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玩游戏盒官方下载,只看不练,是一种懒惰,还是一种无知?是一种无聊,还是一种懦弱?是一种麻木,还是一种无能?

「年轻时就释怀与淡泊,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所指的希望是什么意思?是否有另外一种希望?
不好意思,还是把问题改回了本意。
按投票排序
441 个回答
谢邀。我们这些真正淡泊释怀的年轻人,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希望。
老子曾经曰过:现在的人说话都像人生导师,以为自己活得老明白了。糊涂的我做不来人生导师,只说说对这句话的粗浅理解。释怀,是从紧紧攥住到心甘情愿放手。淡泊,是深知不值得,所以不追求。那句话的本意,估计是为了批判一些满口“看透了、看淡了”,并以此为借口拒绝对人生进行探索和试错的矫情少年(并非专指成功)。若是这么理解,原话是没错。事实上,我真没见过年纪轻轻就能真正做到“心甘情愿”和“深知不值”,那需要对自己、自身于外界的关系有着极透彻的了解,对世界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恕我见识少)种种,需要契机和时间,更需要沉淀。首先,要做到心甘情愿地放手,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时候只是被迫和应付。疼了,够不到了才放手,时间久了不了了之。未来同样的情形出现,大多重复同样的处理模式,可能到时也怕了,无能为力,只好作罢。所之即倦,情随事迁,随手弃之。这些都算不上释怀。而淡泊,通常会联想到名利。很多人会认为,都没有名利你何来淡泊。前文也说了,淡泊,是明白不值得,和有没有过,是否名利,没有太大关系。虽然全世界人都知道名誉与金钱是好东西,可以经由名利实现很多事情。但不要否认有这样的先行者,他知道本拥有的就已足够他上路追求真善美。在我看来,释怀、淡泊不单涉及名利,是对世间的一切保持微妙的距离。“活在世间,又不属于它。”把心外的事物,当作寻找真理与真我的契机,既积极作为以发现,又不会被缠绕,属不属于自己,全然不会造成困扰。在他眼中,一切表象之下,涌动着神性的洪流,瞬间即永恒。这种境界,越早到达,人生越是光芒万丈。
试图用一句话就来总结复杂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
真巧,世界上我最熟悉的人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年轻人。我们前几天就工作问题狠狠争论了一番,但其实是我一直攻击她一直MISS。。。我的这位朋友,似乎是个不需要交流的人。几乎不用QQ、微信,不玩微博等社交平台,现实中的社交更是基本为零。她选择留在十线县城,毕业后在家宅了半年终于考到一个事业编制,每月估计一千多块工资。与我同龄,从未有过感情经历,最近已经开始被安排无聊的相亲。接下来大概会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说到这里大概能看出她是一个非常庸常无为的人,价值观放到知乎估计能被挂出来示众然后喷死……但其实哇,怎么说来着,这货心里有整个宇宙,这个宇宙似乎太浩瀚了,让她对我们沉溺的尘世的一切……毫不在意。不要说什么历尽繁华后返璞归真才是真释然真淡泊了,就跟一群暴发户、明星、社会名流开始学佛修心泡茶搞文化一样假。真的必须承认,有些东西有些人就是不需要经历的。她不需要经历感情,就写出“千里无姻缘,憔悴同谁老,何付红尘皆自扰”;她不需要涉足庸扰,就写出“数度浅倦归荒垅,到老不作寻仙梦”;她不需要酒醉空奢意,就可以写“茅柴黄封同杯饮,反调长歌难自赎”……简直是我认知中最有才情的人了耶。对了我认识她的时候大概是12岁,她当时邮箱前缀就叫hebuweixin,“曷不委心”,而我到21岁才开始把“自以心为形役”挂签名……以及我至今认为她12岁时写的诗,我到120岁也写不出来。这个人的生活是没有希望的吗?以俗世的眼光来看,是的吧。她一直在一个省钱的穷逼模式,买到8元一件的衬衣非常得意,总是穿姑姑姨妈淘汰的衣服,会斤斤计较异地银行手续费而不取钱(取的话会抱怨半天= =),写小说总写成自娱自乐的小段子,写诗词总要少半阕,读到好玩的就改成耽美同人,还喜欢没事涂鸦出一些山山水水奇怪的东西,也许沉默是自嗨最好的掩饰吧。在这里想贴一下
