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09船21号船照片集

《难为女儿红》角色
  母亲未婚生下阳红,
因世俗眼光殉情而死。生前为阳红埋下一坛女儿红,嘱咐女儿将来一定要明媒正娶的嫁给心爱的男人,光明正大的开起那坛女儿红。辗转成为孤女的向阳红被一个大哥哥匿名收养,并在心中暗许长大定要嫁大哥哥这样的男人。长大的阳红开了一家酒馆,更收养了一个妹妹艾梦旋。当知道收养自己的大哥哥就是颜羽扬,而他已有家室时,阳红伤痛欲绝。阳红苦于母亲临终的遗言,羽扬也因为丁家的恩情与责任,两人刻意保持着距离,将感情深埋心中。而命运的捉弄却让两人越走越近,为了羽扬,阳红毫无怨言的一等就是十年。羽扬与阳红结婚当天,受以白所托,去救被怀恩劫持的中信,当以白看到怀恩要杀中信,才说出中信实为怀恩之子的事实!
  被怀恩伤重的羽扬,到命运终了的最后一刻逃出医院完成和阳红结婚的心愿……
中国远洋科学考察船系列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至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一系列
。这些考察船隶属
,统一命名为“向阳红XX”,但是其中分为很多个型号,并不完全相同。在服役过程中,大部分“向阳红”系列考察船都使用过多个名称和舷号。
  目前向阳红系列考察船或已经
解体,或已经更名改作其他用途,只有“
”依旧以“向阳红”
在役,作为我国载人深潜器“
”的母船使用。向阳红-01—614I型海洋水文天气船  1965年3月,国家海洋局向708所提出设计614I型海洋水文天气船的技术任务书,6月完成扩大初步设计。6月28
召开614I海洋水文天气船的设计审查会,同年12月完成施工设计,1967年2月由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艘,日“向阳红01”号船出厂,归国家海洋局
分局使用。
设计排水量
2台8350Z,额定功率2x772kW(2x1050hp)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疑为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中国海监-40”船
向阳红-02、03—614II 型海洋水文天气船  614II海洋水文天气船系为能满足18节航速的要求,主机由614I的8350Z改用D39型,相应的修改线型后而成明显标志的比614I型长。该船于1966年上半年完成扩大初步设计,下半年在广州造船厂开始施工设计,并与1967年5月完成施工设计任务。广州造船厂于1968年开工建造2艘,由于种种原因到1971年中期试航,1972年5月才最后试航交船,交付国家海洋局
分局使用,取名:向阳红02,向阳红03。1986年5月,受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委托,708所接受了向阳红02海洋天气船的改装设计任务,使该船能适应收放MAREX-740型资料浮标观测站工作,成为浮标服务船。由广州造船厂承包改装任务,1988年完工交付使用。
设计排水量
2台D39,额定功率2x1360kW(2x1850hp)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服役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一艘舷号疑为“中国海监-73”)
向阳红-04、06—595型水声船  595水声船共2艘。由708所3室于1965年5月完成设计,由于文革的原因,
直到1967年9月
才开工,1972年交船服役于海军
,船名:向阳红4号(舷号S223)。广州造船厂于1969年1月开工建造另一艘,1973年完工服役
,船名:向阳红6号(舷号S485)。
设计排水量
65.22m(设计水线长:60.25m)
(最高)15kn(经济)12kn(续航力:3000n mile)
8350Z-1型及2型增压柴油机各1台,额定功率2x772kW(2x1050hp)转速350r/min 低速电力推进装置:2台55kW直流电动机
(向阳红-04)1972年、(向阳红-06)1973年
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
向阳红-05—货船改装的海洋科学调查船  向阳红-05,原为进口
“Francesco Nullo”级货船。由波兰
船厂建造、1966年下水。为了
进行我国第一次
试验,周总理亲笔批示将其改造为调查船。1970年,国家海洋局接受交通部
”号,决定改装成为海洋科学调查船,委托708所设计,广州
施工。该船于日开工,按调查船的要求,改装了部分船体结构,增加压载水,淡水的容积,以提高船的稳性和续航力。增设移频机室,传真机室,外频机室,雷达机组室,微波收讯室,海洋研究室,水文研究室,海面观测室等工作房间,实验室和各种专用设备,通讯,导航设备,
等,改善船员和科研人员生活设施,总投资为250万元。广州造船厂于日全部改装竣工。
  1978年12月,向阳红05号海洋调查船再次改装,改装以后参加执行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任务(580任务),作为718工程船队中的一艘。这次改装修理工程很大,涉及总体,船体,设备,轮机,电气,空调冷藏通风六个部分,860多项。改装任务仍由广州造船厂承担,日完成。
  向阳红-05号为了选定东风五号
,共用了三年的时间,经过了四次远洋调查: 第一次远洋调查从日起至5月20日止。这次远洋主要是探索性的,从广州起航经过
出第一岛链,穿过赤道到达
  第二次远洋调查的时间是日到5月20日。这次任务是经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
