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神将世界最强武魂武运会神秘武魂是谁

您的当前位置:>>>正文
神将世界武运会传递火炬
作者:4399小编
时间:15-01-16
神将世界武运会 神将世界传递火炬 神将世界火炬传递
  武运会今日正式开启!圣火传递也正式开始!踊跃传递圣火的小武将将会获得一份奖励!快把象征着激情和热情的火炬附带着大家的期待传递下去把,满满都是正能量!
  1)1月16日,各国将随机抽取一批小武将成为首发火炬手,装扮火炬时装与其他小武将通关远航挑战副本,即可传递火炬。所以,小武将们赶快进入远航副本寻找火炬手一起通关挑战副本吧!
  2)武运会期间,传递火炬给10个人,即可获得传递奖励。
  注意:不是首发火炬手将无法领取火炬!武运精神,薪火相传!
飞飞推荐:
共0条评论,有0人参与,4399神将世界
今日:3715昨日:7069
你所在位置:>>>>
上一页 共 14 页/14页
回复:<span class="cff&/&
查看:<span class="cff
复制本帖链接
在这个激情似火的盛夏,经过三个星期紧张、激烈、公平的比赛,第一届神将武运会盛大落幕o(≧v≦)o~~&&有见于大家对武运会的热情,武运会组委会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第二届神将武运会每个阵营将有自己的代表武魂!至于代表武魂能做什么,嘻嘻,请期待吧。请大家投下神圣的一票吧,选出心目中的代表武魂吧!每个阵营各选一个,一共可选四个哦!如果有其他的建议,可跟帖发表哦。
第二届神将武运会 阵营武魂代表投票
(最多可选4项)
共有<em class="cff人参与投票
截至时间: 07:00
141 (9.17%)
49 (3.19%)
153 (9.95%)
48 (3.12%)
蜀-诸葛亮:
225 (14.64%)
82 (5.34%)
88 (5.73%)
17 (1.11%)
58 (3.77%)
183 (11.91%)
15 (0.98%)
77 (5.01%)
266 (17.31%)
30 (1.95%)
85 (5.53%)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69 人 )
寒影◆胜圣: 吕布,赵云,周瑜,关羽3个都是三国顶级高手你写的是4个吧
没司马懿啊。。。。郁闷
我顶大胡子关二爷,战场神龙赵云,继项羽之后的小霸王孙策
未来元帅: 赵云无敌!力挺赵云!!力挺赵云!!赵云无敌!!
萝卜、无所以求。: 狂顶吕布~吕布其实不厉害,虽说是三英战吕布,貌似是吕布一打三,平手,其实并非如此,张飞先和他打了50多个回合没分出胜负,随后关羽又去和张飞一起打了30多回合还是不分胜负,刘备再去,这时吕布就抵挡不住了,最后被逼回了虎牢关。而且吕布见利忘义,恩将仇报小人一个,再加上他有勇无谋,要不是陈宫。。。。。其实吕布不厉害啦~~
赵云S: 云哥无敌,力顶云哥你是赵云狂么?虽说我最喜欢的也是赵云,但也不至于这样吧
萝卜、无所以求。: 力挺 吕布& &吕布最牛~~~~~~~~~~~瞎咧咧
炮☆灰: 你们这些 傻 B,关羽就一垃圾,关羽过关斩将是仗着赤兔马快,懂不?那些名气都靠运气,关羽都被神话了,知道不,我看是我们的罗贯中***喜欢关羽才神话吧因为关羽是神(门神),所以现在的三国小说就有点把它写的神话了
呆毛泡芙: 魏国应该是曹操啊!!司马懿!!郭嘉啦,人家比所有文臣加起来都强100倍。
O(∩_∩)O谢谢
关二哥最棒,力顶关二哥
为什么没有苟彧呢?