,摘一下: 马太福音 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庄子》达生篇也有类似的叙述:“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她那样自幼读庄老的人,大概真的是这么活着吧,不追求,不选择,不反抗。我会骂她懦弱,骂她不思进取,骂她极度懒散,但并非是怒其不争,纯属是出于私心:“你既然在哪儿都一样不思进取,为什么不过来陪我,这样你没什么损失,又对我有好处”。比如我本身是一个不赞同这个 问句的人,但我的私心还是让我用这个帖子去攻击她了,请脑补我张牙舞爪喋喋不休借刀杀人但全部MISS的画面。。。我那天甚至说出了:在一个微信附近的人都叫“随缘”“为爱而生”、签名“猪是的念来过倒”、放眼整个市找不到人说普通话、洗剪吹遍街的城乡结合部,不出五年,我们俩就没有话讲可以绝交了!!!她回答:三年就差不多吧。…………………………………………………………………………………………………………这事本来不了了之。刚才去她Q空间(没错这货是QQ空间忠实用户)翻前文诸散句时,看到了五年前一篇:大杀天方竟,归途亦别图。雪似昔日胜,天地无江湖。聚散能有期?渠言俱忘俗。不过同舟客,相逢醉当涂。题目叫《赠同舟诸君》。于是就突然明白,并不会没有话讲,她的世界太过天衣无缝,不会被外界左右——任何环境都不会让她变好,也不会让她变差,除非她自己决定走出来……但我们所追求的尘世种种万千繁荣,在她心里,实在是没什么分量——你鄙视别人没有希望,对方却不care啊。最后简单贴一首,以一个奇怪的人做结论吧。平地苍凉四顾生,兜天罗致半幕星。兴味起时觉味浅,一醉侵喉一卮冰。评论里很多人觉得这种是理想主义坚守内心非常酷……去你妹的好嘛。整体回复下,请看清楚,不要再把人理想主义化了:她一直是对世界“妥协”的,不是吗?她不在乎身边环境的恶劣,不在乎是不是要随便找一个人结婚,和三姑六婆一起抱孩子。你们觉得这样很可怜,但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她对锦衣玉食完美爱情也同样没有兴趣——无论好的坏的,它们同样影响不到她。这人绝对绝对不是一个文艺青年,请停止脑补好不好。她不仅不是所谓的理想主义,反而始终按照别人安排的路走,从来不努力,不爱学习,不求上进,没有野心,也没什么理想。简单两个字就是“无为”。无为是住在桶里的第欧根尼,不是什么遗世独立的清高妙玉。这是我在知乎唯一一次关闭评论。因为实在受不了。原因与下图一模一样:
你不曾淡泊过,如何敢断言没有希望。有的人靠着不服输的劲儿前进,总觉得那些步伐始终如一的人对这场人生的竞赛已经放弃了,他们无法懂得那些人的眼中如同散步一般的人生是什么滋味。他们着急着到达一个终点,一个被别人认可或自认为被别人认可的终点。而当他们劲儿泄了,终点过了,开始“淡泊”的时候,看到那些仍旧徐徐前行的步伐,想必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淡泊。年轻人当然可以淡泊,因为:淡泊只是不着急,它不是放弃前行,更不是一阵快跑之后的永久歇息。
这句话无形中有个假设是释怀和淡泊就是无所作为。释怀和淡泊只是一种心境。我们拥有这种对名利的释怀和淡泊并没有阻挡我们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相反当你释怀和淡泊时,你有了更崇高的人生目标,你希望你的产品改变这个世界,你希望你的公司可以解决部分社会问题,你希望你写的书可以影响那些正在生命低谷的人,当然智慧如你也很清楚,经营企业第一目标是盈利,要想你的书被更多人看到也需要更多的名气。你虽在别人看来,好勇斗狠但内心世界却淡泊如初帮助更多的人,这才是淡泊的真意。
年纪轻轻就淡泊名利不但让你的生命更加充实,而且你很轻易的可以抵御更多的诱惑,因为你知道你的格局跟他们完全不同。
其实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想释怀淡泊的没有那个心胸,不想释怀淡泊的人没有那个能力。很不巧,这两类人的反例,我身边都有,也就是所谓的释怀淡泊的年轻人,以及不释怀淡泊的年轻人。有人想听这个故事吗?----------------------------开始讲故事的分割线---------------------------------十年前,列车北上,第一次离开家的我坐在火车上正局促不安,可能是因为晕车,也可能是担心自己未来四年如何度过。就在我正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胖脸姑娘出现在了我的对座。后来的日子,我们无数次的一起感叹过缘份的神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两个人就相遇了,然后长达十年的岁月彼此就这样一起走过。前段时间和她聊天的时候还和她说,我和她怎么能成为朋友,真是太神奇了。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两个人完全是相反的性格,相反的做人做事方法。