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塔山风景区笔封山上的塔叫什么名

【小题1】插入这句话,使得两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处是秋高气爽,一处却已是大雪封山,两相映照,突出了红山嘴边防连所处环境的恶劣和艰苦,给读者以感性和深刻的印象。(4分,特点和效果各2分。)【小题2】①王兴民、龚黎明和他们的家人为祖国的边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是边防连官兵的典型代表,文章以点带面,通过他们个人来表现边防战士的整体形象。②用较大篇幅具体地展现两人的人生经历,避免了对边防连整体的抽象性描述,使边防官兵的可贵品质变得亲切可感。(4分,每点2分。)【小题3】①在记述王兴民的内容中,时间性词语具体明确,强化了新闻报道的真实可信。②由于事关疾病和生命,时间性词语强调了紧迫感,突出了人物的焦虑、无奈、愧疚、悲痛等情感。(4分,每点2分。)【小题4】主旨表达:①强调了红山嘴自然环境的恶劣,突出了边防官兵戍边生活的艰苦。②营造出一种严酷而豪壮的氛围,衬托了边防战士卫国守土、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结构安排:①选取大雪即将封山这个极具代表性的时段,将红山嘴边防连官兵的感人故事巧妙地串在一起。②前后内容呼应,使全篇结构圆满,浑然一体。(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者插入这句话是为了让两地的气候特点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红山嘴边防连所处的环境的恶劣程度,为后文赞颂他们做铺垫。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者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两个人的事迹有着极强的典型性,以点带面,概括表现边防战士的奉献精神。同时也使这种奉献精神具体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是一篇新闻通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时间性词语的出现使文章有着极强的可信度。同时也突出了紧迫性,突出人物的焦虑和愧疚,极强的感染读者。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歌颂红山嘴边防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大雪即将封山”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红山嘴自然环境的恶劣,从而有力的烘托了边防战士的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结构上,这句话反复出现,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前后文的内容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问题。在康奈尔的玉米地里王波密苏里大学决定把助理教授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扫地出门。在院长看来,这个38岁的未婚女人虽然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却是个“制造麻烦的人”。麦克林托克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疯狂:周末到办公室忘带钥匙,她爬上楼边的建筑物,从窗子里钻进去;学校明令禁止晚上11点后学生留在实验室,但她总鼓励学生继续干下去。高考资源网同事们也不大喜欢与她相处。这个女人思路敏捷得让人跟不上,而她又缺乏耐心,不愿跟同事解释和争辩。这让周围的人觉得麦克林托克“自以为是”。当然,更让校方难以接受的是,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就会鼓励他们离开密苏里大学。这是1940年的夏天,院长希望麦克林托克离开。一年前,这位助理教授刚刚当选美国遗传学会副主席,在生物学界名声显赫。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在密苏里做一名助理教授,这还有赖于朋友的帮助。院长一年后就对自己的决定追悔莫及。他听说麦克林托克已被提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劝说她回来并承诺为其升职。但为时已晚,麦克林托克去了冷泉港实验室。那里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圣地,她已经在那里种了一块玉米地。传言在不久就变成了现实。1944年,麦克林托克不仅成为院士,还当选遗传学会的主席。而她那身打扮,几乎不曾改变——宽松的衬衫和裤子——这身男人一样的打扮只是为了方便在地里观察玉米。高考资源网“我从来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我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有这种需求。”晚年,她曾回忆道。这个短发女人的全部需求,就是从事遗传研究。1927年,25岁的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女儿“奇怪的”选择和行为,一度令父母非常犯愁。几年后,忧愁的父母前往欧洲度假,在船上结识了英国遗传学家克鲁。他们这才知道小女儿从康奈尔的玉米地里,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之后的10多年里,她更是成为遗传学界的中坚人物。在女人被歧视的年代里,这可以给麦克林托克带来赞扬和尊敬,却不能带来一份稳定的工作。高考资源网只有在冷泉港的玉米地里,她还可以安静地做研究。偶尔她会和实验室的人打网球。一次与她打球的人叫谈家桢。她当时发现了玉米的“跳跃基因”,这个中国年轻人则发现了瓢虫色斑镶嵌显性现象。据说麦克林托克对谈家桢的发现极感兴趣,还向他提出了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然而,在1951年冷泉港的夏季学术讨论会上,麦克林托克与人分享她的发现时,发现精心准备的演讲被台下听众漠视。很多人根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高声抱怨:“这个女人在忙些什么呢?”这些后来被人评价为“表达准确而优雅”的论文,当时被一些遗传学家视为“发疯”之作。这个遗传学界最耀眼的女人,开始被学界主流所不解和抛弃。只有她自己在坚持。“我知道我是对的。”麦克林托克后来回忆说。也正因为如此,在5年后的讨论会上,她又将自己的发现作了一次介绍。这一次,换来的是比5年前更多的蔑视。委婉一点的同行称她“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一位著名的遗传学家则直接称她为“冷泉港闲置了多年的旧手提包”。