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暗黑3塔奇拉拉为什么要敲一下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烟花三月下扬州,醉眼朦胧入青旅!我们,扬州国际青年旅舍不只是做扬州最具特色的客栈,我们一直立志做让男女老幼在忙碌奔波之余可以驻足的景点,让各位驴友在旅途劳累之后可以停靠的港湾,让每个人在想起我们的时候心里都充满温暖。加油!
今天你喝鸡尾酒了么?
& & & &美态:1944年,美食家维克多-伯杰龙在旧金山调制而成的,有一天,两个好朋友从南太平洋塔希提岛来访,当这两位朋友品尝了一口这种饮料后,不禁惊呼到,MaiTai-Roa Ae 在塔希提岛语中是&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的意思,于是他称这种鸡尾酒为MaiTai,并开始从旧金山往外流传,但其MaiTai真正开始火爆的地方是夏威夷。
突然聊到二战,突然想到Kamikaze(神风队队员称呼)
& & & &Kamikaze是在二战之后一位美国调酒师发明的,二战时日本的神风敢死队给美国带来了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款以神风敢死队命名的,这款鸡尾酒就是以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却极具杀伤力的典范。
美酒+咖啡?NO,美酒+音乐+牛排+浪漫+你和你心爱的人!
&&&&&& 只有景观大床房,只有清吧美酒音乐,你已经OUT啦!即日起,扬州运河国际青年旅舍例外酒吧特聘德国大厨为你带来美妙的烛光晚餐。牛排、鸡翅、大虾球、薯条、水果沙拉、罗宋汤&&&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来即可享受欧式浪漫。小伙伴们,以后下班直奔运河国际青年旅舍吧!!美食时间:18:00~21:00,千万不要错过啦!&
饿屎了,赶紧滴&&转自&
美酒+咖啡?NO,美酒+音乐+牛排+浪漫+你和你心爱的人!
&&&&&& 只有景观大床房,只有清吧美酒音乐,你已经OUT啦!即日起,扬州运河国际青年旅舍例外酒吧特聘德国大厨为你带来美妙的烛光晚餐。牛排、鸡翅、大虾球、薯条、水果沙拉、罗宋汤&&&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来即可享受欧式浪漫。小伙伴们,以后下班直奔运河国际青年旅舍吧!!美食时间:18:00~21:00,千万不要错过啦!&
今天你喝鸡尾酒了么?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而调酒师作为酒吧的灵魂,需要经历多少故事才能创作出那么完美的鸡尾酒。&
今天你喝鸡尾酒了么?秀兰·邓波儿
& & & &上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正遭遇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民不聊生。小天使邓波儿的出现,给悲观中的美国人带去了甜蜜的安慰。就连罗斯福总统也是她忠实的粉丝,1938年罗斯福夫人埃莉诺为美国《电影》杂志撰文,透露他们观赏了几乎所有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影片。罗斯福本人也公开赞扬邓波儿,&在大萧条时期为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带来了微笑&。邓波儿热还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尽管当时的电影商还不太擅长开发衍生产业,但以邓波儿命名的产品有:邓波儿手帕、邓波儿服装、邓波儿肥皂、邓波儿彩画书、乃至邓波儿鸡尾酒等等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在战后经济萧条时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鸡尾酒故事——莫吉托(Mojito)
& & & &莫吉托的&祖先&是古巴民族的薄荷软饮料。十六世纪的英国探险家法兰西斯&德瑞克一次游历到古巴,当他在薄荷饮料中加入朗姆酒后,就变成了一款出众的饮料,而这个名字来源于MOJO一词,意思为&收集&、&混合&,后来就称之为莫吉托。清淡的朗姆酒,芳香的薄荷和合适剂量的砂糖是成功制备这种鸡尾酒的关键,让调酒师为之痴迷。
鸡尾酒故事——哈维撞墙
& & & &根据传说,哈维是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冲浪运动员。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他被对手击败,于是他来到酒吧,借酒消愁。他开始点了一杯&螺丝刀&,但是让酒保额外加了一点加里安诺(Galliano)利口酒。因为他喝了很多,所以在离开酒吧的时候,憨态可掬地使劲往柜台和墙上撞。从这以后,&哈维撞墙&就成了他的绰号,而&哈维撞墙&也成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鸡尾酒。
鸡尾酒故事——古劳戈(Grog)
& & & 过去加勒比海盗都喜欢喝朗姆酒,据说在1740年前后有位海军提督为防止士兵喝醉,下令往酒里掺水。士兵不爽,背地里叫他Old&Grog。这本是嘲笑他老穿一种grogram披风,后来&grog&就成了这种鸡尾酒古劳戈的名字。
鸡尾酒故事——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
& & & &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新加坡司令鸡尾酒诞生于著名的莱佛士酒店,这座酒店被西方人士称为&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洋神秘之地&。1910年,原籍海南岛的华人调酒师严崇文(Ngiam Tong Boon)在莱佛士酒店的长酒吧(Long Bar)里发明了这款享誉世界的鸡尾酒。所谓的&Sling&,指的是一种传统的、流传于美国的混合饮料,一般由烈酒(Spirits)、水和糖冲调而成。而Sling也被巧妙的按谐音被翻译为了&司令&。根据古老传统,在长吧里品尝司令酒可以把吃剩的花生壳扔在地板上,这对于以法律严厉著称的新加坡来说,绝对是个奇迹!
鸡尾酒故事——哈维撞墙
& & & &根据传说,哈维是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冲浪运动员。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他被对手击败,于是他来到酒吧,借酒消愁。他开始点了一杯&螺丝刀&,但是让酒保额外加了一点加里安诺(Galliano)利口酒。因为他喝了很多,所以在离开酒吧的时候,憨态可掬地使劲往柜台和墙上撞。从这以后,&哈维撞墙&就成了他的绰号,而&哈维撞墙&也成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鸡尾酒。
鸡尾酒故事——红粉佳人
这款鸡尾酒源自美国百老汇的一出短剧,剧中有一位年轻害羞的巾国英雄饮酒后大跳其芳舞,所饮的酒中有一杯名叫&红粉佳人&。之后海伦海斯在《红粉佳人》剧场的宴会中,手里端着这款艳丽的鸡尾酒。装在高脚鸡尾酒杯里,杯子上装饰红樱桃,形态有如一袭粉装佳人。在派对中举着一杯&红粉佳人&这样的酒,象征着女性的优雅。
鸡尾酒故事——塔奇拉火焰
& & &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墨西哥塔奇拉的一些印第安农民正在地里干活,天空突然乌云翻滚,一个霹雳劈向大地,霹雳过后,云开雾散,人们看到一株硕大的龙舌兰被劈成两半,裂开的球茎里翻滚着热气腾腾的汁液,飘出一股股醉人的酒香。大家非常惊奇,胆子大点的人用手蘸点儿放在舌头上舔舔,顿觉满口生香,沁人心脾。他们给这种龙舌兰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阿瓜密埃尔&,意为&蜜汁&,也就是后来的&塔奇拉火焰&。自此,当地印第安人就开始了用龙舌兰酿酒的历史,塔奇拉在他们生活中也就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在镇子入口处塑造起描绘酿制塔奇拉酒情形的雕塑,把&爱情、友谊、欢乐、酿酒、土地&镌刻在雕塑的基座上;他们在镇子里建起塔奇拉博物馆,向人们宣扬塔奇拉的神奇历史。
鸡尾酒故事——血腥玛丽
Mary来到了幸存者酒吧。美艳如她在踏入酒吧的第一步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她则对于所有的目光视而不见,走到吧台前坐下。一阵郁金香的味道散开,雷鸣走了过来。他的双眼依旧漆黑如夜,只不过没有了往日的光泽罢了。&请问您需要什么?&调酒师盲人雷鸣依旧露出了温柔的微笑。&Mary冷冷的,&看不见还能调酒吗?&雷鸣笑了,好直率的女孩:&没有问题,您请点吧。我一定能调出您所满意的味道。&&
Mary嫣然一笑:一杯血腥玛丽。只见盲人雷鸣脸色稍有差异,但立即开始调酒伏特加、番茄汁、辣酱油、精盐、黑胡椒。在老式杯中加入两冰块再按顺序加入以上材料。娴地熟缀上一片柠檬片,加上芹菜搅拌,然后递到了Mary面前。&Mary品了一下,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果然不错,酸甜苦辣四味俱全正如人生。&盲人雷鸣笑了,伸出手&我是这家酒吧的老板,我叫司徒雷鸣。&Mary优雅地将手放在雷鸣手上,&我有一个很烂俗的名字,和这杯酒一样Mary。&两人开始聊天。此后,每天Mary都会来到这里和盲人雷鸣聊一会儿天,她从聊天中了解雷鸣原本是一个孤儿,用卖画的钱去开了这家幸存者,而盲人雷鸣作为调酒师调的第一杯酒便是血腥玛丽。&Mary,大家都说你长得非常美。可是,我的眼睛看不见,不知道你长什么样。恐怕这一辈子也见不到你得美了。听到这话,Mary将100元钱放在了吧台上悄悄地离开了。第二天,Mary同样来到了幸存者酒吧,同样点了一杯血腥玛丽。
盲人雷鸣这时拿出一张画地给Mary。&这是我昨天晚上画的,按照我想象中的你&。然后笑了一下。Mary笑道&你把我想的太完美了,我哪有这么漂亮。&之后的每个夜晚,在满是黑色郁金香的古堡,女孩在月光下抚摸着那人为她画的画像,女孩有时会通过魔法看着男孩的幸福,因为她知道。他幸福所以她快乐。女孩在月光下抚摸着那人为她画的画像,抬头看看月亮她知道自己也是幸福的,因为曾经爱过。&
鸡尾酒故事——长岛冰茶
在1972年,由长岛橡树滩客栈的酒保发明了这种以四种基酒混制出来的饮料。鸡尾酒配方中有各种配料的用量,与药店和医院的计量是一样的。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禁酒令期间,酒保将烈酒与可乐混成一杯看似茶的饮品。调和此酒时所使用的酒基本上都是40&以上的烈酒。虽然取名&冰茶&,但口味辛辣。
鸡尾酒故事——曼哈顿
& & & &传统的鸡尾酒菜单上,几乎都有曼哈顿的身影,而且还往往出现在菜单的最前面。但是随着热带风味鸡尾酒的流行,曼哈顿的出场率远不及她的巅峰时期。不过《欲望都市》的走红倒给曼哈顿带来不小的复兴。曼哈顿的得名无疑与纽约脱不了干系。有一种说法是说她的名字来自于1874年在纽约曼哈顿俱乐部举行的一场舞会,Jennie&Churchill&&即后来Winston&Churchill的母亲&&也参加了这场盛会,甚至有人声称,当时J.Churchill已经怀有身孕,这也或许就是W.Churchill嗜酒的缘由。
鸡尾酒故事——马格瑞特
& & & &一九四八年圣诞,德克萨斯州的玛格丽塔女士邀请了一些老友到她墨西哥南部的一栋公寓里玩。气氛正浓的时候,有个小伙伴提议举行一个比赛,看看谁做的鸡尾酒最赞,要求必须是市场上还没有的鸡尾酒。经过多轮调酒与品酒,最终,玛格丽塔的配方被大家一致认可,于是她的朋友们称这款鸡尾酒为玛格丽塔酒。
求,你所知道的扬州美食,地道且实惠
古旗亭(腰花炒面、冰豆浆)
鸡尾酒故事——百利酒
& & & &百利甜的发祥地在英国,那里有一位著名的调酒师,调酒师的太太是一名优秀的女性,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有一天,很不幸,调酒师的太太死于一次意外。调酒师从此悲伤,过着孤单的生活。直到一次出行的飞机上,调酒师遇到了一位像极了他前妻的空姐。他仿佛重获新生,一切生命的希望再一次点燃。那以后,调酒师疯狂的追求着那位空姐。但是空姐并不能接受调酒师的爱,空姐对调酒师说,有时候人的心会被蒙住,你对你前妻的思念和对我的爱完全是不同的情感,就像是奶和威士忌永远无法混在一起。调酒师听完空姐的话,默默的走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奶和威士忌相溶,而且加了蜂密使味道也混为一体,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Baileys&Rock),以此证明他对空姐的爱。当他知道空姐终于肯品尝这第一杯Baileys&Rock时,忍不住在杯里加上了一滴眼泪。后来百利甜被空姐带上飞机,传播到世界各地,她对每一个喜欢喝百利甜的人说,&这杯酒,我等了一年&。
炎炎夏日,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一口一个,美味分享&
彩虹仙子,随意挑选&
这可是活生生的水果啊&
有了这个,七夕要送什么?
站长在关注多云 5℃~14℃
34人去过这里, 2条目的地点评
还有一些指南信息,等待你来补充~
在美国走到最北端巴罗,第一次看见北冰洋,第一次度过了黑夜的晚上,虽然没有看见北极熊,让我特别惊喜的是在那里看见...