十年前的我,骨子里傲到不行,仗着自己学习还不错,长得还不错,各方面都不错,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性格上更是一塌糊涂,各种不靠谱,用一个词形容即是白眼狼,毫无感恩心不说,并且对别人相当刻薄,认为别人对自己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应当的。而十年前的她,可能只是个普通的平凡丫头,胖呼呼的,一脸温暖的笑容之外,也就没别的特殊的了。在当时的我看来,若不是因为大家相遇一场缘份,她性格比较好之外,我根本不会去接触这个人。可是后来的日子,我渐渐的发现了她的不一样。相比较我的白眼狼,她应该是那种天生菩萨心的那种人,对谁都很宽容。在那段日子里,我非常的不喜欢她的那个性格,认为她再那样,很容易被别人伤害,虽然我也很享受着她对我的宽容。那个时候,我还依然得瑟着,所以说话非常的不着调,以为朋友之间就应该直来直往,根本不以刻薄为耻,而她呢,从来没和我见过怪,听我那样说,也一样笑嘻嘻的。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我的未来是会很快乐的,而她的未来应该没那么好。原因是我找的对象对我相当的好,而她找的对象在当时居然还纠结于前任。实在很难看好她,在我的想法里,她会是那种被人卖了还跟在后面数钱的那种。然而现实不是那样的,现实和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释怀淡泊的她最终在1644天的爱情长跑之后,与初恋幸福美满的结婚了,而我却因为自己性格上的得瑟,把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推入了别人的怀抱。后来的日子,成了前面日子的翻版,只不过这一次是换成了她劝我,当然她说话比我委婉多了。在我分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想不明白原因,而且我的性格也根本不允许我去做到释然淡泊,很多人都劝过我放下,只是我如果不能自己想明白,我根本放不下。她估计为了着急过很久,因为看着我痛苦,做为朋友她也很心痛。她不只一次的和我说,你不要想那么多,生活简单点就好。我呢,就是死也不听,非要把原因想明白。并且因为自己想不明白,情绪有时候会失控,失控的时候她遭过挺多殃,记得我曾经不只一次在她劝我放下的时候,我和她说,那是我人生最珍爱的东西,如果我放下了,我怎么能对得起我的那一场经历。后来都把她搞得无奈了,想劝又不能劝,因为一劝我就反击,一反击就会争吵,吵完了还得她包容我,来向我道歉,哄着我。感觉那两年的她很像我的姐姐一样,看着自己的弟弟纠结于一些东西,却想劝不能劝,不劝又难受。当然我俩曾有一度,也闹得非常不开心。因为我和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人,她是那种年轻的时候就能做到释然淡泊的人,而我是那种死都做不到释然淡泊的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让我曾经有半年的时候没有理过她一句话。因为我不想听她说,我想得太多了,我应该放下之类的话。不过,好在,最终我俩都还算走上了幸福的路。她用她的菩萨心感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身边,你永远是快乐的,她会替你想到你想要的一切。怎么说呢,前两年,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个女人,谁娶回家都会幸福,她即是。而我呢,痛定思痛,各种午夜失眠,痛苦不堪之后,终于从伤口中拉出了一个全新的我。今天的我,貌似也可以保证我是那种和谁在一起都会幸福的人了。(这一点有些自恋,你懂的,我爱自己没有对手)如果从我的成长来说,那么题主所说那句话确实是正确的,如果我不经历那一场变革,我哪怕嘴上说到放下,也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我根本不是那种对的人,原来的我是那种非常错的人,必须得各种改正,才会走向那条有希望的路。前些年领悟一个道理,关于愤青经历的,用到这里估计也可以。年轻的时候若不愤青,若不经历,如何积累足够的泡沫,当有一天自己沉淀下来的时候,可以泡沫成水,汇聚成海。当然经历并不一定能化成水,这又是另一个悖论。而从她的成长来说,到目前为止,她的路是非常有希望的,而且希望是非常大的。因为她本就天生具有菩萨心,她的做人做事方法一直是正确的,虽然她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但是不妨碍她会一直坚持那样做。当然我不知道她的未来会是怎么样,按目前来说,只要她的丈夫以后不花花心思,应该她的幸福是能保证的。只是她的那条路属于年轻的时候很难有人能做到的,那需要天生的菩萨心。年轻的时候,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真正的释然淡泊。