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国写淮河传奇收徒弟为什么收不到内容

固始教育网
张书国:淮河人家
&& &&固始县教育体育局
&&& 清明节前夕,我回老家给爷奶和爹娘上清明坟。顺便到侄儿张印刚家去看看,侄儿不在家,见铁将军把门。邻居告诉我说;“你侄儿搬到淮河大船上住去了。他购买了一艘能载五十吨的钢板大船。半个月前,他把锅碗瓢勺、铺盖行礼、电视机等生活用品都搬到大船上去了,在淮河上安了家。”听了邻居的叙述,我有许多感概。
&&& 侄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祖祖辈辈都住在淮河边上,他是喝淮河水长大的。他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了,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困难,加之淮河三年两头泛滥成灾,农作物受害。他读完小学就辍学,参加生产队劳动、干活挣工分。农闲时下淮河捕鱼、捉虾、钩河蚬。捕捞到鱼虾-部分是自已家里吃,大多数是运到集市卖钱补贴家庭开支。他的文化程度不高,然而,他的大脑很灵活。近几年来,千方百计在淮河里捕鱼捉虾挣钱花。他的两个儿子很有志气,大儿子考入郑州大学,二儿子考入合肥工业大学。侄儿曾对我说:“孩子们都争气考上了大学,家里再穷,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读完大学。”
&&&&近几年来,他想方没法挣钱供儿子读书。他曾到南方去打工,想多挣一些钱。然而,他又舍不得生他养他的淮河。他的爷爷在淮河渡口摆过渡船,他的父亲在淮河里捕过鱼虾。他眷恋淮河啊!七、八岁时,他就光着脚丫跟小伙伴们一起在河边的沙滩上追逐戏闹,在河边的浅水里摸蛤儿捉鱼虾。长大成家后生儿育女,整天忙着耕种责任田,养家糊口。俗话说靠水吃水。农闲时,他就划着小船在淮河里捞钱。他买渔网,购渔具,置木船,捉鱼虾,家里的捕鱼的工具摆了满屋子都是。
&&& 上世纪九十年代,侄儿购置了一只小钢板船,花了一千多元钱买来一条捕鱼的大网叫“迷魂阵” 。夏天,他把迷魂阵安扎在淮河里,用竹杆和绳子将迷魂阵牢固地系在淮河里,那些生活在淮河里的鱼儿在自由游动的时候,不知不觉就钻进迷魂阵的网尾里。隔上一天半日,他就坐上小船到河里提起迷魂阵的网尾,解开绳扣儿将网里的鲜活乱蹦的鱼儿倒入竹篮里。有时一次就能倒出三五十斤鱼儿。他在淮河里捕到的有鲤鱼、有鲫鱼、有鲶鱼。捕到的鱼儿有大有小,有二三公斤重的鲤鱼,也有二三两重的鲶鱼。前年夏天,淮河发大水,洪水过后,淮河里的鱼儿特别多,于是,侄儿就把迷魂阵安在淮河里。有一次他从网里倒出五十多斤的鲜活的鱼儿,运到集市上就能买上一百多元钱。
&&& 农闲时,侄儿除了在淮河里捕鱼以外,还在河里钩蚬。春天里,淮河水底泥土里生长着一软体动物一一蚬子。这是淮河里的特产,肉质鲜嫩、营养很高,当地的人特别喜欢吃蚬肉、喝蚬汤。侄儿不仅是捕鱼的能手、也是钩蚬的高手,平时,他一天钩的蚬子就能卖三五十元钱。这样的收入虽然不算十分丰厚,然而毎天都有收入,还可以兼做农活,一举两得。
&&& 2008年秋,他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花钱也越来越多,靠他在淮河里捕鱼、摸虾、钩蚬小打小闹挣点钱己远远供应不上两个儿子上学的费用。于是,这位在淮河里摸打滚爬了几十年的庄稼汉子又开始动了脑筋,他发现有很多船民在淮河里搞运输能挣大钱。于是,他就托亲靠友借贷筹集了两万多元钱,购置了一艘水泥船,夫妻俩人干脆把家搬到大船上,他们起早摸黑开着大船在淮河里跑运输。就这样,他一天就能营利二三百元钱。除了养家糊口以外,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就楚楚有余了。放暑假,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侄儿就让他的两个儿子到淮河船上来帮忙,两个儿子都很懂事也很听活。他们按照父亲的安排,一个负责操作柴油机和挂桨机,一个料理船上的一些杂活儿。暑假期间,有了两个儿子的帮忙,侄儿和侄媳妇就轻松多了,开心多了,挣钱也逐渐多起来了。一家人在淮河的大船上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
添加: &&录入:admin &&人气:<FONT
办公地址:固始县城南新区新二街与怡和大道交叉口&&电话:&&邮件:
Copyright @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固始县教育体育局 技术支持:恋着每一寸土地(二)
&&&&&&&&&&&&&&&恋着每一寸土地(二)
上半月人在老家,下半月心在老家。这样说,算不算矫情?管它去!