巴罗热门目的地
巴罗推荐行程
Osaka Restaurent
Inupiat Heritage Center
Point Barrow
巴罗交流区
热门最新精华
这个城市暂时还没有高质量游记,来做第一位贡献者吧~
这次为什么要去阿拉斯加?俩目的,一是看极光,二是要感受一下北冰洋。而对于看极光来说三月是比较理想的时间,气温不是特别极端,日落时间也够早。另外,看极光最好是挑没有月光的时候,所以各位定行程时最好计算好每天的moonrise/moonset时间。说到北冰洋呢,冬天其实只能看到“北冰”,因为海面完全是结冰的,而且有很厚的雪覆盖着。
先放段这些天拍的小短片,这个短片前半段大多都是使用无人机在美洲最北城市巴罗拍摄的,近零下40度的低温无人机非常不稳定,楼主的手也差点冻残。后半段是在被誉为世界十条最危险公路之一的Dalton公路沿线取的景。
墙外用户请戳YouTube版:/watch?v=-6_uYD8poyY
现在上图,下面这两张是在飞往安克雷奇时拍的,一路上美景不断,尤其是要降落时,雪山冰川尽收眼底,所以我建议准备去的各位订机票一定要订靠窗的座位。
之前在网上National官网订的丰田RAV 4,在机场提车,结果提车时发现车子前风挡有至少三个明显的小孔(乱石崩的),但是旁边有一台白色的尼桑Rogue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还是最新款,估计里程数很少。于是我提出要求更换,前台那女的说可以给我换一台尼桑 Rogue,我说好呀,结果拿到钥匙一看,给我换的车并不是那台白色的Rogue,而是旁边一台灰色的老款Rogue,而且我发现这台车的前风挡也有三个孔,关键是这台破车里程数已经27,900英里了,而之前那台RAV 4只有19,500英里的里程。我问前台那女的能不能换那台白色的,那女的说不行,最多换一次,结果等于花20多分钟换了一台更恶心的车。。。其实正常在市内开,这种车也问题不大,只是我打算几天后走Dalton Highway,所以我很在意车况。
不过我还算是比较幸运,这车在我准备走Dalton Highway的前一天master warning light突然闪烁,这下好了,终于有换车的理由了,趁着还在安克雷奇,快速奔回机场换了一台只跑了10,000多英里的RAV 4,车况非常好,开这车走Dalton Hwy也比较放心啊。
继续,从安克雷奇下飞机后直奔苏厄德(Seward),其实苏厄德冬天倒是没什么可看的,好多店都没开,冷冷清清的显得比较凄凉,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冬天也封路,私家车进不去。这次去苏厄德的唯一目的就是走Seward Highway,这条公路也是著名的景观路,下面不少照片都是在这条路上拍的。
苏厄德的码头
Seward Highway沿线,这几张都是用精灵2拍的,所以画质比较渣。
之前就听说阿拉斯加大部分国家公园里的冰川是不允许游客自己攀爬的,唯独Matanuska冰川是没有这个限制的,而且通向Matanuska冰川的Glenn Highway / AK1也非常漂亮。不过到了冰川后发现上面雪太厚,没法上去走,贸然前往可能会有绳命危险。所以决定继续向前开,准备通过AK2绕道前往Fairbanks,这一天我开了800多公里。
中途加了两次油,下面这图是第一个加油的地方。跟加油站的小伙子聊了一会,他说这地方特别适合看极光,群山环绕,没有光污染,旁边不远就有一个小motel可以住,不过可惜我已经在Fairbanks定好旅馆,这就是提前预定坏处。。。
在AK2号公路边看到了一直麋鹿,我刚掏出相机那只麋鹿便撒腿就跑。
这是一场蓄谋了没有多久的旅行,十一月份准备签证和机票,元旦过后开始规划具体路线,临出门功课也就做了六七成。队员阵容是70岁的姥姥姥爷,64岁的爷爷奶奶,36岁的爸爸妈妈,还有6岁的豆豆和2岁半的丫丫。虽然中途有少许掉链子的事情发生,但都有惊无险,我们满怀收获地度过了这个春节。
吃 1.4万:基本都是超市买材料自己做,外面吃过几顿,也有买外卖的。
住 2.4万:大部分是2室一厅的公寓,客厅沙发床或者打一个地铺。还有6人营地小屋,1大床加2个上下铺。小孩不占床。
交通 8万:机票+ 租车(2凯美瑞)+ 加油+ 各机场出租车+ 悉尼市内公交
门票0.5万:普芬比利小火车,企鹅游行,奥塔维灯塔,树顶漫步,酒庄解说团,悉尼水族馆。
杂费1.1万:签证,纪念品,手机卡等
合计13.4万,人均不到1.7万。
2.10 北京-马尼拉-墨尔本
2.11 早上8:35到墨尔本,休息加溜达。圣保罗大教堂,联邦广场,中国城,伯克购物街
St. Paul Catherdal, Federation Square, Chinatown, Bourke St.
2.12 墨尔本市内,卡尔顿花园,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库克船长小屋,菲茨罗伊花园
Carlton Garden, Victoria Queen Market, Cook’s cottage, Fitzroy Garden
2.13 墨尔本,提车—普芬比利蒸汽火车—菲利普岛企鹅巡游
Melbourne—Puffing Billy Belgrave—Philip island Pegium Parade
2.14 菲利普岛—索伦托—昆斯里夫—海洋林
Philip island—sorrento—queenscliff—Ocean Grove
2.15 海洋林—托尔坎—洛恩—阿波罗—奥塔维
Ocean Grove—Torquay—Lorne—Apollo Bay—Otway
2.16 奥塔维灯塔—树顶漫步—吉普森台阶—十二门徒—瓦南布尔 195km
Otway Lighthouse—Treetop Walk—Gipson steps—12 apostles—Warnnambool
2.17 瓦南布尔—费里港—蒙特甘比蓝湖—罗布
Warnnambool—Port Fairy—Mont Gambier--Robe
2.18 罗布—库容—默里布里奇 265km
Robe—Coorong—Murry Bridge
2.19 默里布里奇—汉道夫—巴罗莎
132km (年初一)
Murry Bridge—Handorf—Barossa
2.20 巴罗莎2酒庄—阿德莱德,还车 76km
Barossa—Adelaide
2.21 阿德莱德市内,中央市场,唐人街,维多利亚广场,中央车站
Central Market, Chinatown, Victoria Square, Central Station
2.22 阿德莱德一早飞悉尼,中午到。下午坐船,曼利沙滩
Adelaide—Sydney, Ferry to Manly
2.23 悉尼市内,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皇家植物园,麦考利夫人的座椅,唐人街
Opera house, Harbor bridg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Chinatown
2.24 悉尼市内,水族馆,悉尼鱼市,维多利亚女王大厦
SEALIFE aquarium, fish market, QVB
2.25 悉尼市内,中央区
2.26 悉尼市内,中央区。下午4点出发去机场,9点的飞机
Sydney-Beijing
2.27 早上5:30到北京
自驾8天的路线图如下,全程1500公里:
==参考的主要攻略和网站== /travel/1775715.html这个行程经过作者的导游朋友的建议,树顶漫步的确不错。
/travel/1704402.html
这个行程6大1小,跟我的情况比较相似。实际走下来,强度比我想象的大。内陆那段,应该会比较辛苦,所以我改成了飞机,少了堪培拉和悉尼附近的海滩。电饭煲的建议很好。
澳洲旅游官网
墨尔本旅游官网
/cn/index.html
悉尼旅游官网
悉尼交通查询(公车,火车和渡轮)
普芬比利小火车官网
http://www./
菲利普岛官网
巴罗莎官网
/gbl/visit-us/tours-experiences/
杰卡斯酒庄官网
奔富酒庄官网
.au/悉尼水族馆官网 (票是某旅游网站买的,有优惠价)
11月份看了几篇房车游记,那个心动啊,立马就去申请了签证。不需要先预订酒店机票,只需要大使馆网站上http://www./列明的资料、证明和填好的表格。每个人970人民币(790的签证费+180的签证中心服务费),需要的话再加15/人的短信通知费。周一交资料,当天收到短信说已经开始处理。周四收到短信,说电子签证已经批完发到邮箱了,一年多次往返。
==交通==(机票、租车和公交)
马上定机票,已经是12月初了。根据前辈们的游记,我们把目的地锁定在东南澳,墨尔本悉尼两大城市和大洋路沿线。这条线路城市和自然风光俱优,海洋森林内陆各种地表都能经过。2月份的时候是夏末,比较宜人。大堡礁和黄金海岸因为水上活动比较多,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和年轻人。如果时间足够,不介意多折腾两趟飞机的话,看一下当然更圆满。但是我们老的小的节奏肯定比较慢,时间不够,于是就用阿德莱德的酒庄和悉尼水族馆代替了。据说水族馆里有一个微型的大堡礁,看个大概留个念想,等孩子大了再专门去吧。这样的话,选择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两大机场,一查往返都在1万左右。机票最后是爸爸搞定的,人家做过航空公司项目,熟悉各种流程和编码代号。最后拼出来的是2月10日的菲律宾航空的墨尔本去程(马尼拉转机,停三小时)和2月26日的国航悉尼直飞北京的回程。去程3000多,回程5000多,小孩和大人差不太多,平均一人8300。这个价格对于春节来说,我已经很知足了。阿德莱德到悉尼的那段是后来行程大致确定后,在捷星官网上定的( ),行李和选一起的座位额外加钱,人均不到500。境内还有一个廉航,是维珍澳洲(/au/en/)。
自驾的这段,除了不进城这一点是明确的,其余的思路其实我是有点混乱的…..一直看的都是房车游记,憧憬着在那辽阔的土地上开着一辆拉风的大房车,那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移动游乐场哈。国内的C驾照翻译公证之后,在澳大利亚不可以开拖车,可以开最大6个人的房车。我们8个人怎么也要2辆车,就决定来一辆4人的房车和1辆小车。真要订的时候,发现4人的大房车只剩下手动档。这是不能接受的,本来左舵变右舵就需要适应了,车还大更不适应了。4人有那种加高的面包车,没有卫生间和淋浴。想想有厨房和冰箱,可以解决中午的一顿饭,或者小憩一下,每天不用收拾主要的行李。再看尺寸除了高度,长宽和汉兰达一样,我脑子一热就定了。租车、全险、安全座椅、取车前14天外免费取消保险,加起来一共是1600澳币。先交订金302合1540人民币,取消不退。
之后做行程就开始各种纠结,比如取车就要去两个地方,费时还倒不开人。当然还车也不在一个地方,行程稍有变动想问问能不能延长两天也不行,因为后面有人排队等着取车。定房的时候,老的小的肯定得住房子,因为大洋路温差大,晚上车里冷,感冒了可不行。我俩是司机,也不能感冒。所以这面包车里的床最后也就睡个午觉,还得有时间停下来拉出来的前提下。
最后1月底的某天,爸爸听了我的各种叨叨之后,突然问我为啥要租这个面包车,不租两辆小车。我一转念,如果租两辆小车,所有的纠结都没了……这脑子钻进了死胡同,有时候的确需要别人提醒才能跳出来哈。于是赶紧在赫兹上定了两辆凯美瑞。小车果然便宜,两辆加起来还不到1000澳币。取消面包车,已经是提车前13天了,亏得对方帮忙,除了已交的订金没有再扣其他的钱。
后来发现,我们这次租两辆小车是很正确的。大洋路双向单车道,车没有想象的那么少,路又是沿着海岸线七拐八拐的,大车开着会很费劲。中午也没有停下来的休息,都是司机开车,其他人睡觉,一直在路上的状态。房车的住宿选择基本只有营地,小车可以住营地里的cabin,也可以住镇里的公寓,去超市,买外卖什么的很灵活。在营地里也看见不少同胞开的房车,是很拉风的。不过大多是几家朋友一起,父母带着大一些的孩子们,几辆房车一起。到了营地之后一大堆人在公共厨房里做饭,孩子们在一边帮忙或者自己玩。另外,定大房车要提前很多时间计划好。墨尔本碰到的一个三口之家,他们租的四人的大房车,是十月份就定好的。
城里头,一开始就决定不进去的。因为停车牌子不容易看懂,停车费贵,车位不好找,单行线很多,墨尔本还有很奇怪的钩形转弯。但最少也得取个车,拉了行李和人出城,所以这个视频是要好好学习的/programs/view/R5GPkcaskXI/。 虽然我取了车回酒店的路上就跟丢了爸爸的车,然后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绕了无数条单行线,晚了十几分钟才回到酒店,但后面一路还是开的很顺利的。只要不进城,一切都OK。两辆车的话,对讲机十分重要。
关于收费高速公路,提车的时候咨询了赫兹。人家说收费方法特别复杂,要提前打电话之类的,对于游客来说是不可能弄明白的。反正要是不小心走了呢,就扣15澳的罚款,就一次,之后就不罚了。最后赫兹会根据收到的账单,查到什么时段是谁租的车,扣到相应的信用卡里,这样就比较简单了。至于房车是不是这样,我不确定,因为攻略上见过什么高速费套餐的。反正提车的时候记得确认就行。
关于儿童座椅,必需的,赫兹是10澳币/天/个,之前看的房车公司基本上也这个价。坐出租车的时候,没有座椅没关系。
file:///C:UsersTERRYC~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TERRYC~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1clip_image003.jpg(左停车牌:周一到周五的早7点半到晚7点半,牌子以左可以装卸货物15分钟,周六周日的标明时间段可以停车一小时,牌子以右不能停。右停车牌:标明的时间段可以停车,但是要买停车票,买票机器在左边。在澳洲的朋友跟我说,一般都是停好了买好票,然后放在前玻璃里面看得到的地方。机器我也注意了,有的只能刷卡,有的能投币。好在大洋路沿线的镇上一般都能临时停1-2小时,或者停车场不限时。据爸爸说,就我们在瓦南布尔街边儿童乐园玩的时候,他买过一次投币的停车票。)
另外就是加油,镇上一般都有加油站,自助的。自己按个钱数,然后加,完了进去交钱。车取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满油的,还回去的时候也要加满。我们有一辆车,还车时附近加油站的那个机器特别老,特别不好用。跳枪早了,少加了大约不到10澳。还车的时候说不是满箱,7/8,收了快30澳… 近1500km的路程,两辆车加油一共花了350澳。合着一辆凯美瑞连租带油这么一趟3500人民币打住。我开的那辆凯美瑞还是个不到500公里的新车,让我再悄悄地高兴一下,哈哈。
大城市里的公共交通都挺方便的。人多(一般超过四个)的话,机场出来打车比机场大巴更便宜。
墨尔本机场出来,有MaxiTaxi,足够装下我们8个人和一大堆箱子,到酒店是70澳元。墨尔本从日开始,环CBD范围内的电车都是免费的(公车和火车不免费)。file:///C:UsersTERRYC~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1clip_image004.jpg
阿德莱德果然只有丢丢大,半天就能走两圈,不需要公交车。去机场的时候定了Maxi Taxi,到机场不到30澳元。
