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玩游戏闪屏是怎么回事卡扎回事

多云 14℃~29℃
6人去过这里, 0条目的地点评
还有一些指南信息,等待你来补充~
卡扎(Kaza)是位于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Spit山谷区的一座小城,它是Spiti的行政与交通枢纽,也是Spiti区域最大、最发达的小城。
卡扎推荐行程
卡扎汽车站
卡扎交流区
热门最新精华
这个城市暂时还没有高质量游记,来做第一位贡献者吧~
西班牙给人的印象,如同照耀在这片土地上的阳光,明媚而热烈,如同夏日的Sangria酒,清爽、甜美、随性,令人不觉便醉……
“如果旅行者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从容、自在的安排生活和旅程,那里就可以称之为旅游城市,而西班牙无疑是一个旅游国度。”——楼主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楼主和老婆大人在西班牙闲逛了九天,虽然没有国内的年味,却能从容的感受这个多彩并友善国家的风土人情。在调整完时差后,抽空整理下旅行的点滴,开个新帖与众人分享。最主要的,是强烈推荐西班牙,希望能成为看帖的各位的下一个目的地。
爱情一样的战争
“War, like love, is a temporary form of madness. And to participate in it fully, a person must become temporarily mad. 战争,就像爱情,是一种暂时性的疯狂。如果一个人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必须让自己在那个时候变成一个疯子。”
在利比亚的时候,Jack对我说过这么一番话。过去十几年,Jack去遍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去的战场。当然,是作为记者。
记得我看见过这样一道选择题:“哪部电影最能形容你的今年?”那些密密麻麻耳熟能详的电影名字总让我无从下手,哪一部都有点儿像,哪一部又都概括得不太全面。
2011年,我会果断地选择——《卡萨布兰卡》。
我没有别的选择。
4月到5月,7月到9月,总共89天,我把2011年的1/4扔在了北非那个叫做利比亚的地方。利比亚冲突持续半年,我在那儿呆了3个月。
作为一个人,如果你生活的地方发生战争,那么你很不幸。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你在职业生涯中遭遇过一场战争,并且身处其中,那是你的幸运。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3月份,利比亚开战,我那点想成为战地记者的梦想被点着,之后燃烧,让我不得安宁。
“如果利比亚还需要派记者,我愿意前往。”我给亚太中心站站长高丽萍主任发封了邮件。
几天后,4月18号,印度时间早上6点,我还在睡梦中,接到高主任的电话:“梦,台里决定派你去利比亚,去班加西!”坦白说,当时我蒙了。
虽然我一直说我是因为想成为战地记者才成为记者的,但是当梦想变为现实,我却不得不忐忑。因为那个梦想太沉重了,我得挽起袖子,拿好姿势,稳稳地,而且漂亮地接住。还没启程,我就已经给自己打包装好了巨大的压力,并且一路上不离不弃。
就这样,我第一次在出差的行李中装上了防弹衣、头盔、防尘眼镜、压缩饼干。
对了,接到电话的那天,是我的27岁生日。
人生,总是这样就纵横四海了。
17岁那年,我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离开家开始上大学,认定那是我人生中转变最大的一年,今后恐怕再不会有。20岁那年,我进入中央电视台开始实习,又觉得这肯定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后来,25岁准备驻外,26岁成为驻站新德里的央视记者,我都不再那么想了。我知道,后面总有什么在等着,别把话说绝了。
人生有点儿像玩游戏,打过这一关意味着下一关更困难。可要是打不过这一关,接下来的都没的玩。
