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三国武将排名中有没有兵力最大的?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都使什么兵器
共有 3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一些使用很多的武器
戟相当流行,长矛逐渐被重视
  1.张辽被甲执戟,先登限阵…孙权大惊,以长戟自守。(三国志张辽传)
  2.魏猛将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军中有语: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典韦传)
  3.(董卓)拔手戟掷布(吕布)(三国志吕布传)
  4.布(吕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三国志吕布传)
  5.李肃举戟直刺董卓前胸(柏阳版资治通鉴)
  6.有人告诉刘备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义思就是降曹]」刘备把手戟掷过去,说:「赵云绝对不会抛弃我。」不久,赵云抱着刘禅归来。[柏阳版资治通鉴]
  7.[典]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三国志典韦传)
长矛展露锋芒,使用者比前朝还多
  1.曹操欲西征,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以挡也。(三国志武帝纪魏书注)
  2.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志张飞传)
  3.公孙瓒出塞遇鲜卑骑兵,乃自持矛,两头施刃,持出刺敌杀伤数十人。(三国志公孙瓒传)
一些使用很多的武器
戟相当流行,长矛逐渐被重视
  1.张辽被甲执戟,先登限阵…孙权大惊,以长戟自守。(三国志张辽传)
  2.魏猛将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军中有语: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典韦传)
  3.(董卓)拔手戟掷布(吕布)(三国志吕布传)
  4.布(吕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三国志吕布传)
  5.李肃举戟直刺董卓前胸(柏阳版资治通鉴)
  6.有人告诉刘备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义思就是降曹]」刘备把手戟掷过去,说:「赵云绝对不会抛弃我。」不久,赵云抱着刘禅归来。[柏阳版资治通鉴]
  7.[典]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三国志典韦传)
长矛展露锋芒,使用者比前朝还多
  1.曹操欲西征,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以挡也。(三国志武帝纪魏书注)
  2.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志张飞传)
  3.公孙瓒出塞遇鲜卑骑兵,乃自持矛,两头施刃,持出刺敌杀伤数十人。(三国志公孙瓒传)
弓与弩 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弩
  1.魏晋时期有用脚踏张之弩[必须用脚抵住才能拉弦定位,可见威力相当惊人]。
  2.诸葛亮曾制造出连弩:具有简单自弹性能,以钢铁镞(箭头)为矢(箭头以钢铁制造,可大大提高穿透力),矢长八十寸,一个弩槽 放十枚箭矢,一触弩机,十矢俱发(魏氏春秋)。这简直是革命性 的发明,机关枪的前身。可惜当时史学者失职,未留下详细制造记录
还有就是各武将的兵器
一,长兵器
青龙偃月刀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又明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的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的兵器了。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的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设之物,并非用于实战。
西羌国元帅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为是长柄,所以打击力比普通锤强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越吉曾用它杀得关兴胆寒,并将其打落断涧,但随后就被关羽(鬼魂)打跑。
武安国也用长柄铁锤,可只重五十斤。
铁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器》)
东吴孙桓部将李异的兵器,是在斧头上镀金的大斧。
纪灵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称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其用法以扎、绞为主。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其主要打法为支、拿、架、别、削、刺。
庞德的兵器,其刀头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却要厚不少。另南蛮孟获的部下忙牙长也用这家伙(是个菜鸟)。
马岱和钟繇交战时用的刀,其实对付钟繇这号书法家根本是杀鸡用牛刀。
孙坚在汜水关时用的兵器。被关羽所斩的徐州刺史车胄也是用这刀的。
周泰在赤壁之战时用的兵器,是纯钢的长槊。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蛮的特有武器。
王双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二,短兵器:
晋书记载:吕虔有一口宝刀,听人说,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带,便把它送给了别人。
程普于赤壁之战时用的宝剑。后晋张华夜观天象,见牛,斗之间有剑气照于江西,于是在灭吴之后,派预章人雷焕去丰城任官,结果在县衙后石匣中找到龙泉,太阿二剑。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赋》中“拔长剑兮倚长天”的话命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称曹操用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
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宝剑。曹操交于夏侯恩佩之,后在长坂坡被赵云杀其夺之。
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谋刺董卓。
又称雌雄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一鞘双剑,据说两剑可和为一把宝剑使用。
松纹厢宝剑
共两口,南蛮王孟获和诸葛亮第一次对阵时的兵器。其剑身上镶有如松纹一样的剑纹。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袁绍所有,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曹丕所造。《典论》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石)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
