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live怎么把账号中ios安卓模拟器的360平台下的注册的账户转到IOS平台去

Posts Tagged ‘iOS’
April 5, 2012&|& by
读过会计的朋友最近这些年应该常听到「趋同()」这个词,像澳洲早已完全采用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 IFRS(国际财务报表准则),包括美国的 GAAP(通用会计准则)也应该会在未来 2 年内与国际准则「趋同」。
Convergence 这个词在科技互联网领域近几年也很火,乔布斯在 1998 年西雅图 CAUSE 会议上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里也提到了这个词,当时他聊的是 。
我们还没看到真正的 iTV 会是什么样子,如何的整合各个服务,又如何融合人机互动的方式。不过的放出,已经让我们见到了苹果在下一代 OS X 中「」的各种融合。
顺带着说下去,提几个最近留意到的「融合」。
一直以来,我在 iPhone 上用的比较多 Twitter 客户端开始是 Echofon,后来因为升级后免费版在下拉看推时,上方广告总是挡住「新推发布」的按钮,必须到最顶端才可以发推,另外也不支持中文标点了,所以就放弃了。
然后用过 TweetDeck,因为 TweetDeck 在浏览 Lists 的效率上实在是太高了。其次就是用官方 Twitter 客户端,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与网页端同样可以浏览 Connect 里 Interactions 信息的客户端了。
后来我用上 来的
这款应用。Tweetbot 的确无论是在界面的设计还是操作手势方面都非常的细致用心。首先给你的感觉就是让你喜欢,不会拒绝。
然后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虽然查看 Lists 没有 TweetDeck 那么方便,但使用的体验确实舒服,操作上让阅读以及获取各种互动信息(fav、reply、user info)的效率高了不少。
其中几个服务上的融合也让 Tweetbot 在使用体验上增色不少:
整合了点击推内 URL 直接可以在 Readability 模式下阅读文章内容
整合了 ,随时我都可以发觉关注/ 未关注用户的喜欢的用户
直接将 Tweet 中的 URL 添加至 Readability 或
Read It Later 稍候阅读(Twitter 官方 app 也可以)
可以感觉到 Tweetbot 的功能融合是为了体验,不是为了融合尔融合。它没有把所有能放进去的功能都整合。
去年在 一文里我提到,说问答社区未来应该是「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
横向发展就是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问答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可以完全将现实生活中的专业服务(Professional Service),例如会计、律师、诊所(GP)模拟搬上互联网。
后来知乎在去年年底推出了「」,寓意在内容逐渐丰富情况下,将有价值的内容沉淀下来。
纵向发展也就是说问答社区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的找到你需要的答案,但未必是最好的答案。
问有很多种类,答也有多种形式。
单纯的文字当然未必是可以最好诠释答案的形式。
在未来应该会有多媒体的介入(Better illustrate your answer),让你的答案能够让人明白。
后来今年初看到知乎可以以图片形式作为回答内容,的确在许多问题上,不是吗?
后来我想,各种功能的增加与融合后,关键是如何实现体验的一直认同。
可以在横向扩展、纵向深入后让用户不只是觉得「嗯,是功能上的增加」,而且在使用体验上也一样跟进。
东西网(dongxi.net)前两天做了大的改版。( | )
乍一看,东西网简直是变了面目全非,哪里还是一个翻译社区。
是得,的确不是社区了。
从译言当年内杠,创始人对社区平台发展上有分歧,然后离开译言创办了东西网。
然后竞争、资源浪费…… 到后来译言重新合并到东西网。
东西网和译言合并后必定只会留一个平台,这是一定的。
所以也就很好理解了,东西之所以改版成了一个和「」差不多的平台,我是这么看的:
译言网: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继续保留作为一个翻译社区,内容创造输出的平台。
东西网:假设东西方桥梁,呈现有价值东西
一个呈价值内容的平台。
唐茶计划:阅读新境界
这个定位确实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好的阅读体验也必须有好的内容来支持。目前国内的内容创造者(content creation / generation)比例还是要远小于内容消费者(content consumption)。选择与东西网平台合作,获取高质量的内容无疑是一个很明智、很合理的选择。
因此唐茶目前的角色是内容分发、渠道(content distribution) 。
3 个平台的融合,有机缘有巧合,但的确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
至少一点可以保证,内容的创造者可以有平台呈现的同时,也有一个渠道送达内容消费者,所有人的劳动都会得到经济收入。这是。非常好啊!