罗裳独舞 水云淼淼 往事俱沉 暮雨潇潇 花开一瞬 玉老千年 流年似水 刹那芳华
奉先,朕顶你
乌尔奇奥拉,站住!射杀他,神枪
...........................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
殘訫: 吕布最强,力挺吕布!!!吕布最强,力挺吕布!!![img=0,刷屏啊
嘎嘎。。。。
顶郭嘉(我最爱三国杀了~~)
果你讨厌我,我也没办法,因为的人生不是按照你的意思编排的。~~~~~~~~~~~~~~
力挺子龙哥 和 关二爷
兄弟,我有经验,当一个女孩突然对你有礼貌并且温柔的对你,恭喜你!你彻底失去她了..........
力顶郭嘉!!!!!!!
力挺郭嘉 百科名片 郭嘉
郭嘉(170-207),字,(今)人。末年帐下谋士,官至,封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中文名:郭嘉 别名:奉孝 出生地: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出生日期:170年 逝世日期:207年 职业:军师祭酒 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代表作品:《十胜十败论》 爵位:洧阳亭侯 谥号:贞侯
基本资料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决策似。
可惜身先丧,栋梁倾。
郭嘉(170-207)字,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谋士。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三国志11的郭嘉
官职:司空(军师祭酒)
终属:曹操
曾属势力:
现代世称:
人物生平弱冠隐居 慧眼识主郭嘉出生于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一带。此地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人才库。
三国智原画-早年郭嘉
当时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十之六七出于此地。少年时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欢与长者交谈,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光阴往荐,饱读诗书的郭嘉转眼长大成人。他长得清瘦俊朗,又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欢无拘无束,交友非常挑剔,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畅谈。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公元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共论天下大事。这次会面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后来的“”。郭嘉比曹操小15岁,但对曹操的宏图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当曹操就天下形势向郭嘉问计时,郭嘉一语道破要害,建议曹操乘袁绍攻击之时先消灭。这样不仅能使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神机妙算 屡建奇功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197年,当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198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的吕布。曹军先破,再败吕布,最后围困。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动画版《三国演义》中的郭嘉
一般情况下,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的。但只有一次,他没有听从郭嘉的意见,结果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那就是在199年放走了刘备。刘备投靠曹操后众人一开始都建议杀掉他,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见一致,认为刘备不能杀。郭嘉的本意是让曹操对刘备实施软禁。因为如果杀了刘备,必然给曹操带来不好的影响,断绝人才之路。虽然不能杀,但也绝不可以放。但曹操对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铸成大错。在曹刘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担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机脱离曹操的控制。刘备假称趁溃败,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回来,得知此事后马上说“ 备不可遗也”。曹操当时也后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来不及。果然,后来刘备踞有徐州,开始对抗曹操。
官渡之战 大放异彩 《易中天品三国》中提到郭嘉
200年,曹操大军与袁绍在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突然发难,在背后捅上一刀。正面的强敌已难于应付,曹军还能不能分出兵马迎击刘备呢?郭嘉偏偏说“可以”,而且事不宜迟。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也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孙策骁勇善战的名声当时正在中原大地上档档作响,这位将门虎子艺高胆大,完全继承了其父的好斗气质。此前,他以所向披靡之势,在富饶的江东四面作战,一举莫定了雄厚的基业。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居然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见解“明公曹操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郭嘉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但和孤家寡人无异。