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捉禾花雀价格好

[濒危掠影]恭喜吃货们,禾花雀终于被吃成了濒危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935197人加入此小组
禾花雀,更正式的中文名叫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 ,英文Yellow-breasted Bunting。今年11月1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名册把它从VU上调到了EN(濒危),就是大熊猫所在的那一级了。其实它的数量比大熊猫还是多好多的……问题是这个数量掉得实在太快了。它是这样的…………才怪。人家是这样的啦:禾花雀其实是一种分布特别特别广泛的鸟。遗憾的是,吃货的分布更加广泛。而且这是一种候鸟,冬天绝大多数会固定飞到南亚东南亚的这块栖息地越冬。而这里的吃货又特别的密集。[浙江苍南县,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正在解救被困在捕鸟网上的禾花雀。由于南方食用禾花雀的流行,捕鸟人在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甚至更北的地区就开始截流迁徙的禾花雀,贩卖到广州。 图/CFP ]2000年8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就将禾花雀列为三有物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不久以后,广东省将之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禾花雀也是国际候鸟保护合约中的保护鸟类之一。但是,还是木有用……饭店里一只禾花雀随随便便就能卖上几十数百块钱……除了盗猎,农田损失导致的越冬栖息地损失也是大问题。但是很多没有被打扰过的栖息地里种群也出现了快速的降低……IUCN归结为半途拦截捕杀所致。IUCN网站上列出了如下记录:从1992年起,佛山市三水区仅每年禾花雀美食节就捕杀数千只。 (Gao Yuren 1996)1997年该行为被禁,但是禾花雀黑市依然存在,佛山一个黑市一天之内就卖出了约1万只。(Chan 2004)由于南方资源枯竭,捕鸟人向北迁移,2008年浙江省一次行动就收缴了4300只。 (per M. Zhang in litt. 2013)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提到:十几年前,生活在广东村县的不少人,还见过数万只禾花雀迁徙的景象,但现在成群的禾花雀已经寥寥。种种禁令之下,禾花雀的批发价却从最初的六七元涨到了30元一只,而在食肆,价格还要翻倍。不少人开始专事贩卖这种珍贵的小鸟。黄令坚就是其中一个。“人们吃禾花雀,一吃就是十几只,一桌下来,吃百十只已经是常态,餐费轻松过万”。他说。一位出席过禾花雀宴席的广东官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高档酒楼,加工好的禾花雀一只售价在60至80元左右,配上高档洋酒,一桌人吃上百只毫不费事。苹果日报的报道: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說,觀鳥會紀錄,1959年元朗屏山水稻田區,曾有多達3,000隻禾花雀,是香港有史以來最高。今日香港農田越來越少,觀鳥會去年9至11月在塱原復耕的水稻田,只錄得約30隻禾花雀。所以,咋办?虽然IUCN定了濒危,但是IUCN红名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而不管是三有名录还是省级保护,级别都实在太低了。比较直接的思路当然是改变保护级别、加大执法力度、还有宣传。如果能上调到国家二级,那应该能至少遏止一部分捕杀。养殖也是个好办法,但是这货很难养,而且养起来了恐怕某些吃货也不认。但是禾花雀背后真正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经济体系的不兼容。三禾宴(禾虫,禾花鲤,禾花雀)传统本身其实谈不上有什么错,这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做农田的伴生物种,属于比较“正常”、甚至近乎“可持续”的野味,比起深山老林里弄出来的那些“野味”已经好过太多。但是这种正常是在旧的经济体系下,农民兼职捕雀打牙祭那种方式。现在我们有了市场经济、专业分工和长途运输。本来禾花雀从捕捉到烹饪到食用这是一套完整的民俗,现在民俗只剩下“吃”这一环,其余的都变成了商业行为。而只管吃的话太省事儿了好吗!现在不差钱了,想吃多少吃多少不是吗!正是这样一种剥离,使得禾花雀自成一个小产业,捕猎者甚至散布到北方去半途拦截。既然对于食客来说禾花雀只剩了“菜”这一个身份,那就没有什么因素能限制它的消费了。一种本来无害甚至可能有利(禾花雀会吃掉一些稻谷)的风俗,失去了节制,就会对一个物种造成毁灭性打击。一百多年前,旅鸽绝灭。如果回到两百年前,全世界没有一个鸟类学家会相信旅鸽这么数量众多的鸟竟然也能绝灭——但是他们也没有见过旅鸽商业捕捉能发展到何等地步。但愿禾花雀不要步旅鸽的后尘吧。
+ 加入我的果篮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我是在不知道小型雀形目鸟类有什么好吃的....吃鸡不更过瘾么?