悉尼机场出来,门口的出租车指挥帮我叫了辆airport bus,是个小面包车加一个行李拖车,到酒店60澳。不过车上还有另外四个人,我们是第一站下车。走的时候公寓前台帮我定了Maxi Taxi,但最后指挥中心派来了两辆正常的出租车,司机说是Maxi Taxi太少,基本不可能叫到。两辆车到机场一共66澳币。
悉尼交通很发达,各种区间的车票、日票、通票,实在很复杂搞不明白。原计划去郊区的蓝山看看,后来一看大家都疲了需要休整,就取消了。所以就买了最简单的OPAL充值卡,10澳元起充,4岁以下免费,4-12岁半票。最后每人平均花了30元不到。缺点就是没地儿退,只能留作纪念。另外,到悉尼的当天是周日,有一种家庭优惠票。只要同行有一个小孩,全家都能买每人2.5一天的通票,地铁公车渡轮全可以。一定要带着孩子去买票,我们大家坐船去了曼利沙滩。那个往返船票,不打折时是17.5一人。
(/sites/en/tickets/ticket-types/day-passes/family-funday-sunday.page)。
很多朋友去意大利旅游,一定首选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这条线。
我也不例外。意大利文化历史的经典路线么。
那么这一次走完,如果有机会再去一次,想不想看看比意大利更意大利的意大利?那就去西西里岛吧,尤其要选冬天去。这里气候温暖,而且属于旅游淡季,几乎没有什么游人。西西里人热情,据说人人都是好厨子。整个意大利,越往南走,物价越便宜,经济越落后,人越淳朴,菜也越好吃。
提起西西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不是黑手党的故乡么?那里治安好么?其实,黑手党和外国旅游者的关系不大,至少我在西西里环岛大半圈,觉得各地治安都很好,旅游淡季,西西里的旅馆经常只有我们这一批游客,而老板,总是把整个旅馆的钥匙都交给我们,要什么东西随意自取,直到我们离开那天才来收房钱,很信任游客的。我也曾经在小城里走过夜路,平安无事,一点恐惧的感觉也没有。其实,西西里在近代是个被意大利和西班牙统治者忽略的贫穷地方,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政府也没有什么维护法律的努力。西西里黑手党最早的起源,是民间社区自发的维持秩序的努力,他们有自己一套严格的地下法律,黑社会收取保护费,贩毒,这些勾当自然非法,但却和我们这些普通旅游者没什么关系。对于旅游者来说,黑手党收取当地企业保护费,也得弹压地方治安是不是?那反而倒是一个社会稳定因素了。
看过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么? 莫妮卡·贝卢奇主演的?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中间的一个三角形,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象一只靴子,那么西西里就是一只足球(怪不得意大利人这么会踢足球,他们国家的地理就是一只脚在踢球。中国的形状象只公鸡,所以足球越踢越糟。你什么时候见过公鸡会踢球呢?)。西西里两个交通枢纽,岛西北角的首府巴勒莫Palermo,和东岸中段的卡塔尼亚Catania。多数国际航班都走这两个城市。轮渡可以去意大利本土,北非突尼斯,马耳他等地,主要港口在巴勒莫附近的特拉帕尼Trapani。
去西西里之前一年的年底,在埃及玩的时候,从白沙漠开始和三位从德国来的朋友结伴同行,挺投缘的,觉得是很好的旅伴,主要是大家都很随和,非常好相处。于是今年冬天又相约圣诞新年一起去玩,这次加入了屈彬的先生顾巍,也是生物学博士。他们都在德国做博士/博士后,和美国不一样,不放寒暑假,更象公司工作,所以假期有限。而我这次旅程从突尼斯到前南斯拉夫,直到波兰才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他们无论如何不可能走全程,于是约好在巴勒莫会合,一起在西西里环岛,然后去马耳他旅游。之后他们回德国,我一个人继续旅行。
我到西西里是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从突尼斯坐Seven Air (突尼斯国家航空公司的支线公司)的80座螺旋桨小飞机,飞到巴勒莫。这么小的飞机,居然叫做“汉尼拔号”。乘客基本都是意大利人。同伴们要到明天晚上才会到,我自己有一天半的时候先看看这座城市。
巴勒莫机场有tourist information,我顺利地拿到地图,问明路线。机场巴士到市中心火车站5.6欧元。整个城市,大约可以用一个十字坐标来概括:
东西和南北两条大街东西方向叫做维克多艾曼纽尔大道,南北叫Marqueda,交汇点就算是城市的中心点。城东是大海,港口。巴勒莫这个名字,来源于腓尼基语的“港口”Panormos。城南是火车站。城西有王宫,大教堂,查理五世皇帝门这些景点,城北是大剧院。南北大概半径700米,东西的半径稍短,500米。旧城就这么大。
整体的感觉,巴勒莫有点象那不勒斯的味道:整个市容看起来破破旧旧的,乱乱的,也不干净,可是一进某个教堂或者宫殿,你绝对会被惊艳。其实意大利大多数城市多多少少都是这个风格。中心点两条大道的交口相当堂皇,街口四个角的建筑做成弧形,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每个街口建筑的外立面弧形,都有巴罗克风格的雕塑,喷泉,建成于1600年前后。
中心街口,它叫做Quattro Canti
仔细看,这四座建筑立面的雕塑全都对称,都有讲究的:每个立面分上下三层,最上层是基督教的圣人圣女,四个角各个不同,保佑城市的。这层的立柱全都是科林斯柱式,柱头花叶装饰。中层站着四个西班牙国王,因为当时西西里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立柱都是柱头卷着的爱奥尼亚柱式。街面这一层是希腊罗马传说中的女神,还有喷泉,柱式是简朴的多里克式。
我订的旅馆,正正好就在这个城市中心点上,四栋大厦其中的一座里面。
在这个中心点,还有三处好玩的地方。其一叫做Fontana Pretoria喷泉。它建造于1554年,多层喷泉,规模和雕塑的精美程度都相当精彩。可是有一个问题:当年的设计师来自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那儿的艺术风格前卫得多,别忘了托斯卡纳的中心城市佛罗伦萨,就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可是西西里人保守啊,当地人看不惯喷泉上那么多裸体雕塑,觉得这简直是伤风败俗,给这喷泉起了个外号,叫“羞耻喷泉” Fountain of Shame,于是,直到今天这个绰号比真实名字叫得都要响。
另一张角度更宽一些。
羞耻喷泉紧邻着一座广场,广场上两座教堂遥遥相对。一座是圣凯瑟琳教堂Santa Caterina,建成于17世纪巴罗克风格最盛之时,这是那种罗马城里典型的教堂:外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巴洛克立面,可是里面进去大吃一惊,装饰和壁画富丽堂皇,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教堂的外面
圣凯瑟琳教堂内部顶画全景
这个教堂进去参观要花2欧元门票。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花钱进教堂,觉得教堂就应该都是免费的。可是这次进去看了。相信我,这2欧元花得绝对值得。
圣凯瑟琳教堂对过,隔着广场,是圣卡塔尔多教堂 San Cataldo。它的看点在外部,具体说在顶子上。看看这三个并列的高高窄窄的圆顶,是不是不太像巴罗克的基督教堂那种大圆顶?对了,这些顶子更高,但是更窄。记不记得去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或者格林纳达阿尔罕布拉宫的时候,我们说过,阿拉伯风格的拱顶是高拱,往往要过了半圆?对了,这就是阿拉伯风格的圆拱顶。
西西里座落在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正中,历来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大强权必争之地,有点象我们的中原,有人说是欧洲历史上被征服次数最多的地方。最早古希腊人在这儿移民,大家看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决定性的战场不在希腊本土,而在西西里。雅典远征大军在西西里全军覆没,结果雅典在希腊世界的霸权衰落于此。古希腊之后,北非迦太基人和罗马人争夺西西里,所以开打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历经三次迦太基战争,罗马终于毁灭迦太基,奠定了在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权。罗马帝国衰落的5世纪,日尔曼蛮族汪达尔人征服北非,顺带也征服了西西里,不久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反攻,又拿回西西里和北非。可是没过几十年,阿拉伯帝国就已经兴起,阿拉伯人占领西西里,由此也给西西里的建筑注入阿拉伯风格,比如上面这种阿拉伯拱顶。
到公元9世纪,北欧海盗突然牛逼到了不得,这些维京海盗,不仅征服过英国,俄罗斯大草原,法国北部,还一直打进地中海,从阿拉伯人手里夺走了西西里。因为维京海盗来自北方,被称为“诺曼人”,就是“北方人”(法国诺曼底,就是“诺曼人的地方”),由此开创了西西里的诺曼王朝。
再后来,就是中世纪中段,所谓High Middle Age,欧洲基督教国家反攻伊斯兰世界的十字军时期,西西里于整个中世纪在几个欧洲强权当中易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过西西里国王(大家看但丁的《神曲》,还提到两西西里王国政变),西班牙国王也统治过西西里。到近代,意大利统一,西西里归属意大利。最近和最后的一次征服,是二次大战中,1943年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巴顿横扫西西里那一仗。
我到巴勒莫的那天是圣诞前一天,第二天圣诞,等朋友们来会合的过程中,一个人基本上把巴勒莫市中心给走下来了。西西里人比较传统,圣诞节任何商店,包括餐馆,绝对不会开门。倒是24日,很多店还开,街上张灯结彩,还很热闹。要是问我过节一个人在外面晃荡,想家么?呵呵,早就习惯了,07年圣诞新年在伦敦,08年在柏林和维也纳,09年在埃及,能够用节假日别人都不出门的清静时节出来看世界,也是一种幸运呢。独孤九剑的要诀是什么来着?四面八方,任意所之。是吧?
从中心接着往城北转悠,北面远端是大剧院,到大剧院中间的距离,稍微靠右一条街,罗马大道边上,有经典巴罗克式的圣多米尼克教堂,两座大钟塔,门口立着一根雕像石柱,很漂亮。教堂背后有个大市场,后来26日跟几个朋友会合以后,在市场里一处餐馆吃海鲜,当时我们没有特为去找书上推荐的餐馆,就是在市场里随便一家,味道非常好。印证了听来的传言:西西里人都是好厨子。
看看这张当街巡警的照片。
意大利警察制服漂亮吧?不但披斗篷,还佩剑。你说这意大利在现代史上,打仗实在是面得可以,人见人欺,可是军队和警察的制服,硬是要得,简直可以说是帅得掉渣。你说穿这一身,走在街上是拉风,可真正抓起坏蛋来,这一身零碎配件儿累赘的,能跑得动,打得过?
往北走到大剧院 Theatro Massimo
这是19世纪末建成的新古典式杰作,规模宏大,现在是圣诞节,夜里亮起灯,周围摆上鲜花和红色的叶子植物,比白天更亮丽,更显宏伟。
大剧院夜景
以哟以哟,终于,在旅途归来2个半月之后,在被LG大人催了无数次之后,我们的清明节袋鼠国游记终于能粗来见人了!首先感谢穷游感谢版主感谢qyer感谢只看贴不回贴的万年潜水员们~~可以说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篇游记!也没有上一篇游记和下一篇游记!
喝口茶嗑几粒瓜子,开八~~
PS: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为什么表情不能用了?
【房车之夏】猫本大洋路袋鼠岛巴罗萨阿德莱德14日环线
10月的某个晚上,小新问我,不然租个房车如何?
我从椅子上跳起来,斩钉截铁说,好。
电光火石——其实只是在无数个生活的碎片中,突然刺到你眼睛的那块。它毫不客气地唤醒你、击中你甚至折磨你,直到有天,你终于可以拿起这块碎片在墙壁上划一刀,写:Perfect ending。
你可以选择不碰它,可是你会不会觉得人生有种不爽,让你35岁加着晚班、45岁骂着孩子的考卷、55岁吃着保健品、65岁躺在轮椅上时,总是觉得缺憾?
所以,电光火石间,我已经坐在这辆用越野车改装的房车上,预备好餐风饮露、驴人野火。
所以,是现在。点火声响起,阳光泻下来——不用喊action,一场旅行的开始,很快。
电梯直达目录(图文游记更新中)
chapter1 关于房车的预订和选择
chapter2 关于房车的营地和介绍
chapter3 关于房车的自助生活(吃穿住行)
chapter4 关于澳洲驾驶、停车、加油
chapter5 关于澳洲上网和导航
chapter6 关于澳洲本土美食
chapter7 关于我们:房车之夏14日浮生记
DAY2 墨尔本:星期天的柴米油盐
DAY 3 大洋路:海在星月露营夜
DAY 4 大洋路2:树顶漫步和十二门徒(一)
DAY4 大洋路2:树顶漫步和十二门徒(二)
DAY5 :维多利亚主持人的一天
注:本帖为回馈总结记录帖,富含澳洲房车自驾所需实用维他命,此外附送14天自驾图文旅行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两脚书橱” 者,鄙人自嘲之谓也,从小学习老陶“好读书,不求甚解” 的精神,长到今天30多岁了,好像乱七八糟的杂学,从诗词歌赋到击剑中医,什么也都懂一点,什么也都不精。偏好呢,还是有的,欧洲历史文化方面比较有心得,盖因从小看父母书架上的藏书,八成以上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后来去年暑假拿到绿卡,总算出入美国国境无碍了,於是憋着一定要去欧洲看看,可是心里又犯怵:德语是大学二外的水平,法语意大利语只会说你好谢谢(就这,还是夸张:其实我只会说法语的你好,和意大利语的谢谢,哈哈),所以第一次欧洲游先选了伦敦,起码语言通,等对衣食住行有个概念以后,今年暑假,再上欧陆折腾去者。
伦敦的冬天,应该说不是一个适于旅游的季节,各个景点开放时间短,很多下午4点就关门,还有些地方冬季关门维修,更兼阴雨连绵难得晴天,拍出来照片效果不好。
其实对旅游发烧友来说,只有不会玩的人,没有不适合玩的季节,你信不信?旅游淡季出行的好处很多呢:旅馆便宜(伦敦的旅馆在平时可不是一般的贵) ;机票便宜(我从纽约飞伦敦往返票才300美元,包含全部税费) ;景点开放时间短?正好下午5点以后可以去利兹饭店Ritz Hotel用午茶,去邦德街Bond Street逛名牌店,去西区看音乐剧,去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泡吧,这些伦敦精华的文化活动,全都不必占用白天去景点的时间,不亦乐乎?阴天拍不出好照片?那倒正好给我糟糕的照相技术找个借口,否则我的游记照片跟网上那些摄影大牛们贴在一处,相形见绌之下,岂不有损我光辉形象?