我看他必然死于刺客之手。”后来孙策果然因三名刺客为主人报仇,中毒箭而亡。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203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 袁绍的两个儿子,虽是长子,但袁绍更喜欢。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决定让三子袁尚接位,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爆发内讧。”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征讨乌桓 天妒英才207年,袁尚逃入乌桓,即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曹军在奇袭乌桓主营,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投奔了公孙康。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蹋顿王的背后。乌桓军士,首领也被击杀。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北方,统一整个以北地区。在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就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陨落了。
君臣相知 情意深重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
郭嘉游戏动漫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形象(40张)
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208年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1]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①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②
①《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②《傅子》曰: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①
①《傅子》曰: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
《》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关羽者,皆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案《魏书》所云,与《傅子》正反也。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未济,果为客所杀。①
①《傅子》曰: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
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又本传称嘉料孙策轻佻,必死于匹夫之手,诚为明于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冀州平。封嘉洧阳亭侯。①
①《傅子》曰: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①谥曰贞侯。子奕嗣。②
三国志12郭嘉
①《魏书》载太祖表曰:“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②《魏书》太祖南征,为孙权破于乌林。太祖愈悔,长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致此。”追论嘉功,侯其子奕。嘉子奕,字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颇类其父。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①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②奕为太子文学,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猎嗣。③
①《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②《傅子》曰: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③《世语》曰:嘉孙敞,字泰中,有才识,位。[2]
十胜十败与四胜四败此外三国志中有的四胜四败。很多人说郭嘉是抄袭荀彧的。
四胜: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其实十胜和四胜还是颇有些不同的,而最大的共同点应该是他们对曹操这个人本身的看法观点很一致,但两人所本之学,治国之道,对当时社会的看法都能从细微处见不同。
两人最相似的论述是谋胜和德胜,均是从曹操能应变决断,以诚、实、俭为美德,并能赏有功来说的,是曹操个人的优点所在。
另外比较相似的则是度胜,但是可以注意到奉孝此话比之文若特别多出了“(绍)所任唯亲戚子弟”“(公)不间远近”,这两句话甚至可以包括在前面“唯才所宜”里,但是从当时社会的世家大族、豪族扩张的趋势来看,这两句不可不谓别有玄机。这些扩张都可谓宗族的扩张,只是世家大族多有文化传承,豪族则在文化上的影响力较弱,而都是以儒家所本之周代宗法制为思想内核,重用亲戚子弟,间远近,则是发展壮大本宗的必然手段,其实在当时,也算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观点,因为儒家的亲亲思想才是当时的正常想法。只是后来发展不受控制,宗法思想结合士族扩张,逐渐演变为晋代的门阀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注:周代的宗族和汉代不同,这里都是指某些情况下有条件立宗的家族,一般平民是没有宗的。)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郭嘉
武胜也是他们共同论述的一个观点,然则这个共同观点的内涵却差别甚大。的的武胜是“以法治军”为基础的,文若说法,也是以“御军”为前提,而在***上,一般不提“法”,如虽然他在四胜中没提到“治”,但本传里提及他谈治道,也是以儒家礼仪德化为主。而的“武胜”则是以纯粹从“兵法”本身说明,并指出曹操能用奇谋。而他“法”的思想却是深入到更广泛的***层面上,所谓文治武功,已经在之前的“治胜”和“文胜”中提及。