这也是麦克林托克一生中最孤立的时刻。有人甚至怀疑,她是否还具有对科学的洞察力。麦克林托克在此时保持了克制和沉默,不再谈论自己的发现,也很少发表文章。而她对玉米的研究,一刻也不曾停止。直到几年后,法国科学家在细菌中也发现“跳跃基因”并获得1965年诺贝尔奖。固执的麦克林托克才再次赢来人们的赞扬。18年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1岁的麦克林托克。评委会评价她“在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研究工作”。一个人坚持战斗的老人,此时不再觉得孤立,而是感觉“一下子被关注得太多了”。坐在一屋子记者面前,她感到“非常不自在”,抱怨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只想躲进实验室的一个僻静角落里”。(选自《视野》)【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麦克林托克作为一位遗传学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她的特立独行和自以为是让院长和同事难以接受,他的父母也不理解她。B.因为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麦克林托克不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遗传学会的主席,还得到了到冷泉港实验室工作的机会。C.麦克林托克选择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主要是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可以安静地做研究,并能够得到赞扬和尊敬。D.本文通过对麦克林托克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E.在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遗传学界的专家们虽然认为麦克林托克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她的研究成果。【小题2】麦克林托克虽然被朋友和同事疏远,长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她却毫不自私自利,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6分)【小题3】文章详细叙述了两次学术讨论会上遗传专家们的表现,这些事实对人物形象的凸显有什么作用?(6分)【小题4】有人认为麦克林托克的行为是疯狂而不可理喻的,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她专注于事业的体现和她的不同寻常之处,你如何看待这些评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前些天,有一篇回忆艺术家于是之晚年的文章,文中说于是之曾谈到当年塑造的余永泽形象并不成功,这引起我的好奇。看了太多的革命电影,我们似乎已经很习惯,人人都活像打了鸡血的激情斗士,才是正常的活法,仿佛英雄就是由这样的人群组合而成,静谧沉默的人生被贬低成懦夫的苟且,这是不值得度过的。人性的光谱就这样缩编成了单调的两极,那属于最大多数也最复杂最有趣的中间百态被遗漏得一干二净。想到于是之的晚年醒悟,倒是提醒我们,即使是把人使劲往坏了写,也要注意他在场时的基本人性逻辑,于是之在电影中还是演出了余永泽身上的那股民国范儿,不那么张扬激进的主义,沉潜入自身的学问,也不时打点自私的小算盘,相信言语的价值不亚于行动。这批人其实构成了民国初年甚至后来一段历史中文人的主要风景。读20世纪的文人史,有时觉得他们有傲骨,有时又觉得他们太装,一到关键时刻不是自恋不停,就是绷不住架子破罐破摔趋炎附势。这也许正是人性的常态,那种慷慨为主义赴死的情形,也是个别的例子。那些忍辱存活平庸度世的人物,才是多面和复杂的,与英雄闪亮出场张扬出的一派崇高相比,未必就显得没有普通人的尊严。处在光谱中间的鲜活人物被忽略,是因为他们不符合被剪裁好的时尚标准。从当代人的眼光看,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一目了然,界线分明。关键在于个人介入的形式,是否只有激情行动与卖身投靠这两极选择?最近读到傅葆石的著作,就多少回答了我的疑问。这本书研究日据(日本占领)时期在上海生活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在一般人眼里,只要是留在上海日据区这个“孤岛”中,即使不属附逆变节之辈,也是一帮动摇的不抗日分子,应该划归人性光谱的阴暗一极。实际上,沉默的隐忍,也许是个更加困难绝决的选择。“孤岛”中的知识人有自己的信念和生活节奏,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也有特别的抗议姿态,大多数有模仿清初遗民的痕迹。“孤岛”作家作品中多有隐士和妓女,个个有情有义,清初隐士以逃居佛门、避免入仕作为抵抗姿态,妓女则与抗清名士的缠绵情感折射守节的理想。在小说《双清》中,歌女爱上了一个革命者,可这位革命青年又背叛了她。在这篇小说里,歌女变成了“孤岛”文人的化身,忍辱坚定,那持久坚韧的守节力也并不容易。“孤岛”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批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人,这类人与那些孤独的隐士、过着凡庸生活的平民占去了“孤岛”人群的大多数。如果按照严苛的守节标准,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瑕疵。说到此,我想到还应该有一个标准谁来定、守节为谁守的问题需要澄清。当年乾隆皇帝命史馆设《贰臣传》,就是专门记录一生服务两朝的那些高官事迹,等于预先给他们加盖了一道道德审判的皇印,只要一入此传,不管你曾为清朝卖了多少命,都成无法洗刷的污点。乾隆爷的意思很明白,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当家皇帝绝对效忠的程度。因此,拼死抵抗的史可法被捧上天,开门纳降又密谋反清的钱谦益则被看作首鼠两端,留在历史的污名册里。可见,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那就是“忠”还是不“忠”。可是如果我们也把这紧箍咒真当个桂冠洋洋得意地戴在自己头上,或者爱屋及乌,自作多情,拿着这顶帽子四处找人,强行试用,老觉得拒戴此冠者必是恶人,则大可不必。在我看来,满大街还是少点戴这类帽子的人,这生活才显得正常、多样和有趣。(摘自《经济观察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太多的革命电影里面,人人都活像打了鸡血的激情斗士,仿佛英雄就是由这样的。B.于是之的醒悟提醒我们,即使是把人使劲往坏了写,也要注意他在场时的基本人性逻辑。C.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因此,拼死抵抗的史可法被捧上天,开门纳降又密谋反清的钱谦益则被看作首鼠两端,留在历史的污名册里。