批准的。南海分局局长张瑞禧任总指挥。总指挥的麾下是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二号。调查共用了52天,在
特定海区考察了20
。这次远洋除了进行预选项靶场的
外,科学家们还在南太平洋南纬11&41′,西经178&21′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海图记录过的浅滩,记录到的最浅水深为32米。后将这个浅滩命名为“向阳沙洲”。
  第三次远洋调查是“718工程”中在
跨度最长的一次。从日到6月1日,一共78天在海上,体现了中国海军军人和海洋科学工作者们巨大的工作耐力和献身精神。
科学家们在东经171&30′,南纬6&,水深4784米处,采集到了一块两个拳头大小的地质样品。这个科学发现便是我国大洋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调查事业的开端,这块中国从大洋中得到的第一块锰结核,便成了中国向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申请资格、开启我国大洋事业最早的见证。
  第四次远洋调查起航于日,完成于10月21日,共60天在海上。总指挥是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副局长
、船长倪树森、政委侯华清。这次远洋是对前三次远洋所选择的导弹靶场海洋环境资料的最后一次验证。经过四次远洋调查,科学家们选定了靶场的中心位置,获得了试验靶场的全部海洋环境资料,并在海军的远洋航行、大洋天气预报、远程加密通讯、船舰指挥协同和应对美、苏、澳、新等国的空中、海上跟踪干扰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和指挥官。
  1980年5月,向阳红-05作为指挥船,参加了由18艘舰船、4架直升机、5000余名海、陆、空军将士和航天、海洋、通讯等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远洋特混编队,赴南太平洋成功完成导弹溅落数据舱回收任务。
满载排水量
1台柴油机,功率:7200hp
1966年;(第一次改装)日;(第二次改装)日
国家海洋局
不详。按船龄推算应已经报废解体。
向阳红-07、08 —614III 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614III海洋综合调查船系在614II海洋水文天气船基础上修改而成。由708所3室担任修改设计,1970年2
月完成修改施工设计。当时国家海洋局曾拟在江南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分别建造2艘614II船,后决定取消江南造船厂建造614II的任务,而改建造2艘614III。当修改设计完成后,六机部又决定将614III船转由
建造。芜湖造船厂于1971年6月开始投料开工,日下水。日进行系泊试验。日最后完成了上海--青岛的远航试验,交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使用,取名:“向阳红”07,“向阳红”08。
设计排水量
D39 2台,额定功率2x1360kW(2x1850hp)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向阳红-16号日凌晨前往太平洋执行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调查任务时,向阳红16号在东海海域与塞浦路斯籍“银角号”货轮相撞沉没,全船110人,107人获救,3人遇难。 其余不详。
向阳红09、14、16、18、21—645型调查船  645海洋综合调查船(4000吨级),首舰船名“向阳红09”(即“V350”,&南调350&),属国家
小批试制项目,由国家海洋局委托708所2室设计,
建造的首制产品。于1977年10月开工,1978年10月竣工,并于1978年12月服役。后又为国家海洋局建造两艘同型船:向阳红14,向阳红16;并以其为母型的813电子技术侦察船(向阳红21号)。
  本船为综合性科学调查船,可在各海域从事海洋水文,物理,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地貌,生物等科学研究工作,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提供海洋科学资料;战时并可用于战勤保证工作。这类4000吨级海洋调查船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
  全船定员150人,稳性衡准为I类航区,相邻两舱进水不沉,满足4级冰区加强要求。
  全船设16间实验室,面积约267平方米;设有66平方米的标本舱,84平方米的备品舱。设置12台9种类型特种甲板绞车。
  船上还设有国内首制的万米测深仪,并有当时国内最先进和最完备的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导航设备,海洋科学调查设备。
  4000吨级海洋综合调查船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及各种海区进行工作,因此优良的船型设计及合理的总体布局是设计关键。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该船船型良好,作为母型船型得以推广。
满载排水量
18.2kn(续航力10000n mile/4kn,自持力60d)
主机及辅机
主机:国产9ESDZ43/82B低速柴油机2台,额定功率3308kW(4500hp),额定转速200r/min。 辅机:6250GZC-II,TFH-400/10型4台,额定功率470kW(640hp),额定转速600r/min。 设有主动舵,内有250kW潜水电机。
