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像瘟疫公司一样的游戏之灾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形

恐怖瘟疫:21世纪全球反恐,第5章 - 瑶池
当前位置:
恐怖瘟疫:21世纪全球反恐_第5章
更新时间:
14:46:33本章字数: 30000
此落魄。被殖民期间,几乎所有的油水都被榨干了,剩下的就是"一具残破不堪的躯壳"。好不容易将殖民者赶跑,又要着手处理殖民者留下来的种种"后遗症",比如少数民族的争端、种族矛盾等。这些"后遗症"直到现在,都让一些国家叫苦不迭。
  从经济秩序的角度来说,很多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比较低,经济实力有限,即使想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可否认,人类能取得今天这般辉煌的文明成就,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发达国家。是它们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工业发展。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了,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财富。
  发达国家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文明的领路人,它们的功劳不容置疑。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发达国家的辉煌是建立在欠发达国家苦难的基础上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鲜血"。
  发达国家在宣扬现代化社会是它们一手创造的时候,很少详细地将过程解释给人听,它们只会向全世界大声炫耀它们的功绩,永远不会告诉世人,它们曾经疯狂地掠夺欠发达国家丰富的资源,曾经肆无忌惮地在欠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倾销商品。
  而欠发达国家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也立下汗马功劳,在世界还没有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很多欠发达国家都拥有灿烂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些蕴含巨大能量的古老文化,给现代化的人类文明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过渡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世界的现代化是牺牲了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发展形成的。欠发达国家的灾难,很可以说是世界格局中另一种不平衡带来的结果。
  当然,欠发达国家不应该拿历史作为自己发展缓慢的借口、自暴自弃,但同时发达国家更不应该无视欠发达国家的牺牲,继续肆意践踏他们的利益。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欠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即便它们有丰沛的资源,也无法充分利用,且这些资源很有可能会为它们引来麻烦。虽说发达国家有义务偿还对欠发达国家的"历史债",但就目前的情况下,它们显然没有这个意图。
  面对欠发达国家的贫困,发达国家往往熟视无睹,小气得让人心寒。阿富汗问题一直是困扰国际社会中的"老大难"问题,看到阿富汗惨不忍睹的状况,很多国家都说要帮助阿富汗从困境中脱离出来,其中就有不少发达国家。美国在和塔利班政权翻脸之后,就不止一次地"慷慨陈词"--只要塔利班能够融入到国际社会中来,他就会帮助阿富汗脱贫。
  2001年底,当各方势力就阿富汗过渡政府的组成争论不休时,德国外长菲舍尔还提醒阿富汗,国际社会决定帮助阿富汗复兴,阿富汗最好不要放弃这一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此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为阿富汗提供数百亿美元的资助,帮助阿富汗国家重建。
  第二年2月,联合国就为重建阿富汗国家,特地在日本召开大会。卡尔扎伊是当时阿富汗的临时行政当局主席,他在此次会议上募集到的资金与发达国家的承诺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最最讽刺的是,捐助资金最多的不是美国,而是伊朗--它慷慨地拿出了500亿美元。
  对此,美国的解释是:阿富汗政权还不够稳定,资金运用的来龙去脉不能清晰地体现出来,如果将大量的资金捐助给阿富汗,很有可能被用于军事活动或者是恐怖活动。与之前的慷慨陈词相比,这些解释似乎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的确,阿富汗国内战乱不断、政局不稳,发达国家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这绝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担心资金的运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加强国际监管等手段解决,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约束资金的使用。
第39节:二、塔利班的悲剧--另一种被忽视的不平衡(4)
  有人感慨国家越富越吝啬,这种说法用在美国身上再贴切不过。美国是响当当的超级大国,尽管许下诺言会为阿富汗慷慨解囊,但真到了需要解囊的时候,又爽快不起来。美国喜欢用武力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用武力来"平定"欠发达国家的动荡,却没有心思采取经济援助等方法帮助欠发达国家走出困境,从根本上铲除动荡的发生条件。
  美国承诺会为重建阿富汗出力,但其派往阿富汗的不是援助人员,而是荷枪实弹的大兵。美国每月会拿出10亿美元,用于阿富汗南部的军事行动,而仅仅拿出250万美元资助阿富汗经济复苏。
  可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根本不是它自己鼓吹的"以强扶弱"的角色。
