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征服怎样提高攻击力和我的世界增加血量上限

02-19 11:00扶危定乱02-19 11:30鬼灵门02-20 10:00612新区02-20 11:00抛戈弃甲02-20 11:00叱咤风云02-20 11:00五音魔域02-20 11:30魔焰门02-21 10:00613新区02-21 11:30千幻宗02-22 10:00614新区02-22 11:30天煞宗
02-1302-1302-1302-1302-1302-1302-1302-1302-1302-13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86
未成年人家长监护
注意:本游戏需安卓版与数据包一同下载才能进行游戏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殖民帝国的兴替
1、西班牙、葡萄牙
(1)崛起原因:最早开辟新航路;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
(2)殖民表现:葡萄牙:占领(印度洋)交通据点,垄断(欧亚)贸易
&西班牙:广占殖民地(中南美洲、菲律宾),赤裸裸地掠夺
&在16世纪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镑。一公担胡椒在印度仅值两三个杜卡特,运到里斯本后售价便高达40杜卡特。
与葡萄牙在东方的收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一半以上直接流入欧洲,16世纪,欧洲的黄金储量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
(3)衰落原因:殖民掠夺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来大量金银,但这些金银都被贵族奢侈浪费了,而没有投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用于扩大再生产。
《全球通史》说,作为开辟新航路实践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尽管他们从殖民地抢夺了大量金银,但国王和贵族为了满足个人享受,从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疯狂采购商品,所以这笔财富没有在葡、西本国转化为资本,而却使荷兰从中受益,得到大量的实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4)衰落标志: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1)崛起原因:商业资本发达,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畜产品、乳酪产品大量出口,情况不明:深海捕鱼业,谷物)
造船业发达(船只装载吨数,商船总吨数,阿姆斯特丹停船数量,纠正“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中的“强大”为“庞大”)
&&&&&&&荷兰东印度公司半月号三桅帆船
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维歇尔·克尔克迈尔: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约斯特·舍肯伯鲁克:在某一段时间,荷兰船队的数量比英格兰、法国和苏格兰海上商船的总和还要大。荷兰的商船大概有1800艘,它们可以把货物运到欧洲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作为交易的市场、储存货物的仓库、维修船只的工场,在荷兰逐渐兴旺起来。
&金融业发达(安特卫普-比利时、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内银行信贷发达,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地理条件优越(得天独厚)
尼德兰革命(同时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殖民表现:组建海外贸易垄断公司(1602年,东印度公司;1617年,西印度公司)
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垄断性贸易,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排挤葡萄牙殖民势力,占据殖民据点(好望角、锡兰、马六甲)
新建殖民地(纽约、长崎、台湾)
(3)衰落原因:商业资本的脆弱性(《航海条例》,商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荷兰的强盛是在17
世纪……但是荷兰的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与西班牙一样,停留在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当权的商人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海上贸易与转运业务,国内的工业发展也仅仅依靠服从短期利益的造船业,这造就了荷兰国内工业基础的薄弱。荷兰的这种只注重流通过程而不注重生产过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其国内的投资不足,最终也走向了衰落。&
---李玉贤《论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崛起》
&&&&&&&&&&&&&&&&&&&
海军实力有限
&&&&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竞争力强。
&&& 事实上,荷兰的贸易量在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荷兰人并没有渐渐不行,而是法国人和英国人正在迎头赶上。其根本原因在于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此外,英国人还有其海外殖民地的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而荷兰人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块孤立的殖民地。因而,我们发现,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116年的12&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000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
(4)衰落标志:1674年,历时22年的三次英荷战争结束,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3、法国:&&&&&
&&&&&(1)殖民表现:殖民地(印度、美洲、非洲)
(2)衰落标志:1763年,七年战争
(3)衰落原因:(从1763年这个时间看出)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性、腐朽性
&4、英国:
