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最好玩的手游是什么地方是什么?

穷游大洋洲
两年前的时候,在春天的阳光里,游览了的一些地方。今天,看着外面的灿烂阳光,突然想起那些日子,所以,忍不住将那时写的游记贴上来,分享一下。
荷兰旅行回忆日记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坐在办公室,一扭头,我就看到了刘谦笔下的海棠花。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透过车窗,满眼尽收的是嫩嫩的绿色以及零星出现却簇成一团的粉色抑或紫色,而留在脑海里的是,傍晚时分温柔的风触摸着脸颊。火车站前的“路”,一排白玉兰在之前的某天一夜之间绽放,香溢满街,远远的路过,即会惹你沉醉,而此刻,香气飘无踪影。这一切,让我深深的相信春天的落幕和初夏的登场。
暮春之际,我们完成了这次“风车王国”之旅。“风车王国”只是荷兰的一个别称罢了,我想,如果把“提到荷兰,你会想起什么”作为一个问题的话,那答案一定不少,即使没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至少可以罗列出“木鞋”、“风车”、“郁金香”、“奶酪”、“古老的海上强国”、“橙色足球”、“飞利浦”、“联合利华”、“ING”、“壳牌”、“大麻”、“红灯区”、“凡高”、“国际法庭”等等,这样一看来,我们的生活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荷兰,虽然她不大,虽然她离很远。古老与现代的五彩斑斓,这就是荷兰在我眼中的真实。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我的导师写的那篇游记和拍的那些美丽照片,那是他在delft大学的一年时间里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透过这笔触和镜头,荷兰的风情展现无遗。至今,虽然日记和照片已经遗失在罗马机场的那次浩劫中,但某些细节我依然记忆犹新,当它们在我眼前得到亲临的时候,我不免激动。道听途说的美妙和心仪神久的激情,交汇推动我走向“尼德兰”。
铺陈至此,也该为那些照片弄些文字注释了,不过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光看这一串的地点名字就应该知道,这一天其实是在不折不扣的跑路。一个月前计划旅行的时候,因为稍一迟疑,与名牌正品“航空公司”失之交臂,无奈,只能求助于同是名牌却是副品的“瑞安航空公司”,票价是便宜了很多,就是需要“省钱买折腾”。
没有工作而只有旅行的日子显然是轻松的,惬意自不必说。一行三人,出门的时候天气还不错,车行在高速上,阳光闪耀在天空中。然而,刚出发没有多久,雾气就渐渐的聚集起来,我们开始陷入仙境般的迷蒙,只有减速缓行。时间安排的比较充裕,感觉好像很快就接近了。结果万无一失,我们到达机场。泊车,取下我那崭新充实的旅行包,穿过简易走廊,进入机场大厅。这是我第二次来这个廉价机场,与去年圣诞节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没有大机场的拥挤与繁忙,依然没有别的国家机场的三番五次的盘查,这些都颇让我欣慰。作为欧洲第一大廉价航空公司,瑞安的航班占了这里很大的一部分,而瑞安的成功也成为国际航空界的一个范例。最近看到亚洲的廉航亚航布局市场的消息,开辟了天津至东南亚的航线,试图以天津辐射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市场,推出超低价票,然后便有航空人士跳出来说,这样的票价不现实,不过是权宜的“赔钱买吆喝、散金换市场”。但我觉得,这些人的思维有些问题,不论瑞安还是亚航,都能在航空运输业遭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增长和盈利,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反观那些大航空公司,裁员的裁员,巨亏的巨亏,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惨,甚至,东航去年竟然亏了140亿人民币,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三大航巨亏279亿,占了全球航空业亏损的半壁江山,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下,用惯用的“打击”策略试图误导市场,只不过是惯性使然,或者是背靠“政府大树”的“无所畏惧”,但是否还能被今天的消费者接受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大概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原本10点半的航班晚了一个多小时,登机口挤满了等待的旅客。幸得有同事打印的一叠资料,我们百无聊赖的翻着资料,临时抱佛脚,嘻嘻哈哈的交谈着。鉴于瑞安的良好准点表现,刚到机场的时候我们高兴的以为能将计划提前,然而,等飞机晚点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揣摩能否按计划赶上大巴以及,事情总是变化的这么快。当广播响起的时候,人潮涌动,我也匆匆忙忙往前钻,好给我的大包抢个位置。
飞机昂首穿过云层之后,明亮的阳光将机身笼罩,蓝天、白云、湖光、山色,真正的尽收眼底。一路上,我们在胡乱猜测飞机到了哪里,过了阿尔卑斯山还是到了,抑或是。我们期望着飞机能够直接的迫降或者是,这样我们就省去了折腾。妄想归妄想,按部就班却是生活的主节奏,还要去祈祷不要出这样那样的岔子。我们还是幸运的,飞机平安及时的降落到了所谓的的机场,又是一个简洁的机场。
