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一个it民工的传奇经历历

丹顶鹤,湿地之神伴秋来
&&&&来源:&&&&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野生数量2000只左右。成鸟体长120―160厘米,可存活60余年。它身披洁白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因头顶朱红色而得名。
  丹顶鹤被称作“湿地之神”,是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之一。目前,只有中国、日本、朝鲜等少数国家有野生丹顶鹤。
  全球丹顶鹤主要繁殖地扎龙
  30年人工繁殖900多只
  本报记者 袁泉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这首广为传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她在江苏盐城为了寻找失踪的丹顶鹤身陷沼泽,牺牲时年仅23岁。
  徐秀娟出生在黑龙江养鹤世家。她父亲徐铁林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鹤类保护工程师。
  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位于齐齐哈尔境内的扎龙湿地是全球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其中约400只,每年春夏在扎龙栖息、繁衍。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就是这里的主要保护对象。在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中,扎龙湿地保存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是全球16个湿地保护成功范例之一,是研究恢复与重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
  上个世纪末,扎龙湿地曾连年干旱缺水,面积萎缩。2002年起,黑龙江省政府实施人工补水,引嫩江水进入扎龙湿地,7年后实施长效补水机制,截至2014年底,累计补水近21亿立方米,缓解了扎龙湿地缺水的压力,鹤类栖息环境明显改善。
  除了保护原生态,扎龙还人工繁殖饲养丹顶鹤。据扎龙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峰介绍,30多年来,先后人工繁育丹顶鹤900多只,成功野化丹顶鹤近300只。今年,保护区已成功野化放归了10只丹顶鹤,并成功人工孵化出60只“鹤宝宝”。
  每年春夏之交,是丹顶鹤择偶交配的最佳时节。保护区将人工繁育的丹顶鹤放生野外,并使它们繁育的后代可以与野生丹顶鹤一起生活,到秋季一同飞往南方。而为了掌握丹顶鹤的野外分布情况,保护区采用了GPS定位和设置脚环的方法来进行跟踪监测。目前,由扎龙自然保护区环志的多只丹顶鹤相继在黄河入海口、江苏盐城和韩国铁原等地被发现。
  为避免因近亲繁殖而导致丹顶鹤种群衰退,扎龙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起开展环志和谱系管理。扎龙保护区鹤类驯养繁育中心兽医师张显光说:“我们会完善每只新出生小鹤包括父母信息在内的多项基础信息,给它们带上脚环,跟踪到位,知道它的父母分别是哪只鹤。”
  全球近40%野生丹顶鹤盐城越冬
  珍禽在湿地有安全的“家”
  王伟健 肖琼琼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湛蓝的天空下,丹顶鹤张开雪白的飞羽,振翅腾空,鹤声清脆嘹亮。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越冬天堂。资料显示,每年全球近40%的野生丹顶鹤飞抵越冬地盐城湿地。这里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还是国际最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之一,每年在此栖息、繁衍、越冬和迁徙的鸟类超过300万只。
  占地24.73万公顷的保护区,主要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这里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实验区对外开放。
  “核心区和缓冲区是野生丹顶鹤活动的主要区域,保护野生丹顶鹤,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湿地系统。”在保护区工作了31年的鸟类专家吕士成解释,野生丹顶鹤的繁殖效率低,并且总数不断减少,这个珍稀的物种极有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盐城保护区一方面通过人工饲养丹顶鹤,增加该种群的数量;另一方面,在人工种群中挑选优秀的个体使其逐步野化。
  驯养场是丹顶鹤生活和野化训练的场所。驯养员陈刚于2012年来到驯养场,每天的工作便是安排丹顶鹤定时飞翔,训练它们的生存技能。“这样做不怕丹顶鹤飞走?”“它飞走,是我们最想看到的。”陈刚笑着回答。目前,盐城保护区内已有丹顶鹤成功野化的案例。
  “每年10月份开始,丹顶鹤和许多珍稀鸟类南飞来到盐城湿地越冬,第二年3月离开。”盐城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与保护科科长李春荣说,“这里的人们正翘首企盼,等待它们归来。”
  向海湿地是亚太地区水鸟迁徙歇息地
  人工繁育为了野化放归
  本报记者 刘文波
  在吉林省通榆县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鹤岛上,十几只白色的精灵翩然而起,在芦苇湿地上空排成一字型,渐行渐远。“这些丹顶鹤就像我的孩子,能健康回归自然是我最大的心愿。”向海保护区科研处处长林宝庆说。
  作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区,向海湿地不但是鸟类的栖息地,还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水鸟迁徙途中停歇的地方,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春秋季迁徙时的重要落脚点。为此,1988年向海保护区成立了野生鸟类救护站和鹤类救护繁育中心。担任这些机构负责人的林宝庆精心研究出一套鸟类救治的规程,并救治了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等珍稀鸟类70多只。
  “丹顶鹤的年龄据说和人的寿命差不多。二十几岁正是壮年,能活到60岁。”林宝庆说,丹顶鹤象征长寿、吉祥、对爱情忠贞不渝,属国宝级动物。“如果不保护不人工繁殖的话,很可能就自生自灭了。”
  人工繁育的最终目的还是野化,补充丹顶鹤种群的数量。
  “野化很不容易,目前尝试的几种方式几乎都不理想。”林宝庆说,“若把成鹤放出去和野鹤配对儿,一旦组成一家,它们是不分开的。最后这些鹤和野鹤一起飞走,虽然成功率比较大,但这不适合大种群的野化。下一步,我们打算每年拿出十多只人工繁育的丹顶鹤放到野外,佩戴环志,以便及时掌握这些鹤的生存状态。”
  本版照片均由吕士成摄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日 16 版)
(责编:刘佳、连品洁)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扎龙创造与鹤共舞新传奇__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扎龙创造与鹤共舞新传奇
黑龙江日报【】【】
  十年前,断水、着火……鉴于扎龙问题成堆、保护不力,国际湿地组织要将扎龙除名。十年后的今天,扎龙出落得如水中芙蓉,让人迷恋——
  □牟景君 贾红路
  扎龙,一块有故事的湿地。
  很多人知道扎龙是从一首凄美的歌曲开始,而此后的故事一度令人伤感却与凄美无关。
  2001年,扎龙湿地火灾频繁,湿地过火面积50%以上,这让关注扎龙的人们感到惊诧,湿地为啥断水?又为啥着火?都能着火了,还能叫湿地吗?
