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ceo闪电侠消失于危机中,如何解决危机

与AutoNation“交恶”公司CEO“退位” TRUECar危机背后的汽车电商之路
日 06:00&来源:中国汽车报网&作者:庞国霞
&&&&据说,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美国得克萨斯州就可能由此掀起一场龙卷风。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汽车电商TrueCar就成了这位“始作俑者”。由于先后曝出经销商集团AutoNation与之解除合作关系、财务数据低于预期导致股价下跌、公司创始人兼CEO斯科特·潘特将不再担任该职等“负面”消息,大洋彼岸的中国汽车业界一时间被搞得“满城风雨”。
  好事者说,汽车电商遭遇了很大的危机;部分经销商暗自窃喜,“电商真能搞出名堂吗?!”而电商平台保持沉默(汽车互联专刊此次特别约访了多家国内电商平台的负责人,请他们发表看法),或许也在思考未来的出路问题。
  如今,当风波逐息,我们冷静下来,还原到事件本身,更有利于清晰地发现TrueCar危机背后的汽车电商发展之路。
&&&&■与AutoNation谈崩:经销商也做电商
  如果只是笼统地说,TrueCar的困境意味着汽车电商发展道路出现危机,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别的暂且不论,美国最大的汽车经销集团AutoNation“甩开”TrueCar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希望减少从第三方获得销售线索的数量,实施自己的电商消费者营销方案,推广旗下交易平台AutoNation Express。
  事实上,这也是AutoNation今年力推的一项重点工作。该公司CEO麦克·杰克逊去年年底就曾表示,到2015年底,AutoNation的顾客将能够在线上购买汽车并获得融资服务。为了实现将官网的功能从信息查询向交易转化,该公司将投入超过1亿美元。AutoNation也希望借此缩减交易时间、改善消费者满意度。按照杰克逊的说法,如果前期工作多在线上完成,消费者到店完成交易的流程将不超过30分钟。
  虽然不是一口价,但目前AutoNa-tion Express已经接近TrueCar等电商的不用议价的模式。据杰克逊介绍,其电商平台的讨价还价幅度很小,仅数百美元;虽然没有内嵌的议价机制,但在线消费者可以再向服务专员(预订车辆后会电话或电邮联系用户)申请另外的折扣。
  ■甩开第三方AutoNation的独立之路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杰克逊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被“逼上梁山”。“在其他行业,我们看到消费者有非常好的体验;但在汽车领域,我们完全跟不上人家的节奏。”他表示,“这也是第三方电商平台存在的原因。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在谈论互联网对汽车营销和销售环节的影响,每家汽车经销商也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但怎么解决?我们认为AutoNation Express是一个不错的答案。”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AutoNation的愿景是将购车的模式变得与从苹果购买电子设备或亚马逊购买图书类似。事情已经是明摆着的了,AutoNa-tion甩开像TrueCar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是早晚的事,此次双方的“数据”之争也算给AutoNation一个很好的“脱身”契机。为了更好地发展AutoNa-tion Express,该公司正在减少使用第三方来获取销售线索。截至4月底,第三方导流实现的销量占AutoNation总销量的13%,但这个比例正在下滑;通过访问该公司网站了解信息而促成的交易占其总销量的19%,而这个份额还在不断扩大。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双方合作告吹是TrueCar经营或模式的问题,不如说是AutoNation决意走上一条自建电商的独立之路。
  TrueCar之路终点还是转折点?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TrueCar危机的源头在别人身上。恰恰相反,这家处于困顿中的汽车电商站在十字路口,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之路了。
