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军旗在阳光下迎风飘起,你辉映着时代的洪流凯蒂,人民军队所向无敌,啊,八一军旗

[转载]转载《2014&“江西行”寻访活动专刊》(二)
红色之旅,快乐之旅。父亲从这里走来
10月中下旬,有幸参加了一师分会的“追寻父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系列活动之“江西行”。作为江西人的后代,第一次踏上江西这片土地。听说江西风景很美,我就跟随一师分会的团队,去这里寻根、赏景吧寻祖宗之根、赏山水之景,我当初是这样想的。
一路走来,瑶里改编旧址、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葛源闽浙赣苏区遗址群、方志敏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这一块块红色的土地,一直就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到来;而我是到了每一处才知道,这里跟我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我此行不仅是来寻找我的家族之根,也追溯到了父亲的一师之源。
瑶里改编旧址: 1938年2月10日,经过陈毅的瑶里改编,皖浙赣边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1支队2团3营;后来从华苏会长那里得知,我父亲所在的红军湘赣边游击队,于1938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1支队2团1营,而1支队就是一师的前身之一。瑶里改编的队伍与我父亲的部队都是同属老2团,却原来,父亲在新四军的战斗历程是从一师开始的!弹指之间,70多年过去了,放眼望去,如今的瑶里镇风景如画,祥和恬静。
上饶集中营:从小就知道这里是国民党迫害革命志士的地方,当我真正站在纪念碑下、烈士墓前、英雄塑像前,看到茅家岭监狱阴森的刑具复制品,看到陈南鸥在关过她父亲陈子谷的“重禁闭室”栅栏门外深情凝视久久不愿离去,看到高山、冯皖民、柴晓飞等兄弟姐妹在烈士遗像前激动的神情,听到讲解员介绍宁死不屈的新四军女战士施奇烈士的事迹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茅家岭暴动突围成功的李锦阿姨是我干妈李艺阿姨的三姐,李艺阿姨当年也曾被关在上饶集中营。她们家就是著名的小港李家,当年著名的金融资本家族、和的著名家族,她们的父亲是实业家、也是革命家,当年给了新四军很大的经济支持,并把自己的多个子女送到,张爱萍夫人李又兰阿姨就是她们的二姐。走到介绍赤石暴动的图片前,我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赤石暴动参加者蔡敏叔叔,是我的铁哥们儿、军部分会会员蔡平的父亲,望着照片上蔡敏叔叔从容的神态,真没想到我认识的这位慈眉善目的长辈,曾经参与过那样气吞山河的壮举啊!要知道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大都出自殷实的人家,本可以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却宁愿脑袋提在裤腰带上闹革命,这就是革命信仰的力量,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在召唤!走出纪念馆,我抬头望着高高的纪念碑,朗朗乾坤下,谁能想像我们的前辈曾经在这里渡过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岁月!
闽浙赣苏区遗址群:横峰县葛源镇,华苏大哥的老家,闽浙赣苏区遗址群的保存完好让我们深感意外。到底是革命老区,当地政府和民众对这些革命遗址非常重视,将其作为向后辈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就是在这里创建了红色政权。三年游击战争结束后,这里的红军游击队跟各路红军游击队、包括我父亲所在的湘赣边游击队一起,被编入新四军,投入了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阳光下,黄色墙上当年的大字宣传标语清晰可见:“冲破敌人的四次围攻”,“革命的工农群众快起来冲锋挺进”。遥想当年地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老家永新,那红红火火的场面大概跟这里的情景差不多吧!那些推着自行车一直跟着我们、后来与我们一起合影的红孩子,与我父亲刚参加红军时的年纪相仿,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他们是多么幸福啊!
方志敏纪念馆:方志敏是伟大的革命家,这我从小就知道。参观了纪念馆,看到文字介绍和一件件文物、图片,更让我从心底对他充满崇敬。最令我震撼的是他被捕时拍的第一张照片,你看他气宇轩昂、凛然不屈,一身的正气。在展览中意外地看到了老2团渡江第一船战士们的照片,新野大哥、晓宁大哥、苏宁姐跟我,几位兄弟姐妹都是老2团的子弟,我们激动地在照片前合影。我参观时没弄明白为什么方志敏纪念馆会有老2团的照片,后来又咨询了华苏大哥才知道,方志敏的红十军与我父亲所在老2团1营是这样的关系: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编为红十军团(即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侦察营和部分骨干,组成了皖浙赣地区的红军独立团和各支游击队,就是后来的老2团3营。原来,方志敏的队伍与父亲所在的红军队伍有这样的渊源!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纪念塔:南昌是座英雄的城市,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起义军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就是这第一枪,使人民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正是这第一枪,引领着我们的父辈义无反顾地走入新四军这支铁军,也让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因此结缘,能够继续传承铁军精神,共同建设我们的父辈年轻时就期望、憧憬的美丽中国!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我们驻足在陈列馆那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前,找寻着父辈的身影,感受着父辈的英雄气概。看着陵平姐指着那张有她父亲身影的照片,我跟她一样激动、感慨,这是新四军英勇奋战的历史,是我们父辈投身革命的见证!参观过程中,江西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送给我一本书画册,是他们在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编撰的,里面收录了一幅父亲的书法作品,抄录的是陈毅元帅的诗作(作于1937年9月新四军改编前夕):“抗日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燕台。南方豪杰风雷动,团结救亡下山来。”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得到这本册子,实在是太珍贵了,我如获至宝!
