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行动 反社会行为为

[整理版]行动生态,勇者行动高清完整版,幽灵行动阿尔法完整版,cs零点行动迪酷版,cs..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整理版]行动生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湖南株洲打响治污攻坚战
                                      
湖南株洲打响治污攻坚战
  “蓝天行动”直击大气污染   
“宁愿少增几个GDP,也不能再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株洲市市长颜石生在“蓝天行动”启动仪式上,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显示了株洲市委市政府治污的决心。  
今年春季,一场名为“蓝天行动”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株洲擂响了战鼓。   
4月7日,记者来到株洲,蓝天白云映衬下,街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下的公园姹紫嫣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株洲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株洲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天。   
“蓝天行动”是株洲市近年来治理环境污染行动的继承和延续,然而,由于该行动显示出政府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市民们对此寄予了厚望。以“整治城市环境污染,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为宗旨的“蓝天行动”,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严格控制新的大气污染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建设大气污染项目;在城市天然气供气范围内,不建设燃煤设施;市区禁止使用含硫率大于1%的燃煤项目,确保市区燃煤含硫率小于1%;大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完成改烧天然气等相关设施200台套;完成17项工业废气污染源治理重点项目,关停、取缔废气污染严重、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治理50个饮食业油烟污染项目;力争机动车排气年检达标率达80%;控制建筑施工扬尘、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治污措施环环相扣,力争在源头控制污染物。   
“蓝天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力争今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上年增加15天以上,退出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后十位行列。   
环境污染代价惨重   
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对131个城市2003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的排名,株洲被列为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之中。“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戴在头上,让株洲人不得不用反省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   
株洲作为我省主要工业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环境污染一直是一个让历届政府十分头痛的难题,其中清水塘工业区污染尤为严重。纵观株洲的环境形势,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烟尘、汞等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城市环境质量达不到区划要求,市区空气质量劣于二级,2003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仅为209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三项指标均不同程度超标,酸雨频率高达79%;三是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劣于三级,是我省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文铁军说,株洲被列为“十大污染城市”,清水塘作了最大“贡献”。   
坐落在株洲市北面石峰区的清水塘,一听名字很难和污染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却是株洲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这个面积仅10平方公里的区域,密密麻麻布满着210家排污企业,其中189家企业被列入污染企业名单,这些企业覆盖了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行业。株洲市长颜石生用“3、4、5、7、8、9”来形容清水塘,2003年该区域实现工业总产值79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区域空气污染负荷占全市城区的40%;消耗工业燃煤200万吨,占全市工业燃煤量的50%;排放污水5000多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0%多;排放二氧化硫7万多吨,占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80%,排放汞、砷、镉、铅等有毒重金属34万吨,占全市有毒重金属排放的90%以上。   
环境污染的代价不仅仅是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最主要的是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在清水塘,井下40米的水不能喝,因为污染严重,区里征兵体检很少有合格者!而且污染的代价还远远不止这些。有人说,清水塘对株洲市工业经济的3分贡献,却付出了4分到9分不等的城市环境污染代价。   
找准症结痛下决心   