D.“孤岛”中那些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人占去了“孤岛”人群的大多数。如果按照严苛的守节标准,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瑕疵。【小题2】在作者看来,“满大街还是少点戴这类帽子的人,这生活才显得正常、多样和有趣。”请根据文本,思考“戴这类帽子的人”是指什么人?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小题3】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事例论证“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的存在。(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各题中国粮食安全绝不是高枕无忧《中国财经报道》国际粮价上涨会不会最终导致一场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这场危机离我们有多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这样的担心。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宣布,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创二十多年来新高。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但这仅仅是个开始。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比3月同期的米价整整翻了一倍。世行的数据也显示,仅两个月时间,国际大米价格就猛涨了75%。米价飞涨,让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展开了一次“禁米运动”。3月26日,柬埔寨首相洪森首先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3月28日,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整年的大米出口量减少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埃及也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国际粮食市场的这一巨变,让很多大米进口国的处境变得艰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400家粮店门,每天都是一大早就排起了等候的长队,由于供应不足,国营粮店经常无米可卖,每周最多营业三天。粮店规定,每个菲律宾人每天限购三千克粮食,饭店也将每份饭量减少了一半,这一全球最大稻米进口国所遭遇的粮荒触动着世界政治的神经。无独有偶,也是由于在促进粮食生产上的工作不利,海地总理雅克·爱德华在饥饿国民的一片指责声中轰然倒台。4月9日,世界银行发表报告说,截止2月底,过去三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迄今国外已经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国际粮价上涨将使贫穷国家的1亿人口更加贫困。而就在粮价结界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已悄悄地降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全球粮食最多还能维持53天。世界银行副行长、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林毅夫先生告诉记者,引发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的需求突然增大了,很多国家在生产生物能源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粮食,生物能源主要指以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的石油替代油料。林毅夫教授认为,除了油价上涨、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以及世界粮食需求增加等因素之外,各个国家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资源的肆意争夺,是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这次全球粮荒是否会波及中国,教授则显得非常乐观。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短期内,国内粮价不会跟随国际价格上涨;但他也担心,中国粮食供应并不是高枕无忧,尤其是2008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有利条件在减少,不利因素却在增多,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引起重视。我们的记者最近在四川就发现当地一些农田已经被撂荒了。近年来,随着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耕种的收入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致使大面积的耕地被荒废。与此同时,受建筑占用耕地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根据《国土资源公报》,2007年全国耕地18.26亿亩,净减少61.01万亩,减幅0.03%。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全国耕地面积正越来越逼近18亿亩“红线”。国际市场上都在上演粮荒,国内一些农民却不愿意种地,任由大片良田长出荒草。虽然这些现象还只是发生在个别地方,但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对粮食安全担忧。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题1】根据文本,目前世界“粮食危机”的表现有哪些(4分)【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新闻调查最常用的写作方法的?其作用是什么?(4分)【小题3】引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有何用意?(4分)【小题4】通读文本,你认为引发“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粮食危机”,中国该怎样寻找出路?