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石监)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曹丕集,剑铭》)
杨修献于魏文帝曹丕的宝剑。 魏文帝爱杨修才,修诛后,追修,修会以宝剑与文帝。帝后佩之,告左右曰:“此杨修剑也。” (《文士传》)
蜀昭烈帝铸 ,采金牛山铁 ,三尺六寸 ,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吴大帝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皇帝吴王剑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西凉大将韩德的四子韩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两口。
曹丕为魏太子时所造。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曹丕集,剑铭》)
曹丕所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才,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曹丕《露陌刀铭》:于铄良刀,胡炼??时,譬诸鳞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利用卫身,以威弗治。
百辟匕首二:
曹丕所造,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扬文。
黄盖使用的武器,为六角形,曾用他打中蔡瑁的护心镜。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武经总要》)
文鸯的兵器,在乐嘉桥边文鸯曾用它两次杀入魏将丛中,打死不少魏将,看来很适合近身战(文鸯也用枪的)。
蜀将傅佥的兵器,简,当为“锏”,类似鞭,四棱形,铁制。是一种盛行于宋代的兵器。曾用它打得魏将李鹏眼珠迸出。
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武经总要》)
典韦的兵器,重八十斤,于长刀等,后于宛城之战被胡车儿盗走,致使典韦战死。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 为蔽木户。後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典论·自叙》)
诸葛亮在蜀时制造,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
汉献帝许田围猎时用的弓。弓身雕有花纹,镶有宝石、玉器为装饰,故名宝雕弓。
孙坚在汜水关所用的弓。弓身上绘有喜鹊图案以求吉祥。呵呵!可只放两箭就断了,和他儿子孙策那把一挥就剩把的剑都系伪劣产品。
吕布辕门射戟时的弓。因为是用老虎的筋作为弓弦的,所以能轻易的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把个纪灵看得两眼发直,人都傻了。
两石力之弓
拉力为两石(240斤)的弓。古代开弓力量大小以石为单位计算,一石为120斤。黄忠和王双都是用这种强弓的。
四,投掷器
太史慈所用之物,《释名·释兵》: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董卓曾“拔手戟掷布”。而孙策也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
晋张协《手戟铭》: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典韦在濮阳救曹操时所用的暗器,比手戟略短,虽没手戟精致,但很实用。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又称没羽箭。许褚善用的暗器。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他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亲自他用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但后来在战场上从未见其再用。
王双所用的武器。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锤的重量大小,根据使锤者量力而定。锤头末端有象鼻孔,以贯铁环,下以绳索扣环,软索有以蚕丝夹头发混合编制,也有纱线编制而成。软索粗如手指,长一丈五尺至二丈。
南蛮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暗器,曾用他射中蜀将张嶷左臂,令其翻身落马被擒。
马超战张飞时曾用它投向张飞(毛本是铜锤)。也称为"抓",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马超所用应为短挝,挝头似斧脑可宕击
作品中有时也用做铠的代名词。还记得丞相破魏?玄甲数千是极大斩获,而且说明魏出动的是相当精锐的部队而且损失惨重。
盾: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盾小橹大,都是一东西,一般是木制,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皮铁盾几乎不存在,太重。小盾也有,叫啥&钩镶&之类的,据说是前面带有钩子的小盾,能锁拿敌人兵器,而且本身也有一定攻击力。不过使用要相当技术才可以。环首刀配合钩镶就是长兵器的克星。不过想来这种兵也不容易训练。 至于大盾,是先秦时吴地的比较有名,所以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
刀:环首刀的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CM。而蜀汉是120CM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戟: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
铠甲: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 作品中有时也用做铠的代名词。还记得丞相破魏?玄甲数千是极大斩获,而且说明魏出动的是相当精锐的部队而且损失惨重。
盾: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盾小橹大,都是一东西,一般是木制,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皮铁盾几乎不存在,太重。小盾也有,叫啥&钩镶&之类的,据说是前面带有钩子的小盾,能锁拿敌人兵器,而且本身也有一定攻击力。不过使用要相当技术才可以。环首刀配合钩镶就是长兵器的克星。不过想来这种兵也不容易训练。 至于大盾,是先秦时吴地的比较有名,所以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
刀:环首刀的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CM。而蜀汉是120CM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戟: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形制简单的戟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三国出现&雄戟&横上翘,竖加了个弯钩。典韦死前发威使戟&一叉入 十余矛摧&就是用的这种雄戟。另外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而且用短戟还是高超的武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J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曹丕传》 .