另外六条则是奉孝提及而文若没有提及的了,很多人认为奉孝这个数字的增加是为增强曹操信心,但其实这六条里的某些则可以说是奉孝对当时世俗传统思想有更大的颠覆倾向,并对此认为是正确的反映。例如,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道统领万物,然何为“正道”,各家之见不同。奉孝取道家之“自然”,并认为此胜于礼仪,且认为这才是“道”,其实在当时便是颠覆。虽然从东汉开始,玄虚思想、道家学说逐渐有抬头之势,也少有敢冒世之大不韪批礼之人,而“异端”著作《》则是其中之一,但王充批礼是以礼之出现之原因,认为“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上古不需要礼仍然大治,所以礼非治之本,但在《非韩》篇仍强调礼之需要。而他论著中的“自然”,则是批驳新儒学“天人感应”的天,而确立自然之天,比较相似于道家和的天道观。因此,如奉孝在政论中把礼仪和自然对应,仍是少见之论,因为东汉以来“自然”多对应于“天人感应”,这点在桓谭和王符的著作中亦是如此。反而则有点像后世魏晋“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玄学,但玄学其实是一种学术,“越名教而任自然”论述的其实是清评清议到清谈的转变,从世事人事的议论到抽象的形而上的本体论的转变。
汉末魏初的名教,究其根源,大约是儒家礼之“别异”和“君无为→分官任能”思想的结合,从战国时代开始,这样以才能定尊卑阶级的“礼”逐渐取代了西周以来以血缘关系定尊卑阶级的“礼”,而士人兴起。汉代选官以察举为主,因此清评清议之风日行,而任官之后,则又须核定名实,所以汉末名教便是这种种的结合。直到以老子思想解儒家经典,又把物质之气“自然天”化为抽象规律之“自然道”,名教之论便逐渐转为道家无为自然。奉孝当没有后世王弼之深见,但是思想也已然别于汉末众论,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他本不受近世之学影响,自看先秦诸家经典于是有所立异,毕竟早期老庄之自然也不是对应后世新儒学“天人感应”的谶纬学说的。
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这两条均提到法,第一条在在田庆余《秦汉魏晋史探微》里说袁绍和曹操的一章引用,“宽猛”在当时具体指对世家豪强扩张以法律抑制的政策,观《》提到的宽严之事,应该还是颇中的,曹操平河北后“重豪强抑并之法”也是此条的一个注脚。如若论广泛之宽猛,则多指法之宽严。这两条之所以列在一起,后者对前者是具有承接意义的,如果说治胜三是针对汉末具体政之得失的话,这条同样说到法的则是确立己方“文治”之要,“所是进之以礼”可以看出奉孝对“礼”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他的“道胜一”里是有简礼的倾向的,但是如何简,这里或可管中窥豹一番,士人说礼从西周春秋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本分之分(血统为主),到战国就多为贤能和庸碌之分(能力为主),到汉代则是因宗法思想重新在商鞅变法之后抬头且逐渐占据主位,所以是两者的结合。而奉孝则是是非之分,至于是非对他来说是怎样,由于他没著书立说,所以不能具体而知,而且礼只是进“是”(进可作“推崇,赞扬”解),而非非“非”,法才是用来正“非”,与当时一般论礼便涉及上下尊卑能庸两个对立概念和论法也涉及赏罚两个对立概念有所不同,反而与今天的礼和法的观念比较相似。
其实总观奉孝十胜十败里透露出来的思想,他大概很可能是道本法用,但也不是完全不屑于儒家,也提礼仁义,只是有自己对一般儒家定义相异的观点。于也是道法儒名结合的黄老之学中,更偏重于道法。分官设职任人为能核定名实是好的,只是不应与人为制定的礼之尊卑结合,而只是才性之不同,皆是道所化生,任自然便可,且其本身乃“齐”,然任性并非任情,王弼认为圣人任性顺道,凡人任情。但世人不可能都是圣人,所以于社会,便需要“法”来限制过分的任情而发生的不恰当的行为。当然这种观点是用于现代的甚或未来的,在当时,则大概是美好的理想。
值得一提的则是,虽然奉孝说了十胜,文若说了四胜,但其实这并不就是曹操行为的实证,例如文若以他之观点,不提曹操***上法申商和抑制豪强,奉孝则以他之观点对曹操的不拘、用法、用人的意义都有扩展和深化,“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应是曹操的真诚表达。
人物评说一、择明主而事。
 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隐居以待时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识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隐,是和田丰等北上依附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袁绍。袁绍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更是厚礼待之。但是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优柔寡断,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贤纳士之时,荀彧,程昱共举郭嘉!曹操招见郭嘉,问计袁绍。郭嘉说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并献计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一举攻克吕布。这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袁曹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的才能抱负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离开曹操营帐后,大喜过望的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二、计吕刘而破。