  阿富汗是一个对能源输出起重大作用的国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本可以借此发财致富。但是,在当前这种不平等的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石油的价格,让欠发达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肥水流入外人之田。
  冷战期间,欠发达国家尚可以联合起来,以石油为工具,和发达国家展开角逐,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冷战之后,美国凭借着"世界唯一霸主"的身份,迅速向拥有丰富石油的中东地区渗透,不少国家由于在安全防御等问题上仰仗美国,不敢再在石油问题上与之抗争。为此,海湾国家的矛盾加深了。
  美国在对待阿富汗时也是如此,似乎欠发达国家所拥有的资源不是为了本国的发展,而是为美国提供便利,美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的补给站。
  正是在强权和不平衡的国际秩序下,恐怖主义才蓬勃而起。
  从国际政治秩序的角度来说,欠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十分低下,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表决权。比如在联合国中,常任理事国中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在联合国中的代表少,就意味着为其争取利益的人少,这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相当不利。而且联合国中一些原本对欠发达国家有利的原则,在近年也备受冲击。不仅如此,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美国还经常不顾联合国和世界组织的制约,实施霸权主义,不经联合国允许就私自动用军事力量打击其他国家。只要人们稍微留意下新闻,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世界格局不平衡的弊端体现在国际秩序的不合理上,也体现在国际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定上。
  现行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基本都是那些发达国家制定的。大家都知道,谁制定的规则就对谁有利,欠发达国家既然少有资格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利用规则为自己牟利的希望就愈发渺茫。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说话最有分量,所以很多时候,国际规则的制定都是以美国为标准,或者干脆就用美国的标准作为世界的标准,这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来说本身就是极大不公。
  不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使用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欠发达国家怎么看都是不切合实际。俗话说"因人而异",国际社会中成员那么多,发展阶段各有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在经济上,欠发达国家远远落后于美国,将美国经济开放的政策在这些国家运用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政治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各有特点,美国的民主政治不一定在所有的国家都适用。这些,恐怕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对欠发达国家最为不利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的这些国际社会游戏规则除本身不公平之外,还是应时而变动的。当某个规则对这些发达国家不利时,就会被"纠正"成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总之所有规则时时刻刻都在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于是,很多国家都发现,美国在要求别人严格按照国际规则行事的同时,自己却可以大大咧咧地践踏这些规则。
  美国在世界中利用国际规则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已经为世界各国心照不宣。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国际规则似乎只对那些没有和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国家有约束力。
第40节:二、塔利班的悲剧--另一种被忽视的不平衡(5)
  美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提倡民主,但当民主与本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民主就被搁置一旁了。美国支持伊朗摩萨台和智利的阿连德上台就是最好的说明。上个世纪,在这些局势动荡的地区,美国出于本国的利益考虑,打击伊朗的民主,大力支持伊朗国王的专制统治,引起了伊朗人的强烈愤慨,并直接引发了1979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世界格局的不平衡助长了美国的很多"坏习惯",美国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事情的对错,以自己的好恶来制定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似乎世界正在向美国化发展,而不是向全球化发展。
  不平衡的国际局势,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不公平的国际规则,层层压在欠发达国家的头上,使它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却见不到希望。这对欠发达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对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走投无路的国家或民族很有可能将心中的怨气怒火一并爆发,冷不丁给发达国家一记重拳,而且这种极度受压制的环境最适合恐怖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恐怖主义的观念一旦产生之后,其后果往往会难以预料,最极端的,恐怖主义的拥戴者就会用非常手段对那些压迫他们的国家进行强烈反击,本·拉登就是如此。