矛槊:和戟长度啥的差不多,就是一木棍插上各种头。最长的矛是东夷传里记载的三丈的矛,估计是用来破骑兵的,骑兵列阵平矛冲锋威不可当,散战戟有利。
弓弩:计量单位分斤(0。2228公斤),钧(三十斤),石(120斤 )与普通度量衡不同)三级,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一般弩是三十弦一弓,诸葛弩失传。骑兵也有专用弩,实物已经出土。后汉三国善于弩射的就陈王刘宠一个,左右开弓的象董卓之类的也是猛人。便弓马的就忒多了。最重视造弩的当然是蜀汉连制造人都要刻上名字以追查责任。
剑:剑当时基本不算兵器了,就是无聊文人装风雅的东西,也就是曹丕、鲁肃有钱有闲的才练。至于练好了好象也是门技术。
??石装置: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石车,因??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石装置(资治通鉴:袁绍在营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发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中,隋舰在前后左右装有六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陈军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骑兵: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不过三国时并未成熟发展出重骑兵﹝重骑兵定义:马匹和骑士皆披覆铠甲﹞,当时虽有少数重骑兵但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才被普遍使用。
矛:一种直而尖的刺杀兵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在三国时期已经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它的缺点是刃部较长,刺杀不如枪那么灵便,到晋代枪兴起,矛逐渐衰落。
戟:在戈和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它的优点是具有勾、啄、撞、刺四种效能,杀伤力很高,在三国时期盛行一时。典韦,吕布,张辽都是持戟的名将。
枪:一种刺击兵器,和矛相似,据说黄帝时期就有了。三国时期大量使用枪,但当时枪刃锐长,还没有脱离矛的形式,直到晋代,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比矛更加锋利,逐渐取代了矛的地位。
长刀:安有长柄的大刀,是一种砍杀兵器,从配刀和专用与劈砍的短柄长刀发展而来。最早有关长刀纪录时期是在三国时代,据三国志记载,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又传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不过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因三国志记载关羽&刺&严良与马下,&斩&其首,刀可不是用来刺的)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閟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原句本非律体,不能用平仄对仗格律衡量。
近身兵器:主要是刀和剑,刀身单刃,主要用于砍杀,剑身双刃,主要用于刺杀,也兼有砍的功能。由于剑在砍杀的效能和坚韧度上不如刀,在三国时期已经不再作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只是作为辅助兵器和防身武器。而刀,则在这个时期了军队的主要武器。 另外,匕首在当时也是一种重要兵器,地位与长剑相当。一般官吏除佩剑外,有的还怀带匕首,有的军队也配备匕首,如诸葛亮曾在百步(今四川成都)早匕首五百把发给骑士。