 二月,曹操便采纳郭嘉之谋出兵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大军围困下邳。而吕布却坚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军。郭嘉劝说曹操继续攻城,分析道;“吕布虽勇而无谋,现在其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将为首,将衰则军衰。有谋却反应迟钝。现在正应该乘吕布锐气未复,陈宫计谋未定之时,进军急攻,必能彻底打垮吕布。”曹操依计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杀吕布,陈宫。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去攻击进犯的袁术。郭嘉一听说就大吃一惊阻止道:“决不能让刘备率军而出,出则必反。”曹操后悔不已。刘备果然马上就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聚沛反曹。曹军两面受敌。曹操想迅速挥兵灭刘而向袁。众将却无一不怕袁绍乘机从背后攻来。曹操沉咛不决,又是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必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刘备刚叛不久,众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其必败无疑。然后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决战前夕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曹操终于坚定信心,从官渡回师击刘,一战而破并“获其妻子”,擒其大将关羽,夺回了下邳。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以被击败。
三、离间二袁。
官渡之战后其二子,***连捷。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而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内讧。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的既轻松又顺利并大获全胜。
这时袁尚逃入乌恒,曹军将领都认为不值得为了袁尚而远攻乌恒,致使许昌空虚,为刘备偷袭。在众议一致的反对声中,郭嘉再次独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乌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郭嘉首先说出了征乌恒对巩固曹军刚攻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更说出了刘表,刘备之间的矛盾,指出刘表必不回让刘备偷袭许都。曹操从其言而迅速率军出征。郭嘉又进言兵贵神速,加以轻装前进,以奇攻之。果然曹军逼近到离乌恒君长所居柳城一百多里处,才被发现,结果突阵,一战斩乌恒君长。袁尚又逃奔入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献其首级而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
四、君臣相知。
曹操几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从参谋军机,行军时以曹操是并肩而行,议事时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总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从无失算,真正达到了算无遗策。郭嘉向不遵守礼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谋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小己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知己”。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当郭嘉因为病重卧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当郭嘉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有诗一般的精练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传《傅子》)后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其深具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应该说,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其中因为有郭嘉为其运筹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话来说。便是:“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历史年表【196年】曹操的筹画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后者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欣
然:“(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遂出仕。
【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与信羞辱。操就北方之势问计郭嘉。初来乍到的郭嘉详细立体的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状况对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说曹操征讨吕布。郭嘉的分析流畅缜密,很具说服力,大大增强了曹操的信心,从而正式将自己送入了曹操军事智囊的核心。
【198年】郭嘉担任司空军祭酒。吕布击败刘备和曹操的援军收纳了贼部若干,势力壮大,虎踞徐州。曹操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了东线,对吕布展开攻势。吕布在前期遇挫后固守,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唯郭嘉看出胜机,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之气衰力竭只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从谏,果然一鼓作气擒杀吕布。
【199年】曹操派刘备联合袁术。郭嘉看破刘备狼子野心,谏曰:“刘备不可谴也!”曹操从言大悔,派人追刘备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刘备果然杀车胄叛走,联合东海贼寇聚数万之众欲与袁绍联兵。