客观地说,在治污方面,株洲并不是没有作为,从“七五”到“十五”前3年,株洲共投入近10亿资金,先后完成了株冶废水处理和铅烟气制酸、株化硫酸污水处理、株电关山寺灰场、霞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大批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内污染物有所削减,尤其是二氧化硫、烟尘、铅、镉、汞、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工业废水总量有大幅度下降,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要让老百姓生活满意,让经济在和谐中发展,显然要有更大的治污力度。在株洲,解决了清水塘的污染就解决了一大半。2004年,株洲把清水塘治污当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坚决执行“六个一律”:一律不上污染项目;未经环保审批的项目一律停建;未执行环保“三同时”的项目一律停产;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年底前一律淘汰;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企业一律限2006年以前达标;限期治理项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处罚或停业、关闭。采取“四大措施”:制定《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成立清水塘环境综合整治协调小组、设立清水塘环境污染治理奖励基金、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去年一年,该市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8亿元,完成治理项目141个,依法关停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30家,通过整治,年削减废水排放量达1100万吨,二氧化硫6500吨,粉尘8000吨。   
全民动员铁腕治污   
在株洲采访时,记者明显地感到,该市对环境治理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株洲市市长颜石生坚定地表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宁愿GDP少增加几个点,也一定要把株洲的城市环境治理好。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举措相继出台:   
环保局长被授以“特权”:市环保局长随时可以进入任何企业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任何单位不得以优化经济环境为由进行阻挠;市环保局长如果是因为严格实施环境管理,企业在给行政部门打分时位居末位的话,将获得末位淘汰的豁免权。   
加强现场环保监察:市环保局对企业环境行为实行“全天候”的监管,着力减少环保监管的“空档”和“盲区”。3月18日凌晨,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就在实施“零点行动”中,一举查获市区两家停开除尘设施却照常生产的企业。执法人员当即责成两企业立即整改,并将对此依法立案处罚。   
开展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管理:对企业污染物排放行为、环境管理行为、环境社会行为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行为进行综合评定。按照企业环境行为的优劣分为好、一般、较差和差四个等级,依次为绿色、蓝色、黄色和黑色标志。被评定为黑色等级的企业,将列入2005年环保重点监管名单,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被评定为黑色等级,且污染整治不力的企业将依法责令关停。市区内100家工业企业被列入首批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管理对象,日,株洲市向社会公布了一批环境行为被评为差的企业名单。   
举报有奖。凡是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市民,经检查确认后,可以获得最高为1000元的奖励。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的时候,又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同意,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环境综合治理安排国债资金补助10434万元。据悉,项目实施后,每年能减少废水排放约3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万吨以上,减少废水中的汞印⑶Α⑸榈戎亟鹗襞欧帕吭?0万吨,减少电石渣等固体废弃物占地堆存量180万吨。   
我们期待,株洲实现“蓝天碧水”的梦想不久将会实现。
    防骗手册
的留言内容健康属实.
 用户名: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交易通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真实性、合法性由信息提供者负责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客服电话:010-56173218
                        
                
E-mail: 中国联通提供网络带宽   
            【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山西运城:破解“路政管理工作之难”
  公路路政管理让多少人望而却步。初闻此言,很是不以为然:路政,路政,不就是管管公路吗,再难能难过修路?
  与路政管理部门打交道多了,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性质,方感“天下第二难”之言一点不假。有人做过总结,将路政管理工作的难处归拢出8条来:法律法规落实难、职责交叉协调难、路政案件处理难、超限运输治理难、公路“红线”控制难、街道化路段治理难、公路打场晒粮取缔难、拆除违章建筑难。
  或许人们要问,如此艰难,路政管理就没有大作为吗?否也。
  在山西河东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公路法规的宣传队,依法治路的管理队,路产路权的保卫队,交通行业的文明队,政府形象的维护队,经济发展的促进队。五年默默耕耘,他们将汗水和智慧挥洒在一条条寄托着无限希望的公路上,用实际行动破解着“天下第二难”,打造出了路政执法“精锐之师”的名头。
  这支队伍就是山西省运城公路分局路政管理支队。
  创新路政管理机制
  两条国道、13条省道、1131公里干线公路,这就是348名运城路政人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作为交通行政执法重要组成部分的路政管理,其机制如何创新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运城公路分局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1994年,山西省政府颁布了《山西省公路管理条例》,全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纷纷成立了路政管理专门机构,全省的路政管理工作初步走上了正规化管理的轨道。但是,随着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法律、法规的健全,路政管理的任务和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使路政工作更好地适应形势,成为摆在公路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运城公路分局结合在路政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路政管理现状作出了客观分析。他们认为,在护路维权的过程中,原有的公路分局设路政科、公路段设路政所的路政管理机制逐渐显现出运作不灵活的缺点来。
  运城路政人忘不了这样一件事:1997年,绛县一货车在公路上因钢锅划伤路面造成10余万元路产损失,绛县路政所做出处罚决定后,肇事车辆的司机不服提出上诉。然而由于路政机构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最后经省交通厅委托后参与诉讼,才艰难地取得了胜诉。