我们在最后的时刻登上了去布鲁塞尔南站的大巴,这样的节奏在以后的日子里出现了好几次。我打开相机,拍下了出发后的第一张照片。大巴缓缓的驶出机场区,沿着高速驶向布鲁塞尔。路两边的建筑不算多,风格可见一斑。是西欧的“十字路口”,布鲁塞尔更是欧洲的“首都”,是欧盟和北约的所在地,其名字为很多国人熟知。比利时面积是北京的两倍,人口是北京的三分之二,人均出口量却是世界第一。穷游网上归类,比利时、荷兰和是放在一起的,称为“荷卢比”,可见三国的紧密联系,这不仅仅是因为三国紧邻且都面积狭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历史、文化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当年,比利时和卢森堡都曾是荷兰王国的一部分,后来,信奉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奉新教的荷兰分家,卢森堡也在强权的辗转腾挪中终获独立。然而,二战后,荷卢比三国又结成了经济联盟,这使得三者的经济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卢森堡人均GDP在10万美元以上,高居各国之首,是的两倍多。
如果有时间,真可以安排一个“三国”游,不过这次,布鲁塞尔成了中转站,自然看不了啥,本来还想走马观花一下,谁知后来竟也成了空想。提到这些欧洲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殖民历史尽人皆知,中国也深受其害。不过,比利时还好,并非八国联军,也没有在中国恶迹斑斑,其主要的殖民地在非洲的。同行的同事说,别的殖民者到了殖民地,掠夺之后总还是要做些善事,改善一下当地的设施环境啥的,而比利时人则是抢完东西就走,就这么简单。
从天上到地下,灿烂的阳光没了,天多云。说着说着就困了,眼睛不由自主的闭起来了。人在旅途,时而兴奋,时而打个盹儿,其实也好不惬意,比在办公室一直的了无生趣强多了,看来我这个人,实在是干不了枯燥无味一成不变一竿子到底的工作。等再睁开眼的时候,车子已经到了市区。望着窗外的建筑,虽然陌生,但没有那么多的新奇,看来在欧洲看的建筑太多了,不太大的欧洲,几百年的融合,建筑风格会有些彼此类似的。
刚和同事说了两句,布鲁塞尔南火车站就到了。从外观看,车站还挺宏伟的,矗立着很多广告牌。进火车站有点晕,为了赶时间,东西乱撞,但很快,我们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不知为啥着迷的看着一边的商店,忘记了观察前面的路,结果一下子和别人对撞,原来我还是如此专注。好不容易找到一台自动售票机,却不知为啥不好使唤,幸得旁边就是买票的办公室,我们钻了进去。这里买票要先取流水号后凭流水号到柜台办理,速度其实挺快的,票价、车次、时间都提前查好了,所以一切更加的顺利。
在差十几分钟的时候,我们赶到了站台,之后便是一次次的确认车次和站台不会错。这过程中同事和一个年轻人聊了几句,而这谈话一直延伸到了火车上。据后来另一同事讲,那人有舌饰,一张嘴说话,嘴里闪闪发光,这事听着就怪怪的,虽然我没有亲自看到。记得以前谁说过,“好好的人不做,非要打扮成野兽”,这大概是指那些集耳饰、鼻饰、唇饰、黄头发等等于一身的前卫者吧。
火车并不对号入座,从布鲁塞尔到鹿特丹,也就是城市间的周转车而已,这也看出荷卢比三国的紧密联系。火车很准时的滑出车站,太阳也露出了头,阳光下的布鲁塞尔呈现在我们面前。谈笑间火车已经快到鹿特丹了,我们终于要结束奔波开始真正的荷兰观光了,幸运的是,一天的行程计划并没有变化。同事的师兄答应来火车站接我们,可等我们下火车了,站台上没有影子,我们只好走出火车站,却和他到了火车站相对的两个门口,我们又只好折回。多年光阴荏苒,岁月改变的不仅是面容,还有万千境遇,但总不会随岁月流逝的是那些被定格的往事与回忆,纵然走遍天涯海角,纵然新事新人新环境刷新着脑海中的记忆,我们总会用一个小柜子存放着那些最珍贵的影像,敝帚自珍也好,甜蜜流连也好,在某时某刻,我们可以把它们拿出来晾晾,体味一番。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同事的师兄夫妇,第一印象感觉还不错,我没啥特别的形容词可以说出来。其实世界还真是小,“六度空间理论”再次成为现实。这位师兄的合作者之一竟是我曾经的课程老师,那老师是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的主力之一,卫星的研制者,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老师一边在四教给我们上《信号分析与检测》的课,一边兴奋的说,“我们的纳星一号已经上天了,正在监测中。”如果再继续,还有更多。我不由得想起那个美丽的园子,而马上就到来的4月26号,就是一年一度的校庆日,肯定又很热闹和漂亮,至少,我可以听到广播台熟悉的声音。
跑题有点远。同事和师兄夫妇开始热烈的聊天,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去租车。火车站周围正在热火朝天的搞建设,路被弄的惨不忍睹,看来全球危机下,大家都在基础建设拉经济。租车的地方离火车站并不远,比较顺利的拿到车,新的雷诺。新车加上糟糕的GPS,出师并不利,有点手忙脚乱。好一点的是,delft里鹿特丹并不远,10分钟左右就到了我们住的“中国大酒店”了。这是一间投资不菲的有着中国特色的酒店,里面的服务员和入住的客人自然有很多中国人。
某同事幸运了一把,免费升级到了豪华套间,明亮的客厅、宽硕的卧室和典雅的盥洗室,尽显高贵,让我们所有人很是羡慕。当然,其实我们已经没有多少心情去欣赏什么豪华套间,因为饿得眼睛都快绿了。预定房间的时候,自助餐式样的晚饭是免费提供的,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这是最好的形式了。约了xier一起晚饭,由于刚拿到车时出的种种状况,只能委屈她骑着车来找我,很是抱歉。大概一年多没有见吧,见到xier,觉得她其实没有变多少,只是略显憔悴,一切保重。