真是有病……物以稀为贵,吃稀有的、不常见的动物已经成为身份的隐性象征……病态的观念。
有啥好吃的。。。这种东西能有肉么
有啥好吃的。。。这种东西能有肉么
这玩意,真的不是麻雀么………………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我是在不知道小型雀形目鸟类有什么好吃的....吃鸡不更过瘾么?
这么萌怎么忍心呐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这么小的小雀雀都不放过。。。
智能科学专业
引用 的话:我是在不知道小型雀形目鸟类有什么好吃的....吃鸡不更过瘾么?典型的“野味更有营养”。。。嘎崩脆鸡肉味。。。
真是有病……物以稀为贵,吃稀有的、不常见的动物已经成为身份的隐性象征……病态的观念。
那么在这种小鸟的迁徙路线上建立“观鸟保护区”,通过让当地人成为“观鸟导游”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这种小鸟保护……可操作性强不强?
从分布广泛到濒危么。。。想起旅鸽。。。其实或许可以考虑养殖肉用雀或推广替代品?感觉鹌鹑及乳鸽应该差不多。。。
引用 的话:我是在不知道小型雀形目鸟类有什么好吃的....吃鸡不更过瘾么?我们这边有迷信在怀孩子前吃一些野生鸟类或者蛋的具体说法不详,只是看到过不少次了。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吃货的力量很可怕啊。。。
这么小还不够塞牙缝吃着有意思?其实相比吃,我更想养啊……啊我知道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 =
科普爱好者,科学松鼠会成员
分子进化硕士
南粤国无脑吃货一生黑…
好想哭。。。
一声叹息!
软件工程师,网路安全从业者
是什么传统让吃货偏偏盯上了禾花雀?
生态学硕士
引用 的话:这么小还不够塞牙缝吃着有意思?其实相比吃,我更想养啊……啊我知道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 =+1,不过这养来观赏性一般
如果蟑螂老鼠苍蝇蚊 子也是好吃的就好了......
引用 的话:从分布广泛到濒危么。。。想起旅鸽。。。其实或许可以考虑养殖肉用雀或推广替代品?感觉鹌鹑及乳鸽应该差不多。。。养殖的他们不一定要吃,这年头靠吃野味装b的很多
所以野生鸟类的捕捉解禁就是要他们命啊。。
引用 的话:我是在不知道小型雀形目鸟类有什么好吃的....吃鸡不更过瘾么?野鸡,各种雉被吃的不少啊。。嗯 还有松鸡
嘴贱啊嘴贱~~~
原来这货就是《食神》开场的禾花雀啊,竟然这莫小!!
最贱,冷漠无爱心~
传说中美味到极致的某种圃鹀已经灭绝了貌似
这么小有多少肉啊喂= =|||
引用 的话:这玩意,真的不是麻雀么………………麻雀也是二级保护动物呢。。。。
30元一只,为什么没有人养殖呢?
记得在某杂志上看过介绍这种美味小鸟的,整只烤熟之后一口吃掉,感受那一小口滚烫醇香的脂肪从食道滑下,食用时要用一块花布盖住食客的头部。见In the Devil's Garden 这本书中关于法国总统密特朗最后的晚餐一节,作者是Stewart Lee Allen
记得初中电脑课的时候学front page老师布置作业自己做一个网站页面.老师给了个模板,名字是爱鸟报,内容当然是保护小鸟了..然后我就做了个吃鸟报,介绍如何煎炸炖炒禾花雀...
引用 的话:麻雀也是二级保护动物呢。。。。麻雀是三有吧。。不过我看到的保护力度都。。呵呵。。张网的张网,弹弓气枪什么的一起上,没人管。。。要是这些人再瞄准麻雀开吃说不定也能吃成大熊猫。。
额,以前我好像有吃过啊
引用 的话:麻雀是三有吧。。不过我看到的保护力度都。。呵呵。。张网的张网,弹弓气枪什么的一起上,没人管。。。要是这些人再瞄准麻雀开吃说不定也能吃成大熊猫。。根本没有执法力度和保护意识99%的人知道大熊猫东北虎是国宝,而99%的人也基本除了这几样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意识也没有,在餐厅里净找“野生稀有”的点;大熊猫东北虎在心中也只是一个符号罢了
引用 的话:我们这边有迷信在怀孩子前吃一些野生鸟类或者蛋的具体说法不详,只是看到过不少次了。吃了雀类要长雀斑!
超声波无损检测员
在广东的很多地区都有吃这种鸟类的习惯。我个人是不喜欢吃的。来自
本人作为一名广东人,十分讨厌那种乱吃野生动植物的!留点资源给子孙后代吧!