&&&&&&&&&&&&&&&&&&&&&&&&&&&&&&&&&&&&&&&&——写给四月的故乡
直到坐到饭桌旁,我才知道我临时制定的规划是多么无用、多么可笑!
4月2日一大早,从遥远的大东北赶回来的彩云追月给我打来电话,接着余棚村的周书记也把电话打了过来。电话的内容惊人相似,晚上往流镇大聚会;口气同样不容置否,提前行动,不得有误。
两位都是高中同学。军令如山,怎敢怠慢!彩云追月,一听这名字,就不是真名。但这名字风情浪漫而又富诗情画意,能给人无限遐想。难怪开博不到一年,深得铁杆粉丝和众多博友追随、喜爱。更有博友看过照片后,赞为美女和班花。想当初,我们高中文班有十来个女生,都是个顶个的漂亮,有的清新婉约,有的娇小玲珑,有的古典精致,唯有彩云追月个头高,身段又好,亭亭玉立,显得高贵大气。记得她经常穿着一身只有部队女兵才能穿的黄军装,英姿飒爽,长发飘逸。若果用花比喻高中女生的话,有的是荷花,有的是百合,有的是海棠,那么彩云追月无疑就是高贵典雅的牡丹了。可惜那时候的我,家穷人又长得猥琐,从不敢多看女生一眼,就算是瞟一下,也得趁人家不注意,偷偷的。高中毕业以后,大家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尤其是和女同学们渐渐地一个个失去了联系。好在和彩云追月联系还算是比较长一些。那时候,我和刘学中、杨志轩、周殿传、王传银、周传海、金修成、林大爻等都是名符其实的文艺青年,写诗歌、写小说、写新闻报道,活跃在县广播站、文联、文化馆这几家单位之间,且终日沉湎,几乎达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后来这些人陆陆续续都在县文化馆主办的《蓼城文化》上发了小稿。有一次,我们在《蓼城文化》上读到了一首写得很长的诗歌,作者署名“晨曦”
。看着这样“脂粉味”很浓的名字,凭感觉这是位女作者。出于好奇,几经打探,才知道她就是我们的女同学彩云追月。没有人能够想象出还有女同学喜欢“这个”,并且像一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正当我们为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而陶醉不已的时候,和我们差不多同龄的熊西平已经是中学语文老师,而且工作之余,勤奋创作,并不断地在诸如《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河南教育报》等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并一次次的获奖。同时期,还有张书国、周明金两位老师,他们雄心不移,笔耕不缀,写出了大量的新闻稿件,也在文艺的百花园里占领了一席之地。正是在他们的帮助和影响下,我们当年这些男男女女的文青们才有了至今对文学缪斯的苦苦追寻与眷恋!
既是彩云,终归要飞向高远。像所有的女同学,像所有的名花都不知被哪位哥掐走了一样,后来只听说彩云追月与一位兵哥哥喜结连理,并随了军,去了军营。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转眼二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要不是大半年前彩云追月开通了新浪博客,要不是在博客上留下蛛丝马迹,估计到天老地荒也觅不着她的踪影!