弓:众所周知的弹射武器,三国时期大量装备部队,有角端弓、雕弓、路弓、疆弓等形制。弓的优点在于轻便灵巧,能远距离杀伤敌军,缺点是必须一手张弓,一手拉弦,影响准确度。
弩:安有臂的弓,弓臂上设有弩机。据说在战国时期发明,在三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蜀汉在在制弩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优势,诸葛亮曾发明一种新式连弩,称为&元戎&,可一次装十支箭,提高了发射的速度,当然攻击距离和威力不免有所下降。弩的优点是比弓射得远,命中率高,但没有弓轻便,发射速度慢。
铁蒺藜:又名铁制,形如蒺藜,因此得名。它有三个锐利的尖,中央有孔,以便用绳索穿起来。把它大量布设在敌人行军道路上可阻碍敌人行动,布设在战场前沿可破坏敌军战斗队行。也可以算是古代的地雷了。
鹿砦:用来防御的障碍物,上有竹尖、铁刺。可阻挡敌步骑兵冲击,有时也安置在陷坑内用以杀伤敌人。
抛车(投石车):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左抛杆,杆的一端结上一个用绳索联系的皮囊,另一端结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当然抛出的不一定是石块,也可以抛射火球等物。官渡之战时,曹军曾用抛石车机会袁绍军的橹楼。因发出的石弹在空中飞行有声音,当时叫做&霹雳车&。
云梯:一种爬城用的工具。它用转轴把两个长两丈以上的梯子连接在一起,并固定在车架上而制成。车架上有一个木棚,外用生牛皮加固,人员在棚内推车向城墙接近时,以此抵御敌人弓矢的伤害。
望楼:这种车子安有轮子,可以推动。在一个八轮车上树立两根长柱,柱的上端设一轱辘轴,上有木屋,人在木屋内居高临下观察敌人行动。也可以安排弓箭手射击。
木驴:是古代重要的攻城工具之一,用以掩蔽攻城人员在掘城墙,挖地道时免遭敌人矢石、纵火、木擂等的伤害。这种车下面有四轮,车上设一屋顶形木架,上面用生牛皮蒙上,并涂以泥浆,以防御敌人的矢石和火攻。车内可容纳十人,工程时将车推到城墙下,掩护人员作业。
火车:一种专门焚烧城门的工具,车上装有炉灶,炉内盛满油脂,用碳火烧沸,在车的四周堆积干柴,将车推至城门下,纵火后离去。如城上敌人倒水灭火,由于油比水轻,火焰反而更高,更易将城门烧毁。
撞车:一种撞击城门的工具,形如木驴以防御矢石(可不象游戏中那样毫无防备地挨打)。在守城时也可以用来撞击敌军攻城云梯。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48小时热门评论
一周热点资讯
小编特意给各位带来的醒脑福,绝对会让你鼻血直流 在本期壁纸中,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美女”
送个红彤彤的妹纸给大家,祝游迅网的小伙伴们新春快乐 绅士最爱的福利美图,黑丝美腿妹纸带你滚床单。
网友证实升级了2.04固件之后已被锁区,但光盘未锁。 采用超薄+圆润边角的设计,比iPhone 6更炫酷!
CopyRight&2004年-年 <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沪ICP备号-6 | 沪网文[2号您所在的位置:&>&&>& && 大牌三国武将怎么强化 武将强化系统详解
大牌三国武将怎么强化 武将强化系统详解
发布者:咕咕猪 发布时间: 21:48:50 人气: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58人表态
& 2014 咕咕猪 苏ICP备号-2 Email:guguzhu_三国时期,将领们出征带兵的最大数受什么限制?若是官阶,希望能对应官阶给出数量级,或给出一般带兵的数量级。(这是历史问题,不要游戏上的!!!)
三国时期,将领们出征带兵的最大数受什么限制?若是官阶,希望能对应官阶给出数量级,或给出一般带兵的数量级。(这是历史问题,不要游戏上的!!!)