江西行结束了,回想行程中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我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走这趟红色之旅?记得叶飞将军的孙子叶海兴在叶飞百年诞辰纪念会上说:“我们的时代,没有英雄,没有革命,但是有一样东西我们也可以拥有,那就是理想”,“我做不了一个英雄,但是我可以尽到一个后代的责任,去传颂英雄,让英雄的精神不死;我可以去理解他,学习他,借此做一个更好的人。”“如果不认识,不理解先辈、祖宗,就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能确定‘我是谁’;同样,如果不认识昨天,不理解历史,就无从理解现实,认识今天,确定我们今天走到了哪一步,我们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将来又要往哪里走。”这话说得多好啊!我们追寻父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理想、还有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因为我们要认识昨天、了解历史、感受壮烈,要知道我们的父辈是从哪里走来,明白我们这一代应该向哪里去!
在旅途中,看到华苏大哥、朱烽大哥和南宁姐关于红二代的评论,深有感触。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一些年轻人,一些高学历的精英人士,他们因为对现在共产党内的腐败现象不满,对专制独裁深恶痛绝,就因此对共产党不信任,并由此延伸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持怀疑态度。他们不知道旧中国什么样,不知道当时的劳苦大众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我们的父辈正是因为痛恨国民党的腐败,因为要拯救国家和民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才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投身革命的!我想说:你可以痛恨现在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贪官,可以对现行的某些政策表示不满,但你不能轻视那些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不能怀疑前辈们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我的父亲汪志华,未满14岁时就参加了红军。他从江西这片红色热土走来,一生追求革命、无怨无悔。他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被国民党俘虏后设法逃脱;回家养伤期间他义无反顾,一直在设法寻找党组织、寻找红军队伍,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也就是因为找到了队伍,才有了他后来跟随新四军南征北战的光荣历程。在文化大革命受迫害被关禁闭室期间,他坚信自己无罪,于50岁生日那天写下诗句:“苦酸甜辣五十载,半百诞辰遭祸灾。罪名全系‘莫须有’,是非颠倒混黑白。残酷斗争太无情,亲者沉痛仇者快。横眉冷对千夫指,昂首阔步朝前迈!”离休后,他不甘于闲适,利用一切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为少年儿童讲革命传统、帮干休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亲一生都怀着对党的忠诚,怀着崇高的信念,怀着对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坚定执着、追求真理的品格,一直是我生命航程中的灯塔,引领着我在人生的大潮中搏浪前行。
在景德镇的青花瓷钢琴前,本来脑子里想的是弹过的练习曲,看到笑眯眯地簇拥在一起的兄弟姐妹,我突然就想起了《新四军军歌》,尽管没有练习过,我仍然用拙笨的双手弹起了这支雄壮的乐曲,大家和着琴声一起唱响:“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事后好几位朋友都说,我们合唱的场景吸引了店内的客人和街上的行人,用朱烽大哥的话说:“昂扬激越的旋律和大家洪亮的歌声,镇住了当时当地的一切。真棒!”这一曲铁军之歌,是我们从小就听父辈经常哼起的曲调,是让人听到就会热血沸腾的歌声。这慷慨激昂的旋律,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
江西,红色的土地,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从这里走来。而作为铁军的后代,我们会沿着父辈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父辈们打下的红色江山,我们会守住的!
我爱我的祖国
10月19日至10月28日,我第一次参加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开展的“追寻先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的系列活动。
此次江西行是沿着革命前辈浴血奋斗的足迹,重温了那一段艰苦和辉煌的斗争历史,参观走访了瑶里、上饶、葛源、弋阳、南昌等地红色历史遗址及革命纪念馆。
寻访先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的纪念活动,使我受到深刻教育、震撼和洗礼。一路上聆听团长给我们讲解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在纪念馆的展板上有寻访团成员亲人的照片和他们在这个“特殊战场”与敌人展开过殊死斗争的事迹,有高山的亲人施奇烈士、冯皖民的亲戚张一阳烈士、有陈南鸥的父亲陈子谷的英雄事迹,使英雄们在我心中倍感鲜活,同时也为他们感到骄傲,也可自豪地说,照片上的这些人,是我们寻访团团员的亲人。以前的教育总感到历史离我们很远,而这次亲临旧地重访就感到不一样了,我看到听到的都是活生生的革命历史及老一辈人的英雄事迹和他们的高风亮节。当看到新四军3旅7团被授予老虎团旗帜的照片时,海宁大哥、毛宪大姐都把我拉过去说,看这是老虎团的旗帜,我爸就是老虎团的,他们说的激动,我看着也很激动,因为我爸也是新四军老虎团一员。看到各位兄长、大姐在微信上发表的红区之行的照片、文字,真被深深激励和感染!我们现在的红色江山是千百万烈士鲜血染红的,继承先烈的遗志和伟大精神,是我们每个新四军后代的责任。
我们此行的寻访活动,上饶市广播电视台、江西省电视台新闻联播、横源县政府网站都报道了。我很自豪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江西山水好风光
江西行有感
江西山水好风光&
青山碧水稻谷香&
物产丰盛景色美&
人杰地灵美名扬
江西山水好风光&
红色土地育英良&
冲天烈焰从此起&
南昌城头第一枪
江西山水好风光&
英雄业绩万世扬&
革命代代如潮涌&
前仆后继跟着党
江西山水好风光&
振兴中华战鼓响&
继承红军好传统&
喜看老区奔小康
江西山水好风光&
人民嘱托记心上&
烈士鲜血激励我&
责任使命永不忘
江西山水好风光&
牢记先辈寄厚望&
红色江山靠谁守&
我等永远当自强
牢记“红二代”的本份、责任、义务