  塔利班因为考虑到美国的霸道,选择本·拉登为合作伙伴,而被形势所迫的本·拉登又使用了极其恐怖手段制造了"9·11"事件。美国终于尝到了霸权的苦头,喝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9·11"事件一点极为可怕的影响,就是会给其他欠发达国家以"启发",这些身处绝境的国家很容易效仿"基地"组织,甚至很可能暗自以超越本·拉登为目标,计划更恐怖的袭击活动。但美国等发达国家似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单纯地认为攻打阿富汗,消灭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就可以削弱恐怖主义的力量。
  国际局势不平衡是导致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塔利班的悲剧就是一种被疏忽的不平衡,如果这种"疏忽"继续下去,比塔利班政权覆灭更大的悲剧亦有可能上演,比"9·11"更恐怖的恐怖袭击也可能会再次发生。当被忽视的不平衡发展到一定程度,无论是发达的还是欠发达的,都会遭遇灭顶之灾--那将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灾难。
  三、布什战略
  "9·11"发生后,由于庇护本·拉登,塔利班自然而然地成为众矢之的。
  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开始之前,很多国家都表示,愿意为美国提供种种便利条件、军事支援,尽管开始时,布什政府拒绝了不少国家的善意,但最后,他还是接受了差不多20个国家的支援,打响战争的第一枚导弹就是从英国人那里发射出来的。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国家都表示支持这场军事行动,并非慑于美国的威力,而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天经地义,同时,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反恐出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支持美国进行阿富汗战争的国家都认为,美国的军事行动将止步于阿富汗。一位欧洲官员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采访时曾说,美国政府曾经在正式场合向这些官员宣布,美国的目标就是"基地"组织、是本·拉登和恐怖主义。
  因此,不少人预测,在"基地"组织的庇护者塔利班被消灭、美国在取得阿富汗胜利后,美国会把重点工作放到追查那些逃脱在外的恐怖分子,防止"9·11"类的恐怖行动再次发生上,会用法律手段遏制恐怖主义。
  还有不少国家都以为,美国在"9·11"后会将对外政策转向多边主义,正如阿富汗反恐胜利揭示的那样,反恐是国际大事,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他们以为,布什政府今后的反恐行动,也会像阿富汗战争那样,积极和其他国家携手。
  但他们的预想错了,布什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多边路线的打算,小布什可不是一个会轻易改变想法的人。美国的《时代》杂志曾在小布什连任成功后,对上千名美国人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结果发现超过半数的美国人都认为小布什比老布什要"固执己见"得多。
第41节:二、塔利班的悲剧--另一种被忽视的不平衡(6)
  在进军阿富汗前,布什就曾说过,美国的反恐之战会从打击"基地"组织开始,但不会止步于打击"基地",它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世界上每一个恐怖主义组织都被找到、被消灭。就在对阿富汗的轰炸开始之际,布什政府在联合国的大使,即现在的美国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曾对他的同事说,可能有必要对其他组织和国家采取进一步行动。
  打赢阿富汗战争,对美国来说轻而易举,因此,在阿富汗战争开始没多久,布什政府的官员就为日后的反恐筹划了。不久,人们就察觉到,反恐之战的候补打击对象有很多--伊拉克的萨达姆自海湾战争以来,进行了长达12年的独裁统治,他和他领导的伊拉克,是美国的心腹大患。萨达姆没有放弃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意图,因此成为美国接下来要打击的首选目标。此外,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伊斯兰圣战组织也是让美国警惕,而且相当活跃的恐怖组织。
  人们纷纷猜测到底哪个国家会成为布什政府接下来的打击目标,就在这时,美国政府开始发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他非常担心恐怖分子使用放射性武器、生化武器甚至核武器。在"9·11"袭击发生之后,他就立即意识到,假如恐怖分子用这些武器袭击美国,后果将更严重。更可怕的是,有资料表明,"基地"组织正努力寻找这些武器,切尼认为,某些"邪恶"国家很可能会为"基地"提供武器援助。
  恐怖分子一旦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绝对不会让它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一种威胁。切尼的担心并不是多余。"9·11"袭击过去不过20多天,佛罗里达州就发生了人吸入炭疽菌致死事件,死者是《太阳》周报的编辑。炭疽病在美国非常罕见,人们起初认为,这名编辑是外出旅行期间不幸染病的,但很快这种想法就被可怕的事实推翻。《太阳》周报的办公室里发现了炭疽孢子,其他新闻机构也收到了掺杂着炭疽菌粉末的信件,炭疽病患者人数迅速增多,很快就又有5人因为感染炭疽不幸身亡。
  10月中旬,美国有官员对媒体声称,这是一场生物恐怖。而发动生物武器主导的恐怖袭击,并非难事,炭疽粉信件一事就是最好的说明。美国很快就陷入炭疽恐怖中,不少美国人只要看到粉末状物体就会联想起炭疽。
  举报炭疽的电话响个不停。10月下旬,人们又纷纷传言,美国即将迎来下一场大规模恐怖袭击。这次恐怖分子很可能在炸弹中添加放射性物质,让整个城市都被放射性物质感染。而在与生化武器相结合的恐怖袭击面前,"9·11"事件也会相形见绌。