(1)崛起原因: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城乡的发展(毛纺织业、圈地运动)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伊丽莎白女王的开明专制,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53年克伦威尔护国主政治及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大西洋航路中心)
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强烈的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识的进步与解放,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性质:商业战争,原因:受益者:商业资产阶级、活动方式:贸易垄断公司、目的:争夺商品输出市场、原料产地
(2)殖民表现:组建海外贸易垄断公司(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的国内贸易,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职员克莱武侵略印度,在印度获得免缴内地税的特权说明在具有经济功能的同时,政治功能色彩也很重。)
&&&&&&&&&&&奴隶贸易(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卖国,利物浦)
&&&&&&&&&&
建立殖民地(理解: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这个“最大”是面积最大吗,不是,是殖民优势,世界霸主)
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日-日在位)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英国的工业革命成就巨大,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二、殖民活动的罪恶表现
(1)三角贸易
1、原因:巨额利益的诱惑。(17世纪时,每个黑奴在非洲的离岸价格是25英镑,而在美洲每个黑奴可售150英镑。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
200万英镑。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种族屠杀政策,美洲劳动力非常缺乏(美洲需要非洲)
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0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需要美洲)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可能性、条件)
(2)种族灭绝
(3)种植园经济
(4)暴力掠夺,开挖矿山,黄金白银
三、评价:
&&&&&&&&&&&&&&&&积极&&&&&&&&&&&&&&&&消极
&&&&&&&&&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价格革命”社会急剧分化
&&&&&&&&&&&&&&&商业革命
&&&&&&&殖民地:接触到新兴事物&&&&&&&灾难、落后(文化)、变革
&&&&&&&&&世界:世界市场粗具规模&&&&&欧洲中心、霸权主义、南北差距、列强间的矛盾
&对殖民活动的认识:动力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段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暴力掠夺,方式是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垄断公司;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技术思想,加强了文明间的联系。
有人说,历史的进步总是会有代价的,那么,这个代价应该付吗?应该,但还是越小越好吧!
所以,还是希望那些先进国家、发达国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这个世界的黑暗尽量少一点吧!所以啊,我们中国要坚定奉行和平崛起战略,你们欣慰吗,我很欣慰。
&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将如何实现我们中国的和平崛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呢?
自力更生,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高综合国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科教兴国
&&&&&坚持对外开放,不断融入世界,但坚决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
&&&&&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维护联合国宗旨,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殖民争夺
教皇子午线。
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league,1里格合3海里,约为5.5千米)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半部,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归葡萄牙。同时又加授西、葡两国一项新的“保护传教”特权,即:两国在各自归属范围内,有宣传天主教的“权利”,包括任命主教和划分教区的“权利”。这也就成了后来葡萄牙顽固坚持他在东方(包括中国和日本)掌有“保教权”的由来和所谓依据。
日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巴西即根据这个条约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
1504年,西葡两国签订了“陶尔代西里雅斯条约”并经教皇犹利阿斯二世于1506年批准。即:将西葡两国的势力范围分界线,定到了从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1里加=5.92公里)外起。因此南美的巴西便归属了葡萄牙。
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整个地球,疯狂进行殖民掠夺。
1580年,西班牙吞并了葡萄牙,同时也继承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使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
菲利普二世(也译为腓力二世),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1年起)。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腓力二世的领地:西班牙、尼德兰、西西里与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兰及全部西属美洲和非洲殖民地。
1557年,西班牙在圣康坦战役中击败了法国。腓力二世于1559年和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签订了对西班牙有利的卡托—康布雷西条约,从而结束了绵延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  