看到有的文章认为曹操出征赤壁,给每位大将都只五千兵,故而生疑,莫非大将出征兵数就是由主帅决定而官阶只是决定俸禄多少?即使真是那样,一般一将真的就带五千兵么?或许要涉及到当时军队编制的问题。
补充:恐怕我还说的不够清楚,我想问的是将军出征时直辖部队人数上限。周瑜是都督,他手下管着将军,但不直辖部队。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三国军队编制,大致是部,曲,屯,队,什,伍六级。伍辖五人,设伍长;什辖二伍,共十人,设什长;队辖五什,共五十人,设都伯;屯辖二队,共一百人,设屯将;曲辖五屯,共五百人,设曲长;部辖二曲,共一千人,设千人督,亦称牙将。
忠诚度和主将了解他们的多少,三国时期曹操八十万人马大部分是降军,再加上曹操生性多疑,怕出叛军所以曹操出征赤壁,给每位大将都只五千兵。
没有最高限制只有能派多少人去,全民皆兵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由主将定军阶按任务的重要性定
每朝每代都有 不同的 编制 ,大多是根据战争而变
最高的主将派多少就有多少咯,不同的人可以指挥的人数是不同的,他的能力有限,本来只够能力指挥3000的,你却给他1W,那他就可能不会带兵了,当然官阶越大可以带的自然多,因为官阶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但是是没有限制的,当然,是不可能多于国主亲身带兵时的,这应该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都应该知道原因的
在当时,所谓的将军不过是个称号,而官职上全国上下能称将军的就那么十几哥,你说的那个问题中带5000人是因为那些人的正式官职不是什么将军。
基本上没有带兵数量限制,想曹操手下兵多将广,以5000兵/1将为一单位,几十万兵相当于 几十×2单位个体。攻,可数单位兵力包剿;撤,可数单位兵力分开散;且内讧,也不会独得太多兵力;水战,以没单位一连船、或单位舰来管理都行。所以我觉得比较科学,没官阶限制。只是在相同任务下,官职高的必须带兵比官职低的多而已。
很少就是了
你自己没上网查过吗。这个问题我记得好象有一本书有讲到。好象易中天老师也讲过了
一般应该是不敢多给指派吧 是一种君主的保守 据个例子 周瑜是大都督 赤壁前孙权给了他三万兵马并说这&#13;&#10;&#13;&#10;是最大的限度了 可是战后孙权征讨合肥的时候又能很快的调集10万于众,估计就是在曹操大兵压境的危急&#13;&#10;&#13;&#10;关头,作为君主他连至亲的周瑜也不敢完全信任,怕其率众投敌,所以我想给将领少量兵马,自己出征则大&#13;&#10;&#13;&#10;军随行,出自与君主的保守与谨慎,或者说是对手下将领的提防。
南华老仙之事子虚乌有,很可能是张角的杜撰。 &#13;&#10;&#13;&#10;历史上并无桃园结义,只说关、张以兄事刘备。刘焉并没做过幽州刺史,刘、关、张的义勇军只是投效校尉邹靖,只活跃于河北、山东一带,并未参加颖川之战、宛之战。 &#13;&#10;&#13;&#10;张氏兄弟不会妖法。 &#13;&#10;&#13;&#10;张宝不是被部将严政所杀,而是战死疆场。 &#13;&#10;&#13;&#10;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13;&#10;&#13;&#10;演义截去了张温带董卓、孙坚等西征韩遂、边章的故事。后来以韩遂投降、边章战死而告终,董卓留镇西凉,孙坚南征长沙贼区星。 &#13;&#10;&#13;&#10;吕布并不是丁原义子,且丁原为并州刺史,坐镇山西,不是荆州刺史。而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主簿(文职),不是一个匹夫。 &#13;&#10;&#13;&#10;历史上并无赤兔马,就是野史中有,也没有曹操赠马给关羽的记载。 &#13;&#10;&#13;&#10;曹操身为军事家,不会做行刺这种下策。无献刀之事。 &#13;&#10;&#13;&#10;逃奔中牟,被县令放走,那县令不是陈宫,不知叫什么名字。 &#13;&#10;&#13;&#10;杀吕伯奢之事,为野史记载。不知真伪。 &#13;&#10;&#13;&#10;十多路讨董军,并无公孙瓒、孔融、陶谦、马腾四路。所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之事并没有。而十多路盟军,真正同董卓军正面交战的,也只有曹操、孙坚两路。董卓是在迁移了天子百姓后才同曹操交战,并不是遭曹操追击。