  官员们开始研究,恐怖组织究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这些武器。并迅速列出一份"黑名单",名单上的国家,既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心肠歹毒",极有可能和恐怖分子联手打击美国,而伊拉克,"恰恰"就位居"黑名单"之首。
  不过,此时,美国的情报部门并没有充分证据显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伊拉克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是各种情报拼凑而成的,这些情报中既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容易引人误解的。但是听罢情报部门的这一报告,布什总统"忧心忡忡",他身边的官员也明显感受到这点。
  布什很快就命令战时委员会,将核威胁上升到所有针对美国的威胁之首。紧接着,各种精密的传感器材便被设置在美国边境口岸、华盛顿交通要道,还有一支专门的特种作战部队随时待命。美国对核威胁的防御骤然加强。
  但是布什并不满足于此。日,布什在国际反恐会议上警告人们,如果恐怖分子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就会成为每一个国家的威胁,并最终威胁文明社会本身。美国决心向这股邪恶势力宣战,直到将它消灭。布什还表示,人们不应该坐以待毙,而要立即行动,消除邪恶的威胁。
  布什的此番说话,为他之后提出的"先发制人"式反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2002年1月,布什又在国情咨文中重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不仅仅来自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恐怖组织,还来自那些"致力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赖国家"。这些国家中就包括伊朗、朝鲜还有伊拉克。布什还说,这些国家和恐怖主义同盟已经构成了"邪恶轴心",他警告人们,对这些国家无动于衷,会为美国招致致命灾难。
第42节:二、塔利班的悲剧--另一种被忽视的不平衡(7)
  紧接着,布什声称,美国不会被动地等待下一次袭击,美国不会容忍上述危险国家,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人们的生命。
  布什的讲话向人们勾勒出美国面对的新威胁,即由恐怖主义、独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者合一的"恐怖体"。消灭这一新威胁,注定了美国的反恐工作不再是在全球范围内铲除恐怖组织这般简单,美国反恐的打击范围势必会加大。
  布什在做出这番讲话之后,应对这种三合一的新威胁的战略才制定出来。很多人都发现,这一新战略,浸透着布什政府浓浓的霸权主义观,在这种新战略的关键,就是美国要成为各国的领导。切尼曾称,铲除这种威胁的责任无疑落到了美国的肩膀上,虽然美国有不少朋友、盟友,但能够担当起这一事业的只有美国,也只有美国才能成为号召者,才有能力将各个国家组织起来,共同声讨恐怖主义。切尼表示,美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这注定了美国有独一无二的地位,领导反恐的重责落在美国身上,并非偶然。
  既然恐怖分子有可能从"邪恶国家"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美国政府将目光转移到这些"邪恶国家"身上,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切尼表示,美国将用行动,来制止这些国家提供给恐怖分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拉姆斯菲尔德则在对国防大学生的讲话中,描绘出"制止这些国家提供恐怖分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具体方法:为了避免恐怖主义及其他21世纪新威胁的伤害,美国有充分的理由向敌人开战,在某些情况下,"最好的、唯一的防卫形式就是进攻"。
  布什在日,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也和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说法遥相呼应。对政治比较敏感的人士,都可以从中察觉出美国政府接下来的反恐计划。布什表示,美国在冷战时期奉行的威慑、牵制政策已经不再是美国的基本保卫原则了。
  恐怖组织总在暗中活动,它不是一个国家,适用于牵制一个国家的战术并不适用于恐怖组织,恐怖组织既不担心经济政治制裁,也不担心他国的军事制裁会伤害无辜民众。而对于那些愿意向恐怖组织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牵制政策能起到的作用也少之又少,美国无法通过和这些国家缔结条约,牵制它们的行为。
  另一方面,尽管有导弹防卫系统在,但被动地防御却不能取得反恐的胜利,因此,布什政府提出要率先出手,唯其如此,才能在恐怖分子实施行动之前,粉碎他们的计划。在布什看来,对美国来说,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美国人要有先见之明,还需要果断行事,做好足够的准备,以便可以在任何必要之时先发制人。
  后来的人们将布什政府的这一战略简称为"先发制人",并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
  美国的军事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也有能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要率先予对方打击。但是,在布什之前,从来没有一位总统将"先发制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原则,更没有一位总统,向公众宣扬这种原则。布什的这一原则一经提出,就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事后,国务卿赖斯不得不反复强调,先发制人的方式也包括美国处理外交关系的传统手段,譬如和其他国家结盟等。赖斯试图让人们注意到,"先发制人"中的非军事色彩。
  日,美国总统布什应国会的要求,发表了《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份年度总统文件,其最早对融"恐怖主义、独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者于一身的新威胁,做了系统而全面的阐释,对美国未来政策意义深远。它发布的时候,美国国内正热火朝天地讨论是否要出兵伊拉克,全世界都格外关注美国将如何处理伊拉克问题。布什的这份《国家安全战略》出台的正是时候。实际上,这份文件的措辞相当简练、浅显,随便一个普通的美国小学生,都能看懂。