(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陶渊明反对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主义文学观。首先,他提出“求会意”的读书观以反对把读书通经作为谋取富贵的敲门砖的读书观。自汉代设六经博士以来,读书人往往把通经视为入仕的途径,因而他们读书不是为了领会书中的真正含义,而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图,以至故意曲解经义为统治者的需要作辩护。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认为应该为获得审美快感而读书,批判了势利文人和庸俗世风。其次,他提出了“示己志”的创作观以反对把创作作为粉饰太平或炫耀才学的手段。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理过其辞”的玄言诗余波尚传,而“俪采百家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风气开始泛起的时候,浮躁做作的诗风弥漫于文坛。此时陶渊明不炫耀辞藻,不逞博斗辩,而提倡一种以抒发真情实感为主的自然率真的文风,这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总之,陶渊明极力想抹去功利主义给文学涂上的阴影,恢复它精神家园的本来面目。 陶渊明的人格特点还表现为他对自己淡泊自守的处世态度的自豪。他“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友们请他去喝酒,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饮酒,而“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萧统《陶渊明传》),他是通过饮酒这种形式表达某种意向,他饮必求醉,在醉中去体味那自由的精神境界;他饮不守礼,公然蔑视传统的规矩礼法,要求行动上的随意任性,可见陶渊明是希望以一种最自然的状态生活于世间。这是典型的道家处世观,是道家最终极的生命追求。陶渊明正是想以此匡正世人被名利异化扭曲了的人生。陶渊明并不是像那班饱食终日的达官贵人们一样唱高调,他的生活是相当贫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正因他能对此泰然处之,才见出了他境界之崇高。他的,他自己说过:“夫子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因此他的淡泊自守就不单纯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也包含了儒家安贫乐道的最高人格水准,也就是赞语中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实质就是保持最大限度的人格尊严与独立,追求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与舒展。(摘自《中国传记艺术》韩兆琦)【小题1】下列关于“功利主义的文学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A.把读书通经作为谋取富贵、进入仕途的敲门砖。B.不能领会书中的真正含义,又想迎合统治者,就曲解经义。C.把创作作为粉饰太平或炫耀才学的手段。D.诗风浮躁做作,喜欢炫耀辞藻、逞博斗辩。【小题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饮必求醉,是希望以一种最自然的状态生活于世间,体味自由的精神境界。B.陶渊明的淡泊自守表现了儒家安贫乐道的人格,和道家的清静无为完全不同。C.作者认为淡泊自守能保持最大限度的人格尊严与独立,追求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与舒展。D.陶渊明追求自然人生状态是以贫贱守志为思想支柱,所以对相当贫困的生活泰然处之。【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1段的论证思路。(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林巧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黄薇&李响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也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近人情的门坎: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必须辞职。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也许,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她们是中国医疗史上的特蕾莎修女。“万婴之母”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林巧稚的孩子。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5个女生,3人坚持到最后。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1940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她虽然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否则她会生气批评。林巧稚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林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份。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她的“思想动态”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30年,现在她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文革”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文革”结束后,林巧稚已近80岁,体质逐渐衰弱。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节选自2012年《文汇报》)【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20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所以它对住院女医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也是合理的。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凭借着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年后留校任职。