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一条不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课程的主要任务

编辑推荐20
注册时间日
2009年县小学信息技术新教师第二次汇报课反馈
选择浏览模式:
单张浏览 |
友情提示:使用键盘左右键可前后浏览
浆莉莉老师上《儿童天地》第八课时 儿童天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优秀的儿童网站&&&&&&&&&&&&2:掌握网址的正确输入,熟练字母键的操作方法&&&&&&&&&&&&3:进一步熟练浏览器的使用过程与方法: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网络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文字重要性&&&&&&&&&&&&&&&&&&2: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学习教学重点:较熟练地掌握字母键的操作指法教学过程一: 复旧知、引新知(1)复习旧知1:改变大小写上输入的两种方法2:输入一键两字符的上面字符需要使用SHIFT3:修改错误字母的过程(2)引导新知教师: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知道一些国内外的一些对我们有益的网站,首先我们学习网址的构成。老师将以百度网站为例子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域名教师:稍微了解了他的构成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外的一些网站,如:教师演示:Kids Space网站讲解:简单讲解打开网站几个步骤1:打开IE浏览器2:在地址栏里面输入网址,再单击转到,或按回车键(明确网址必须丝毫不差,否则打不开相应的网站)二:回顾打字指法教师:在我们了解网站之前我们先练习一下打字指法1:布置任务,2:要求:①打开文本文档,输入网址(英文网址,这样锻炼学生的英文输入,避免在下一环节要输入中文)&&&&&&&&&②同学互相监督指法,每人一个网址 &&&&&&&&&③全部同学每人一个,速度快的同学完成两个学生操作三:复制粘贴的技巧教师:刚才的练习,其实我们打的是网址,这也就是你们接下去的要输入到网页浏览器的地展览里面的。我们可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输入到地址栏里面去,但是有点麻烦,我们有没办法节约输入的时间呢?学生:复制、粘贴(画图中学过或平时有接触)教师:是的,复制粘贴,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有部分学生还不知道,老师现在来演示一下1:选中文本文档中文字,并右键单击选中内容2:单击子菜单中的复制,在打开IE浏览器3:右键单击IE浏览器的地址栏,再单击子菜单的粘贴注意事项:网址输入错误,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或一个字母错误,都可能会打不开你所需要的网站学生操作四:记录网站名称任务:打开相应网站,提取网站名称要求:1:同组成员互相监督打字指法2:每人一条网址3:浏览网页限时一分钟(学生每人基本完成1个,优秀的完成2个)教师讲解:网站名称在标题栏提取学生操作五:小结1:网址的构成2:复制粘贴3:网站名称的提取我的点评:&&&&&&这位老师因为听过上个学期全国的优质课评比的观看,所以比起以前我所看到的新老师成熟了很多,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把握也非常的到位,能够很清楚的知道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框架。一、语言清晰,设计合理二、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自然的过渡到这节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虚拟的网址输入到在正式环境中输入网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新知。&&&&&&不过也存在这样的一个小问题,学生直接在网页上输入网址的这个环节时间太少,学生实战的经验得到的太少,而且这个环节的反馈也不是特别的到位和及时。
阅读:464次
拍摄日期: 21:58:06
上传日期: 09:43:56
您的IE浏览器的版本过低,低版本的浏览器在处理javascript文件时存在问题,无法支持Ajax功能,全面使用好看簿,IE浏览器的版本至少为6.0SP2,请使用。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_教育论文_瑶海骨干教师联盟---中学政治站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
核心提示: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概念、意义、问题和对策。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概念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最早源自西方的&课程整合&的概念。「1」整合强调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 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据此,我们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作以下三方面的理解:第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工具。第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对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进行知识重构&学生的认知工具。其三,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起到媒介作用&重要的教学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就是以思想品德课程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渗透到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意义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又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
& &第一.从教师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能更好地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对话者和合作者,成为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2」信息化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为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好好&备课&,钻研教材,搜索课程资源,重视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的学习材料,重视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使得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过程中不断进步。
&&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教育性较强,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说教&表现出敏感和叛逆,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花40分钟&一言堂&似的灌输&大道理&,学生不易接受,教育教学的目标也不易实现,致使学生对&成长中的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依然混乱不清。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使得学生学会使用信息工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没有过多的解释,学生依据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或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在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激发想象。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但是,部分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出现了&保护主义&和&技术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中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观念也在腐蚀着人们的思想。鉴于此,保护主义的整合观主张消极防守,只告诉学生好的一面,以消除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技术主义的整合观则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却因强调被动接受知识步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换汤不换药&,走回传统教学的老路上,进而无法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任务。
第二、缺乏对课程整合的深度认识。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显得越发重要。但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作为非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我们中的大部分同行在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实践中,缺乏对课程整合的深度认识。其一,课程的整合任然停留在用课件、文字来&播放&或&呈现内容&的低端整合层次上。其二,信息技术几乎成了教师的唯一资源,本可以现场参观、考察和实践的内容却便要放在多媒体上&整合&。其三,忽视了教师在整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想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而片面追求学生&个性发展&,只会导致学生&放任自流&,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流于形式&,无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对策
第一,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课程性质表现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它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基础,它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追求。「3」课程的教学过程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尤其偏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与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将其转换成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切忌利用信息技术简单地堆砌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在选择素材时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