  布什政府认为,美国强大的军事映射着美国的自由、民主。
第43节:二、塔利班的悲剧--另一种被忽视的不平衡(8)
  20世纪,自由曾和极权主义展开过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斗争最终以自由的胜利告终。民主和自由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老传统,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的导言中宣称"我们要与我们的传统和原则保持一致",因此,美国不会仗着自己强大的实力,急切地追求单边利益。布什强调,美国之所以要和恐怖分子、独裁暴君展开斗争,是为了帮助整个世界实现繁荣自由,是在保卫世界的安全,美国要在世界各地提倡自由而开放的社会,并以此来实现和平。
  《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塑造成世界的灯塔,抛开里面冠冕堂皇的话,人们不难发现,布什战略的本质就是按照美国的理念,凭借美国的强大实力,塑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繁荣、自由、和平何其美好,布什政府进一步指出,消除世界上那些阻碍独立、自由的因素,是实现这个美好目标的前提。人们需要创建一个,能够保证所有人自由、民主、独立的大环境,让每个国家、社会都能自由选择政治、经济利益,都能自行决定将要接受什么样的挑战。
  恐怖分子和暴君是民主自由的最大敌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手里,现有的民主自由便不可避免地遭到践踏。
  布什政府坚持,美国不能让恐怖分子和独裁暴君的愿望得逞。美国要与其他国家联手粉碎敌人拥有危险技术的计划,美国将构筑更为坚固的防导弹体系。为了自卫,美国必须在恐怖分子的威胁成形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美国政府又表示,在紧要关头,即便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他们也会果断地采取行动,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对美国来说,出手得越早,就越有利,正可谓防患于未然。况且,美国自认为,为了保护美国的利益,他们有权利率先给那些予他们威胁的国家打击。
  最后,布什政府呼吁美国各界做好准备,因为有邪恶国家庇护的恐怖分子已然是美国及其盟友的重要威胁。
  "9·11"事件和之后发生的炭疽信件事件,让美国人切实地感觉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且正如布什政府所说,恐怖主义不会随"9·11"袭击的结束而结束,恐怖分子确实有可能在某些国家政府的资助下,策划实施更可怕的恐怖袭击。《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布,为美国后来以反恐之名,出兵伊拉克奠定了基础。
  布什试图让美国人相信,"邪恶国家"正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着世界安全,进行着军事侵略,正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讹诈美国,要挟美国的盟友。美国"先发制人"向这些国家进军,其实是在抵抗"邪恶国家"的威胁。至于很多人主张的,以威慑、经济制裁等方式对待邪恶国家的提议,布什政府予以否认,并认为,这些邪恶国家就连自己本国国民的生命都不在意,就更不要提会顾忌来自他国的威慑、制裁了。
  《国家安全战略》从各个角度,向人们解释了美国"先发制人"的原因,将"先发制人"战略合理化、正义化。布什政府表示,鉴于自卫的紧迫性,即使美国还没有搞清敌人发动袭击的具体时间、地点,美国也要 "先发",予以回击。为此,美国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强调"先发制人"政策。
  很多人担心,美国会在反恐的掩饰下践踏他国的主权,因为布什政府虽然承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打着"先发制人"的旗号,对他国进行侵略,但是,他又声明由于时下的恐怖分子已经开始积极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不可能对这种状况不动声色,任其发展。人们的这种担心、甚至质疑都并非多余。
  为了为下一步行动扫清舆论障碍,布什政府再次强调,扫除恐怖主义威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将"先发制人"从战略上的需要,上升为道德上的要求。恐怖主义最容易在动荡、贫困等环境中滋生,贫困和动荡完全可以让一个善良的人变成冷酷无情的恐怖分子,像阿富汗那样弱小、贫穷的国家,都可以给美国带来深重的灾害。在同一个世界上,一些人过着富足、温馨的生活,另一些人则饱受饥饿之苦,流离失所,这样的不公平,足以引发仇恨。布什政府认为,这正是穷国如此敌视美国的原因。
第44节:四、阿富汗反恐,美国真的胜利了吗?(1)
  腐败独裁的政治制度恰恰是贫困、动荡的一大源泉。既然反恐的根本在于解决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当然要将这些腐败独裁的政治制度推翻。
  布什战略的重心便在于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扩展和平范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打倒自由的敌人。布什以为只要将破坏和平的恐怖分子和独裁暴君消灭干净,民主、自由、独立便可顺利地实现。
  布什在2003年对国会的一次讲话中曾称,民主、自由、独立是上帝赐给全人类的礼物,美国人非常珍视这一自由,并且由己及人,也懂得全世界所有人都有自由的权利。在布什政府看来,只要人们有机会拥有这种自由,他们就会像美国人那样,热爱自由、民主、独立。布什政府把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上升成普遍主义的高度,当成全世界所有人都孜孜以求的东西,这正是布什战略的核心。而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恐怖主义的概念无疑有扩大化的危险,但凡抵抗美国式价值观入侵的国家,都有了被归类到"邪恶"范畴的理由。
  四、阿富汗反恐,美国真的胜利了吗?