  在金融危机导致美国车市萧条的背景下,这种平台导流型的模式曾帮助部分经销商解了燃眉之急。然而时移世易,当汽车行业特别是流通领域也意识到触“网”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之时,TrueCar 逐渐被抛弃或许也是注定的命运。
  毫无疑问,TrueCar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汽车行业而言。但发展到现在,这个平台与经销商之间的有关利益的矛盾也将越来越尖锐和公开化。在与AutoNation最近结束合作关系的这场风波中,这个趋势已经变得很明显。TrueCar希望AutoNa-tion提供包括买家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电邮、邮编在内的消费者数据,车辆识别号码、制造商、车型、年款、颜色、配置、库存编号、发动机及燃料类型等在内的车辆数据以及交易的细节和类型信息,以便合适其提供销售线索所促成的交易。然而,对于AutoNation这样一家要自建电商的经销商巨头来讲,这种行为当然是不被允许的。
  在公布将从CEO位置上退下后,潘特接受了美国媒体采访,话语中屡次提及“Change(改变、变革)”这个词。当中国汽车电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索转型之路时,TrueCar不可能再故步自封了。
责任编辑:李争光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车报》网”或“汽车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汽车网-《中国汽车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汽车报》网”本文转载自艾美仕上世纪80年代,强生公司如日中天,在CEO吉姆o博克的领导下,强生变成了一台营销发电站,以产品的推陈出新和甘冒风险而闻名。这种干劲正是吉姆o博克商业模式的体现。
强生公司的增长率持续升高,甚至超过了佳洁士牙膏,成为世界保健与美容产品第一品牌。公司生产的止痛胶囊泰诺,对博克而言,更像是他的孩子,这是70年代中期他奋斗的产物。1982年初,强生的年销售额合计超过50亿美元,拥有将近150家公司。博克对自己的生活和获得的机遇充满感激。他喜欢每天到强生简朴的红砖总部办公楼工作。而就在此时,一场危机在悄悄地来临。芝加哥传来糟糕的消息:库克县的法医人员报告有三人死于服用氰化物封结的泰诺胶囊。紧接着,芝加哥也有4人同样处于垂危状态。后来,据称全美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该药物而得病或死亡,这些消息的传播引起约全美1亿多服用“泰诺”胶囊的消费者的极大恐慌,一系列危机事件使得泰诺从畅销药变成“毒药”,博克的职业生涯也处于最危急的时刻。应对致命危机,强生使出“召回”大法对于何人为何投毒于泰诺,至今没有下落。两位好事的美国作家撰写了“揭开泰诺投毒狂徒真面目”的新书《通向黑暗之路》,根据警察掌握的线索和社会报道,再加上一点心理分析,描绘了想像中的泰诺投毒者的形象:这名“恐怖杀手”性格孤僻,一人独居,对社会怀有强烈的不满,导致惨案发生。面对糟糕的现实,博克迅速投入行动。他首先任命戴维o科林斯担任危机负责人,他是强生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制造泰诺的分支机构,麦克奈尔消费品部的主席。尽管任命了科林斯,但博克仍在接下来的几星期把自己的事务交给其他经理负责,自己亲自负责处理危机事件。刚开始的几天一片混乱,无数电话打进新布伦兹维克总部的总接线台:恐慌的消费者,药师和医生,毒药中心,还不断有耸人听闻的假消息传来。当时有3l00万瓶泰诺分散在美国市场。很难讲它们之中有多少也受到了氰化物的污染。“这就像一场瘟疫,”科林斯后来说,“你不知道会在哪里结束,我们有的惟一信息就是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需要快速找出氰化物封结的泰诺胶囊的购买地、药品的生产时间、运送时间和储藏时间。随着事件的展开,博克认为第一要务就是避免更多死亡事件的发生,立即展开全国性的泰诺胶囊召回,联邦政府和FDA都支持强生的决定,装满泰诺药瓶的货架被很快清空。CEO挂帅应对危机公关,为泰诺重生而站中毒和召回可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很大的新闻和动作。解决了泰诺对生命的直接威胁之后,博克赶紧转向为泰诺的生存和公司的健康状况而战。