  路政管理机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这已成为共识。
  1997年6月,在山西省公路局领导的关怀和路政处的直接领导下,运城公路分局经过反复论证,本着“调度灵活、反应迅速、统分结合、管理规范”的原则,大胆创新,对原有的路政机构进行改革。他们在全省率先撤销路政科,成立了路政管理支队,各公路段的路政所改为路政管理大队。路政管理支队统一负责全市的路政管理工作,并作为分局的专门法制机构,负责各路政管理大队的业务指导、路政案件的诉讼和法律咨询以及分局的对外法事活动,从而建立了路政支队、大队两级管理网络。针对操作中容易出现的职责交叉问题,他们明确了执法单位与部门应遵循的五大隶属关系,即:执法与属地的关系,分局与支队、公路段、超限运输检测点的关系,支队与公路段的关系,支队、公路段与大队的关系,支队与超限运输检测点的关系,着重强调路政支队的业务指导地位,很好地理顺了关系,规范了程序,为更好地行使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畅通的神圣职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运城路政人并不满足于这一成绩,2001年,他们提出了“管理科学,手段先进,队伍过硬,执法文明”的第二步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综合执法素质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他们还提出了两年一周期,六年三循环,既抓公路整治,又抓内部建设,争取用六年左右时间,使分局路政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的规划。依照这一思路,他们于2001年组织路政管理、超限运输检测人员开展了“四整顿一纯洁一提高”的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去年又启动了“公路执法联合大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整治公路环境,提高公路服务功能和标准美化水平。
  新的路政管理机制建立后,如何使之走向管理规范化,以充分发挥路政工作的整体效能,促进路政工作的全方位发展,这是运城公路分局领导及运城路政人思考的又一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健全了各大队及超限运输检测点的目标责任制、协调配合机制、检查考核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等,使路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了保证路政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他们边工作边探索,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近50万字门类齐全、操作性强、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他们不断细化行政执法职责分工,路政支队内设机构几经完善充实,逐步形成了目前“六科一室”结构。另外,设立公开办事大厅,统一办理案件,接待社会咨询;办公室内设档案室和网络中心,负责基础资料入档和计算机网络维护。
  应该说,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清晰务实的工作思路,把运城公路分局路政管理工作带入了高效灵活、成熟稳定的发展轨道。
  打造路政精锐之师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路政工作而言,这话同样适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精、作风正、会管理的高素质路政执法队伍,是发挥路政管理职能的强有力保证。
  正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运城公路分局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
  2001年9月,一场以“整顿思想、整顿纪律、整顿作风、整顿证件,纯洁行政执法队伍,提高行政执法整体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大整顿在运城公路分局行政执法人员中展开。
  分局党委书记丁惠民在动员大会上指出,公路行政执法是公路系统展示社会形象的一个窗口,分局的社会形象很大程度表现在公路行政执法上。
  分管路政工作的分局副局长韩跃庄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当前路政执法工作中的弊端:思想麻痹、认识有限、职责不清、素质不高、执法不明、得过且过、生怕惹事等,从而导致个别领导失职,极少数执法人员以情代法、作风散漫等问题,影响极大。所以一定要下大力气对执法队伍进行整顿。
  整顿中,他们首先组织全体执法人员集中精力学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并集中进行闭卷考试。其次进行自我剖析,要求每个人查摆的问题要抓住要害,一针见血。他们还开展民主测评,将测评不合格人员调离执法岗位。通过整顿,他们确定了41名再教育人员,对其中的临时工全部清退,固定工亮“黄牌”警告。
  在队伍建设中,他们明确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形象是生命,作风是根本,稳定是基础,维权是重点。
  为此,他们从长远出发,从基础抓起。1998年、1999年先后积极组织164名路政人员参加了山西省交通厅、山西省公路局举办的交通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培训班。同时又本着“自我发展”的原则,相继举办了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培训班、《行政复议法》学习研讨班、路政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正是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路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路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的重要保障,是自我完善的坚实基础,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关键。
  他们组织路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又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路政执法人员誓词,规范路政执法人员行为,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队容、队纪的好坏,是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的直观展现。运城路政人先后两次开展了为期10天的集中军训,聘请武警、交警人员做指导,着重加强体能训练、队列训练、交通指挥训练,实现了日常工作的半军事化管理。
  针对部分人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他们下定决心引入末位淘汰制。第一次上榜的,亮“黄牌”警告,第二次上榜的,对不起,“红牌”罚下,调离执法岗位,以此优化队伍。
  千锤百炼,打造出了运城路政支队这支精锐之师。
  信息网络化促进管理上档次
  面对信息化大潮,路政管理工作如何借力迈入更高层次?