这次“江西行”,主要区域在赣东北和南昌市。感受很深的是两个字——悲壮。一路走来,我们被感动着,被震撼着,被教育着……
主力失败于潮汕地区的南昌起义军,“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方志敏,牺牲了占当时总人口10%烈士的横峰县,覆灭于怀玉山区的红十军团,囚禁于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将士……
打小时候起,我们就知道,少先队的队旗、共青团的团旗、共产党的党旗、共和国的国旗,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她们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所浸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风雨如晦、灾难深重的年代,先烈们面对枪林弹雨、酷刑绞架,高举鲜红的旗帜,义无反顾,万死不辞。因为,在鲜红的旗帜上,凝结着人民的期盼,凝结着民族的希望,凝结着人类社会最壮丽的事业。土地革命时期的入党警词,十分简短,字字千钧: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入党誓词,向党和人民兑现了庄严的承诺。共和国的旗帜上,永远辉映着他们血染的风采。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这首佚名的诗篇,时常在我心中吟诵。江山靠谁守?要靠一代又一代甘于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奉献的人来守。这也是我们参加新四军研究会的緣由。新四军这面共同的旗帜把我们召唤到了一起,铁军血脉这种共同的情结把我们凝聚到了一起,传承铁军精神这个共同的事业把我们汇集到了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研究会的力量和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尽己所能做点为社会增添正能量的事,做点对人民、民族、国家有益的事,才对得起先烈,才对得起前辈,也才对得起“红二代”这个光荣称号。这是我们的本份、责任、义务。
路上,为我们服务的小万,问了我一个问题:“刘叔叔,‘红二代’、‘官二代’是一回事吗?”我对她说:“‘红二代’是红色的,是被‘红一代’教育出来的,身上有劳动人民的本色;‘官二代’是黑色的,是被当官做老爷的人教育出来的,靠着娘老子升官发财。‘红二代’、‘官二代’,绝不是一类人。”小万说:“我看你们就象‘红二代’,人多好啊!”我很欣慰。
最近获悉一个噩耗——新四军老战士、分会会员唐景雄叔叔病逝了。唐叔叔病重期间,还在整理保存的史料,并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一号工程。唐叔叔生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搞告别仪式,家中不设灵堂。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啊!唐叔叔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一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江西行”结束了,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将会沿着这条路,追寻先辈的足迹,传承先辈的精神,继续先辈的事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携手前行,努力,再努力!
此次江西行沿着革命前辈浴血奋斗的足迹,重温了那一段艰苦和辉煌的斗争历史,深受教育和鼓舞。今天的红色江山是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染红,继承先烈的遗志和伟大精神,在新时期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刘海灯)
也说“红二代”
前两天华苏、南宁、效梅就“红二代”或老干部子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我颇为赞同。
我觉得,红二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治敏感,立场坚定,对党忠诚。在老一辈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们对国家大事关心,热心,操心,从不把自己当局外人,总是自觉地将自己与党、国家、军队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看成党的机肌体的一部分,有担当,有使命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他们共同的座右铭。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立场鲜明,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砂子。尽管他们的父母可能曾经被怀疑,被误会,被整肃,被批斗,被不公正对待甚至被遗忘,他们自己也可能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和影响,但他们始终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对党从无二心。这也是为什么文革中老干部和他们的子女受冲击、受迫害最重,但文革后却抱怨最少的原因所在。
&二是做人率真,为人诚恳,行事透明,做事有原则。他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不太会看眼色,观风头,不接受“潜规则”,不为看不惯的人和事捧场喝彩,爱打抱不平,所以有的时候有点“孤立”,“不随和”,“不懂事”,有点不那么招现在的领导喜欢,甚至因此常常遭受“暗算”。这是优点还是缺点?在同事和群众中,他们还是挺受拥护、蛮有威信的。
三是有点傲气,但也不乏傲骨。他们是有点优越感,但细想一下“优越”在哪里呢?首先是为父辈出生入死的革命经历自豪,同时也为自己出生在革命家庭、有着红色的血脉感到幸福和荣耀。他们并不鄙视普通家庭的子女,而是瞧不上达官显贵、巨贾富商等的孝子贤孙和所谓“名门之后”,继承了“粪土当年万户侯”气概。尽管这些人处世圆滑、生活阔绰、教育良好,但往往不入红二代的“法眼”,不被认同。而对贫苦家庭出身的同志则比较同情,慷慨相助并不鲜见。有一点这样的傲气,有一点对不良风气的不屑,不好吗?
四是生活上不修边幅大大咧咧,作风泼辣,吃苦耐劳,穿着朴素,从不炫富(其实也无富可炫),与八零后、九零后的“官二代”有霄壤之别,极少骄娇之气。他们的家里大多配有专车,可是有几个坐车上下学?在与人交往中他们绝少锱铢必较,更谈不上占人便宜,倒是经常被人当做“冤大头”。他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大大超过在物质层面的向往,眼界和胸怀比较宽阔。
毋庸讳言,红二代里也有另类,“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哪个阶级都有异己分子,都有背叛者,不奇怪。但总的看来,我觉得红二代是一群非常可亲、可爱、可信、可交的人,
是当今社会不可多得的、不应被忽视的健康力量。
红二代们,继续努力吧!只要我们自己不打败自己,没人能打败我们!