腓力二世领导了反对土耳其的“神圣同盟”,同盟成员除西班牙外,还包括教皇、萨伏依、威尼斯和热那亚。1571年,勒班陀战役中全歼了奥斯曼帝国舰队。这次胜利因其终结了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扩张而永垂史册。  
1580年,腓力二世派遣阿尔瓦公爵率军强行合并葡萄牙。
1554年,还是王储的腓力二世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结婚,他们均为天主教徒,共同对国内的新教徒实行恐怖政策。然而在玛丽一世死后,同情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登上英格兰王位。腓力二世曾向伊丽莎白求婚未果。伊丽莎白对新教的明显偏爱促使腓力二世作出入侵英国的决定,这才有了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
法国发生宗教战争之后,腓力二世倒向了天主教神圣联盟一边,致力于消灭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1591年形势最混乱的时候,西班牙的军队甚至开进了巴黎。腓力二世希望他的女儿与第四代吉斯公爵查理·德·洛林结婚,并使后者继承法国王位,但最终未能成功。
毫不妥协的宗教政策使腓力二世到处树敌。为保障无休止的军事行动,西班牙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尽管西班牙有美洲殖民地的强力支撑,他仍未能解决军费浩荡作成的财政危机,以至腓力二世在1557年、1575年和1598年三次宣布国家破产。由于这些弊端,腓力二世的统治从长远看对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在他去世后,西班牙很快衰落了。
荷兰的经商传统
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实力雄厚。英国的伦敦、佛兰德的布鲁日、挪威的卑尔根和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是汉萨同盟的四大商站。15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英国、尼德兰、瑞典的工商业日益发展,立陶宛与波兰联合后逐步强盛,莫斯科公国征服诺夫哥罗德后关闭汉萨在该城的商站,尤其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业中心的转移,汉萨同盟渐失优势。德意志内部,勃兰登堡、普鲁士地位的上升,使汉萨同盟进一步削弱。1669年解体。
在佛兰德地区,15世纪时强大的勃艮第公国和16世纪兴起的联省共和国通过兴建安特卫普港、鼓励海盗袭击等方式对汉萨同盟构成了威胁。1451年,汉萨商人放弃了布鲁日,转移到安特卫普。荷兰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河道众多的条件,取代了汉萨同盟商船队的“海上马车夫”地位,垄断了西欧的商业海运。此外15世纪青鱼渔场自波罗的海转移至北海后,吕贝克遭受了巨大损失,而荷兰则借此而致富。1593年安特卫普商站关闭,宣告汉萨同盟在佛兰德活动的终结。
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尼德兰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地区。荷兰国歌《威廉颂》所咏唱的就是“祖国之父”威廉·奥兰治。(英国光荣革命迎来的国王)
“无敌舰队”之战,海上霸权
实力弱小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了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分一杯羹,积极支持海盗抢劫西班牙的运金船,从而威胁到西拔牙的利益。英国最有名的海盗就是德雷克。年,德雷克完成了环球航行。自从麦哲伦海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峡以南的火地岛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的一部分,但宣布“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直到今天我们还称这片广阔的水域为“德雷克海峡”)。1581年4月,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登船赐德雷克皇家爵士头衔。1588年,成为海军中将,击退西班牙无敌舰队攻击。通过海盗活动,英国从海外得到大量金银,达到了与欧洲国家的重商政策相同的效果。
重商主义: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柯尔贝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思想的信奉者,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法国积蓄了许多贵金属。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即重金主义),强调少买。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三次英荷战争——商业霸权
航海条例: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这些规定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导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承认这一条例。1651年以后颁布的航海条例则是英国为了垄断其和殖民地的贸易,维持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背景之一。但同时也给殖民地的经济带来了正面效应:对美国南部,造船物资和靛蓝的生产受到鼓励,烟草、稻米等产品获得了可靠的市场;对北部,船运业主得以免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商船的竞争。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四次英法战争——殖民霸权
由于参战国家众多,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七年战争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其中汉诺威、葡萄牙为英普的盟友,法奥俄的盟友则为西班牙、萨克森、瑞典,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在远东,俄国为了保证后方安全,于1755年唆使准格尔汗王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战争直到1760年才结束,因此中国清朝也间接地参与了战争。