在伦敦呆了8-9天,基本上伦敦市内想去看的地方都看过来了,外围则去了温莎,汉普顿宫廷,格林尼治,牛津和剑桥。这么多地方要记逐日流水帐会很杂乱,所以我把所有这些地方按照主题重新编排。另外,在欧洲这样每一块石头都浸润历史的地方旅游,懂得各国的历史背景很重要,否则很难完全体会到那些教堂和宫殿的精妙之处,我另外写了独立成篇的英国王朝千年史话,和国际货币兑换技巧,一篇务虚,一篇实用,作为这篇游记的附文。
“我不是一个人”----王室伦敦
(本章提要: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温莎堡Windsor Castle,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Parliament,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汉普顿宫廷Hampton Court Palace。这章涉及很多历史典故,对英国史不太熟的朋友,最好参照我那篇“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的附录) 。
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y
我这次去伦敦是一个人独行,好像又回到10年前大学时代,背包族独行侠走遍天下的情境。想到“我不是一个人” 这句,最初的本意是因为一个朋友,很好的朋友,很私人的想法。
后来突然想起,黄健翔激情解说的那段,倒正好可以歪用来形容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突如其来的一种历史感:“我不是一个人在游荡,不是一个人。。。狮心王,爱德华一世,亨利第五,他们与我同在。。。在这一刹那,纳尔逊,威灵顿,灵魂附体。。。伟大的英格兰的伟大的君主和名将。。。我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不列颠万岁” 。搞笑吧?其实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时候,的确是有种历史的感动。个人觉得,伦敦两处最给人历史感慨的地方,一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是伦敦塔。
千年王国,古迹繁多,从哪里说起呢?还是话说从头吧:今天伦敦古迹里面,最早的应该就是伦敦塔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了,都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前后。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不过作为国王加冕的教堂,今天的格局是圣者爱德华国王奠定的,圣爱德华1066年病死,继位的是内弟哈罗德国王,哈罗德在同一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阵亡,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这就是诺曼征服,所以圣爱德华是第一个葬在这里的国王,而从哈罗德以后,历代英王都在这里加冕,包括1953年的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从建筑艺术史上,希腊罗马时代的古典建筑,现在在希腊和意大利本土之外保存特别完好的遗迹不是很多,象英国的巴斯,好像我仅从遗迹照片看不太出当年罗马浴场的全貌。中世纪欧洲经典的建筑样式就是哥特式,最显著的标志是尖窄的塔楼和窗户,还有券拱。之所以造成那样,除了宗教方面的原因,技术上是因为那时候人不会造大跨度的拱,把侧向力变成向下的力,所以房子都是尖窄的,墙特别厚而且不能开宽窗户,再加上墙外面的侧墙,都是为了支撑侧面受力。虽然听起来笨,可这样造出来的教堂,直窄的线条是真漂亮,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哥特风格在法国,德国,英国的代表作。哥特之后是文艺复兴式,特徵是简洁的线条和柱廊,再往后是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伦敦和牛津有一大批克里斯托弗-兰恩爵士的建筑Christopher Wren,象圣保罗教堂,牛津的New Theatre,都是巴罗克。巴罗克和洛克克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国内的艺术史评论的书,不过我个人是特别喜欢巴罗克式。然后18世纪末19世纪风行过新古典,新哥特之类。你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跟街对过的议会大厦挺象的,其实年代差很多呢: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正宗的哥特建筑,议会大厦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盖的“哥特复兴式” 建筑,大致就是那个时代的仿古建筑,假古董吧。
这是透过中庭长廊的花窗仰望威斯敏斯特塔楼。
可惜教堂内部禁止照相,我只是趁周围没人,偷拍了一张教堂内部。真正教堂里埋名人的重要地方,人太多,没法偷拍。
看威斯敏斯特教堂,一定要懂英国史,否则看不出名堂来:进门左手走,第一个Chapel,葬的是爱德华一世,就是电影“勇敢的心” 里面的长腿老国王,历史上是一代战将,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之锤。可他根本不是埋在chapel的空间里,他的棺材是在分隔chapel和主过道的隔墙上,一般人不有意去找的话,根本不会注意。再向里走,进圣母小教堂的时候,门口正中放的一把靠背三尖的木头椅子,那是爱德华一世制造,名字叫圣爱德华椅(指的是更早的圣者国王) ,历代英王坐在这把椅子上加冕。加冕椅旁边就埋着爱德华三世,英国又一位战士国王,英法百年战争克莱西战役的胜利者,就是电影勇敢的心里面苏菲玛索肚子里的孩子,不过不可能是华莱士的儿子,那是梅尔-吉布森瞎编的,爱德华三世出生的时候华莱士死了8年了。
教堂内部不准拍照,我找了张当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坐在这张椅子上加冕的资料图片,她手里拿的权杖顶上,镶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进了圣母小教堂以后,还没到顶端,左手埋着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姐妹女王,这对姐妹生前她们的母亲是仇敌,宗教不同,政见又是对头,玛丽还把妹妹关进伦敦塔3年,死后,倒是葬在一起,也有点让人感慨。走廊对面,埋着苏格兰女王玛丽,这真的是个苦命人:在苏格兰被臣民推翻,流亡到英格兰投靠表姐伊丽莎白,可是因为对王位形成威胁,给表姐囚禁了18年,最后被表姐砍头。我想唯一能让这位苦命女王安慰的,大概是她的亲生儿子,后来在伊丽莎白死后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顶王冠,这就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开端。
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有诗人角,英语文学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 的作者乔叟埋在这里,迪更斯,基普林,托马斯-哈代,德国音乐家亨德尔,科学家牛顿,以诠释莎翁作品闻名的演员劳伦斯-奥立弗,都埋在这里。
跟威斯敏斯特教堂一街之隔的议会大厦,又叫威斯敏斯特宫,最早不是议会,而是英国王室第一座正式住址的王宫(当然有其他离宫) ,从诺曼征服之前,一直到亨利八世,都是住这儿,可是后来被大火所毁,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建的议会大厦,哥特复兴风格美轮美奂,大本钟已经成了伦敦的象征。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它要远看才好看,近看议会大厦挺失望的:黄色的外墙在雨淋之后阴天看起来脏兮兮的,质感比较粗糙,要远处从整体上看,才觉得壮观。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议会去免费听辩论,如果时间紧,可以在对过的Jewel Tower看看议会历史的展览。
照片上近景的塔楼,是古代威斯敏斯特宫失火之前唯一留下来的一部分。
圣詹姆斯公园三角
从威斯敏斯特宫和议会大厦,顺着白厅街向特拉法尔加广场走,这一路有几个地方可看:白厅街为什么叫白厅White Hall?因为这条街上有英国王室第2座正式住址的王宫,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亨利八世从威斯敏斯特宫搬出来,就住在这儿(不过他更喜欢乡下的汉普顿宫廷 Hampton Court Palace) ,一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的威廉和玛丽夫妻共治时代。不过今天看不到白厅宫了,白厅宫毁于大火,今天留下来的,是其中一座宴会厅Banquet Hall,本来我的London Pass通票可以免费进这里参观,我也确实想去看看,但宴会厅冬天修缮,不开门,於是作罢。
白厅宫对面是骑兵近卫军司令部,Horse Guard Parade,门口有威武雄壮的近卫军骑哨步哨,是跟近卫军合影的好地方,因为其他宫殿门口哨兵离开公众太远了,没法合影。
说到近卫军,正好顺便提一下看换岗仪式:白金汉宫门口隔天早晨11点的换岗仪式,在旅游旺季经常会人山人海,要提前去占位子,既费时间又拥挤,其实有点徒有虚名:近卫军换岗是英国王室仪仗的重要部分,看是一定要看的,可是不一定非得要在白金汉宫门口凑热闹。温莎城堡的换岗仪式也是11点钟,或者骑兵近卫军的马队从圣詹姆斯公园的威灵顿兵营出发来Horse Guard Parade换岗一样好看,而且可以避免拥挤。如果实在运气特别好的话,碰到女王举行国事活动,全套仪仗出行,就更完美了。说近卫军本身:骑兵近卫军当然好认,步兵近卫军现在有5个团:掷弹兵团,寒溪团,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近卫团,各个团有它自己骄傲的历史,我在英国王室史话的附文里有简单介绍,如果有人有兴趣,想认一认这些哨兵属於哪个团的话,他们的领章和钮扣上有各自团的徽章,我把5个步兵近卫团徽章列在这里,以后大家去伦敦可以比对一下。
掷弹兵近卫团
寒溪近卫团
苏格兰近卫团
爱尔兰近卫团
威尔士近卫团
就我这次的观察:白金汉宫门口的哨兵离开太远,换岗时走得又太快,我看不清钮扣上的徽记;伦敦塔,温莎城堡换岗的哨兵我看清了,都是寒溪近卫团的。另外,在地铁圣詹姆斯站下来,离开白金汉宫不远,就在圣詹姆斯公园边上,有威灵顿兵营Wellington Barrack,英国陆军司令部所在地,这儿有近卫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也包括在London Pass的景点中,不过我这次去的时候不开,没有看到。
从骑兵近卫军总部顺白厅街向北一点,右手是旧苏格兰场,大名鼎鼎的伦敦警察厅,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常提到的,不过跟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一样,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拍张照片。
白厅街走到头,特拉法尔加广场,国家画廊,国家肖像画廊都在这儿,广场背后离开剧院区,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都不远,可以步行走到。这些地方,我在下一章“文化伦敦” 里面再讲。
从特拉法尔加广场折转,沿着The Mall大道向白金汉宫走回去,首先经过海军拱门,旁边红色的是旧海军部大楼。虽然这里不是开放景点,但我自己比较喜欢这样的纪念性建筑,宏伟壮观,想当年英帝国鼎盛时代,海军部掌控全球的海洋经济,交通,军事命脉,圣文森特,纳尔逊,坎宁安,一代代海军名将出入这里,何等强大而荣耀的过往。
西西里是我很重视的一个地方,为了保证看到主要的景点,我减少了一天在意大利本土的行程,把这天加给了西西里。去西西里的机会比去意大利本土的机会要小得多(这是第三次去意大利,但还是头一次上西西里岛),所以想走得越充分越好。
定西西里行程有点累,我平时对Rick Steves攻击得很多,但持平而论,他的旅游指南在给景点打分这点上给我帮助很大,取舍景点时我会参考Rick Steves的意见(不对的回来再批判)。Rick Steves没写西西里,弄得我只能完全自力更生了。也能看到些景点的排名与比较,但那里的内容比较零乱。所以我写西西里的景点评分,也有给后来者一个参考的意思。
我的西西里行程:
行程囊括了西西里所有的四个世界遗产。
我给这些景点的评分如下:
十分:Piazza Armerina(世界遗产),Arigento(世界遗产),Monreale九分:Taormina,Palermo, Segesta
八分:Noto(世界遗产),Syracuse(世界遗产)
七分:Erice,Catania
Messina是从意大利本土摆渡上西西里岛的头一站,我们穿过了城市但没停车,感觉这城市可能也就能拿个六分。
Mount Etna火山最后因为时间不够跳过了,那之前刚上了庞贝边上的维苏威火山(Vesuvius),所以就没觉得太遗憾。
离神庙谷Arigento不远有一段叫Scala dei Turchi的白色石灰岩海岸,很漂亮,值得停一下。据说北欧也有类似的景观。
西西里主要景点中我们跳过了Cefalu与Selinunte,在我看来这两处在西西里只能算是二流的。
西西里东南有一些晚期的巴洛克小镇,主要的是以Noto为首的八大金刚,Noto, Catania, Caltagirone, Militello in Val di Catania, Modica, Palazzolo Acreide, Ragusa 和Scicli。除了Noto与Catania,另六个走起来不方便,性质也比较类同,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略过了。
1。西西里渡轮。这里是西西里离意大利本土最近的地方,后面的海岸线,左边是西西里,右边是意大利本土。
2。西西里的美丽山城Taormina。
3。Taormina的广场
4。Taormina
5。Taormina的古希腊半圆剧场
6。 Taormina
7。 Catania 的古罗马遗迹
8。Catania
9。Catania的夜景
10。Catania是个晚期巴罗克风格的城市
11。Catania
12。Catania
13。 Catania
14。 Catania 的麦当劳
15。在Syracuse附近住的旅馆是个有五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16。另一个晚期巴罗克风格城市Noto,世界遗产,西西里该类型中的典型代表。
19。Noto的巴罗克风格剧院。巴罗克剧院在欧洲为数并不多。
22。西西里的路人甲看着都像黑手党
23。 西西里的路人乙
24。一直到路人丙还是像黑手党。
25。意大利人喜欢聊天,而且说起话来手势忒多,两只手都不够用。
去南澳之前,问了所有从国内去澳大利亚的朋友,几乎都是摇头:没去过。
我对南澳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几张图片,几许文字而已。南澳,就像是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那里的海对面是南极,仿佛那里的土地就是天尽头。
免费的机票、免费的五星级酒店、免费的袋鼠岛团,这一切的不可能就在那一刻发生在我身上,注定了我与南澳的邂逅。
南澳的记忆,如同这次的旅行一样意外,是慵懒而深刻的。
我以为,南澳只有葡萄庄园、只有德国村、只有袋鼠岛,登上开往海边的列车,拿着2小时内无限次乘坐的车票,那份惊喜也如阿德莱德的紫薇花一般,层层绽放。