朱烽真情同感,写得太好了!华苏也是有感而发,说出了我们的肺腑之言。从小我就记住一段话:有人说我们干部子弟特殊,我们就是要特殊的为人民多做贡献,特殊的不计名利,特殊的为党的事业而献身。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发现很多干部子弟也是这样,不为做官,不为发财,不计名利,像我们的父辈那样,默默为党奉献。这是老一辈的教导,也是我们作为接班人的自觉行动,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和贪官们站在一起。这就是红二代。(张南宁)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牛德军 &戈继军
走进方志敏纪念馆,想起儿时读过的《可爱的中国》,一个清贫的共产党高官;走进上饶集中营旧址,拜读无数英烈的事迹,一群无畏的新四军战士;走进瑶里华仁寺,敬听陈毅将军瑶里改编的故事,一支抗日救国的新四军队伍;走进葛源苏区遗址群,懂得红色根据地为什么能存在,一块“光荣的模范苏区”……
这几年,我们从鲁南到苏中,从苏南到赣东北,我们追寻着父辈的足迹,我们追寻着新四军的根。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声,葛源苏区的土墙灰瓦,瑶里改编的抗日宣言,上饶牢营的血迹囚语父辈从这里走过来,新四军从这里走出来,抗日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燃遍了长江南北。
今天,这里已是青山绿水,旅游景区,但是,那红色的火种,依然熊熊不息,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一次次的寻根重访,一次次的激励鞭策,一次次的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新四军的后一代;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
走进红色历史的圣殿,
&&&&&&&&&&&&&&&&&&&&&&&&
站在革命先烈的面前,
&&&&&&&&&&&&&&&&&&&&&&&&
眼前呈现先辈可歌可泣的章篇,
&&&&&&&&&&&&&&&&&&&&&&&&
耳边响起先辈为真理献身的呐喊。
&&&&&&&&&&&&&&&&&&&&&&&&
&&&&&&&&&&&&&&&&&&&&&&&&
点点侵入在心田,
&&&&&&&&&&&&&&&&&&&&&
&&&&&&&&&&&&&&&&&&&&&&&&
熊熊燃烧在胸膛。
&&&&&&&&&&&&&&&&&&&&&&&&
这就是我们的父辈,
&&&&&&&&&&&&&&&&&&&&&&&&
不畏流血牺牲
&&&&&&&&&&&&&&&&&&&&&&&&
为心中坚定的主义而战,
&&&&&&&&&&&&&&&&&&&&&&&&
这就是我们的铁军,
&&&&&&&&&&&&&&&&&&&&&&&&
不惧敌顽重围
&&&&&&&&&&&&&&&&&&&&&&&&
为民族存亡而奔赴抗曰救国的前线。
&&&&&&&&&&&&&&&&&&&&&&&亲爰的兄弟姐妹,
&&&&&&&&&&&&&&&&&&&&&&&&
不要忘记他们,
&&&&&&&&&&&&&&&&&&&&&&&&
忘记了他们
&&&&&&&&&&&&&&&&&&&&&&&&
意味着忘记了我们红二代的根源;
&&&&&&&&&&&&&&&&&&&&&&&&
亲爱的战友同志,
&&&&&&&&&&&&&&&&&&&&&&&&
不要忘记过去,
&&&&&&&&&&&&&&&&&&&&&&&&
忘记了过去
&&&&&&&&&&&&&&&&&&&&
&&&&意味着我们后一代的背叛。
&&&&&&&&&&&&&&&&&&&&&&&&
&&&&&&&&&&&&&&&&&&&&&&&&
深入改革举步维艰,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
&&&&&&&&&&&&&&&&&&&&&&&&
&&&&&&&&&&&&&&&&&&&&&&&&
&&&&&&&&&&&&&&&&&&&&&&&&
我们重任在肩。
&&&&&&&&&&&&&&&&&&&&&&&&
&&&&&&&&&&&&&&&&&&&&&&&&
红旗高举迎风展,
&&&&&&&&&&&&&&&&&&&&&&&&
军号吹响震云天,
&&&&&&&&&&&&&&&&&&&&&&&&
让我们为中国梦的实現而攻坚,
&&&&&&&&&&&&&&&&&&&&&&&&
让我们为红色江山的守卫而奋战。
&&&&&&&&&&&&&&&&&&&&&&&&
为了我们从父辈传承的信念,
&&&&&&&&&&&&&&&&&&&&&&&&
为丁我们从小就立下的誓言,
&&&&&&&&&&&&&&&&&&&&&&&&
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
&&&&&&&&&&&&&&&&&
&&&&&&&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
江西行——见证两代风流
今年的“追寻父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之“江西行”,与我们这些老俵血脉的团友,当然有着更深刻和更实际的意义。今年是父亲百年诞辰,途中又都恰逢我父亲与华苏会长父亲的诞辰日,必然又有着特别的感触。我只回过老家一次,江西也没来过几回,但一踏上家乡这片红色的热土,亲切之感便扑面而来:乡音、乡情、乡食……非常感激华苏和全体团友,陪我一起纪念了父亲——江西吉安万安人、走过长征的一名普通红军战士郭雾。与华苏等老俵团友同感,“父辈的足迹”真真实实就在我们的脚下!若父亲们泉下有知,一定会倍感欣慰。“重访革命老区”也让那一代人的风流英姿在我们面前一一展现,激荡着我们的心胸,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景德镇,这个在世界眼里似乎是中国化身的小城市,瓷器——CHINA,二者合二而一。父亲喜欢故乡的瓷器,却不重“青花”独喜“粉彩”,是因父亲开朗,活泼,火热的性格所致吧,选物总以大红为首。我受其影响,穿衣购物也多不取冷色。父亲难得回一次江西,费力巴拉带回一堆瓷器,大都是“万寿无疆”类,只少数镂空青花。现今,已由我们兄妹分别保存着几只留念。赶上瓷博会,我精心选购了一个青花挂坠,上面图案虽非粉彩,但金粉勾勒出彩蝶飞舞,倒也符合父亲性格。青花乃景德镇四大瓷器之首,又是中国瓷器之经典,而半块破损瓷盘的造型又凝聚着历史沧桑。一路挂在胸前,似开始了与父亲的对话。
瑶里小镇,山青水美,古朴秀丽。石板、小桥、流水、老屋、白墙、砖雕……趋步街巷,宛若画中,令人心旷神怡。沐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却见河中数尾红鲤悠闲漫游,甚是欢欣。打小就听父亲叨唠江西赣州的荷包鲤鱼,今日一见,虽非赣州,依然惊喜。感谢质朴的村民,见我高兴,视我知音,抛下几勺饭粒将红鲤们引进,便于我细看拍照。