当然虽然我们都清楚「融合」是趋势,但也都明白即是融合,必定就要有妥协。
能够双赢、三赢或多赢当然是好。
但一定不要为「」而拒绝「融合」。
March 13, 2012&|& by
iPhone v.s. Newton 有什么不同?为何 iPhone 可以如此流行, 却没有?
答:Wireless network 。
iPhone 是什么?
答:Internet in your pants. It binds the galaxy together.
iPhone 是你随身携带的互联网,有着无线(无限)可能。
What’s in Newton is what you put in it. Not interesting enough. iPhone has everything. Newton was ahead of time.
牛顿的概念在那个年代确实有些超前,特别是没有无线网络普及的时候,牛顿就是一台在普通不过的 PDA,里面仅有的东西就是你自己存放进去的文件。
这是 John Gruber 在 2010 年 Web 2.0 Expo NY 2010 上做的讲话「」,里面的观点很有启发。原本是想引用在一篇关于苹果与搜索的文章,但是例子篇幅过长,想单独放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从 Apple 的官网看到,Apple 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有:Mac、iPod、iPhone、iPad、iTunes,当然还有 iCloud 。虽然苹果的官网和在线商店做的也非常的漂亮,但这个 Website 不是它的一个产品。
我们再看另一家公司 Google,它主要产品就是提供 Web 搜索服务,虽然收入大多来源于投放的广告。
或许你感觉:「嗯,相比 Google,苹果确实算不上一个 Web company。」
别急下结论,我们来看看 Web 。
从 Web 1.0 到当今,Web 背后的基础技术是「HTs」:HTML 和 HTTP。
苹果不是一个 HTML 的公司,就如前面说到苹果的主要产品不是 Website ,尽管苹果有
服务。又尽管 2010 年苹果发布两个社交网络服务:Ping 和 GameCenter,但是 Ping 和 GameCenter 也没有单独浏览器端的 Web 界面。它们分别融合在 iTunes 和 iOS 里。
然而苹果是一个巨大的 HTTP 公司。例如 iTunes 上的每一首歌、每一个 app 都是通过 HTTP 上传、下载。
苹果 2001 年从 KDE 那里买了一个叫 KHTML 的技术,也就是后来的
,2005 年苹果宣布将 Webkit 开源。现在大家都知道 Webkit 被广泛用于移动浏览器的开发,另外 Google 的 Chrome 浏览器,苹果自家的 Safari 浏览器也都是基于 Webkit。事实上除了微软的 IE 和 Mozilla 的 Firefox 浏览器,其他的浏览器都基于 Webkit 内核开发。
这个意义重大。因为之前如果一个软件开发者想要自己的产品让更多人接触并使用,以前他会选择的平台是微软 Windows,苹果就被排在外。然而现在大家选择了 Web ,那么苹果则在其中。
来看看苹果是如何定义 iOS 和 Web 的关系,Web 是 iOS 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认为互联网上有数亿的网页,而到现在 iOS 的 App 也就 。或许图的比例应该是这样:
但不论如何,苹果还是将 Web 视为 iOS 的一部分。如果是上图的情况,事实是 Web 是 iOS 的一大部分。
当时有人想要是有一台 CrunchPad 该多好,只需要一台可以用于浏览网页的触摸平板。就像一台搭载了 Google Chrome OS 的平板电脑,整个系统就是一个浏览器。那么事实上,在一年多前(谈话时即 2010 年),即便是今天(2012 年)你可以在市面上购买来只用于浏览网页体验最好的平板是什么?可以说还是 iPad 。如果你就是只用于 Browse the web,你甚至可以这样:
但是没人愿意这样。为什么?