引用 的话:根本没有执法力度和保护意识99%的人知道大熊猫东北虎是国宝,而99%的人也基本除了这几样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意识也没有,在餐厅里净找“野生稀有”的点;大熊猫东北虎在心中也只是一个符号罢了嗯,估计哪家饭店有了熊猫肉也只会争着点吧
吃货并不可怕,可怕的事有钱有权的吃货
这货太萌了吧!!
……这么小的鸟还有人吃,人类真是可怕这鸟一直就是VU啊……好像只在亚欧大陆分布,不过为什么我在北美还有见过的感觉?顺手编辑一下wiki……
电子工程硕士
引用 的话:我是在不知道小型雀形目鸟类有什么好吃的....吃鸡不更过瘾么?引用 的话:这么小的小雀雀都不放过。。。引用 的话:典型的“野味更有营养”。。。嘎崩脆鸡肉味。。。其实很好吃, 我小时候这也不是什么稀罕货。而且这小家伙吃秋粮是害鸟,我是被这样教的一到季节就很多,麻雀都没这么多但一年一年少,起码我是20年没见过,这年头麻雀都少了听说以前——400年前,北美的龙虾会在海滩堆龙虾墙吃货们手下留情,帮助保育,不然又一个好吃 的生灵离开我们!!谈起渡渡鸟我就万分遗憾
引用 的话:其实很好吃, 我小时候这也不是什么稀罕货。而且这小家伙吃秋粮是害鸟,我是被这样教的一到季节就很多,麻雀都没这么多但一年一年少,起码我是20年没见过,这年头麻雀都少了听说以前——40...要是美国人连旧约一起遵守的话,龙虾就安全了
电子工程硕士
引用 的话:要是美国人连旧约一起遵守的话,龙虾就安全了那时候奴隶才吃龙虾
小时候吃过,很香脆,可是后来吃了炸小鸡,觉得除了没那么脆之外,没什么特别。建议培养一种脆小鸡代替这个玩意,以免再次禽流感。
引用 的话:我们这边有迷信在怀孩子前吃一些野生鸟类或者蛋的具体说法不详,只是看到过不少次了。难道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意思?
引用 的话:难道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意思?无非应该就是大补性器官、生殖器官的吧。。。增加生男机率之类的说法吧。
首先声明:本人吃过这东西,不觉得好吃,更不赞成任何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作为在珠三角水乡片区居民,有必要讲讲这边的情况:本地在秋季的传统是吃三禾宴:禾虫,禾花鲤,禾花雀前面两位放下不说,就说这和花雀,今年本地的行情是卖到45-55元一只,吃的话一般是一打一打的上扑捉方式:由于小鸟需要水草茂盛的地方作为迁徙路线的加油站,所以本地人习惯于在稻谷收割后,仍旧留一块水田,秧苗插得特别密,并留有足够的水,吸引小鸟来这里休息并扑捉。怎么捉?灰灰大网吧那块水田罩住,一点鞭炮,群鸟惊飞,自投罗网。由于人类捕杀,这东西现在越来越少了,珠三角的农田也不多了,就转移到粤东、粤西后来全国人都知道这东西买的贵,于是乎从西伯利亚到华南的漫长迁徙路线上,都有人捉,捉到了用飞机运过来,省的小鸟自己飞过来了。另:为什么要吃这个东西?因为本地人迷信,觉得这东西那么老远飞过来,个头又那么小,肯定耐力超强生命力顽强,于是乎迷信的觉得这东西大补,能壮y balabalabal……再次声明,本人吃的小鸟都是酒桌应酬时被人硬塞的,自己其实是非常抗拒吃这些东西的……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觀鳥會籲港人拒食禾花雀
2013年 11月 27日 00:00    香港商报
    濫捕致瀕危 10年內或絕種
    觀鳥會籲港人拒食禾花雀
    【香港商報訊】記者何加祺報道:廣為港人熟悉的「禾花雀」,一直被廣東人當作「野味」補品,每逢冬天便成為餐桌上名菜!每年被人們大快朵頤的「禾花雀」數以十噸計。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昨日正式公布「紅皮書」的最新修定指出,由於受到過度的非法濫捕,「禾花雀」已從「易危」升至「瀕危」物種,在未來10年內更有機會絕種。香港觀鳥會指出,令「禾花雀」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內地仍有非法及合法大量捕捉及栖息地被破壞,建議內地應加強執法及監管,阻止牠們的數量下降;而港人可以做的,就是拒絕食「禾花雀」。
    
    促內地嚴執法禁捕獵販賣
    「禾花雀」的正式學名為黃胸X,主要在歐亞大陸的北部繁殖。每逢秋季牠們會集體遷徙,在亞洲南部及東南亞地區過冬。因牠們多在稻米收割后在南方的稻田食禾穗,故得名「禾花雀」。過去在盛產「禾花雀」的粵省鄉鎮,曾大搞「禾花雀節」,利用挂起的網在稻田大量捕捉「禾花雀」后,即時放在水中淹死,然后作為上菜奉客。其中最著名的「禾花雀宴」,更是十多味菜餚,每味都由「禾花雀」作主菜。