他否决了永远停止泰诺生产、以新品牌重新进入市场的建议。相反,他决心要为泰诺的重生而战。博克在公关部基础上成立危机公关领导小组,要求大家首先按照强生信条行事,绝对将顾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接受副总载兼公关部经理的建议,要求按照公司信条统一口径,统一行动,积极与媒体合作,向新闻界敞开大门,公布事实真相,而不是争辩。在面对新闻界时,强生尽可能地进行回应。在药物中毒事件发生后的数天里,坦诚圆满地答复了从新闻界打来的2000多个询问电话。联邦调查局依然没有查出来凶手是如何下毒的。强生公司内部开了几次会议,认为,生产线管理严格,问题可能出在包装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麦克奈尔分支机构为泰诺研制了一种可防止乱摆弄的药瓶,而且很快成为柜台药品和许多食物、化妆品、维生素的标准包装设计。其次,强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向购买此款包装泰诺的人提供优惠券。博克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上电视,他出现在《唐纳修谈话秀》节目中,解释可防止乱摆弄的新包装的用途,宣传优惠券活动。他的举止从容不迫,带着美国消费者可以委以生命之托的表情。博克还在《60分钟》节目中宣传。他相信泰诺真凶最终会被找到,希望强生提供的10万美元悬赏会对此有所帮助。然而事过一年,执法部门的官员依旧一筹莫展。“没有一丝有关泰诺的信息或线索,”一位伊利诺伊州的执法官员说,“我们不光说不出是谁,我们也说不出为什么。”泰诺营销成功,重新登陆日,中毒事件过后三个月,泰诺的新广告首次在电视上亮相。这是为期一年的营销战略的开始,反击成功了。与许多预测相反,泰诺在一年之内重新占领了原有市场份额的80%。强生承受了5000万美元的损失和5680万美元的广告额外支出,但确保了泰诺的继续前进。博克的母校哈佛商学院的营销教授斯蒂芬o格瑞瑟说,“这项挽救工作是我所见到的最有效的营销。”接下来的一两年,博克又几次被拖进像泰诺中毒这样的麻烦事中。 1983年,五人死于服用关节炎药洛麦克斯的并发症,强生主动召回了此药。同年11月强生生产的肾透析仪因故障使三人致死。后来,又因有人读错了强生CT扫描仪说明,招致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其调查。1983年12月,强生经历了一年的问题之后,一位华尔街分析家将其形容为“被蛇咬过”的。但这些都无法与泰诺事件造成的伤害相比。慢慢地,生活总能重返常态。对博克而言,泰诺中毒事件起到了正面的效果。1982年以前,在商界打拼了30年的博克从未上过电视。可现在他是闻名遐迩了。博克接到许多演讲邀请,他经常利用这些机会向人们强调公司道德标准的重要性,赞扬强生的信条。噩梦不断,博克再次接受挑战然而,泰诺的噩梦在此来临,日,一位叫做黛安o埃尔斯的23岁女子来到纽约州扬克斯的她男朋友家中。傍晚时因为不舒服服用了两粒泰诺胶囊。第二天,男朋友叫她起床时,发现她死了。当地法医进行了验尸和验血,结果显示埃尔斯服用的泰诺胶囊中含有氰化钾。值得补充的是,其实1986年发生的泰诺投毒案未必跟之前是一个凶手,毕竟,单是在泰诺案发生的1982年,美国药品及食物管理局就发现了270起类似的食品、药品污染案,其中有36宗被确认为故意投毒。时不时有人喝到有毒的巧克力或含有杀虫剂的桔子汁。消息在2月10日下午传到公司总部,公司再次开出10万美元的赏金,对埃尔斯吃的同一批泰诺胶囊一查到底,并取消了所有泰诺广告。埃尔斯死亡后的第五天,博克接到了弗兰克o杨从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打来的电话。杨告诉他,西切斯特发现了另一瓶受到污染的泰诺。联邦调查局报告中说没有证据表明泰诺的包装被动过手脚,那么在制造中心投毒的可能性就增大了。强生勇斗神秘罪犯,避免投毒出大招制造过程中可能投毒!!!这对于强生来说几乎是晴天霹雳,GMP级别的工厂如何混进氰化物,罪犯又如何混进工厂,想想头皮都发麻。博克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罪犯再狡猾,我们也不能服输。他在公司内部旗帜鲜明地再一次坚持要保住泰诺这一金字招牌。他认为泰诺惟一的希望就是放弃胶囊的包装形式,杜绝罪犯神不知鬼不觉地投毒的可能。博克的意志说服了众人,公司耗巨资,很快研制出泰诺药片。新策略执行之后,博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停止所有的胶囊药品,也在电台亲自进行宣传,同时又一次出现在唐纳修谈话秀和其他电视节目上。他带着一个超大的泰诺药片模型表示这个糖衣药片将代替所有的泰诺胶囊。这将耗资1亿至1.5亿美元,还不算失去的市场份额所带来的损失。