&&&&&& 信息技术的利用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革新着教与学的理念、模式和结果。要想达到思想品德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必须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其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多,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就能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具体化和形象化。其二,信息技术以其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和动画等的处理,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三,结合具体内容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七年级上册《男生&女生》教学中,首先通过展示一系列男生女生交往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交往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辩论&&&男生女生交往好不好?&通过辩论活动的展开,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辨明是非对错,认识到&男生女生需要交往,但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显而易见,此节课并不是多媒体图片和声音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需要正确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
第三,&创情境&引思考&明是非&促践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 &&&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稳定得人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4」简言之,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一条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即&创情境&引思考&明是非&促践行&。现代教学论证明,如果教学过程仅靠单一媒体以一种方式来刺激大脑,学生容易疲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实施七年级下册《感受青春》的内容教学时,如果全凭教师整节课的讲解,除了黑板就是粉笔,很难达到&感受&&青春的喜悦和烦恼&乃至&学会珍惜青春&的目的。反之,清新的青春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的哲理故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感受青春的变化、喜悦和烦恼,引发学生对当前&挥霍青春,浪费光阴&行为的反思,加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可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念,切实做到&珍惜青春&。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促成学生&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 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2.李继秀等《教育理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普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基【2003】9号。
4.李静 《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于研究》,2008年,甘肃科技
网站通行证: 密码:
网站通行证:
推荐图片新闻
24小时更新
广告宣传 01教育技术学本科&&& 项晓华从XX年9月14日到XX年11月7日,我们分队29个人在温州市实验中学分校初一年级进行教育实习。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五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基本情况如下: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二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二节。2、班主任工作:为期六个礼拜,主要负责两个礼拜。3、教育报告:选题,合作设计问卷,独立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实习学校指导师联系,完成指导师所指定内容的整合。本次整合内容为山川秀美&&长江5、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为期一个月,指导初一(7)班部分学生完成有关中学生近视课题的研究。在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一)教学体验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范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了尝试。一、活用情境和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氛围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情境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两次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困难的事,他们大多有使用计算机、上网等经历。但是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又是不完善的,不系统的。56个学生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设计两类任务,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实践和与班主任的对话中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大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又不感兴趣,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网上交个好朋友》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制作迷你画廊(一个放图片的文件夹),课堂学习气氛很活跃。我让学生鼠标操作新件文件夹、找画廊名字、复制粘贴名画、给作品写评语,使学生产生兴趣,不断美化自己的画廊。还进行了互通作品的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会共享,了解共享类型及其作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 指导,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二、注重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我将实践操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个人小档案》一课时,不是直接讲解功能键操作,而是出示一组字符让学生尝试着输入,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讲解和示范其中的某个字符是怎么输入的。再给出综合任务,要求学生尝试写英文自我介绍,最后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练习不仅掌握了键盘功能键的使用,而且每完成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二)班主任工作体会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者和教育者。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不断的尝试,实践。这是一个不断摸索方法,积累经验,提高素质的过程。在这六周的时间里从初一(七)班班主任胡赛平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经验,同时我也在实践中学着成为七班的班主任。当学生在周记里写到&项老师很象班主任&这句话时,我知道我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对的。1)对待学生既严又爱。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长辈对他们当然是关爱至极。在班级管理里我们当然要以热爱学生为基础,但是我们对学生的爱要表现在班级严要求。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给班级制定了班规及赏罚规则。一切按规则办事,学生做错了,我们要对其扣分并加以批评改正;学生做对了,我们也要给其加分,并适时的进行表扬。这样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什么行为是对的。长久下去,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外表不大好看。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我们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某位学生学习反应比别人慢些,就认为他很差。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体形又胖,但是她手臂力量很好,还拿过温州市铅球三等奖呢。所以说呀,&上帝关了一扇门,又会在某个地方给你开一扇窗&。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而已。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的是平等的对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时,又要适时提醒其全面发展。