难怪双脚刚踏上故地,就急不可待地吆三喝四,欲与“坐地茬”周书记争夺“地盘”,似有不尽地主之谊,不足以表达师生情长、同学意浓!
下午三点钟左右,我租了辆的士赶到往流镇。考虑久居东北的彩云追月此次回来充其量算是回娘家,我还是先去了老同学周书记的“愚园”。到了之后,周书记告诉我老师王散木夫妇、熊西平先生已先一步到了,正由周明金、彩云追月陪着看淮河去了。说话间,周书记老婆递过来一封信,说是上午收到的。周书记随即扯开。顿时,我发现他脸上泛出喜色,连皱了吧唧的抬头纹都张开了。原来是他的新书《走淮河》已由出版社货运到了县城,货运公司通知过去取货呢。
“走!提货去!一趟走!”我第一次领教周书记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板凳没坐热,一口水都没喝,跟着周书记搭上了通往县城的客运车。一路上,周书记沉浸在犹如宝贝儿子即将降临的喜悦中,而我也开始陷入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十多年前,在我还没离开老家的时候,差不多每个星期我都要朝往流镇跑一次,而每次非要住上两三个夜晚不可。那时候的他,我还没看出后来有当上村支部书记的迹象。在我的混蛋逻辑中,一直认为能当上村支部书记的人,不得有虎狼父子,就得有豺豹兄弟,非大户族、人手硬或长相肥头大耳者莫属!像他这样文绉绉的柔弱善良之辈岂能一抖雄风,威震山林?不过他的商业头脑,我早就发现端倪。当我们一帮人还在单纯做着文学梦时,他就开始“闯东北”、“走西口”、“下南洋”。几经磨难,最后返乡搞起了园林绿化,并正儿八经地注册了正泰园林工程部,自己当设计师,又带着老婆和雇来的乡邻搞施工。但能搞出什么大名堂,当时确实没看出来。后来由于我多年漂泊在外,再加上境遇不好,更加不清楚,再说,也没心思管他了。
与他再次取得密切联系,是最近几年的事。这时我才知道,这哥们搞大了!搞得风生水起,搞得名播远扬,当然不是当了村干部,也不是做了企业家,而是他成了全国的“集报大王”。对于集报,我愈加不明就里。集报能集出个什么名堂?又能集出个什么财富?很快,我知道我错了。却原来,集报就是积德,就是行善。啊!我的天,我的地,我的君亲师!积德和行善,世上还有什么好事、大事、重要事比积德行善更邪乎、更了不起?!这还得了!这不得了啊!
正当我为他的善举惊叹不已时,接下来,这位哥又弄了个大动作。
他要走淮河!
五黄六月天,他要走淮河。一个人,一包行囊,再加半路才买的一辆自行车。
多少人为它揪心啊!
义无反顾。从淮河源头金刚台直到淮河入海口,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写。一个月走过去,脸上的皮、身上的肉都被骄阳晒焦了,整个人全都变了形。
为啥这样做?这样做值得吗?说了一百遍说不清,也没说过瘾。回来后,干脆憋在屋里不出门。半年后,《走淮河》诞生了!顺产,洋洋洒洒十数万言。
半个小时的功夫,我们到了县城。
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这天下午,我有幸成了见证人。
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像捧着刚从产房里抱出来的亲骨肉,周书记周殿传我的老同学,笑了。我希望看到他哭的样子,喜极而泣,但他依然在笑。
回来的路上,我想就凭这,今晚的客就得周书记请!