我猜想,每名战地记者心中都是不安定的。一度想写个关于利比亚的爱情故事。不过我能写出来的故事一定是发生两名外国记者身上,他们经历了战争的血腥残酷,感受到命运的戏剧性和巧合,享受过短暂相聚的火花,最后不得不面对已知的离别,经历从此无法重叠的人生,和今生无法再相见的痛苦。那些关于爱情的所有过瘾的元素都可以放在这个故事里。可若是自己去经历,就是肝肠寸断。
在利比亚的3个月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差不多每天晚上都会被打枪吵醒。我可以习惯不被枪声吓到,但始终没有做到不被枪声惊醒。只是到后来听到半夜枪响后我会开始判断:哦,这是AK47,或者是M16,是常见的步枪,没关系,继续睡。然后某一个晚上听到的枪声并不常见,于是就得强迫自己清醒几分钟,再辨认一下,然后确认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以至于离开利比亚之后,一听见放鞭炮,我就会警觉地看看窗外。认为那是枪声是我的第一反应,甚至成了条件反射。只是不知道它会在我身上持续多久。一开始,我觉得很苦恼,后来,我学着和这样的神经敏感和平相处。
城市里的每一声巨响都能把我打回利比亚。
可实际上,战争让人最印象深刻的从来不是枪声或者炮声。有人说,你对一个地方印象深刻,多半是因为在那儿的人,生活在当地的人,或者和你一起在那儿的人。
所以,提起利比亚,我的眼前总会出现很多面孔,那是些黑头发高鼻子皮肤颜色很深的年轻人,他们拿着枪,黑溜溜的大眼睛藏在深深的眼窝里,看着我。
5月份,在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我们去了一户当地人家采访。一家若干口人生活在一栋三层小楼里。我们走进房子,看见大人和孩子在客厅的沙发上坐成一排。我觉得其中一位看上去13、4岁的小伙子很有意思。不是因为他活跃,而是因为他太不活跃,不仅不怎么说话,而且始终笔直地坐着,双手平整地放在大腿上。我试图和他交流,他倒是并不拒绝。
“你平时喜欢干些什么?”我蹲在他面前,问他。
“踢足球。”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想踢足球。”回答问题的时候,小伙子的眼睛会闪烁地看我一下,然后迅速移开,继续目视前方。
“你多大了?”
“16岁。”
“如果现在你的年龄合适,你会上战场么?”
“会,一定会。我非常想去。”这个时候,小伙子把脸转向我,眼睛正视我,没有再移开。我无法确定,那究竟是他心中最坚定的信仰,还是直到这个问他,他才能确认这样地回答是正确的,是能登大雅之堂的。
而那样的眼神,在班加西并不少见。
回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我无法入眠。凌晨4点,我开车出门,漫无目的。之后,在北京的每一天,我都会和朋友们见面,在时髦的餐馆吃饭,在咖啡馆聊天,在酒吧小酌。那些和我相识近了10年无话不谈的朋友们在我面前说着孩子,房子,各种八卦。我接着他们的话题,和他们一块儿说笑,然后酒杯相碰。可我从没觉得我真的参与了那些话题,我甚至不觉得我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不真实,正常的生活让我觉得不真实。这样的情绪我不感到诧异,我在利比亚的最后时期感到自己应该尽快回到北京,因为我离开正常的生活的时间太长了。我害怕回不去。而最终,我的身体距离那个北非国家十万八千里远,可心理上,似乎从未离开。
“你必须强迫自己参与你的朋友们的话题,并且喜欢他们所说的那些。”在利比亚的是时候,Jack曾经告诉我。
直到近两个月之后的10月,我在某一天猛然意识到,刚离开利比亚的那半个月,我曾轻度抑郁。只是当时并不愿面对,不愿给自己任何“战后综合症”之类的心理暗示,想都不愿去想。但是过后回忆起来,在那些日子里,其实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真心高兴。想想有点后怕,那时的感觉,像失恋。
也许那时我应该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可是医生会对我说什么呢:你太投入了,这些时光太忙乱了,慢一点,停一停。
可是,我怎么能停下来呢?在行走中又怎么能不投入呢?