(三)专业实习体会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这两项任务是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独有的实习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将信息技术的东西融入到传统课程中,而且要进行教学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目标的整合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其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他们认识到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中,都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并使其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为此,我在设计《山川秀美&&长江》这一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要求学生制作作品,汇报的形式,使学生从做中学到知识同时亦掌握和熟练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学生发言时,要求其将地图用上来,培养其读图能力。进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整合到课程中去。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的角色与传统课程的不同。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传统课程中的教师角色是迥然不同的: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和陪伴者。同时,认识到&对话&与教师辅导介入适度的重要性。&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与学生针对研究过程中的碰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性对话,另外就是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畏难情绪等进行安抚性对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所以整个过程中学生才是中心,才是任务的执行者。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指路人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密切关注学生研究过程,适时的给予点拨。同时我们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求他自己尝试着解决所碰到的问题。我们对学生的辅导只能适度的介入,而不能样样都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实习的六周里,体会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体会到的。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快乐。在与整合指导师相互讨论,商量的过程中明白了做事情要细致,考虑要到位。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有了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中,由于这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模板。我们在指导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是在套用过去上课时老师给的一些环节。虽然在实施过程里逐渐明白了各环节的重要性。但是还不能准确地将这种认知传达到学生那里,象写反思什么的。很多学生只是在应付作业,还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针对这些我们目前还没有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主动性问题。另外,课程整合中我们现在大多数是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迁移。信息技术引入,很多时候只起到电子黑板的作用。还没有真正想出一些方法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基础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尺度标准仍是我们迷惑的一大问题。从这两项专业实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我们所学的都只是一些入门的基础。具体到要做一份设计或一个好的课件时,我们明显感觉到理论不够或技术不成熟。也就是说们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 潘献明
>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 潘献明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 潘献明
&&&&来源:毕业论文网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 潘献明
&在小学信息课,人们常习惯于一种“老师演示一遍,学生学一遍”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个好处:老师花的力气少,学生学得快。但是长此以往恐怕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要适应这个社会,势必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因此在学校里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是颇有收效的。由此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以备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演示……”在看完老师的演示后,同学们纷纷效仿,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老师接着演示下一个任务……。这是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场景片段,对于这样场景你一定不会陌生,甚至你还一直在用。不错,这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确实能使学生快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内学生装载的确实不少,然而在给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你是否又考虑过他们日后的学习?是否考虑过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新课程背景之下,怎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合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呢?今天我想就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自主学习作一点探讨。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制定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托而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学生总有一天要离开学校,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它的每个成员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会自主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正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么?同样观察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终生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他们的自觉行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自主学习是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对学生本身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学生是否愿学、是否能学等等。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能否开展自主学习呢?根据我们的经验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每个同学都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的愿望,在上课时我们时常会感受到,当我们介绍一款软件的新功能或是一款新软件时,学生们总会要求让他们自己先试试看。可以肯定通过自己尝试探究获取成功的喜悦远比老师直接教授他们而要来得强烈。
&其次,自主学习虽然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技能,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非等同于“独立学习”,它是在老师引领下、帮助下开展的自主学习,经过教师事先的设计,在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跨越的“障碍”很小,学习内容难度水平与学生原有知识架构基础相差不大,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是完全可行的。
&三、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精心预设,激发学习热情。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它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强烈的内心反应。说白了就是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由负担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从而就能更加容易地获取成功。有了成功的体验,自然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周而复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学习效率自然是事半功倍。那么怎么去激发学习热情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深入理解教学目标,仔细分析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精心预设。
&导入环节的预设。
&【教学场景片段1】
&小学三年级下13课《词语接龙》。让学生学会用词组输入的方式来输入词语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导入环节如下
&出示课件,播放羊村村口画面上面有一幅横幅写着热烈&& 来到美丽的羊村(时下《喜羊羊灰太狼》下在各个电视频道争相热播)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羊村去参观,去看看大家喜爱的青青草原,会会聪明的喜羊羊。
&师:看,羊村的主人在村口挂了幅标语,我们看看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这幅标语有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好像少了两个字?