另外我想说的是我和她的路其实是一条路,正好最近我在学易经,用一个卦来解释一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她属于天生的厚德,而我属于先迷后得。当然最终的境界是一样的,都需要内心变得宽容,只不过她的宽容是天生的,我的宽容是各种疼之后学出来的。另外,年轻人比较可怕的两种状态是什么?是那种想要释怀淡然,内心却不宽广,自己劝自己说放下,可是根本放不下。或者是那种不想要释怀淡然,却又想不明白的人,也算是曾经的我。我个人想建议你走这条路,又不太建议你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此的日志,如何走这样的路,发在这里会有点走题,所以我事先弱弱的问一下,你们有兴趣看吗?对了,我再弱弱的问一声,我这样写的,你们会不会失望,感觉什么也没写就结束了。脸红。你要后悔了可以把赞取消掉的,喵。
哇,我喜欢这个问题,我要添加一个微不足道的答案~高中开始我有接触禅宗,道教,那个时候其实心很苦,于是我追求『空』的境界,嗯,当时我也不清楚我追求的『空』到底是什么,就觉得应该是一种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吧。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离『空』越来越近了,对一切的反应确实没那么强烈了!现在回想,当时我追求的是空,还是麻木,我都有点怀疑了。我尝试过很多法门,大多不属于宗教,黄庭禅,一念之转,正念,行禅,吸引力法则,等等等等。目的只有一个,离苦得乐。因为我很敏感,心好苦。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转折点,我没有放弃对内在的探索和修炼,但我坦荡荡的愿意去在世间追逐了。我忽然领悟到,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拥有--从无到有追逐的过程--是不可能真的心甘情愿的放下的。所以现在我会说,年轻就该去追求,无论是梦想,是男人,还是一个全世界都不在乎但是你在乎的东西。那些法门告诉我们不要去追求,是因为你所追求的并不是你真正所愿。而你告诉自己淡泊名利,是因为你害怕失败!除非,你尽力了,拼命的执着于你想要的,你相信他会让生命焕然一新了,无论你最后真的得到了,还是使尽全身解数失败了,你才自己领悟到,哦,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个时候你才愿意轻易放下。否则就是自我催眠。不要活得太严肃了,你想去追求就去追求,你想淡泊就去淡泊,别人说每一句话都要较较真那人生还真毫无希望了。
你20出头,听巴赫莫扎特,看亦舒张小娴,死乞白赖跟你爹要来钱买了个5D2,一天天地丽江厦门穷游,美其名曰”体验生活“。第三次被男朋友阿伟甩之后,你跟我说你已经看透了,红尘滚滚,不过尔尔。世俗纷争,你只想置身事外,做一枚优雅恬静的女子,等一个爱你的人,了此一生。作为朋友,我很欣赏你这种豁达的心境。作为旁观者,我看见又一个失败者向生活屈服了。这个世界不在乎你是不是个好人,只在乎你做了什么。你可以很善良、很高尚、很有操守,但是别人看你,永远只看你做的事。不要解释,你真的厉害就做出来。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少年来说,这句话是对的。以很社会的眼光来看,对不起,你暂时还没有这个资格去”释怀和淡泊“。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究其意义,一言蔽之,“我知道我有颗强大的内心,可是别人不知道啊!”有异曲同工之妙。淡泊,是可以拓宽你的格局的,但你首先要取得那张入场券。没有追求的淡泊,是虚无的;未经风暴洗礼的淡泊,是苍白的;不被世俗承认的淡泊,是得不到尊重的。在你连自己和珍惜的东西都保护不了的时候,你说淡泊,我没有黑任何人的意思,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可笑?努力,有时候不是为了站在世界之巅看风景,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可以淡泊的普通人。这世界上,金钱是唯一能使清高之人保持清高而不被凡俗所辱之物。少年,一个真的淡泊的人,不会来问这个问题,也不会介意我庸俗且直接的观点(我猜的)。如果你是,我向你致敬。-----------------------------------------------------------------补充:在评论中许多朋友提出自己对淡泊的见解,我懂,我也赞同。我为了表达一些我认为核心的东西,把一些其他的想法弱化了。许多东西没在文中表达出来,比如说物质,我并不是说一味地追求就是好的,我本人更相信一个人驾驭自己财富的本领比获得更重要。我们的看法事实上并不矛盾。盲目的追求,与盲目的淡泊,其实是一回事,甚至往往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呈现出来。答案是不是极端又幼稚?我故意的。