不断有电话打过来,我们不敢耽误。连忙卸下二十箱新书,并从其中一箱随便拽出七八本带在身上,匆匆地向往流镇赶去。
到了酒店,大家全都聚齐了。有前天刚从东莞一起回来的老师王散木夫妇和同学刘学中;有我年前在东莞见过面的三舅熊西平;有我熟悉的但却十多年没有见面的张书国和周明金两位老师;有一位我好像从未谋面,正疑虑,旁边的周老师连忙告诉我他叫魏建东。哦,原来他就是我在博客里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听海阁主”。当我把目光全部集中到一个女同志身上时,我知道二十多年前的那个青春飞扬的彩云追月真实地站在了我的面前,站在了我们大家的中间。岁月的风刀似乎对她并不苛刻,当初的一身黄军装换成了呢子大衣,掩盖了些许青涩,而颈上一袭红白相间的丝巾,又平添几多华丽,愈显典雅高贵、风姿绰妁。
她用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和我和周书记打招呼,而后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她的夫君以及她们长得高大英武的宝贝儿子。
这真是一场难得的聚会啊!三千里江河,二十载离别,从辽阔的东北平原,到富庶的南粤大地,这一晚,大家终于一起相聚在故乡的土地上。
彩云追月反宾为主,又让座又倒茶。正迷惑,方知这家酒店是她妹夫和妹妹开的。难怪她热情随和又周到,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
互相问好落坐之后,大家的注意力才集中到周书记的新书上。学中提议要亲笔签名。于是,周书记开始装模作样签起名来。
众所周知,凡出书过书的,无论文坛大家还是文学新人,一旦他人索取或是主动赠与,少不了在扉页写上“斧正”、“指导”、“惠存”之类的客气话。待周书记签名完毕,我们接过书掀开一看,乖乖!雪白雪白的扉页上只有“周殿传”三个字,外加一行年月日。字体歪歪扭扭,潦潦草草,甚至连时间也写错了。
另类的“周氏风格”,随之遭到众人一番“抨击”和“戏谑”。
不用担心这哥们会恼,我发现他一直在没心没肺地笑。毕竟现场有王散木、熊西平两位重量级的大作家压阵,就算想“翘尾巴”,也得忍着换个场合。
在场的每个人都喜滋滋的弄到手一本《走淮河》,我和彩云追月还收获了另外两本书。一本是张书国老师的《淮河传奇》,另一本是周明金的《淮岸花香》。看着摆在面前的三本书,本本都与淮河有关,随又想起熊西平的文集《白露河畔的低语》和他的散文《生活在一条河流上》以及王散木老师的散文集《此情依依》、刘学中的诗集《相惜似水》等等。当时我就想,这悠悠的淮水啊,不仅哺育了两岸的树木与庄稼,还转化成了知识的养分,把喜欢它的人喝得风流多情,喝得满腹经纶,喝得妙笔生花。而且把毗邻的一个古镇滋养的文风昌盛,人才济济,商贸繁华,富甲一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如今的往流镇,已经变成了一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淮上明珠”,也成了天下文人相约聚会、商贾云集的理想向往之地!
经济的腾飞,物资的充裕,也成就了往流镇餐饮业的迅速发展。土得掉渣的鸡鸭鹅、捞出来还淋着水的淮河鱼虾、拔下来仍带着泥巴的青菜罗卜、不添任何添加剂的细粉、豆皮等等绿色饮食,吸引着周边以及远道而来的食客大快朵颐,驻足流连。
难怪两位老同学一个劲地催促大家赶往往流镇。如此良苦用心,不一定单为一次聚餐,或许更多的是表达对淮岸这个古老集镇的一份怀念、一份情愫!
我正在走神,突然听到盅碗杯筷相互间一阵丁零当啷的碰撞声。我知道,聚餐的重头戏开始上演了!
盯着满满当当一大桌子美食佳肴,我在心里开始默默祈祷,我的老师,我的长辈,我的同学,我的亲们啊,千万别让我喝酒啊!
“砰”地一声,我的一厢情愿瞬间被击得一地破碎。
那一晚,没有谁、没有理由不醉!