我们的队伍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奔向吃自助餐的“上海厅”。餐厅环境还不错,人也不少,老外老中都有,大概是因为便宜又实惠的缘故吧。据说,这餐厅还对外开放会餐,在delft的中国留学生有时会在这里组织活动。菜的口味还比较中国,再加上饿得很,所以结结实实的吃了一通。随着时间变化的东西很多,席间当然是互相了解近况的好时机。边吃边说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一转眼已经快九点,而天才刚刚暗下来。打理好肚子,我们就精神了,准备夜游delft。
Delft是一个小镇,小镇城市。我最早知道它就是因为这里的delft理工大学,历史160多年,有着“欧洲MIT”之称,由于其在微电子、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研究,有很多中国的留学生在这里留学。正因为delft理工大学的存在,delft可以说是荷兰的科技之城。在做功课的时候,又知道,delft是荷兰东公司在荷兰的6个据点之一,因此,中国的瓷器最早被引入这里,发展成为很著名的delfts blauw(德尔福特青花瓷)。
停车的地方旁边就是运河,真是运河遍布的地方。河上其实是有游船的,白天的时候可以坐着游览整个城市。停好车,我们开始步行向市中心走。小城的夜晚很安静,走不多久,我们就到了运河边,一条穿过delft的主运河。站在拱形上,可以两边望运河而去,还能看到教堂。我想这样的桥并不特别,但这样的运河有些特别,常言道,有水的地方会有灵性,那么,拥有这么多运河的荷兰,真的是灵性十足的地方,而我们品味灵性的起点就在delft。穿过石桥,我们路过Esprit的专卖店,某师兄对其抱怨一番。再往前走,穿过一排房子,在中国,就是穿过小区。在这里,房子的门都比较小、窗户却比较的大,然后房子一般是垂直发展状态,瘦高瘦高的,像抽屉盒子。门比较小据说是按门的大小收税,窗户比较大大概是习惯吧,都喜欢橱窗展示,在傍晚,可以拉开窗帘,两个人坐在窗户前,面面相觑的对饮,还可以真实而方便的看外面的世界。窗户一般都打扮的比较漂亮的,似乎就是一家的脸面一样。小国家总有空间利用的问题,于是,荷兰风格的房子就产生。转眼间,我们已经到了delft的标志性建筑——“”。“双塔”是残存的古城墙的一段,其中间是拱门,前面是,后面是小城,一侧是船屋,一侧是宽阔的湖面。夜晚下,古老的建筑更显得肃穆。
从“双塔”折回,在xier的推荐下,我们来到LOCUS酒吧。据xier说,这家酒吧不错,我相信的,因为她肯定是尝试过不少次了。我们这群曾经在广播台、职协、学生会等各个组织“鬼混”的同学,拥有着很多最美妙的大学生活影像。酒吧的外面是宽广场,正适合放很多桌子,一起喝酒聊天。我要了很著名的比利时啤酒,准备品尝一番。在这样的环境下,话匣子被打开是很容易的。某师兄还是比较能侃的,大概是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同事吧,思绪泉涌,还有他那和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工作。夜越来越深,天气越来越凉,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偶尔年轻的男女,或步行或骑车从路边飘过。而我一抬头,“北京饭店”的牌子就映入眼帘,中国元素真是无处不在。一天的奔波,我们实在是太累了,很想念宾馆的大床了。寒意浸透全身,我们离开了LOCUS,回到温暖宽敞的房间休养。
回去我却睡不着,不知为啥没有困意,我想,大概是因为旅游的新奇感总是刺激着我,让我清醒。同事也不睡,折腾着复习第二天的资料。收拾完GPS,躺在床上,却转瞬间就入梦了,睡的很沉。
“睡觉睡到自然醒”,这是我们约定的原则。不过只四个多小时,我就醒了。窗外阳光普照,天气甚是恩赐。一爬起来就电话同事,睡眼惺忪的迷糊声音传来,真不忍打扰。继续到上海厅吃早餐,明窗净几,人迹寥寥,挑选靠窗的位置坐下来,透过薄薄帷幕遮盖的落地窗,隐约可以看到外面的阳光闪耀。早餐一般丰富,最好吃的当属香肠了,同事一下子吃了五根,为一天的跑路做好充分的准备。
宾馆的大厅放着各种各样的资料和广告啥的,乱七八糟的拿了一堆,开始踏上新一天的旅程。
我们修改了行程,没有绕道,而是直接去了Keukenhof花园,事实证明,这是很明智的一个决定。设定好GPS,距离并不远,时间也并不长,真小。阳光沐浴下的早晨,奔驰在高速公路上,偶尔的牛群和转动的风车进入我们的视野。奶制品荷兰也很有名,到处跑着奶牛也就不足为奇了。风车更不必说,简直是荷兰的第一名片。传统的风车是作为动力使用的。荷兰全境的海拔都很低,很多低洼的地方都有水,最初荷兰人就用风车把水从低洼的地方抽出来,然后送回到大海去。荷兰人也用风车来发电或者是作为磨盘的动力来源。后来随着工业革命导致的科技发展,传统的风车逐渐被现代的风车取代,或者干脆退出了使用的舞台。目前,绝大多数的传统风车只是作为观瞻品供大家参观,以此来展示荷兰的民族和历史。现代科技造就的现代风车,崭新而效率高,也随处可见。
天气实在太好,再加上是荷兰的公共假期,因此,真是荷兰人赏花的最好时节,所以路上车并不少,我们算是幸运的凑个热闹。去花园的路并不算宽,刚刚双向两车道。因为时间比较早,所以并不怎么堵车。转过两个弯,路过大旗招展的麦当劳,绚丽的郁金香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花园自然也就不远了。郁金香是荷兰的另一象征,这种来源于中东等地的美艳花朵,在欧洲特别是荷兰被发扬的特别光大。在荷兰,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应有尽有,红、黄、紫、黑等等,目不暇接。荷兰人专门为郁金香编制了故事,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于郁金香的接受度。在欧美的诗歌小说中,郁金香被视为美好和胜利的象征,以优美和雅致的名义,和玫瑰一起衍生出爱的花语。当然,郁金香之所以能在荷兰如此成功,与荷兰人当年的大肆追捧不无关系,他们炒郁金香像今天的人们炒房子或者股票一样,最后泡沫虽然崩盘了,但还是留下了种植郁金香的坚实基础,使得荷兰的郁金香出口量一度达到世界的80%以上,卖到125多个国家。