不过,瑶里风光令人陶醉,流连忘返,瑶里承载的红色历史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不能忘怀,尤其华苏团长对瑶里镇应该有着更深切的情感。1938年初,三支红军游击队汇集瑶里由陈毅领导进行部队改编和整训,华苏的父亲刘毓标是其中的领导人之一。“瑶里改编”旧址2000年被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进一步提升为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并没有被好好维护。旧址内破败杂乱,几只啄食的母鸡在门前溜达。不过,随着社会正气的上升,相信这种局面会得以改善。
吴苏宁为华苏在门前拍照留念,还特意留下门框对联中的“风流”二字。苏宁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萌发了我此行新的感悟。红二代、军旅作家、上将刘亚洲多年前创作了一部小说《两代风流》,说的是一个共和国将军,父子两代英雄事迹的故事。望着华苏的英姿,想到他一门父子三位将军,为民为国,浴血奋战,兢兢业业,清正廉洁,至今兄弟二人仍在为父辈革命事业的传承,为新四军研究会工作无私奉献着,他们父子不正是创造了这样的“两代风流”吗?并试想,此行的兄弟姐妹以及研究会的大多会员们,那个又不是如此呢?“江西行——见证两代风流”就这样在我心中逐步形成。
在瑶里改编纪念碑前,我们五位有着江西血脉的老俵后代(刘华苏、江西媳妇张南宁、吴苏宁、汪效梅和我)合影留念。应该说,这是我此行中非常珍贵的一张照片。南宁的父亲,是高风亮节、功勋卓著的张藩将军,他塑造了勤奋好学、平实无华、嗓音优质的南宁。在我心中,她是我们一师分会的“百灵”,合唱队的组建发展她功不可没。苏宁,为了给江西后代照相,竟差点忘了自己。自打江西行开始组团,她辛苦勤奋的身影就开始活跃在大家眼前,直到大家即将登上返京的列车,在与她拍手告别的时刻,心里真是感动。汪效梅,以前并不熟识,认识她,应该是在美丽典雅的青花瓷主题餐厅,她灵巧的双手在同样典雅美丽的青花瓷钢琴上弹奏出雄壮的乐曲,带领大家引吭高歌“新四军军歌”,传递出当今社会最正义的声音,感动了餐厅所有人。懂她,是她的那段话:“你可以痛恨那些贪官,可以对现行的某些政策表示不满,但你不能轻视那些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的确,我的家乡井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瑶里是新四军的改编和整训地,它同样塑造出了中国革命的代代“风流”!&&&&&&
知道“上饶”,是因为那个集中营。和大家一样,自小“上饶”就是冰冷、恐怖、血腥、惨烈的代名词,提起它不寒而栗。然而,今天站在高大威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走在干净整洁、静谧肃穆的烈士陵园里,撞击胸膛的只有震撼、悲愤、感动、惭愧……面对心中无比崇敬的英灵,强忍嚥下了止不住往外涌的泪水。
在阴暗的牢房门外牌子上,赫然看到南鸥父亲陈子谷的名字——这位越狱斗争的领导者,望着那似还留有前辈余温的两排通铺,感觉与他们是那样的贴近。陈子谷,这位视富贵与我如浮云的泰国华侨,我党杰出的革命战士,一生中经历了多少磨难,艰辛与委屈,却始终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忠心耿耿,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这种精神在当今是很多年轻人无法理解的,我总认为,原因是他们成长在这三十年来的革命传统教育缺失的断层带里,拜金。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带领他们去理解,去发扬继承革命传统,去追求理想,而我们以前做得是太不够了。敬佩南鸥,在照顾年迈病重的母亲的重负下,带着心中的沉重与思念,努力挖掘、挽救、整理着父亲那些人的史纪资料,为慰藉英灵,彰示后人,完成着传承的重任。
高山姐在父亲的未婚妻、伟大的施奇烈士的塑像前,带着父亲、施奇二位烈士的那些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们的嘱托,一次次地深深鞠躬,反复抚摸着被她称为“阿姨”的塑像基座和无比厚重的“施奇”二字。这万分虔诚和纯情的膜拜让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动容。施奇烈士作为女性,她承受了世上最残忍最非人的凌辱与摧残,可她对革命信仰的忠贞没有丝毫的动摇,她说在革命面前我是清白的。是啊,正如华苏所说,她是我们心中最圣洁的女神!听着高山大姐这位革命烈士的后代,向记者娓娓述说着父亲与施奇阿姨两位烈士凄美而悲壮的爱情故事,我和同伴们与高山姐,泪水流在了一起。高山姐对电视台记者说,施奇阿姨没有后代,我愿意做为她的后人,继承她的革命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将革命事业发扬光大。这肺腑之言感动了我们,相信经电视台传播后同样能感动社会上的每一位听众。我们喜欢高山姐开朗温和的性格,和她童子功底灵活美丽的身姿,但她那份对革命长辈的深情和传承先烈们未竟事业的责任感更令我们敬重。
张一阳,这位中国早期著名革命家张太雷年仅18岁的亲生儿子,一个那么鲜活年轻而又坚强的生命,也是这样被极其残忍地杀害在这里!他的亲属、我们的兄弟姐妹恽晓虎、冯皖民和柴晓飞等为他献上了花圈。
在茅家岭监狱旧址旁的幽静处,还建有一座独立的坟茔。近身细看,它的主人是我们原福州军区保卫部的李副部长,一个从这里越狱而出的幸存者。依照他的遗愿,经民政部特批,亲属们将他安葬与此。他的儿子也是我们的会员。想必是这位前辈忘不了那腥风血雨的战斗岁月,当他走完了自己的全部战斗历程后,坚持回到这里,永远陪伴着那些未能一起逃出魔窟,牺牲在这里的患难与共的昔日战友们。
安息吧,伟大的英灵们,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方志敏,我们这一代人打小就崇拜的英雄。叶剑英元帅盛赞他:“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楓。”他的《可爱的中国》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他为革命事业甘于“清贫”的高风亮节为众人所景仰。参观方志敏纪念馆,我尤为感慨朱烽大哥关于“清贫”的理解和论述:“清贫,是一种精神,并不是要厮守贫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渝,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清贫不是贫困,而是富有,清贫是精神的富有……”没有厚重的学识和严格律己的品行修养,是不会有此番的高深见地的。去年“苏南行”,朱烽大哥带领自家兄妹祭典先辈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至今令团友们感动。我和魏薇与朱家姐妹有张合影,朱家妹子逢会带了几次才交与我。在长辈的教育下,在大哥的影响下,做人做事如此严谨,足见其家风之优良。这次南宁跟随朱大哥“苏中行”,也颇有体会。朱大哥一路事无巨细,对大家个个照顾有加,彰显出无愧大哥的风范。朱大哥,再显“二代风流”!