  纷扰中又传来消息,鉴于扎龙问题成堆、保护不力,国际湿地组织正在考虑将扎龙从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拿掉。
  扎龙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十年后的今天,扎龙还在。带着那些故事,它仍在前行。
  7月,记者来到这里,想了解它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水中扎龙如芙蓉
  把水比作扎龙的血液很贴切。十年前,扎龙因缺水而面临生存危机,如今,有了水的扎龙重焕生机。
  7月初,当记者徜徉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随处可见的是清澈的水面和碧绿的水草。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峰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省政府决定对扎龙湿地实施人工补水,引嫩江水进入扎龙,此举也首开我国生态补水的先河。”而据观测显示,那一年补水前,扎龙湿地的核心区已经缩小到只有130平方公里,苇塘干涸退化,由于活动范围减小,原本稀疏分布的各种鹤类开始集群生活,繁殖困难。
  其实,历史上的扎龙并不缺水,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使扎龙原本赖以生存的水源还没进入湿地就被逐一拦截,再加上干旱周期的开始、湿地内又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堤坝、公路等大型线状切割性工程,这些都导致湿地等不来水、存不住水。
  2002年,尝试性的补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后,这一由政府买单的补水行动尽管困难重重却逐渐走入正轨。
  人工补水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扎龙。湿地内,芦苇的密度增加了,爱吃鱼的东方白鹳的巢也增加了,一些已经消失的标志性物种逐渐恢复。从2009年起,扎龙建立了长效补水机制。而十年来,扎龙补水已累计达15.49亿立方米,因缺水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在今天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解决。
  湿地人家很想走
  这一次去扎龙,我们决定探访传说中有些神秘的核心区居民区。
  天有些阴,汽车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剧烈颠簸。王文峰说,我们得快点,这路,一旦下大雨,可就出不来了。
  就这样颠簸了半小时,我们到达核心区13个自然屯之一的唐土岗子。它和另外12个屯一样,都是历史上在核心区里自然形成的居住点。
  各家都住趴趴歪歪的泥土房,土院子里外都堆着芦苇和草垛子,几乎没有人。这就是唐土岗子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于坤,我们在屯里看到的第一个人。他家的土房也是歪歪斜斜的。他说,这里的确没多少人住了,交通不方便,有孩子上学的人家,都上外面租房子,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大家都盼着快搬迁。
  屯长于海本来不咋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这些年,总有人来调研生态移民的事,上两天省里还来人了。结果弄得这里路也不修,各家房子快倒了也不敢盖新的,可是搬迁说了多少年,还是不动真格的,现在大家都烦了。”
  屯长的疑问,记者从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于志峰那里得到了答案,他说,经过几年的调研、考察,省里已编制完成了扎龙核心区的生态移民方案,省政府、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不久将同时启动扎龙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工程,计划首批从保护区核心区迁出1447人。
  据悉,扎龙核心区共有13个自然屯、5400多人。实施生态移民无论对保护区还是当地居民都双赢。
  扎龙精心编织明天
  扎龙因鹤闻名,我想,水多了,鹤肯定喜欢。但是王文峰却说,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是,水太多了,丹顶鹤的数量会下降。
  王文峰告诉记者:“促进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增长是我们着力研究的课题,通过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并就地野化,增加野生种群数量,是保护和挽救这一濒危物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扎龙是我国最重要的丹顶鹤饲养、繁育及就地野化研究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饲养丹顶鹤种群。从1979年建区起,它便开始了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的工作,并逐渐形成散养种群,30多年人工繁殖丹顶鹤超过800只。扎龙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两种方式开展人工饲养丹顶鹤就地野化工作。“今后,保护区还将进一步重点研究散养种群与野生种群之间的关系。要考虑散养丹顶鹤占领巢区是否影响野生丹顶鹤的繁殖等。”王文峰说。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扎龙浓厚的科研氛围。现在的扎龙湿地吸引了大批科研人员,这里每天都在开展着各种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认为,扎龙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基因库,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正因此,这些年,仅扎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论文就达100余篇。正是这些科研活动和逐渐理顺的各种机制让我们看到,历经坎坷的扎龙正渐入佳境,走向美好的明天。(原载日黑龙江日报)(编辑:颜秉光)仙鹤传奇_历史版本_百度百科
编辑基本信息栏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使用迅雷或其他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或者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变装传奇经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