我们参观的Keukenhof花园是荷兰乃至全欧洲最著名的花园,位于荷兰首都西南郊区的lisse。Keukenhof在荷兰语里面是“厨房(keuken)花园(hof)”的意思,名字来源于一位女伯爵的命名。15世纪时,这里本来是她的狩猎领地,当时,她在后院里面种植了烹调食用的花花草草,遂给予了“厨房花园”的名字。1830年荷兰聘请德籍的景观园艺家,设计库肯霍夫花园的蓝图,花园整体的景观设计以英式的风格为主,蜿蜒的林径、幽静的水池、喷泉交织着一丛丛的花圃,导览游客参观各式各样盛开的花卉。一直到1949年,一群来自Lisse的花农为创造一个开放空间式的花卉展览场地,将库肯霍夫这个地方规划成了可以让花朵自然生长、吐蕊的花园。这其中包括郁金香、风信子、水仙、百合等各种品种,种植达到千万株,其中尤其以郁金香最为壮观,品种达到1000种以上。每年慕名而来的人不胜枚数,包括荷兰女王、伊丽莎白、希拉里等等。今年是花园建园60周年,主题是“从阿姆斯特丹到”,怪不得有国旗存在,还有不少的美国人,而且,花园里还有由25000株郁金香组成的像头部克图。
绕过郁金香的花田,我们到达花园的门口。花园外的草地被临时开辟为停车场,也因为我们去的比较早,所以能比较方便的就近将车停下来。门口不远处有自行车出租处,橙黄色的标志,橙黄色喷涂的自行车可以租来骑着在花园或者是花田转圈圈。其实只是在花园看的话,漫步是更好的选择。虽然是清早,但从门口售票处的热闹程度就可以看出,人们的热情已经被引爆了。进门之后,门口的指示牌很清晰,稍作了解之后,踏园之旅正式开始。
用花的海洋来形容这里,并不为过。不仅花的颜色艳丽,而且色彩种类丰富,再加上精心裁剪成的拼图模样,的确令人赏心悦目。每块花田注明了花的品种,偶尔还有园艺工人在浇水施肥抑或补种。我是没有能力用文字将那花的美丽跃然纸上的,也许看看照片会有几分感觉,如果你是一个植物或者静物摄影爱好者,那么你应该来这里捕捉灵感,而的确,有不少人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来取景,只为那美丽的一张相片。草树花相应,水流淌其中,震天的音乐竟来自一台自动的打击乐播放车,路边不时还有大幅的介绍历史的宣传板。路行一半的时候,一个微型的动物园呈现眼前,其实只能算是栅栏里放养着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有羊、鸽子、火鸡、荷兰猪、牛等等。阳光灿烂,园子打扮精致。动物们或躺在地上懒洋洋的睡觉,或卧在笼子里看外面的繁闹世界,或品尝着为它们精心准备的食物。在游人的注目和关爱下,动物们时不时自由而舒展的走着。甚至他们习惯了闪光灯下的生活,可以心无旁骛的吃着草而不理会身边的一群群人。这微型动物园,出现在无边花海里,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点缀感觉,当然也惹得游人驻足观看,甚至忍不住进到园子里,近距离瞅瞅、抱抱、摸摸、捏捏,然后和这些小明星们合个影,高兴的不亦乐乎。一个小男孩有力的将一只小羊抱在怀里,周围的家人不住赞叹拍照。一群美国男女指指点点的观察着一只躺在悬挂笼子里的同样来自美国的猫科动物。我想和羊合影,只是这只我看中的羊却始终不肯一起和我正面面对镜头,而只是顾着背对我啃吊起来的美味草,如此这般最终勉强照了一张。玩味了十几分钟,我们正要离去的时候,管理员不知道为啥把一只羊转移到了另外的一个圈有荷兰猪的小栅栏里,没想到,羊和猪竟亲热起来,于是,一张“划时代”的“接吻照”诞生了,时机把握的恰当好处,情景特别而温馨,堪称精品,可以拿来投稿了。妙哉妙哉!
离开动物园不久,我们就来到了花园里的水道边,水道的对面就是一望无际色彩斑斓的郁金香田。以此美丽的花田做背景照相,自然是很不错的,因此,水边留影的人很多。今年花园新开了游船项目,就是坐着船可以沿着水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因为排队的人很多,索性作罢。在河边有一个传统的木质大风车,我们终于近距离的见识到了风车,而且,可以登上安装风车的阁楼,登高望风车和花田。作为传统的风车,其轴承和齿轮等都是木质的,在登高的楼梯上可以看到风车内部结构的机械转动,很好玩。阁楼顶上果真视野开阔,远方的花田蓝天一线接,站在栏杆边,比刚才站在水边照相效果好很多。风车快速的旋转,太阳照耀下的影子也不停的掠过头顶。从一开始走进花园的时候,我就闻到浓郁的香味,那么,我想,如果我站在那遍野的郁金香花田里,我一定会香醉心脾,然而,最终我并没有像站在的薰衣草田里那样迷失,远远的观望一种美丽,心里会平静而不是迷乱。
木鞋是荷兰的另一特产吧,在荷兰的大街小巷的商店里都能看到不同大小的木鞋出售,在这个花园也一样处处可见木鞋的影子。我惊奇的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很大的木鞋,足以装下两三个小孩子,而这只鞋的旁边,一个女工人在阳光下奋力的做木鞋。我着实佩服这女工人,因为这木匠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费时费力。我可以看到她面红耳赤满头大汗的样子。
一圈花园,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开始出发去阿姆斯特丹。
沿着原路返回,我们才发现,此时去花园的路上车水马龙,已经堵得一塌糊涂。人们的热情真是高,估计是假期加天气好的缘故。我们庆幸我们真是明智,出发的早,没有成为挪动的蜗牛。我们刚高兴了一下,不高兴的事情就接踵而至。由于输入GPS中的地址有些问题,造成我们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与我们的宾馆错失,到了一片水边村落里。一条并不宽阔的小河,河边是一排排的别墅,有水有树,恬静有加。我们误入歧途,却不费功夫的找到了理想中的“栖息地”。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下车,拍照,休息。幸运的是,不远处有一家小超市,让我们可以在野外吃一顿。记得以前学习过“世外桃源”这个概念,但究竟什么才算世外桃源呢?我想,眼前的这个地方,应该算是“准世外桃源”吧,够“桃源”,只是不够“世外”,因为不远来这里的路上都在堵车。
