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到付 需要提供自己的财付通帐号就是qq号吗吗

新型网购骗局你遇到过吗?货到付款有猫腻
  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出现了一些新型网购风险,使得某些高度熟悉网购的人也上当受骗。
  代付产生的骗局
  杨女士想买一些电脑配件,通过网络找到了自称卖家客服的小郭,小郭称可以找到批发商,质量有保障价格也便宜,并向杨女士提供了一个网络链接,让杨女士按照链接内容“代付”货款。小郭表示,这是一家著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承担货款监管义务的,如果杨女士不确认收货,钱款就不会付给卖方。
  杨女士通过链接进行了付款,但后来既没收到货,也找不到小郭。杨女士找到商城,但卖家已经根据小郭的要求将款项退到了小郭提供的其他账户,商城和杨女士没有买卖合同,不对杨女士承担责任。杨女士再起诉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支付平台并没有监管货款的义务,也败诉了。
  目前,在淘宝网上有人在买家提交订单后再发给一个“代付”的链接,让买家以“代付”形式付款,但付款后卖家就消失,收到款的一方则根据自己的买方要求进行了退款,付款人钱货俱损。如果买家向淘宝网投诉,因为买家在付款的那个交易中只是代付人的身份,淘宝网也无法解决;向有关机关报案,则常常找不到行骗者。
  “代付”是网络交易中常见的付款方式,是网络交易流程中特别设置的让别人代买方付款的方法,付款人只是代买方付款,自己并不成为合同当事人。通常情况下,付款人只为自己的交易付款,所以付款方就是买方,买卖出现问题后按照流程款项也能退回自己的账户。
  但“代付”时,无论是卖方还是网络交易平台,都只和买方有法律关系,和付款人并不发生任何法律关系,付款人只和委托自己付款的人发生委托合同法律关系,所以如果交易退款,也只退还给买方,并不退给付款人。很多诈骗行为就是利用这个款项流转的路径,欺骗那些对网络流程不熟悉的人“代付”,之后犯罪分子退款走人,而卖家和交易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又没有任何过错,代付人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
  货到付款有猫腻
  大多数网购都是先付款再发货,担心被骗的人更愿意选择货到付款,觉得见货再付更踏实。但如果货到付款的流程完全脱离了既定的网络交易流程,就有可能是骗局,或者因为缺乏证据根本无法解决。
  陈先生在淘宝网某商户处提交了硬盘订单并付款,但随后卖家说不小心操作成了“货到付款”,无法使用支付宝,于是陈先生取消订单申请了退款。之后快递将货品送给陈先生,陈先生收货付款。在使用中陈先生发现是假货,向淘宝网投诉,但因交易已经被取消,卖家不承认此单交易发生,淘宝网无法按流程处理。陈先生想向法院起诉,由于陈先生在货到付款过程中没有任何证据留下,收到的物品也无法证明是卖家销售,几乎难以胜诉。
  货到付款的风险,主要发生在那些验货时还无法确定真伪、优劣的商品交易中,如数码产品。如果在交易平台进行的网购,整个交易流程是完整的,还包括了确认收货和售后投诉,买家可以在确认货品没有任何问题后再确认付款,即使确认付款后也可以向平台管理者投诉,平台管理者可以根据与卖家的协议和流程中提交的证据进行处理。但如果订单被取消,网络交易就终止了,货到付款完成是在线下由买家自行完成的,流程中没有任何证据,平台管理者自然无法根据其与卖家的协议实施监管措施。而网络之外解决,由于钱货两清时都没留下任何证据,买家几乎无法证实其叙述的过程具有法律上的真实性,胜诉的可能性极小。
  小心定金也泡汤
  在有货款监管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时,为了安全都要求买家将货款支付到平台,由平台的经营者代管,等到买家确认收货没有问题发出指令后,平台再将货款付给卖家,如果买卖双方发生争议,平台经营者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判断,决定将持有的款项交给何方。
  但有些不诚信卖家或者行骗者,以先付定金的方式哄骗买家在没有收到货时就确认付款。比如,某些大牌的包包,卖家要求你先付20%或者一半的款项,称本小利薄,要先收一部分钱才能买,如果只是付款到支付宝,款项还没有到卖家账户,所以卖家要求再确认付款,有些买家出于对卖家的信任就确认收货,结果卖家收到货款立马拎包走人,不再继续履行合同了。
  在淘宝网上有很多提供商品定制的卖家,由于成本较高而且定制后商品的销售受限,所以卖家往往需要买家先支付一部分钱才进行下一步制作。由于大部分卖家都是诚信的,买家多十分信任,但有些人就借买家的信任趁机行骗,根本不履行合同。
  已经确认收货的交易,买家如果进行投诉,因为款项已经进入了行骗者的个人账户,平台经营者几乎无能为力。如果进行实体投诉,因为网络卖家常常信息渺然,也很难解决。
  法官提示
  按照完整的网络流程购物
  出现纠纷后平台经营者基于其与商家的协议有一定的监管、惩罚的措施,既能防止商家的不诚信行为,也有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
  网络交易一定要选择按照完整的网络流程进行,不能轻易终止进行线下交易,由于货到付款都是钱货两清,基本没有证据保留,终止了网络流程就等于自行交易,不会再有第三方出面解决。无论进行何种方式的网络交易,安全的保障就是每一步交易内容都能够保留在网络上可以随意查看,只要在网络上体现不出来就不能进行,不诚信的卖家或者行骗者往往就是利用不体现为客观形式的间隙行骗,即使得手也不会留下罪证。