因为在 iOS 下有着成千上万的 App 可以在提供同样功能和服务的情况下给用户优于在 Browser 下的体验。
John Gruber 掏出 iPhone,从首屏里挑出几款常用 app:
Calendar、Maps、Youtube、Simplenote、MyCast、Weather、Flickr、Mint、Twitter。
所有这些 app 均从 Web 端获取数据或像 Web 端发送数据。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是 Web app ,却不是以 Browser app 的形式出现。他们不是用 HTML 写出,却使用着 HTTP 协议。
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了移动平台的 app 开发,iOS 平台也好,Android 平台也好,还是 Windows 平台。
事实状况是 Web app 在迅猛的发展。
「Mobile is the best thing has ever happend to the Web, and the iPhone is the best thing ever happened to Mobile.」
回到开头为什么 iPhone 会如此流行?
就是上面这段话,It’s the Internet in your pants. 移动互联对于网页意义是重大的,而 iPhone 让这一切变得方便可行。
因此论断,苹果算是一个切实的 Web company。
February 22, 2012&|& by
&|& , , , ,
在腾讯科技的约稿,非常细致的探讨了 Mountain Lion 的历史地位和各个细节,观点当然非常 Insightful,含金量很高,值得细细阅读。我读了两遍,这里摘录一些我实在想收藏的部分内容:
(很长,因此做了首页截断,首页点击 Read more 继续阅读)
除了早期版本因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更新频繁外,后续版本的 Mac OS X 开发进度较为均衡。10.4 Tiger 和 10.5 Leopard 间隔时间最长,整整两年半,因为其间苹果将工作重心放在了 iPhone 的研发上。总体而言,从 2003 年发布的 Mac OS Panther (10.3 黑豹)之后 Mac OS X 的更新基本稳定在两年一个主要版本。[ ]
一个基本的问题,Mac OS X v 10.6 Snow Leopard 这个版本真的是无足轻重的小更新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眼光放回到 2008 年。在这一年的 WWDC 上,Mac OS 软件的高级副总裁 Bertrand Serlet 宣布了 Snow Leopard 的开发进度,并宣称此版本「一个新功能也没有(0 New Features)」。相比此前 10.4 Tiger 有 150 多个新功能,10.5 Leopard 300 多个新功能,就是这个「一个新功能也没有」的「新系统」却被苹果公司称为「个人计算机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同样赢得了底下众多开发者的喝彩。此后更是成为亚马逊网站()最畅销的软件。
Snow Leopard 做好了一件事,一件从外表看不出多少痕迹,却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叫重写内核。Snow Leopard 移除 PowerPC 支持,为 Mac OS X 瘦身;将 Finder 用 Cocoa 重写,使系统程式、核心、驱动程序等均采用 64 位架构。伴随稳定性及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新的APIs,Snow Leopard 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为后续版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10.7 Lion 进一步完善,完全采用 64 位架构。10.5-10.6-10.7, Mac OS X (10.7 更名为 OS X)完成了从 32 位到 64 位的无痛升级,使得 10.8 Mountain Lion 作为完全 64 位的第一个稳定版本。而 10.6 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后PC时代:直观易用的操作体验
在几年前,iPhone 发布后的某一时间,苹果公司意识到一个问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注:《时代在变》是 Bob Dylan 1964 年的歌,也是 Steve Jobs 最喜欢的歌之一,每当苹果公司处于变革时代,老乔都会频繁的提及它)。这个新时代在 2012 年 3 月的 iPad 2 发布会上被阐述为「后 PC 时代 (Post-PC Age)」。
做为后 PC 时代的定义者,苹果公司太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了。这个时代,,iPhone、iPad 的成功在正于它给出了最好的用户体验:不是软件,不是硬件,而是软硬件为整体的一个使用体验、解决方案。iPad 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让任何一个对电子产品接触很少的人,也能很容易的使用。
February 17, 2012&|& by
知乎的一个问题:
我的回答:
我在 Twitter 上说:
我说从苹果把 iPhone OS 更名 iOS 那一刻,就预示着 iOS 未来注定会取代 Mac OS X,你没听错,不是弥补是替代。你笑话我这太不着调了,可 10 年后或者 5 年后的真的没有了 Mac OS X,你还能记得今天我这句话吗?