感叹一番,我们又上路了。这次不敢掉以轻心,事先向宾馆询问了邮编,即使如此,还是出了两次小叉子,但总算波澜不惊的到了我们第二站的住处-NH Schiphol 酒店。这是一家连锁酒店,而这个分店是和国际机场关系密切的,就像各地的民航大酒店一样,每20分钟都会有大巴车往返酒店和机场之间,虽然不是免费的。酒店和机场并不远,3公里左右,比较方便,所以赶飞机的人住在这里的比较多,而我们,纯粹是为了好停车。从这个地方去市,要先坐大巴车到机场,然后进机场换乘去市区,机场离市区14公里左右。史基浦国际机场曾被评为欧洲最佳机场,各方面都很便捷。机场的酒店就是甭想有免费的东西,不但不免费,而且贼贵。一趟大巴5欧元,一顿早餐21欧元,一小时上网5.9欧。停车还好,一天17.5欧,我们还比较满意。
简单的收拾之后,我们上了大巴车,开始了游览阿姆斯特丹的旅程。对阿姆斯特丹的向往自不必说,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给很多人不同的浮想空间。这个曾经的渔村随着的强大而不断发展,成为荷兰的大港口以及金融贸易文化等中心,后来成为荷兰的首都。最初荷兰人是筑坝建城的,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低于海平面,市内密布水道桥梁,很是壮观,坐着在纵横的水道里观赏是游人必做的事情。阿姆斯特丹还有很多有名的符号,比如因红灯区和性而出名的sex city;比如以凡高博物馆为首的艺术家园;比如因大麻合法化的放荡;不一而足。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宽容城市,高雅和低俗并存,杂乱但还有序,那些想寻找伟大艺术和深厚历史的人会来这里,那些想挑战道德极限的人同样也会来这里。我们算是哪一种呢?二者兼有,全面俱到,但最后,我们只是观察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给以后留下了一些想念,好景慢慢品。
这是一座古典建筑笼罩下的火车站。走出车站,右手斜对面就是码头。服务人员很热情,给我们介绍不同的游船路线,坐不同的路线,可以参观不同的著名景点。船票20欧,24小时有效。鉴于已经下午4点左右,我们决定先去最近的著名的“”。船上人很多,我们赶在开船前上了船。船缓缓的离开码头,缓缓的行进在城市的建筑之间。船上配有自动解说,每当船行驶到某个有点故事的建筑物的时候,解说就开始了。坐在船上,可以看到两边的建筑,可以看到路上的行人,可以看到水边喝咖啡的男男女女,可以看到一座座的“船屋”。刚一出码头,就看到右面街道上面有好几层的自行车存放处,甚是壮观。中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蜂拥街头,荷兰其实也不差,街上随处可见锁着的自行车,随处可见骑着车子狂奔的人们。这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用红色标出,可是,有时自行车道竟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而且没有任何隔离装置,就是地上的颜色不一样,真是挺猛的。荷兰人骑的自行车都很大,本来荷兰人就很高,很高的荷兰人骑着很大的自行车在行人如织车行如流的路上狂奔,我觉得挺危险的,但他们日常生活就这样。所以,你可以看到,穿着超短裙的女子骑着大大的自行车在街上逛荡;你可以看到,一个男的带着一个女的,在人群中左冲右突。在这里开车恐怕要格外的小心,小心自行车,同样,在这里,走路也要格外的小心,小心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的他们是不会给走路的让路的。
我始终没有在坐着“刚朵拉”逛过,但我觉得,在阿姆斯特丹做这件事情,更加的有意思,因为水道两面的建筑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场面更宏大。建筑以深红色居多,一座连着一座,紧凑的很。时间不多久,我们就到了著名的“安妮之家”。上岸,发现排队的人有百米左右,幸亏其关门的时间比较晚。留下同事排队,我四处溜达着拍照。安妮之家旁边是高大的。
“安妮之家”的门牌号是267,这是一处当年很隐秘的犹太人避难处,从日到日,安妮一家人和其他的一些犹太人隐藏于此。在这里,安妮暗无天日战战兢兢的度过了两年的童年时光,在这段日子里,她坚持写日记,以一个孩子的笔触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和想法、藏匿者的孤立处境以及时刻存在的担心被发现的恐惧。后来,他们被捕入狱,被送到纳粹的集中营。多人在集中营中死去,安妮也在二战胜利曙光即将到来的1945年3月的时候离去了,年仅15岁。这些日记在他们遭到逮捕的时候遗留在了“密室”里。她的父亲幸存下来,在得到安妮的日记之后,思绪再三,决定将其出版,以此,唤起人们对于战争的深层了解和忏悔。安妮日记1947年在荷兰首次出版,时至今日,这本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种以上的文字,包括就陈列在橱窗里的中文版本。那些稚嫩而令人潸然泪下的文字,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更刺痛了人们的心灵,促使人们厌恶战争,祈祷和平。