  即使是非常熟悉网购流程也要对网页显示的内容仔细查看,还要学会对平台上的商家甄别质量,不要盲目信任。朝阳区法院 程屹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花招一:到付件价更高
  昨天,刘先生接到一份同城到付快件,16元的高价让他吃了一惊。“以前到付现付不都一个价吗?涨得太离谱了吧。”记者咨询多家快递公司,发现针对零散寄件人的到付件普遍提价,比现付件贵40%至100%,有些快递公司甚至已经暂停揽收零散到付快件。
  调查发现,申通快递北京同城快件现付11元,但到付价格是16元;圆通快递北京同城6元至10元,到付12元至16元。但宅急送、顺丰北京同城快件到付现付价格都一样,天天、民航快递则只针对大客户有到付,零散寄件人只能现付。
  “到付太费劲,我们都不愿意接。”快递员小谢坦言,如果是付过钱的快件,直接往单位收发室或前台一搁就可以走人,而到付件则必须打电话给收件人,一旦收件人恰好不在,就得费周折找同事出来代付签收,要不就第二天再送一趟,时间花费可能是现付快件的数倍。
  韵达北京公司经理方小金解释说,到付快件存在收款风险,手续也比较麻烦,最后需要将费用从送达网点返还到寄出网点,收费高于现付件很正常。
  花招二:短信查询收费
  除到付件提价外,快递公司抬高价格还有不少新花样。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市场上盛行的,至少还有提供有偿服务、给快件分等级,多次配送加价等隐藏的变相涨价花招。
  例如,EMS的短信查询系统就采取了有偿服务的方式。寄件人发送短信到,可以很方便地查询邮件资费、邮件状态、预约寄达签收通知,费用分每条0.3元、0.5元和1元三档。宅急送也推出了短信提示服务,每条0.1元。
  不少消费者质疑,快件状态和签收信息都应该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发送寄件人,这种属于基本义务范畴的服务怎么成了收费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仅顺丰速运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短信通知服务,只要寄件时勾选“MSG”,快件成功签收后都会收到短信通知。
  此外,宅急送还新推出了标准快件和经济快件的分类,前者主要走航空,递送时效1至3天,后者主要走陆运,递送时效2至7天。两种快递的价格当然也不相同,差不多在2元以上。如北京至哈尔滨,目前标准件18元起,经济件16元起。
  “对确保时效的快件适度提价,比所有快件都涨价,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业内人士分析,天猫商城刚刚与九大快递公司达成协议,也是计划分出限时件和普通件,因此部分快件的提价在所难免。
  两次派送不成功的快件,也正在纳入快递新增的收费范围。顺丰就规定,免费派送未能交付的快件,如果收件人要求额外派送,将每次加收30元费用。其他一些快递公司则表示,第三次派送的加收费用应该与本次快递费用相当。
  根据5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国家标准,快递服务组织应对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费投递。2次投递未能交付的快件,可以由用户自取,如收件人仍需要投递的,可收取额外费用,但应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费标准。
  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快递公司不明确通知投递时间,消费者怎么知道是已经投过1次还是2次?经常跟快递打交道的刘先生就表示:“几乎所有快递都不会提前通知投递时间,反正定点分片每天都跑一趟。但如果来两回不通知,第三回上门就加收钱消费者是不是也太冤了?”
  对此,申通快递业务负责人回应,说是第三次上门要多收费,但太容易起投诉纠纷,没几家快递真敢执行。方小金也表示,韵达目前的操作流程是,2次投递不成功,快递员肯定会打电话给收件人约定上门时间,如果收件人自己再错过时间,才会加收快递费。
  记者注意到,在快递国标出台前,国家邮政局颁发过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这套规范明确要求,快递企业投递前,收派员应当电话联系收件人,确认客户地址并且预约投递时间。但这一精细化管理措施,在新国标中没有体现。
  业界观察
  服务提升应跟上价格涨幅
  面对通胀压力,不少消费者对快递涨价表示理解,但对服务质量不能同步提升难以忍受。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表示,目前很多快递公司都没有给员工缴纳保险金,如果要真正保证员工福利,多数公司都要亏本。“从这一点来看,快递费还有上涨的空间,但快递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的力量会抑制涨价冲动。”他认为,国内快递业已进入差异化服务的新阶段,不同价位、不同服务质量将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
  在全球范围,快递是集中度极高的行业,、UPS、DHL、TNT四巨头的格局下并购仍在继续。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快递业大规模兼并重组不可避免,快递公司必须加快转型,通过质量提升树立品牌地位,才能立稳脚跟。
(北京日报)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付通帐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