【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谴将征讨刘备,不克,欲自讨之。诸将都惧怕袁绍偷袭后方劝阻曹操,曹操拿不定主义,问计于郭嘉。郭嘉说:“袁绍性格迟缓多疑,就算要偷袭也不会很迅速。但刘备的势力刚刚聚集不久,众心未附。如果实行闪电战,必然得胜。”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获其妻子,擒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
江东小霸***刚成就江东霸业,其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遂有谋图中原之心。曹军得知这个消息都很畏惧,只有郭嘉料道:“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深得人心众养死士的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有百万之众,但还是和孤家寡人一样容易对付。如果有刺客伏杀,只不过能凭借一人之勇罢了。我看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是年死于许贡家客的刺杀。 
【203年】袁绍已死,袁尚、袁谭被逐退到黎阳。诸将想乘胜攻破二袁。郭嘉说曹操道,谭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记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曹操十分赞同,于是南征,在军队行至西平的时候,果然袁氏兄弟内讧,袁谭被击败走保平原。曹操轻而易举的分别击破了袁尚袁谭。
次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目前的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207年】袁尚逃入乌桓。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夷人贪婪不义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都,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言道:“胡人自持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覆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迟早是隐患,现在四州未稳,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胡人一动,旧臣复应,民夷俱动后方就不安稳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必然会对他有所防备不尽其用。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啦。”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辽东。
到了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于是行小路奇袭柳城,大破仓促应战的敌军。这一战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也许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逝,一代星陨。曹操痛拗失声,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户,谥贞侯,并谓荀彧等曰:“你们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只有奉孝最年轻。等到天下事竟,我还要将后事托付给他,但他夭折在巅峰之年,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出自《》)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262年】魏陈留王景元三年郭嘉从祀于曹操庙庭。
十胜十败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历史评价陈寿:程昱、郭嘉、、刘晔、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洪迈: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读通鉴论》卷10
***: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4]“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5]
《请恤郭嘉表(一作请追增郭嘉封邑表)》
版本一: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魏志·郭嘉传》
版本二: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魏志·郭嘉传》注引《魏书》
《与荀彧悼郭嘉书(—作与荀彧书追伤郭嘉)》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相关诗词二
身养韬略志弥坚,有才伴桑田。
伶心卧砚识今古,傲气秉笔绘忠奸。
计解袁曹十胜败,慧觑辽东一悠然。
荒冢何堪收伟士,空余青史颂机玄。
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
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6]。
汉祚以淫丧,忙。
命世起,国士争引颃。
托子能安后,报公终定邦。
相如鱼遇水,期日封泰王。
策在诸袁灭,算合孙氏亡。
古今通性意,出右几人强!
天地夭贤秀,统一失臂膀。
遗才归旧冢,留恨卧。
芳草伴离客,狼烟入斜阳。
汉末风云起,群雄掠中原。
百姓还失苦,天子朝不满。
黄颜映昏霞,东风绸段乱。
蒋恺版郭嘉(25张)
紫冉上衣襟,落子风还软。
本初出上阵,英发惯稀环。
众人以为勇,追随千百万。
独有郭奉孝,不屑与之事。
只身投,昏天射落日。
只为百姓苦,然则前后揖?
英年早坠落,混沌堪自斜。
不畏水土云,只知为天下。
落落为君子,嵌入成零花。
昔日明月照,来时却到柳城头。
七语玄机谋功论,三分逍遥觞中悠。
君应怜我思君意,我须慕君一靥愁。
经年赤壁百舸恨,将军沾衣泪作舟。
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
曹公识得真栋梁,临难犹自哭郭嘉。
念曹破袁展雄风,自此无往重。
奉君十年终悲痛,孝若尚在赤壁功。
声,随军时年争。
胸怀,袖藏铁甲兵。
相知情谊重,同赴生死行。
区为军祭酒,功过谁人评?