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第一个中国籍女主任。D.文中写道林巧稚与邓颖超、张洁清有意的交往后,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说明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她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E.文革期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里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医护工作,说明她对医院和患者的感情没有因政治运动而改变。【小题2】林巧稚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三条。(6分)【小题3】单纯倔强的个性使得林巧稚对政治一无所知又毫无兴趣,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 (6分)【小题4】林巧稚对政治毫无兴趣,可她却曾拒绝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传记谈谈你对林巧稚的理解和评价。(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它。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策划”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呢?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托尔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爱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假如有一天写作真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无聊的事,我就坚决搁笔,决不在这个文坛上瞎掺和下去。(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序》,有删节)【小题1】下列说法不属于“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写作可以使我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B.写作是我的灵魂生活方式和朝圣之路。C.写作是我对那些朝圣者行走的记录。D.写作可以给予今日的朝圣者以影响。【小题2】下列说法最符合托尔斯泰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出版的书籍太多,造成人们阅读疲劳,精神难以受到影响。B.书籍出版的泛滥,已经冲击了人们对经典著作价值的认识。C.写作不能解决自己的灵魂问题,只有行动才能够接近上帝。D.当社会陷入虚伪和麻木的时候,写作难以实现精神的启迪。【小题3】“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我就是清末戴瓜皮帽的怪人”田家炳,一个88岁的香港老人,20多年来,在内地和港台,共捐助130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9所专业学校、9所幼儿园、11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他还捐出了自己名下80%的资产。199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鸿福堂”牌夏枯草饮料的塑料瓶子,里面装着小半瓶白开水。瓶子是田家炳从香港带过来的。“我不舍得喝矿泉水。”  田先生的矿泉水瓶子的故事显然不是作秀。记者从四川师范大学唐志成先生的文章中发现,这个瓶子已经陪伴田先生大半年了。  田先生在四川广元中师的师生会上说:香港有700万人,如果每个人每天扔掉一个瓶子,就要扔700万个。  “我看到一个瓶子,就好像看到这个瓶子后面有10个、20个人为这个瓶子劳动的身影。”  这样的故事不少:田家炳出门自己带肥皂,不轻易用一张纸,出门搭公车……  “这可能和我本身不会出卖劳力有关系。我常常觉得每件东西都是劳动者提供给我的。比如说,一张纸,我都不轻易用。一张纸,要用山上的树木来做材料,用化学材料浸,溶化,还要用水冲洗……要经过很多程序,才能出一张纸。”  他批评现在的商品包装过于浪费:“有些简直骗人,几条冬虫草,一只盒子那么大,啊!”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声音提高了八度。田家炳有点感慨:“现在社会上很难找到这种思想的人了,很坦白地说,我是‘高处不胜寒’,谁也学不来这个田家炳,就我一个。现在商品市场都讲推销,增加销路,鼓励消费,我这种人就完全不适合时代了!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我不敢说对不对,你们觉不觉我很老土啊?”田家炳自称“孤寒鬼”(吝啬鬼),对自己刻薄,舍不得花钱。“我就是清代戴瓜皮帽的那种老人家。”  “也许在香港,在内地,就我一个人戴瓜皮帽子啦!别人看到我也许觉得很怪。”听不出田家炳口气里,是自豪,还是惆怅。  2001年,“孤寒鬼”田家炳把住了37年的别墅卖了。市值一个多亿港币的房产仅仅卖了5600万元,其中的300万元,还是人家看到他做的事情,追加给他的。——他为这几千万元的“收入”能建设几十所学校感到高兴。  朋友们最初有点怀疑,亚洲金融风暴冲垮了香港的一切,当时香港媒体报道田家炳卖楼卖了很多钱,朋友都以为他的经济真的出了问题,又怕他伤心,不敢问。当知道真相后就觉得很难得。  田家炳当时考虑,这栋位于九龙塘森麻实道的别墅的市值,每月利息就近40万元,“我和老伴睡个觉起来,一万多元就没有了——想想觉得真不舍得!”  “老宅大别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一边拿眼睛扫了一下记者手中有他豪华别墅照片的资料,田先生微笑。  田家炳有5子4女,全家20余口,卖掉别墅后,他和老伴搬入了离别墅不超过100米的公寓楼,从此成了“租房”一族。好在现在孙辈大多出国留学,家庭团聚时小公寓还可以勉强应付一下。田家炳说:“80多岁了,连住家也没有,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车,像我这么厚脸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  现在他每到一地,必定带着他从事实业的某个儿子,并且,这些孩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田先生吃不完东西的时候,替父亲吃掉剩余的饭菜。  他满足自己的生活。“我的家人,还要上坡下坡,走那高低不平的山路,还要挑担子。现在我几块钱,就有车子(出租车)送我到目的地,你看,这享受多了。”