然后,听到消息 Mountain Lion 预览版要发布:将整合 iOS部分功能,如通知中心,Game Center,Notes,Messages等功能;将面对中国用户有特别优化功能。
更加坚定了我对 iOS 与 OS X 深度整合最终成为一个 OS 的想法。
iOS 设备销售的数据,苹果移动设备的占有率,iOS 本身的体验,这些不可能不让苹果多想想 iOS 还能如何继续挖掘、延伸。慢慢将 iOS 同 OS X 整合是一定的,体验的过度从苹果发布 Lion 和 Macbook Air 就已经开始了。Tinyfool 老师提到搭配的硬件会让很多人震惊,我觉得未必是震惊,但一定如传闻所讲「新的 MBP 或许就融入 Air 的阵营」,轻薄强调移动性是必然。至于硬件是否能有质的飞跃,至少现阶段即便苹果已经有了模型也不必发布出来。凭借新系统,现有的硬件完全可以提供完美的体验。所需要的也就是 Macbook Air 类似的机身、SSD、好一点的显卡和显示屏、电池?电池!。
我倒是觉得情理之中,重点是 iCloud。
还记得苹果投入 7.5 亿美元建立的数据中心吗? 无一不需要这个强大数据中心的支持。
Notification Center
Share Sheets
Game Center
AirPlay Mirroring
苹果有个产品是乔布斯一直认为没有成功过的。也是原本乔布斯一直认为应该是代表未来的产品。从他发布 iMac,那个时候 iMac,的 i 是 Internet,也是之前 WWW 发明出来,乔布斯说到的 Interpersonal。(在他离开苹果创建 neXt 时期同 Berners Lee 提及的,后来在 neXt 上诞生了万维网)
可是,从 Mac OS 9 的 iTools 到后来的 .Mac 然后 Mobileme 到现在的 iCloud,苹果在 Web 产品上的表现和 iOS、OS X、以及 Mac 和 iOS 设备那样令人满意。或者说另乔布斯满意。对 iCloud 的期望或许也是为什么乔布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要亲自登台发布 iCloud。
2011 年 6 月 6 日,乔布斯在 WWDC 上发布 iCloud 服务,距离去世只剩 4 个月。这是乔布斯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次露面。
因此,苹果在 Mountain Lion 中的更新可见一斑,如何延续 iOS 的成功?苹果选择了通过对 OS X 的整合和过度,用 iCloud 来链接这一切。
「你不可能在眺望未来时把生活中的每个点连接起来,只有回顾时能才连点成线。所以你必须相信今日所做的会影响你的未来。不知道哪一天你或许可以 connecting the dots。」
仿佛今天我们快要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了。
这就是我听说到 Mountain Lion,到第一眼看到官网发布的页面时想到的。
对我个人的意义我想会非常简单:
今年入手新款 Macbook Pro 是逃不过了。
后 PC 时代硬件会越来越淡化
February 17, 2012&|& by
我说从苹果把 iPhone OS 更名 iOS 那一刻,就预示着 iOS 未来注定会取代 Mac OS X,你没听错,不是弥补是替代。你笑话我这太不着调了,可 10 年后或者 5 年后的真的没有了 Mac OS X,你还能记得今天我这句话吗?