徐荣并未被夏侯敦所杀。 &#13;&#10;&#13;&#10;孙坚是曹军败绩之后进的兵,初时由于袁术不拨发粮草被华雄打败,后用计杀死华雄,连胜胡轸、吕布,最后在阳人同董卓交战,还带骁骑亲自冲锋,与董卓单挑获胜,大败卓军。董卓在逃亡途中烧毁洛阳。 &#13;&#10;&#13;&#10;孙坚讨伐刘表,孙策未随行。 &#13;&#10;&#13;&#10;赵云投奔公孙瓒,没上过战场,后以兄丧辞回乡中。 &#13;&#10;&#13;&#10;公孙续不是由袁绍指使刺客杀死,而是奉兄命助袁术敌袁绍军的时候战死。磐河之战的胜利者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 &#13;&#10;&#13;&#10;历史上没有貂蝉,王允是利用董吕之间的不和来杀董的。 &#13;&#10;&#13;&#10;马腾并没有书上所说的那样忠义,也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而已。马超并未随征李傕。 &#13;&#10;&#13;&#10;典韦无逐虎之说。陈宫也只是一个叛臣而已。可能是曹操重用戏志才的缘故。 &#13;&#10;&#13;&#10;管亥不是关羽所杀,死于乱军之中。 &#13;&#10;&#13;&#10;陶谦并没有交好曹操之意,双方那时正在交战,但曹嵩也不是受 &#13;&#10;&#13;&#10;陶谦指使人杀死。刘备等联军没有冲进徐州。 &#13;&#10;&#13;&#10;曹军在同吕布交战失利后并没有讨伐黄巾。许褚并没有和典韦较量过。 &#13;&#10;&#13;&#10;杨奉等没有书中的忠义,都心怀鬼胎。 &#13;&#10;&#13;&#10;孙策讨伐江东与书中大同小异。 &#13;&#10;&#13;&#10;夏侯敦不是在讨伐吕布时射瞎的眼睛,而在这之前。 &#13;&#10;&#13;&#10;白门楼大骂曹操的不是张辽而是高顺,因此关羽也没有求情。不过他和张辽关系不错。 &#13;&#10;&#13;&#10;血衣带诏之事,马腾没有参与。 &#13;&#10;&#13;&#10;吉平无下毒之事,而是在参与后来耿纪等的叛乱而死。 &#13;&#10;&#13;&#10;关羽斩杀颜良凭的是真本事,文丑非关羽所杀。三国史上,被称为万人敌的也只有关、张二人而已。很可能连吕布比之稍逊半筹。 &#13;&#10;&#13;&#10;赵云是在邺城见到的刘备,无裴元绍此人。 &#13;&#10;&#13;&#10;无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10;&#13;&#10;在古城无关羽斩蔡阳之事,无周仓此人。 &#13;&#10;&#13;&#10;孙策是死于刺客偷袭,无斩于吉之事。 &#13;&#10;&#13;&#10;官渡之战袁军只九万人,曹军三万人。 &#13;&#10;&#13;&#10;刘备于汝南伐曹是和龚都联手,刘辟在搔扰曹操迁都的战役中被于禁所杀。并且龚都最后未死,只是销声匿迹。蔡阳死于讨伐刘备的战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发生在这次行动中,夏侯敦大败而逃,夏侯兰未被张飞杀死,是被赵云生擒,投降了刘备。无赵云杀高览这回事。 &#13;&#10;&#13;&#10;曹操北伐袁氏演义中没什么大的虚构之处,郭嘉遗计定辽东之事子虚乌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无刘备讨伐张武的战役,徐庶是自己去见刘备的,同曹军交手并获胜,但和演义中截然不同。没有赚徐庶之事。 &#13;&#10;&#13;&#10;跃马檀溪之事,也只有野史上有记载。 &#13;&#10;&#13;&#10;诸葛亮决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后来北伐战场上也只有在最后一次是身乘小车、羽扇纶巾,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出战,演义中那样写只是为了神化他。出山后并没有策划任何战役。 &#13;&#10;&#13;&#10;曹操是平定河北后才受封丞相,南征军不过十五六万而已,不过的确号称八十万。 &#13;&#10;&#13;&#10;襄阳无魏延斗文聘之事,赵云在长坂坡救主,保护的是甘夫人,糜夫人跳井之事史上无交待,且阿斗决不可能安睡怀中。因此,赵云是带着甘夫人、怀抱阿斗冲破长坂围的,而且所遭遇的曹军是曹纯的虎豹骑。