不断地收拾行李,再打开行李。不断地熟识一些人,再不断地和那些人说再见。不断地努力融入一个地方,再不断地头也不回地登上飞机离开。这就是我的生活。在从事记者这个职业的7年时间里,一直如此。其实,如果我和那些地方那些人都是点头之交,那么在离开的时候就不会太伤感,再见也比较容易说出口。怕就怕短暂交往相谈甚欢之后的告别。你对他们有了感情,每一次离开,便都是情感上的抽离,没法儿有不带走一片云彩般的潇洒。
当我回到驻在国印度,坐在德里空荡荡的房间里,望着刚拎回来懒得去收拾的两个大箱子,想起利比亚青年的面孔,班加西的枪声,米苏拉塔的废墟,的黎波里的日落。我明白,有些回忆没法压箱底,必须收捡出来,让它们流进我正常生活的缝隙里。
我就像刚从身手不见五指的电影院里都出来,外面的眼光未必多刺眼,但是我需要时间适应。
后来,在德里,我相识了几位曾经在阿布扎比驻站的记者,相谈甚欢间,一位美国姑娘给我看她手机里的照片,照片翻转,一面利比亚过渡委的“三色旗”赫然屏幕上。
“这是利比亚!”美国姑娘说。
“嗯,今年我在那儿呆了3个月。”我说。尽可能的把这句一带而过。
“哇!”美国姑娘开始大声招呼周围所有的记者,“她今年在利比亚呆了3个月!”
“利比亚怎么样?”大家纷纷问。我真没想到我还会这么大张旗鼓地说起这个话题。
“说这个话题,我得多喝几杯,哈哈哈哈。”大家跟着我哈哈大笑。可我是认真的。
离开利比亚之后,有人问我:还看关于利比亚的新闻么?
我说,利比亚对我来说,就像一位刚分手的情人,我特别想知道他的消息,又有点害怕知道他的消息。
其实在我第一次离开利比亚的时候,这个想法就在我脑子里。第二次去利比亚,我曾经把这个说法告诉过Jack。
“经历过的战场可不只像个前任情人。他应该还是个才华横溢,穷困潦倒,脾气暴躁的诗人。和他的爱情是美好热烈的,和他的未来却是不可能的。而当你离开他,在海边和朋友们觥筹交错,你甚至会有点内疚,因为他还在那个阴冷空旷的土地上,挣扎。”Jack说。
人们说,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就是一声叹息。因为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埋葬。利比亚对我来说,就是那么一个人,不管是前人恋人,还是诗人,总之,在离开他之后,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将成为叹息,串成一首关于战争的旋律,那首歌曲里有我的微笑,他的言语,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回忆。
新增29楼,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景视频
【12楼】关于线路确定
【1楼】部分景点价目表(2014.1月底时价)
【24楼】塞哥维亚景点google earth实景图
引言:此次出行,参考了穷游很多人的攻略,也参考了很多人对景点的评价,在此一并谢过。带着老妈出游其实并不轻松,因为腿脚慢、关注点不同所以我的线路和景点选择也许不够代表性,仅为大家了解景点最新门票价格做个功课。
131205格拉纳达-阿尔汗布拉宫门票EUR 14.30含1.30欧的网上预订费
140123马德里王宫门票EUR 10.00
140123普拉多博物馆中文语音导览租借费EUR 5.:00免费档
140124塞戈维亚阿尔卡扎城堡门票EUR 7.00
140125托莱多大教堂门票EUR 11.00中文讲解免费
140126圣多美教堂EUR 2.50格列柯名画
140127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门票EUR 8.00
140128塞维利亚大教堂门票EUR 8.00
140130加泰罗尼亚音乐厅门票EUR 18.00含英语导游
140130巴特略之家EUR 21.50含中文语音导览
140131圣家堂门票EUR 14.30含1.30欧的网上预订费
140131古埃尔公园门票EUR 8.00 
需要注意的是:
1、阿尔罕布拉宫即便在淡季去最好也先买好票,因为王宫是要提前预约时间的;