在我们的队伍里,在父辈以生命和热血创造出的“一代风流”的光环映照下,这一个又一个的红二代,哪个不是在拼力塑造着第二代的风流!看吧,戈继军、牛德军,为研究会的工作象蜜蜂一样辛劳着,哪回活动不看见他二位憔悴的倦容。在老虎团父辈的照片前,柴晓飞、毛宪和周家兄弟留下后代们自豪的身影,他们哪个不是工作岗位上的精英!这一路,可敬可亲的毛大夫细心呵护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包括我自己。章卓娅,我的老首长的后代,章兰云,我的小战友,姐妹俩一路快手出着好文、好片;顾国樑,倾心相助健在的老父亲去完成烈士的遗愿;文勤精采的摄影作品;“二哥”任海京忙碌的“大炮”……他们父辈的名气有大小,他们自身的职务有高低,但细说起来,哪个父辈不有着九死一生,惊心动魄,可歌可泣,英勇献身的战斗经历;哪个后代不有着栉风沐雨,勤学耐劳,含辛茹苦,艰苦奋斗的坚韧路途!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红二代”,和父辈站在一起,那就是“两代风流”!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行程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在当年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枫林村,这个有着红色历史,有着浪漫好听的名字,有着参天枫树的清心幽静的古朴村庄,我们碰到一群可爱的村童,这些孩子们个个不仅衣着靓丽,每人还都骑着一辆色彩鲜艳的自行车,随着我们的队伍走到哪跟到哪。我与他们交谈了几句,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为了慰藉他们孤独年幼的心灵,每个人就都有了这套行头。唉,老区的孩子们仍生活得不易啊!若不是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贫富悬殊还是这么大,谁愿意背井离乡,抛家舍亲地出外求生呢?可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些孩子们是那么地热情活泼,无私好客,有求必应!文勤亲切地送了他们个美妙的名字——地陪,我们老俵话:地陪仔仔!生活不易的老区孩子们依然有着老区人的质朴纯良啊。当年他们的祖辈们义无反顾地倾其所有支援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创造了枫林村的红色历史,也塑造了一代人的风流!今天听着孩子们那一声声“二哥”的亲切高呼,我们看到了希望。“二哥”海京说,穿上军装他们哪个不象当年的小红军!是啊,谁能说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会再塑又一代的风流呢!
看吧,数风流人物:红二代、红三代、红四代……&&&&&
我们是个革命大家庭
寻访过程中,团里兄弟姐妹的许多好人好事给我一次次感动。毛宪大夫对身体发生不适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周家兄弟、旗手皖民等每天帮助大家提拿行李;南宁在大巴上组织大家高唱革命歌曲;北燕给大家做的篇篇专业“广播”;赵岩在下车处搀扶真理大姐;朱烽兄、卓娅、高山、南宁……写出的一篇篇高质量、寓意深远、鼓舞人心的纪念文章;各组组长认真负责开展工作;苏宁不辞辛劳为大家热心服务;华苏会长对寻访活动精心策划、具体指导、身体力行,并结合父辈的革命经历给我们讲述生动、鲜活的闽浙皖赣苏区、新四军的革命斗争历史……,这一场场、一幕幕都生动体现了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一师分会是革命的大家庭,一师分会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正是因为这些正能量,我和我的姐妹、夫人自愿申请加入一师分会,希望在一师分会这个组织里感受亲情、学习研究父辈革命历史,把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弘扬、传承下去。
我期待再次与兄弟姐妹重逢、再次参加寻访前辈革命业绩的活动!
我们是个革命大家庭。《新四军是个革命大家庭》。每次寻访必唱的歌。我们的团队很团结友爱。团结就是力量。
表扬毛宪医生!还有陵平姐!还有周警官!冯皖民经常帮大家往车里放箱子,老低头弯腰的,有时还碰了头,仍然在为大家服务。其它组的同志也都在互相帮助,帮助往楼上提行李。
共同的信念让我们聚在一起,这支队伍像一个大家庭。我们二组的两位组长(前后任)周氏兄弟发挥了男性的优势,为我们全组女生拎箱子(当然有时也不限二组女生),两位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也让我们二组女生享受了一路被人呵护的感觉!
昨天上午,我因左下腹部疼痛,在山上坐了好一会儿,渐渐缓解,等赶上大部队时,已经比返回的时间晚了。后来我告诉了毛宪,她让我先试排空大便。今天我按要求做了,不料又是在下山时发生左下腹部绞痛。我告诉毛宪,她看到我脸色不好,一方面继续详细问诊,一方面用力按我的足三里穴位,并让我多喝水。过了一会儿,我被更剧烈的疼痛袭来,毛宪赶紧联系准备安排我到附近医院。也许是各种措施起了作用,我的疼痛渐渐消退。当我回到队伍中正常行进时,我深深感谢毛宪和其他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尤其要对毛宪点个赞!
给随队医生毛宪点个赞!
毛宪是我们五组的团员,江西行走了七八天,队伍中的病号开始多了起来,一下车吃饭,毛宪手里就拿着一个包,我看这个花包有点大,问她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她说,都是药。这次病的症状都差不多,也许是肠胃感冒,腹泄、发烧、呕吐,关健时刻,毛大夫一声声关切的话语,让人感到即温暖又专业,对症下药,让人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毛大夫点个赞!