田家炳并不认为自己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如果有最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用我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天上的星星那么多……”  时代,以这种方式,保留了一个人的名字。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写陪伴田家炳已经大半年的“鸿福堂”版夏枯草饮料瓶这一材料,说明了田家炳在生活上崇尚节俭,只喝一种饮料。 B.田家炳认为自己没有出卖劳动力,所以,应该对劳动成果,哪怕是一张纸,一块肥皂都要无条件地倍加珍惜。 C.田家炳说自己“高处不胜寒”,意思是说,别人都觉得他拥有巨额财富,却在生活中小气,少有人理解。 D.田家炳用“清末戴瓜皮帽的怪人”来形容自己,说明他也自知自己的思想意识落后于时代,不能与时俱进。 E.现在,田家炳每到一地,必定带着他从事实业的某个儿子,是要将自己崇尚节俭,热衷慈善的品格传递给儿子。【小题2】田家炳说:“80多岁了,连住家也没有,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交车,像我这么厚脸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如何理解这里的“厚脸皮”?(6分)【小题3】作者说,在田家炳“就我一个人戴瓜皮帽子啦”的口气中,听不出他是自豪,还是惆怅。你又是怎么理解田家炳口气中的心情的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加以说明。(6分)【小题4】田家炳拥有巨额的私人财富,但他最终将自己名下的80%的资产捐出,用于慈善事业,最终无房无车,但他觉得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请你就“财富”“慈善”“自豪”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近日,一项针对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大脑情况的监控实验结果显示:观看一幅艺术杰作,会带给你类似热恋般的愉悦感。主持这次实验的是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森马·塞奎。在实验中,塞奎教授在一个屏幕上向志愿者们展示28幅艺术史上的名家名作。与此同时,在一个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上,志愿者们观看名画时的脑部图像被扫描记录下来。塞奎教授发现,当人们观赏这些画作时,他们和愉悦感相关的大脑区域血液流量会增加。他解释说,观看艺术作品会引发大脑大量产生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进入大脑表层的眶额皮层,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有趣的是,当你注视一幅伟大而美丽的艺术杰作和当你浪漫地爱上某人,你的大脑中受到刺激而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相同的。而神经递质多巴胺以及眶额皮层二者都通常被认为和欲望、喜爱的感受相关,可以唤起大脑中愉悦的感觉。它们常常和浪漫的爱以及非法吸毒的毒瘾有着紧密联系,对大脑产生愉悦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塞奎说:“当我们看到那些美丽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中的愉悦反射中心的活动就会增加。在这个区域中,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事实上,大脑中的愉悦感受中心是需要被刺激的,这种感觉和爱以及欲望的感觉很接近。观赏画时这种反应是很直接的。”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能引发大脑释放更多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让人体会到类似美食和金钱带来的愉悦。研究人员找来8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热爱音乐,有时听到最爱音乐还会禁不住“颤栗”。研究人员说,“颤栗”会让他们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皮肤电反应改变。这些都是人心情愉悦的表现,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测量。研究人员给志愿者播放古典、爵士等各种风格的音乐,其中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德彪西的《月光》等。志愿者听音乐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和正子扫描,观察大脑活动情况。扫描显示,与听到一般音乐相比,志愿者听到最喜爱的音乐时,大脑纹状体中产生更多多巴胺。研究人员认为,这代表期待音乐高潮以及真正高潮到来都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觉。这一研究结果也许能帮助解释为何即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也能欣赏同一种音乐。艺术基金会的创立者伊恩·麦克尤恩说:“一个国家的幸福感不是仅仅简单地由它的GDP或者经济发展来衡量的。我们的幸福必定和文化的富有紧密相连。”【小题1】下列有关“多巴胺”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多巴胺的产生、传递分别与大脑纹状体、大脑眶额皮层有关。B.多巴胺属于神经传递介质,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并进而引起与愉悦感相关的大脑区域血液流量增加。C.享用美食与欣赏音乐相比较,大脑被刺激的部位、多巴胺产生的机制、科学测量的手段是相同的。D.人们在欣赏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时,大脑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有时还会禁不住“颤栗”。【小题2】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A.艺术为什么会令人愉悦?B.赏画与恋爱:作用于大脑同一愉悦区域C.人们听到喜欢的音乐为什么感到愉快?D.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能欣赏同一种艺术吗?【小题3】解读文末画线句“我们的幸福必定和文化的富有紧密相连”。(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塔山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