并没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说,但赵云也肯定没有演义上所说的那样神勇无敌。 &#13;&#10;&#13;&#10;无刘备摔阿斗之事,张飞在长坂桥大喝曹军,并没吓死人——但曹军也被他的威势所震慑。 &#13;&#10;&#13;&#10;徐庶之母在乱军中被曹军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辞刘备去投曹操,且其母无自杀之事。 &#13;&#10;&#13;&#10;周瑜并不是气量狭小之人,因此破曹完全是周瑜的主意,鲁肃也不是忠厚的长者,而是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来说,更多地是应向二人学习经验。 &#13;&#10;&#13;&#10; &#13;&#10;&#13;&#10;
三国军队编制:大致是部,曲,屯,队,什,伍共六级。伍管五人,设为伍长;什管二伍,共十人,设什长;队管五什,共五十人,设都伯;屯管二队,共一百人,设屯将;曲管五屯,共五百人,设曲长;部管二曲,共一千人,设千人督,也称为牙将。 &#13;&#10;
每个时期带的兵数目不同 比如将领被派出打仗 派出多少多少的那是笼统的说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兵 那时候是府兵制 兵将合一 有大将带领牙将偏将去打仗 周瑜就相当于一个带领的 其余将领听他怎么作战 它就属于一个指挥的 几乎不去战场上杀敌
其实也不能说他们又上限,好像我记得他们那时候打仗,都是派遣双方的将军打一仗就完事,输了的哪一方就撤退了
因为三国是沿袭汉的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汉朝的军队编制&#13;&#10;汉朝军队,依据作战行动领域、武器装备和所负任务,区分为步兵、骑兵、车兵和水军四个兵种。平时分别编制、管理、训练,战时混合组军。其中步兵是有汉一代的主要兵种。在京师兵中,步兵占较大比重。如北军八校尉中,其中中垒、步兵、射声三校为步兵或以步兵为主。在郡国兵中,步兵亦居主体地位。&#13;&#10;&#13;&#10;
汉代作战部队实行正规的部曲制,以部、曲为基本建制单位。&#13;&#10;&#13;&#10;
编制序列由大到小为:&#13;&#10;&#13;&#10;
军——部——曲——屯——队——什——伍&#13;&#10;&#13;&#10;
军的主管为大将军(位比三公)、将军(位上卿,依次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军作为作战部队的最高编制,通常只有在战时设置。长官由大将军或将军出任。将军受命出征,皆开幕府,置僚属,组成作战指挥机构。每军通常辖有前、后、中、左、右五部(或因作战需要有增有减)。因此,军作为非常设建制单位,人数是因战争需要而设。&#13;&#10;&#13;&#10;
部的主管为校尉(比二千石)、军司马(比千石),一般情况下分左、右、前、后、中五曲,或因需要有增有减,总兵力多者六七千人,少则一二千人,大体以一二千人为常制;校尉是仅次于将军的高级武官,地位较高,其所领部校一般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13;&#10;&#13;&#10;
曲的主管为军候(比六百石)、千人(比六百石),一般情况下,每曲分左、右两屯,编士兵200余人,但有时会多至500人。&#13;&#10;&#13;&#10;
屯的主管为屯长(比二百石),每屯分前、后两队,编士兵约100人。&#13;&#10;&#13;&#10;
队的主管为队率(比百石)、队史(比百石),每队分前、后、左、右、中共5什,编士兵约50人。&#13;&#10;&#13;&#10;
什的主管为什长(斗食),每什分两伍,编士兵10人;&#13;&#10;&#13;&#10;
伍的主管为伍长,每伍编士兵5人。&#13;&#10;&#13;&#10;
三国军队的编制基本上沿袭汉制,但由于各国之间的战事频繁,将领与部属的关系变换频繁,军队的编制常常也不那么规范,经常会有同一官职而所统的兵力相关很大。而且随着因军功成为高级将领的人数的不断增多,出现了很多新的将军名号,造成了将军多而统兵少的现象,统兵人数没有满员的现象较为普遍。&#13;&#10;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塔防三国志武将转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