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取经诗话的语言特色

  读书破万卷?《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012)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说经话本。三卷。不题撰者姓名。刊印于南宋或元代。  书以“诗话”命名,就是书中有诗有话的意思。王国维作跋语称:“其称诗话,非唐宋士大夫所谓诗话,以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书中每节之后,必以诗作结,这些诗近于佛经的偈赞,话文也与佛经相近。其体裁类似唐、五代讲唱经文的“俗讲”,应算作说经说参请一类的话本。其体例与《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略同。  本书内容叙述唐僧玄奘和孙行者往西天取经,沿途历经险阻,终于胜利而回的故事。全书分十七个章节:(原缺题)第一;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天王宫第三;入香山寺第四;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过长坑大蛇蛉处第六;入九龙池处第七;(原缺题)第八;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入沉香国处第十二;入波罗国处第十三;入优钵罗国处第十四;入竺国渡海之处第十五;转至香林寺受心经本第十六;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每节标明题目次序,实为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是后世章回小说之祖。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内容,可以说是《西游记》故事的最早雏形。书中有“来助和尚取经”的猴行者,他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取经途中经过三十六国,历经艰难险阻,都靠他克服解救。显然,《诗话》已经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孙悟空形象。“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在后来的《西游记》中,发展成为齐天大圣大闹蟠桃会和孙行者偷吃人生果两回故事。书中所写的唐僧,虽然不象《西游记》中那样迂腐,然而也相当软弱无能。《诗话》所讲取经故事还非常简略。到了元代,又出现了《西游记平话》(又名《唐三藏西游记》),此书没有流传下来。从同时代朝鲜人所写的《朴通事谚解》一书中,可以看到一些片断情节与《西游记》已非常相似。可见《诗话》是早于《平话》出现的早期话本。  评:有诗有话类经文,取经故事最早本。  章回小说形式早,早于平话说话本。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pdf_百度知道
大小:17.31 MB
所需财富值:0
已经过百度安全检测,请放心下载(doc)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表物数量词的用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表物数量词的用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略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文体特性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略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文体特性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资料一部分是自己原创,一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您发现侵犯您个人权利的,请留言联系我,我立马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性再议_以韵文体制的考察为中心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性再议_以韵文体制的考察为中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26: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性再议_以韵文体制的考察为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