(博文涉及的所有实名朋友,如有不详、不恭或冒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并予以谅解!)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愚园门前合影&
&&&&&&&&&&&&&&&&&&&&&&&&&&&&&&&&
酒店大厅合影
&&&&&&&&&&&&&&&&&&&&&&&&&&&&&&&
&聚餐时合影&
&&&&&&&&&&&&&&&&&&&&&&&&&&&&&&
&为淮河而歌
&&&&&&&&&&&&&&&&&&&&&&&&&&&&&&&&&&
周殿传亲笔签名
&&&&&&&&&&&&&&&&&&&&&&&&&&
周明金亲笔签名
&&&&&&&&&&&&&&&&&&&&&&&&&&&&&&&
& 张书国亲笔签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荻&丛&深&深
&&&&&&&&&&&&&&&&&&&&&&&&&&&&&&&&&&&&&&&
荻 丛 深 深
&&&&&&&&&&&&&&&&&&&&&&&&&&&&&&&&&&&&&&&&&&&&&&
淮河是故乡的母亲河。我老家住在淮河南岸的庄台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故乡的淮河边生长着一大片一大片茂密繁多的荻子,庄台的前后左右被荻丛包围着。在那深深的荻丛中有着无限的情趣和美好神奇的传说。
年幼的儿童大多都贪玩。那时,我们这些七八岁玩童们在夏天和秋天常常三五成群地聚集在那深深的荻丛里玩耍,那时我们的玩法名目繁多样式奇特。在荻丛里,我们捉迷藏、逮小鸟、掏鸟蛋、捉蝈蝈、割荻叶、掰荻叉、采荻花,荻丛中有一种跟麻雀一样大小的鸟,当地人都叫它“荻喳子”。到了夏秋之际,荻子长高了长密了的时候,那些“荻喳子”就在荻丛中安家落户,它们的叫声悠扬婉转动听,整天在荻稍上跳来蹦去,叽叽喳喳地呼朋唤友的叫着,时而捕捉荻丛中的虫子作美食。这些小精灵们等到荻子生长到四五尺高以后,用嘴衔来一些麻丝软草等物把三四根荻子缠绑在一起,然后在离地面四五尺高的地方荻子上面的中间做一个小窝。鸟窝拳头一般大小,鸟儿们把鸟窝做好以后,它们便在鸟窝里产卵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我们这些贪玩的孩童们经常钻进荻丛中寻找鸟窝。那些小精们以防人们毁坏它们老窝,总是把窝儿垒在高高的荻稍上,我们年幼个头矮够不着鸟窝,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把垒有鸟窝的荻子扳弯,当手能够着的时候从鸟窝里掏出鸟蛋或幼鸟当玩物。每当我们去掏鸟窝时,那些老“荻喳子”们可就不愿意了,它们在在荻丛上空飞来飞去鸣叫着,抗议我们毁了它们的小窝,抗议我们掏了它们的鸟蛋伤害了它们的儿女。
生长在淮河边的荻子是茁壮成长的旺盛的坚韧的。荻子是多年生草木植物,头一年秋后砍掉后第二年的春天又从老根生出许多嫩芽。荻子大多都生长在河边、湖堰或洼地。秋后能长六七尺高,手指般粗细,叶子长条形,同芦苇相似,秋天开紫白花,秋后砍割。
荻子的用途很广泛。春天,荻子发出嫩绿的幼芽,人们便割下它的嫩叶喂牛羊。夏天荻子长高了长粗了,人们便掰下小叉子或采下它的老叶子喂牛羊。到了深秋荻子长老了砍下之后,用它造纸、编席、做建房屋的材料。
最有趣的是在春夏之际,我们小伙伴们常常到荻林丛中玩耍。有时便从荻子上采下一片荻叶,含在口中,然后用力吹那片荻叶,这样就会发出一阵阵动听悦耳的声音,有时还能发出鸟鸣的声音。
荻丛是我们的乐园。因为在这淮河岸边不仅仅有深深的荻丛、还有淮河的流水、绿柳、白云、蓝天、炊烟、鸟鸣,还有航船的白帆。在这里玩耍却实让你眼福让你心醉让你留恋忘返。
春天,荻丛青翠浴滴,淮河岸成了绿的天地,绿的世界。我们这些玩伴们牵着黄牛或背草筐拿着镰刀到荻从边放牛割草。贪玩时就把牛撒放在荻丛边随便去寻野草吃,这时,我们便疯了似的聚在一块儿玩。打陀螺、匀老母鸡窑、“拾子”等,常常因为贪玩而忘记了放牛、忘记了割草,甚至忘记了回家吃饭,因此也时常受到爹娘的责怪。