  "9·11"后,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就连商店里的美国国旗都被抢购一空。而阿富汗反恐战争的胜利,则让人们消除了对布什政府的疑惑,布什政府在民众中的支持率达到新的高度。战争过后,人们的爱国情绪继续升温,连在实行之初备受争议的布什战略也得以继续实施。很快,美国就介入中亚,单方退出反导弹条约,又继续出兵伊拉克,一举推翻萨达姆政权,甚至到萨达姆被施以绞刑。
  但是,这一切能代表什么?阿富汗反恐怖主义的胜利难道就是美国单边主义的胜利?就意味着这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吗?
  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对美国施行的单边政策的争论却没有结束。布什战略迅速出台,是美国单边主义发展的产物。与此同时,在美国,很多学者甚至开始公开赞扬单边主义,支持布什战略。
  2002年4月,美国学者丹尼斯·德·苏撒在其出版的《美国为何如此强大》中就谈到过这一思想。之后,他又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撰文《值得称赞的美国的帝国主义》,指出所有批评美国单边主义的言论都是偏激错误的,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他有能力保护世界的和平稳定,维护人类的安全。正是因为实行了单边主义政策才使世界得到了更多的稳定。
  到底是不是只有美国建立起体系稳定的霸权主义才能实现世界和平?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强注的解释,但却和切尼等人的主张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当时的内阁成员几乎都是单边主义的推崇者,他们不仅大力实施单边政策,还借助舆论对其理念进行宣传。支持单边政策、布什战略的声音在阿富汗战争之后更加高涨。
  作为冷静的旁观者,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和政要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对布什政府大肆吹嘘单边政策的做法,感到忧虑。
  不少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国的单边政策提出了质疑,尽管世界上真的有许多事情需要美国的支持才能完成,尽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美国不应该只凭单方面的意愿就插手他国事务。对于这些,明眼人都深谙其理。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自有其道理。支持拥戴这一举措的人认为至少有两大因素制约着其不得不这么做。一方面,从全球的发展来看,当今世界是国力竞争的时代,是国家全方位发展的时代,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实力卓越,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但美国的文化十分贫瘠,还需要向其他的国家学习。而文化往往是缩小国与国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美国在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全球公共事务上,还需要与其他的国家进行多边合作。
  但持相反意见者认为,美国进行的单边主义行为是错误的。十几年前的美国衰落论,现在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美国还会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但是,如果美国继续推行单边政策的话,美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45节:四、阿富汗反恐,美国真的胜利了吗?(2)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也遭到了国际学术界严厉的批评。
  2002年4月期间,"'9·11'后的大国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在会议上,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美国的单边主义问题。大多数专家都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提出了疑问,认为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不能靠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有专家指出,打击恐怖主义不仅仅需要发达国家相互合作,还需要发展中国家通力互助,唯其如此,才可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反恐行动。美国实行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虽然能保证本国的"绝对安全",但是给其他国家,包括其盟国带来了很多不安因素。
  用战略发展的眼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难以在经济和国家安全上有更长远的发展。历史上,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就是因为强力推行单边政策导致衰落。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即使是美国的盟国--法、德也对美国的这种做法不以为然。法国学者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对外实行强硬的外交政策,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是他们自食其果。德国的官员甚至拿二战期间的法西斯德国,来类比美国强硬推行的单边政策的做法。这些看起来有些激烈甚至情绪化的语言,反映出欧洲盟国对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的不满,可见,除了美国自己的大力鼓吹,他的单边主义政策并没有得到太多人心。