&师:哪两个字?
&师:那你们会打吗?我们来帮他们打回去!
&……学习词组输入方法。
&课中其他环节的预设。
&【教学场景片段2】
&二年级下册,初步学习打汉字,经常在无意间按下Caps Lock键(大小写切换开关)而出现了欲打汉字却出现大写字母的问题。
&在老师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多位学生出现上述问题后
&师:下面看一看老师的表演
&师演示输入“美丽的春天”,在打到“春天”时故意按下Caps Lock键(大小写切换开关),于是屏幕上出现了CHUNTIAN,有些学生开始发笑,老师将大写字母擦除,断续打,问题依旧,更多学生发笑……
&师:老师的电脑似乎有问题了,谁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谁能帮老师来“修理”一下?
&自主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应当领悟其本质,结合自身课堂、学生特点,时时处处加以体现。
&2、大胆放手,构建探索平台。
&正如本文一开始描述的那样,我们时常习惯于运用这种“我演示――你练习”的“跟我学”教学模式来开展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当然,我也并不是要将这种模式一棍子打倒,说得一无是处,至少它也还是有些益处的: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比较节省时间的策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接受得也快,而且学生授受程度比较均衡。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只会习惯于听、看老师的讲解与演示,然后照搬照抄,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因此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如何从这个模式转变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呢?
&首先教师是转变观念,大胆放手。许多教师总担心学生这个不会那个不会,要把知识、技巧讲得十分精确到位。其实学生内心深处不同意你的做法,一来,讲太多他们记不住,二则有些东西他们早会了,觉得你太拢嵌既媚憬擦耍恍┰鞠氡硐肿约翰鸥傻耐幻涣诵巳ぁ7攀秩醚灾餮埃惨⒁庾灾餮靶问降亩嘌裕梢宰灾鞒⑹浴⑻剿鳎部梢源盼侍庾匝Э伪窘滩模箍梢杂胨撕献鳎餐瓿裳叭挝瘛
&【教学场景片段3】
&五年级下册《GIF动画》课的重点是初步接触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利用该软件探索GIF动画的奥秘
&在学生观看了一幅有趣的GIF动画后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GIF动画的内部奥秘呢?
&师:让我们请出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
&师演示打开过程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软件
&师:让我们来打开一幅GIF图像,看看它内部的奥秘
&师欲演示,下面已经开始骚动了“老师让我们先试一下”、 “老师让我们自己做”
&可以看到,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他们就有了一种尝试的愿望,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表现,对于这样的表现我们怎能将它们无情扼杀。在后来的一个班级中我将这个环节设置成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GIF动画的内部奥秘呢?