  几年来,运城路政人不断探索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把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积极实践并成功实现信息网络建设“三级跳”。
  1997年,他们为两级路政机构配备了15台计算机,完成了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
  1998年,他们投资28万元,使支队和全市13个路政管理大队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在全省同行业内闯出了一条利用先进技术实施管理的快速发展之路。
  2001年,他们以东镇超限运输检测点为试点,耗资6万元安装了音频、视频微机网络监控设备,在主控微机室就可对检测全过程进行监控,促进了检测工作的规范管理。
  2002年年初,针对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前使用的软件、联网方式及计算机配套设施等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投资10余万元,配备网络中心服务器,升级系统软件,设立对外网站,采取宽带网传输技术实现了永久在线和实时监控。
  应该说,他们所应用的网络技术处在国内信息科技领域发展前沿,确定了路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模式。
  这正是运城路政人引以为豪的。他们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也感染着每一位取经者。
  那么,这一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建立和应用,给路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运城路政人这样阐释道:
  管理总控:即基于网络平台从事基础管理和案件办理。他们自主开发的《路政管理系统》软件,有辅助办案功能,只需在处理案件时输入案件类型和侵害程度,系统就会自动显示法律依据、处罚标准、处罚金额及当事人权利。文字打印出来可直接作为向当事人出具的处罚通知书。办案系统具有永久在线功能,可通过终端将基层案件办理情况实时传输至中心服务器,上级可随时监督办案程序,并可及时提出纠正指令。
  办案系统所具有的巡路日志功能,可将基层每天的巡路情况登记存储,方便随时督察。
  实时通达:即可通过高速的声像传输直接实现现场动态观察。支队网络中心可直接观察现场情况,这一技术主要应用在超限运输管理上。另外,上级指示精神、文件表格也可直接通过支队网站传送至基层,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交流监督:信息网络的建立,同时也建立了相对开放的内部信息通讯和监督机制。基层可从网络终端通过网络平台察看支队和兄弟单位的工作动态和办案情况,便于内部交流监督。另外,他们还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了运城路政管理网站。任何当事人和公众在授权许可的情况下,都可通过互联网浏览到网站内容,并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处罚依据、办案人员和申诉程序,有效地推动了依法行政,强化了社会监督。
  严格执法保障公路畅通
  记者手头有一封信,是山西省芮城公路管理段致所辖路段沿线政府、单位、群众的公开信。
  信中说:“公路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努力把公路管养得畅、洁、绿、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致富,为企业快速发展,为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服好务、做贡献。”“可是公路沿线的个别村镇、单位、村民不爱护良好的公路环境,门店前乱堆、乱放,公路两边乱建房子、乱搭棚子,甚至有个别人乱挖公路。所有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侵占、污染、损害了公路。”信中呼吁:“让我们共同保护公路环境,保护公路路产、路权,告别过去不文明的做法,制止、举报损害公路的一切违法行为。”这封信道出了路政人员的心声,他们每时每刻的工作正是要确保公路干净、清洁、畅通。
  为了实现这一看似容易的目标,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外人难以想像的:为了很好地履行职责,他们内念“紧箍咒”,外请“啄木鸟”,不但在内部要求巡路一分钟,规范六十秒,进行严格管理,还聘请执法监督部门负责人作为社会监督员,对路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又采取了聘请义务路政员、设立举报电话、散发路政名片、24小时巡路等有效方式提高案件发现率,依法对各类损害和侵害公路路产、路权的案件进行细致、全面地查处。
  为了使路政管理更好地服务公路养护,他们大搞综合治理专项活动。在创建文明示范路过程中,他们早在1998年就在运风线、大运线、108线下功夫,开展大规模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堆积物及非公路标志牌,治理过村镇路段,使这三条线路成为全市的文明样板路。各大队以此为标准狠抓创建文明示范路工作。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共创建、保持文明路达296公里,占所管理总里程的1/4。
  为了顺利实施对高等级公路的超前管理,他们充分发挥了支队与大队统一作战的威力,在运风一级路、运临一级路、运风高速路、运三高速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共抽调人员300余人次,车辆100余台次进行管理,为公路的顺利剪彩通车和投入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运风一级路的管理中,他们对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的临时性加油站、饭店、广告牌等非公路设施进行规范管理,提前和所有人签订协议,明确指出只要公路建设需要必须无条件拆除,为随后运风高速路的改建打下了基础,仅拆迁费一项就节约资金1500余万元,实现了由被动性管理到主动性、预防性管理的转变。
  近年来,被喻为“公路杀手”的超限运输车辆掠夺性地使用公路,对公路路产造成的潜在破坏越来越严重。为确保公路畅通,2000年,他们根据山西省政府有关文件,在运城公路分局领导的指导下,在侯风线闻喜东镇、209线万荣通化、108线稷山城西三处设立了超限运输检测点,对全市范围内的超限运输实施管理。