以老威廉·皮特为核心(战争爆发时任陆军大臣,1756年起组阁)的英国统治集团的战略指导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皮特力主以金钱收买欧洲大陆上新兴的军事强国普鲁士为英国打仗,牵制法国的兵力,以便英国发挥其海军优势争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按此方针,英国尽可能避免直接卷入欧洲大陆上的地面作战,仅对法国沿海要地实施袭扰或封锁,间接配合普军的行动。英国本身有利的岛国地位保证了它的本土不易遭受对方袭击。皮特推行的这一套政策实际上是英国的传统国策。正如后来俾斯麦所指出的:“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他指的是雇用“朋友”并唆使它们同英国的主要敌人为敌的政策。
普鲁士同时和三大国——奥地利、法国和俄罗斯作战,几次面临亡国边缘,腓特烈终于保住了西里西亚,他个人也获得军事史上永世的不朽英名,赢得了「大帝」的称号,更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普鲁士亦一跃成为欧洲五巨头(其余四国为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国)之一。
魁北克战役或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是一场决定七年战争北美战区(美国则称之为法国-印第安战争)胜负的战役,发生于日。
&莫卧儿王朝()鼎盛时期:年:阿克巴在位;年:奥朗则布在位。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的附庸。
&&&罗伯特.克莱武被认为是英帝国最伟大的缔造者之一。早年参加英国与法国在印度的争霸斗争。1755年,他领人参加了东印度公司争夺孟加拉的战斗。1757年初,克莱武带领军队占领加尔各答,取得了英军在该地区的驻防权。6月23日,克莱武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孟加拉,东印度公司任命他为孟加拉总督。一番劫掠后,他恬不知耻的在英国议会上炫耀:“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呢?”1762年,他成为爱尔兰贵族,称为普拉西的克莱武男爵,后来还成为议员。1773年,英国议会宣布他“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
&&&&&&&&&&&&&&&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
东印度公司: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实际上给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1717年莫卧尔帝国皇帝下令免除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关税,这给该公司对印度贸易一巨大优势。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拥有可怕的和有威胁性的军事力量。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英国议会对公司事务的干涉越来越多。1773年,议会通过对公司的《管理法案》,把公司的商业和行政分开。商业方面,仍由在伦敦的公司商业部经营;而印度的最高官吏(总督及其参事会的4名参事)不再由公司委派,改为由英国政府任命。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议会通过《关于改善治理印度法案》。该法案规定:撤销东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英国国家所有;英国内阁设印度事务大臣;印度总督改称副王,为英王驻印度直接代表。
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种掠夺手段是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在中国的虎门销烟中,东印度公司将其行为扩大为政府行为,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1839年,清政府派出林则徐南下彻底清剿鸦片,林则徐拘禁了一批英属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走私犯,暂时冻结了中英两国间的一切正常贸易活动。英国政府中国区贸易总管查理.义律许诺,只要英犯愿意向林则徐交出鸦片,英国政府会随后对他们做出赔偿。)&
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商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到一定水平,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产阶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的资本独立于生产消费两极之间,偏重于依赖不平等的商业贸易攫取货币资本。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使原来占主要地位的土地贵族、大商人、金融贵族退居次要地位,工业资产阶级取代商业资产阶级居于统治地位。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1763年英法战争结束时,英国已经建立了以北美殖民地为中心的庞大的第一帝国。第一帝国的指导思想是晚期重商主义,第一帝国是一个商业帝国。就英国而论,重商主义作为一股思潮的形成,通常都是从玫瑰战争结束、英王亨利七世即位的1485年算起的;英国重商主义的高潮是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时代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用战争构筑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它以商业与贸易为目标,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兰德斯指出:没有一个国家更能响应商人阶级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更能警觉战争的商业含义。到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基本形成。在这个贸易圈中,作为宗主国的英国提供工业品或制成品生产,美洲殖民地提供烟草、鱼类及海防仓库,西印度群岛殖民地提供蔗糖及其他热带农副产品,印度则提供香料。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美殖民地独立以前,工业革命在英国还没有真正开始,外部市场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已经认识到商业贸易的重要性,认识到外部市场对国家的重要性。工业化之前,英国就已经拓展了外部市场,由此而造成广阔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刺激了生产,驱动了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工业革命的出现。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
17世纪,荷兰
18世纪,英国、法国
19世纪,英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乱斗西游帮派boss血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