共同的信念让我们聚在一起,寻访团这支队伍像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一起走访寻根、一起拍照留影、一起爬山观景、一路上欢歌笑语。很多人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当我病了的时候毛宪大姐细心给我治疗,当我不能吃饭时,组里的成员都为我担心,当我身体好了的时候,大家都开心地说,你可好了有精气神了。皖民大哥经常帮我把行李放到车里,为方便爬山和照相两不误,组长大哥在爬山前给我做好拐杖。在看一些纪念馆的展版时,认真给我讲解当时的历史。真正显示了我们是兄弟姐妹们,一路同行,情深谊长。
谢谢江西小老表小万(注:小万即万玲,是我们依托的江西长青国旅安排为寻访团服务的小同志),对工作很负责任,做得很好。感冒了,嗓子哑了,还给我们讲解。一路上对我们很照顾。尤其是对我这个病号照顾得很周到。陪我提前回到车上。我得到了休息,病情好多了。
汪效梅、张南宁、朱烽:
谢谢小万!你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较丰富的文史哲素养,周到的职业礼仪!喜欢你!像自家的孩子一样那么可亲!可爱!我们没说什么客气话,是因为已经把你当自己人了。
感谢大家,这一路带给我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温柔随和的美女小万细心周到的服务,感谢组织者老兔、苏宁、戈姐等各位的精心安排,这一行每一天都很难忘!
了解历史、受到教育,江西行收获多多。有点不舍得这最后一天过完……
三次随行的感受
我有幸连续三次随一师分会“追寻父辈足迹 重访革命老区”寻访团出行,从“苏中行”、“苏南行”到这次“江西行”。原以为新四军一师的战斗历程和我父亲所在的浙东纵队的战斗轨迹不太相同,很多红色故地与我没有直接关联,可能情感共鸣有限,在寻访活动我做的是旁观报道的准备。没想到三次寻访行程下来,我不仅被一师分会寻访团真诚的“追寻父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的红色行程所吸引,而且感觉深深融入一师分会寻访团的兄弟姐妹当中,共同追寻、学习、感受让我们的情感交融、提升和坚实。
寻访活动让我受益收获太多,三次难忘的行程中,学到记住的让我了解历史长知识;听到见到的让我开阔眼界充实人生;而寻访过程中那些场景、那些激动和感动,最让我难忘。这些历程,让我更多的去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新四军艰难历程,逐步去读懂什么是铁军精神,从而理解我们的父辈。
第一次“苏中行”时,我加入研究会时间不长,对新四军的历史知识贫乏,在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参观时很盲目,参观中感受不很多,很羡慕对新四军战史和人物侃侃而谈的后代。跟着新四军老战士储渭叔叔一路追问,听着后代们讨论,才对新四军和父辈那些往事有了些认识。那一次,看到新四军老战士和后代对革命老区和家乡人民感情很深,在纪念馆参观、烈士陵园瞻仰,苏中老区人民的热情和为老区学生送光明场面记忆犹新。初次体验了一师分会的寻访活动,作为铁军的后代来重访革命老区,感觉非常兴奋,回来发了多篇感慨的博文。
第二次是“苏南行”,再一次感受到红色寻访活动价值所在。出发前就阅读分会准备的手册,加上途中刘华苏团长讲课,提前就对那些参访纪念场馆了解了很多,又熟悉了很多同行的兄弟姐妹。苏南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丹阳“挺纵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挺纵后代恽晓虎、束陵平、柴晓飞泣不成声的发言和朱烽兄妹在茅山纪念碑前洒酒祭英魂的场面。那一次寻访也找到了与我父亲北撤后、渡江前相关的战斗足迹。共同的情结让我和苏南行同行兄弟姐妹们情谊加深,也充分感受到了寻访活动对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的重要性。回到北京,再遇到共同寻访的一师分会的兄弟姐妹,感到是那么亲切。在研究会开展的活动中,我们配合工作都很愉快和谐,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寻访情”缘。
第三次的“江西行”,从期待中启程,在感动中归来。之前,我对江西与新四军历程的关联知之甚少,寻访活动又成为我的一次学习机会。在风景秀丽的瑶里新四军改编旧址、在充满悲愤的上饶集中营、在葛源“苏维埃模范省”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方志敏烈士的家乡弋阳、在打响第一枪的英雄城南昌,瞻仰、参访,不停地学习、交流和感受,寻访到红军与新四军一师血脉相连之源,了解到与新四军历史紧密相关的结合点,增强了对方志敏等革命英烈的景仰和敬佩。在飞驰的大巴上,有华苏团长主讲的红色课堂,有团员们的拉歌联唱,有字正腔圆的随行记广播……华苏团长带头,朱烽、南宁、卓娅等人不顾旅途疲劳,连夜写文发到微信上,使大家及时分享和交流。“学习、感动、受教育”
,让江西行一路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这次在江西我有个感慨,对传承弘扬父辈的光荣传统也是需要有个认识过程,而寻访活动就是最好的促进。作为后代,很可能有错过了解父辈革命的经历的机会,但是,通过寻访系列活动,很多后代在努力地弥补着遗憾。
“苏南行”回来,陵平姐的文章《我为什么流泪!》,我印象很深,文中讲述了作为女儿对父亲生前革命历程了解不够而引起的遗憾。苏中行拍陵平姐在纪念馆照片里找“年轻时妈妈”的镜头,这次再次拍到陵平姐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辨认父亲早期参加革命照片的镜头。江西刚回来,她就从父辈留下东西中发现了一本记录着寻访团中多名后代父母的名字的花名册,深夜发给他们看。这次一起同行的好朋友汪效梅是江西籍老红军的后代,去之前她也对父亲当年的所属部队情况不十分清楚。江西行中看到她特别注意与父亲有关联的信息,就她父亲所属老2团的相关问题不断地请教华苏团长和团友。我注意到她参观时专注的神情,寻访归来她也是收获很多,写出了一篇很有感情很激情的文章。