国家海洋局
“向阳红18”号  只有照片。应该也属于645型海洋综合调查船,或许设备有些改进。“向阳红21”号  1976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关于电子对抗雷达发展方针和主要任务的建议》,确定选用645型海洋调查船船型,按电子技术侦察的使用要求进行修改设计。708所2室自1977年8月至1980年9月进行了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扩初设计修改,施工设计,施工设计修改等几个阶段完成了全部设计图
纸。上海沪东造船厂于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建成,定名为:向阳红21号。1982年9月-10月试航,1982年11月交船,于月进行专业设备试验,并服役于南海舰队。该船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配套设备全部国产的第一艘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
  主要性能:
  主机选用两台9ESDZ43/82B中低速柴油机,额定功率3308千瓦(4500马力),转速200转/分
  满载排水量时最大航速为19节,最小航速可从零节起任意调节;
  4叶KL95/4型调距桨两套及被动式减摇水舱
  电站为400千瓦,380伏,50赫兹,6250GZC
3台;90千瓦
  在17节航速时续航力可达12000海里;
  定员150人
  自持力45天;
  船体结构按中国钢质海船建造规范的B级冰区加强设计
  稳性满足我国海船稳性规范对I类航区的要求,且满足按12级风(风速53米/秒)核算抗风能力;
  各种侦察设备共10台套。“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  
船是我国为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代号718工程)首次研制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兼远洋通信船,它的使命任务是:
  勘查海上试验靶场
  发布所在海域的中,
,为试验船队和火箭飞行试验提供水文,气象保障
  调查地球重力场,磁力场,为弹道修正提供资料;
  保障远洋通信和试验时的转信及通信频率预报
  调查海洋水声,为火箭数据舱水下打捞的水声布阵提供海洋水声资料;
  承担直升机遥测任务等
  根据国外船舶的常规分类,承担上述任务的船应分别为海洋调查船,天气船和通信船等三种不同类型的专用船。但因当时经费困难,结果该船综合了三种船型的特点,设计成一个大型多用船舶。该船有10层甲板,用了近7000吨钢材,安装了近9000台仪器设备,铺设
近29公里,敷设电缆190多公里,其施工量相当于3艘万吨级货船。在船上除设有一般海洋综合调查船所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工作室外,还设有:
  大型舰载直升机系统,可满足一架“超黄蜂”型直升机长期在海上使用的要求
  气象中心系统,可承担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危险天气警报;
  全天候远洋通信系统,可保障多网络大容量全天侯数据通信和中继专信
  大功率海洋水声系统,可长时间连续进行海洋水声测试和声纳设备试验;
  深潜工作艇系统。
  在世界各国众多的海洋调查船中可以说找不出第二条类似这样别具一格的独特船型。因此,
的《世界舰船》杂志在报导该船时称之为大型特殊船。
  该船于1971年2月开始研究设计,1975年7月开工建造,1979年10月交船。经过多次近海交船试验和远洋专业性扩大试验,证明该船的各种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战术技术任务书规定的设计指标,满足了使用要求,荣获国防科委1979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总体设计一等奖。该船先后完成了我国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首次
科考及南极长城站的建站任务,首次南太洋科学考察任务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5年,该船荣获我国首届国家级
的特等奖。
  向阳红10号改建成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远望四号”由曾首航南极的“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改装而成,此次改装共改造、更新、修理、特装了4大类、400余个工程项目,主要对航天测量、航海气象、通信导航、船体结构、动力装置、甲板机械及房舱进行了重大改造。改装工程由江阴澄西船舶修造厂承担。1999年7月完成中修技术改装,正式交付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海上测控部使用。
  有关专家对“远望四号”船验收时认为,通过增加新波段大型遥测设备,可以满足国际联网的需要;通过更新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提高了计算机网络化程度,数据传输率提高了数百倍,并增加了语音传输功能;气象情报的获取和气象预报的能力有了增强,从原来单一的太平洋区域扩展到全球三大洋;结合技术改造和更新,对甲板面天线和设备进行了调整,布局更趋合理,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稳定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满足航天测控要求,船员海上长期作业所需的生活保障条件也有显著改善。 “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由