在这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静静地流逝在秋叶飘零的小镇,看葡萄庄园延伸到大海,和海豹一起看天看海晒太阳,看夕阳一点一点地落入大海。
这里有太多的颜色:
残旧沧桑的黄褐色质感、望不到边际的海水的蓝色、葡萄山庄的紫色和修葺的郁郁葱葱的绿茵,还有那属于澳大利亚的蓝天,让这片被世人遗忘的土地有了鲜活的灵魂一般,沉睡,苏醒,悠闲,淡然,遗忘 ,等待。
这一切,让我想到了幸福和自由。
一如既往,我的旅行是受诅咒的,无论我安排得多完美,旅途中都会出现无数状况。
在国外撞车,每次国外旅行差不多都要进警察局,没有赶上火车,没有赶上旅行大巴,迷路,丢这个那个,已经锻炼了我无比坚强的心。
这一次的旅行,再次创记录。大半夜睡机场还没有赶上回国的飞机、居然在6:35醒来,从宾馆飞奔去汽车站,还赶上了7:45分出发的旅行大巴、好不容易跟一次团,居然车子的发动机坏了,在烈日下暴晒,荒郊野外等待救援。。。。
再次感谢:
南澳大利亚旅游局提供中国往返阿德莱德的机票
七七提供阿德莱德五星级酒店
【南澳大利亚推荐路线】
1.中国——西澳(珀斯周边)——南澳(阿德莱德周边)——中国
2.中国——墨尔本——南澳南澳(阿德莱德周边)——中国
【南澳大利亚值得去的地方】
1天:阿德莱德市区,主要是北大街、阿德莱德大学、南澳艺术中心(the 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等 + 格雷尔海滩(glenelg beach)看日落;
1天:汉道夫德国村(Hahndorf) + 阿德莱德山;从市区到汉道夫德国村的途中有很多小镇,没有汉多夫有名,但都挺漂亮的,也可以去逛逛;
1天:巴罗莎谷(Barossa),喝红酒、品红酒,寻访酒窖,穿梭在葡萄庄园和教堂之间。(建议跟团)
1天:Noarlunga海边小镇+ 麦罗仑谷(McLaren Vale)。(我去的是这个,坐火车+公车到达这里)
麦罗仑谷是离Adelaide市区最近的一个酿酒集中区了,从市中心的火车站坐车,大约50分钟左右到达Noarlunga Interchange。麦罗仑谷和巴罗莎谷的区别是,这是海边的一个葡萄庄园,葡萄酒没有巴罗莎谷的多,但是景色很美。
Noarlunga小镇的房子屋顶都是红色的,在起伏的山丘上耸立,山丘下就是大海。
2天:袋鼠岛。
袋鼠岛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岛,占地3万3千公顷的袋鼠岛是各种奇特植物、动物的天堂。一日团太赶了,建议跟2日团,晚上住在岛上,还可以看企鹅。
1天:划皮划艇。阿德莱德还可以划皮划艇,参团。
1天:维克多港(Victor Harbor)。这里的海很美,如果去自驾袋鼠岛,维克多港是必经之路。这里还可以坐马拉小火车。
1天:墨累河(Murray River)
这一带的葡萄园绵延不绝,柑橘园及其他种植场也多不胜数。这里还是水上活动的焦点,滑水、游船及住宿、垂钓和露营项目等展现了这条河域的多姿多彩及无限活力。
暂时没有关于这个城市的问题,提出你的问题,在这里让我们大家帮助大家~
暂时没有穷游er结伴去这里,发帖找个旅伴吧~
暂时没有好友点评过这里,去关注更多点评达人吧~
巴罗点评TOP5
去过这里的穷游er还去过
热门旅游目的地
相关旅游目的地
/link?url=VD1AnpNZ4PRpLjAerbaTVUIHmuvheIm3On6qCbmy5Oni6jSKKokHYePt_bJ20F4S
一个优雅的男人在与酒沟通时就像对心爱的女人说话。鸡尾酒实在是博大精深,一两句话实难穷尽,中国人的酒文化实际上是喝酒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的酒文化则是喝酒时人与酒的关系,我无意考证品味这个词是否起源于鸡尾酒,但我相信,生活的快乐是一种瞬间的体验。作为一个男人,当我对这个世界闭上眼睛时,我会醉去,当我还睁着眼时,我会好好体会每一杯酒.一个男人的夏日冰荷在咖啡屋里等我的孙先生是一位专业的调酒师,二十一岁那年他就拿到了全国鸡尾酒大赛的冠军。站在吧台里调酒的男人都会有一股不可捉摸的魅力,就想起电影《鸡尾酒》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孙先生也是看完这部电影后立志做一名调酒师。每一个调酒师都会具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品质,比如随手倒在杯中的酒,再倒出来,还是符合标准的一又四分之一盎司。再比如说,调酒师和客人沟通时总是那么温文尔雅,饱含禅机的笑容令人着迷。一个调酒师的空间是几尺见方的吧台,但他的职责必须熟知几百种酒和饮料的特性,每一种酒都会有它的来历和故事,不同的酒混在一起,就有了更多不同的故事。孙先生刚离开了自己的工作,所谓幸福,就是让自己快乐,一个调酒师的快乐就是调一杯自己钟爱的鸡尾酒,所以,孙先生向我推荐了这杯夏日冰荷。夏日冰荷配方1.君度酒2.绿薄荷酒3.冰块、鸡蛋清4.搅拌后装杯令其充分沉淀分层点评:每个男人都有他钟爱的酒,你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的男人,因为这个世界还有着同样多的酒又爱又怕血腥玛丽传说中,有四大鬼宅。其中有一座闹得最凶的鬼宅,坐落在布达佩斯的郊外,它的主人,就是当时艳倾一时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在她的一生中,为她决斗而死的青年贵族,据说超过了100个。甚至在她60岁那年,两位浪漫的青年诗人因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举剑自杀。她的美丽秘方,实在令人恐怖万分。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用鲜血沐浴,而且只用纯洁少女的鲜血。她相信,只有浸泡在她们纯洁的血液中,方能不断吸取其中的精华,让她永葆青春。每次洗澡前,她还要喝下至少半升的血液,她管这叫“内洗”。她洗一次澡,至少要杀掉两个少女。就这样,在长长而黑暗的50年里,一共有2800名少女惨被杀害,所有的尸体全部埋在她私人的浴室底下。这也是她的主意,因为她相信,少女们的魂魄能够驱走衰老和迟钝。由于常用血液洗澡,她身上总带着浓烈的血腥气。但她却从不用任何香水掩盖,任其自然。美丽的外貌和血腥的气味相结合,竟然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妖异魅力,一时之间,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的艳名远播欧洲大陆,连法皇路易十四也不远千里,拜倒在其石榴裙下。鸡尾酒“血腥玛丽”的名字便由此而来。血腥玛丽配方1.伏特加中放入冰块2.加入西芹盐3.勾兑入番茄汁4.添加安哥拉苦精和辣椒水点评:美人和烈酒一样,只属于那些能够品味的人,这也是美人烈酒弥足珍贵的原因。塔奇拉火焰擦过皮肤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墨西哥塔奇拉的一些印第安农民正在地里干活,天空突然乌云翻滚,一个霹雳劈向大地,霹雳过后,云开雾散,人们看到一株硕大的龙舌兰被劈成两半,裂开的球茎里翻滚着热气腾腾的汁液,飘出一股股醉人的酒香。大家非常惊奇,胆子大点的人用手蘸点儿放在舌头上舔舔,顿觉满口生香,沁人心脾。他们给这种龙舌兰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阿瓜密埃尔”,意为“蜜汁”。自此,当地印第安人就开始了用龙舌兰酿酒的,塔奇拉在他们生活中也就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在镇子入口处塑造起描绘酿制塔奇拉酒情形的雕塑,把“爱情、友谊、欢乐、酿酒、土地”镌刻在雕塑的基座上;他们在镇子里建起塔奇拉博物馆,向人们宣扬塔奇拉的神奇历史。点评:再绵软的酒最后都会化为刚烈,野性的呼唤和冲动是喜欢酒的真正原因,站在一片洪荒旷野,你喝是不喝?塔奇拉净饮法1.用柠檬搽手2.在搽有柠檬汁的手上撒上盐3.用舌头猛然将盐舔去4.很快将塔奇拉一饮而尽5.回味之余慢慢嚼柠檬!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要喝还是白酒,深水炸弹···还有,大家不要喝芝华士了,听说是假的······
看到介绍的各式各样的酒真是太吸引了名侦探柯南问题_百度知道
名侦探柯南问题
//h?还叫毒蛇.jpg" e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9fc9c9a9baa1cdc22e4ca/e7bec33f22e782f2eba.baidu,我记得在名侦探柯南里面有讲板仓先生的那集(就是那个制作软件的)里面提到了黑衣组织成员塔奇拉.baidu.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怎么又在魔术快斗里以神秘组织的面目出现了.hiphotos://h.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001cd1e855c5eaebec33f22e782f2eba?这是怎么回事,附图一张<a href="http.baidu://h.com/zhidao/pic/item/e7bec33f22e782f2eba关于塔奇拉的问题
提问者采纳
在《名侦探柯南》中不存在这个宝石。 实际上注意看。不然《魔术快斗》中的神秘组织还费那么大力气找它干什么,又译塔奇拉)。 潘多拉宝石是可以长生不老。
贝尔摩德酒杯中圆形的东西就是普通的冰块。国外喝酒都这么喝,关西大汉,与潘多拉无关,这是很大的误区。虽然贝尔摩德不变老原因未揭晓,不过肯定是与类似APTX4869的药物有关,斯内克不是。 龙舌兰(Tequila、冲矢昴也有放,又译毒蛇),但均以失败告终,比《名侦探柯南》龙舌兰漫画连载时间早了2年以上,是《魔术快斗》中神秘组织成员,请不要混淆,在“板仓卓事件”中被回忆到,在TV 54《电玩公司杀人事件》中刚登场就被炸死。《名侦探柯南》和《魔术快斗》中是两个组织,龙舌兰是双下巴,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_^ 这是两部动漫中的两个人物,与快斗有过多次交手您好? 而且《魔术快斗》斯内克出场的漫画单行本是1994年出版,漫画也就比柯南晚。很多人都以为魔术快斗动画时间比柯南完。斯内克(Snake,茱蒂,但这是《魔术快斗》中的情节(详见TV 5《命运的蓝色生日》),我是柯南吧知道团队的成员,只是稍微长得像一点而已,是《名侦探柯南》中黑衣组织成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柯南的黑暗组织的人
几乎都摸清了
琴酒 贝尔摩的 伏特加。。。而快斗的敌人是新的敌人
那个应该是翻译错误
因为黑暗组织没有叫这个人的
快斗这个神秘组织是准备要潘多拉宝盒的
而柯南里却一点也没提到 所以两个组织不是同一个
我想起来了,名侦探柯南里的那个人外号叫龙舌兰,跟这个毒蛇很像.潘多拉宝石?会不会是贝尔摩得那个杯子里的圆形的东西?她经常喝的,而且她也长生不老
潘多拉宝石是长生不老的
跟黑暗组织是两个性质的组织
黑暗组织的成员几乎都知道了
快斗那面的组织 还不知道
这个是要寻找潘多拉的神秘组织,并不是黑暗组织哦~魔术快斗和柯南是两个概念~贝尔摩德长生不老是因为。。她也吃了APTX4869,并不是杯子里的哦。很多人喝酒都会在杯子里放那个东西的,比如冲矢昴就是噢。
是这样啊,我知道了。因为我后面几集没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名侦探柯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多云 5℃~14℃
34人去过这里, 2条目的地点评
还有一些指南信息,等待你来补充~
在美国走到最北端巴罗,第一次看见北冰洋,第一次度过了黑夜的晚上,虽然没有看见北极熊,让我特别惊喜的是在那里看见...
巴罗热门目的地
巴罗推荐行程
Osaka Restaurent
Inupiat Heritage Center
Point Barrow
巴罗交流区
热门最新精华
这个城市暂时还没有高质量游记,来做第一位贡献者吧~
这次为什么要去阿拉斯加?俩目的,一是看极光,二是要感受一下北冰洋。而对于看极光来说三月是比较理想的时间,气温不是特别极端,日落时间也够早。另外,看极光最好是挑没有月光的时候,所以各位定行程时最好计算好每天的moonrise/moonset时间。说到北冰洋呢,冬天其实只能看到“北冰”,因为海面完全是结冰的,而且有很厚的雪覆盖着。
先放段这些天拍的小短片,这个短片前半段大多都是使用无人机在美洲最北城市巴罗拍摄的,近零下40度的低温无人机非常不稳定,楼主的手也差点冻残。后半段是在被誉为世界十条最危险公路之一的Dalton公路沿线取的景。
墙外用户请戳YouTube版:/watch?v=-6_uYD8poyY
现在上图,下面这两张是在飞往安克雷奇时拍的,一路上美景不断,尤其是要降落时,雪山冰川尽收眼底,所以我建议准备去的各位订机票一定要订靠窗的座位。
之前在网上National官网订的丰田RAV 4,在机场提车,结果提车时发现车子前风挡有至少三个明显的小孔(乱石崩的),但是旁边有一台白色的尼桑Rogue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还是最新款,估计里程数很少。于是我提出要求更换,前台那女的说可以给我换一台尼桑 Rogue,我说好呀,结果拿到钥匙一看,给我换的车并不是那台白色的Rogue,而是旁边一台灰色的老款Rogue,而且我发现这台车的前风挡也有三个孔,关键是这台破车里程数已经27,900英里了,而之前那台RAV 4只有19,500英里的里程。我问前台那女的能不能换那台白色的,那女的说不行,最多换一次,结果等于花20多分钟换了一台更恶心的车。。。其实正常在市内开,这种车也问题不大,只是我打算几天后走Dalton Highway,所以我很在意车况。
不过我还算是比较幸运,这车在我准备走Dalton Highway的前一天master warning light突然闪烁,这下好了,终于有换车的理由了,趁着还在安克雷奇,快速奔回机场换了一台只跑了10,000多英里的RAV 4,车况非常好,开这车走Dalton Hwy也比较放心啊。
继续,从安克雷奇下飞机后直奔苏厄德(Seward),其实苏厄德冬天倒是没什么可看的,好多店都没开,冷冷清清的显得比较凄凉,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冬天也封路,私家车进不去。这次去苏厄德的唯一目的就是走Seward Highway,这条公路也是著名的景观路,下面不少照片都是在这条路上拍的。
苏厄德的码头
Seward Highway沿线,这几张都是用精灵2拍的,所以画质比较渣。
之前就听说阿拉斯加大部分国家公园里的冰川是不允许游客自己攀爬的,唯独Matanuska冰川是没有这个限制的,而且通向Matanuska冰川的Glenn Highway / AK1也非常漂亮。不过到了冰川后发现上面雪太厚,没法上去走,贸然前往可能会有绳命危险。所以决定继续向前开,准备通过AK2绕道前往Fairbanks,这一天我开了800多公里。
中途加了两次油,下面这图是第一个加油的地方。跟加油站的小伙子聊了一会,他说这地方特别适合看极光,群山环绕,没有光污染,旁边不远就有一个小motel可以住,不过可惜我已经在Fairbanks定好旅馆,这就是提前预定坏处。。。
在AK2号公路边看到了一直麋鹿,我刚掏出相机那只麋鹿便撒腿就跑。
这是一场蓄谋了没有多久的旅行,十一月份准备签证和机票,元旦过后开始规划具体路线,临出门功课也就做了六七成。队员阵容是70岁的姥姥姥爷,64岁的爷爷奶奶,36岁的爸爸妈妈,还有6岁的豆豆和2岁半的丫丫。虽然中途有少许掉链子的事情发生,但都有惊无险,我们满怀收获地度过了这个春节。
吃 1.4万:基本都是超市买材料自己做,外面吃过几顿,也有买外卖的。
住 2.4万:大部分是2室一厅的公寓,客厅沙发床或者打一个地铺。还有6人营地小屋,1大床加2个上下铺。小孩不占床。
交通 8万:机票+ 租车(2凯美瑞)+ 加油+ 各机场出租车+ 悉尼市内公交
门票0.5万:普芬比利小火车,企鹅游行,奥塔维灯塔,树顶漫步,酒庄解说团,悉尼水族馆。
杂费1.1万:签证,纪念品,手机卡等
合计13.4万,人均不到1.7万。
2.10 北京-马尼拉-墨尔本
2.11 早上8:35到墨尔本,休息加溜达。圣保罗大教堂,联邦广场,中国城,伯克购物街
St. Paul Catherdal, Federation Square, Chinatown, Bourke St.