2、圣家堂在淡季其实没必要现行购票,地铁出来没什么人排队的;
3、古埃尔公园(也有书称奎尔公园)2013.10开始收费啦,如果不是带小朋友去玩,就不推荐了。
我们的线路是上海至迪拜转机到马德里,马德里取车-塞戈维亚-托莱多-科尔多瓦-塞维利亚-格拉纳达还车,飞往巴塞罗那,巴塞罗那火车至马德里,马德里飞往迪拜转机回上海。
以下正文仅供自己做个记录,:)
春节序曲之西班牙组曲DAY1:马德里,不思议!从太阳门广场市政府门口的零起点标志开始就迷路了,原本东方广场王宫的方向硬生生徒步到了希比雷斯广场,好在一路欧洲风情景色宜人,在哪儿都是景。
去喜碧类似广场就沿着这个小熊走,一路能看到很多漂亮的建筑
因为去图书馆下手晚了,目击者和lp都没借到,所以一路用的都是龙门书局的《完全自游西班牙》和中国旅游出版社的《西班牙玩全指南》,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个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赶上晚六点的免费普拉多,借了中文导览,25幅画,紧紧张张2小时。还有很多事先功课做好的没找到,看来逛美术馆不能贪便宜。
也终于碰到了传说中的小偷,手法果然不如咱们这里的专业人士高明,脱衣挡臂,一眼识破,有意思的是小偷还挺好心来指路,方向还是正确的。
烤蔬菜、烤红薯、土豆饼挺好吃,生火腿据说还不错。
第二天一早阿托查火车站取车奔赴下一站——塞戈维亚。
在這裡跟貝爺開始波斯之旅
設拉子篇 (更新中)
伊斯法罕篇
-----------------------------------------------------------------------------------------------------------------------------------
伊朗初印象
伊朗,一提这个词,或许在你脑海中便会浮现以下负面的形容词:战乱的,独裁的,拥有并试图滥用核武器的,反美的,经常有示威游行,暴力冲突的,支持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偶尔冒出个正面点的词语就是“石油” 。的确在西方媒体描述中,伊朗几乎便是流氓,恐怖主义的代名词。而这就是我们通过有限的资讯所认识到的伊朗!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一提起去伊朗,那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会非常诧异,觉得伊朗根本不值得去旅游,而且是一个邪恶而又危险的地方。其实你们都忘了,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波斯。正是波斯那几千年的文明以及那古老的神秘符号一直呼唤着我踏上那神秘的土地。
肉身未曾到过波斯,灵魂却早已被波斯深深牵引!
神秘从签注开始
一拿到伊朗的签注,吸引我的不是那古老的波斯文,那1391的年份瞬间让我定格。作为最早采用阳历的文明古国之一,伊朗采用从麦加迁徙到麦迪娜)为伊朗历纪元元年,并以春分为每年的第一天。迷人的波斯文化怦然来袭,让我更加迫不及待的去了解这神秘的国度!
出发,波斯 终于坐上了从东方巴黎飞往中东巴黎的飞机。九个小时的飞行,4.5小时的时差!只为了那迷人可爱的波斯猫,为了那美伦的粉红清真寺,为了逝去的辉煌历史,为了神秘的祆教,为了面纱下神秘的小昭,为了一千零一夜的传说,为了隐藏在古老土地上的神秘符号,为了看不完的千年历史!波斯,我真的来了!
此次乘坐的是伊朗马汉航空,登机后女士都必须包好头巾 。空姐当然是最标准的示例。
一觉醒来,已经穿越波斯古国。揉揉昏睡的双眼,拍拍黝黑的脸蛋,问问自己:我真的踏上这神秘的土地了吗?徐徐升起的朝阳,迎面而来的微笑,古老神秘的波斯语,这一切陌生又亲切的,是的,我真的到了!
这是我在伊朗拍到的第一位伊朗友人,飞越6441公里,在亚洲的另一端邂逅,这是我俩的缘分,即使这辈子我们就只有这一次擦肩,只有这一声问候!
接下来的波斯之旅,我又会遇到怎样的奇遇?怎样的你呢?