和江南造船厂设计建造,于1979年10月交付使用。1980年4月,“向阳红10号”参加了我国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1984年4月我国首次发射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它承担了卫星定点区域气象预报及通讯联络任务,都取得了成功。
  “向阳红10号”的主要尺度:
  总长: 156.2米
  型宽: 20.6米
  吃水: 7.75米
  排水 量:13000 吨
  巡航速度:20 节
  动力: 9000 匹柴油机2台
  “向阳红10号”船体力球鼻船首,巡洋舰尾。双桨双舵,并且在舵上还带有螺旋桨,船中舭部有防摇鳍,船的操纵性和适航性能极好。在12级风中可以坚持航行,在任何两舱进水的情况下,不致下沉。
  “向阳红10号”主要承担大洋的海洋水文、气象、水声、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地貌、海洋生物等调查研究,为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发海洋资源服务。
  为了进行上述科研工作,在船上配置了各种科研装备:
  1.直升机停机坪和机库。机坪面积533平方米,机库顶部设指挥塔和导航台。
  2.前甲板设有28吨起重机,供吊放和回收深潜器用。
  3.齐全的气象体系包括:气象火箭发射系统,探空气球系统,测风和测雨雷达,卫星云图接收,气象传真等设备,可以进行中短期气象预报。
  4.大功率发讯机通讯系统和其它通讯设备,能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远距离通讯以及船船、船岸、船空的一般通讯。远距离通讯用天线高架在前桅和后桅顶端,罗经甲板和驾驶甲板四周竖立着众多的鞭状天线。
  5.配有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内的先进导航设备,能在全球范围内安全航行并能满足海洋调查高精度定位要求。卫星导航定位天线安置在机库顶部甲板上。
  6.上甲板的两舷和尾部设有调查用吊杆9具,用作海中取样。1200米至11000米的电缆、缆绳绞车10台,供水文物理、水化学、水声、地质、地磁、生物等项试验以及拖网作业用。
  7.船上设有各学科的实验室及计算机房数十间,可以在现场进行各项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8.全空调系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外界气温为-18℃~35℃的情况下,室内保持20℃~27℃。
  “向阳红”10号1999年改装为“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向阳红”28号(814A型近中海侦察船)  1979年,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为中近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急需建造4艘近中海侦察船的要求,并建议对635C中型海道测量船进行改装设计。708所1室进行了方案设计,经审查后认为不能满足部队使用要求。日海军装备技术部下文同意重新设计排水量为1500吨的近中海侦察船。708所于日完成了1500吨级全部方案设计。审查中,鉴于会议要求与原任务书已有较大改变,所以708所建议将排水量由1500吨增加到1800吨,会议讨论后接受了这项建议,重新议定了战术技术任务书。708所1室于1982年2月和8月完成了修改方案和技术设计;于1983年8月完成了施工设计。
于日正式开工建造,定名为向阳红28号;于日下水,同年10月竣工,10月29日在青岛进行了交船试航。1987年2月至5月进行特种装备海上试验。这次试验在
直接指挥下,有海司情报部,海装电子部等20个单位170余人参加,采用陆海空及水下密切配合的立体试验。在试验中动用了导弹驱逐舰,反潜护卫艇及33潜艇,H-5及Y-5型飞机;岸上有403型对海警戒雷达和63,64型超短波电台密切配合。试验证明船上所配备的光学,声学,雷达及无线电通讯等4大侦察系统均达到试验大纲要求。该船目前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侦察大队,舰号:V841-北调841。
  主要技术性能
  船型为钢质,长首楼,双桨,双舵,舯后机型中速柴油机驱动船,首柱前倾,有球鼻首。
  主要参数
  总长94.33米
  设计水线长86.0米;
  型宽11.6米
  型深5.7米;
  设计吃水3.64米,设计排水量1861吨
  满载吃水4.04米,满载排水量2198吨。
  主要性能
  主机在最大功率时最高航速为20.03节,额定功率时航速为19.54节。在巡航速度为18节时续航力为4000海里,自持力为45昼夜。
  主机选用两台6E390中速柴油机,额定功率2646千瓦(3600马力),转速450转/分;最大功率可达2940千瓦(4000马力),转速466转/分。
  侦察手段有4大系统即:光学侦察系统,声学侦察系统,
及无线电通讯侦察系统,并装有先进的气象卫星接受系统,卫星导航组合系统及其完备的全套通讯设备。
  主要特点
  船上一切设备遵照海军装技部要求均采用国产设备。
  船上因声学侦察需要,加装了超大球鼻,阻力下降了1-2%。
  考虑到该船系独立执行任务,活动区域广阔且又多在恶劣海况下工作,因此船的稳定性可以抗12级风。