2.12 墨尔本市内,卡尔顿花园,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库克船长小屋,菲茨罗伊花园
Carlton Garden, Victoria Queen Market, Cook’s cottage, Fitzroy Garden
2.13 墨尔本,提车—普芬比利蒸汽火车—菲利普岛企鹅巡游
Melbourne—Puffing Billy Belgrave—Philip island Pegium Parade
2.14 菲利普岛—索伦托—昆斯里夫—海洋林
Philip island—sorrento—queenscliff—Ocean Grove
2.15 海洋林—托尔坎—洛恩—阿波罗—奥塔维
Ocean Grove—Torquay—Lorne—Apollo Bay—Otway
2.16 奥塔维灯塔—树顶漫步—吉普森台阶—十二门徒—瓦南布尔 195km
Otway Lighthouse—Treetop Walk—Gipson steps—12 apostles—Warnnambool
2.17 瓦南布尔—费里港—蒙特甘比蓝湖—罗布
Warnnambool—Port Fairy—Mont Gambier--Robe
2.18 罗布—库容—默里布里奇 265km
Robe—Coorong—Murry Bridge
2.19 默里布里奇—汉道夫—巴罗莎
132km (年初一)
Murry Bridge—Handorf—Barossa
2.20 巴罗莎2酒庄—阿德莱德,还车 76km
Barossa—Adelaide
2.21 阿德莱德市内,中央市场,唐人街,维多利亚广场,中央车站
Central Market, Chinatown, Victoria Square, Central Station
2.22 阿德莱德一早飞悉尼,中午到。下午坐船,曼利沙滩
Adelaide—Sydney, Ferry to Manly
2.23 悉尼市内,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皇家植物园,麦考利夫人的座椅,唐人街
Opera house, Harbor bridg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Chinatown
2.24 悉尼市内,水族馆,悉尼鱼市,维多利亚女王大厦
SEALIFE aquarium, fish market, QVB
2.25 悉尼市内,中央区
2.26 悉尼市内,中央区。下午4点出发去机场,9点的飞机
Sydney-Beijing
2.27 早上5:30到北京
自驾8天的路线图如下,全程1500公里:
==参考的主要攻略和网站== /travel/1775715.html这个行程经过作者的导游朋友的建议,树顶漫步的确不错。
/travel/1704402.html
这个行程6大1小,跟我的情况比较相似。实际走下来,强度比我想象的大。内陆那段,应该会比较辛苦,所以我改成了飞机,少了堪培拉和悉尼附近的海滩。电饭煲的建议很好。
澳洲旅游官网
墨尔本旅游官网
/cn/index.html
悉尼旅游官网
悉尼交通查询(公车,火车和渡轮)
普芬比利小火车官网
http://www./
菲利普岛官网
巴罗莎官网
/gbl/visit-us/tours-experiences/
杰卡斯酒庄官网
奔富酒庄官网
.au/悉尼水族馆官网 (票是某旅游网站买的,有优惠价)
11月份看了几篇房车游记,那个心动啊,立马就去申请了签证。不需要先预订酒店机票,只需要大使馆网站上http://www./列明的资料、证明和填好的表格。每个人970人民币(790的签证费+180的签证中心服务费),需要的话再加15/人的短信通知费。周一交资料,当天收到短信说已经开始处理。周四收到短信,说电子签证已经批完发到邮箱了,一年多次往返。
==交通==(机票、租车和公交)
马上定机票,已经是12月初了。根据前辈们的游记,我们把目的地锁定在东南澳,墨尔本悉尼两大城市和大洋路沿线。这条线路城市和自然风光俱优,海洋森林内陆各种地表都能经过。2月份的时候是夏末,比较宜人。大堡礁和黄金海岸因为水上活动比较多,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和年轻人。如果时间足够,不介意多折腾两趟飞机的话,看一下当然更圆满。但是我们老的小的节奏肯定比较慢,时间不够,于是就用阿德莱德的酒庄和悉尼水族馆代替了。据说水族馆里有一个微型的大堡礁,看个大概留个念想,等孩子大了再专门去吧。这样的话,选择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两大机场,一查往返都在1万左右。机票最后是爸爸搞定的,人家做过航空公司项目,熟悉各种流程和编码代号。最后拼出来的是2月10日的菲律宾航空的墨尔本去程(马尼拉转机,停三小时)和2月26日的国航悉尼直飞北京的回程。去程3000多,回程5000多,小孩和大人差不太多,平均一人8300。这个价格对于春节来说,我已经很知足了。阿德莱德到悉尼的那段是后来行程大致确定后,在捷星官网上定的( ),行李和选一起的座位额外加钱,人均不到500。境内还有一个廉航,是维珍澳洲(/au/en/)。
自驾的这段,除了不进城这一点是明确的,其余的思路其实我是有点混乱的…..一直看的都是房车游记,憧憬着在那辽阔的土地上开着一辆拉风的大房车,那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移动游乐场哈。国内的C驾照翻译公证之后,在澳大利亚不可以开拖车,可以开最大6个人的房车。我们8个人怎么也要2辆车,就决定来一辆4人的房车和1辆小车。真要订的时候,发现4人的大房车只剩下手动档。这是不能接受的,本来左舵变右舵就需要适应了,车还大更不适应了。4人有那种加高的面包车,没有卫生间和淋浴。想想有厨房和冰箱,可以解决中午的一顿饭,或者小憩一下,每天不用收拾主要的行李。再看尺寸除了高度,长宽和汉兰达一样,我脑子一热就定了。租车、全险、安全座椅、取车前14天外免费取消保险,加起来一共是1600澳币。先交订金302合1540人民币,取消不退。
之后做行程就开始各种纠结,比如取车就要去两个地方,费时还倒不开人。当然还车也不在一个地方,行程稍有变动想问问能不能延长两天也不行,因为后面有人排队等着取车。定房的时候,老的小的肯定得住房子,因为大洋路温差大,晚上车里冷,感冒了可不行。我俩是司机,也不能感冒。所以这面包车里的床最后也就睡个午觉,还得有时间停下来拉出来的前提下。
最后1月底的某天,爸爸听了我的各种叨叨之后,突然问我为啥要租这个面包车,不租两辆小车。我一转念,如果租两辆小车,所有的纠结都没了……这脑子钻进了死胡同,有时候的确需要别人提醒才能跳出来哈。于是赶紧在赫兹上定了两辆凯美瑞。小车果然便宜,两辆加起来还不到1000澳币。取消面包车,已经是提车前13天了,亏得对方帮忙,除了已交的订金没有再扣其他的钱。
后来发现,我们这次租两辆小车是很正确的。大洋路双向单车道,车没有想象的那么少,路又是沿着海岸线七拐八拐的,大车开着会很费劲。中午也没有停下来的休息,都是司机开车,其他人睡觉,一直在路上的状态。房车的住宿选择基本只有营地,小车可以住营地里的cabin,也可以住镇里的公寓,去超市,买外卖什么的很灵活。在营地里也看见不少同胞开的房车,是很拉风的。不过大多是几家朋友一起,父母带着大一些的孩子们,几辆房车一起。到了营地之后一大堆人在公共厨房里做饭,孩子们在一边帮忙或者自己玩。另外,定大房车要提前很多时间计划好。墨尔本碰到的一个三口之家,他们租的四人的大房车,是十月份就定好的。
城里头,一开始就决定不进去的。因为停车牌子不容易看懂,停车费贵,车位不好找,单行线很多,墨尔本还有很奇怪的钩形转弯。但最少也得取个车,拉了行李和人出城,所以这个视频是要好好学习的/programs/view/R5GPkcaskXI/。 虽然我取了车回酒店的路上就跟丢了爸爸的车,然后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绕了无数条单行线,晚了十几分钟才回到酒店,但后面一路还是开的很顺利的。只要不进城,一切都OK。两辆车的话,对讲机十分重要。
关于收费高速公路,提车的时候咨询了赫兹。人家说收费方法特别复杂,要提前打电话之类的,对于游客来说是不可能弄明白的。反正要是不小心走了呢,就扣15澳的罚款,就一次,之后就不罚了。最后赫兹会根据收到的账单,查到什么时段是谁租的车,扣到相应的信用卡里,这样就比较简单了。至于房车是不是这样,我不确定,因为攻略上见过什么高速费套餐的。反正提车的时候记得确认就行。
关于儿童座椅,必需的,赫兹是10澳币/天/个,之前看的房车公司基本上也这个价。坐出租车的时候,没有座椅没关系。
file:///C:UsersTERRYC~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TERRYC~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1clip_image003.jpg(左停车牌:周一到周五的早7点半到晚7点半,牌子以左可以装卸货物15分钟,周六周日的标明时间段可以停车一小时,牌子以右不能停。右停车牌:标明的时间段可以停车,但是要买停车票,买票机器在左边。在澳洲的朋友跟我说,一般都是停好了买好票,然后放在前玻璃里面看得到的地方。机器我也注意了,有的只能刷卡,有的能投币。好在大洋路沿线的镇上一般都能临时停1-2小时,或者停车场不限时。据爸爸说,就我们在瓦南布尔街边儿童乐园玩的时候,他买过一次投币的停车票。)
另外就是加油,镇上一般都有加油站,自助的。自己按个钱数,然后加,完了进去交钱。车取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满油的,还回去的时候也要加满。我们有一辆车,还车时附近加油站的那个机器特别老,特别不好用。跳枪早了,少加了大约不到10澳。还车的时候说不是满箱,7/8,收了快30澳… 近1500km的路程,两辆车加油一共花了350澳。合着一辆凯美瑞连租带油这么一趟3500人民币打住。我开的那辆凯美瑞还是个不到500公里的新车,让我再悄悄地高兴一下,哈哈。
大城市里的公共交通都挺方便的。人多(一般超过四个)的话,机场出来打车比机场大巴更便宜。
墨尔本机场出来,有MaxiTaxi,足够装下我们8个人和一大堆箱子,到酒店是70澳元。墨尔本从日开始,环CBD范围内的电车都是免费的(公车和火车不免费)。file:///C:UsersTERRYC~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1clip_image004.jpg
阿德莱德果然只有丢丢大,半天就能走两圈,不需要公交车。去机场的时候定了Maxi Taxi,到机场不到30澳元。
悉尼机场出来,门口的出租车指挥帮我叫了辆airport bus,是个小面包车加一个行李拖车,到酒店60澳。不过车上还有另外四个人,我们是第一站下车。走的时候公寓前台帮我定了Maxi Taxi,但最后指挥中心派来了两辆正常的出租车,司机说是Maxi Taxi太少,基本不可能叫到。两辆车到机场一共66澳币。
悉尼交通很发达,各种区间的车票、日票、通票,实在很复杂搞不明白。原计划去郊区的蓝山看看,后来一看大家都疲了需要休整,就取消了。所以就买了最简单的OPAL充值卡,10澳元起充,4岁以下免费,4-12岁半票。最后每人平均花了30元不到。缺点就是没地儿退,只能留作纪念。另外,到悉尼的当天是周日,有一种家庭优惠票。只要同行有一个小孩,全家都能买每人2.5一天的通票,地铁公车渡轮全可以。一定要带着孩子去买票,我们大家坐船去了曼利沙滩。那个往返船票,不打折时是17.5一人。
(/sites/en/tickets/ticket-types/day-passes/family-funday-sunday.page)。
很多朋友去意大利旅游,一定首选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这条线。
我也不例外。意大利文化历史的经典路线么。
那么这一次走完,如果有机会再去一次,想不想看看比意大利更意大利的意大利?那就去西西里岛吧,尤其要选冬天去。这里气候温暖,而且属于旅游淡季,几乎没有什么游人。西西里人热情,据说人人都是好厨子。整个意大利,越往南走,物价越便宜,经济越落后,人越淳朴,菜也越好吃。
提起西西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不是黑手党的故乡么?那里治安好么?其实,黑手党和外国旅游者的关系不大,至少我在西西里环岛大半圈,觉得各地治安都很好,旅游淡季,西西里的旅馆经常只有我们这一批游客,而老板,总是把整个旅馆的钥匙都交给我们,要什么东西随意自取,直到我们离开那天才来收房钱,很信任游客的。我也曾经在小城里走过夜路,平安无事,一点恐惧的感觉也没有。其实,西西里在近代是个被意大利和西班牙统治者忽略的贫穷地方,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政府也没有什么维护法律的努力。西西里黑手党最早的起源,是民间社区自发的维持秩序的努力,他们有自己一套严格的地下法律,黑社会收取保护费,贩毒,这些勾当自然非法,但却和我们这些普通旅游者没什么关系。对于旅游者来说,黑手党收取当地企业保护费,也得弹压地方治安是不是?那反而倒是一个社会稳定因素了。