烽火连天争不休,
几度春秋。
颍川名流,
展翅飞腾跃古丘。
灵杰归年三十八,
壮志未酬。
不堪回首,
青青子衿悠悠心,为郭奉孝时沉吟。
天赐奇才冠群英,英才早殒痛君心。
乱世乱战乱杀戮,一朝一夕一城虚。
可怜鸿猷已成梦,可叹桢干命也迂。
少年闭门读书勤,二十余年是苦心。
不出家门未盛名,天下少人识才情。
三径只限知音行,日日常伴酒与棋。
不甘苦学付东尽,奇才也须良将惜。
辗转蔼蔼缘投君,坐谈天下彼此欣。
帷幄双影蘧然笑,夜夜点灯论古今。
良计环环不遗策,每临制变满座惊。
与君更盟此生友,策马同席不分离。
知君胸怀天下事,为君天下劳心机。
应是愁疾自生俱,凉风更侵病也剧。
累累寒秋人独立,莫敢许期明年聚。
乌桓多凶险,易州唏嘘君臣意。
壮士百战杀敌勇,兵贵神速敌寇尽。
将军得胜归来日,柳城一片缟素时。
天旋地斡呼子名,呜呼不复见子衿。
高山流水音犹在,只是自毁琴。
夜幕军帐空点灯,夜半芯暗火烛熄。
时而默默诵《短歌》,旧人枨触新梦里。
如血残阳锁深秋 半生浮名许扬州
金樽笑谈春秋计 蓝田玉砌志未酬
金戈铁马明月照 霸业燕然清泪流
戎歌鸟唳哀思在 梦魂半省醉钗头
旌旗沙场皇图印 只道非吾夜自筹
长歌烽火玉骓马 中原与君义气投
楚天碧血吴烟袅 柳城风声挽贞侯
罗幕鸿鹄吴钩碎 秦塞茫烟千仞愁
长缨龙头飘渺月 狼烟几度思悠悠
虽吾人死中川下 弱冠亡魂孟德心
小叶芭蕉东篱轻 尺素浮云玉壶冰
寒砧阳翟长亭远 草木荒凉寒蝉凄
长城送君藐冰雪 登临剑阁画碧心
芳草鸿鹄芙蓉士 自诩雕虫孤舟倾
燕台何许奉孝才 惊鸿经纶劳歌应
楼兰心切无辜负 寒鸦青鸾庐业金
三径长缨梧桐雨 彼黍离离湘妃零
未至桑榆何式微 玉璘瑟瑟山阳笛
猿啼飞蓬落 铜驼五柳鹧鸪鸣
阳关一曲曹氏折 南浦芦茄关山情
柳城风骚残菊死 池中青莲叹伶仃
死去元知万事空 犹能遗计定辽东
英才自古天生妒 鼠辈偏偏到老终
相关歌曲【00:00.00】燕云何处·记郭嘉
【00:15.00】原曲:Rin’《樱花 樱花》
【00:20.00】填词:梦饮千樽月
【00:25.00】演唱:柳凌霜
【00:33.46】放眼是山河一局棋
【00:36.78】谁舍弃谁落子
【00:39.33】血色妆点了锦衣
【00:44.47】折羽扇袖手天下计
【00:47.74】也回望暮云低
【00:50.66】不枉一决生死事
【01:18.53】数风流少年时
【01:21.52】逞墨迹青云意
【01:24.23】更不问乱世情
【01:26.97】迢迢烽火恣
【01:29.99】风萧萧水急急
【01:32.56】家园故荒草离
【01:35.41】来将轩昂气
【01:38.42】高歌残云际
【01:52.33】狂沙弥漫天地
【01:55.15】白狼啸鹧鸪啼
【01:57.99】战鼓犹依稀
【02:00.83】干戈何所已
【02:03.80】变奇谋化霜厉
【02:06.42】帷幄展踏勍敌
【02:09.36】笑傲当年成忆
【02:12.45】只待日月铭记
【02:17.53】不过是山河一局棋
【02:21.10】谁舍弃谁落子
【02:23.66】血色妆点了锦衣
【02:29.00】折羽扇袖手天下计
【02:32.11】也回望暮云低
【02:34.82】不枉一决生死事
【03:05.79】借问昔时情 可随白鹤去
【03:11.36】孤程断归期 苦遗辽东计
【03:17.11】天妒英魂何处为君祭
【03:22.74】祭血泪一樽到赤壁
【03:26.19】听烈火惹神泣
【03:32.49】终究是山河一局棋
【03:35.58】谁舍弃谁落子
【03:38.40】血色妆点了锦衣
【03:43.69】折羽扇袖手天下计
【03:47.02】也回望暮云低 
【03:49.60】千年汗青深痕奉孝字
上一页 共 14 页/14页
您需要后才能发表回复
Copyright&2004 -
All Rights Reserved. 四三九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399神将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