  振动是这类中速机船最容易发生的问题,812型侦察船就是因为严重振动而报废的,因此该船吸取了812型船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特别措施。
  本船装有大量侦察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十分突出,吸取了“远望”航天测量船的成功经验,使
得到圆满解决。
  814A型V841号(即向阳红28号)
  向阳红,原名
人。1964年毕业于
中文系。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
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教师兼《建筑周报》编辑,北京长辛店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年级组长,北京长辛店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记者,《
》编辑、主任记者、文艺部副主任,《法制日报》周末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03:13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向阳红五号海洋科学调查船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向阳红五号海洋科学调查船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海洋科学调查船。原系波兰建造的“Francesco Nullo”级。由船厂建造,1966年下水。1970年作为718工程(试验工程)的一部分开工改造为海洋科学考察船。在她的调查船生涯中,为中国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性&&&&质海洋科学调查船现&&&&状现已退役
满载排水量
1台柴油机,功率:7200hp
1966年;(第一次改装)日;(第二次改装)日
国家海洋局
1970年,根据周恩来同志的亲笔批示,国家海洋局接收交通部远洋公司“长宁”号,决定改装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一号并行成为海洋科学调查船,委托708所设计,广州施工。该船于日开工,按调查船的要求,改装了部分船体结构,增加压载水,淡水的容积,以提高船的稳性和续航力。增设移频机室,传真机室,外频机室,雷达机组室,微波收讯室,海洋研究室,水文研究室,海面观测室等工作房间,实验室和各种专用设备,通讯,导航设备,广播系统等,改善船员和科研人员生活设施,总投资为250万元。广州造船厂于日全部改装竣工。
1978年12月,向阳红05号海洋调查船再次改装,改装以后参加执行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任务(580任务),作为718工程船队中的一艘。这次改装修理工程很大,涉及总体,船体,设备,轮机,电气,空调冷藏通风六个部分,860多项。改装任务仍由广州造船厂承担,日完成。向阳红五号
第二次远洋调查的时间是日到5月20日。这次任务是经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副主席批准的。南海分局局长张瑞禧任总指挥。总指挥的麾下是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二号。调查共用了52天,在特定海区考察了20余天。这次远洋除了进行预选项靶场的海洋环境调查外,科学家们还在南太平洋南纬11°41′,西经178°21′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海图记录过的浅滩,记录到的最浅水深为32米。后将这个浅滩命名为“向阳沙洲”。
1977年10月 国家海洋局向阳红5号、实践号、东方红号3条调查船,对东海东经124°~129°,北纬26°~34°之间28万平方公里海域完成1∶100万比例尺的重力、磁力、海洋沉积等内容的综合地质调查,测线总长16740公里。调查工作于1978年1月结束。
第三次远洋调查是“718工程”中在太平洋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从日到6月1日,一共78天在海上,体现了中国海军军人和海洋科学工作者们巨大的工作耐力和献身精神。科学家们在东经171°30′,南纬6°,水深4784米处,采集到了一块两个拳头大小的地质样品。这个科学发现便是我国大洋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调查事业的开端,这块中国从大洋中得到的第一块锰结核,便成了中国向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申请先驱投资者资格、开启我国大洋事业最早的见证。
第四次远洋调查起航于日,完成于10月21日,共60天在海上。总指挥是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副局长张硕、船长倪树森、政委侯华清。这次远洋是对前三次远洋所选择的导弹靶场海洋环境资料的最后一次验证。经过四次远洋调查,科学家们选定了靶场的中心位置,获得了试验靶场的全部海洋环境资料,并在海军的远洋航行、大洋天气预报、远程加密通讯、船舰指挥协同和应对美、苏、澳、新等国的空中、海上跟踪干扰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和指挥官。
1980年5月,向阳红-05作为指挥船,参加了由18艘舰船、4架直升机、5000余名海、陆、空军将士和航天、海洋、通讯等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远洋特混编队,赴南太平洋成功完成导弹溅落数据舱回收任务。