春天的一个上午,我们五六个玩童又聚集在荻丛边玩“拜皇帝”游戏。这时,爷爷从淮河里捕鱼回家,见我们都在这里玩,便喜笑颜开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整天在这儿玩,这荻丛里还藏着美如天仙的蛤儿精呢”。我们缠着爷爷说:“什么蛤儿精?您讲给我们听听吧”。爷爷放下鱼具,靠着一棵大柳树坐下给我们讲起了荻丛蛤儿精的传说。
这年春天,阳历三月二十八日上午,大寺集上逢庙会,会场上唱戏的、玩猴的、说大鼓书的、做买卖的,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时,淮河里有两个年逾千年的蛤儿精,大姐俊姑娘,小妹俏姑娘。这天上午,俊俏二姑娘听说大寺庙逢会,为了享受人间的美景,从淮河里来到荻丛中,她们把各自的贝壳脱掉藏在荻丛的秘密处。然后,这两位俏丽美貌的小姐妹肩并着肩,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往大寺庙会场走去。她们随心所欲的逛庙会,逛了戏场逛书场,看了杂技看玩猴。俊俏二姐妹正兴致勃勃的逛庙会时,有位名叫陈生的青年人在会场发现了这两位姑娘如仙女般美丽,于是就俏俏的暗中跟随着她们,天到午时,俊俏二姑娘从会场来到荻丛中,陈生也跟到荻丛中,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第二天上午,俊俏二姑娘又从荻丛中来到大寺庙会场。陈生随后来到获丛中找了两个来回,找了大半天,最后在荻丛深处发现了两对箥箩大小的贝壳。陈生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悄悄地把那对最大的贝壳弄到别处隐藏了起来。正午时分,俊俏二姐妹又一路欢歌笑语地从庙会场回到淮河边的荻丛中,这时,俊姐姐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贝壳了。她只好留在人间同陈生结为夫妻。俏妹钻进自己的贝壳中回到了淮河里。
再说俊姑娘(蛤儿精)与陈生成亲之后,夫妻俩恩恩爱爱和和美美地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他们种桑养蚕、取丝织绸,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两年后,俊姑娘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又过了一年,一个深夜,俊姑娘在柴堆里找到了自己的蛤儿壳。于是她忍痛割爱俏俏钻进贝壳中,离开了亲爱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又回到了淮河中。
听完爷爷讲述的蛤儿精的传说,我很久难忘。我和玩伴们常常钻进茂密的荻丛中掏鸟窝捉蝈蝈,寻找蛤儿精留下的贝壳。那时,我也曾独一人钻进荻丛中寻找过三四次,总想寻着贝壳,寻着蛤儿精,找到美女,可寻了多次也没寻着一片贝壳,反而被荻叶划伤了手,划破了脸,也曾被荻茬扎破了脚,因此也曾遭到爹娘的责怪。可孩童贪玩的心情还是那样浓,平时只要一有空就往荻丛里钻,仿佛荻丛中有无限的情趣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常常在荻丛中寻玩童的梦境。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平凡人生写传奇——《淮河传奇》序
——《淮河传奇》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梦国我的梦
&&&&&&&&&&&&&&&&&&&&&&&&&&&&&
&&&&&&&&&&&&&
&&&&(一)教师梦
19651819677
& &&&&&&&&&&&&(二)大学梦
19858919877
&&&&&&&&&&&&
(三)高职梦
2004112002
20032010820062820123161082012102003020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奇为什么那么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