  日山西省公路局组织的零点行动开始后,运城公路分局丁惠民、韩跃庄、马堂河三位领导分点包干,蹲点负责,并亲临现场指挥,散发材料,这种工作作风大大感染了检测点所有人员,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在工作中坚持“以宣传、动员为主,严格管理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高标准、严要求,管理一次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东镇检测点立足本职,提出“争先进、创一流”的口号,在全点搞争先创优,使全体人员树立“只有争第一,才能出活力;只有争第一,才能创佳绩”的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被闻喜县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在全省38个超限运输检测点率先获此殊荣。
  老百姓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是一个屡禁不止的问题,运城路政支队则不信邪。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骄阳似火,不怕跑断腿,于2001年6月在运城市1000多公里的国省道上摆开战场,唱响了一曲护路维权、文明执法的主旋律。闻喜路政大队在接到举报电话后,大队长庞成刚携全队人员10分钟后便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他们将《公路法》上有关禁止利用公路打场晒粮的条款详细、准确地向当事人做了解释,有理有据地给予劝导,终于使当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解决执法随意性问题。他们建立了缜密有序的制约机制,以严谨的制度规范行为,以严格的监督考核推动落实,以严肃的责任追究确保效果。几年来,他们先后因路政执法违纪问题,开除6人,撤职3人,记过处分9人,离岗学习12人,这对全体执法人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加强协调形成治路的社会合力
  路政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跨系统、跨行业的特点。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时与国土、工商、城建、电力、林业、物价以及公安交警等部门打交道。由于职责交叉多,在执法过程中,各执各的法,各依各的据,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相互排挤的僵局,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协调好关系,运城路政支队领导班子在运城公路分局局长马建新、书记丁惠民、主管副局长韩跃庄的大力支持下,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苦口婆心,深入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宣传公路法规,讲解路政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努力换来了相关各方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躺着的是条路,竖起来的却是国家的法,人人都有自觉爱护的义务,没有随意损坏公路的权利。”这是运城路政支队为宣传《公路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而编写的。
  几年来,为了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爱路、护路的自觉性,真正认识到超限运输损路害车的危害性及实施管理的必要性,他们始终抓住宣传工作不放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各干线公路、沿线村镇及运输企业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路政管理的重要性,路政法规的内容达到家喻户晓、行行皆知的深度和广度。
  在路政执法中,他们积极主动寻求驻地党委、人大、政府的法制监督,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认真完成人大提案回复,遇有重大路政行动主动征求人大意见,获得了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对运城公路分局路政执法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
  加强路政管理,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他们采取聘请义务路政员、设立举报电话、散发路政名片等有效方式,运用沿途人民群众的力量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法纪监督。
  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公开化,有效促进了运城公路分局的执法工作不断实现“三个转变”:变被动管理为超前服务、变行业行为为社会行为、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
  运城路政人在条条公路上,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奋勇当先,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因为,他们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目标:为百姓管好致富路,为企业管好信息路,为政府管好形象路。
  专题: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信息反馈 |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Dior甜心)、(左岸)、(沁雨) ]
京ICP备号-1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亲社会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