日,“向阳红5号”万吨级科学考察船自珠江口出发前往南沙群岛,19日晨到达南沙群岛永暑礁。21日抵达永暑礁,28日抵达华阳礁,30日抵达六门礁。1968年,中国处于文革动乱期。大批斗,大串连,全国一片混乱,许多重大的建设都停了下来。但这一时期只有一件事,始终没有间断过,这就是作为国防工程的“两弹一星”工程,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指挥下,艰难地向前推进着。
1964年、1965年已试验成功,却还没有上天。卫星上天的关键首先是运载火箭,这个可以把卫星送上天的运载火箭,就是同样可以把原子弹和氢弹运到远距离攻击目标的运载工具,这个运载工具与原子弹或氢弹组合到一起,就是我们赫然称之的洲际导弹。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有核弹头的导弹,花了12年时间。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推断中国至少10年才能掌握导弹核武器。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发展导弹核武器,解决运载工具已成为紧迫任务。周恩来总理及时提出,立即抓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并特别指出“两弹结合试验”为下一步重点。其结果是,从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日“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只花了2年零11天的时间。
但是面对美苏两霸,中国必须还有导弹的洲际攻击能力,1968年6月,经、批准,我国将实施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的试验工程,这项工程的代号为“718工程”,试验洲际导弹的名字为“东风五号”。
“718”工程是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是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有元帅、将军等22名是前线指挥官。“718工程”包括了实施海上靶场调查选址、建造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051型等当时大陆最尖端的项目。参与工作的部委有35个,陆海空三军和全国几百家科研院所和单位数十万名科研人员参加。东风五号的研制试验工作,首先是从东风一号开始的。东风一号到四号是近中程导弹,中国辽阔的西北沙漠地带承担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试验靶场,也承担了近中程导弹的试验靶场。但是东风五号是洲际导弹,试验区间的距离最少也得超过9000公里,而中国的幅员虽然辽阔,却无论在哪个地点量起,也没有达到9000公里以上空间跨距的。这种军事试验靶场,一般也不可能会设在国外的某个地点。惟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当时的上。在世界地图上,从陕西的发射中心算起往东,就到了西半球的南太平洋。中央专委决定,往南太平洋打一颗试验弹头,成功了才算拥有了战略武器。
然而,确定南太平洋作为洲际导弹的靶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必须对那9000公里以外的海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必须有一艘或几艘能够担当此任务的工程船舶,有一支政治和业务都过硬的技术队伍,还要有面对美国、前苏联两大海上霸权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的勇气和智慧。
但是,1969年的中国海军,连都没有冲出过,别说过赤道去南太平洋寻找海上靶场了。在海军负责718工程的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只好向中央提出要求,从交通部调船改装。1969年3月,中央同意这个要求后,国防科委派驻国家海洋局负责“718”工程的陈炳鑫等三人,在交通部的支持下,秘密来到湛江港,考察停靠在港口。刚从国外回来的万吨级远洋运输轮长宁号。这艘由波兰巴黎公社船厂建造、1966年下水的运输轮,是当时中国交通部运输公司中船龄最短、性能最优越的船舶。它有15000吨级的载重量,每小时16海里的速度和当时国内时最为先进的导航仪器。没过多久,一份报告递到了周总理案头。周总理亲笔批示,从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调长宁轮到国家海洋局,由国家海洋局承担“718”工程中的海上靶场调查任务。国家海洋局把这艘船改名为向阳红五号。
“向阳红”是国家海洋局一批海洋调查船的名字,从向阳红01号到16号。当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船舶是非常高科技的事,对取船名也很讲究。“东方红”、“万年红”都是交通部的客轮,命名在“向阳红”的前面。这些名字明显打上了那个年代的政治和文化烙印。“向阳红”这个名字与世界上同类的海洋考察船相比,显然不具有英国的“挑战者”、前苏联的“勇士”号、美国的“海洋学家”号那种身份的张力,但的确也反映了命名者对这一系列长年远离祖国,有时处于敌对军事势力之下从事艰苦海洋调查工作的船只对祖国忠诚的渴求。向阳红五号船的“向阳红”三个字,还采用了毛泽东主席的手迹。1970年6月,当鲜红的“向阳红五号”五个大字第一次在广州船厂被焊接到当时长宁号远洋轮的船艏时,这个巨大的钢铁机器肯定为之一震。就像杨利伟被宣布成为中国首个载人飞船的宇航员一样,从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平凡下去了。