  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胜利,是美国国内单边主义有着很高支持率的主要原因。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美国的胜利,更不是美国单边主义的胜利。
  单靠美国一国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取得战争胜利。阿富汗反恐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多国之间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世界的和平稳定,是出于一种责任感的正义的战争,并不是因为英国是美国的盟国,出于对美国的附和才进行这样的合作。
  在反恐战争中,美国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是依靠阿富汗的"北方联盟","北方联盟"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使战争发生巨大转折,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仅仅靠美国实行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不能消灭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
  另外,俄罗斯等国为美国提供的军事装备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北方联盟"的装备远远超过塔利班政权,这些武器装备都由俄罗斯所提供。为使美国对塔利班政府和"基地"组织进行空中军事打击更加便利,阿富汗的几个邻国都慷慨地向美国开放了自己的领空。
  巴基斯坦在战斗期间,严密地封锁了巴、阿边界,防止那些对塔利班政权有着狂热信仰的士兵进入阿富汗,参加到塔利班一方作战。如果这些士兵进入塔利班军队,那么美国会因此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且巴勒斯坦的边境大部分是山区,一旦塔利班士兵和"基地"分子逃窜进这些地形复杂的山区,将给美国的进一步军事行动带来巨大的困难。
  在各个国家的帮助和协同努力下,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波恩会议也有了实质性的结果,塔利班政权迅速垮台,新的阿富汗临时政府顺利组成。由此可见,阿富汗反恐战争胜利离不开国际间的多边合作。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多边合作并不是慑于美国总统布什"不支持美国就是恐怖分子"这一威胁的结果。"9·11"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恐怖惨案,现场的情形通过国际转播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善良的人们对成千上万失去亲人的美国人民表示同情,对恐怖分子的行为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怒。人们深深地感到,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他们的存在严重的威胁着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只有消灭它,世界才能得到宁静。
  正因如此,出于人类无私的道义,各国对美国伸出援手,这和美国的单边政策无关,并不是屈服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淫威。
  实际上,阿富汗反恐之战的胜利仅仅体现了各国的多边合作精神,并不是为美国单边主义的推行做帮凶。在这场战争中,美国的单边主义是要进行自我检讨的,塔利班悲剧的产生,以致这场战争的爆发,都与美国的单边政策有着深刻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更应该为这场悲剧负责。
第46节:一、恐怖从西方的超级大国向东南亚的动荡国土转移(1)
  在与阿富汗的斗争中,美国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呢?
  实际上美国需要的不是本·拉登认罪,美国需要的是塔利班政权对他的唯命是从,需要通过塔利班政权解决本·拉登问题,树立自己在国际社会的霸主形象。但是塔利班并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办事。
  美国认为,塔利班提出的这种有条件解决本·拉登问题的方案,是对自己霸主权威的不尊重,并由此担心,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会效仿塔利班的做法。基本上,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美国完全是执行自己的单边主义政策,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也没有考虑过其他国家的看法和权利。
  事实说明,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强制实行单边主义政策,使其原本就争议颇多的霸主形象,进一步恶化。对美国的不满积攒起来,终于以恐怖袭击的方式"回报 "到美国身上,今天的美国为恐怖主义大感苦恼,若美国继续推行不得人心的单边政策,只能让自己的国家利益受到更严重地损害。