看过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么? 莫妮卡·贝卢奇主演的?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中间的一个三角形,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象一只靴子,那么西西里就是一只足球(怪不得意大利人这么会踢足球,他们国家的地理就是一只脚在踢球。中国的形状象只公鸡,所以足球越踢越糟。你什么时候见过公鸡会踢球呢?)。西西里两个交通枢纽,岛西北角的首府巴勒莫Palermo,和东岸中段的卡塔尼亚Catania。多数国际航班都走这两个城市。轮渡可以去意大利本土,北非突尼斯,马耳他等地,主要港口在巴勒莫附近的特拉帕尼Trapani。
去西西里之前一年的年底,在埃及玩的时候,从白沙漠开始和三位从德国来的朋友结伴同行,挺投缘的,觉得是很好的旅伴,主要是大家都很随和,非常好相处。于是今年冬天又相约圣诞新年一起去玩,这次加入了屈彬的先生顾巍,也是生物学博士。他们都在德国做博士/博士后,和美国不一样,不放寒暑假,更象公司工作,所以假期有限。而我这次旅程从突尼斯到前南斯拉夫,直到波兰才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他们无论如何不可能走全程,于是约好在巴勒莫会合,一起在西西里环岛,然后去马耳他旅游。之后他们回德国,我一个人继续旅行。
我到西西里是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从突尼斯坐Seven Air (突尼斯国家航空公司的支线公司)的80座螺旋桨小飞机,飞到巴勒莫。这么小的飞机,居然叫做“汉尼拔号”。乘客基本都是意大利人。同伴们要到明天晚上才会到,我自己有一天半的时候先看看这座城市。
巴勒莫机场有tourist information,我顺利地拿到地图,问明路线。机场巴士到市中心火车站5.6欧元。整个城市,大约可以用一个十字坐标来概括:
东西和南北两条大街东西方向叫做维克多艾曼纽尔大道,南北叫Marqueda,交汇点就算是城市的中心点。城东是大海,港口。巴勒莫这个名字,来源于腓尼基语的“港口”Panormos。城南是火车站。城西有王宫,大教堂,查理五世皇帝门这些景点,城北是大剧院。南北大概半径700米,东西的半径稍短,500米。旧城就这么大。
整体的感觉,巴勒莫有点象那不勒斯的味道:整个市容看起来破破旧旧的,乱乱的,也不干净,可是一进某个教堂或者宫殿,你绝对会被惊艳。其实意大利大多数城市多多少少都是这个风格。中心点两条大道的交口相当堂皇,街口四个角的建筑做成弧形,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每个街口建筑的外立面弧形,都有巴罗克风格的雕塑,喷泉,建成于1600年前后。
中心街口,它叫做Quattro Canti
仔细看,这四座建筑立面的雕塑全都对称,都有讲究的:每个立面分上下三层,最上层是基督教的圣人圣女,四个角各个不同,保佑城市的。这层的立柱全都是科林斯柱式,柱头花叶装饰。中层站着四个西班牙国王,因为当时西西里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立柱都是柱头卷着的爱奥尼亚柱式。街面这一层是希腊罗马传说中的女神,还有喷泉,柱式是简朴的多里克式。
我订的旅馆,正正好就在这个城市中心点上,四栋大厦其中的一座里面。
在这个中心点,还有三处好玩的地方。其一叫做Fontana Pretoria喷泉。它建造于1554年,多层喷泉,规模和雕塑的精美程度都相当精彩。可是有一个问题:当年的设计师来自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那儿的艺术风格前卫得多,别忘了托斯卡纳的中心城市佛罗伦萨,就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可是西西里人保守啊,当地人看不惯喷泉上那么多裸体雕塑,觉得这简直是伤风败俗,给这喷泉起了个外号,叫“羞耻喷泉” Fountain of Shame,于是,直到今天这个绰号比真实名字叫得都要响。
另一张角度更宽一些。
羞耻喷泉紧邻着一座广场,广场上两座教堂遥遥相对。一座是圣凯瑟琳教堂Santa Caterina,建成于17世纪巴罗克风格最盛之时,这是那种罗马城里典型的教堂:外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巴洛克立面,可是里面进去大吃一惊,装饰和壁画富丽堂皇,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教堂的外面
圣凯瑟琳教堂内部顶画全景
这个教堂进去参观要花2欧元门票。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花钱进教堂,觉得教堂就应该都是免费的。可是这次进去看了。相信我,这2欧元花得绝对值得。
圣凯瑟琳教堂对过,隔着广场,是圣卡塔尔多教堂 San Cataldo。它的看点在外部,具体说在顶子上。看看这三个并列的高高窄窄的圆顶,是不是不太像巴罗克的基督教堂那种大圆顶?对了,这些顶子更高,但是更窄。记不记得去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或者格林纳达阿尔罕布拉宫的时候,我们说过,阿拉伯风格的拱顶是高拱,往往要过了半圆?对了,这就是阿拉伯风格的圆拱顶。
西西里座落在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正中,历来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大强权必争之地,有点象我们的中原,有人说是欧洲历史上被征服次数最多的地方。最早古希腊人在这儿移民,大家看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决定性的战场不在希腊本土,而在西西里。雅典远征大军在西西里全军覆没,结果雅典在希腊世界的霸权衰落于此。古希腊之后,北非迦太基人和罗马人争夺西西里,所以开打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历经三次迦太基战争,罗马终于毁灭迦太基,奠定了在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权。罗马帝国衰落的5世纪,日尔曼蛮族汪达尔人征服北非,顺带也征服了西西里,不久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反攻,又拿回西西里和北非。可是没过几十年,阿拉伯帝国就已经兴起,阿拉伯人占领西西里,由此也给西西里的建筑注入阿拉伯风格,比如上面这种阿拉伯拱顶。
到公元9世纪,北欧海盗突然牛逼到了不得,这些维京海盗,不仅征服过英国,俄罗斯大草原,法国北部,还一直打进地中海,从阿拉伯人手里夺走了西西里。因为维京海盗来自北方,被称为“诺曼人”,就是“北方人”(法国诺曼底,就是“诺曼人的地方”),由此开创了西西里的诺曼王朝。
再后来,就是中世纪中段,所谓High Middle Age,欧洲基督教国家反攻伊斯兰世界的十字军时期,西西里于整个中世纪在几个欧洲强权当中易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过西西里国王(大家看但丁的《神曲》,还提到两西西里王国政变),西班牙国王也统治过西西里。到近代,意大利统一,西西里归属意大利。最近和最后的一次征服,是二次大战中,1943年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巴顿横扫西西里那一仗。
我到巴勒莫的那天是圣诞前一天,第二天圣诞,等朋友们来会合的过程中,一个人基本上把巴勒莫市中心给走下来了。西西里人比较传统,圣诞节任何商店,包括餐馆,绝对不会开门。倒是24日,很多店还开,街上张灯结彩,还很热闹。要是问我过节一个人在外面晃荡,想家么?呵呵,早就习惯了,07年圣诞新年在伦敦,08年在柏林和维也纳,09年在埃及,能够用节假日别人都不出门的清静时节出来看世界,也是一种幸运呢。独孤九剑的要诀是什么来着?四面八方,任意所之。是吧?
从中心接着往城北转悠,北面远端是大剧院,到大剧院中间的距离,稍微靠右一条街,罗马大道边上,有经典巴罗克式的圣多米尼克教堂,两座大钟塔,门口立着一根雕像石柱,很漂亮。教堂背后有个大市场,后来26日跟几个朋友会合以后,在市场里一处餐馆吃海鲜,当时我们没有特为去找书上推荐的餐馆,就是在市场里随便一家,味道非常好。印证了听来的传言:西西里人都是好厨子。
看看这张当街巡警的照片。
意大利警察制服漂亮吧?不但披斗篷,还佩剑。你说这意大利在现代史上,打仗实在是面得可以,人见人欺,可是军队和警察的制服,硬是要得,简直可以说是帅得掉渣。你说穿这一身,走在街上是拉风,可真正抓起坏蛋来,这一身零碎配件儿累赘的,能跑得动,打得过?
往北走到大剧院 Theatro Massimo
这是19世纪末建成的新古典式杰作,规模宏大,现在是圣诞节,夜里亮起灯,周围摆上鲜花和红色的叶子植物,比白天更亮丽,更显宏伟。
大剧院夜景
以哟以哟,终于,在旅途归来2个半月之后,在被LG大人催了无数次之后,我们的清明节袋鼠国游记终于能粗来见人了!首先感谢穷游感谢版主感谢qyer感谢只看贴不回贴的万年潜水员们~~可以说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篇游记!也没有上一篇游记和下一篇游记!
喝口茶嗑几粒瓜子,开八~~
PS: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为什么表情不能用了?
【房车之夏】猫本大洋路袋鼠岛巴罗萨阿德莱德14日环线
10月的某个晚上,小新问我,不然租个房车如何?
我从椅子上跳起来,斩钉截铁说,好。
电光火石——其实只是在无数个生活的碎片中,突然刺到你眼睛的那块。它毫不客气地唤醒你、击中你甚至折磨你,直到有天,你终于可以拿起这块碎片在墙壁上划一刀,写:Perfect ending。
你可以选择不碰它,可是你会不会觉得人生有种不爽,让你35岁加着晚班、45岁骂着孩子的考卷、55岁吃着保健品、65岁躺在轮椅上时,总是觉得缺憾?
所以,电光火石间,我已经坐在这辆用越野车改装的房车上,预备好餐风饮露、驴人野火。
所以,是现在。点火声响起,阳光泻下来——不用喊action,一场旅行的开始,很快。
电梯直达目录(图文游记更新中)
chapter1 关于房车的预订和选择
chapter2 关于房车的营地和介绍
chapter3 关于房车的自助生活(吃穿住行)
chapter4 关于澳洲驾驶、停车、加油
chapter5 关于澳洲上网和导航
chapter6 关于澳洲本土美食
chapter7 关于我们:房车之夏14日浮生记
DAY2 墨尔本:星期天的柴米油盐
DAY 3 大洋路:海在星月露营夜
DAY 4 大洋路2:树顶漫步和十二门徒(一)
DAY4 大洋路2:树顶漫步和十二门徒(二)
DAY5 :维多利亚主持人的一天
注:本帖为回馈总结记录帖,富含澳洲房车自驾所需实用维他命,此外附送14天自驾图文旅行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两脚书橱” 者,鄙人自嘲之谓也,从小学习老陶“好读书,不求甚解” 的精神,长到今天30多岁了,好像乱七八糟的杂学,从诗词歌赋到击剑中医,什么也都懂一点,什么也都不精。偏好呢,还是有的,欧洲历史文化方面比较有心得,盖因从小看父母书架上的藏书,八成以上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后来去年暑假拿到绿卡,总算出入美国国境无碍了,於是憋着一定要去欧洲看看,可是心里又犯怵:德语是大学二外的水平,法语意大利语只会说你好谢谢(就这,还是夸张:其实我只会说法语的你好,和意大利语的谢谢,哈哈),所以第一次欧洲游先选了伦敦,起码语言通,等对衣食住行有个概念以后,今年暑假,再上欧陆折腾去者。
伦敦的冬天,应该说不是一个适于旅游的季节,各个景点开放时间短,很多下午4点就关门,还有些地方冬季关门维修,更兼阴雨连绵难得晴天,拍出来照片效果不好。
其实对旅游发烧友来说,只有不会玩的人,没有不适合玩的季节,你信不信?旅游淡季出行的好处很多呢:旅馆便宜(伦敦的旅馆在平时可不是一般的贵) ;机票便宜(我从纽约飞伦敦往返票才300美元,包含全部税费) ;景点开放时间短?正好下午5点以后可以去利兹饭店Ritz Hotel用午茶,去邦德街Bond Street逛名牌店,去西区看音乐剧,去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泡吧,这些伦敦精华的文化活动,全都不必占用白天去景点的时间,不亦乐乎?阴天拍不出好照片?那倒正好给我糟糕的照相技术找个借口,否则我的游记照片跟网上那些摄影大牛们贴在一处,相形见绌之下,岂不有损我光辉形象?