这个还是我 15 天前, 上的一条 YY 更新。然后 得到的传闻苹果将于这周发布 。今早苹果发布了 OS X 新版本「美洲狮」。
With all-new features
inspired by iPad, the Mac just keep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从苹果对 10.8 Mountain Lion 的描述可见未来 Mac 电脑和 OS X 系统的趋势。新的「美洲狮」(山狮系统)功能列表看了一遍,发现所有的更新都是目前 Mac 上我最想要的功能,更新或整合。
其中最让我兴奋的莫过于这三个新功能的整合:
我一直都很感谢 Mac 上原本有一款很棒的提醒工具 Growl,直到它升级了 2.0 后。一切就变的糟糕起来。
iOS 5.0 后「通知中心」( Notification Center) 也才正式整合在系统里不久,苹果就将它也放入 OS X 了,真是再及时不过。希望体验不会差于 Growl。
自从在 iPhone 上用了 SimpleNote,然后我就在没开启过 Evernote。OS X 下可以通过网页端 () 和 Notational Velocity app 来同步我所有的 Notes。
苹果的新版 Notes app 算是更加深层次整合了自己的服务,可以通过信息 (Messages)、邮件 (Mail) 分享 Notes,iCloud 也会同步所有 iOS 和 Mac 设备上的 Notes。另外,不单单是文字,可以以多媒体形式记录笔记。
February 6, 2012&|& by
Twitter 上看到快讯:
奇虎 360 旗下所有 iOS 应用被苹果在 App Store 下架,具体原因未知,据揣测可能是因为信息安全,或者非正常方式超控排名。目前奇虎 360 官方未发布任何说明。
知乎有人相关此事的:
App Store 销售协议很明确:不能使用第三方接口,不能 patch 任何非自身的模块,不能无提示的常驻,常驻不能无提示的链接网络。360全部违反。
很多在 App Store 出售不和谐 App 的人发现 360 这类带有明显 hook 的 App 都能自由上架出售心理不平衡,所以这帮人举报了 360 的 App 并提供了安装后的流量截图以及 iOS 内核的内存 diff,导致 App Store 下架其应用。
360 自身 App 保护不力(壳啊花啊 VMcode 啊)导致被人发现不和谐的部分导致被和谐。
@ 提到的两点:
下载量作弊刷 TOP 榜排名;偷用户数据。
我也觉得比较有可能是和用户数据隐私安全相关。都还只是猜错,等待进一步报道吧。
@ 官方微薄回应:
因目前美国时间是周末仍未得到苹果回复。360重申:产品没有问题,请用户放心使用。我们还发现,在APP STORE里,360已不再推广的口信被刷了大量好评,而360大力推广的手机卫士却被刷了大量恶评,疑似竞争对手所为;请用户不要相信腾讯、金山就此事散布的谣言。()
update:(北京时间 2月7日上午)
苹果今天发布声明,警告应用开发者不要违规操纵App Store的应用排名,否则可能被封杀。
一旦你开发了一款优秀的应用,肯定希望所有人知道。但当你推广自己的应用时,不应使用宣传或保证你获得App Store顶级排名的服务。即使你并未亲自参与操纵App Store排名或用户评论的行为,雇佣这类服务仍有可能导致你失去‘苹果开发者项目’的会员资格。()
收到 @ 最新回复:
我们已获得苹果回复:360产品无需做任何修改,将在未来 48 小时到 72 小时内重新上架苹果 App 商店。此次下架原因,系苹果方面发现部分产品被刷票,出现异常的用户好评和差评,苹果按惯例进行调查。由于 360 所有无线产品均在同一个苹果账号下,故导致了全线产品下架。
update:( 2月 8日)
@最爱苹果粉 在微薄更新一条代码分析 360 app 下架原因:
【代码级分析+360撒谎铁证】360 app 被下架,不仅是 360 作弊,还有一点:360 用欺骗的方式绕过审核,违反了苹果开发准则。()
January 7, 2012&|& by
今天早晨坐车读到 @ 在 Twitter上提到的一个服务「FreeMyApps」。
It sounds like the service buys gift-redeem codes on iTunes and gives those to people. But “paying” people to download another app isn’t OK.