我看到的释怀淡泊的年轻人,大多家境殷实。
说这个话的人,根本问题是概念上的混淆,把释怀淡然当做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私以为,一个人在面对无常世间、面对任何美丑善恶的人事纷杂时,依然能释怀淡然,此人已经具有相当的胸怀见地与理解世事的智慧,才能淡然处之少有纠结痛苦,可以称为圣贤,而其不以为是圣贤,这样的人会认为自己最普通,但可以为世人奉献自我,而一位有胸怀有远见有智慧的人,愿意入世起用做一番事业的话,能有多差呢?只不过大多人把自私贪求野心当做人生的动力,来满足自我的享受和存在感,这与其他人又有多大关系呢?一个人把握更多的资源却只是为了自我的满足,还要依此鄙夷他人时,只不过显得自己更狭隘可怜而已。这样的人反而总觉得自己不一般,总是比别人好的。愿意帮助他人是德,有能力帮助他人是能。我们不如经常自省在这世间何德何能去贬斥蔑视他人,并总认为自己更优更好?一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有多少的财色名利等等资源,可以有,但不仅如此,而是在于生而为人的动机,只是为了狭隘的自我而活,还是愿意打开自我把智慧与光明从内心传递到这世间。转篇文章,内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我的建议,读国学院,要懂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这是千古读书人的铭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告诉儿子,先学会宁静,宁静不是单指打坐时思想的宁静,而是你心境要随时可以宁静,欲望减轻了。第二是“俭”,这个“俭”好像省钱的俭,同样的一个寓意,简化,脑子情绪不要复杂,一切都要简化,抓到要点。尤其这个时代,事情那么多,大家都忙昏了头,都在拼命,精神问题越来越多,要好好学习“俭”和“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求学问的道理,先要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学会淡化,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要安静。你天天要去玩,欲望太多,卡拉OK呀,交男朋友啊,交女朋友啊,耽误很多时间的。求学是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问要宁静。“才须学也”,才能是靠学问培养的。“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诸葛亮一辈子写的信都是几句,很简单,所以诸葛亮的一生只有两篇大文章哦,就是万古流传的《(前、后)出师表》。他文学水平非常高,写的信简单扼要,有时候只三句话,包含了很多。“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慆慢”,傲慢,“慆”,自己得少为足,有一点点懂就认为了不起了,然后傲慢,看不起别人了,这样求学没有用啊,不能研精,不能深入了。“险躁”,心里蹦蹦跳跳的,情绪很乱,则不能理性,不能养静。这句话讲做学问。然后下面告诫儿子的话,“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龄一年一年长大了,时间溜走了,时间像车子一样,跑过去很快很快。“意与日去”,我们的意志、思想随着年龄大了会懒,堕落,勇气没有了。这八个字非常重要!他告诫“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他说如果你犯了这个毛病,一天偷懒,以上的告诫你做不到,随着年岁老大,“遂成枯落”,永远就是这个程度了!年纪大了才后悔,“悲叹穷庐”,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有屁的用啊!“将复何及也”,那个时候都来不及啦!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一封信,简单明了,一辈子都适用。所以诸葛亮的一生,你看虽然帮助刘备建立一个国家,当宰相,他始终是“澹泊宁静”四个字,是他的学问修养。他死了以后,现在是万古一人,大家都想学他。他的学问是宁静来的,所以知识分子要学他。