前面一次搞乌龙发错板块,管理员很忙,只能另起炉灶再发一次
2楼有直达电梯,请移步向下看下去,带领大家进入薄荷的美食和好玩地方。
LZ已经去过三次菲律宾,但第一次发帖,因为实在是高人太多了,就不想在来献丑了。 但这次去薄荷及长滩之旅,发了好多微信,有很多朋友说我这次的美食之旅比较有吸引力,让我把比较有特色的食物介绍和比较有趣的地方发给后面需要去的旅友看看,所以鼓足勇气发一次贴,大家随便看看吧。一切都是去年宿雾大促开始的,当时有10元国际段机票,我和朋友商量后抢购了今年六月中旬的国际段机票,算下来每人四百不到人民币,来回国际段带15公斤行李票一个。后来在11月又把最终目的地确定,本来想通过马尼拉转机到泰国或马来西亚去玩的,因为LZ已经去过二次菲律宾,把最热门的长滩和薄荷都玩过了。但是因为十月份发现有旅友因为签证问题(不能在无菲律宾签证和发达国家签证情况下转机)被阻领登机牌事件,就放弃了转战别国的想法,多次入境签证好贵,没意思。后来国内段又出现20.88P的宿雾便宜机票,所以把目的地最终定于薄荷和长滩各五天之旅,因为朋友没有去过薄荷,所以就当回顾游吧。最终五程机票七百多搞定。四程宿雾,一程国内段飞龙(果然有被取消,不太靠谱的飞龙)。签证是亚航淘宝搞定,保险美亚搞定,别的帖子都有过详尽的说明,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换菲律宾币还是劝大家带美金过去换,不用在国内换太多,美金的汇率一向比国内好。航站楼底楼大门口就可以换到,如果到市区的大商场汇率就更好了。因为本次照片拍的不多,主要是提供后来者各种非常规信息,所用照片有的是前二次去的,主要是把各种安排行程做个总结。美食是我们这次的宗旨,吃货伤不起
旅行的诱人之处和人生无异,就是有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本以为自己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要么是在埃及金字塔下,要么是在南非好望角上。想不到,非洲大陆的第一脚,居然踏在北非小国突尼斯。
突尼斯的面积不过与山东省相仿,在广袤的非洲陆地实在排不上号,但她又如此变化多端,景象万千,像个身材娇小却风情万种的美女。突尼斯盛产油橄榄,国土的形状也有点像个竖立的橄榄。橄榄的顶端正对着浩淼的地中海,底部却已是撒哈拉沙漠的北段。突尼斯之行,就让我们从大海开始,向沙漠迈进吧。
面向大海的西迪布赛
如果要为突尼斯之旅找一个起点,没有比西迪布赛(Sidi Bou Said)更合适的了。这个离首都突尼斯城东北20公里的小镇直面地中海,座落在一个高高的悬崖上。这里,差不多就是整个非洲大陆的最北端了,扑面而来的海风或许还带着对面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风味呢,坐船过去也不过个把钟头的行程。不过,来到西迪布赛,可不单是来看海的。沿着细密的鹅卵石路往小镇的深处走去,你会惊异地发现,这里的每一幢房子似乎都商量好了,一律白墙,一律蓝窗,一律让九重葛千缠万绕,紧紧相连,直面阳光,直奔海洋。
柳席咖啡馆
西迪布赛的别名就是“蓝白小镇”。这里的房屋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大门用宝石镶嵌,熠熠闪光,精美绝伦。窗户如密线细针织就的面罩一般,以防窗内的女主人被楼下的行人看到。只是,窗也罢,门也罢,再风采各异,却一色地蓝,幽深但不故作镇静,宁静却彰显个性。而那片片白墙,让地中海的阳光照射得耀眼而慵懒。拜访蓝白小镇最好的时辰是傍晚,夕阳洒一片金黄在墙上、窗上、树叶上、“柳席咖啡馆”用柳席铺就的长椅上,连端上来的鲜榨橙汁都格外鲜艳。
蓝白小镇的创意来自一个德国贵族。艾兰治男爵1912年来到西迪布赛,买下一栋俯瞰地中海的阿拉伯风格的别墅,花10多年用他喜欢的安达卢西亚风格去改造它,把这蓝窗白墙的房屋命名为“星光之家”。此后,在他的倡议下,突尼斯政府规定西迪布赛所有的房屋都要保持和星光之家一样的基调,这才有了今天著名的蓝白小镇。这一片片蓝窗白墙体现了突尼斯文化的智慧:窗是欧洲的,墙的非洲的,蓝是大海的,白是沙漠的。
