈诚长子:“他也没有班底,也没有什么私人,他的秘书长,他就去请黄少谷先生来做,他对我父亲印象是个军人,而且非常主观,强硬的人,他说辞公啊,你既然发表了我就来 但是我只做三个月。他说一开始做就发现了我父亲是很好共事,完全是什么都商量,什么都告诉他,所以变得非常知己了。”
位于台北郊区的辞修高中,就是以陈诚的字命名。里面有栋建筑是陈诚担任台湾行政部门领导人时期,因应两岸战事的临时指挥中心。而担任行政部门领导人的住所早已被台北中正纪念堂所淹没。
五十年代的台湾,尽管陈诚已经给国民党官员和军队作好了安顿,但战争的气氛依旧浓烈。兼任台湾行政部门领导后,陈诚黎明即起,为的是安定当时人心飘摇的台湾。他继续推行土地改革,并且在1952年底,正式发表“耕者有其田”政策的主要内容,将地主的田地以合理补偿的方式分配到农民的手中。台湾民间也因此对陈诚个人抱有好感,即使在陈诚离世之后,也常有农民到陈诚的墓前拜祭,把陈诚称为“陈诚伯”。(字幕:1953年,实施“耕者有其田”。1953年1月,东南亚第一大桥-西螺大桥通车。1955年7月,石门水库开工。)陈诚在台湾留下不少的建设,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石门水库,这座位于北台湾的水库,是当时非常轰动的大建筑,水库后来也成为台湾的名胜景点之一。
陈诚女婿:“我们在事前呢就讨论,这石门水库受益的人口,粮食增产可以养30多万人。但同时,那个时候又有另外一组数字,就是台湾每年要增加一个基隆市的人口 ,基隆市的人口也是三十多万人,由蒋梦麟先生主张限制生育,但是国民党当权的这一派对这个问题非常保守,但是为台湾长远之计,还是应该有一番作为才行,所以我们跟陈诚讨论了很多,居然在落成典礼的时候,陈先生提出这人口的问题来。”
他一生恭谨克已 面临与蒋经国的接班人竞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诚又将如何自处?
1960年,已经连任两次的蒋介石,面临法律上无法连任的尴尬处境。尽管是蒋介石的政治副手,陈诚也无法猜透蒋介石的心思。
“我父亲他讲,这次他到金门去,实在就是想辞职,不过也给总统为难,他很过意不去,他将我如果能够在总统之前先死的话,我就如愿以偿。他也本来没有野心的人,老总统就跟他讲什么话呢,就说你去年带了胡适之他们四个人去出游,他讲这些人都是政,我父亲写政,政下面一个字,他就故意不写,我猜想可能是政客的客字,大家都是政什么,我父亲没有写,而这些人只有我才能对付他们,才对付得了,因此我要连任。”
陈诚与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王世杰一起南下巡视,香港媒体将此事渲染为现代的“汉惠帝与商山四皓”(请重配),让蒋介石开始有了心结。陈诚心知肚明,决心辞去行政部门负责人之职。蒋介石见陈诚如此,知道他不再是传位的“障碍”,于是继续利用他。不久后,蒋介石又提名陈诚担任副手。但是蒋陈两人政治理念不合的传言,却传得越来越来激烈。
陈诚女婿:“52年底(1963年)在波士顿,几乎华人的圈子都在谣传,总统跟副总统在吵架,为什么呢?为反攻,说总统要反攻,副总统不要反攻,后来声音越讲越大,所以要蒋夫人从楼上跑下来,调解才行,所以53年(1964年),我们回来以后,我们就问有没有这回事,他说有,是吵架是蒋夫人下来,他并不是反对,反攻复国,而是时机的问题。”
号,陈诚访问美国,并会晤美国肯尼迪总统,这是他人生中最隆重的旅行,可是从美国回来后,体检发现他的肝脏有肿大的现象,确定罹患肝癌。此时的陈诚也厌倦了忙碌的官场生态。1963年底,重病的陈诚向蒋介石辞去行政部门负责人。号,陈诚病逝,享年68岁。晚年的蒋介石,随着年岁的增长,传位于子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陈诚的病逝,解决了蒋介石到底是由陈诚接任还是由蒋经国接任的政治难题。蒋介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葬在台北近郊的山坡上,30年后陈家将陈诚与妻子谭祥的骨灰迁走,把墓园改为公园。如今公园里只剩下一座石碑,但陈诚在台湾土地上的耕耘所留下的痕迹,却深深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剩余(50%)
Copyright (C) 20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诚hf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