正是寻访活动给了后代们追寻父辈革命历程的机会,促使后代们认识到传承弘扬父辈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并付诸于行动。三次寻访中我看到了最典型的例子:第一次苏中行,多个纪念馆有南鸥父亲陈子谷将全部继承的海外遗产捐给新四军的事迹介绍。可是,我再想了解其他事情,南鸥自己也不太清楚,她也后悔父亲在时没有了解太多。第二次苏南行,看到南鸥带着父亲写的两本书,一路上对照重访的路线查父亲书中的记载,特别注意寻找她父亲足迹所至。回京后她很长时间才写了一篇感想。第三次江西行,我眼中的南鸥感觉与往不同了。她父亲是上饶集中营茅家岭暴动的领导者、幸存者之一。在上饶,她庄重地参加祭奠仪式、流畅地接受当地新闻媒体的采访,明显地看到她对父亲的了解增多了。我拍到了她在父亲住过牢房栅栏前凝视的特写。回到北京,她很快就写出一篇很感动人的文章,写她父亲和父亲的狱友、写她当时的心情,她说:“那是我在现场的真实感受……”。三次寻访,我和她接触最多,我看到了她的变化,深切感受到追寻父辈足迹的寻访活动对她的触动和推动。每个寻访团的成员,都是在这样一次次现场版的革命传统大片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寻访活动不仅是研究会会员在追寻父辈的足迹,而且是在重访的途中做着宣传铁军精神的事情,表明我们新四军研究会正在为传承弘扬铁军精神做着努力。每到一处纪念场馆,我们的会标横幅和红旗一打开,就会吸引人们驻足观看,有的人也来拍照或跟着观看。一次,我们打开横幅合影时,就有人前来围观拍照,其中两个老人过来询问:你们是什么组织?什么样的人一起出来?他们说,新四军我知道,新四军的将领粟裕打仗最棒、所向无敌!当他们了解情况后,主动去对华苏团长说:“你们组织得真好,把后代们联络到一起去了解父辈的战斗历程,是件好事!做得好!”在革命老区葛源、在方志敏纪念馆,老区孩子们热情地跟着我们参观,我们和老区的孩子们一起唱红军歌曲歌、说笑,他们好奇、单纯的目光看着千里迢迢专程来到老区的这群人,他们可能也会去探问:他们专程来这里看什么?为什么要来到红军驻扎过的地方?红军和新四军有什么联系?这群人的来访,一定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跟随一师分会寻访团出行这三次,经常在寻访途中被感动被触动,寻访的过程也是对我本人的教育和激励,追寻革命前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让我增见识、长知识,加深理解父辈为革命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为传承弘扬继续多做工作的信心。三次寻访活动的锻炼,也给了我抢拍报道图片的机会,活动场面、观展表情、跟踪抢拍、画面搭配……虽然水平有限,但是似乎一次比一次得心应手。
三次寻访活动,还有个大收获是结识了一群有着共同情结的兄弟姐妹,寻访团中多数是年长于我的大哥大姐们,他们学识、风度、气度让我极其佩服,他们的豪放和幽默让我欢乐,他们的善良和爱心让我受益,寻访团里始终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气,就像每次寻访途中必唱的那首歌名“新四军是个大家庭”,我们新四军后代的兄弟姐妹也是亲密团结、情谊深厚。
每次行程都很难忘,每次行程都很期待。真的很感谢一师分会的领导和兄弟姐妹,破例给了我这样难得的机会,你们的精心计划和周密安排的寻访活动确实很精彩,我很幸运能与你们同行。
虽然在江西行的途中我就向苏宁提出我和夫人、姐妹入会的申请,并得到华苏会长的肯定答复,但是当得知11月6日分会办公会议正式接纳我们的消息后,仍旧感到那样的兴奋……
我们要求加入一师分会的理由是再简单不过,要求加入一师分会的愿望是再正当不过。在中华民族遭受日寇铁蹄践踏、山河破碎、人民危亡的紧急时刻,我们的父母和千千万万爱国热血青年一样,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他们选择了跟共产党走,跟新四军走!来到新四军,进入一师的序列,站在一师的光辉旗帜下,南征北战!在党组织和各级首长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下,逐渐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共产党员。在一师分会里,有许多我们父母始终尊敬、爱戴的老首长、老领导,更有许多一同浴血奋战、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和同志。当我们和父母的老首长、老战友的子女相见、相识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述。这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血脉相连的骨肉之情啊!我们就像找到了“根”、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难道还有什么能够比这更让我们有震撼心灵的感觉?!
一师分会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吸引着我们!这个集体的二代兄弟姐妹充满激情、活力和正能量,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年逾花甲,但是他们满怀雄心壮志,豪情不减当年,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大家一次次参加
“追寻父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的活动,学习、传承铁军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那样强烈!互相关心、照顾、搀扶、帮助的手足之情那样真诚纯朴!一路高唱革命歌曲、吟诵毛主席诗词和长征组歌的激情那样炙热!寻访所到之处,一师分会的旗帜高高飘扬,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对外展示了铁军传人的良好精神风范。这个集体的工作班子是非常得力、卓有成效的,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报酬,义务承担了大量具体、细致的日常工作,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使人感动,值得好好学习!这个集体的领导是想做事、能做事的好领导,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团结兄弟姐妹、熟悉精通党史军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好的领导班子,才使一师分会的各项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参加一师分会,来到这个革命大家庭,使我们感受到“天下铁军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亲情,我们仿佛如同父母当年参加新四军那样,又进入到一师的战斗序列,站在一师的火红旗帜下,随时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我热爱一师分会这个光荣集体!我为能够成为一师分会的一员感到骄傲、自豪!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流凯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