博克果断、可靠的风度让他赢得了很多赞誉,毕竟,保证质量虽然是药企的天职,但是与罪犯斗智斗勇并不是他们的使命。美国总统里根也立刻出来为强生站台,他公开表示:“我们十分钦佩强生的吉姆o博克,他拥有企业责任的最高理想和压力之下的优雅”。在这次营销战略中,博克利用新药片为强生树立了有远见、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他们使人们开始怀疑胶囊而不是泰诺,”一位竞争者抱怨。泰诺药片开始成为市场上似乎最安全的止痛产品。博克在泰诺和公共卫生上的成就使他成为一名英雄。实际上,大多数人对博克在此事件中的评论都是赞美之词。1987年,强生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公司之一。几经周折,泰诺全线恢复止痛药泰诺得到了完全恢复,到1989年,创造了5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博克的带领下,泰诺品牌扩张到了感冒药品和成功的睡眠药品。当泰诺品牌危机过后,博克于1989年宣布辞掉CEO职位,他没有提及自己为何辞职,在1990年,他被入选哈佛商业名人堂,他领导的危机公关案例也成为经典的MBA案例,别人称赞他勇于认错,值得信任,日后强生继承了“认错“的传统,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进行了多次的召回。补充阅读:最可疑的泰诺投毒凶手1、一个疑犯是个48岁的码头工人,化学爱好者。他所工作的仓库常为售出有毒泰诺的一家商店供货。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他曾经参加过“如何使用氰化钾”之类的培训,搜查中则发现他家里有各式各样的武器,还有一本可疑的书籍:如何往胶囊里注毒杀人。尽管警方没有确切证据可以控告这位码头工是泰诺投毒案元凶,他们还是以非法拥有违禁武器等罪名将其逮捕,并将他投进了监狱。但之后的调查却一直没有进展,警方找不到有力证据可以将此人与泰诺案联系在一起,最后他以6000美元的代价获得保释。2、另一对可疑的罪犯是詹姆斯·勒维斯和他的妻子丽安·勒维斯,他们写匿名信向强生公司勒索,要求强生公司付给他100万美元,作为终止投毒行为的代价。勒索者还要求强生公司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声明,回应他的要求。这对夫妇很快落网,但除了这两封无聊的勒索信,勒维斯夫妇似乎真的没干什么。有证据表明,这对夫妇只是浑水摸鱼,想趁机发一笔大财,并非真正的凶手。尽管无法以泰诺投毒案直接指控勒维斯夫妇,但他们仍犯有勒索罪和其他六项造假账、伪造信用卡等罪名,最后勒维斯被判20年监禁。不过他只服了13年刑,于1995年被释放出狱。7月29日成都沙龙召集令,AA制长按二维码直达报名现场↓↓↓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13小时前一天前一天前一天前一天前
4分钟前4分钟前4分钟前5分钟前5分钟前
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交流,行业动态讨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将在火星上建设可以居住8万人的居留地”、“让全世界的汽车都变成EV”。说这种话的经营者一般都会被视为“疯子”或者“不切实际的梦想家”。而这个男人却不一样。他就是伊隆·马斯克(43岁),兼任美国电动汽车(EV)风险公司特斯拉汽车和美国宇宙航天风险公司SpaceX两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总是提出异想天开的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些目标脚踏实地积累业绩。特斯拉2012年上市了EV高级轿车“ModelS”。目前,ModelS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该公司计划2015年在美国推出新款车,将EV产能提高到10万辆/年。“ModelS的目标是成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以前EV给人的印象是速度慢、外观不漂亮、续航距离短、性能低。我要颠覆这种印象,让EV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在宇宙航天领域,马斯克率领的SpaceX也备受瞩目。主力火箭“Falcon9”的发射连续取得成功。马斯克亲自指挥设计的无人宇宙飞船“Dragon”也在民间企业中首次成功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物资。