安妮之家自1960年起对公众开放。楼梯窄的只能一人通过,排队进入这间狭小拥挤的屋子加密室,墙上写着安妮日记里面摘抄出来的句子,可以对照着中文文字解说来看。在屋子里还可以看到一些旧的家具和真迹手稿。安妮的理想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她从未正式的实现她的理想,却留下了令人动容的文字。无以言说,在此,仅摘抄几段,不做评论。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1940年5月以后,好日子很少,而且相隔很久。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所有的犹太人必须佩带一个黄色星形标志。所有的犹太人必须交出自己的自行车。所有的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可是日子还是过下来了。”
“我们非常害怕邻居们会听到或看到我们。”
“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幢房子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
“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你早就知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成为一名记者,以后无论如何要成为一位著名作家。等战争结束了,我无论如何都要出本书,书名就叫《密室》。”
作家及幸存者列维曾写道,“安妮一个人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要远远超过其他无数遭遇了同样的不幸却一直活在阴影中的人们所能唤起的。也许这样更好,如果我们必须要同情所有人的苦难,那么我们也无法继续活下去了。”
参观结束,买了安妮之家的精致明信片。同事还买了本语的《安妮日记》,准备回去研读。离开安妮之家的时候,天还亮着。绕过西教堂,地上一大群鸽子在热闹的觅食,街角小亭子上贴满了同性恋的广告贴。穿过一座桥,我们向荷兰走去。天气开始骤变,似乎有点要狂风暴雨的样子。又是没有伟大午餐的一天,我们早就饥肠辘辘,快步急进,希望在大雨降落之前能找到吃饭的地方。路过一个广场,嘉年华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其中之一格外刺激,就是在类似风车风叶的两端绑上两个人,然后风叶开始快速的旋转,惊叫声此起彼伏。惊叫是小,如果身体不好,肯定吃不消。正抬头看的时候,雨滴已经噼里啪啦的开始掉下来,街头的人们也开始四处奔跑去躲雨,只有那些被绑在空中的游戏人还可怜的在不停的惊叫,雨中飞轮。我们也很仓皇,看到路边有家餐厅,看都没有看就直接冲了进去,晚饭就算找到地方了。餐厅比较大,环境不错,只是装扮的有点像北京的KTV,软软的沙发、昏黄的灯光和红色的抱垫。吃的还不错,饭、汤、牛排啥的,彼时已经又饿到了极点,觉得真香,平均每人30欧,吃饱喝足。在餐厅呆了1个多小时,外面天黑灯亮,雨却稀稀拉拉的没有停。鉴于早晨灿烂的阳光,我们并没有带伞,只好趁着雨稍微小一点的时候,硬着头皮上路了。我们前面的目标是红灯区,一片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红灯区只有晚上去的时候才好,因为只有晚上橱窗才会拉开帘子。一路雨滴不断,我们走的特别快。不多久,我们就来到了有一排橱窗的小街,街边,依然有零零散散的人在喝咖啡。大概是因为下雨的缘故,所以只有一部分的橱窗帘子拉开了,里面身着情趣内衣身材火爆的女人,在暧昧灯光的映照下,东张西望,寻找路上走动的目标。荷兰人直接把红灯区翻译为“red light district”,抑或是中国人把“red light district”翻译成红灯区,世界上恐怕没有别的地方比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更出名也更正规了,虽然全世界的红灯区或者准红灯区不计其数。不论在色情业发达的荷兰、、等,即使在中国,虽然色情业是非法的,但是其规模其实并不小。在北京,高级的酒店、酒吧和会所等有高级的服务和从业者,城乡结合部等地(比如霍营、四惠、亦庄等)会有普通的站街女和小发廊等等。目前,在荷兰,红灯区的规模其实在不断萎缩,政府在想办法让妓女从良,鼓励她们离开红灯区。人们的某些观念正在回归。
雨突然间就变大了,我们飞奔穿过小街,和很多人一起躲在维修房屋的架子下面。十几分钟后,雨小了,我们赶紧出来继续赶路。穿过一座桥,寻找回去火车站的路。街角的脱衣舞和真人性爱秀表演处,门口的人在招揽顾客,雨夜人迹寥寥。同事的方向感不错,指出了正确的路,我们又开始急行军。但天公真是不作美,刚两步,雨就又暴大,我们无奈只好躲进一家拐角的商店。某同事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必然要寄一堆的明信片,每次买明信片的时候还很认真的计算数量。而我,通常是买一堆,寄多少算多少,不够就算了,多了就自己留着。我很迅速的买了明信片,就剩下同事在埋头挑选明信片,买了一批,一算不够,接着买第二批。彼时天已经比较晚,冲出小店的时候,雨还是比较大,不过,已经可以看到火车站了,没有几步的路。溜着街边跑,冲进地下通道。为了在地下到达火车站,我们需要穿过地铁站,没想到地铁站不买票也可以进,真是靠自觉。
最后1分钟赶上火车,倒回酒店的时候已经10点多了,阿姆斯特丹的夜晚之行就这样结束了。雨让我们很匆匆。
被闹钟叫醒的时候,外面已经天光大亮,又是一个大晴天。早餐很丰富,着实享受一顿。坐在落地玻璃墙的位置,外面是灌木丛,绿意盎然。一抬头,飞机在头顶掠过,几分钟一架。吃早餐的时候,同事生动的讲述了一个拍摄河马的故事,大意是一个特别喜欢河马的富翁,花钱雇人到全世界拍摄河马,然后被雇的这个人就全世界到处旅游找河马,听起来不错的生活,有点守礁人的感觉。退房结账的时候,才发现早餐是要收费的,还21欧元!我的失误失误,我们只能感叹,旅游真是花钱的一件事情。把行李放在车上,我们又坐着大巴辗转去市区,开始新一天的之行。
阳光依旧灿烂,水道依旧迷人。早晨的清新更加令人舒怡。缓缓的驶向我们的目的地,凡高和国家博物馆——两个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博物馆。
