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台湾生死书 令计划》的碟子?

第三方登录:请问除了《西藏生死书》以外,索甲仁波切还有哪些作品?请把那些作品的名字全都奉上。_百度知道
请问除了《西藏生死书》以外,索甲仁波切还有哪些作品?请把那些作品的名字全都奉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生命是一种修行(西藏生死书+生命之书+不是为了快乐)(套装共3册)
其他类似问题
西藏生死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是缘起还是缘灭 觉醒法师论金融危机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类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贪婪和执着,滋生出种种有违规律、不择手段的不当行为,不当行为的积聚,因此而形成“共业”。   金融危机来了,世界因此陷入一片恐慌,人心因此而变得躁动不安,社会因此而趋于萧条。猛然间,人们发现,世界的繁华竟是如此脆弱,人们的信心竟是如此不堪一击,金钱和财富竟是如此虚幻不...
浏览(1342)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对谈
日,《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来到正在举行佛七的农禅寺,在庄严而彷如海潮音的佛号声中,与圣严法师展开一场别致、深刻而又幽默的对谈。两位当代佛教重要精神领袖,对生死、业力、空性与禅法心要等汉藏佛教重要的观点,进行互相探索、学习与理解的过程。&
谁在今天生日?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先互相致赠自己的著作给对方,彼此还交换了签名。
在签下日期时,圣严法师提到当天是4月1日。索甲仁...
浏览(1509)
如何修持正法
太桥旦曾堪布 著
修行十善业
修行护佑生命, 不杀生命是获得健康长寿的直接因素。
修行布施财物, 不偷他财是感得具足受用的直接因素。
&&&&& 修行行为端正,不行邪淫是家庭夫妻美满的直接因素。
修行言谈忠实,不说妄语是受到众人称赞的直接因素。
修行平息争吵,不谈两舌是受到眷属恭敬的直接因素。
修行谈吐文雅,不说恶口是恒常听闻悦耳的直接因素。
修行言必有义,...
浏览(2267)
不非时食有益身心
您吃晚饭吗?大多数的回答是“吃”。很显然,这是很正常的饮食生活,但您知道不非时食有何利益吗?在蕅益大师著的《不非时食戒十大益论》中有人问杜多子:“我听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迷失智慧种,食众生肉断大慈悲心。是如来所制,七众同遵,固无惑焉。至于常食养身,有何过咎?而非时食戒,如此严耶?”杜多子回答说:“我正要写斋法要点以轨范行人。这个不非时食是十方三世诸佛弟子通行的大道,出生死法之要津。一些不懂的人只贪口味...
浏览(8410)
一、居士问答录之鬼神篇问:请问笔仙现象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存在笔仙??居士答:亲身玩过笔仙或者碟仙的,都能体会到很多现象不是心理暗示能够解释的通的!首先,那种笔和碟子移动的力量大的惊人。其次,因为笔仙有很多人出现了精神不正常的症状,这些都是在送不走的情况下出现的!(博主注:多年前我的姐姐体验过,笔仙绝对存在)问:笔仙是不是人的前世??居士答:不是。不过和玩笔仙的人前多少世中肯定有过一些缘分的,无缘不聚。笔仙并不是仙,大多都是鬼道的灵体!同时...
浏览(6382)
前面四个方法都是针对改过的,第五个方法以后则才谈及如何积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阴德,才能够扭转命运。然而行善积德都以慈悲心为根本。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就是拔除众生痛苦。时常关怀众生,处处为别人着想就是慈悲心。所以华严经的净行品告诉***常生活当中,无论行、住、坐、卧都应发愿希望众生永离一切烦恼、痛苦和负担,早日成就无上智慧。文昌帝君阴骘文上面也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
浏览(2305)
重庆,这座古老的城市,曾作为国民党的陪都,经过日本飞机长时间的狂轰滥炸,死了很多的人,人们对那些遇难的人难以忘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很多的生灵惨死在火锅中。人们时常悼念那些在战争中被炸死的人,而有谁会去怜悯那些死在火锅里的众生呢?不知是谁发明了火锅,使无数众生掉进了锅里:有些先被杀死及剖腹处理,还有很多活生生地被扔进了锅里。在重庆下午的时候,大街小港都摆满了火锅摊,在大酒店里也有很多火锅。重庆人过生日要进火锅店...
浏览(1945)
1.如果嗔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嗔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嗔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嗔?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2.平常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遇缘对你嗔心,也不用对他嗔,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为遇缘让他心情想不开,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让他生气了,你不必为他的生气而生气,因为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3.棍子打我,直接让我痛苦的是棍子,应该嗔棍子;可是棍子是由人拿的,应该嗔人;可是人是因烦恼所使的,所以应该怪烦恼不应...
浏览(218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博主未添加任何好友。
评论(1227)
总访问(4842121)
建立时间:
最后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解佛教生死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