这个服务的基本原理就是,你使用 iOS 设备的 Safari 访问
网站,通过下载所谓的「赞助 app」获取一定积分,然后用积分换取「收费」app。
貌似是服务提供者在 iTunes 购买兑换的礼券,然后为你要买的付费 app 掏钱,然后你帮忙下载他推荐给你的免费 app。
整个过程可以在 FreeMyApps 的首页下方看到,不需要越狱:
用 iOS 设备 Safari 访问
会有提示弹出,「安装你的设备信息」(用于记录这台机器是否下载了提供的免费 app),点击确认
从提供的「Sponsor apps」(推荐的免费 app)里下载任意一个 app,不同的 app 有不同的积分
点击任意一个 sponsor app
后会转入 App Store,下载后需要打开 app 并保持 30秒打开的状态。(赞助的 app 或许期待你能在这 30秒使用他们的 app)
这个之后可以回去 FreeMyApps 的网页,刷新一下会看到已经有相对应的积分增加
积分足够多时,进入「Gift apps」(赠送 App),就可以选择你需要的「付费 app」,不同的付费 app 可能需要的积分也不同。然后点击下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惠码给你,下载 app 就可以了。下载完你可以去 App Store 里查看自己的余额账单,没有收费。
功能,推荐好友使用你也可以获取多 50个积分。但好友也要下载免费的推荐 app,并保持打开状态 30秒。
估计直接让大家通过 Safari 浏览器访问,而不是发布一款 app 来提供服务就是怕苹果发现?
目前也没有具体说法是否这样的服务有违反苹果的规则。
不知道服务能存在多久。
兑换付费 apps 时需要美国的 iTunes 账号,点击。
January 5, 2012&|& by
在 Twitter 上分享:
Mac OS上的核心部件会慢慢全部移植到iOS,iOS3以前是Quartz,CoreAnimation,iOS4是GCD,iOS5是CoreImage和AVFoundation,估计以后会是OpenCL,苹果这些核心部件都是一开始就基于高性能设计的。。。安卓和WP不具备这些优势
看到后我第一想到的是 Apple WWDC 2005 年乔布斯宣布苹果的:从 PowerPC 处理器转移到 Intel 处理器。
其中很多人最大的担心莫过于 Intel 处理器是否可以很好的兼容 Mac OS X 。
乔布斯随后提到的在此之前的 5年间,事实上 Mac OS X 一只是「Lead in a secret Double life」,在 Apple 的 Cupertino Campus 一个角落里一直有着一个 team 做着「Just in case scenarios」,这个 Just in case team 在过去的 5年里一直的任务就是让 Mac OS X 可以保证分别在 PowerPC 和 Intel 处理器上完美运行。
接着乔布斯经典的说道,「事实上,事实上,你们今天看到的这台演示 Mac 就是用的 Intel 处理器。我们来看看。」
很多东西我们光从外表是看不到的。
January 3, 2012&|& by
许多人都这么说,包括听到苹果天才吧的人也说过,我也听过也给别人这么说过:
iPhone、iPad、iPod Touch,双击 Home 键屏幕下端「多任务栏」里面出现的那些 app 都是正在后台运行的,没有完全关闭,会占用这些 iOS
设备的内存、消耗电池。要提高机器反映速度、运行效率和增加电池使用时间,得手动把那些后台运行的 app 关掉。
错。错。错。错啦!
在博客里解释:
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iOS 的多任务栏里显示的 app 并不是当前正在运行的 app,而是最近运行过的 app (a list of recently used apps)。
当我们在运行一款 app 按下 Home键时,这个 app 会自动从「活跃」状态转到后台,并很快进入「暂停」状态,此时将不在占用 CPU 时间也不会继续耗电。
对于非常大的任务,那个 app 在后台进入「暂停」状态或许需要多 10分钟的时间。
一旦内存快要耗尽,iOS 会自动把后台「暂停」状态的 app 停止运行,以此释放更多内存空间。
五类 app: audio、GPS、VOIP、Newsstand、和一些 accessory apps,包括内置的几款比如 Mail 是例外,这些 app 会一直运行直到开启的任务完成才会停止。
一句话总结:
你不需要花时间在 iOS 下管理那些后台运行的任务。系统会很好的处理一切。
April 8, 2011&|& by
昨天在 App store里搜「烧菜」的app,在 ,结果没有得到多少回应。于是就把能看到的几款「美食」「菜谱」的 app下了几个,依次尝试。有几点感触记录一下。
有趣的发现:
几款美食app的内部分类系统,第一款 更具通常的习惯,有菜谱大全、营养健康、厨房百科、食疗药膳,然后提供菜谱搜索。
January 6, 2011&|& by
记得几个月前,我在读到的一篇讲述Mac软件的文章里留言,提到:
谁又能保证哪一天苹果不会向Mac OSX 下开放 iOS的程式应用呢?如果真的相互兼容了,再说Mac下的软件少,就说不过去了。
结果被回复辱骂了一顿。(MD,链接我居然没找到!)
