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高科技小学生课间游戏大全

考试&&&&&&
校园&&&&&&
服务&&&&&&
深读&&&&&&
教育我帮你:7\0597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老游戏没落00后不再长在外面 课间也写作业(图)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弹球这个曾经风靡的游戏,如今成了80后们怀旧的活动。如今的孩子格外娇贵,过家家这种和泥土打交道的游戏很难见到了。  老游戏有大意义  “现在有些俱乐部、度假村,都提供老游戏项目服务,我曾经在昌平见过,一个孩子带着四五个大人在玩呢。”著名民俗学者高巍说。如今,城市地面变硬了,楼层变高了,电脑变多了,很多传统游戏难以开展,“可惜啊。这种孩子们都乐于接受的游戏,它的重要内核在于不强制孩子们做一些动作,让他们凭借兴趣去锻炼。”在玩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过去的游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不像现在在网上。”孩子们的感情变得融洽,这种感情也正是老北京比较讲究的。“如果可能的话,人们应该关心一下老游戏的形式,如果能在形式上变通一下,让孩子们重新对一些游戏感兴趣,让这些传统游戏得以很好地继承。”  时间能证明一切,也能改变一切。呼朋引伴的游戏还意犹未尽,童年的主人早已换了一拨又一拨。跳皮筋、砍包、弹球……对于70后、80后而言,这些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谁也记不准,什么时候开始不玩了。再回首时猛然发现,童年的游戏都已消失在时代的大潮中。如今,校园从黄土操场、花圃教室变成了塑胶跑道、水泥楼梯,孩子们都已习惯在教室里玩植物大战僵尸、纸牌游戏或者苹果电子产品。时间改变了游戏的形式,也证明了它的珍贵。  那些没落的游戏  跳皮筋、砍包、逮人游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游戏,用风靡一时来形容它们的流行度应该是很谦虚的说法了。如今,它们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纷纷没落了。  跳皮筋:一玩就一个下午  从70后到80后,要没跳过皮筋,那就等于说你没有童年。随便问问哪个地道的北京大妞,曾经的小学生时代谁不是跳皮筋高手?跳皮筋的段位高低甚至决定了你在玩伴中的地位。可是现如今在00后的天下却难觅跳皮筋的踪影。韩老师是朝阳区劲松四小“跳着皮筋长大的”80后教师,谈起现在的校园景象时感叹,“我从来没见过有人跳皮筋。”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万子营民族小学80后的赵老师是地道的老北京,“我们最爱玩的是三人抻筋跳,皮筋抻成一个三角形,三个人念一句儿歌,转一下位置。”赵老师说的儿歌就是开头这几句,一直到“七八七九八十一”。除了脚筋还有手筋,用手指头勾着皮筋,什么“五勾五卷五花蹦”、“三踢四钩五蹦”,在她的记忆中,姑娘们跳皮筋能玩上一个下午。  砍包:费体力 但很刺激  如果夸张点说,在女孩子当中,皮筋跳得好不好决定了你是女王还是小跟班,那在男孩子当中,砍包也具有同样的重量级作用。  “砍包的乐趣太多了,绝不仅仅在于砍。”1985年生人的小佟最怀念的童年游戏就是砍包,两个人分站两边砍,几个人在中间躲避砍来的包,被砍中的遭淘汰。“砍包的学问大着呢,斗智斗勇。”小佟说,“从缝包开始,什么样的包好使?当然越沉的越好砍啊,一开始包里放石头子,砍到身上生疼,后来大多都装豆子。要想犯坏就装沙子,砍人身上一阵烟儿。”小佟说砍包的乐趣就在“策略”俩字,“别以为就是瞎砍瞎跑,砍的人得稳、准、狠,你得琢磨哪个角度既能砍到人,又让对方接不住包。被砍的人更要全神戒备,辗转腾挪、动作迅捷,让砍包的人找不准落点,还得接住砍来的包,这样就能多一条命。”随着游戏的进程,中间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砍包的速度逐渐加快,双方体力消耗都很大,大有一决胜负的刺激感。  遗憾的是,这么酣畅淋漓的游戏现在也难觅踪影了。  逮人:玩到最后汗流浃背  当年小区里、胡同里、学校操场上,男孩女孩一窝蜂似的乱窜,这就是逮人游戏的盛大场面。被逮的人心里那股子紧张劲儿就别提了,逮的人一接近自己,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好像被对方那只手一碰,自己就会变成卸气的皮球一样。玩到最后,一个个灰头土脸、汗流浃背。  这情境、这心气,恐怕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也想象不到了。逮人的玩法很多,“鸭子过河”、“摸墙到家”、“三个字”、“真假地雷”等等,总体上都是一个人来捉,另外几个人跑。逃跑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规则和说法,谁被逮住就去扮演逮人者的角色。韩老师说:“现在想起来觉得特别逗,以前我们有种玩法,快被逮到了就喊‘冰棍’,意思就是把自己冻住了,逮人者就问你‘你是冻着还是化了?’你要觉得自己逃得掉,就说‘化了’,然后赶紧跑,说‘冻着’就继续定在那儿,等着同伴过来拍你一下才能动,这叫‘被解救了’。”这种以“疯跑”取胜的游戏,在现代都市里也快绝迹了,“别说在学校,就在我们小区里我也没见过有孩子这么玩。”韩老师说,孩子们放了学都坐上私家车回家玩卡丁车了。  00后不再“长在外面”  现在的小学校园里已经是00后的天下,他们有更时髦的父母,更前卫的高科技应用,也有更繁重的课业压力。十分钟的课间,他们都在干什么?没有了父辈们童年时“长在外面”的气魄,看上去,他们的童年“冷静”得多。  写作业的课间十分钟  小学教育“减负”以后,老师每天留多少作业就有了限额,但孩子们的作业还是永远都写不完似的。教四年级的赵老师说:“老师是按量留,但是家长会给孩子留更多的作业。”学生们放学后和周末都会上各种课外辅导班。赵老师说,自己班里有个孩子,除去睡觉的时间,周六日两天的休息时间加起来不到四小时,一天就要上四个辅导班。有的老师会在课上留8分钟的作业,要求中午之前交,淘气的孩子课上写不完就得课间写,老实的孩子课间也不出去玩。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自觉选择在课间10分钟里做作业,不愿意出去玩。因为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家里还有一堆。&[1]&&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总监:徐嫣嫣 7
副总监:吴文建 2
内容主管:何俊 7
活动主管:成竞 50
编辑:裘竹如 7
编辑:余新花 2
记者:原野 50
策划:茹亿 9
传真:0\1029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社联系合作!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浙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课间游戏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