2014年9月,SpaceX就Dragon的载人飞行计划与美国宇航局(NASA)签订了大额合同。马斯克是何方神圣?大胆向梦想迈进的马斯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马斯克有着模特一样端庄的容貌,表情腼腆,讲话语调沉稳。但是,如果只见到他温柔的这一面,就会看错马斯克的本质。颠覆常识、改变巨大产业的结构绝非易事。马斯克为实现梦想,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无数困难。不仅是在EV和宇宙航天领域,马斯克还是美国太阳能电池发电风险公司SolarCity的会长。该公司免费为住宅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向用户收取租金的形式盈利,用户利用节约下来的电费等支付租费,公司实现了迅猛增长。重要的是为世界做贡献现在看起来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马斯克在2008年前后几乎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特斯拉开发第一代量产EV“Roadster”因耗时过长,濒临破产。SpaceX的火箭发射连续三次都以失败告终,资金用尽。在这种看不到未来的局面下,马斯克依然没有放弃。“绝望的状况反而让我产生了坚持下去的强烈信念。在危机中我对员工说:‘无论以前还是以后我都绝不会放弃。只要我活着,业务就要持续下去’。另外,我个人的资产能卖的都卖掉了,我已经一无所有”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1990年代后半期从美国斯坦福大学退学后创建互联网支付风险公司“贝宝”(Paypal)的前身企业时培养起来的。为节省资金,马斯克晚上就在办公室过夜,在附近面向青少年的设施里洗澡。当时只有一台电脑,白天作为网络服务器使用,晚上用来编程开发软件。马斯克不顾一切的努力工作终于让公司取得成功,赚到了进军宇宙航天和EV领域的资金。马斯克非常喜欢这样辛勤工作。他认为“创业者应该每周工作100小时,如同在地狱一般”,即使是周末,他也经常前往EV和火箭开发现场及工厂。也许正因为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才能同时经营两家全球知名的风险公司。另外,2013年8月,马斯克还发布了时速超过1200km的超级高铁构想“Hyperloop”。有望实现比喷气飞机还要快的速度,将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的路程缩短为30分钟。马斯克通过该构想展示出了他独特的哲学观。在EV和宇宙航天相关领域抽不开身的马斯克现在并没有精力负责Hyperloop。他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我会无偿公开创意,如果有人能实现试制品,我将不胜感激”。“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世界做贡献,这才是我的宗旨。”马斯克如是说道。为社会做贡献的想法在EV领域也一样。2014年6月,特斯拉宣布将公开约200项EV相关专利。对采用特斯拉专利技术的企业不会发起侵权诉讼。如果量产经验丰富的大型汽车厂商认真致力于EV,特斯拉的竞争力将被削弱,但马斯克认为,只要环境负荷小的EV能在全球普及,其他的并不重要。“如果最终大型汽车厂商能生产出比特斯拉更好的EV,那就说明特斯拉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特斯拉只要还在制造优秀的EV,就有存在的意义。” 致力于移居火星的计划也是为了拯救人类的危机。马斯克认为,随着气候变暖和天气异常等,人类无法继续在地球上生活的风险比较大。“我并不是悲观主义者,也不喜欢末日论。不过,历史上的很多文明都是进步与后退交替进行的。重要的是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前,在火星上建设基地”不言而喻,马斯克的梦想极为宏大,实现起来势必困难重重。只要能让世界变好,公司倒闭也没关系。全世界都在默默关注这位不屈不挠的弄潮儿发起的挑战。
Copyright (C)2010-.cn 版权所有 && 网络实名:&& &&
网络广告:
&&&&【企业交流群:6(满)】
&&邮箱:.cn(请将#替换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岛危机3存档消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