——南怀瑾《国学与中国文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些人年纪轻轻却不追求名利,这些人没救了!要像我这样追求名利,才能像我这样成功!唉,虽然你们不可能比我成功,但是学习我的经验,以我作为榜样,对你们的人生是大有好处的。有些人批评我追名逐利,我就是追名逐利,怎么了?!不可以吗?我告诉你们,名利才是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才是人生唯一的希望!你们凭什么说我追名逐利不好!我这样做有什么错吗?释怀?淡薄?哼,这玩意儿我从来不信。不过,我如果话说太满估计会被骂,所以我就装作人生导师,指点指点你们年轻人好了。」作者(王石)所说的希望,就是名利。在他的心里,除了名利,没有其他的「希望」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谢邀。我觉得世界上的事,大多不是绝对的。年轻人就释怀和淡泊,很难说就是绝对没希望。关键看这个年轻人自己。如果这个年轻人是经过深思熟虑,对自己充分了解之后,得出名利对于ta自己来说乃身外之物,所以可以淡然面对,我想这个年轻人非常了得。如果这个年轻人只是因为懒惰和无能,被迫接受无名无利的现状(其实ta内心希望获得名利),那这个年轻人也就失去了获得名利的机会,此时确实可以说ta是没有希望的。
说句不好听的,看完这个问题和答案真切的感受到,哪怕是在知乎这么高端的地方,对成功和人生的态度,也还是这么单一和单极。
08年在搜狐博客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看到这个题目猛然就想起来了,翻了好久才把它翻出来:“人的一生,在没有经过努力拼搏有所成就时,是没有资格说渴望过平凡充实的生活的。有见过没有名气、很普通的人说自己淡泊名利,老是想着告老还乡过上寻常生活的吗?有见过你隔壁的大妈说自己其实很低调,从来都不想过升官发财的日子吗?至少我没有见过。低调的人不是准备高调,就是不再高调,简单的哲学道理。”中学时学哲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事物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于是脑海里经常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个看了很多武侠小说、伟人传记的人,站在坐标轴(1,0,0)上面,轻轻地说着(1,0,+∞)的人应该讲的话,然后抚菊微笑以前我也会这样想,现在想通了会这样想的人,只有两种可能:要不没想着把自己升到(1,0,+∞);要不一辈子甘心做(1,0,+∞)的投影======================================================3.30更新:淡泊的心态,很少出自于条件一般甚至不太好的家庭,或某方面领域成就还不够高的人。在还有上升空间时选择停下来淡泊,只可能是视野不够开拓,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丧失前进的动力。淡泊是需要基础需要底气的,淡泊本身只是结果。联想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就很好理解了。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释怀和淡泊是在第五层需求满足后才可能产生的情感。不管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好,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也好,你的自我实现需求必须满足,不然何以释怀和淡泊?因此,从人生认知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淡泊,要不因为无知,所以无欲;要不历尽世间繁华,故选择返璞归真。===============================================================4.1更新:我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感觉难理解,总是无法区分什么才是淡泊的心态。诚然,我们平时说到“淡泊”总会想起“淡泊名利”这个词,但想要“淡泊”,必然是已经经历过,或者已经到达了那种境界,才可以说淡泊,才可以说看淡,选择“不在乎”。没经历过或没达到那种境界,觉得通过别人的经历升华了自己情感的,那是“伪淡泊”,是暂时达到的短暂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旦重新融入现实,该焦虑的一样继续焦虑,该烦恼的一样继续烦恼。