上岸,绕过国立博物馆,我们寻找凡高博物馆。路遇两名骑警,高头大马,悠哉的走在路上。博物馆前面的大公园,钢架结构的“AMSTERDAM”矗立在地上,每个大大的字母上面都或站或躺着人拍照。正对着这个字牌的是一方长方形的浅水池,水池边坐着很多人,或聊天休息,或遛狗取乐。公园的边上有一排小卖铺,兜售明信片、木鞋、小画啥的。凡高博物馆就坐落在公园的一侧,只是要跨过一条马路,Van Gogh的字很清楚。
时值假日,花园的人多,博物馆的人也不少。到达凡高博物馆,一看,队伍排了有200多米,游人真是兴致勃勃啊。同事抽空去国立博物馆看了一下,情形类似,看来我们又得舍弃一个了,国立博物馆下次吧。博物馆的门票不便宜,但在里面泡了2个小时左右后觉得,还是物有所值。馆内关于凡高的画作有中文的有声解说,所以看画比较容易。我们正巧碰到一个临时性的展览,叫“我们的夜晚”,这是以主题来规划的一次展览,展出的画作都与夜晚有关,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凡高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星夜》。我几乎是一副不拉的在欣赏展出的画,比上次在的多强多了,那次是奔波了一天之后直接进的,疲惫而注意力不集中,虽然普拉多更大、藏品更多而且还蹭的免费的,但是印象并不深刻。展厅的灯光契合主题,也比较的昏暗。参观的人不少,大家都静静的一副画一幅画的欣赏着。对于油画而言,其色彩并不会特别的种类繁多,有限的色彩用抽象或者写实的手法勾勒出或丰富或简约的影像,来表达一个意象或者主题。就欣赏而言,我觉得,过度的去追求细节不是欣赏油画的方法,虽然,油画也有比较细腻的类型。就凡高而言,人们把他定义为后印象派画家,我想,其原因是其受到印象派画家和版画艺术的双重影响,前者让他对色彩和抽象的表达有所领会,而后者让他在线条的勾勒和细节的显现方面有所借鉴。这使得凡高的画作不仅仅是印象派画作的延续,而且风格有所改变,兼具东西方艺术的特点。
这里收藏了凡高的不少画作,按照不同的人生时期来排列。从到再到法南,凡高的人生和绘画技术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步。当年,凡高在屡遭生活挫折之后决定当一名画家,并且倾尽自己的热情,在短短10年的绘画生涯里,留下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凡高生前并不为人所看好,幸亏其有一个做画商的弟弟提奥在巴黎,可以将其作品展示出售。凡高甚至入不敷出,除了将微薄的收入用以购买材料和雇佣模特外,还要接受其弟弟的资助才能维持绘画生涯。在这样的状况下,凡高有时觉得自己甚至是弟弟的负担。
明亮的黄色是凡高喜欢的颜色,他爱画金黄的麦田和向日葵,他希望以此表达他的快乐。风景极度美丽的南法给了凡高很多的素材和灵感,他常常不能自已的疯狂作画,恐怕眼前的美景会消失而让他遗憾终生。在他患病不能外出作画的时候,他便去临摹一些名家的作品。恶化的病情吞噬了凡高,最终他走向绝路,开枪自杀,死在弟弟的怀里。不久,弟弟提奥也去世,我想,他是受到凡高死的沉重打击。
凡高最著名的作品是一系列的自画像、《星夜》、《向日葵》以及死前的最后一幅画《麦田里的乌鸦》等。在那个并非追求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时代,凡高的确是个案,他的画作自然不会被人们所看好,这是凡高的超前,也是凡高的伟大之处。放在今天来看,凡高的画作并非特别无极,但能够超越时代,并非所有的人能做到,一如当年的左岸派电影。而我更能体会出凡高超前的是他的那幅静物画《打开的圣经》。在画里,打开的《圣经》和左拉的世俗小说《生之趣》并存。《圣经》大而小说小,这很正常,且不论凡高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即使是一般的普通人,《圣经》也是神圣的,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很大的地方。但在凡高的画里,除了大大的圣经之外,还有一本小一点的小说,一本世俗小说,将二者并存,凡高在思考《圣经》之外的现实生活,并会觉得这比《圣经》中的东西更有意义。这显然超越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主流思想,而他是用自己的画作来表达这种非主流思想。
我的参观以买了一本凡高博物馆的画集和一幅凡高的印刷小画而告终。同事尤其喜欢那幅《凡高的卧室》,决定买一幅回去挂在墙上临摹。同事想要当画家了,从园艺师到摄影家到画家,理想像漫天的繁星一样多。我说,没有关系,有理想就可以实现,最简单的还是摄影师,买个相机,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的快的,先做摄影师吧。其实这是我的理想之一,我没有灵感去创造美,就老老实实的去发现美,这总可以吧。
走出凡高博物馆的时候,外面依旧是长长的队伍,丝毫没有人少的迹象。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再流连一下阳光,准备搭乘游船返回站,然后结束阿姆斯特丹的行程。这旅程算是精品游了,并没能全部看完阿姆斯特丹,留下了不少悬念。回到酒店,驱车开回delft,同事的师兄在等我们。
前天是逛了晚上的delft,而今天则是观察白天的delft。入住我们订的Best Western连锁酒店,同事又享受了一把特别的感觉,住在顶层。在同事师兄的带领下,我们开始重走delft,果然感觉不一样。只是感觉不一样,其实东西都是一样的。当然,我们引出了那水边别墅的话题,某师兄就说要30万欧买一栋大房子,搞得我们都很期待,期待奇迹的发生。又是一天的饥肠辘辘,我们在一家餐馆就餐,在一个大广场的旁边。这希腊餐馆做的东西和烤肉有点像,不过它是放在盘子里的,一大盘子,肉很香酥但不腻,还配有一大盘薯条。真的太好吃了,一口气狼吞虎咽的吃完了。因为这一顿,同事就想在找希腊餐馆了。乌迪内土耳其烤肉倒是挺多的。记得去年在五道口新开的华联上面看到过希腊餐馆,当时并没有进去吃,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顿让我更想去那里看看,荷兰的希腊餐和的希腊餐有何区别,当然,要去希腊看看真正的是什么样子。