迦太基废墟——3000年前的城邦
如果说西迪布赛展示了现代突尼斯的包容,与其紧邻的迦太基废墟则彰显了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迦太基(Carthage),这个历史课本上读过的名字实在离当代中国人太过遥远,那是将近3000年前古老的腓尼基人建立的城市。腓尼基人是精明的商人、优秀的工匠、非凡的水手,他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地中海沿岸,逐步取代了式微的古埃及,渐渐强大到惹人生恨的地步。东游西荡的腓尼基人不太热衷于建立都城,但迦太基是个例外。迦太基建城的时间一般被认为是在公元前814年,比古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还要早38年,而大名鼎鼎的罗马城还无影无踪呢!腓尼基人的狡黠再次体现,传说建立迦太基城邦的是一位逃难至此的腓尼基公主。根据当地土著人的习俗,外人来此占地不可超过一块牛皮的面积。想不到聪明的公主把牛皮剪剪剪,剪成又细又长的皮条,把皮条围一大圈,迦太基,就建在这里!
迦太基的马赛克
今天,我们站在一片废墟前,感慨迦太基连一根牛毛的地方都不再拥有。那些断壁残垣,需要你的想象力去填补成一个在当时威震地中海的城邦。在一个圆锥形的山坡上,这里是剧场,那里是有下水道的民居,这边是沿街的商铺,那边的大道上,曾有许多用于作战的大象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过。不过,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很多遗迹,都不是迦太基的,而属于它的征服者——罗马。那些高高的大理石立柱和硕大的石雕头像,在这片迦太基废墟上出土,但却是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在那个年代,迦太基和罗马是针尖对麦芒的两个势力。两大强国长期对峙,斗争了六七百年,虽然迦太基也诞生了像汉尼拔这样的伟大将领,他曾率领上百头大象翻过阿尔卑斯山去攻打罗马,听来仿佛是天方夜谭,但罗马笑到了最后。公元前146年,罗马军队攻陷迦太基,对这个和他们缠斗了几个世纪的对手,一了百了的办法就是斩尽杀绝。罗马人也确实这么做了,他们屠杀了能找到的每一个腓尼基人,摧毁了矗立在那里的每一个建筑,让整个城邦连同迦太基文明从地球上消失。
安东尼浴室
征服了迦太基后,罗马人在一片废墟上建设自己的城市。他们把这块跨越地中海的飞地叫做“阿非利加省(Africa)”。今天,我们用这个名字命名整个非洲大陆。罗马人的生活究竟如何?不妨去迦太基遗迹不远的安东尼浴室(Anthony’s Bathroom)看看。这个庞大的公共浴室建在地中海边,规模与上海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大浴场相比都不逊色,结构更是繁杂:更衣室、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残砖废瓦上的雕饰和花纹精美华丽,而几根像烟囱一样高高矗立的石柱彰显着往昔的富贵,那是安东尼浴室休息厅的柱子。如果说古罗马曾经诞生过太多伟大的哲学思想,那一定是罗马哲人在地中海边裸身净体,呼吸着海风,遥望高高的穹顶的产物。
突尼斯城俯瞰