在伦敦呆了8-9天,基本上伦敦市内想去看的地方都看过来了,外围则去了温莎,汉普顿宫廷,格林尼治,牛津和剑桥。这么多地方要记逐日流水帐会很杂乱,所以我把所有这些地方按照主题重新编排。另外,在欧洲这样每一块石头都浸润历史的地方旅游,懂得各国的历史背景很重要,否则很难完全体会到那些教堂和宫殿的精妙之处,我另外写了独立成篇的英国王朝千年史话,和国际货币兑换技巧,一篇务虚,一篇实用,作为这篇游记的附文。
“我不是一个人”----王室伦敦
(本章提要: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温莎堡Windsor Castle,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Parliament,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汉普顿宫廷Hampton Court Palace。这章涉及很多历史典故,对英国史不太熟的朋友,最好参照我那篇“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的附录) 。
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y
我这次去伦敦是一个人独行,好像又回到10年前大学时代,背包族独行侠走遍天下的情境。想到“我不是一个人” 这句,最初的本意是因为一个朋友,很好的朋友,很私人的想法。
后来突然想起,黄健翔激情解说的那段,倒正好可以歪用来形容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突如其来的一种历史感:“我不是一个人在游荡,不是一个人。。。狮心王,爱德华一世,亨利第五,他们与我同在。。。在这一刹那,纳尔逊,威灵顿,灵魂附体。。。伟大的英格兰的伟大的君主和名将。。。我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不列颠万岁” 。搞笑吧?其实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时候,的确是有种历史的感动。个人觉得,伦敦两处最给人历史感慨的地方,一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是伦敦塔。
千年王国,古迹繁多,从哪里说起呢?还是话说从头吧:今天伦敦古迹里面,最早的应该就是伦敦塔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了,都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前后。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不过作为国王加冕的教堂,今天的格局是圣者爱德华国王奠定的,圣爱德华1066年病死,继位的是内弟哈罗德国王,哈罗德在同一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阵亡,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这就是诺曼征服,所以圣爱德华是第一个葬在这里的国王,而从哈罗德以后,历代英王都在这里加冕,包括1953年的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从建筑艺术史上,希腊罗马时代的古典建筑,现在在希腊和意大利本土之外保存特别完好的遗迹不是很多,象英国的巴斯,好像我仅从遗迹照片看不太出当年罗马浴场的全貌。中世纪欧洲经典的建筑样式就是哥特式,最显著的标志是尖窄的塔楼和窗户,还有券拱。之所以造成那样,除了宗教方面的原因,技术上是因为那时候人不会造大跨度的拱,把侧向力变成向下的力,所以房子都是尖窄的,墙特别厚而且不能开宽窗户,再加上墙外面的侧墙,都是为了支撑侧面受力。虽然听起来笨,可这样造出来的教堂,直窄的线条是真漂亮,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哥特风格在法国,德国,英国的代表作。哥特之后是文艺复兴式,特徵是简洁的线条和柱廊,再往后是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伦敦和牛津有一大批克里斯托弗-兰恩爵士的建筑Christopher Wren,象圣保罗教堂,牛津的New Theatre,都是巴罗克。巴罗克和洛克克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国内的艺术史评论的书,不过我个人是特别喜欢巴罗克式。然后18世纪末19世纪风行过新古典,新哥特之类。你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跟街对过的议会大厦挺象的,其实年代差很多呢: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正宗的哥特建筑,议会大厦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盖的“哥特复兴式” 建筑,大致就是那个时代的仿古建筑,假古董吧。
这是透过中庭长廊的花窗仰望威斯敏斯特塔楼。
可惜教堂内部禁止照相,我只是趁周围没人,偷拍了一张教堂内部。真正教堂里埋名人的重要地方,人太多,没法偷拍。
看威斯敏斯特教堂,一定要懂英国史,否则看不出名堂来:进门左手走,第一个Chapel,葬的是爱德华一世,就是电影“勇敢的心” 里面的长腿老国王,历史上是一代战将,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之锤。可他根本不是埋在chapel的空间里,他的棺材是在分隔chapel和主过道的隔墙上,一般人不有意去找的话,根本不会注意。再向里走,进圣母小教堂的时候,门口正中放的一把靠背三尖的木头椅子,那是爱德华一世制造,名字叫圣爱德华椅(指的是更早的圣者国王) ,历代英王坐在这把椅子上加冕。加冕椅旁边就埋着爱德华三世,英国又一位战士国王,英法百年战争克莱西战役的胜利者,就是电影勇敢的心里面苏菲玛索肚子里的孩子,不过不可能是华莱士的儿子,那是梅尔-吉布森瞎编的,爱德华三世出生的时候华莱士死了8年了。
教堂内部不准拍照,我找了张当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坐在这张椅子上加冕的资料图片,她手里拿的权杖顶上,镶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进了圣母小教堂以后,还没到顶端,左手埋着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姐妹女王,这对姐妹生前她们的母亲是仇敌,宗教不同,政见又是对头,玛丽还把妹妹关进伦敦塔3年,死后,倒是葬在一起,也有点让人感慨。走廊对面,埋着苏格兰女王玛丽,这真的是个苦命人:在苏格兰被臣民推翻,流亡到英格兰投靠表姐伊丽莎白,可是因为对王位形成威胁,给表姐囚禁了18年,最后被表姐砍头。我想唯一能让这位苦命女王安慰的,大概是她的亲生儿子,后来在伊丽莎白死后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顶王冠,这就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开端。
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有诗人角,英语文学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 的作者乔叟埋在这里,迪更斯,基普林,托马斯-哈代,德国音乐家亨德尔,科学家牛顿,以诠释莎翁作品闻名的演员劳伦斯-奥立弗,都埋在这里。
跟威斯敏斯特教堂一街之隔的议会大厦,又叫威斯敏斯特宫,最早不是议会,而是英国王室第一座正式住址的王宫(当然有其他离宫) ,从诺曼征服之前,一直到亨利八世,都是住这儿,可是后来被大火所毁,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建的议会大厦,哥特复兴风格美轮美奂,大本钟已经成了伦敦的象征。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它要远看才好看,近看议会大厦挺失望的:黄色的外墙在雨淋之后阴天看起来脏兮兮的,质感比较粗糙,要远处从整体上看,才觉得壮观。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议会去免费听辩论,如果时间紧,可以在对过的Jewel Tower看看议会历史的展览。
照片上近景的塔楼,是古代威斯敏斯特宫失火之前唯一留下来的一部分。
圣詹姆斯公园三角
从威斯敏斯特宫和议会大厦,顺着白厅街向特拉法尔加广场走,这一路有几个地方可看:白厅街为什么叫白厅White Hall?因为这条街上有英国王室第2座正式住址的王宫,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亨利八世从威斯敏斯特宫搬出来,就住在这儿(不过他更喜欢乡下的汉普顿宫廷 Hampton Court Palace) ,一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的威廉和玛丽夫妻共治时代。不过今天看不到白厅宫了,白厅宫毁于大火,今天留下来的,是其中一座宴会厅Banquet Hall,本来我的London Pass通票可以免费进这里参观,我也确实想去看看,但宴会厅冬天修缮,不开门,於是作罢。
白厅宫对面是骑兵近卫军司令部,Horse Guard Parade,门口有威武雄壮的近卫军骑哨步哨,是跟近卫军合影的好地方,因为其他宫殿门口哨兵离开公众太远了,没法合影。
说到近卫军,正好顺便提一下看换岗仪式:白金汉宫门口隔天早晨11点的换岗仪式,在旅游旺季经常会人山人海,要提前去占位子,既费时间又拥挤,其实有点徒有虚名:近卫军换岗是英国王室仪仗的重要部分,看是一定要看的,可是不一定非得要在白金汉宫门口凑热闹。温莎城堡的换岗仪式也是11点钟,或者骑兵近卫军的马队从圣詹姆斯公园的威灵顿兵营出发来Horse Guard Parade换岗一样好看,而且可以避免拥挤。如果实在运气特别好的话,碰到女王举行国事活动,全套仪仗出行,就更完美了。说近卫军本身:骑兵近卫军当然好认,步兵近卫军现在有5个团:掷弹兵团,寒溪团,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近卫团,各个团有它自己骄傲的历史,我在英国王室史话的附文里有简单介绍,如果有人有兴趣,想认一认这些哨兵属於哪个团的话,他们的领章和钮扣上有各自团的徽章,我把5个步兵近卫团徽章列在这里,以后大家去伦敦可以比对一下。
掷弹兵近卫团
寒溪近卫团
苏格兰近卫团
爱尔兰近卫团
威尔士近卫团
就我这次的观察:白金汉宫门口的哨兵离开太远,换岗时走得又太快,我看不清钮扣上的徽记;伦敦塔,温莎城堡换岗的哨兵我看清了,都是寒溪近卫团的。另外,在地铁圣詹姆斯站下来,离开白金汉宫不远,就在圣詹姆斯公园边上,有威灵顿兵营Wellington Barrack,英国陆军司令部所在地,这儿有近卫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也包括在London Pass的景点中,不过我这次去的时候不开,没有看到。
从骑兵近卫军总部顺白厅街向北一点,右手是旧苏格兰场,大名鼎鼎的伦敦警察厅,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常提到的,不过跟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一样,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拍张照片。
白厅街走到头,特拉法尔加广场,国家画廊,国家肖像画廊都在这儿,广场背后离开剧院区,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都不远,可以步行走到。这些地方,我在下一章“文化伦敦” 里面再讲。
从特拉法尔加广场折转,沿着The Mall大道向白金汉宫走回去,首先经过海军拱门,旁边红色的是旧海军部大楼。虽然这里不是开放景点,但我自己比较喜欢这样的纪念性建筑,宏伟壮观,想当年英帝国鼎盛时代,海军部掌控全球的海洋经济,交通,军事命脉,圣文森特,纳尔逊,坎宁安,一代代海军名将出入这里,何等强大而荣耀的过往。
西西里是我很重视的一个地方,为了保证看到主要的景点,我减少了一天在意大利本土的行程,把这天加给了西西里。去西西里的机会比去意大利本土的机会要小得多(这是第三次去意大利,但还是头一次上西西里岛),所以想走得越充分越好。
定西西里行程有点累,我平时对Rick Steves攻击得很多,但持平而论,他的旅游指南在给景点打分这点上给我帮助很大,取舍景点时我会参考Rick Steves的意见(不对的回来再批判)。Rick Steves没写西西里,弄得我只能完全自力更生了。也能看到些景点的排名与比较,但那里的内容比较零乱。所以我写西西里的景点评分,也有给后来者一个参考的意思。
我的西西里行程:
行程囊括了西西里所有的四个世界遗产。
我给这些景点的评分如下:
十分:Piazza Armerina(世界遗产),Arigento(世界遗产),Monreale九分:Taormina,Palermo, Segesta
八分:Noto(世界遗产),Syracuse(世界遗产)
七分:Erice,Catania
Messina是从意大利本土摆渡上西西里岛的头一站,我们穿过了城市但没停车,感觉这城市可能也就能拿个六分。
Mount Etna火山最后因为时间不够跳过了,那之前刚上了庞贝边上的维苏威火山(Vesuvius),所以就没觉得太遗憾。
离神庙谷Arigento不远有一段叫Scala dei Turchi的白色石灰岩海岸,很漂亮,值得停一下。据说北欧也有类似的景观。
西西里主要景点中我们跳过了Cefalu与Selinunte,在我看来这两处在西西里只能算是二流的。
西西里东南有一些晚期的巴洛克小镇,主要的是以Noto为首的八大金刚,Noto, Catania, Caltagirone, Militello in Val di Catania, Modica, Palazzolo Acreide, Ragusa 和Scicli。除了Noto与Catania,另六个走起来不方便,性质也比较类同,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略过了。
1。西西里渡轮。这里是西西里离意大利本土最近的地方,后面的海岸线,左边是西西里,右边是意大利本土。
2。西西里的美丽山城Taormina。
3。Taormina的广场
4。Taormina
5。Taormina的古希腊半圆剧场
6。 Taormina
7。 Catania 的古罗马遗迹
8。Catania
9。Catania的夜景
10。Catania是个晚期巴罗克风格的城市
11。Catania
12。Catania
13。 Catania
14。 Catania 的麦当劳
15。在Syracuse附近住的旅馆是个有五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16。另一个晚期巴罗克风格城市Noto,世界遗产,西西里该类型中的典型代表。
19。Noto的巴罗克风格剧院。巴罗克剧院在欧洲为数并不多。
22。西西里的路人甲看着都像黑手党
23。 西西里的路人乙
24。一直到路人丙还是像黑手党。
25。意大利人喜欢聊天,而且说起话来手势忒多,两只手都不够用。
去南澳之前,问了所有从国内去澳大利亚的朋友,几乎都是摇头:没去过。
我对南澳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几张图片,几许文字而已。南澳,就像是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那里的海对面是南极,仿佛那里的土地就是天尽头。
免费的机票、免费的五星级酒店、免费的袋鼠岛团,这一切的不可能就在那一刻发生在我身上,注定了我与南澳的邂逅。
南澳的记忆,如同这次的旅行一样意外,是慵懒而深刻的。
我以为,南澳只有葡萄庄园、只有德国村、只有袋鼠岛,登上开往海边的列车,拿着2小时内无限次乘坐的车票,那份惊喜也如阿德莱德的紫薇花一般,层层绽放。
在这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静静地流逝在秋叶飘零的小镇,看葡萄庄园延伸到大海,和海豹一起看天看海晒太阳,看夕阳一点一点地落入大海。
这里有太多的颜色:
残旧沧桑的黄褐色质感、望不到边际的海水的蓝色、葡萄山庄的紫色和修葺的郁郁葱葱的绿茵,还有那属于澳大利亚的蓝天,让这片被世人遗忘的土地有了鲜活的灵魂一般,沉睡,苏醒,悠闲,淡然,遗忘 ,等待。
这一切,让我想到了幸福和自由。
一如既往,我的旅行是受诅咒的,无论我安排得多完美,旅途中都会出现无数状况。
在国外撞车,每次国外旅行差不多都要进警察局,没有赶上火车,没有赶上旅行大巴,迷路,丢这个那个,已经锻炼了我无比坚强的心。
这一次的旅行,再次创记录。大半夜睡机场还没有赶上回国的飞机、居然在6:35醒来,从宾馆飞奔去汽车站,还赶上了7:45分出发的旅行大巴、好不容易跟一次团,居然车子的发动机坏了,在烈日下暴晒,荒郊野外等待救援。。。。
再次感谢:
南澳大利亚旅游局提供中国往返阿德莱德的机票
七七提供阿德莱德五星级酒店
【南澳大利亚推荐路线】
1.中国——西澳(珀斯周边)——南澳(阿德莱德周边)——中国
2.中国——墨尔本——南澳南澳(阿德莱德周边)——中国
【南澳大利亚值得去的地方】
1天:阿德莱德市区,主要是北大街、阿德莱德大学、南澳艺术中心(the 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等 + 格雷尔海滩(glenelg beach)看日落;
1天:汉道夫德国村(Hahndorf) + 阿德莱德山;从市区到汉道夫德国村的途中有很多小镇,没有汉多夫有名,但都挺漂亮的,也可以去逛逛;
1天:巴罗莎谷(Barossa),喝红酒、品红酒,寻访酒窖,穿梭在葡萄庄园和教堂之间。(建议跟团)
1天:Noarlunga海边小镇+ 麦罗仑谷(McLaren Vale)。(我去的是这个,坐火车+公车到达这里)
麦罗仑谷是离Adelaide市区最近的一个酿酒集中区了,从市中心的火车站坐车,大约50分钟左右到达Noarlunga Interchange。麦罗仑谷和巴罗莎谷的区别是,这是海边的一个葡萄庄园,葡萄酒没有巴罗莎谷的多,但是景色很美。
Noarlunga小镇的房子屋顶都是红色的,在起伏的山丘上耸立,山丘下就是大海。
2天:袋鼠岛。
袋鼠岛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岛,占地3万3千公顷的袋鼠岛是各种奇特植物、动物的天堂。一日团太赶了,建议跟2日团,晚上住在岛上,还可以看企鹅。
1天:划皮划艇。阿德莱德还可以划皮划艇,参团。
1天:维克多港(Victor Harbor)。这里的海很美,如果去自驾袋鼠岛,维克多港是必经之路。这里还可以坐马拉小火车。
1天:墨累河(Murray River)
这一带的葡萄园绵延不绝,柑橘园及其他种植场也多不胜数。这里还是水上活动的焦点,滑水、游船及住宿、垂钓和露营项目等展现了这条河域的多姿多彩及无限活力。
暂时没有关于这个城市的问题,提出你的问题,在这里让我们大家帮助大家~
暂时没有穷游er结伴去这里,发帖找个旅伴吧~
暂时没有好友点评过这里,去关注更多点评达人吧~
巴罗点评TOP5
去过这里的穷游er还去过
热门旅游目的地
相关旅游目的地
/link?url=8NofYEcByjaw1v8EsM-zkOFQp05ldMzUEj90gVZTy5pJN-mhzpPtnTWmN2ZsrVo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尔号闪光塔奇拉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