而达到淡泊心态的条件,往极端去说,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质的绝对丰足”,如王石,比尔盖茨;一种是“精神的绝对富余”,像徐霞客,像诸葛亮(但在入世后,就不能称之为淡泊了),或者楼上提到的生活容易满足、追求高精神品质的某位女士。在我看来,这样条件下造就的淡泊心态都是正常的,合理的。(当然,两者都达到同样高境界的,那更不需要考虑了)但前提是,你必须经历过,这也是我之前说的,所谓“资格”。你什么都没做,就那么感慨一下一切都看淡了,该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还自怜一下只要自己开心满足就行,这算个鸟淡泊?真的真的,希望大家能从这句话中收获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硬是要说个谁对谁错,或者抖个机灵让大家继续停留在表层理解“我擦这角度牛逼啊”,说真的我不喜欢这种没有帮助的回答。我知道自己说的都是一家之言,不客观在所难免,但这的确是经过自己努力思考、总结、提炼出来的观点。我希望能跟大家分享,如果您能有收获,那是我的荣幸;如果您反对,那起码也能逼您稍微思考了那么一下下。但更重要的,还是及时调整好心态应对人艰不拆的生活。双输不是知乎的初衷,共赢才是知乎的目的。============================================4.12更新:谁乱改题目改成这个鸟样了?原题是:“如何评价王石这句话:年轻时就释怀与淡泊,是没有希望的”这题目改得让人很没有希望啊,而且,把原来几个完全不符合的抖机灵答案都变成睿智无比的回答了,这就是知乎的完全体?心里挺失望的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The Moon and Sixpence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这是一个传统道德观分崩离析的年代,淡泊与释怀本来儒家倡导的情操之一,可是当代人经过消费主义的洗礼,过度解构传统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嘲讽、讥笑传统价值,以求达到心灵的安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网络世界里各种嘲笑传统价值的原因。西方世界通过基督教与物欲的协调来达到平衡,而当代中国人把物欲与传统儒家道德割裂,所以中国人失去了精神寄托,唯有通过物质来寻找存在感,而城市里的小资通过咖啡厅、酒吧、电影院来反复验证自己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回到主题,淡泊在任何社会都是可以被认可和追求的,抛弃是是非非思考自我的存在,思考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当代人,特别是我们年轻人的一种德行。
哈哈哈,我年轻的时候如果做得到淡泊,我会很高兴。那些说年轻不要淡泊的人,真的懂淡泊的意思吗?你们所理解的淡泊就是不赚钱?所谓淡泊应该是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行于当行,止于所止,不会被外界影响。这个我年轻的时候能做得到的话,我会很高兴的。
很不喜欢这样的话。这句话性质首先是在评价别人「年轻时就释怀与淡泊」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释怀和淡泊,应该理解成生活态度吧)。我就想问,凭什么评价的结果为「没有希望」。有道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想说子非鱼安知鱼的希望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生活上的「希望」是一个有标准回答的东西呢?一定得是「成功强迫症」一样的去疯狂上进才算有希望?不管这句话是谁说的,就算是一个从普世价值观上衡量为「很成功的人」的人说的,那又如何?不要随便评价别人的生活和生活态度,这是基本礼貌。
淡泊名利是没有错的,不过至少也要等到你有了这些之后吧?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学着人家无欲无求,只会给人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感觉。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才是戒之在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少年既要斗又要得啊!要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