也就是100多天前,乔布斯!
虽然还没有到iOS 和 Mac OS互通的地步,但是我们目前还是能看到很多款在 Mac OS平台上运行却界面和操作十分 iOS 化的程序。
这些程序不少基本都是从 iOS平台起家,由于出色的体验,和漂亮的界面操作,在众推之下才推出的Mac桌面端。
今天我先介绍5款这样的程序!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多多推荐!
September 20, 2010&|& by
&|& , , , ,
ePub 是由制定的开放式电子书标准。通过 Pages ’09,您可以将文稿导出为 ePub 格式,以便在 iPhone、iPad 或 iPod touch 上使用
进行阅读。
iBooks 支持 ePub 和 PDF 两种文件格式,您可以从 Pages 中导出这两种格式。
何时使用 ePub 或 PDF
当文本是文稿最为重要的部分时使用 ePub,例如创建书、报告、报纸、论文或课堂读物时。
August 30, 2010&|& by
Apple TV的传闻也已经不少了,归顺 i 名下,为iTV基本上已经是共识。
也差不多都知道iTV将搭载 iOS 以便更好的利用和整合App store的服务,谁知道 $99 cents的电影租借后会不会有电视搭载过来的iGame,一家在客厅坐在iTV前玩多人游戏。
那时,估计你不会指望用着5个按键的Apple remote了吧?
你需要的应该是上图这个由 构想并设计的iTV remote:多点触摸,动态感应,尽在你的掌握。
August 9, 2010&|& by
苹果真正在数字音乐市场的垄断不是年轻人一手一台iPod随身听。应该是从它将著名的「99 美分一首歌」的价格强加给了音乐行业开始。虽然几年来,苹果放弃了一 些它的权力,可却掌控了数字渠道。歌曲的,从最低 69 美分到最流行的一首 1.29 美元——乔布斯仍然 达成了他的目的。他对在线数字音乐市场建立了真正的垄断,截至近日,占有了下载份额的 87%。 在这个过程中,他推出了 iPod——占有了 70% 的 mp3 播放器市场份额,和在 iPod 启发下开发 出的 iPhone,两者加起来提供了苹果总收入的 40%。
如今,App Store的程序都来免费的了(免费试用24小时)。
目前在App Store里,苹果推出一个分类「Try B4 You Buy」,就像你买衣服,试穿以后觉得喜欢,合适,会有用途,那就再付钱。简单明了,别花了冤枉钱。2015年抢红包大战已经打响,但大家发现抢红包也不容易啊,那么怎么抢红包呢?抢不到红包怎么办?下载吧小...
类别:视频聊天
点评:快来用都秀多人视频聊天软件,玩视频、交朋友!都秀(DoShow)是中国最大的真人视频群聊社区,通过提供创新...
往期优秀奖
Navicat Premium是一个功...
在文本编辑器这个领域中,...
PNGGauntlet汉化版是一款...
必应词典是由微软亚洲研究...
知趣天气是一款完全不同以...
6967845次下载
3403431次下载
2677672次下载
2592740次下载
8734812次下载
31764次下载
9963137次下载
22066次下载
52952次下载
782643次下载
9963137次下载
9629634次下载
8734812次下载
8082952次下载
6967845次下载
6730448次下载
6620887次下载
带宽赞助:
微信扫一扫关注下载吧公共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卓和ios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