&师:让我们请出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
&师:老师在每个同学的电脑里装好了这个软件,请你找一找,将它打开。
&指名已经打开的同学演示启动软件的方法
&师:看到这个软件的界面,你能叫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吗?老师建议你打开课本自学一下,然后在软件上试试。
&这样的设计,用的时间虽然比上面的方法多,但是一来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习兴趣,二来通过自学课本来获取知识技能,以帮助学生认识,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课本(教材、书籍)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三则通过让学生尝试,可以培养他们一种主动探索的能力。
&其次,课前要精心预设,防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有放无收的过程。虽然学生愿学、乐学,但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元认知水平是较低的,他们一边是学习热情高涨,另一边却是对自身学习的控制能力弱。也许趁着兴致他会不断地重复他喜欢的那点事,也许有人会忘乎所以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教学场景片段4】
&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型我秀》教学重点是初步接触Powerpoint软件,会创建含有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使用文本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启动Powerpoint,再与word界面对比(旨在通过对比让学生产生一种正迁移,将两相同的操作方法归纳一下。)
&师:怎样才能将文字输入到Powerpoint中呢?同学们可以先探索一下,2分钟后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生通过各种途径探索Powerpoint输入文字的方法,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尝试,有的在讨论。
&师:已经获得成功的电子举手(电子教室软件的一项功能)
&师:时间到了,许多同学已经摸索到输入文字的方法了。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用的都是哪些方法呢?
&生演示各种输入方法
&有的直接在原有版式提供的文本框中输入,有的通过插入文本框后再输入,而且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从菜单插入,有从绘图工具栏插入,有通过粘贴插入……
&师:大家选定一种自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输入文字
&以上这个片段是一个简单的收――放――收――放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必须要事先约定集中反馈的方式,或规定时间,或以多少同学完成任务为限,或在活动中播放一段音乐,以音乐停止为信号。另外给学生自主探究,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而这么多结果怎么展示给大家?这也需要课前仔细斟酌。有的可能直接给学生演示,有的可能是到老师的电脑给大家演示,有时还可以让某几个同学分片给大家演示。这样的课堂形式丰富,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3、关注全体,开展互助协作。
&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各自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进度方面会有所差异。这时,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弥补。我常用的方法是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好帮手”,让他们和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坐一起,以此来促进共同提高。第二个是“出去走走”,课堂进入到一定的进度,我们可以让同学们离开位置,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做法,由此可以请教别人,或是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启发。三是老师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同学,个别现象进行细致的辅导。
&4、专注评价,反思学习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个构建过程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控制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完成这个过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总结与反思,比如学会了插入艺术字,我们要想一想这个本领是怎样学会的?是自己摸索的,还是听别人讲的,还是自学的?那下次学习别的电脑本领是否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学呢?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以期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呢?我觉得开展自主评价是个好途径。自主评价形式多样,可以是自我评价、评价他人。
&5、积累资源,服务自主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优秀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提供支持。这是一类资源一是能让学生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材料。二是表现出强大的互动性,比如提供在线交流、讨论、互助、小组评价、答疑区等互动形式。目前积累这些资源,我们靠的是收集和自主开发,现在每册的教师用书和课本都提供学习资源包,内容精彩丰富,大部分可以直接利用。平时我们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自行开发一些学习平台、辅助学件。比如学习打字输入,我们利用FLASH编制了一些学件如“放风筝”“丁当猫”等,学习GIF动画制作,我们利用ASP制作了一个作品展示评价平台,学生可以在其中上传自己的作品,并且通过平台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
&四、自主学习的误区
&1.自主学习就是独立学习。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究,去自学。这样往往会出现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少了,对学生的引导不多了,要求松了,课堂秩序乱了,学生的学习一头云雾,无所适从。课堂教学从“注入式”走向“放羊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比如五年级下册学习修改GIF动画。如果仅布置一下任务,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着课本去自学。也不是说一定没有学生能自学成功,但大部分学生往往因为经验不足,学习材料难度较大,与原有知识水平坡度较大,会造成时间浪费,收效甚微的现象。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习内容的依据难度作一些分解,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方案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将高难度的技能技巧掌握了。
&2.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的教学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比喻、归纳、讲解,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为什么要摒弃接受式学习呢?
&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要适应这个社会,势必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与时俱进,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由此,我们必须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
&庞维国& 《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003.6
&孙 颖  《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美)Susan Winebrenner 著 刘颂 刘巧云 译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 潘献明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