远征无极海——“向阳红五号”与817工程的不解之缘 1970年6月,向阳红五号船进入广州船厂改装,远洋公司所有人员下船,一批由海军南海舰队各个基地抽调过来的海军军官接管了这个庞然大物。这批海军军官是船长马荣典,政委汤斌,副政委侯华清、副船长倪树森、轮机长区庭广,副轮机长何彩焕等。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职位和专业,但与他们谈话的领导都几乎是统一用词:“组织决定,你立即交待手中的工作,到广州的向阳红五号船报到。”没有说去干什么,没有说为什么,没有说有多长时间。
船舶改装成什么样子,如何改,也不是船上的决定,由“718”办公室送来一捆图纸交给船厂。当时的广州船厂是六机部的军工企业,不涉及到改装计划的泄密问题。船上只管与工厂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配合,管理本船的防火、保卫等工作。18个月后全部改装竣工,这时的向阳红五号船体发生了一些外型的变化,前桅顶上安装了一架水平巨型对称天线,远远看去像一架正要起飞的飞机。在第二桅顶上,安装了一台843型气象雷达,看上去像个草绿色的大锅盖。在第二桅到驾驶台主桅之间,安装了两组齿轮天线。在第二桅的甲板平台上,安装了气象观测仪器。在第四个桅杆上,安装了一台测风的雷达,在第五个大桅下,安装了一个气象探空平台和探空室。舱内只改装了第三舱两层作为加用的工作舱室和生活住舱。最大的改装工程是把货舱通通改装成燃油舱和水舱,还为安全航行而加了数千吨石头作为压载。改装后这艘船的续航能力,不去任何港口补给可以达到3万海里、120天以上。这个续航力可绕地球一周还多。还有另一些指标,是令人吃惊的。如气象观测预报能力,比当时一个省气象台还要大;通讯功率,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向国内发电报;海底的探查能力,有6000米水文地质绞车,有1.2万米测深仪和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力测量仪。其他仪器设备也都是国内最高水平的。这艘船当时仅船体改装费就用去了250万元人民币。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的乐曲第一次在太空响起,全国一片欢腾。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号发射成功后,主持洲际导弹技术工作的钱学森就决定用长征二号作为洲际导弹的动力火箭,这样一来,海上靶场必须选定,“718”工程必须抓紧实施。
1970年秋,在国防科委“718”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从支持人造卫星上天的各个试验基地和海空军,不断派出技术人员上船,首先组建了向阳红五号船的气象分队。这个分队主要是由空军组建的,负责海上靶场从水面到高空的探查;其次组建了水文分队。这个分队主要是由海军和地方院校联合组建的,负责从水面到海底的探查。在水文专业分队里,还设了一个具有特殊作用和功用的重力组,在气象分队里,也设了一个与此相干也不相干的通讯组。他们分别都担负着“718”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一个是弹道导弹轨道参数所需要的地球物理测量,一个是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中特殊通讯的保障和试验。现在我们通过了解才知道,轨道参数部分是钱学森负责的,通讯保障试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事通讯专家陆建勋负责的。这些凭着在国家海洋局718办公室开来证明上船的人员,来自陆海空三军和地方有关院校。开始时,人员大多不稳定,各穿各的服装,弄得向阳红五号船就像现在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似的,草绿陆军装、全灰海军装和上绿下蓝空军装都有。地方院校来的则穿的是自买的便服,生活纪律也“吊儿郎当”。一个南京气象学院毕业的专业干部,到气象分队任指导员,结果这个指导员并不穿军装,立正、稍息也不会喊,那权威就好像有点儿打折扣。
1969年到1971年之间,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军人联合国”,通过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整合,慢慢变成了一个“团队”,一个名副其实的正规的海军团级单位的队伍。船长政委为正团级,陆海空三军派来的技术人员也固定下来,统一接受海洋局的领导,军装全部换上海军的灰色军装。只有地方院校没有经过入伍程序的技术人员最“惨”,他们仍然是一身自带的便服,吃饭、看电影、集会凡有排队时候也都“另类”地排在最后几名,军人出身的船长马荣典公开地叫他们为“老百姓”,并不时对他们的生活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最为想不通的是,工资还比军队矮了一截。
向阳红五号船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改装、组建,试航任务。1972年,第一次到南海中南部进行训练时,也不知道是走漏了风声,还是恰在此时正好碰上,被美国一架反潜侦察机,突然跟踪上了。船上的空气立时凝固了,报告给海军后,在后续的日子里,对向阳红五号船的保密工作大大加强了。中国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亲临船上考察工作,公安部交给广州市公安局一项特殊任务,对向阳红五号船作重点保密防护。