吃完离开的时候已经夜深人静。我们又逛荡着到了LOCUS酒吧,而这一次,我品尝的是荷兰的特色酒GIN。GIN在中国叫金酒或者杜松子酒,最早由荷兰的大学教授酿造,用于治病,后来广泛转播开来开始成为一种饮料。GIN酒后来传到,为英国人所喜爱,后来又到了,目前,荷兰、英国和美国是三个主要产地。GIN主要分为荷兰金酒和英国金酒,前者一般单饮,后者主要调酒,尤其是美国人调鸡尾酒。GIN酒是烈性酒,40度左右。点的金酒主要是兑了冰块,喝起来有点淡淡的香味,并不会像中国的白酒那样干裂。现在发现,全世界喝酒最猛的在中国,什么伏特加、金酒、威士忌、朗姆、GRAPPA,和中国的二锅头比都力度不够,最低65度,最高72度,有点夸张,医疗用的消毒酒精不过72度。前两天一个同事说他喝72度的二锅头,一杯下去已经晕晕乎乎的了,而他还是号称很能喝酒的,真恐怖。
由于酒店就在附近,所以喝的就稍微多了一点,有点晕晕的。反正荷兰之行即将结束了,也最后尽兴一下。夜晚依然很凉爽温柔,走起来特别的舒服。
又是一串的名字,所以,又是一天的跑路,怎么去,怎么回。一个晚上睡的特别香,一睁眼,天光大亮。以为同事还没有起来呢,打电话却发现是自己晚了,赶紧起来收拾。早餐比较简单,但服务比较好,有人帮着你冲咖啡啥的。退完房,取车,开始准备回还车。在离开delft之前,在同事师兄的带领下,我们顺带参观了一下delft大学,看到了那栋著名的山上图书馆——我导师常常提到的地方。早晨这个地方很安静,空气很清新。紧邻的河边,鸭子和水鹅在悠闲的走来走去,群体还不小。我们竟在河边还发现了一只孵蛋的鸭子,一不小心打扰到它,它害羞的弃蛋而去。这样的环境真是拍摄的好时机,威武漫步的鸭子,成双成对做操的白鹅,一窝鸭蛋,都成了我们的好对象。这里大学的环境显然和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不过,我还是很怀念园子的,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围墙式大学。这里的大学更像一个社区,上学像生活一样。
时间还早,按照原来的计划,到达鹿特丹,还完车后,我们在鹿特丹转转,然后再坐回。计划虽好,但到了鹿特丹就是当头一棒。首先是糟糕的路况,我们开的晕头转向,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找到租车的地方,等找到了,一看关门歇业了,我们傻了。今天是复活节,我们知道,很多地方都关门。当时租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了,因此特地找了一家说开门的,结果,说开门还是关门,要是早知道如此,我们头一天晚上就把车还了。赫兹的这一行为,让我们很是生气,因为租车的时候我们选了还车时间的,可是他什么都不说,就关门不上班了,让我们麻烦。着急没有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当地的信息咨询处,了解到可以在自助还车。幸亏鹿特丹有机场,我们便匆匆的赶往鹿特丹机场。这是一个不大的机场,赫兹租车的柜台还比较好找,就是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将车停在指定的车位,将钥匙和协议放入保险柜,将GPS交给旁边一个机场工作人员,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机场到市区的交通很方便,33路公交车,格子票。原本以为租了车用不到格子票了,结果还是最后用了一次,又圆满了一步。
这一折腾,时间所剩无几,逛鹿特丹的计划又流产了。时近中午,吃饭又提上了日程。就近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吃饭加最后的聊天。原来全世界火车站的餐馆都很牛,叫服务员点菜,叫了n遍,点完菜后,等吃的又等了n久。最后的午餐就在这样的磨磨蹭蹭中吃完了,带着酒足饭饱的感觉,车缓缓驶出鹿特丹,我们离开了鹿特丹,奔向布鲁塞尔。
天气依旧不错。火车到站,大巴已经等候在那里了。我们放弃了在布鲁塞尔闲逛的计划,直接上了大巴,布鲁塞尔下次吧,这次只要能顺利完成之行就很感谢了。一觉醒来,大巴已经到了小机场,时间还比较早。机场小,没啥逛的。我的包比较大,于是又开始被一系列的盘查,东西被转移来转移去,看来省钱要承受各种各样的惩罚。
飞机飞回的时候已经10点左右了,不过总算一切顺利,又到了比较熟悉的。夜很黑,一路头顶的星星寥寥几颗。等凌晨到来的时候,我们终于回到各自的住处。旅程圆满结束了,只是,第二天还要上班,一种苦楚。
写完这日记的时候,办公室外面的海棠花已经凋谢完毕,半片风中舞,一簇草中栖。随手写下的文字,难免有好笑的失误,原汁而已。
在这次的旅行中,我们经常随口说一些口头禅,比如“睡觉睡到自然醒”、“30万欧的房子”等等,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在此特别记录一下。
感谢同行的两位旅伴,让整个过程充满了笑声,聊以抚慰疲劳的身心。
当然,最让我激动的是脚下真实的土地、水道以及上面奔跑的人和事,仅仅以小词一首作为感谢!荷兰,日后再来!
减字木兰花*荷游
风车水道。
鸭鹅玉露落欢醉。
青瓷木鞋。
郁金遍野沉香迷。
凡高博堂。
动人三世寓妙肖。
安妮微舍。
沁心七分昭前尘。
请把帖子编辑在一个帖里!
奇怪,为什么不订从到Trieste的瑞安,这样不就更近一点。
荷兰旅行回忆日记 之一 序
穷游兴趣小组
/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好玩的手游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