  美国人打赢了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让本·拉登不得不再次过起颠沛流离的日子,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美国真的打赢了阿富汗"反恐"之战,恐怖分子没有因塔利班的倒台偃旗息鼓,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也没有削弱分毫。不久,美国人就意识到,将阿富汗当作单边政策胜利果实的说法,确实存在很大问题,笼罩在美国人心头的恐怖主义阴云,至今没有消散。
  第四章印尼巴厘岛连环爆炸
  一、恐怖从西方的超级大国向东南亚的动荡国土转移
  日,印尼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了伤亡惨重爆炸案。一时间,巴厘岛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这次爆炸中死亡200多人,受伤300多人。在爆炸案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对其展开调查,爆炸案最终被定为恐怖事件。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印尼当地的"伊斯兰祈祷团",而推动这个组织进行爆炸活动的正是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根据现场勘查,可以肯定在巴厘岛一共发生了3 次爆炸,其中一枚炸弹的炸药是军用的C4炸药。这是一种塑胶炸药,引爆非常简单,只需要一根导火索或是一支雷管就可以引爆,而且杀伤力很大。这种炸药向来是"基地"组织的最爱,然而如今却出现在印尼的巴厘岛上。对此,美国方面也进行着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是本·拉登用假名开设的账户,转出7.4万美元给了印尼这个宗教恐怖组织的精神领袖巴希尔,用以购买炸药。而这个恐怖组织的领袖也承认,自己向一个名为万名的马来西亚人手中得到的这笔款项,而恐怖分子也将这些钱一分不剩的全部花光。
  除了C4,在爆炸物中还有一种叫做氯酸盐化学物品。这种化学物可以提高炸弹的爆炸威力,让炸弹的杀伤力成倍的增长。澳大利亚的警方透露,在爆炸发生前的印尼爪哇岛的一个地方,有大约400公斤的氯酸盐被窃。不仅如此,恐怖分子还在爆炸发生前在印尼境内购买了大约一吨的氯酸盐。后来经过调查,仅在这次爆炸中所消耗的氯酸盐就达150公斤。
  在爆炸物得到确定后,各国专家也将实施这次爆炸的人数清算了出来。经过仔细的调查后发现,参与这起恐怖袭击案的恐怖分子大概有8到12名。在这几人中间不乏专业的爆破人员而且还有一名也门藉的头目,在库塔海滩萨里俱乐部爆炸案中,协助其实施的还有一个神秘的欧洲人。
  据警方事后调查,这支制造爆炸的恐怖组织实施整个爆炸的安排都极其的周密。这些恐怖分子先是进入印尼城市三宝垄,再辗转进入位于印尼东部的人间天堂巴厘岛。这些恐怖分子中的电子专家和炸弹专家在印尼大量收集C4炸药以及氯酸盐,在他们专业爆破人的手里,这些威力无穷的炸弹崭露头角。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岛上许多宗教团体和有着极端思想的宗教人士的协助,他们不仅为这些恐怖分子提供交通工具,还积极的躬亲参加,这使得在巴厘岛实施爆炸的恐怖分子如虎添翼。
第47节:一、恐怖从西方的超级大国向东南亚的动荡国土转移(2)
  在萨里俱乐部爆炸事件中,恐怖分子选择了最繁闹的午夜下手。同样是C4炸药和氯酸盐制成的炸弹,他们将炸弹绑在面包车的车顶将其停在俱乐部的门前,然后接好遥控设备离开现场。美国驻巴厘岛使馆附近的爆炸案也是恐怖分子利用相同的手法制造的,他们分成两批乘坐在载满炸药的汽车里,一前一后到达目的地,实施爆炸。
  除此之外,在萨里俱乐部内还有一名女性自杀性袭击者,背着大约1公斤左右的TNT炸药。该女子站在调音台的附近,引爆身后的炸药,当场死亡8人。当爆炸发生后,俱乐部里的激情音乐和欢声笑语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吞噬了,数百名游客惊慌四逃。俱乐部的大门瞬间涌出无数逃命的游客。就在这时,不到五秒钟的时间内,恐怖分子用电子遥控引爆了事先停在门口的装有炸药的汽车。这些本想逃命的人却在奔向出口的地方结束了生命,数百名游客扭曲的面部成了他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表情。也几乎在同一时候,美国驻巴厘岛总领事馆附近的小区也按照按照恐怖分子的原计划发生了爆炸事件,幸运的是,这个小区除了电力系统中断,没有人员上的伤亡。
  炸弹的巨大威力和恐怖分子所选的时间,都为接着的救援制造了困难。因为现场的混乱,在印尼警方和医疗小组赶到后,有很多重伤者不治而亡。得知消息的印尼总统梅加瓦蒂,立即召开了会议并且偕同内阁部长一起视察现场情况。
  这起事故中伤亡最大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接到情报后,澳方立即派出救援队将在巴厘岛的伤者撤走,并且派出警力支持和协助印尼当局调查情况。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派出了空军医疗队到事故发生地进行救助,同时澳方外交部也赶到发生地视察。
  这次伤亡惨重的恐怖事件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援助。国际SOS援助亚洲和太平洋区域总部在爆炸发生后,立即在雅加达和新加坡成立了临时紧急中心。巴厘岛、雅加达和新加坡的飞行支持人员、资深医疗人员和区域保安小组纷纷前往事故地进行协助。巴厘岛的国际诊所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为现场伤者救治,还有一部分伤者被安全转移到了新加坡。
  美国总统布什也当即派遣了联邦调查局的先遣调查组前往印尼,帮助印尼当局侦破此案。欧盟和英国也先后派出调查人员和医疗队赶往印尼,协助当局的
快捷键:←
快捷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像瘟疫公司一样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