1971年的“9·13”事件,震惊了全国。林彪是国防部长,掌握了当时军方关于“718”工程的情况。由此带来的工作拖延在所难免,原定在向阳红五号改装出厂后立即远航太平洋的计划突然停止。
向阳红五号船出厂后就停在离广州黄埔长洲岛洪福街渡口码头不到200米的水域,船艏向东南,用八字锚锚定,船艉向西北,用一个锚系水鼓系着。它的样子真是有点怪怪的。整个船的外形轮廓还是一条商船,但四个人字形大桅和一个驾驶台主桅上,都安装了各种雷达、通讯天线,一眼也便能看出不是一般的用途。因此,它经常招致一些好奇者前来拍照和长久地注视、议论。
向阳红五号的所有人员,一上船就会受到一种教育,这就是,不论是什么情况,都不许说出向阳红五号是干什么的,这是军事机密。如果有出海的任务,又必须让家人放心的话,就只允许写“出海执行任务”。执行多久,到什么地方,什么任务,一概不能多讲,谁讲了被发现就处分谁。如果发现有别的经过船只拍下五号船的照片,小艇就去追赶,直到把底片拿出来曝完光,才会放心。
由于是江中锚泊,向阳红五号船的船岸沟通靠一艘叫做南交2号的小艇负责,往来于船岸之间。生活的补给、人员的通信、上下级的沟通联系也靠着这条小艇。小艇是可以到处靠岸到处上人的,但小艇靠上母船的舷梯后,艇上的人员要上向阳红五号船须经过梯口一个“武装更”检查,没有南海分局开出的证明,无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学者还是官员,都会被拦截,劝其下船。
由于机密而变得神秘,由于神秘而变得传奇,由于传奇而又容易传讹。向阳红五号船在港内经常要调试或检修雷达和电台,启动这些大功率的发射设备时,会干扰到周围其他的电子设备。长洲岛上当时的老百姓不少有香港背景,许多家庭有了电视机,用“鱼骨天线”可收到香港台。当他们的电视机出现五号船检修的干扰波时,一个很不利于公安和保卫部门的传言就传开了:“向阳红五号是中国最大的间谍船,船上的人都是国际间谍。”
“文革”的漩涡,拖慢了国防现代化的速度。向阳红五号船远航的钟声迟迟未能响起。1974年,周总理病重,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拨乱反正,向阳红五号船远航的钟声终于响起来。
1976年3月,向阳红五号船远征太平洋的请示件,由国家海洋局送往海军,由海军到国防科委再到中央专委,当时周总理刚刚去世,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也因“四人帮”的干扰而变得艰难。这时,聂荣臻元帅把这份请示报告送到了也在病中的毛泽东主席手里,毛主席用他毕生以来最后一次面对我弱敌强的弥天大勇,圈阅同意出征。关于毛主席在病中圈阅这份文件时想过什么,说过什么,已无从查考。我在主席晚年的诸多回忆录中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也许他老人家的生命已接近尾声,体力快要耗尽,不能为一条船的远行说些什么,写些什么了。也许他也知道,他的“最高指示”许多都被滥用,此处无声胜有声,圈才是圆满,圈就是无极啊!
由于有毛泽东的圈定,一切的干扰都作废了,千军万马就在这一个圈定中舞动起来。一次名垂青史的重大航行就这样开始了。
虽然周总理已经逝世,但他在指挥国防科学事业中广泛运用一句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仍然贯穿着向阳红五号远航任务的始终。在研究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安全保障时,时任中联部部长的陈锡联提出,向阳红五号是单船远航,海区复杂,国际形势复杂,因此对安全很担忧,提出另增一条远洋船跟随护航。这个提议立即在交通部得到落实,由广州远洋公司再派一条远洋轮船无锡号,跟随向阳红五号走,为了掩人耳目,无锡号更名为向阳红十一号,全部船员经过政审和保密教育后留船随行。
为了应对复杂海上情况和敌对势力的暗算,最大可能保证船队安全,在没有强大的海军护航,且又在“四人帮”严重干扰下的中国政府,为远航船队和后来的“580”任务又做了两个软保障。一是由外交部提前行动,主动与南太平洋的岛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向阳红船队往返航线的沿途各国进行外交预制,以利于应变;二是在向阳红船队离开广州进入公海后,由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发出消息,公布我国远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一号,将赴南太平洋某特定海域进行科学考察。这两项软措施都是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后者暗含着更高深的政治智慧,这就等于在告诉和前:我国到南太平洋从事的海洋科学考察,是公开的,船上是手无寸铁的科学家和船员,是受国际法保护的,你们不能暗算我。
日,所有280名出海人员全部就位,油水、生活用品和仪器设备全部补给充足。28日凌晨,船长马荣典拉响了起航的铃声。向阳红五号从长洲锚地起锚出港,到达珠江口后进入到阳江外海与向阳红十一号船集结,又经过了一天的求生演习、损管演习和防火演习后,于30日凌晨正式起航。海军副司令刘道生带两艘护卫舰奉命作象征性的护航到西沙以后返回。向阳红五号、十一号两台低速柴油机船,带着全中国人民和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央领导的期望,沉着地旋动着深蓝的海水,拖着两条长长的银带一直向南海东南部、向巴士海峡,向更远的太平洋延伸、延伸。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照片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