    達瀕危級與黑臉琵鷺并列
    據介紹,黃胸X曾是西伯利亞一帶其中一種數量眾多的候鳥,但在過去20年,在大部分的繁殖地均被發現數量劇跌。在芬蘭,最近3年更沒有錄得任何黃胸X的繁殖紀錄,有報告更推算在2000年至2010年間的黃胸X數量下跌最少達70%。此外,在過冬地亦同時顯示牠們的數量不斷下跌。
    在本港,黃胸X曾是其中一種常見鳥類,在1959年曾有3000隻的紀錄,但至千禧年代,最高紀錄卻只錄得25隻。該鳥類在2004年被列為近危級別、在2008年被列為易危級別、今年更升為瀕危級別,與黑臉琵鷺并列,境况堪虞,若再不阻止,該鳥類會在10年內滅絕。
    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中國項目)傅詠芹稱,由於中國人進食野味的習慣一直未有改善,雖然現時內地有《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保護牠們,但內地非法及合法大量捕捉黃胸鷺的情况持續惡化,市面仍有不少黑市販賣及烹調「禾花雀」;加上有傳吃「禾花雀」能壯陽補腎,故仍有不少人進食。但她強調,進食該鳥有補身效果毫無科學根據,呼吁市民停止進食。
    吁加強教育保護栖息地
    傅詠芹又說,除了非法捕捉外,栖息地被破壞亦是另一個導致牠們成為瀕危動物原因。因在農田使用農藥,會令牠們數量劇減,加上牠們遷徙群體龐大,一旦在栖息地被大量捕捉,便會對整個種群數量造成嚴重影響。
    該會建議內地應嚴禁捕獵及販賣,并加強執法與舉報途徑。另外,對民眾進行教育宣傳亦很重要,應從小教導他們不要吃野味。
    
(來源: ) 編輯:是一种常见的候鸟,的特性是什么呢?下面详细介绍这种小鸟的生物特性和反之特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是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它们可大量地消灭害虫,可减少人类施用农药量,从而可减少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是人类实施“绿色食物工程”的有力保证。是国家林业部首批公布的“三有”(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野生动物。1只禾花雀1年觅食的害虫数量等于5个农民1年灭虫数量的总和。
但同时,禾花雀也啄食稻谷,被农民认为是讨厌的。
禾花雀学名,俗名:禾花雀、黄胆、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英文名:Yellow-breasted Bunting。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鲜亮的。
禾花雀,是一种候鸟。身形个小肉厚,肚的羽毛呈淡黄色,羽肩斑白,每只重四、五钱,被人们夸大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称为“天上人参”。
禾花雀,一般喜欢在田间稍微高处或芦苇从中呆立,它可以泡禾花雀药酒,广西的一个特产就是禾花雀酒。禾花雀身比麻雀要娇小,外表比麻雀好看,属杂食鸟,越小越容易养活,可喂米饭或任何食物杂碎,最好多喂些小虫小蚱蜢,另外面包虫也很不错。
繁殖期雄鸟顶冠及颈背栗色,脸及喉黑,黄色的领环与黄色的胸腹部间隔有栗色胸带,翼角有显著的白色横纹。亚种ornata额部多黑色,且比指名亚种色深。非繁殖期的雄鸟色彩淡许多,颏及喉黄色,仅耳羽黑而具杂斑。雌鸟及亚成鸟顶纹浅沙色,两侧有深色的侧冠纹,几乎无下颊纹,形长的眉味浅淡皮黄色。所有亚种均具特征性白色肩纹或斑块,以及狭窄的白色翼斑,翼上白色斑块飞行时明显可见。虹膜-深栗褐;嘴-上嘴灰色,下嘴粉褐;脚-淡褐。叫声:于突出的栖处鸣唱,缓慢而音高,且变调多为上升音调。叫声为短促而响亮的金属音。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及达斡尔(Dauria)至中国东北;越冬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亚种ornata 繁殖于中国东北。两者迁徙均纵贯中国而至中国极南部、台湾及海南岛越冬。大量的鸟被捕捉并作为一种称为“禾花雀”的食品而出售。
鸟类网猜你喜欢:
鸟类网推荐阅读: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22:50:16 | Processed in 0.59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禾花雀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