突尼斯的历史与现实相距不过十几二十公里。从迦太基废墟往西南驱车刻把钟点,就到了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Tunis)。这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拥有近100万人口,虽不像纽约东京上海那样充斥着摩天大楼,但依然布满了规划工整、新旧相错的建筑群。宽敞繁华的布尔吉巴大街(Ave Habib Bourguiba)一头连着美丽的突尼斯泻湖,一头连着阿拉伯麦地那老城(Medina),两边林立的商店最多的就是咖啡馆,咖啡是突尼斯人消磨时光的最好伙伴。和其它城市一样,阿拉伯老城记代表着这个北非国家的伊斯兰化历史,但离老城不远的一座天主教大教堂则记录了突尼斯短暂而影响深远的当代史——19世纪末,统治突尼斯领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奄奄一息,法国人跨越地中海,乘虚而入,把突尼斯归为自己的管辖地。在此后的50年内,法国一直试图把突尼斯变成一个欧洲风格的国家。直到二次大战之后,北非各国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956年,出于战略考虑,法国认可了没有石油的突尼斯独立,但最终也没有保住隔壁的“石油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今天,你如果觉得布尔吉巴大街有巴黎的痕迹也不用吃惊,毕竟突尼斯通行法语,宾馆早餐的面包也和法国一样多种多样。
突尼斯城麦地那的小巷餐厅
布尔吉巴大街
让我们暂别喧嚣的突尼斯城,沿着东边的地中海,往这个国家的中南部进发。突尼斯的丰厚历史和文化在那里呈现独特的情致。]
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双好鞋,带她去她想去的地方。”这个夏末初秋,一双舒适的夹角拖带着我,跟随着老公,走了一段红-白-蓝的旅程。
距离领证已将近一年,这时候才用蜜月的名号旅行,连大使馆收材料的签证阿姨都很疑惑。其实我和老公都不是爱过纪念日的人,只是要出国玩儿,不给一个名义还是很难下定决心。
记得08年左右看了一对小夫妻的旅游日记,实实在在的给我种了一把圣托里尼的草,从那以后,一张梦幻般的圣托里尼图片就一直留存在电脑里,时不时设置成桌面养养眼。所以这次的旅行不用说圣托里尼一定是必去的一站。至于另一站,就在西班牙和德国之间选择;本来挺难抉择,一来很想去西班牙看高迪的建筑看教堂,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浪漫的新天鹅堡,恰巧得知新天鹅堡正面墙体要修缮到年底,好啦,这下好决定了。
天秤座很容易摇摆的性格着实给我的旅行计划添了麻烦,真正做起功课才发现,即使二十天只去两个国家,美好的地方也太多,时间太少,很佩服那么多十几天去五六个国家的驴友~~ 好不容易总算定下了行程,欧冠小组赛抽签结果一出来,老公却又耐不住激动的要去伯纳乌看皇马-曼城的比赛,直接导致巴萨和马德里两个城市的安排要调整,还要改签巴萨飞马德里的机票。sigh。。。谁让我出了大部分的主意呢,总不能不给家里掌柜一点说话的权力吧。
最终行程就是下面这样啦。
9.15 - 9.17 barcelona
9.18 - 9.23 madrid及周边(segovia, granada)
9.24 - 9.26 athens
9.27 - 10.1 santorini
10.2 - 10.3 paros
10.4 飞机回北京。
暂时没有关于这个城市的问题,提出你的问题,在这里让我们大家帮助大家~
暂时没有穷游er结伴去这里,发帖找个旅伴吧~
暂时没有好友点评过这里,去关注更多点评达人吧~
热门旅游目的地
相关旅游目的地
/link?url=IOy_mIi6OIV3j69jHjEg58qUK7MhPio_NPeShPdhvnVnBkmTwpkNJ8ttSaB6rY8p伊朗卡扎王朝服饰_伊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974贴子:
伊朗卡扎王朝服饰收藏
骆驼炮兵大使亚美尼亚女士波斯王后及侍从Fath Ali波斯卡扎王朝国王(沙阿)马背上吸烟的官员神职人员司仪
水烟,香甜可口,
和土耳其奥斯曼差不多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没声音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